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769900000012

第12章

先发制人

“典源”

《史记·项羽本纪》:先即制人,后则为人所制。

“释意”

秦朝末年,因残暴统治,陈胜、吴广率先起义,各地纷纷响应。当时殷通正任会稽郡守,也想趁机起义,于是请来了过去的好友项梁,共同商讨起义大事,他说:“现在长江西北一带已经反叛,推翻秦朝的时机已经成熟了,先下手就能制服人,后下手就要被人所制服,我想发动起义,但先要派人找到我手下的军官桓楚。”当时桓楚逃亡在外不知去向,项梁见殷通行动上并不果断,于是唆使项羽杀了殷通,将原殷通手下的八千精兵全部召集在自已手下,并在会稽宣布起义。

“含义用法”

原指先动手能控制对方。后指先主动进攻打败对方。

胸有成竹

“典源”

宋苏轼《文与可画(长在水边的大竹子)谷偃竹记》:“故画竹,必先得成竹于胸中,执笔熟视,乃见其所欲画者急起从之,振笔直遂,以追其所见,如兔起鹘落,少纵则逝矣。”

“释意”

苏轼是北宋时期著名的文学家、书画家,对画竹说过一句非常有名的话:“画竹,必先得成竹于胸中。”这是他根据当时名画家文同的画竹经验总结出来的。

文同,字与可,自号笑笑先生,人称石室先生。他诗文书画皆精,尤其爱作水墨画。在水墨画中,又最擅画墨竹。他画墨竹,首创竹叶用深墨色、背景为淡墨色。用这种色调画出来的竹子,浓淡相宜,潇洒得体,惹人喜爱。

文同以画墨竹成名,求他画竹的人络绎不绝,他也有求必应。有人送来好绢好纸。碰到他情绪好的时候,他就奋笔挥洒,画个不停。画好后,就任凭人家把画取去。但后来由于求画的人越来越多,他就感到厌烦,不再轻易作画了。但越是这样,他的墨竹画越是被人们视为珍宝。求画人往往摆好笔墨纸砚请他来画,但他常常借故不到。即使把绢、纸送到他家,他一两年也不画。

文同所以画竹画得这么好,也是他长期艰苦努力的结果。为了画好竹子,文同曾经在一个竹子茂密的山谷里建造了一座亭子。一有空,他就在那里观察四周竹子的长势,研究它的各种形态和特征。时间一长,文同也悟出了一个道理:竹子从萌生到长成,有一个完整的过程。所以平时心胸中就要有完整的竹子形象,等要画的时候,一抓住对象,便一气呵成地画下它。就像鹘抓兔子一样,稍一迟缓,兔子就会逃得无影无踪。

当时,苏轼比文同小十九岁,曾经虚心地向文同学画墨竹。他学得很成功,以致后来有人请文同画墨竹的时候,文同就对来人说:“我们画墨竹的这一派中,画得最好的,要算是苏轼了。你们不妨到他那里去求画吧!”

苏轼向文同学画墨竹,并不是只学老师的技法。他领悟了文同画墨竹取得成功的真谛,即他总结出的经验:“画竹,必先得成竹于胸中。”

“含义用法”

后人以“胸有成竹”为典故,来说明事先已有充分的准备或把握,再去做某件事,便会非常顺利,容易成功。

偃旗息鼓

“典源”

《三国志·蜀书·赵云传》裴松之注引《赵云别传》:云入营,更大开门,偃旗息鼓,公疑有伏兵,引去。

“释意”

三国时代,蜀魏相争定军山下,黄忠把曹操大将夏侯渊杀死,恼羞成怒的曹操亲自率领二十万大军来替夏侯渊报仇,并派张搬运粮草屯在汉水北山的脚下。黄忠和赵云奉命一同去烧劫粮草。后来黄忠和张著被曹兵分开围住,不能脱身,赵云就杀入重围刺死了曹操部将慕容烈和焦炳,打败了张和徐晃,这才救出了黄忠和张著。

在远处的高山上,曹操看见赵云如此英勇善战,所到之处,曹军节节败退,心里非常气愤。立时亲自带领大军下山助战。赵云的部下张翼看见赵云的后面有强大军马追来,就请赵云下令关紧寨门。赵云坚决不肯,反叫大开寨门,放倒旗帜,停止擂鼓,在寨外战壕里面埋伏下弓箭手。自己则单枪匹马,守在营寨的门口。

追杀上来的曹操立即下令急攻,可是看见赵云仍然威风凛凛地站着不动,不由得惊疑,向后急退。赵云趁势把手一招,战壕里发出雨点般箭矢。曹操不知赵云究竟埋伏了多少军队,于是拨马逃走,其余将领也在后面争着逃命,赵云和黄忠趁机烧劫了曹军大营和粮草。

“含义用法”

“偃旗息鼓”用以说明战斗的休止,也比喻一切争吵或动乱的平息。还可以用来说明一些不法之事,因被追查得紧而暂时停顿。

扬眉吐气

“典源”

唐李白《与韩荆州书》:而今君侯(指韩朝宗)何惜阶前盈(满)尺之地,不使白(李白)扬眉吐气,激昂青云耶?

