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701500000001

第1章 巴赫的神性

如果老巴赫生前得知,在他辞世二百五十年之后的2000年,无数乐迷和音乐家都在以各种方式纪念自己的忌辰,世界各地几乎每日都鸣响着自己的作品,他一定大吃一惊。可以推想巴赫吃惊的原因。在当时的巴洛克德国,俗世凡人(尽管巴赫是优秀的音乐家,出自杰才辈出的传统乐人家族)的不朽居然能够跨越如此巨大的时空,那自然是天方夜谭,闻所未闻。不朽只属于无形的上帝,凡俗之人祈望不朽的唯一通道是皈依基督之途。巴赫内心并非没有骄傲——他自认已经发扬光大了祖传的乐声之艺,但在巴赫眼中,这乐艺绝不是获取声望和赢得不朽的通行证,虽不能说仅仅是谋求职位和养家糊口的手艺,但他从没有想到过自己会通过音乐,世代为后人传颂和崇仰。一个音乐家在身后得到世人无边无际的顶礼膜拜,这种想法在巴赫以及他的同代人看来,不啻是对上帝威权的僭越。

因此,生发出一个问题:巴赫在世时是否意识到自己的伟大?几乎无法作答。因为这种发问本身是“后贝多芬”式的——音乐家获得这种明确的“出人头地”的自我意识,其实是在贝多芬出现之后。前此,音乐家属于“手艺人”行列,社会地位基本与仆役相当,说不上“高雅”,更惶谈“永垂不朽”!即便有些声名,也基本上来自实际的“操作”能力——在巴赫,这意味着他的管风琴演奏传奇和熟练的对位专家名望。至于巴赫笔下的音乐,在当时人看来,那都是些为特定场合“定制”的“实用”作品,不论是为教堂礼拜作陪衬的众赞歌前奏曲,还是为宫廷晚宴作消遣的协奏曲。仅此而已。每当巴赫指导儿子们用自己亲笔抄誊的《平均律键盘曲集》训练手指和头脑时,他们都不可能意识到这些小曲将被后人誉为“钢琴家的《旧约全书》”。在莱比锡的托马斯学校中,巴赫手不停笔地快速谱写供教会圣日使用的祭礼康塔塔,一套又一套(已知共五套)。这些现今都被视为珍品的杰作,当时由嗓音欠佳的唱诗班和配置不齐的小乐队在教堂为会众演出,礼拜就在乐声中进行。礼拜完毕,康塔塔的谱纸也就随之被乱塞在抽屉里。没有谁会想到把这些谱纸作为“文化遗产”珍藏起来。结果,巴赫康塔塔总数的约三分之一永远散失。

从当下这个“世纪初”的远程视角遥望巴赫,他的这种人生态度和音乐理念越发显得像个“谜”。古典时期的“普遍人性”,浪漫派的“自我扩张”,现代思潮的“标新立异”,以及“后现代”的“多元共存”――所有这一切,离巴赫的世界何其遥远!1750年巴赫去世似乎是一条巨大的分割线,将巴赫的音乐意识与近世-现代的音乐观念横刀两断。在乐史中,通常将这一断裂称为从“复调思维”向“主调思维”的转变。在断代的划分上,是所谓“巴洛克时期”向“古典时期”的转折。巴赫代表着过去(晚年,巴赫已被当时的“进步派”视为“迂腐”和“保守”的代表,尽管最近有些学者也在他的音乐中发现了“进步的因素”),新的音乐风格和发展方向不是源自巴赫,而是来自他的儿子们和“返璞归真”的启蒙大旗。

但是,巴赫与后世之间的断裂,可能远比织体样式的不同和风格体系的嬗变这些具体的音乐课题具有更深刻的象征意味。巴赫对自我成就的“无意识性”,与现今对艺术家个人的无限尊崇,凸现出两种“心态意识”的戏剧性对照。一方是对待艺术的“前现代”态度――更多具有“工匠”的色彩,承认艺术的“实用价值”,认定艺术是遵循传统的“劳作”和“奉献”;另一方则是更具“现代感”的艺术-美学观――“为艺术而艺术”,注重“灵感”与“表现”,突出艺术家的个人创造力,艺术作品从而成为艺术家个人性格和个人经历的表白记录。换言之,在“前现代”的巴赫眼中,音乐具有自足的“身份约定”,它满足于“安分守己”,从未企望僭越所给定的功能而成为更高层面的存在。而在“现代意识”中,音乐家-作曲家成为神的代言人。“音乐是比哲学更高的启示”,如贝多芬所言。众所周知,叔本华甚至将音乐与世界的本源(意志)视为同一。

