登陆注册
2802700000030

第30章 游真如禅寺

说是游,实际是匆匆一掠。

因商务从武汉驱车去南昌。经九江至南昌的高速公路,至永修路口折下,行约十几公里,路左赫然一牌“云居山风景区由此进”,车头由此一拐,取便道上山。

深秋季节,沿途风景不俗。潺潺溪水、小潭、玻璃汁样澄澈。稻垛在田,一派静谧,红叶在山,灿然可爱。上山路盘旋曲折,凸凹不平。颠簸之中,偶见三两个行人,是些农人村妇。顿时,我产生了归家的感觉。

游真如禅寺,是我的计划之一。三年前,我写过一首词,兹将前半阙录如下:

人生苦,佛与我同心,白日梦沉沉。非是红颜弃轩冕,游遍江南访梵林。深山里,红叶路,稻香村。

今日登山之境,与我词意中境界,庶几近之。这云居山,在名山荟萃的江西,其实并不出名。声闻遐迩的,是云居山中的真如禅寺。

盘旋,还是盘旋,颠簸,还是颠簸。大约二十公里,峰回路转,一小小村镇,出现在眼前。从路牌看出已到了云居山风景区所在地。而真如禅寺素洁的山门,夹峙在郁绿的松、杉之中,那么宁静、虚远,更加强烈地抓住了我的“皈依”的感觉。

“赵州关”。

真如禅寺的山门,高悬着这一块横匾。字体古拙,可是,我却感觉到了那没有烟火气的笔划中吐出的耀眼的寒芒。

赵州和尚,是中国古代一位著名的禅师。宋朝颐藏主编的《古尊宿语录》和另一位宋朝的和尚普济编撰的《五灯会元》两书中,都收有赵州和尚的语录和行状。他的怪异的问答与举止,让人体会到至精至纯的禅家智慧。

且录几段:

问:“万法归一,一归何所”?师云:“我在青州作一领布衫,重七斤。”

师到黄檗,檗见来便闭方丈门。师乃把火於法堂内,叫曰:“救火!救火!”檗开门捉住曰:“道!道!”师曰:“贼过后张弓。”

问“如何是学人自己?”师云:“吃粥了没有?”学人云:“吃粥了。”师云:“洗钵盂去。”

师上堂示众云:“金佛不度炉,木佛不度火,泥佛不度水,真佛内里坐,菩提涅磐,真如佛性,尽是贴体衣服。”

不研究禅学的人,读这几段语录,如坠五里雾中,不知所云。禅既非“逻辑”,也不是“非逻辑”。因此,就是研究了禅学,如果不进行“心”的修习,也无法理解禅的奥义。

禅不可诠释,因为它不是存在于我们的经验领域,即“知”的范畴中。禅是不可知的。但禅总跟着我们,如影随形。就象原子,电子那样,我们每天都跟原子、电子打交道,但没有谁看到过它们。我们通常说,真理只能被发现,而不能被创造。禅也是这样,但禅仍不是真理。真理是可知的。“知”与“理”有互联的关系,但禅只能“参”,由“参”而达到“悟”。

由“参”及“悟”,这是“智”的活动。一切的宗教产生于苦,对宗教的皈依使人们有了解脱法门。而禅——这产生于中国佛教的特殊的契佛心印,在引导人们断除烦恼的过程中,有其独创的精神活力。唐宋两代,禅曾大兴于中国,明代可见禅的流风余绪,清朝以后,禅已式微,到了近代,禅已绝迹。各处寺庙,虽然照例都冠以某某禅寺,但寺中早已无禅。唐宋两代,自六祖慧能始,高僧大德,风起云涌,禅家领袖,日新月异。在那数百年间,儒、释、道三家通力合作,互相渗透,奠定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稳固基石。在释家一方,起了决定性推动作用的,应该是禅宗。

