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713500000045

第45章 北中国(1)

一早晨起来就落着清雪。在一个灰色的大门洞里,有两个戴着大皮帽子的人,在那里响着大锯。

“扔,扔,扔,扔……”好像唱着歌似的,那白亮亮的大锯唱了一早晨了。

大门洞子里,架着一个木架,木架上边横着一个圆滚滚的大木头。那大木头有1尺多粗,5尺多长。两个人就把大锯放在这木头的身上,不一会工夫,这木头就被锯断了。先是从腰上锯开分做两段,再把那两段从中再锯一道,好像小圆凳似的,有的在地上站着,有的在地上躺着。而后那木架上又被抬上来一条5尺多长的来,不一会工夫,就被分做两段,而后是被分做四段,从那木架上被推下去了。

同时离住宅不远,那里也有人在拉着大锯……城门外不远的地方就有一段树林,树林不是一片,而是一段树道,沿着大道的两旁长着。往年这夹树道的榆树,若有穷人偷剥了树皮,主人定要捉拿他,用绳子捆起来,用打马的鞭子打。活活的树,一剥就被剥死了。说是养了100来年的大树,从祖宗那里继承下来的,哪好让它一旦死了呢!将来还要传给第二代、第三代儿孙,最好是永远留传下去,好来证明这门第的久远和光荣。

可是,今年却是这树林的主人自己发的号令,用大锯锯着。

那树因为年限久了,树根扎到土地里去特别深。伐树容易,拔根难。树被锯倒了,根只好留待明年春天再拔。

树上的喜鹊窝,新的旧的有许多。树一被伐倒,喀喀喀的响着,发出一种强烈的不能控制的响声;被北风冻干的树皮,触到地上立刻碎了,断了。喜鹊窝也就跟着附到地上了,有的跌破了,有的则整个地滚下来,滚到雪地里去,就坐在那亮晶晶的雪上。

是凡跌碎了的,都是隔年的,或是好几年的;而有些新的,也许就是喜鹊在夏天自己建筑的,为着冬天来居住。这种新的窝是非常结实,虽然是已经跟着大树躺在地上了,但依旧是完好的,仍旧是呆在树丫上。那窝里的鸟毛还很温暖的样子,被风忽忽地吹着。

往日这树林里,是禁止打鸟的,说是打鸟是杀生,是不应该的,也禁止孩子们破坏鸟窝,说是破坏鸟窝,是不道德的事,使那鸟将没有家了。

但是现在连大树也倒下了。

这趟夹树道在城外站了不知多少年,好像有这地方就有这树似的,人们一出城门,就先看到这夹道,已经看了不知多少年了。

在感情上好像这地方必须就有这夹树道似的,现在一旦被砍伐了去,觉得一出城门,前边非常的荒凉,似乎总有一点东西不见了,总少了一点什么。虽然还没有完全砍完,那所剩的也没有几棵了。

100多棵榆树,现在没有几棵了,看着也就全完了。所剩的只是些个木桩子,远看看不出来是些个什么。总之,树是全没有了。

只有十几棵,现在还在伐着,也就是一早一晚就要完的事了。

那在门洞子里两个拉锯的大皮帽子,一个说:

“依你看,大少爷还能回来不能?”

另一个说:

“我看哪……人说不定有没有了呢……”

其中的一个把大皮帽子摘下来,拍打着帽耳朵上的白霜。另一个从腰上解下小烟袋来,准备要休息一刻了。

正在这时候,上房的门喀喀地响着就开了,老管事的手里拿着一个上面贴有红绶的信封,从台阶上下来,怀怀疑疑,把嘴唇咬着。

那两个拉锯的,刚要点起火来抽烟,一看这情景就知道大先生又在那里边闹了。于是连忙把烟袋从嘴上拿下来,一个说,另一个听着:

“你说大少爷可真的去打日本去了吗?……”

正在说着,老管事的就走上前来了,走进大门洞,坐在木架上,把信封拿给他们两个细看。他们两个都不识字,老管事的也不识字。不过老管事的闭着眼睛也可以背得出来,因为这样的信,他的主人自从生了病的那天就写,一天或是两封三封,或是三封五封。他已经写了三个月了,因为他已经病了三个月了。

