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802700000010

第10章 猿啸中的乡愁

三峡:瞿塘峡、巫峡、西陵峡、西起四川奉节白帝城,东到湖北宜昌的南津关,全长一九二公里。入蜀和出楚,我不止一次枕涛三峡。两岸层峦,美得你神魂颠倒;一江迅浪,哗一下扑来,你张开双臂拥抱它,如灯蛾拥抱火焰,那是兴奋到极致的物我两忘啊!现在,我又自天府之国买棹东下,再次经历这一段激电蒸雷、腾虹荡日的航程。巨大的美感使我身心放松,再放松。我的身边没有友人相陪,陶渊明走了,留给我一丛菊;李白走了,留给我一把酒壶;李贺走了,留给我一匹去郊外的夜雨中听鬼哭啾啾的驴儿;屈原走了,留给我的,便是他的故乡,生他养他的这一个三峡了。航行其中,实乃是在重温故人的梦境。

瞿塘峡

尽管江水一到此处,就陡然掀起数丈高的腾涌,但插在怒涛中的峭壁,却依然静谧而又深深地呼吸着。站在抖动的甲板上,我用望远镜凝望那峭壁,只见上面满是题刻。篆、隶、楷、行,莫不凝重。那些字,仿佛不是用刀錾,而是用大斧头砍出来的,更有那比头上的朝阳还要大的“夔门”二字,碑隶兼用,汉魏同炉,那笔意,简直就是摄取历代豪客的壮气凝成!

我以为,那么多的名山大川,再没有比夔门更富象征性的名称了。夔,古代传说中龙族的一种,一足,凶悍异常。用它来形容此处的长江,是再恰切不过了。长江入川向海,最窄的,便是夔门至巫峡上口的扇子碛这一段了。涨水时宽不过两百米,落水时只有五十米。这么一个窄窄的通道,居然挤过了世界上的第三大河流,不能不说是一个奇迹。

在两亿年前的三垒记,我国地形是东部高、西部低。长江流域的西部地区,那时是一个水域非常辽阔的大海,与古地中海相通。两亿年前的地球印支地带发生一次强烈的造山运动,古地中海大规模西退,我国秦岭升高,形成东升西降的地势。此后,大约七千万年前,又发生一次燕山运动,四川盆地和三峡地区隆起,再以后,在距今约三千多万年前的喜马拉雅山运动时,长江流域地面普遍间歇上升,上游上升最为剧烈,中下游上升稍缓,或继续沉降。由此,古长江不再可能西去汇入地中海,而只能向东寻觅新的出路。西部江流在几千万年的时间里,锲而不舍地冲撞着三峡地区的崇山峻岭。那些在造山运动中被挤压得弯弯曲曲的岩石,在三峡地区,形成三道被地质学称为“褶皱”的岩层。年复一年、日复一日,寻找出路的长江向这些褶皱发起强烈的冲击,终于,它奋力撞开了夔门,切开山峡,在人所不能参与的地质时间里,它不仅完成了大江东去的豪唱,而且,还留给我们这一段崩云裂岸的奇异山水。

面对夔门,我怎能不惊叹长江的伟力。由此想到罗马的三个凯旋门和巴黎的大小凯旋门,这些为彰扬征服者文治武功的建筑,屹立在人类互相屠戮的历史中。尽管这些凯旋门也成为今人景仰的名胜,但这正是人类的悲剧。每一次屠城后的凯旋,实际上是对人类善良本性的摧残。而这夔门则不同,它虽然也是凯旋门,给人的启示却不是野蛮状态下的征服欲。在这里尽管头顶上水雾迷濛,但你绝不会感到精神上空阴云密布。

形容瞿塘峡的险峻,前人的文字太多了。夔门前不远处的滟滪堆,千百年中,被当作通往地狱的路标。多少樯橹在此化为泡沫,多少生灵在此化为水鬼。四十年前,滟滪堆已被炸掉。我们今天过瞿塘峡,已不必将像前人那样惊兮怖兮,老怕自己青发的头颅撞上江心的怪石。但是,江水一进夔门,的确一反常态,晋朝郭璞的《江赋》曾有这么一段:“圆渊九回以悬腾,湓流雷响而电激,骇浪暴洒、惊波飞薄,迅復增浇,涌湍垒跃。”接下来是三十二个带水旁的怪字,(因这些字今人已不用,故不录出)。用来形容水声和水势,读后大有魂飞魄裂的感觉。我以为这段赋就是旧的瞿塘峡。

