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759300000012

第12章 基本道德规范(3)

所谓知耻,就是指人们内心的善恶、荣辱标准,也就是“不从枉”、“羞为非”的“羞恶之心”。它要求人们做事要守仁行义,谨言慎行,辨知荣辱。古人认为:“邦有道,贫且贱焉,耻也。邦无道,富且贵焉,耻也。”“为礼而不终,耻也。中不胜貌,耻也。华而不实,耻也。不度而施,耻也。施而不济,耻也。”在中国伦理学史上,儒家把培养“行己有耻”的士君子作为教育的首要目标。《中庸》把知耻与勇于改过联系起来,提出“知耻近乎勇”的著名命题。《管子》一书中,把“耻”看作是国之“四维”之一,如果不能使人民有羞耻之心,国家就要危亡。荀子把知耻与廉洁并提,首次提出“廉耻”这一道德规范。李颙把有耻视作重于才学的道德操守。龚自珍把知耻看作洗刷国耻的必要途径。

作为道德规范的知耻,与个人、民族和国家都有密切的联系。对于个人来说,“耻之于人大矣。”“廉耻,立人之大节。”“人有耻,则能有所不为。”“人须知耻,方能过而改。”对于民族和国家来说,“礼义廉耻,国之四维。四维不张,国乃灭亡。”“风俗之美,在养民知耻。耻者,治教之大端。”

知耻的反面是无耻。“无耻,则无所不为”,甚至走向犯罪的深渊。然而,“人之不廉,而至于悖礼犯义,其原皆生于无耻也。”“无廉耻而嗜乎饮食,则可谓恶少者矣。”“人之患莫大乎无耻,人而无耻,果何以为人哉?”“辱,莫大于不知耻。”因此,“人不可以无耻。”

知耻,尽管在不同的时代,具有不同的评价和选择标准,但作为一种道德规范,在任何时代都是需要的。尽管古代有的思想家把知耻看作“吾所固有”,从而陷入唯心主义先验论,但其中许多精湛论述,仍具有明显的积极意义和现实意义。

13明智

明智是中国传统道德的基本规范之一。《中庸》把智与仁、勇并称为“天下之达德”。这里取其明理睿智之义,用复词明智表达这一规范。

明智,是儒家重要的伦理思想。智,也作知即理智、智慧。“智者不惑。”孔子兼重仁智,多次以仁智并举。“仁者安仁,知者利仁。”“知者乐水,仁者乐山;知者动,仁者静;知者乐,仁者寿。”在孔子看来,智是实现仁的重要条件。“里仁为美。择不处仁,焉得知。”他将智、仁、勇三者统一起来,作为志士仁人的基本品德。孟子把智看成是判别是非善恶的一种能力,提出“是非之心,智也”的命题,并将智同仁、义、礼、信并称作为“五常”。汉儒董仲舒强调“必仁且智”。汉以后,宋、明以及清代儒家,一般都肯定智的重要,并对智德有所说明或发挥。

中国古代思想家赋予明智以丰富的道德内涵。概而言之,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知道遵道。(2)利人利国。(3)自知知人。(4)慎言慎行。(5)见微达变。此外,明智还包括好学知过,量力而行,居安思危等。

明智,作为中国传统道德规范,具有积极的社会意义。它对于维持社会生活秩序,和谐人际关系;对于古代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的发展,起了重要的积极作用。

14勇毅

勇,作为道德规范,是人类社会带有共同性的传统美德。古代希腊把勇敢看作“四主德”(智慧、勇敢、节制、正义)之一,中国古代则视之为“三达德”(智、仁、勇)之一。在中国传统伦理文化中,表达勇的道德品质的概念还有刚、毅等。在这里我们用复词勇毅来表达勇这一道德规范,其内容主要包括体仁能慈、行义循礼、明智善断、临危不惧,知耻力行等。

在中国传统道德中,儒家和兵家一贯推崇勇德。孔子把勇作为践履仁德的条件之一,认为勇必须符合于礼义,并能智勇双全。孟子主张,为人之勇必与大节相合,强调舍生取义的精神。荀子进一步阐发了勇的规范意义和道德境界的层次,依其程度和性质的区别,区分出“狗彘之勇”、“贾盗之勇”;“小人之勇”、“士君子之勇”;“上勇”、“中勇”、“下勇”。兵家常把忠勇、义勇相联,强调勇德的重要性。先秦时期的墨家、道家和法家以及后代思想家,对于作为道德规范的勇,都有所继承和发挥。

