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702600000013

第13章 回来吧妹妹(2)

夜里外面有些冷,米青田随着人流的大流,到火车站的售票大厅里去了。他见好多人都靠坐在墙根墙角,他也找一处墙根坐着去了。既然不愿花钱住旅馆,他打算在这里凑合一夜。他刚坐下,就听见一个女声在唱歌。他扭头一看,原来有人在通过唱歌讨钱。讨钱的是两个人,一个是架着拐棍的残腿姑娘,一个是侏儒妇女。唱歌的是那位姑娘,她唱的是:没有花香,没有树高,我是一棵无人知道的小草。那个妇女双手捧着一只巨大的搪瓷茶缸子,伸到人们面前讨钱。作为钱引子,茶缸里有一些毛票和钢镚子。米青田看见,讨钱的人走到谁面前,谁就把脸一扭,装作看不见。当讨钱的人走到他面前时,他也装作没看见。姑娘和妇女在他面前停了一会儿,不见他有掏钱的表示,就走了过去。米青田有点儿替她们发愁,要是讨不到钱,她们怎么生活呢?

讨钱的歌声刚刚消失,又来了一个背着大书包的姑娘。姑娘放下书包,从书包里掏出一张写了黑字的白纸,双手把字纸展开,就冲人们跪下了。姑娘跪下后,大概因为害羞,就把脸埋在面前的书包上,头发在书包上披散着。人们围过去一看,原来这个姑娘也是讨钱的。纸上说,她是一个在校大学生,因父亲病逝,母亲病重住院,她的学业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困难,面临失学的危险。她希望天下的好心人伸出同情之手,拉她一把,帮她渡过这个难关。姑娘讨钱的容器是在书包前面放的一只文具盒。人们看了看纸上的字就走开了,并没有往文具盒里放钱。还有人小声说:骗子,这都是骗钱的。米青田虽然也没有往文具盒里放钱,但他不愿意听有人说这个姑娘是骗子。人不伤心不落泪,不遇到难处不下跪。一个年轻的姑娘,在这么多人面前下跪,不知心里要承受多么大的委屈呢!

米青田难免会想到同样在北京上学的妹妹,妹妹能上大学也很不容易。妹妹高考落榜后,痛哭了一场,一天都没吃饭。正当妹妹觉得前途无望的时候,北京的一家艺术学院给她寄了一份录取通知书,说根据她的高考成绩,可以录取她到艺术学院读书,专业是编剧。这应了人们耳熟能详的那两句诗文,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接到通知书,妹妹又哭了。这次她的哭是高兴的哭。可高兴过后,难题也来了,要是去上学,第一年的学费就是七千元。七千元可不是个小数目。他们家有三亩地,把三亩地两年打的粮食都算上,也卖不出七千元钱。当知道了一年学费的数目,父亲看看母亲,母亲看看父亲,都不说话。按说有北京的学院录取妹妹,他们应该高兴才对。可他们高兴不起来。他们想到嫁闺女,现在嫁闺女可以收到几千元彩礼。然而他们不是嫁闺女,是送闺女到北京读书,这个钱从哪儿出呢?妹妹看出了父母的难处,她说她出去挣钱。邻村有一个砖瓦窑厂,妹妹脱下学生装,换上母亲的旧衣裳,到窑厂干活儿去了。正好有一窑砖烧熟了,窑厂需要雇一些临时工把砖从窑里搬出来。窑里面温度很高,砖头还有些烫手,人一走进窑里,忽地就是一身汗,好多人不愿意干这个活儿。妹妹把牙咬了咬,走进砖窑里去了。学校正放暑假,离到北京的艺术学院报到还有一个多月的时间,她要利用这个时间,尽量多挣一些钱。更重要的是,她要用她的实际行动向父母表示一下她的决心,这个学她一定要上,谁都别想阻拦她。从小学到高中,她已经读了十几年书。她读书的最高理想就是能够考上大学,成为一名大学生。仿佛前面读的书都是铺垫,读大学才是她的真正目的。要是不读大学的话,前面的那些铺垫就等于白铺了,白垫了。她像是走到了人生最关键的一步,这一步迈过去,海阔天空,如果迈不出去,这一辈子就完了。她把人生的目标锁定了北京。北京是什么地方?是中国的首都啊!那些天,米青田正在窑厂做砖坯子,妹妹拼命干活儿的样子他都看见了。暑假期间正值盛夏,窑里热,外面也热。妹妹热得小脸通红,脖子里的汗水哗哗流。妹妹的衣服被汗水溻湿一遍又一遍,衣服后背凝成了道道汗碱,一道未失,一道又现。妹妹鬓角的头发湿得打了绺,连发梢儿上都挂着汗珠儿。中午别人都回家吃饭,只有妹妹不回家。妹妹啃点儿自带的馒头,喝点水,接着从窑里往外搬砖。窑厂实行的是计件工资,妹妹一心要把砖头件数积累得多一些。还算不错,一个暑期下来,妹妹从窑里搬出的砖最多,挣了一千三百多块钱。父母看出了妹妹上学的决心,拿出家里的全部积蓄,卖了猪、羊和一些粮食,又借了一些钱,才把学费给妹妹凑齐了。妹妹在北京上学三年了,除了第一年过春节时回了一次家,以后再也没有回去过。说来妹妹真是个有志气的孩子,自从父母给她出了第一次学费,她再也没跟家里要过钱。妹妹跟父母说,她课余时间给人家的孩子当家教,自己给自己挣学费。以后的暑假和寒假之所以不回家,都是她利用假期当家教去了。