夔之于江水是恰切的,而门之于此处的地形也是非常形象。进入瞿塘峡,长江在这里切过七矅山背斜的中生代石灰岩,形成陡峭的峡谷。两岩峭壁,南岸名白盐山,北岸名赤甲山。它们竟是那么光溜,仿佛鲁班来此用刨子创过。且一白一赤,阴阳相吸。它们那样子,好像只要长江稍一倦怠,就会迅速合拢,把门关上。杜甫诗:“众水会万涪,瞿塘争一峡。”这个争字,真是传神。长江下游,江面宽阔,入海口处竟有四十公里的宽幅,真是大气磅礴。反观此处的长江,百把米宽,简直是一条小小的沟壑了。陆游来此“仰视天,如匹练”,这江水,还不是一疋欲裂未裂的匹练么?

我想,这峭壁真是英雄了得,它缠着这么一条仿佛有一万条大蟒扭在一起的匹练,却依然能够意守丹田,沉进永恒,做自己养生的功课,这种入定的功夫,不知释迦牟尼老头陀是否达到过。

江之动,动胜脱兔;岩之静,静过处子。一动一静,活生生的两种生命哲学,且都达到极致。“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这是歌颂江的;“江流石不转。”这是赞美岩的。人们总是根据自己的审美取向来寻找自然的对应。江若不到极致,就过不了夔门;岩若不到极致,此处早已夷为平地。仁者乐山,智者乐水。按古人的看法,仁者是坚定的,宽厚的,大智若愚的,像这峭壁;而智者则是浪漫的,机敏的,取义存仁的,像这江水。仁与智,相得益彰,互衬操节,彼此依赖对方而升华了自己。人到中年偏爱静境的我,面对眼前的石壁,不免沉思:生活如涌动的大江,我,能与这呆板的峭壁为伍么?

江流转一个弯,夔门看不见了。然而更多的峭壁挤进我的视线。狭小而深邃的瞿塘峡,给了我难以描述的立体感和重量感。那些峭壁,有的像贝多芬的悲壮的英雄交响曲,有的像安徒生童话中的金蘑菇,有的像“荷戟独徬徨”的勇士,有的像庄子遣来的在此小寐的大鲲。站在甲板上的我,――摘取它们。收藏到我的心中。

巫峡

巫峡苍苍烟雨时,

清猿啼在最高枝。

个里愁人肠自断,

由来不是此声悲。

巫峡值得写的风物不少,但不知为什么,最早跳入我脑海的,竟是唐代诗人刘禹锡的这首竹枝词。《竹枝词》原是古代川东的一种与音乐、舞蹈结合的民歌,又称巴渝民歌。刘禹锡任夔州刺史时,仿效这种民歌写下脍炙人口的竹枝词九首,上录便是其中之一。

巫峡西起四川巫山县大宁河口,东至湖北巴东县官渡口,全长四十五公里,是三峡中最整齐也是最好看的一段。大概是因为巫山十二峰上那早已风化了的猿声,让我想到这首竹枝词。旅游船自巫山县城启碇,立刻你就会感到两岸风光,这些最纯朴的美丽令你的眼睛不够用。巫山十二峰,登龙、圣泉、朝云、神女、松峦、聚仙六峰在江北;净坛、起云、上升、飞凤、翠屏、聚鹤六峰在江南,前三峰隐于岸山之后,游人能见到的是后三峰。巫山是我国著名暴雨区之一,充沛的雨水,长期侵蚀这些石灰岩质的山脉,才形成如此峥嵘的峰头。金陵十二钗的美,为曹雪芹一人所造,欣赏此美,会使男儿丧志,沦为情种,而巫山十二峰的美,却是得诸天授,这美不但空翠怡人,还叫你荡气回肠。导游说:若舍舟登岸,前往南岸青石镇,攀爬到那突兀的岩石上,便可把十二峰看个透彻。它们或翔或蹲、舞卧适意,纯然的形式之美,奇绝的配合之妙。我以为它们都含了天之精、地之气、人之神,只等复活节一到,它们就会跃入江流,嬉闹着游出南津关,到下游的什么地方去收几把红尘。