勇毅与怯懦相对立。所谓“惧者,勇之仇也”,“劫以刃而失其志者,非勇也”,就包含着这种意义。勇毅也与蛮勇、冒险相区别。所谓“血气之勇不可有”、“悍戆好斗,似勇而非”,就是这个意思。勇毅只有从一定的原则和目的出发,即同“义”联系起来,才具有道德价值。

在人类生活中,勇毅不仅表现在人门直接征服自然的斗争中,而且表现在正义的战争中,表现在科学发明和艺术创造以及推动社会进步的各项事业中。在现实社会生活中,弘扬勇毅精神,培植见义勇为的行为和社会风尚,具有重要意义。

当然,应当指出,勇或勇毅作为道德规范,其具体内涵是有一定时代性和阶级性的。不同的时代和不同的社会阶级对勇毅有不同的认识和评价标准。在封建社会的演变过程中,有些士大夫失去进取奋斗勇气,把人们引向脱离现实的与世无争、不问是非和得过且过,扭曲、扼杀了传统勇德的积极精神,这是应当批判的。

15节制

节制是传统道德的重要规范。在传统伦理思想和道德生活的发展过程中,节制的道德要求不仅为各家各派所重视,而且也在民间扎了根,成为流传千古的朴素民风。

所谓节制,就是按照道德要求和原则,控制或限制自己的情欲和行为。它要求人们遵从礼义、守正祛邪、行为有度、取用有节、自主自制以自化成人。在我国古代典籍中,关于节制的思想和规范性规定,沿革久远、内容丰富。《尚书》中有“玩人丧德、玩物丧志”思想,《左传》提出了“人从欲”还是“欲从人”问题,而《周易》则极其简明地以“节”字作了概括,以规范的形式用于人生伦常。此后,儒墨道法各家都从不同侧面阐发和推广了节制规范。大体说来,道家注重个人自身的节制,强调遵循自然之道,“知止”、“守母”、“自胜”。墨家注重节用,强调用费之理,倡导“不费”、“不劳”、“兴利”。法家注重纲纪法制,强调依法治世,推行“啬木”、“权取”、“法禁”。儒家作为占主导地位的学派,吸取了各家之长,突出地从理论和经世治用方面发展了节制的规范。自孔子提“节用而爱人”思想以后,历代儒家都在阐发节制义理的同时,强调治世为政,节制清廉,经济财用要“量入为出”、“取之有度”、“用之有节”。对个人自身节制则强调自主、自强,“取舍于内”,“节制在人”,要“人化物”,而不要“物化人”,“先立乎其大”,以“大体”制“小体”,即“以道制欲”,“以义导欲”。宋明理学时期一度出现“存天理、灭人欲”的极端倾向,后儒也有“清心寡欲”的说教,但总体上说来,中国传统道德还是力求毋过毋不及的中庸。这种节制的思想在近代革新者和资产阶级革命家孙中山那里,则形成“淡泊以明志”,“清廉以正风”的伦理精神,又赋予了新的意义。在社会主义现代化的今天,要发扬艰苦创业的精神,提倡节制的美德具有重要的意义。

16廉洁

廉洁是中国传统道德的一个基本规范,被视为“国之大维”,又视为“仕者之德”、“人生大纲”。

“不受曰廉,不污曰洁”,所谓廉洁,指的是不贪财货,立身清白。中国古代思想家对廉作了多方面的规定,如“临大利而不易其义,可谓廉”,“廉者不以富贵而忘其辱”,“廉者常乐无求”,“廉者不受嗟来之食”,“廉者,民之表也”,“廉士不辱名”,其基本精神就是循礼行法,廉洁自律。

廉洁是“为政之本”,“为官之宝”。《周礼》有六廉:曰廉善;曰廉能;曰廉敬;曰廉正;曰廉法;曰廉辨。在传统道德中,廉洁之士,被载之史书,传之民间,尊为“清官”。官吏不廉,危害极大。班固说:“吏不廉平,则治道衰。”王永吉说:“大臣不廉,无以率下,则小臣必污;小臣不廉,无以治民,则风俗必败。”不廉之士,古人称之为“贪官”。

廉洁,不仅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而且在社会主义道德建设中仍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17勤俭

勤俭,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在中国传统道德中,勤俭可以说是普及最广、传播最久的美德之一。大禹治水“克勤于邦、克俭于家”成为千古之佳话。