第二天一大早,米青田再给妹妹打电话,电话里还是说已经关机,这是怎么回事呢?难道是妹妹的电话坏了?难道是妹妹不想见他?他大老远地来北京一趟,如果见不到妹妹,回家怎么跟父母交代呢!不行,他一定要找到妹妹,跟妹妹见上一面。好在他还记着学校这个名字,他一路打听着,奔这个学院去了。

学校在北京郊区,米青田问了好多人,坐了短途汽车,又坐了长途汽车,跑了两三个钟头,总算来到了学校的大门口。他仰脸看了一会儿门口上方的几个大字,把大字一个一个念了念,没错儿,这就是妹妹所在的大学。只要找到妹妹上学的地方,离找到妹妹就不远了。他提着提包刚要往大门里走,从传达室走出一个门卫喊住了他,问他是干什么的?他说来找妹妹。门卫皱着眉头把他上下打量了一遍,间:找你妹妹?你妹妹叫什么名字,在哪个系?米青田说了妹妹的名字叫米青华,但他说不出妹妹在哪个系,他也不懂什么叫系,他还以为是唱戏的戏呢。门卫说:我们学院这么大,你连你妹妹在哪个系都不知道,那怎么找?米青田往学院深处看了看,问:啥是戏?戏是咋说的呢?门卫说:嗐,你连系都不懂。系就是分门别类,分音乐系、舞蹈系、表演系、戏文系,等等。你得先弄清你妹妹在哪个系,才能到那个系去找。米青田把脑门摸了摸,说:你刚才说戏文系,我听着有点儿像,我听我妹妹说过,她到北京来就是学编戏的。门卫说:学编戏,那就是戏文系,你到戏文系去找吧。找不到就赶快出来,不要在校园内乱窜。

米青田来到戏文系的办公室一问,一位上岁数的女老师帮他在电脑里一查,他顿时傻了眼,干瞪着眼,说不出话。为什么呢?因为戏文系四个班级一百多位学生中,根本没有米青华这个名字。不但没有米青华,甚至连一个姓米的都没有。米青田不相信这个结果,也不愿意相信这个结果,这怎么可能呢,三年前,妹妹明明到这个学校来了嘛,上学的第一年,妹妹到学院报到时明明带了七千元钱嘛!女老师听他念叨妹妹第一年上学时带了七千元钱,对他说,七千元钱只是学费,到了学校还要交四千元的其他费用,才能正式入学。米青田说:反正我妹妹就在你们学院,我得见她一面。他让女老师帮他再查查米青华是不是在别的系。女老师用搜索的办法,很快把全校的学生查了一遍,这次倒查到了一个姓米的学生,但这个学生是个男的。米青田还不死心,他说:我妹妹肯定在北京,我昨天早上给她打电话,她还跟我说话。女老师说:那你再给她打电话呀,问问她到底在哪里?米青田说:我后来再打电话,就打不通了。女老师说:那就有问题了,你自己想去吧。现在在北京漂着的女青年很多,她们不一定跟家里人说实话。她们说是在北京上学,谁也不知道她们在干什么。