巫山十二峰中名气最大的,当数神女峰。船离巫山县城,许多人便拥到甲板上,等着一睹神女风采。这皆因战国时那位饶舌的辞赋家宋玉,写了一篇《高唐赋》,说楚怀王游高唐,午睡时梦见一女子说:“妾巫山之女也,为高唐之客,闻君游高唐,愿荐枕席。”临别时她又对皇帝老儿说:“妾在巫山之阳,高丘之岨,旦为朝云,暮为行雨,朝朝暮暮,阳台之下。”现在,朝霞烂漫,峡中难得的好天气,阳台下的神女还未出来,游人们各自心中的神女却都已翩翩起舞了。我想,这位自荐枕席的神女,若不是想巴结皇帝,就必定是一个性解放的始作俑者。在物欲横流的今天,我身边的年轻观光客们,可以不必胸中有丘壑,却是一定胸中有神女的。“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李商隐的诗,表达男欢女爱的心情,也算是一个极致了。

“看,神女!”

好激动的一声喊。但见北岸层峦壑口,朝云之下,果然有一纤腰女子,在向她的仰慕者布施着爱欲。

“怎么,这就是神女吗?我看它像一只猴子!”

一位秃顶的中年人忽然疾声高嚷。他的本意不是想发表惊世骇俗的见解,而是想邀获别人的调侃。但事与原违,他却因此招来一些白眼和讥笑,秃顶于是悻悻然,踱向甲板的另一边,负气不看神女了。迷恋不置的游人们仍然精神投入,眺望青天下的女神,有的甚至把自己和那位楚怀王相比,做着曲尽绸缪的白日梦。

在这一群中,我非梦者,亦非秃顶。我既不激动,也不想破坏别人的激动。但是,有些神经质的我,此时却从神女投来的眼光中,分别看到了那啼在最高枝的清猿。

为何会这样呢?

不大习惯在爱情剧里扮演角色的我,面对这一幅天造地设的仕女图,引发的,竟是思古的幽情。

巫峡猿声,在中国的线装书里,是一部云缠雾缠的人情史。大凡古代过三峡的旅客,都从风急天高的猿啸中,听到浓郁的乡愁、谪路的悲辛,甚至地狱之门的开启声,古诗中写到三峡猿声的,多言其哀。刘禹锡注意到这一点,因此说:“个里愁人肠自断,由来不是此声悲。”这看法很有道理。一八九八年,由宜昌上驶重庆的“利川”号,是首航三峡的第一艘轮船。此前进出三峡,都是以布为帆的木船,三峡险滩重叠,暗礁纵横,千古以来峡中的沉船,集中起来,恐怕会塞满整个儿三峡。试想一下,你坐在船上,面对牛头马面的礁磐,听着崩云裂岸的滩声,一颗心提到嗓子眼上,这时再听到两岸悬崖上掷过来的凄厉的猿声,当然就越发地魂飞魄散了。

郭璞的《江赋》写到巴东之峡的怪兽,有一角之龙,三足之鳖,六眸之龟,九头之鸧,却不曾写到四条腿的猴子。最早写到三峡猿声的,是北魏时期的郦道元。他在《水经注》中引用了当地的渔者歌:“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从此,猿与三峡,特别是巫峡,形成了某种内在的精神联系。描述三峡的古诗中,像李白、杜甫、李端、陆游等大家,都写到了猿声而没有提到神女,仙气与鬼气揉成的李贺,虽然在《巫山高》一诗中将神女与老猿并提,那意思,分明也是远瑶姬而近猿语。南北朝人刘义庆的《世说新语》曾有这样一段记载:“恒公入蜀至三峡中,部伍中有得猿子者,其母缘岸哀号,行百余里不去,遂跳上船,至便即绝。破视其腹中,肠皆寸断。”我想,古诗人以猿写峡,大概都是受了这则故事的影响。须知忧伤与悲辛,像虐疾一样,是可以传染的。捕得猿子的军爷们,大概想把这小机灵带进天府,卖给耍猴戏的人,换几壶酒钱。殊不知因此而使母猿肠皆寸断。军爷们因此忏悔否,不得而知。不过,最富同情心理的历代诗人们,一入三峡,乍听猿声,体验那只母猿肝肠寸断的创痛,心灵就会死过去一次。神女的爱情也许过于浪漫,甚至轻浮,这位老猿的母爱却是绝对的崇高,以致不得不凝聚起你全部的人格力量来谛听她的哀号。