“释意”

李白为了得到朝廷的重用,曾写信给韩朝宗让他推荐自己。信中大意是劝韩朝宗不要舍不得台阶前一尺宽的地方,给李白一个官职,好让他扬眉吐气,官职得到一步步地高升。

“含义用法”

后人用“扬眉吐气”这个典故比喻摆脱了长期受压抑的境况,心情得到舒展。

一箭双雕

“典源”

《北史·长孙晟传》:北周遣长孙晟送千金公主去突厥与摄图完婚,摄图爱晟,每共游猎,留之竟岁。尝有二雕飞而争肉,因以箭两只与晟,请射取之。晟驰往,遇雕相攫,遂一发双贯焉。

“释意”

长孙晟是南北朝时洛阳人,字季晟。他聪明而懂军事,特别善于射箭。长孙晟和许多人被北周派到西北突厥去访问。突厥国王摄图只敬重他一个人,常和他一块儿出去打猎。当地的人听见他猛烈发箭的弓声,都惊异地称做“霹雳”;看他飞快跑马,又称为“闪电”。可见他臂力之雄劲,骑术之精绝。在摄图的一再挽留下,长孙晟住了一年才得以回国。

长孙晟在突厥期间,有一次,他和国王摄图正在打猎,摄图忽然看见天空中有一只雕飞着争夺另外一只雕嘴里的肉块,立时随手交给长孙晟两支箭,请他把两只雕射下来。长孙晟纵马向前,只放一箭,两只雕便应声而落。

“含义用法”

“一箭双雕”比喻采取一项措施,可以一举两得。即做一件事情,能得到两种好处。

一琴一鹤

“典源”

《宋史·赵传》:神宗立,召知谏院。故事,近臣还自成都者,将大用,必更省府,不为谏官。大臣以为疑,帝曰:“吾赖其言耳,苟欲用之,无伤也。”及谢,帝曰:“闻卿匹马入蜀,以一琴一鹤自随,为政简易,亦称是乎?”未几,擢参知政事。感顾知遇,朝政有未协者,必密启闻,帝手诏褒答。

“释意”

赵(1008—1084年),字阅道,宋代衢州(州名,治所在今浙江衢县)西安人。景元年进士,任殿中侍御史,以不畏权贵而闻名。

宋神宗即位后,让赵任职在谏院,负责规劝朝廷得失。朝廷先例是近臣从成都返回,如果要被重用,一定要到尚书、门下、中书等官署中任职,不能做谏官。赵曾在成都任职,而宋神宗居然叫赵当谏官,为此引起了大臣们的不满。宋神宗说:“我还得依靠他的直言劝谏呢!想用就应该用,这有什么妨碍?”等到赵辞谢时,宋神宗说:“听说你单人独骑去成都赴任,随身只带一张琴、一只鹤,行装极少,你这种为政清廉、主持政务简易不繁的表现,同谏官的身份不是很相称吗?”不久后,赵被提拔为参知政事。赵为了感激宋神宗的知遇之恩,忠心为皇上效力。朝廷的政务有不妥之处,赵总是秘密向宋神宗报告,为此也受到宋神宗亲写手诏的赞扬。

“含义用法”

“一琴一鹤”就是从这个故事来的。后来,人们用“一琴一鹤”形容为官清正廉洁。

以人为鉴

“典源”

《新唐书·魏征传》:帝后临朝叹曰:“以铜为鉴,可正衣冠;以古为鉴,可知兴替;以人为鉴,可明得失。朕尝保此三鉴,内防己过。今魏征逝,一鉴亡矣。朕比使人至其家,得书一纸,始半稿,其可识者曰:‘天下之事,有善有恶,任善人则国安,用恶人则国弊。公卿之内,情有爱憎,憎者惟见其恶,爱者止见其善。爱憎之间,所宜详慎。若爱而知其恶,憎而知其善,去邪勿疑,任贤勿猜,可以兴矣。’其大略如此。朕顾思之,恐不免斯过。公卿侍臣可书之于笏,知而必谏也。”

“释意”

魏征(580—643年),曲城人,字玄成。年轻时曾一度出家。在隋末,农民起义风起云涌,魏征跟随李密投靠了李世民,官至谏议大夫、秘书监,由于敢于直言谏君,深受唐太宗李世民的器重。