前后一想,米青田想起来了,父母之所以让他来北京看妹妹,大概也是觉得对妹妹是不是在北京上学心里没底,他们派他到北京探底来了。八月间,有人给妹妹介绍了一个男孩子。男孩子所在的村子离他们村子不远,只有六七里。男孩子在北京上大学已经毕业了,留在北京郊区的农村当村官。男孩子当够三年村官后,就可以转成北京户口,成为北京人。只是男孩子想找北京的姑娘比较难,二十大几了还没有对象。男孩子的父母听说米青华正在北京读大学,就托人给他们的儿子介绍。米青华的父母认为很好,亲不亲,故乡人嘛,正好米青华也没有对象。父亲打电话征求米青华的意见,米青华似乎也不拒绝与男孩子谈一谈。于是,父亲就把米青华的电话通过男孩子的父母给了那个男孩子。男孩子和米青华联系上了,他们互发短信,各自介绍了自己的情况。他们还通过网络互发了照片,并开始在网上聊天。他们聊得很好,似乎已经有些投机。男孩子对米青华印象不错,求爱的态度相当积极。问题在于,当他们在虚拟空间谈了一段时间后,男孩子提出约一个会,见一个面,却迟迟不能实现。第一次约会,米青华说,国庆节快到了,他们班正在赶排节目,没时间外出。第二次约会,米青华说,他们系正要进行普通话过关考试,她正抓紧时间练习讲普通话,不能和任何普通话说得不好的人交流。第三次约会,总算把时间敲定了,可到了见面的最后一刻,米青华又给男孩子打电话,说她打过流感疫苗后有些过敏,正在发烧,医生对她采取了隔离观察措施,哪儿都不能去。既然米青华不方便出来,男孩子提出,他到学校里登门拜访米青华。米青华一听这个,就把手机关掉了,继而网也不上了,男孩子从此失掉了与米青华的联系。男孩子很失落,也很纳闷,米青华为什么不愿和他见面呢?他把这个过程对父母讲了,并讲了自己的一个怀疑,怀疑米青华并没有在大学读书。男孩子的父母通过介绍人,也把两个孩子没谈成的原因告诉了米青华的父母。介绍人没把男孩子的怀疑说出来,只说米青华不愿跟男孩子见面。介绍人那天在父母家说话时,米青田也在那里,听了介绍人说的话,米青田并没往心里去,妹妹的事由父母管,用不着他这个当哥的多操心。从目前的情况看,父母是对妹妹的事沉心了。俗话说,儿女连心。别看父母表面上不声不张,见人还是说他们的女儿正在北京读大学,背地里不知有多焦心呢!看来父母的担心不是没道理,经过他这次实地寻访,父母的担心已经得到证实,他的妹妹米青华确实没有在大学读书。

米青田没有看成天安门的门楼子,也没有看成天安门广场,就坐车回家去了。给妹妹带的咸菜他没敢往回带,老婆要是问起来,他怕说漏了嘴。他把咸菜吃了一半,另一半也没舍得扔,放到汽车站的一个窗台上去了。回到村里,他先到父母家里去了。他从提包里拿出一只用塑料袋子装的烤鸭,对父母说:这是青华给你们买的烤鸭,北京的烤鸭很有名。

父亲母亲都很欣喜,母亲问:见着你妹妹了?你妹妹没留你在北京多住两天?

我妹妹天天上课,忙得很,我不想多打扰她。

你妹妹咋样,是胖还是瘦?

我看着好像胖了点儿,也高了点儿。

你妹妹穿的啥衣裳?

我妹妹穿得洋气得很,一看就是大学生穿的衣裳。

你妹妹的学校大吗?

哎呀,咋说呢,我东望西望,都望不到头。怪不得叫大学,大学就是大。

你爹说让你妹妹今年回家过年,你跟她说了吗?

当然说了,她说不一定,到时候看情况,要是家教不太紧张,她就争取回来。

父亲也有问题,父亲问:你妹妹学编戏学得咋样了,能把一个戏编圆吗?