写得连家中的小孩子也都认识了。

所以老管事的把那信封头朝下、脚朝上的倒念着:

雄 收 字

英 儿 父

日 吾

抗 华

国 振

民 耿

老管事的全念对了,只是中间写在红绶上的那一行,他只念了“耿振华收”,而丢掉了“吾儿”两个字。其中一个拉锯的,一听就听出来那是他念错了,连忙补添着说:

“耿振华吾儿收。”

他们三个都仔细地往那信封上看着,但都看不出“吾儿”两个字写在什么地方,因为他们都不识字。反正背也都背熟的了,于是大家丢开这封信不谈,就都谈着“大先生”,就是他们的主人的病,到底是个什么来历。中医说肝火太盛,由气而得;西医说受了过度的刺激,神经衰弱。而那会算命的本地最有名的黄半仙,却从门帘的缝中看出了耿大先生是前生注定的骨肉分离。

因为耿大先生在民国元年的时候,就出外留学,从本地的县城,留到了省城,差一点就要到北京去的,去进北京大学堂。虽是没有去成,思想总算是革命的了。他的书箱子里密藏着孙中山先生的照片,等到民国七八年的时候,他才敢拿出来给大家看,说是从前若发现了有这照片是要被杀头的。

因此他的思想是维新的多了,他不迷信,他不信中医。他的儿子,从小他就不让他进私学馆,自从初级小学堂一开办,他就把他的女儿和儿子都送进小学堂去读书。

他的母亲活着的时候,很是迷信,跳神赶鬼,但是早已经死去了。现在他就是一家之主,他说怎么样就是怎么样。他的夫人,50多岁了,读过私学馆,前清时代她的父亲进过北京去赶过考,考是没有考中的,但是学问很好,所以他的女儿《金刚经》、《灶王经》都念得通熟,每到夜深人静,还常烧香打坐,还常拜斗参禅。虽然50多岁了,其间也受了不少的丈夫的阻挠,但她善心不改,也还是常常偷着在灶王爷那里烧香。

耿大先生就完全不信什么灶王爷了,他自己不加小心撞了灶王爷板,他硬说灶王爷板撞了他。于是很开心地拿着烧火的叉子把灶王爷打了一顿。

他说什么是神,人就是神。自从有了科学以来,看得见的就是有,看不见的就没有。

所以那黄半仙刚一探头,耿大先生唔唠一声,就把他吓回去了,只在门帘的缝中观了形色,好在他自承认他的工夫是很深的,只这么一看,也就看出个所以然来。他说这是他命里注定的前世的孽缘,是财不散,是子不离。“是财不散,是儿不死。”民间本是有这句俗话的。但是“是子不离”这可没有,是他给编上去的,因为耿大少爷到底是死是活,谁也不知道,于是就只好将就着用了这么一个含糊其词的“离”字。

假若从此音信皆无,真的死了,不就是真的“离”了吗?假若不死,有一天回来了,那就是人生的悲、欢、离、合,有离就有聚,有聚就有离的“离”。

黄半仙这一套理论,不能发扬而光大之,因为大先生虽然病得很沉重,但是他还时时的清醒过来,若让他晓得了,全家上下都将不得安宁,他将要换着个儿骂,从他夫人骂起,一直骂到那烧火洗碗的小打。所以在他这生病的期中,只得请医生,而不能够看巫医,所以像黄半仙那样的,只能到下房里向夫人讨一点零钱就去了,是没有工夫给他研究学理的。

现在那两个大皮帽子各自拿了小烟袋,点了火,彼此地咳嗽着,正想着大大地发一套议论,讨论一下关于大少爷的一去无消息。有管事的在旁,一定有什么更丰富的见解。

老管事的用手把胡子来回地抹着,因为不一会工夫,他的胡子就挂满了白霜。他说:

“人还不知有没有了呢?看这样子跑了一个还要搭一个。”

那拉木头的就问:

“大先生的病好了一点没有?”

