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701500000053

第53章 纽约乐记

去过纽约的人,大多并不喜欢这个城市。个中缘由其实也不难理解。与一般美国乡间小镇的安宁、清静与舒适相比,纽约不免显得嘈杂、陈旧乃至混乱,很多“地段不好”的街区几乎可以用“脏乱差”来形容。即便是大城市特有的便利和优势,到了纽约也得打些折扣。例如纽约的地铁。虽说总长据称世界第一,线路的网络交织密度很高,令出行方便快捷,但纽约地铁的肮脏、拥挤和年久失修也是世界闻名的。特别令人瞠目的是,纽约地铁站没有一处具备空调设施,到了炎炎夏日,潮湿而闷热的空气中弥漫着混浊而难闻的臭味,此时此刻的等车人,无不汗流浃背、“愁容满面”。至于纽约城的社会治安问题(源于大城市中剧烈的(强烈的)贫富差距)、文化冲突矛盾(在纽约城据说可以遇到来自世界每个角落的人),更是有目共睹的不争事实。

尽管如此,纽约仍是艺术家、音乐家、学者和作家的云集之地,号称美国的文化之都。据统计,全美大约共二十万个视觉艺术家中有一半就在纽约奋斗。而美国最重要的作家和音乐家,也大都生活在纽约城或周边地区。或许纽约的喧闹与混杂正是文化丰富的某种表征。因此,为了感受和体验这座城市的艺术、精神和文化,人们不得不增强一点忍耐力,在实体的生活中做出某些让步。

由于课题研究的需要,前不久我有机会重访纽约。现在回想,之所以落脚纽约,特莱特勒教授所在的纽约城大学向我发出邀请当然是直接缘由,但这座城市的文化吸引力可能是某种更内在的原因。艺术家好友赵兄十多年来一直居住在纽约,对纽约的文化“路数”了如指掌,五年前,他作为“文化向导”帮助我熟悉纽约,作用可谓非同小可。现在,又有机会重温我们以前的“精神与音乐大会餐”,重新感受纽约文化的多样选择,再次亲历大饱“眼福”和“耳福”的愉悦,岂不快哉!

下了飞机第二天,刚好是周末,还没等我从头昏脑涨的时差反应中适应过来,赵兄就拽着我直奔曼哈顿18街的二手图书与唱片店――“学院书行”。上次我在纽约时,就是此店的常客。但赵兄告知,“今非昔比”,从前的一间店面早已扩充为两间,其中之一专门辟出收售二手唱片。记得原先此家店中的唱片多为33转胶木唱片(LP),激光唱片(CD)很少,曲目品种也不算多,因而在经营规模上只能算是二手旧书的配角。而现在,当我兴冲冲重又踏入这家店门时,立即发现,CD早已俨然成了主角,沿墙的立架上“顶天立地”排放着数不清的二手CD,花花绿绿,又巍巍峨峨(巍峨用来形容山或建筑物,放在这里是否合适?),好不让人眼馋(以及“耳”馋)!众所周知,CD唱片基本是不会磨损的,因而通常只有原价一半或更低的二手CD永远是爱乐人的心仪之物。无怪乎此家店中人头攒动,一派繁忙景象(原以为只是周末如此,后来时常光顾这里才知,此店平日也生意兴隆,总是人满为患)。相比,隔壁的姊妹旧书行不免显得有些冷清。当然不能就此推论,书迷人数低于乐迷,或者书迷的热情不比乐迷。暗自思忖,这也正是音乐比其他任何艺术都更富于直接感官吸引力的明证吧!

闲话少说,赶快看唱片。先浏览,再细查。从唱片的总量上(粗略估计至少有两万张以上!)便知,这里的二手唱片经营已达相当规模,货源渠道不仅有个人手上的散货,而且也有从其他唱片店中流通出来的簇新品种。货源以古典严肃音乐为主,另有少量的爵士和流行音乐,这和一般的唱片店的货源比例刚好相反,大概是此店抬头“学院书行”所暗示的经营宗旨所致。虽是二手旧货,但为了顾客挑选方便,也仿照正规唱片店的分类系统,依次按新到品种、廉价片、歌剧、乐队作品、声乐作品、早期音乐、当代音乐等等分成各个专柜。在普通乐迷最感兴趣的演奏家专柜中,也依照各大钢琴家、指挥家、小提琴家等等人的姓氏字母排列做好标签,让选购者“一目了然”。而平放在店面中间的专柜,是按姓氏A-Z排列的作曲家作品集,从美国现在正当红的“后简约派作曲家”约翰·亚当斯,一路经过我们都熟知的巴赫、贝多芬、肖邦、德彪西、莫扎特、斯特拉文斯基、威尔第、瓦格纳等等,最后到达近来名望逐渐开始上升的奥地利现代作曲家策姆林斯基。