编戏?这问题有点那个。米青田说:编戏的事我不懂,我忘了问她。

米青田跑了一趟北京回来,觉得很累,比在家里给人家盖房子砌砖累多了。可晚上睡觉时,不管他怎样使劲闭眼都睡不着,脑子里晃来晃去的都是妹妹的样子。豁牙子的妹妹,扎小辫儿的妹妹,背着书包上学的妹妹,因偷吃腊菜挨打的妹妹,在砖瓦厂干活儿的妹妹……现在的妹妹是什么样子呢?

原载《人民文学》2010年第6期

点评

中国社会发展的不平衡有多严重,要看城市与乡村的差距有多大。这篇小说把城市和乡村的差距放进了一个家庭之内,骨肉亲情试图将在北京“上大学”的妹妹与家庭拉近,城市与乡村的差异——无论是金钱上还是观念上的差异——却将妹妹似乎永远地带走了。

这样分崩离析的结果充满必然与无奈之感,所以作者只能将这一问题摆出来,似乎除了无奈的呼喊,自己也没有想出任何解决方案。这使小说更加真实,作家不是救世主,现实却如此无奈。

然而文章令人唏嘘之处却不是无奈的现实,人物形象的塑造才是精彩之处。无论是因为饥饿体验而无比珍爱粮食的父亲,热爱劳动又珍惜家人而不惜替妹妹撒谎的哥哥,还是为了上大学愿意搬砖,虽然略有无情却无比勇敢的妹妹,都在作者的笔下鲜活了起来,性格饱满。作者如果只是简单地讲述故事情节,我们会产生浓烈的感情,责怪离家的妹妹,然而当我们充分了解一个人行为背后的深刻动机时,就会很难简单评判某个人的某个行为。人性使然,我们都知道生活的不易。作者就是这样在某种程度上淡化了故事主线,穿插的往事在故事到达终结之前,让我们对这个无奈的结局即使一百个不接受,也无力责怪那个早已经悄然走进我们心中的主人公。

(崔庆蕾)

同类推荐
  • 家谱学

    家谱学

    林一含在金屋宾馆成立了“我们的来历”工作室,专门为人编修家谱。随着业务拓展,需要招聘写手。招聘启事发出后,林一含没想到应聘者那么踊跃。其中以退休者居多,有退休中学教师,退居二线的行政干部,和从史志办退下来的工作人员。对这些人林一含都不满意。教师文字功夫不错,但人古板。干部就不用说了,他们拎茶杯,翻报纸,还太计较待遇。而史志办的人又过度倚重考证,每个人和事,甚至一根发丝都要有出处。这些人林一含都不需要,他们没法工作。说穿了,林一含要的人必须擅长说谎,要把谎言编圆。它是工作室的原则,这么做,无非是让顾客高兴。
  • 夜行列车

    夜行列车

    世上没有无端的怨恨,一切杀意必有缘由……我要去的地方冷风一直在吹, 那是一片阳光永远无法照进的松林, 在那里,我整夜颤抖,丈夫的头颅在车轮下, 而他的身体却从未被找到……抽丝剥茧,一层一层地剥离,撕裂流脓的伤口,汩汩的鲜血之下,是谁的初心?
  • 鸡鸭名家

    鸡鸭名家

    本书是汪曾祺先生的短篇小说精选集,收录了他以小人物为创作背景的小说名篇,包括《鸡鸭名家》《寂寞和温暖》《故里三陈》《黄油烙饼》等经典篇目。这些大量存在的芸芸众生,比地球表面的鸡鸭还要多。他们生死富贵,祸福难料,在汪曾祺笔下汇聚成中国小人物众生相。对人怀了不可言说的温爱,有带着抒情意味的同情心。
  • 鬼神劫

    鬼神劫

    《鬼神劫》是一部具有高度艺术性和思想深度的作品。主人公谷子形象鲜明,其性格的形成和发展具有一定的艺术特色。王家堡村民主动造 “神”以镇“邪”,致使村子“一下变得平静,变得温和,变得路不拾遗”。这是处于畸形社会的农民向恶势力行斗争的高智慧表现,也是特定历史条件下一种斗争策略的创造,它与后来的“历史人物纪念馆”有着不可分割的内在精神联系。
  • 躲猫猫

    躲猫猫

    晚上十点半,办公室的所有职员已经在五点就全部下班,只剩下我还打开两管日光灯在电脑前面奋斗,键盘不再发出嗒嗒嗒的声音,因为我无法再挤出任何灵光处理眼前的报告。这份报告非常棘手,并且牵涉到我的升迁之路,唯有在下个星期之前交出漂亮的成绩单,才能在经理面前证明我的实力,为我的考评成绩添上一笔嘉奖。
热门推荐
  • 野猫咪霸上总裁花