老管事的坐在木架上,东望望,西望望,好像无可无不可的神情,似乎并不关心,而又像他心里早有了主意,好像事情的原委他早已观察清楚了,一步一步的必要向哪一方面发展,而必要发展到怎样一个地步,他都完全看透彻了似的。他随手抓起一把锯末子来,用嘴唇吹着,把那锯末子吹了满身,而后又用手拍着,把那锯末子都拍落下去。而后,他弯下腰去,从地上搬起一个圆木磙子来,把那木磙子放在木架上,而后拍着,并且用手揪着那树皮,撕下一小片来,把那绿盈盈的一层掀下来,放在嘴里,一边咬着一边说:

“还甜丝丝的呢,活了100年的树,到今天算是完了。”

而后他一脚把那木墩子踢开。他说:

“我活了60多年了,我没有见过这年月,让你一,你不敢二,让你说三,你不敢讲四。完了,完了……”

那两个拉锯的把眼睛呆呆的不转眼珠。

老管事的把烟袋锅子磕着自己的毡鞋底:

“跑毛子的时候,那俄大鼻子也杀也砍的,可是就只那么一阵,过去也就完了。没有像这个的,油、盐、酱、醋、吃米、烧柴,没有他管不着的;你说一句话吧,他也要听听;你写一个字吧,他也要看看。大先生为了有这场病的,虽说是为着儿子的啦,可也不尽然,而是为着小……小□□。”

正说到这里,大门外边有两个说着“咯大内、咯大内”的话的绿色的带着短刀的人走过。老管事的他那掉在地上的写着“大中华民国”字样的信封,伸出脚去就用大毡鞋底踩住了,同时变毛变色地说:

“今年冬天的雪不小,来春的青苗错不了呵!……”

那两个人“咯大内、咯大内”地讲着些个什么走过去了。

“说鬼就有鬼,说鬼鬼就到。”

老管事的站起来就走了,把那写着“大中华民国”的信封,一边走着一边撕着,撕得一条一条的,而后放在嘴里咬着,随咬随吐在地上。他径直走上正房的台阶上去了,在那台阶上还听得到他说:

“活见鬼,活见鬼,他妈的,活见鬼……”

而后那房门喀喀的一响,人就进去了,不见了。

清雪还是照旧地下着,那两个拉锯的,又在那里唰唰地工作起来这大锯的响声本来是“扔扔”的,好像是唱着歌似的,但那是离得远一点才可以听到的,而那拉锯的人自己就只听到“唰唰唰”。

锯末子往下飞散,同时也有一种清香的气味发散出来。那气味甜丝丝的,松香不是松香,杨花的香味也不是的,而是甜的,幽远的,好像是在记忆上已经记不得那么一种气味的了。久久被忘记了的一回事,一旦来到了,觉得特别的新鲜。因为那拉锯的人真是伸手抓起一把锯末子来放到嘴里吞下去。就是不吞下这锯末子,也必得撕下一片那绿盈盈的贴身的树皮来,放到嘴里去咬着,是那么清香,不咬一咬这树皮,嘴里不能够有口味。刚一开始,他们就是那样咬着的。现在虽然不至再亲切得去咬那树皮了,但是那圆滚滚的一个一个的锯好了的木墩子,也是非常惹人爱的。他们时或用手拍着,用脚尖触着。他们每锯好一段,从那木架子推下去的时候,他们就说:

“去吧,上一边呆着去吧。”

他们心里想,这么大的木头,若做成桌子,做成椅子,修房子的时候,做成窗框该多好,这样好的木头哪里去找去!

但是现在锯了,毁了,劈了烧火了,眼看着一块材料不成用了。好像他们自己的命运一样,他们看了未免的有几分悲哀。

清雪好像菲薄菲薄的玻璃片似的,把人的脸,把人的衣服都给闪着光,人在清雪里边,就像在一张大的纱帐子里似的。而这纱帐子又都是些个玻璃末似的小东西组成的,它们会飞,会跑,会纷纷地下坠。

往那大门洞里一看,只影影绰绰的看得见人的轮廓,而看不清人的鼻子眼睛了。

可是拉锯的响声,在下雪的天气时,反而听得特别的清楚,也反而听得特别的远。因为在这样的天气里边,人们都走进屋子里去过生活了。街道上和邻家院子,都是静静的。人声非常的稀少,人影也不多见。只见远近处都是茫茫的一片白色。