在那段时间,中国产生了一批伟大的禅师。通过遗留下的公案,我们仍能窥察到他们博大的智慧。而赵州和尚,则是他们当中比较优秀的代表。他与人应答,看似答非所问,其中却深藏着禅家独特的学问。弟子问他“万法归一,一归何处?”他答以“我在青州做了一件布衫,重七斤。”青衫即袈裟,法衣之谓也。看似赵州没有回答弟子的提问,实际上他已回答过了。一归于佛,或者说一即佛,佛即一。分裂是知性的根本特征,一分为二、一分为三、为四、为五……这种知性是外在的,与佛性是相斥的。佛家讲圆融,这圆融就是一团和气,是不可分的。赵州以袈裟譬佛,暗示了深刻的答案。这是典型的禅家机锋。

如今,这真如禅寺的山门上,高悬“赵州关”的横匾,对于我,不啻于一记棒喝。有赵州和尚把关,这寺门是不大好进的。在这有寺无禅的时代,这块匾亦是一个警醒。禅向内修行,而物质时代迫使我们向外搜求,这是一个尖锐的矛盾。在这种时代背境下,“赵州关”的特殊意义也就凸现了出来。由此,我想到了一个人。

这个人就是虚云和尚。

去年在武汉宝通寺,买了一本《禅门日诵》,扉页上印有一位老和尚的法相,下面的题款为:

这个痴汉,有甚来由。末法无端,谬欲出头。

嗟兹圣脉,一发危秋。己事不顾,端为人忧。向孤峰顶,直钩钓鲤;入大海底,拨火煎沤。不获知音,徒自伤悲。笑破虚空,骂不唧留。噫问渠因,何不放下,苍生苦尽那时休。

戊戌年春虚云幻游比丘时年百有十九自题于云居山真如寺。

我由此知道了虚云和尚以及云居山真如禅寺。后来查阅有关资料。才知道虚云和尚俗姓肖,湖南湘乡人,出身于官家。虽从小就过着锦衣玉食的生活,但他并不留恋温柔富贵之乡。19岁时,私自跑到福州鼓山涌泉寺披剃出家。这虚云和尚一心向佛,矢志苦修。出家第二年,即成为禅门临济宗的第43代传人。虚云一生遍游各地名山古刹,先后在浙江天台山、普陀山、天童寺、阿育王寺、杭州三天竺、常州天宁寺、扬州高雯寺,从佛门老宿研习经教,参究禅理。尔后又参访陕西终南山、四川峨嵋山、拉萨三大寺,经由西藏至印度、锡兰、缅甸等国。朝礼各国的佛迹,饱览各国的佛藏,这是一个当代的玄装。但他的任务不是取经,而是想在古老的佛教中,开拓出拯救现世的崭新的禅学精神。各国的佛俗,各个宗派的佛理都不相同。虚云这个苦行僧,虽然阅历八方,增长不少见识,但对于那最根本处——即如何洞开“心”眼,却依然感到无处行脚。尔后,他由缅甸回国,朝拜云南鸡足山,经贵州、湖南、湖北,朝拜安徽九华山,再到扬州高雯寺参予禅七法会。在禅七中,虚云因开水溅手,茶杯坠地,一声破碎,顿时使他悟透禅关。“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从此,虚云不再是一个无枝可栖的侯鸟了。他走进了赵州把守的禅关,以重振禅宗为已任,先后主持鸡足山钵盂庵、昆明云栖寺,曹溪禅宗六祖道场南华寺、乳源云门寺。上述古寺,由于他的主持,都一度中兴。1954年,虚云自山西大同云岗石窟至江西庐山大林寺养病。云居山有几位居士到大林寺参礼虚云法师,谈及云居山的情况,叹惜殿堂毁于二战时侵华日军炮火,明代铜铸毗卢佛埋没于荒烟蔓草。虚云听罢,恻然神伤。此时他已是116岁的垂垂老人,不顾体弱多病,世道危艰,仍发愿重振云居祖庭。他带着几个弟子来到云居山,搭盖一间茅棚住下来。虚云的影响力很大,听说他要重振云居祖庭,各地僧人纷纷前来依止,不到一年,就来了一百多位。这在佛教凋蔽的解放初期,实在是一大奇迹。虚云组织这些和尚,垦田开荒,种粮自养。恢复了禅宗五祖开创的,在百丈禅师手中发扬的家禅生活。解决了吃饭问题,制订好重建真如禅寺的方案并作了一些物质上的准备,两年后,即1956年,虚云督众修起了大雄宝殿、天王殿和钟鼓楼。又三年,真如禅寺的重建工作完成。一座规模宏大的佛教丛林出现在云居山中。这一年,虚云已是121岁的高龄老人了。他人生最后一个宏愿已经实现,但他似乎没有喜悦,而是怀着悲凉的心情在云居茅蓬中圆寂了。我这么说,并不是主观臆测,前面引过的他的自题法相的文字透露了他的思绪。那帧照片是他皈依佛教100周年的纪念。这长长的一个世纪,是中国历史中一个战乱频仍,枭雄竟起,内忧外患连年不断的时代。这就是虚云所说的“末法无端,谬欲出头”。照片所摄的1957年,又正值寺庙亦不能幸免的反右斗争,此时的虚云,岂止是“不获知音,徒自伤悲”呢?