有经验的爱乐人会一眼看出,此家唱片店的布局完全和西方一般较大的唱片行相仿,如美国著名的唱片连锁店“塔楼唱片行”以及前几年才开张的“贞女唱片行”,均是采用这种既有规模感召力又方便爱乐人选购的“布阵”。让人惊讶的倒不是18街这家小店刻意模仿大唱片行的店面布局,而是一家专营旧货的二手唱片店居然有如此令人称羡的规模来进行这样的模仿。之所以有这种可能,我猜想没有别的原因,只是因为这是在纽约。第一,全美只有在纽约会有如此数量的二手唱片在市场上周转,其货源之丰足从一个侧面透露了纽约音乐生活的繁荣程度;第二,全美也只有在纽约会有如此数量的音乐家和乐迷,他们维持着诸如18街“学院书行”这样的特色唱片店的生存,同时也反过来从中受益。与纽约的这种音乐优势相比,美国的其他城市(更别提一般的小镇)当然自愧不如。例如曾听说,前几年“塔楼唱片行”在休斯顿开了一家分店,但终因市场萧条无法支撑,最后只得关门停业。按理说,休斯顿也是个不大不小的名城,居然连一家大型唱片行也维持不住,也真是咄咄怪事。如此对比,纽约不禁多少显得可爱起来,尽管纽约的“脏乱差”并不因音乐的丰富而有半点改观。

那天,尽管我由于时差关系精疲力竭,但仍在这家店中流连忘返,逗留了足足三个小时。我不仅找到了魏尔的《三分钱歌剧》、普罗科菲耶夫的《战争与和平》、蒂皮特的《坚冰消融》等好几部与我课题研究相关的现代歌剧录音,而且还寻到了古尔德1955年演奏巴赫《戈尔德堡变奏曲》的录音、塞尔金与塞尔合作的莫扎特钢琴协奏曲等上佳名演版本。特别令我高兴的是居然还撞到了一款崭新的切利毕达克指挥慕尼黑爱乐演奏贝多芬第四和第五交响曲。“切利”是当今世上无与伦比的最伟大的指挥家,其造诣和境界远在诸如卡拉扬之流的当红人物之上。近来我正对他着迷,因此便毫不犹豫买下这张“切利”,一来好回去立即“过过瘾”,二来正好送给赵兄,让他也领教一下这位生前拒绝发行唱片因而较少为人所知的怪才。

过了几天,我到42街的纽约城大学研究生院与特莱特勒教授见面,安排我的研究与访问计划。有趣的是,寒暄之后他便问我,知不知道、有没有去过18街“学院书行”唱片店。我反问他,是不是经常光顾那里,他向我眨眨眼、点点头。原来这位教授就住在19街,当然“近水楼台先得月”。他向我建议,有时间不妨常去那里转转,因为货源的周转相当频繁。后来我隔三差五地往那里跑,发现他的观察确实没错。此处的唱片不仅有源源不断进来的新品种,而且一些上好的作品及演释版本也销售得很快。这说明在纽约,行家确实大有人在。

有一次我到特莱特勒教授家做客,曾问过他最喜欢世界上哪个城市。他迟疑了一会儿回答说,还是纽约。我没有再仔细追问他之所以喜欢纽约的原因。特莱特勒教授是美国音乐学界的左派知识分子,而他的妻子玛丽又是一名画家。无疑,他们已经与纽约独一无二的文化和艺术气氛产生了某种根深蒂固的认同。他们的住处距18街“学院书行”只“一街之隔”,这个巧合似乎就是一种象征。更碰巧的是,临回国前,我通过曾来沪讲学的库恩女士结识了美国当代舞蹈大师堪宁汉,他的公寓恰恰就在与“学院书行”仅“二街之隔”的16街。这位极其谦和的老人透过窗户看着第五大道上来来往往的行人,颇有感慨地说道,他从二十岁就来到纽约,在这儿已经生活了整整六十年,但如果需要再次选择,他仍会毫不犹豫地选择纽约。在那一刻,我似乎突然神秘地感到了纽约城的魔力所在。

同类推荐
  • 历史是被描述的:中国电影历史的景观建构(中国艺术研究院学术文库)

    历史是被描述的:中国电影历史的景观建构(中国艺术研究院学术文库)

    《中国艺术研究院学术文库:历史是被描述的(中国电影历史的景观建构)》深入研究了中国电影历史的景观建构,从“历史是被描述的”这一角度观察了中国早期电影艺术家的创作历程,反思中国电影史学进程,系统地探讨了中国电影走过的道路、积淀的艺术经验与理论精粹。
  • 蜚声中外的中国建筑(上)

    蜚声中外的中国建筑(上)

    建筑是时代的一面镜子,它以独特的艺术语言熔铸、反映出一个时代、一个民族的审美追求,建筑艺术在其发展过程中,不断显示出人类所创造的物质精神文明,以其触目的巨大形象和时代的流动性,讲究空间组合的节律感等,而被誉为“凝固的音乐”、“立体的画”、“无形的诗”和“石头写成的史书”。本书为您一一介绍蜚声中外的中国建筑。
  • 海鸥颂