尤其是在旷野上,远远的一望,白茫茫的,简直是一片白色的大化石。旷野上远处若有一个人走着,就像一个黑点在移动着似的;近处若有人走着,就好像一个影子在走着似的。

在这下雪的天气里是很奇怪的,远处都近近的反而远了,比方旁边有人说话,那声音不如平时响亮。远处若有一点声音,那声音就好像在耳朵旁边似的。

所以那远处伐树的声音,当他们两个一休息下来的时候,他们就听见了。

因为太远了,那拉锯的“扔扔”的声音不很大,好像隔了不少的村庄,而听到那最后的音响似的,似有似无的。假若在记忆里边没有那伐树的事情,那就根本不知道那是伐树的声音了。或者根本就听不见。

“100多棵树。”因为他们心里想着,那个地方原来有100多棵树。

在晴天里往那边是看得见那片树的,在下雪的天里就有些看不见了,只听得不知道什么地方“扔、扔、扔、扔”。他们一想,就定是那伐树的声音了。

他们听了一会,他们说:

“百多棵树,烟消火灭了,耿大先生想儿子想疯了。”

“一年不如一年了,完了,完了。”

樱桃树不结樱桃了,玫瑰树不开花了。泥大墙倒了,把樱桃树给轧断了,把玫瑰树给埋了。樱桃轧断了,还留着一些枝杈,玫瑰竟埋得连影都看不见了。

耿大先生从前问小孩子们:

“长大做什么?”

小孩子们就说:“长大当官。”

现在老早就不这么说了。

他对小孩子们说:

“有吃有喝就行了,荣华富贵咱们不求那个。”

从前那客厅里挂着的画,威尔逊,拿破仑,现在都已经摘下去了,尤其是那拿破仑,英雄威武得实在可以,戴着大帽子,身上佩着剑。

耿大先生每早晨吃完了饭,往客厅里一坐,第一个拿破仑,第二个威尔逊,还有林肯,华盛顿……挨着排讲究一遍。讲完了,大的孩子让他照样的背一遍,小的孩子就让他用手指指出哪个是威尔逊,哪个是拿破仑。

可是现在没有了,那些画都从墙上摘下去了,另换上一个面孔,宽衣大袖,安详端正,很大的耳朵,很红的嘴唇,一看上去就是仁义道德。但是自从挂了这画之后,只是白白地挂着,并没有讲。

他不再问孩子们长大做什么了。孩子们偶而问到了他,他就说:

“只求足衣足食,不求别的。”

这都是日本人来了之后,才改变了的思想。

再不然就说:

“人生百年,三万六千日,不如僧家半日闲。”

这还都是大少爷在家里时的思想。大少爷一走了,开初耿大先生不表示什么意见,心里暗恨生气,只觉得这孩子太不知好歹。

但他想过了一些时候,就会回来的了,年轻的人,听说哪方面热闹,就往哪方面跑。他又想到他自己年轻的时候,也是那样。孙中山先生革命的时候,还偷偷地加入了革命党呢。现在还不是,青年人,血气盛,听说是要打日本,自然是眼红,现在让他去吧,过了一些时候,他就晓得了。他以为到了中国就不再是“满洲国”了。

说打日本是可以的了。其实不然,中国也不让说打日本这个话的。

本地县中学里的学生跑了两三个。听说到了上海就被抓起来了。听说犯了抗日遗害民国的罪。这些或者不是事实,耿大先生也没有见过,不过一听说,他就有点相信。他想儿子既走了,是没有法子叫他回来的,只希望他在外边碰了钉子就回来了。

看着吧,到了上海,没有几天,也是回来的。年轻人就是这样,听了什么一个好名声,就跟着去了,过了几天也就回来了。

耿大先生把这件事不十分放在心上。

儿子的母亲,一哭哭了三四天,说在儿子走的三四天前,她就看出来那孩子有点不对。那孩子的眼池是红的,一定是不忍心走,哭过了的,还有他问过他母亲一句话,他说:

“妈,弟弟他们每天应该给他们两个钟头念中国书。尽念日本书,将来连中国字都不认识了,等一天咱们中国把日本人打跑了的时候,还满口日本话,那该多么耻辱。”

妈就说:

同类推荐
  • 眼眶会红的人,一辈子都不会老

    眼眶会红的人,一辈子都不会老

    20以上,30未达,其实是个不尴不尬的年纪。从社会传统观念来说,你已经是一个不折不扣的成年人,你会被要求成熟,坚强,甚至圆滑世故,需要有肩膀,有担当;但在你的心底,还有很多东西仍未脱稚气,还有追梦的天真,还有相信的执着,还有对于感情奋不顾身的愚敢。这些柔软,这些敏感,一方面似乎是制约我们成熟理智的软肋,而也正是拥有这些青春期的遗产,才使得我们不会在往来复去的街头,变成面目模糊的“成年人”。不忘初心,方得始终。而眼眶会红的人,一辈子都不会老。
  • 诗人生活

    诗人生活

    每首诗歌都倾注着我发自内心的情感。或许你能在其中找到自己,或许你有同样的体验,或许你会产生同样的情感。只要遵循内心,只要一路向前,只要每天都设立更好的目标,你就能头脑更聪明,内心更光明,心态更年轻。只要一切都全身心投入,就没有什么可以失去,只会有更多值得分享,只有会更多值得讲述。因为我们是人。
  • 灵性阡

    灵性阡

    鲁迅在北京大学的教员预备室里坐着,一个他不熟悉的青年默默地送上一包书,匆匆又走了,鲁迅打开一看,是一本《浅草》。数十余年以后,我走进当年鲁迅坐着休息的地方,同样拿着一本《野草》,却看不到鲁迅眼中的北京和北京的世界。离开家乡许多年以后,我们的家乡都已被城市的景观所置换,然而荒野仍旧是荒野,海是海,岛是岛,蝶归蝶,舞归舞。我的生活中仍有一位静坐在恒河岸上的苦行僧。在瓦拉纳西的渡口岸边的烧尸台上,静坐,入禅,无视于身旁的生生死死。各种生的匮乏,借助各种名目占据恒河两岸的大千世界,占据海和岛的各种空间,像花占领蝶,像蝶占有舞,像火葬仪式占据了我们一生中几次重大创伤的时空。
  • 蚂蚁部队:八一五后滞华日军覆灭记

    蚂蚁部队:八一五后滞华日军覆灭记

    1945年二战结束以后,驻扎在山西的侵华日军第一军六万名官兵惶惶不可终日。帝国大学毕业的高才生城野宏参谋以他无人能敌的口才,给处于绝望之中的第一军将领们描绘出了一幅充满希望的蓝图,使他们相信,日本战败了,只要第一军残留山西,控制山西的资源,就是对天皇,对日本最大的忠诚!六万驻晋日军只要能智慧地利用阎锡山对共产党不共戴天之仇恨,以及与蒋中央难以调和的矛盾,争取到阎锡山的庇护,便可以继续留驻山西,并将山西丰富的煤铁资源牢牢控制在手中,为日本未来的复兴,保存一个取之不竭的物资基地,和一支精锐的先遣军。
  • 拉美西斯五部曲3:卡迭石之战

    拉美西斯五部曲3:卡迭石之战

    《卡迭石之战》:内忧外患同时考验着仅执政才三年的年轻法老拉美西斯——大皇后妮菲塔莉被叙利亚巫师施了巫术,生命垂危;赫梯军队正在边界上蠢蠢欲动想举兵进犯。面对至爱和国家,拉美西斯决定先前往南方寻找唯一能解救皇后的解药——女神之石,然后再转向北方的卡迭石城堡,迎战兵力比埃及强大数倍的赫梯军队。最终,皇后身体康复,拉美西斯也在卡迭石之战中取得了胜利。
热门推荐
  • 缘由你而起

    缘由你而起

    缘分是人与人之间命中注定相遇的机会,有道是有缘千里来相会无缘对面不相逢。她想,她便是应了这命中注定的缘,才会跨越不可能逾越的时空隙缝只为与他相见吧。
  • 终极尖兵

    终极尖兵

    来自一个军人的愤怒咆哮,带你走进铁血、昂扬、激荡的人生。西北有狼,兵为杀器。在一次境外势力入侵的中,他奋起凶搏,孤身一人斩杀来敌。从此以后,大漠荒原有他的身影,丛林雪原有他的脚印,带着一颗桀骜忠诚的心,捍卫国家的尊严与和平。大漠有狼,兵为凶器,似狼为兵,浴血征战——血狼王。
  • 女大学生蜕变记