遗憾的是,今日的三峡,再也听不到猿声了。母猿的故事虽然是植根于人类风尚的真正精华里,但它毕竟早已沉进了历史的风涛。今天,再提肝肠寸断的事,会使新生代的游客们感到腻味。神女与母猿、都是巫峡的典故。入峡思猿者,遵循的是道德的原则;入峡而亲神女者,是遵循快乐的原则。活得快乐一些,更快乐一些,是新生代的口号。我无权批评这种生活的态度不对,但我因此却想,一个人,一个民族前进的内驱力会不会因此耗散?旧的道德的源流枯竭了,感情与信仰的危机,就像峡中的云雾,给每个人投下阴影。但再细而一想,我的忧虑是多余的。迅速发展的物质文明已把现代人折磨得疲惫不堪,躲避物欲的压迫,人们不得不另辟蹊径,各行其是,于是有序变成无序,人类精神由此进入空前的蜕变。就像造山运动时的长江不得不重新选择自己的流向。流动是水的天性,又何尝不是人类精神的天性呢:一旦淤塞发生,大可不必惊恐。长江不是花了七千万年的时间切出了三峡么?

旅游船缓缓地行驶。两岸巫山,一个转身一个画屏。岸上有山姑行走,船上有人向她招手,大呼“神女!”江崖上藤树掩映,我望着它们,想象那只母猿是从哪里跳上江船的。

西 陵 峡

船过巴东,江面宽阔起来,这便是夹在巫峡和西陵峡之间的香溪宽谷,有四十七公里长。是三峡地区最主要的农耕地带。屈原故里秭归县就在这宽谷中。屈原的诗,瑰丽多变,这是得力于三峡奇异风光对他的熏陶。被誉为中国古代四大美人之一的王昭君,与屈原是同乡。一个伟大诗人,一个绝色美人,阴阳双璧,同出一地,这该是秭归的骄傲。

秭归我去过几次,看过屈原的出生地香炉坪和昭君故里香溪。深感到当地的老农民,虽一字不识,却多诗意;一偈不参,却多禅意,也许正是这一股民风的滋养,才应了那句“人杰地灵”的老话,然而在香溪宽谷中,还有两样值得一提,一是桃花鱼,一是橘树。

记得那一次游香溪,我曾看到过桃花鱼,鱼有白色、棕色、粉红色,一群群浮在水面。它们收缩时像一只只彩色的小蘑菇,张开时像风中荡漾的降落伞,很是好看。桃花鱼属海蜇类腔肠动物,学名桃花水母。长成后也只有小婴儿的手掌那么大。目前,世界上发现的只有英国的索氏、日本伊氏、四川大渡河、灌县和秭归五类。前四类仅存标本。真正能够让游人一饱眼福的,只剩下秭归的这一类了。这美丽的小精灵,只能生存在岩隙的细流中或沙滩的浅水里。桃花鱼喜欢吃蝌蚪、水藻和浮萍。它自己又何尝不是一片浮萍呢?只是,它不大愿意与龙鲤为伍,去大江大海中推波助澜,而是愿意去荷塘月色的意境中,扮演一个宁静的自得其乐的角色。比起巫峡的猿声来,这西陵峡中的桃花鱼,更符合现代人的生活情趣。城市住得久了的我,闲暇时,常想到自己暮年的归宿。在绿树葱茏的小山根,筑三间茅舍,门前有一弯清溪流过。那清溪里,一到春天,就到处游动着桃花鱼。只是,有一点得和桃花鱼打打商量,就是请它改掉吃蝌蚪的习惯。墨黑墨黑的小蝌蚪,原也是我喜爱的。吃尽了它们,在小荷才露尖尖角的早晨,我便没有醒瞌睡的蛙鼓可听了。

当然,船上的观光客们,是没有办法欣赏到桃花鱼的了。在甲板上闲呷几滴高梁的我,却看到两岸满坡满坡的橘树。正值盛夏,橘树从叶到果一色的绿,逼到眼前,仿佛一伸手就能一把一把抓来,那份清丽,似乎只有明清的小品才可媲美。三峡的橘子,曾经是皇朝的贡品。三峡的橘树,从远古绿到现在,很有点宠辱不惊的味道。