所谓勤俭,即勤劳与节俭。勤劳指的是人们对待劳动的态度和品质。作为道德规范,它要求人们热爱劳动,积极参加劳动,勤奋努力,不怕苦累,用自己的双手创造和丰富自己的生活。所谓“民生在勤,勤则不匮”,“赖其力者生,不赖其力者不生”等思想,都反映了传统道德对劳动的要求。所谓节俭,指的是人们对待个人生活欲望的态度,它要求人们节制自己的生活欲望、约束自己的消费行为,俭约生活,节约财用。所谓“玩物丧志”,“惟俭养德”,都强调了节俭对个人品德修养的重要性。作为道德规范,勤俭必敬业节用,应不奢不吝。对于国家来说,勤俭则是“富国之道”。

勤劳与节俭是相互联系的,“君子所其无逸,先知稼穑之艰难”,只有通过自己的辛勤劳动,才能真正懂得节俭的道理,所以要“强本而节用”,“务俭约,重民力”。无论是修身、治家,还是管理国家,勤劳节俭都是必备的品质和要求;否则,为人必荡,理家必穷,治国必败。

我国古代思想家有许多关于勤俭的论述,广大劳动人民中间也有许多劝人勤俭的谚语和格言,如:“一年之计在于春,一生之计在于勤”;“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这些思想和观点,对我们今天进行道德建设仍具有积极的意义。

18爱物

爱物,也称作惜物,是中国传统道德的重要内容,也是一个具有特殊意义的道德规范。一般来说,道德反映的是人与人之间的伦常关系,人与自然、人与物的关系应当如何对待和处理,是受制于人与人的关系,服从于人与人之间的利益要求的。它反映在个体的理智、情感、欲望和行为取舍上,就表现为爱物或惜物的美德。现代伦理学中有生态伦理问题,从生态平衡的要求上解释爱物的道德规范,其实质仍然是由于生态平衡关系到人类的生存和发展,因此有爱物以维护生态平衡的道德要求。这种要求,在形式上是表现着人与自然、人与物的关系,而实质上仍然是人与人之间的利益和伦常关系的反映。

爱物是中国道德的一贯传统。《诗经》中有“敦彼行苇,牛羊勿践履”的诗句;管子提出对自然资源“以时禁发”的主张;老子提出“生而不有,为而不恃,长而不宰”的思想,荀子概括提出“群道当,万物皆得宜”的伦理思想,与《礼记》所说“尽人之性则能尽物之性”,可“与天地参”的思想是一致的,不仅表达了“爱物在取物以时”的道德规范性要求,而且也阐发了深刻的生态伦理思想。

爱物不仅在于取物以时,取之有度,而且在于用之有节。老子主张不仅要“善救人”,而且应“善救物”,不仅“无弃人”,而且应“无弃物”;《礼记》提出“六不”,即“不以火田、不麛、不卵、不杀胎、不殀夭、不覆巢”,都强调了爱物、惜物的重要。唐相陆贽曾提出有名的论证:“夫地力之生物有大数,人力之成物有大限,取之有度,用之有节,则常足,取之无度,用之无节,则长不足。”这些思想至今仍然具有重要意义。

同类推荐
  • 金台集:维吾尔族诗人名作(中华大国学经典文库)

    金台集:维吾尔族诗人名作(中华大国学经典文库)

    《金台集》是元代维吾尔族诗人纳新的代表作。为危素所编,纳新通过努力学习,充分掌握了汉民族文化,在文人才子云集的京师和江南,以诗文知名于世。其诗文以游览酬唱居多,亦不乏针砭时弊之作,风格清丽,不刻意雕饰。陈垣在《元西域人华化考》中对他极为推崇。
  • 北大五明国学课

    北大五明国学课

    明身、明心、明性、明德、明道,正好代表人生最应该具有的五种智慧,源于明身、启于明心、进于明性、达于明德、成于明道。五明国学,希冀站在历史的高度,以21世纪的视野、全方位的角度、兼容并包的态度来传播今日之国学,且并不单纯地讲国学,而是将国学用于当下。学习五明国学,在当今物欲横流,缺乏信仰的社会中,找寻真实的自我。以明身、明心、明性、明德、明道之五明,化解对社会、对工作的怨、恨、恼、怒、烦之五毒,以此安顿好我们的灵魂。
  • 三秦家规