贞观十七年,魏征重病期间,唐太宗派遣使者慰问并赏赐药品,往来不绝。又派中郎将李安俨住在魏家,随时向皇上报告病况,唐太宗又亲自前去探望。正月十七日,魏征还是去世了。唐太宗命令九品以上的官员都去吊丧,赏给羽盖鼓吹,恩准陪葬昭陵。魏征的妻子裴氏说:“魏征一生节俭朴素,如今用一品官的仪仗举行葬礼,这不是死者的心愿。”于是婉辞不受,而用布篷车载运棺柩去埋葬。唐太宗登上禁苑的西楼,望着灵车痛哭。他亲自起草祭文,并亲笔书于石碑上。

唐太宗经常思念魏征。一次,他临朝时,叹息说:“人们用铜做镜子,可以用来穿好衣服,戴正帽子;用古史做镜子,可以从中看到盛衰的道理;用人当镜子,可以知道自己的长处和短处。我曾经决心保存这三面镜子,使自己不要出现过失错误。现在魏征死了,我失去一面镜子了。魏征去世后,我派人赶到他的家里,得到魏征写了一半草底的书信,能够辨认出来的话有:‘天下之事,有善有恶,任用善人则国家安定,任用恶人则国家衰落。君主对待公卿大臣有喜欢的也有厌恶的。恨谁就只看到他的过错,爱谁就只看到他的长处,这是很危险的。爱谁,恨谁,爱什么,恨什么,怎样才算爱,怎样才算恨等问题,君主要慎重地正确处理。如果能在爱的同时知道他的短处,在恨的同时知道他的长处,铲除邪恶不动摇,任用贤才不猜疑,国家就可以兴旺发达了。’我仔细思考、回顾,觉得要做到这一点很不容易,恐怕将来失误。因此,我请众卿大臣们把魏征的临终嘱托写在自己参加朝会时所执的手板上,以免被忘记,见我有什么过失,请直言进谏不要客气。”

“含义用法”

“以人为鉴”就是从这个故事来的。它的意思是,以他人的得失成败,作为自己的行动规戒。鉴,镜子。

中流砥柱

“典源”

见《晏子春秋·内篇谏下》。

“释意”

春秋时,齐景公手下有三位居功自傲的勇士。晏子一心想把他们除掉,于是请齐景公分给三人两个桃子并让他们论功吃桃。公孙接和田开疆自恃有功各拿一个,古冶子不服,拔剑而起说:“我跟随国君渡河时,国君的马被一只大龟咬住拖到了黄河中流的砥柱山。我曾在水下逆行百步、顺流九里杀死乌龟,救出了马匹。要说功劳,我的最大!”最终三人皆自杀身亡。

“含义用法”

“中流砥柱”本指耸立在黄河激流中的砥柱山。后比喻能肩负重任、支撑危局的人或力量。

枕戈待旦

“典源”

唐房玄龄等《晋书·刘琨传》:“与范阳祖逖为友。闻逖被用,与亲故书曰:‘吾枕戈待旦,志枭逆虏,常恐祖生先吾著鞭。’其意气相期如此。”

“释意”

西晋时,刘琨和祖逖是好朋友,志同道合,全都立志报效祖国。最初他们同任司州主簿,后来祖逖率军北伐,收复了许多中原失地。刘琨说他自己常枕戈待旦,时刻准备杀敌报国,惟恐落在祖逖后面。后来,刘琨因立战功被封为侍中太尉。

“含义用法”

本指枕着兵器等待天亮。后形容杀敌心切,时刻准备战斗。

孜孜不倦

“典源”

《尚书·益稷》:“禹拜曰:‘都,帝!予何言?予思日孜孜。’”

“释意”

舜帝将群臣召集在一起议事,轮到禹发表意见,他拜谢道:“我能说什么呢?只想每天孜孜不倦地工作罢了!”大臣皋陶让他说得具体点,他说:“我想尽快治服滔天洪水,使国家和人民都安定。”

“含义用法”

后形容勤勉踏实而不知疲倦。

同类推荐
  • 红尘行吟(全集)

    红尘行吟(全集)

    《红尘行吟》分上下两册,一共六章,计有600余首诗词。诗作有时代气息,有思索,有情感。从开篇的《观景抒情》到结语的《参禅悟道》,王锦森的浪漫之心贯穿始终,不蔓不枝、不雕不啄、不掩不映,发自内心的真情书写。
  • 原来宋词可以这样读

    原来宋词可以这样读

    宋词佳作汗牛充栋,美不胜收,千古流传,脍炙人口,受到一代又一代 读者朋友的喜爱。作者在本书的编撰体例上力求创新和突破,除原词外,更加入对作品的解读、注释,并由作品的内容引申到历史人物、风俗习惯,传说典故等。文字深入浅出,生动活泼,优美精当,有助于读者在掌握原词的美学内涵、陶冶性情的同时,对作者、作品的历史文化背景等方面有所了解。在书的版式上注重视觉形象与词境交相辉映,触发读者的通感。
  • 走进宁波