打个不恰当的比方,如果把王昭君比作桃花鱼,那么,屈原就是这个深固难徙的橘树了。王羲之于山阴道上的千岩万壑中,独取兰亭一席地,屈原于三峡的众多花木中,独赞橘树,可见其爱至深。睹树思人,出巫峡而松懈下来的情绪,重又峻肃起来。此时,蓝色的天空又渐见逼窄,两岸青色的山峦再度峭拔起来,怒耸着古铜色的肌肉。船已过了香溪口,进入了西陵峡。

西陵峡以滩多水急著称。当你依次经过兵书宝剑峡、牛肝马肺峡、灯影峡、黄猫峡时,就能体会这一段航程的水势。漂泊其上,你将从剧烈的动荡中想到很多问题,从社会到家庭,从生命到自然。西陵峡中的水,多泡漩。泡和漩,是两种不同的水流状态。水激而上冲,宛若沸者曰泡;水由外向内回转,中心有涡陷者曰漩。水流一般是先泡后漩。泡漩集中处叫滩。西陵陕中滩滩相连。最是摄人心魄的,要数新滩、崆领滩和腰叉河三滩了。这里的泡漩,大者如山,小者如拳,构成了船夫的鬼门关。而且,这一带的山脉仍处在活动期。前几年,新滩山体大滑坡,一夜间就把近万人的新滩镇整个儿吞没。那些滚落江心的岩石,又形成新的泡漩。这会儿船上悠哉游哉的观光客门,是无法体验到木船倾覆的那种悲剧。

记得上一回游西陵峡,一位朋友和我在一起。那时正值五月汛期,面对如山的泡漩,朋友说:“不管水如何险恶,我还是喜欢水。你可以进到水中去,和它溶为一体。山确不同,远远看它,雄伟巍峨,一旦你走进去,处处都把你的眼睛挡住,叫你失去了整体感,无法和它沟通。”朋友是一位多血质的人,我不同意,但赞赏他的观点。屈原也是持这种观点的。这倔强的三闾大夫,不但不回避命运的泡漩,反而纵身一跳,让越旋越紧的泡漩给他壮丽的生命划上了一个完整的句号。他这么做,按今人的观点,追求的是人格美而非人性美。人格是凝固的,而人性,则如眼前的江水,是流动的,不可遏止的,一旦投入就注定要生活在漩涡的中心。桃花鱼不肯这么做,所以它成了上古的孑遗。想到这一层,我的眼前不只想到屈原,也想到王昭君,她葬身其中的那座塞外荒原上的青家,不也是留在历史上的一个泡漩么?

夕阳涂红我们已经走过的航程。三峡的最后一道门户南津关到了。一过此关就到了宜昌,长江也就变得像杜甫形容的那样“楚地阔无边,苍茫万顷连”了。过南津关时,旅游船鸣笛向三峡告别。我呢,却还在谛听渐行渐远的涛声,直到暮色已浓。

同类推荐
  • 时间

    时间

    本书以一个名为陈英谛的中国人的口吻叙述,采用日记体的形式构成。整部作品展开的背景,是1937年12月日军侵占南京后制造的惨绝人寰的南京大屠杀。作者在如实、真切地描述了南京大屠杀的同时,更多地给人们提供了关于人性、战争以及日本与中国乃至世界的思考。作者本人出于对这段在中日近代史上刻骨铭心的历史的反省和思考,在对大量历史文献的阅读和准备的基础上,他“倾注了自己最大的生命力”,写出了这样一部长篇。
  • 文化场域与文学新思维

    文化场域与文学新思维

    本书是以辽宁地区作家为评论和研究对象的专题著作。本书既不同于一般的作品评论集,也不同于一般的文艺理论专著,而是使评论跃升到审美研究层次的一种给创作以理论评量与推动的专题论著。本书多视角、全领域地扫描了辽宁文坛近年的创作现状,涉及的作家达30余人,主要有王充闾、王向锋、女真等人,是研究辽宁作家的读者和评论者不可多得的参考书。
  • 若将飞而未翔(谷臻小简·AI导读版)

    若将飞而未翔(谷臻小简·AI导读版)

    若将飞而未翔是曹植《洛神赋》中的一句话,阿城说“这个转换的临界状态最动人。”对于文学评论而言,依托于具体的作品而又不粘附于此,最有韵致。
  • 路过青春的爱情

    路过青春的爱情

    还记得你的初恋是什么时候吗?有可能记得,有可能记不太清了。能够让我们记忆深刻的,当然是刻骨铭心的,记忆不深不浅的,只能证明我们那时爱的不够深,雁过不留痕,只在空中划过一道来过的记忆,留下淡淡的印记,恰到好处。
  • 文学理论:求索与反思