    海鸥颂

    本书是一本戏剧集。包含《海鸥颂》《生命的琴声》《山月新传》等六篇黄梅戏和《春眠不觉晓》《金屋藏娇》《黄金的枷锁》三篇话剧。
  • 美术基础理论及其运用研究

    美术基础理论及其运用研究

    美术是艺术的一个重要部门和主要部门,它是一种社会现象和社会事物,与我们的生活密切相关,是我们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美术既有自身的特殊性和个别性,又与其他部门艺术如文学、音乐、舞蹈、戏剧、电影等有着共同的艺术规律。所以,本书以美术现象为主要研究对象,重点考察美术的特殊性和个别性,同时也注重在特殊中寻找一般,在个别中显示普遍,力求阐明艺术的一般原理和普遍规律,从而进一步的探索美术艺术在各个领域的运用。作者通过撰写这本《美术基础理论及其运用研究》,希望有助于促进和推动一般艺术理论的发展。给美术爱好者和学习者提供参考与借鉴。
  • 世界戏剧学

    世界戏剧学

    本书为余秋雨戏剧著作《戏剧理论史稿》的首次修订版,作为中国大陆首部完整阐释世界各国自远古到现代的文化发展和戏剧思想的史论著作,出版后即获北京全国首届戏剧理论著作奖,曾经被很多大学作为教材使用,其中包括台湾、香港、新加坡的一些大学。在使用十年之后,1992年又获得国家文化部颁的“全国优秀教材一等奖”。
热门推荐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
  • 废土收音机

    废土收音机

    两千年后?还是五千年前?所有的历史不过是一场轮回。
  • 七里樱

    七里樱

    年少时,我们,似乎成为了世界的主角,遗憾过,苦恼过,伤心心过,但庆幸的是在那个即将逝去的青春里,你世界的男主随着四季辗转在你身旁,陪你笑,陪你哭……终有一天,你发现他只是喜欢你身边的那个人而已…“你知道的,我喜欢她哎。”“没事…”至少我的青春,你来过就好。
  • 醉吟游之山与海

    醉吟游之山与海

    (不要套世界地图,这是一个架空文,架空!)才女,顾名思义有才华的女人,秋沙白,绝对的才女,只是这份才华随着她的长大变了味儿。音乐与美酒是探戈,舞蹈与歌声是华尔兹,佛系撞佛系,一场清雅绝尘的双人舞。我家的猫继续强势入境!!
  • 落英殇

    落英殇

    万物因她而生,情缘由她来结。世态炎凉,一念历劫,看透人心之冰寒。回首,却见红灯高挂枝头。情劫未了,回归大陆,会于九天之苍穹。言笑,宛若神坻初下人间。缘结依旧,桃花眼眸,忘却天下之嘈杂。执手,只愿江山依旧,你则安好。
  • 为什么反派总是看上我

    为什么反派总是看上我

    【快穿1v1】作为一个路人甲,秦初一没想到自己会在身死之后绑定一个奇怪系统。拯救世界和平?没问题,她最擅长打架了。掰正黑化男主?小事情,她最擅长教人了。和男主谈恋爱?很可以……不对,这个不可以!秦初一:QAQ我还想继续活个五百年啊!!系统冷漠脸:赶紧给朕滚去谈恋爱!#为什么反派总是看上我啊!!!#[生活都已经这么苦了,让我们多吃点甜的吧。]
  • 浮沉劫之缠恋

    浮沉劫之缠恋

    当爱已成执念,唯有牵手,才有好的结局。当我独立流泪委屈求全时,他默默地陪在我身边逗我开心;当我陷入绝境万念俱灰时,他勇敢地拉住我的手带我脱离;当我背负过去黯然疗伤时,他坚定地跟在我背后给我鼓励;当我正视阴谋绝地反击时,他果断地冲在我前面替我还击。他说每个受过伤的女人都有一次再爱的权利,他的爱已成执念,唯有给我幸福,才有好的结局,我相信了,他让我有了再次被爱的勇气,那么,我愿与他并肩携手,缠恋到底。
  • 洪荒之太冥

    洪荒之太冥

    一位现代道人李元,穿越到诸天之首,星辰万界洪荒时代,在这个诸神并起,圣人至上的时代,李元拜师道祖,俯视群雄,创立无上大教,成就了万劫不灭;与道同存的混元至尊。谈笑之间诸天磨灭,一念之动无量掀起!
  • 魏晋南北朝骈文史论

    魏晋南北朝骈文史论

    《魏晋南北朝骈文史论》以时间为顺序,研究了魏晋南北朝时期的骈文。全书共分七章,内容包括:汉末到魏——骈文的继续酝酿;西晋——国家观念的弱化及骈散的杂陈;东晋——文坛的凄凉、凋落与变异;刘宋——骈文的成熟;萧齐——骈文的转向与要素的完备;梁朝——骈文的繁盛;陈到隋——繁盛中的变异。
  • The Coming Race

    The Coming Race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