赵州和尚认为参禅的要旨是“放下来”。虚云最后是什么都放下了的,连他的生命以及禅。我认为,虚云的一生,特别是晚年,有很浓郁的悲剧色彩。失手摔碎茶杯,使他开悟。但那时人世给予他的体验,还不能让他更深地理解什么叫“执”,什么叫“妄”。

按通常的说法,我们称僧道一类为边缘人物。透过这些边缘人物,我们更能体会到社会力量的盲目性和破坏性,也更能够理解什么是佛家追崇的不二法门。

我推测,真如禅寺山门上的“赵州关”匾,一定是出自虚云和尚的手中。虚云在他的暮年,特别感到赵州所说的“放下”的重要性。

放下“妄”,放下“执”。否则,你进不了真如禅寺。

原以为进了山门就算进了寺门。却不是这样,两门之间,还隔着一片宽广的田畈。

一进山门,站在可以行车的洁净的田间道路上,我立刻被眼前的景色吸引。

一大片平坦的田畈,稻子收过,留在田里的短短的稻茬,泛着星星点点的金黄。一条溪水在田畈中间蜿蜒流过,宛如围绕真如禅寺的一道彩虹。这是一个久旱的秋天,山下的一些小溪已经断流。这条溪水却仍然水流汩汩,无人捕捞的小鱼在卵石间嬉戏。溪岸及田塍潮湿的泥土,覆盖着青苔和一些羊齿植物。虽然早已过了霜降,它们仍是那么葱绿。畈田中三三两两的枫树,孤秀挺拔,火红的树叶在夕阳中散发着燃烧的诗意。准确地说,这田畈应该是山中的一块盆地。它的四周都是林木茂密的青山。

中国古代建筑,无一不讲风水。宗教建筑也不例外。宋代道士杜光庭,专门写了一本《洞天福地岳渎名山记》,将全国的道场,分为三十六洞天,七十二福地。这些洞天福地,容纳了道家风水的精华,它们把抽象的阴阳、五行生克的概念具象化,使其房屋、山水、风向、阳光都显得井然有序,并相信这种排列会产生那种趋吉避凶的神秘力量。这方面,佛家尚无专著,但从我到过的寺庙中,还是可以看出建筑师们运用风水的匠心。象湖北当阳玉泉寺、浙江普陀山法雨寺、河南嵩山少林寺、北京香山卧佛寺等,莫不依据风水原理,形成了蕴含深刻的建筑理念。站在这个田畈中间,我感到真如禅寺是真正的风水宝地。它的山门,实际是两条小小山脉中的一个豁口,站在山门外,你以为进去就是庙院,谁知入门并非登堂入室,而是见山见水。寺之四周,山翠环绕,略无缺处。更有寺后的岗峦,次弟而上,叠叠增高,烟云缥缈,如在佛境。

关了山门,你什么都看不见,进了山门,竟藏着一方绝妙山水。如此风水,就是一个活脱脱的禅境。

置身在这种禅境中,我忽然觉得历代禅师的灵魂,都化成摇曳的菊花,牵引我的视线,启悟我的心智。佛在这云居山中,并不是以人的形象出现,而是火红的树叶,淡蓝的炊烟和静穆的竹林。这些典雅的风景,显示佛的至爱、至静。

由此,我想起虚云和尚的《山中歌》:

山中行,踏破岭头云,

回光照,大地无寸尘;

山中住,截断生死路,

睁眼看,千圣也不顾。

山中坐,终日只这个,

碎蒲团,没教话儿坠。

山中卧,骑驴骑马过,

主人翁,无梦也烁破。

这老和尚,行住坐卧,皆在山中,他是那样的安祥和沉默。这位得道的禅师,在云雾中也好,在蒲团上也好,他既不思索,更不作任何暗示。大地与心境,皆无寸尘。真如禅寺与他,已经合二为一了。山门内,有山有水,处处鲜活。问题是你必须要走进这座山寺,也就是说要能越过赵州把关的关口,才能进入真如禅寺,或者说,进入虚云和尚的内心。

跨过小溪,快到寺门,路边有一棵高大茂盛的白果古树,树下有一水井。名曰慧泉。我走近细看,只见在树下立有一块木牌,牌上写有一偈:

慧泉依在老树旁

映月春秋天地长

一轮古镜涵千影

万载晴光浴太阳

开眼不从人力凿

高流岂逐世情忙

钵盂掷在清霄上

亦任烟云作布裳

在这样的时候,这样的景色之中,读这样的一首偈诗,不觉有一股出尘的清气,自我肺腑间生出。在山泉水清,象我这尘世的浊人来此,免不了扪心一问:你生命的激流,究竟是醒世的慧泉还是污世的浊波?掷在清霄上的,究竟是你的钵盂呢还是刺人的矢箭?

我想,许多来游真如禅寺的人,肯定会掬一捧慧泉喝下的。我并没有这样做,这并不是我自视清高,有意欺谩芸芸众生。而是觉得我不知道应该自何处来消受这一捧出世的甘冽。

我尚在慧泉旁流连时,一位僧人路过,对我说:“你若游寺,就快去,过不了一会儿,就要关门了。”

我便又急匆匆地走进真如寺。

四山苍茫,松竹相拥,真如寺是山中唯一的建筑,这更加增加了寺的神秘和峻肃之感。进得寺门,首座是天王殿,其后是大雄宝殿。我匆匆转了一圈,感到冷清。一个年轻僧人在回廊前走过,口中唱着经。这情景,你说是置身在唐朝、宋朝、清朝都可以。寺中没有任何一点是现代的东西。那些千年不变的庙中陈设,甚至僧人们的神情,都被锁死在某个时间。佛在我们尘世的时空之外,但对于寺庙来说,情况并不是这样,我到过很多寺庙,它们早已现代化了。游览其中,有一种失落感。那些印制粗糙的游览门票和收录机里播放的佛乐梵音,让你感到佛已消亡。我特别希望能看到古风犹存的寺庙。真如禅寺满足了我的这个愿望。但当我在大雄宝殿礼佛时,一个小小的插曲又让我产生了另一种失落感。

当时,清静的大殿内,只有一个僧人值班,我进了香以后,便在香案前的一个蒲团上礼佛。那僧人走过来,指责我:“这是大和尚专用的,你怎么能用?”

香案前有三个蒲团,我选择了中间那个大的。我并不知道这是大和尚专用的,僧人的指责顿时使我失去了刚刚滋生的亲切感。佛面前人人平等,难道庙中也有如此森严的等级么?我对那和尚说了一声“对不起”,便走出了大雄宝殿,并对我的不愉快作了检讨。因为,这一念既起,便又滑入了“妄”与“执”,人虽然进了庙,却依然在“赵州关”外。

但是,由此我想到了虚云和尚说的“现代人的根器很钝”这句话。那位僧人从严格执行庙规来看,并没有什么过错。他错就错在虽然懂得庙规却不懂得佛。虚云和尚走了,难道佛也离开了这里么。

我相信,这静寂的大寺中一定藏有修行的高人,只是我佛缘尚浅,不得一会。能见到的,只能引发我佛事式微的感叹。

信步廊间,浏览那些楹柱上的对联,又使得我刚刚丧失的亲切感回来了。这些对联深契佛理,又文采斐然,我随手抄下几幅:

西归堂:

日轮西去了,知婆娑光阴有限

净土归来时,信极乐寿命无穷

大肚罗汉:

日日携空布袋,少米无钱,只剩得大肚宽肠,

不知众檀樾信心时用何物供养

年年坐冷山门,接张待李,总见他欢天喜地,

请问这头陀得意处有什么来由

天王殿:

尘外不相关 几阅桑田几沦海

胸中无所碍 满湖明月满云山

未跨门栏 漫言休去歇去

已到宝所 那管船去陆来

这些对联,足以提升真如禅寺的份量。我想,这应该也是虚云和尚的作品了。虚云愿力宏大,只是后继乏人。善与恶,都是人类给与自己的。离开人群,我们找不到善,也找不到恶。虚云在人间广种善根,但他最根本的追求,是既不向善,也不向恶的。佛存在于人类正常的价值判断之外。作为本世纪最杰出的和尚,我们根本不可能在善与恶的轮回中找到他。也许他本身就是一个幻影。

走出大门,经守门僧的指点,我又去拜望了虚公塔。我不相信虚云长眠在这里,此时,他可能在这深山的某一处,和赵州和尚一起,正在忧心忡忡地研究现代人的根器问题吧。

夜色完全降了下来,下山路上,车灯是唯一的光明。渐渐加重的失落感,促使我吟成了一首歪诗:

久慕云居地,相逢暮色中。

禅枝惊宿鸟,石涧听幽钟。

老树惊心绿,青山自在红。

赵州关已闭,寂寞望虚公。

1996年5月1日夜灯下

同类推荐
  • 故事会(2019年2月下)

    故事会(2019年2月下)

    《故事会》是中国最通俗的民间文学小本杂志,是中国的老牌刊物之一。先后获得两届中国期刊的最高奖——国家期刊奖。1998年,它在世界综合类期刊中发行量排名第5。从1984年开始,《故事会》由双月刊改为月刊,2003年11月份开始试行半月刊,2004年正式改为半月刊。现分为红、绿两版,其中红版为上半月刊,绿版为下半月刊。
  • 读者最喜爱的经典散文

    读者最喜爱的经典散文

    为了让广大读者在最短的时间内获得最佳的阅读效果。我们遴选出近200篇为广大读者所熟知的中外 散文名篇。本书选文作者多为名家。中国作家中有蜚声中外的现代散文家鲁迅、朱自清、周作人、梁实秋 、丰子恺等,当代散文家季羡林、刘白羽、秦牧、贾平凹等;外国作家中既有享誉世界的大文豪。如萧伯 纳、纪伯伦、雨果等,又有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如聂鲁达、川端康成等。《读者最喜爱的经典散文》将 不同国家、不同时代、不同流派的作家作品兼收并蓄,力求满足各方面读者的阅读需求。
  • 北京城杂忆

    北京城杂忆

    本书为劫后余生的萧乾先生站在今和昨、新和旧的北京之间,以抚今追昔的心情,用独特的京白抒写过往的人、事、城。幽默、俏皮、利落的文字中糅进了伤感的留恋和深刻的反思。
  • 记忆的颜色

    记忆的颜色

    作为一位电影导演和作家,彭小莲长期关注老一代学者文人的精神世界和个人际,并不断间断地为他们撰写文章、拍摄映像、进行专访,甚至成为日常生活中的好友和同道。这既源自于彭小莲个人的家庭影响,也是她在多年留学、导演生涯后的选择与志趣。本书以非虚构的方式,分别以赵丹与黄宗英、贾植芳、家族亲人和上海街头按摩店老板四组人物,撰写了关于“记忆”的长文,其中既有历史变迁的宏大叙事,更有一个个鲜活生命的具体入微的言谈、选择、爱恨,整体上构成了一副关于记忆的长卷:既是彭小莲个人的,更是国家民族的一份记忆。
  • 真水无香

    真水无香

    星星与月亮终于守不住阵地败退了,楼道里的那盏长明灯也在眨着渴睡的眼。我依旧伏在桌上捧读着那本《庄子》,一缕晨曦悄悄地拾起一片飘落于地的稿笺:“命运,只能支配你的昨天,而明天的命运却在你自己的掌握中……”
热门推荐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
  • 盛世九歌