    女大学生蜕变记

    都市贫民出生的我,大学刚毕业时,我的想法很单纯,只想找个能赚点钱保住自己生活费的工作,和自己心爱的人相伴一生。可是由于职场生活的残酷和无奈,让我在短短半年内经历了工作和感情的双重失败。从此,我改变了自己的追求目标。在妈妈的千方百计争取下,我终于有了一个认识“富二代”机会。我就借着这个机遇,运用自己所学到的职场和商场上的规则,来实现自己的各个愿望,最终步入高端生活行列中。在这里,你可亲身体会普通大学生找工作的艰辛路;在这里,你可以了解底层老百姓生活的艰难和无奈;在这里,你可以看到职场里所有的勾心斗角;在这里,你可以明白打工者们削尖脑袋赚外快的行为。而所有这一切的起源都是因为“钱”。
  • 巅峰三国之召唤天下

    巅峰三国之召唤天下

    一个普通的中学生意外的穿越到三国,成为一个世家子弟,在十岁那年得到了一个召唤系统,从此踏上了三国的征战之路,你有毒士贾诩,我有谋圣张良,............——李世民你有李元霸,李牧,裴元庆又如何,我有李存孝,白起,宇文成都,无惧如何诸侯,赵匡胤,刘邦,项羽统统都是我手下败将。————看各大时代英雄,霸主的争锋,这里有美女,谋士,武将,看叶荒如何成为三国霸主,铺写传奇。
  • 彼岸天都

    彼岸天都

    四天令传说为诸神遗落人间的神器,有开天辟地的力量。图谋远大的吴越王从怪人曰曜处得知这个传说,亲往苗疆。吴越王抓走苗疆首领的女儿吉娜,以换取上古神器四天令,却引来更多人的争夺。嵩山之巅,卓王孙与武林盟主杨逸之一战,天下震动。日曜借预言之力,推断出相思是一位异族女神转世,她用相思的心血将四天令熔铸成湿婆之箭。吴越王得到日曜的帮助,一心搜集上古神器四天令,以获取一统天下的力量。被奉为武林砥柱的武当三老莫名陨命,陈尸少林寺门口。杨逸之为避免天下浩劫,独闯华音,与卓王孙约定三月之内查明真相。杨逸之追踪线索却被吴越王偷袭成重伤,失去仗以纵横天下的风月之力。与公主交换了身份的相思从井底现身。
  • 凤山县志

    凤山县志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爱情的三部曲

    爱情的三部曲

    爱情三部曲:《雾·雨·电》,作者所写的主要是人,是性格。他主要想用恋爱来表现一些人的性格。就如佩珠,她比前面的两个人进步多了。不过,《电》和《雨》不同,和《雾》更有差别。《电》的头绪很多,适合这个标题,的确像几股电光接连地在空中闪耀。短篇小说《雷》只是一个不小的插曲。故事发生的时间在《雨》和《电》之间。因为《电》里面的几个人物如慧、敏、明、碧、影都曾在《雷》里出现过,我现在就把《雷》放在《电》的前面。
  • 云摇梦

    云摇梦

    薄雨将歇,山岚满袖,凭栏一任风吹透。十年戎马几时休?斜临云麓听滴漏。两世情缘,同心锁扣,烽烟乱里香消僽。黄泉碧落永诀时,云摇梦醒别离后。
  • 水晶猫妖

    水晶猫妖

    瞳如水晶的美丽精灵,正试图从帝国下沉的深渊中拖出深爱的人……是出于单纯的目的,是爱,是信赖,还是为了那一点所剩的感恩之心。——但她仿佛听见山对面的人在欢声笑语,而她终究只是能听到而已。
  • 优秀小学生应该诵读的好句好段

    优秀小学生应该诵读的好句好段

    随着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知识经济和信息时代的加速到来,以及国际竞争的日趋激烈,立足现实、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加快人才培养的步伐,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就成了一件十分重要、十分紧迫的事情。一代伟人邓小平说:“教育要从娃娃抓起。”的确如此!素质教育必须从小抓起。小学生正处在长身体、长知识、长见闻的年龄,对这个世界充满了好奇,有很强的求知欲,也有很强的可塑性,必须抓住这个阶段对他们着力进行培养,为他们的全面发展和终生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为他们将来在激烈的市场竞争和人才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打下坚实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