    走进宁波

    本书通过一个个鲜活的人物形象,一个个感人的故事情节和一幅幅珍贵的新老照片,集中展现了宁波丰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及改革开放以来经济社会的发展成就和活力四射、生机盎然、潜力无限的广阔发展前景。手法新颖,独具匠心,集趣味、意味、回味于一身,集文气、大气、雅气于一体,既蕴涵了宁波磅礴发展的原动力,又体现了宁波人民的自豪感,图文并茂,具有很强的可读性。
  • 张中行散文:生活卷

    张中行散文:生活卷

    张中行思维方式很像一位道人,许多事都被他定位在广阔的文化背景和充满亲情的人生趣味里。他以平常心待事,又以学者的视角思索生活,让人在不急不躁、不冷不热中悟出许多道理,它让人清醒、让人回味,让人从世俗中猛然转向静谧、超然的境地。
  • 编舟记

    编舟记

    “编舟移动通讯公司”是个店铺。名字拗口,生意却兴旺。鱼欣独撑了三年多,去年年底才请人帮忙。姑娘晓晓上班第一天就问“编舟”何意,鱼欣笑而不答。关于名字,鱼欣只给易家解释过,也主要是老公易达格,说是幼年时父亲出船遇难,自此她和母亲两人命运发生了改变。易达格哦声表示懂了。在他看来,“编舟”是纪念。也不错,但……鱼欣觉得真难解释。不是普大喜奔都取名“中国移动通讯”吗?欣姐要凸显个性,不如改“编舟”名为“欣欣”,顺口、喜庆,又强调了牌子,一举三得。晓晓才懒得深究“编舟”意思,却从实用角度建议。
热门推荐
  • 重生之天眼女宗师

    重生之天眼女宗师

    重活一世的梁嘉熙最大的愿望便是练好咏春拳,按照前世师傅的遗愿把它发扬光大。可她总能看见一些奇奇怪怪的东西,遇见各种匪夷所思的事,然后她的奋斗目标变成了顺带的......最后还做回了老本行......
  • 优秀员工要有好心态好方法好素养

    优秀员工要有好心态好方法好素养

    全球500强企业奉为圭臬的理念和价值观,是为你造就优秀员工的第一思想准则和行为指南。帮助员工纵横职场,实现员工职业梦想;提升员工自身素质,成就员工卓越人生。心态决定状态,方法决定效果,素养改变命运。良好的心态+有效的方法+一流的素养=优秀员工。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
  • 若得安稳,谁愿颠沛流离

    若得安稳,谁愿颠沛流离

    诺诺以前常对我说的一句话是,佳成,我们能不能像飞鸟一样自由相爱,没有束缚,这样承载了爱的飞翔便永不下坠。
  • 神兵天降

    神兵天降

    精元问世,群侯纷争。魔族问世,腥风血雨。不幸坠崖,遇见奇人。家族之耻,怀恨在心。几年陈酿,登峰造极。本书讲述一位天才少年在短短几年的时间,从家族当中默默无闻的小子,慢慢崭露头角,最后为家族出人头地,以铁血佣兵团为复仇目标最后建立“神兵团”并且问鼎大陆巅峰的传奇人生。
  • 红色的起点

    红色的起点

    不论你的政见如何,任何人都不能不承认这样的一个事实:八十多年前,中国共产党在上海诞生,中国共产党不过只有五十多名党员。然而,如今它已是拥有六千七百多万党员的世界上党人员数最多的政党,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执政党。在中国内地每二十个人之中,就有一名共党员。中国共产党深刻地影响着每一个中国人。正因为这样,中国共产党当初是怎么来的?这是一个众所关注的敏感话题。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
  • 尊胜菩萨所问一切诸法入无量法门陀罗尼经

    尊胜菩萨所问一切诸法入无量法门陀罗尼经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医手遮香

    医手遮香

    冤死重生为贫女,祖母不慈,母亲好欺,便宜渣爹只是个无情无义的穷苦小官,身边还有个小妾上蹿下跳、挑拨离间?那又何妨,她有神医绝技在手,岂会怕这么一点小艰难?新书《凤门嫡女》已发,欢迎入坑
  • 江湖之首

    江湖之首

    这个江湖,有武夫自称天下第二;有无情剑客的侠骨柔情;有人和魔的旷世之恋;有贪生怕死的小道士最后一刻救了天下人;有逃跑比主子还快的老仆。同样,这个江湖,可能是出师未捷身先死,刚出茅庐就死在了江湖。可能,对于一个未出江湖的稚童来说,有一把剑,就是有了整个江湖。而主角,一剑把这个江湖捅漏了天!临了,潇洒离去。这是一个冷酷无情的江湖,也是一个感动热血的江湖!这就是他们的江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