    野猫咪霸上总裁花

    被一纸婚约牵绊住的秦青,失去了自由之身,想逃离却逐渐身陷。背后恩怨纠葛的面纱逐渐揭开的时候,却被潇母再次搅乱。秦青无助的流落街头,雨中痛苦。突然,明光闪现,一辆车从远处疾驰而来,她,再次消失……爱情的深渊,谁能说清楚是深是浅?
  • 靓女的礼仪与魅力修养(女性生活百宝箱)

    靓女的礼仪与魅力修养(女性生活百宝箱)

    女性是我们这个世界上最美丽最有滋味的景致。每一个女人都是一道风景,每一个女人都有自己独特的香氛,漂亮的、能干的、聪明的、温柔的、风情的、个性的、幽默的……但却只有一种女人的风景和香氛持久而迷人,那就是魅力女人。
  • 萌宠大人

    萌宠大人

    大陆上人人有御兽之能,以御兽来比高下,她就出生在这片大陆
  • 爹地太坏,妈咪亲亲举高高

    爹地太坏,妈咪亲亲举高高

    五年前,她被送进监狱。心死如灰,想在监狱结束苦难折磨,却不料已有身孕……五年后,她出狱,对前夫避之不及。可四岁的萌宝却说,他深入敌人内部打探过了,那个爸爸其实很不错?!
  • 罢歌长陵

    罢歌长陵

    进京谋取功名的世子,红衣少女。这是一个轰轰烈烈的时代。复仇,夺利,生死。其实最重要的不是活着,而是为了什么去活。
  • 人间有至味

    人间有至味

    这是汪曾祺的散文选集,全书分三个部分:有味/有乐/有思,从三个方面来诠释“味”的涵义,展现汪老的生活态度以及对人生的思考。汪曾祺关于美食的散文脍炙人口,而且广为流传。他的饮食、文章和生活都讲究一个“味”字,这个“味”字有很大的阐述空间,可以是食物的味道,可以是生活的乐趣,也可以是人生的况味,于是就有了这本《人间有至味》,多维度地展现汪曾祺的生活之“味”。
  • 名医之死

    名医之死

    她深吸了一口气。在她眼前晶莹剔透的茶杯里,苍绿色的茶叶缓缓飘移。女人熟练地将第一盅水倒掉,注视着金黄色在盏中蔓延。然后她从袖中摸出一个包成白色三角的纸包,把里面的粉末倒在了杯中。精致的碧玉茶棒迅速搅动,把粉末化于无形。等放下器具,女人打开橱柜,从里面取出了一根绳子,白皙的手指滑过粗糙不平的表面,随即将其塞进怀中。在绳子之后,是一把装饰华丽的锋利窄刃,女人看了看,把它插在了发髻中。
  • 我们俩普通的校园爱情

    我们俩普通的校园爱情

    【内心戏十足的学霸vs小可爱学妹】在别人眼里,程亦栢绝对算得上别人家的小孩了,长得好看,学习好,又是数学竞赛组重点培养对象。但在江橘眼里,程亦栢没那么完美,他可以聪明到解出连老师也做不出来的竞赛题,但他有时候又笨到连袜子都穿错,虽然程亦栢在外人眼里大气又男子汉,但在江橘面前他有时候又特别幼稚,幼稚到为了一个晚安吻闷闷不乐好久。大家都说江橘可以找到程亦栢这样的男朋友简直就是积了三辈子的福,可对于程亦栢来说,能找到江橘这么可爱的女朋友,他上辈子一定拯救了银河系。因为相爱,我们在彼此眼中更加真实,也更加可爱。
  • 逐梦网文圈

    逐梦网文圈

    “来,跟着我念:写小说死路一条!”“全职有风险,入行需谨慎。”“全勤低保,不如工地搬砖。”“好饿啊,早知道就不写网文了。”“给我一本首订破万,我能水到天荒地老!”“完本必神!”“……”网文创作的过程不乏痛苦和辛酸。但是,这真的很有意思啊!
  • 樱之草

    樱之草

    我们曾在这樱花树下相遇,曾在这里许过若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