    盛世九歌

    失去记忆的梵呗醒来,发现自己躺在宫墙之外的乱坟岗上,匆忙逃离,与被世人称为废物的秦国君王相识,结为同伴,企图反抗被人掌控的命运。这个世界是陌生的,自己也是陌生的。慢慢苏醒的记忆,慢慢触碰到的真相。自己到底身负怎样的秘密与使命?那些血与仇的背后有着怎样的阴谋?那些没能说出口的爱与恨,消散在战火灰烬中。盛世山河,九歌齐奏。从此与你,一生纠葛。
  • 风云认旗

    风云认旗

    风从虎云从龙,看我提兵百万筑一峰。男儿一生唯一气,霸者当先……
  • 无限之狭处逢生

    无限之狭处逢生

    山河巨兽,天眼青龙,泰坦古鲲,四翼吞天虎,岛龟…与巨兽狭路相逢,用勇气绝境求生。
  • 纨绔兽妃:扑倒腹黑夫君

    纨绔兽妃:扑倒腹黑夫君

    一朝穿成王府妾,未得恩宠先被甩,渣男恶女排队来。夙彤表示,没关系,萌夫在手,天下我有!咦,萌夫呢?“夫君,你过来,帐外风冷。”某男弱弱地退后一步:“我…我…不冷。”夙彤舔唇:“可人家冷,来~抱紧我,就现在。”某男拢领口:“那…那个,男女授受不亲。”“嗯?如果我非要亲呢?”某男态度一变,唇角勾起:“也并非不可。”【新书已发,《萌鬼当妻:神尊,约吗》,求继续约约】
  • 腾飞的神木

    腾飞的神木

    “神木县地处陕北能源化工基地的核心区域,从1986年神府煤田开发算起,已走过了20年的创业历程。1986年神木县的地区生产总值(GDP)仅为8071万元,财政总收入1632万元,其中地方财政收入450万元,当时的神木是农业县,也是国定贫困县。20年后,神木实现GDP120亿元,财政总收入达到32亿元,其中地方财政收入6.9亿元。两个年度相比,GDP、财政总收入、地方财政收入分别增长了148倍、196倍、153倍。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由1986年的1114元增加到2006年的8825元,年均增长17.9%。
  • 这个穿越大有问题

    这个穿越大有问题

    萧雪瑛是个热衷各种小说动漫电视剧的宅女,被一只蛾子吓到摔死从而开启了她的穿越之路。这个穿越之旅,怎么感觉这么坑呢!
  • 致我们暖暖的的时光

    致我们暖暖的的时光

    类似日记,记录生活,记录你,记录我,记录我们的点点滴滴PS:幼儿园文笔,多多指导,谢谢
  • 伏羲诡道

    伏羲诡道

    初入警界的莫李家(我)接到了一宗离奇的失踪案,机缘巧合下,与同样是新人的女搭档白小青一同破了案子,意外得到了一件奇怪的古竹简。自此之后,鬼怪的案子一件接着一件,失踪的幼童,夜半发作的老尸,莫名被害的男女,神秘鬼怪的地下墓室,接连出现的另外两件竹简,它们拼凑到一起,隐藏着我的身世,神秘而古老的组织,还有一个更为惊天的秘密。
  • 兽王·金乌战神

    兽王·金乌战神

    兰虎与龙原乘坐从梦幻星人手中抢来的宇宙航空母舰回到了后羿星,并攻占了一座被梦幻星人霸占的四级城市,以此为基地,开始发展自己的势力。不久后,龙原的部队强大的作战能力和快速的发展势头引起了后羿星皇族的注意。后羿星皇族派来使者,一旦验明龙原的皇族身份。就正式册封他为“义王”……一次,基地遭受袭击,兰虎追踪袭击部队而去,发现了梦幻星侵略者在后羿星上的一个重要的军事堡垒。军事堡垒附近是众多的羽人小镇。兰虎在与隼儿合体后,混入了羽人小镇,不断打探军事堡垒的虚实。羽人族是一个孱弱的种族,经常遭到梦幻星人劫掠杀戮。兰虎开始有计划埔传授羽人族孩子们技击之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