    三秦家规

    本书由陕西省纪律检查委员会组织编写。第一部分名人家规,对中央纪委监察部网站发布的陕西七部家规,按照家规简介、家规摘编、专家观点、采访札记等体例,对七部家规进行图文并茂式地完整展现。同时,还精选了省纪委秦风网发布的三部家规。第二部分家训家规集锦,收集整理了我省部分优秀家训家规。本书旨在通过讲述三秦大地家规故事,展现陕西人民的家国情怀,使广大读者从中汲取规矩意识、纪律意识,力求更好地发挥家规文化的教化作用,树立良好的家风。
  • 祖先的脸谱

    祖先的脸谱

    从万里长城到紫禁城,从恢弘的秦兵马俑到气势磅礴的布达拉宫,中国古代文化让世界瞠目。而这些仅仅是中国古代文明的冰山一角。那些埋藏在地下有着千百年历史的文物宝藏将把您带入一个辉煌的中国古代文明世界中。那些令人称奇的文物用各种方式为您揭开一个个千百年来困扰世人的历史秘密。
  • 永恒的伊甸园:正说古代巴比伦文明

    永恒的伊甸园:正说古代巴比伦文明

    古代文明探索之旅系列丛书发现古老的文明,探寻逝去的记忆,掀开古 代世界神秘的面纱,介绍古代文明的政治军事和社会生活的发展,展示各大 文明的经济、文化、艺术和科学的辉煌,带你领略几千年前古代人类的风采 ,充分了解人类无穷的智慧和叹为观止的成就……  拨开历史的层层迷 雾,人类文明之谜向你娓娓道来!
热门推荐
  • 反抗死亡线路的魔王

    反抗死亡线路的魔王

    谁说魔王必须死,有谁规定了勇者一定要斩杀魔王。呵呵呵,愚蠢的勇者啊!老子已经躲在了拉斯维加斯,你找的到我吗?!
  • 火影之草帽路飞

    火影之草帽路飞

    第三卷已开卷,《大海贼时代》、这一卷将上演大戏,打斗戏将会增加很多,我预想的卷数大概是五卷或六卷,完了后,大概会写番外篇和特别篇,所以不管内容好坏,请静心等待更新。
  • 极夜玩家

    极夜玩家

    群:723662154(两本书普通粉丝都可进)这是一个充满了魔法粒子的世界。魔术学徒,魔术师,蒸汽朋克,源质枪以及顶端的玩家与长城边境的灾厄对抗。主角重回考试失利那一年,谱写一段最强玩家的传奇!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
  • 把自己变强大,想要的都会有

    把自己变强大,想要的都会有

    作者以远超其年龄的成熟和冷静,对同龄人所面临的问题和困惑,给出了自己的答案:即使前路崎岖,我们依然要做个好人;即使环境浮躁,我们依然要沉静下来;即使很多人试图去走捷径,我们依然要相信“实力才是硬道理”;真正的美,不是浓妆艳抹,而是心灵和气质之美;没必要随波逐流,真善美才应该是年轻人的追求。
  • 归园田居:农家小娇妻

    归园田居:农家小娇妻

    剧情一:村民甲:“唐水儿你个不要脸的东西!”就见某女拿起菜刀,银光闪烁:“你说啥?”村民甲:”……“不,没有,我什么都没说,溜了溜了剧情二:听说唐水儿要开酒楼,长宁县的掌柜们冷哼:一乡下妇人能有什么能耐?看我怎么给她来个下马威!哼!结果,掌柜们抱着唐水儿大腿:我滴个娘亲诶,唐小娘子,唐姑奶奶,求给条生路吧!(PS:作者正经不过三天,没事就喜欢皮一下,皮一下很开心,所以……走过路过的亲,沙雕文不了解一下吗?)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
  • 无罪的真凶

    无罪的真凶

    一个小小的资料管理员卷入连环杀人大案。谜中谜,案中案,连老刑侦都束手无策,他有什么手段能对抗黑暗中的真凶?
  • 红龙咆哮

    红龙咆哮

    龙族用来充当符文基咒的龙语很多时候都包含着威胁、叱骂、以及强烈的自我吹捧。魔镜魔镜,谁是这个世界上最帅的龙?(魅惑怪物)没有什么攻击能够打破老子用魔法形成的防御!(法术壁垒)尘归尘、土归土,敌人都是二百五。(解离术)这是一架龙形自走炮台在异界不断搞事的故事。没有什么是一个魔法搞不定的,如果有,那就多来几个。——伊泽扣扣书友群:732547789
  • 注华严法界观门

    注华严法界观门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