    文学理论:求索与反思

    本书是中国社科院学部委员专题文集之一种。本文集收入的绝大部分论文写于2004年至2010年之间,大体分为两辑,第一辑论文主要针对新世纪文学理论中出现的各种新的问题与争论,浮躁与颠覆,作出应有的回应;有鉴于当今人文科学中实用工具主义与功利主义的横行,就人文科学方法论问题、人文科学性质的核心问题行了初步探索与阐述。第二辑论文主要侧重于反思,过去六十年间,文学理论经历了曲折而巨大的变化,在复苏与建设中取得了重大成绩而有所创新,但在反思与评价方面则歧见纷呈。本辑论文本着历史主义的原则,在具体的历史语境中追寻各个时期出现的问题,进行理论清理与阐述,给以大体合理的定位与总结,以利文学理论的继往开来、创新与发展。
热门推荐
  • 受戒

    受戒

    全面展现了其小说的不同风貌。在这些小说中,汪曾祺先生塑造了个性鲜明的小人物,以抒情的笔调描绘了具有地方特色的民俗民情,文风朴实自然。
  • 九重天上梦醒时

    九重天上梦醒时

    自盘古开天地后,地有九州四海八荒,八荒各有神灵,而九重天上是他们集聚之地,那时升仙的生灵稀少,然福生就是其中一位。
  • 狐忏录

    狐忏录

    “这世间可有一法,不负卿也负天下。”芸芸众生的萍水相逢本就是缘,但命中注定却多半是劫。若你命中终有一劫,你的情劫望何人来解。这世间可曾存在宿命?沏一杯好茶,我有个故事想告诉你
  • 大富农

    大富农

    2019年初,陈昊然幸运获得大富农系统,让这个原本普普通通的青年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LV1级别,系统认可土地自带虫害免疫光环,并且还有各种贴心服务,一键灵液灌溉、一键种植、一键收割、一键改造……只要出得起钱,通通都能一键办到。而且还有个非常牛逼的系统商城,里面不仅有各种优质动植物种苗,还有神奇灵液以及未来高科技农用设备。同时他还发现,成为世界首富其实并没有想象中那么难。
  • 傲娇男神超甜哒

    傲娇男神超甜哒

    【宠文,高甜ing!!】要问余卿卿最喜欢的东西是什么,余卿卿一定会毫不动摇的说“傅少寒”。这个男人给了她无尽的宠爱,让她看到了遍地阳光繁花。“这一辈子,我只想过跟你在一起。”
  • 辞茶

    辞茶

    思中忆,眸中情,盛世回眸,月华似水,执剑天涯,浅笑安然度此生,凌驾众生之上,九天玄女知音,难觅此生良缘。
  • 两弹元勋邓稼先

    两弹元勋邓稼先

    本书介绍了中国杰出的科学家邓稼先的生平,内容包括:立志科技强国、“去放一个大炮仗”、创造太阳的人、和不念经的和尚在一起、伟大的瞬间、在新的起跑线上等。
  • 镇邪

    镇邪

    神秘古镇,古老职业,诡异之事频发,是敌是友不辨!源自东女古国的特殊习俗,传承千百年的罪恶根源。五更惊魂,离奇惨案,是阴鬼?是诅咒?还是人心为患!流血的陶罐,供奉的钟鼓,身边的好心人,死而复活的鸣冤魂,藏于地下的恐怖深渊!他们说,这个镇子闹邪,我陷入了死局中,摆不脱,逃不了!镇邪!一段难以想象的惊魂之旅……
  • 爱自己,一切都是自由的:萧红的倾城往事

    爱自己,一切都是自由的:萧红的倾城往事

    萧红是20世纪30年代最重要的作家之一,在这部作品中,能看到在一个波澜壮阔的大时代背景下,一位女性追求爱情、幸福、理想的过程,能看到一位知识女性颠沛流离的命运和逃婚、再婚、婚变、婚外情的经历。书中还写了萧红与鲁迅等一批文人的友情故事。全景再现萧红童年的寂寞、率真的性格,无畏而倔强,又带些多愁善感,以及一世的种种遭遇。
  • 灵目鬼话

    灵目鬼话

    一个死了三天的老太太,她的头颅却莫名出现在我家门前,是鬼魂作怪,还是人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