然而,貌似悖谬的是,平静而谦卑的巴赫,毫无个人野心的巴赫,在后世眼中,终于成为神性(以及上帝、绝对、永恒、“至道”、理想等等,随便用什么词汇)在音乐中最纯粹的代表。这个悖论是巴赫现象留给后人最值得沉思和玩味的课题之一。自莫扎特以降,每一代音乐家遭遇巴赫,都会有程度不同的震动和醒悟,因为他们在巴赫无可挑剔、尽善尽美的作品面前,都会感到自己的渺小和残缺,正如所有凡人在“神”面前的感受。莫扎特依照《平均律》对巴赫风格的仿作,贝多芬晚期的赋格试验,肖邦神出鬼没的线条编织,门德尔松刻意求工的巴洛克风格风琴曲,舒曼出于理智但违背天性的失败模仿,勃拉姆斯全面而深邃的复调思维,马勒后期风格中更为干净、独立的声部交织,理查·施特劳斯华丽而繁复的乐队复调,勋伯格对巴赫深刻影响的公开承认,所谓“新古典主义”背后巴赫幽灵般地不断闪现,直到当前的作曲巨匠如施尼特基对巴赫的“回想”和古拜杜林那的巴赫“情结”……  第章令人惊奇的是,几乎可以将自巴赫去世至今的乐史写成一部“巴赫身后影响”的“连续剧”。毫不夸张的说,就对一门艺术影响的深度和广度而言,无人可与巴赫相比,不论音乐家,还是其他文艺家。

于是,出现了另一个悖谬:巴赫的时代和他的音乐意识已经永远离去,但他的影响和启示却持续存在,直至今日。他对后世音乐的所有影响因而都可被看作是后人的一种努力和一种渴望——对“伊甸园”的向往。但是,这种向往的潜在含意是,在音乐中,人类的“乐园”——巴赫音乐所体现出的个人与神的统一、主观与客观的平衡、表现与抽象的融汇、创造与继承的共处,乃至主调与复调、和声与对位、节奏与旋律、作曲与演释、整体结构与细节完美、应景实用与永恒创意的合二为一——已经永远失去,无法再度复归。

同类推荐
  • 不闲居集

    不闲居集

    《不闲居集》洋洋近百篇,洒洒30余万字,记下了韦君琳在艺术领域求知、求进、求成、求精的步履和心得,记下了他对那些他所崇敬的前辈长者和同气相求的朋友们的艺术道路、生活剪影、多彩人生或艺术生活中的点点滴滴。
  • 国宝密码

    国宝密码

    国宝是历史遗留下来的证据,几百几千年过去了,它们是以怎样的方式被发现的,又经历了怎样的辗转流离,它们现在的命运又如何?本书将一一为您讲述国宝背后的历史真相与考古秘闻。
  • 《美术鉴赏》

    《美术鉴赏》

    在对美育普及情况的调查工作中,很多年轻人都反映说他们对美术的感动往往在把童年的画笔收进抽屉,预备应付一场又一场考试的过程中而逐渐终止,这种情况让人颇为担心,应试教育让太多人失去了通过美术这个途径陶冶情操、启迪智慧、开阔眼界的机会,而且由于各种现实原因,现在虽然幡然醒悟,却难有闲心和机会重拾画笔,况且随着年岁的增长,美术对于我们的意义,不仅是停留于亲自创作时释放的愉悦快感,还在于美术的品鉴意味。
  • 金元清戏曲论稿(中国艺术研究院学术文库)

    金元清戏曲论稿(中国艺术研究院学术文库)

    《中国艺术研究院学术文库:金元清戏曲论稿》是近年金元清戏曲研究成果的汇总,共选取作者在该研究领域有代表性的学术论文、图书绪论等三十余篇。《中国艺术研究院学术文库:金元清戏曲论稿》共分为两个部分:第一部分主要以研究对象历史时间为顺序,收录了作者对金院本、元杂剧、明清传奇等戏曲的研究;第二部分为附录部分,汇总了作者从宏观角度入手表达戏曲发展反思的文章,谈古论今,见解精到。《中国艺术研究院学术文库:金元清戏曲论稿》是作近年来学术研究成果的选编,是一部体例严谨、见解精到的学术专著。从金院本、元杂剧到明清传奇,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既有理论的阐述,更有精彩剧本的大段佐证,更彰显其学术价值和现实意义。
  • 云朵中的宝藏:羌族艺术

    云朵中的宝藏:羌族艺术

    据甲骨文记载,羌族最早的历史可追溯到三四千年前的夏商时代,被誉为“民族活化石”,拥有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民族文化。2008年的“5·12”汶川特大地震给羌族带来了几乎毁灭性的灾难,羌族文化遭到了前所未有的破坏,给这个历史上本就灾难深重的民族和勤劳善良的人民造成了巨大的伤害。抢救羌族文化成为当务之急,保护和传承羌族文化成为中华民族文化传承的重要历史任务。本书集中介绍了羌族的音乐、舞蹈、刺绣与建筑。共分五章:羌族概况,羌族音乐,羌族舞蹈,羌族刺绣与建筑,羌族民歌、歌舞谱例分析。
热门推荐
  • 穿回古代做女皇

    穿回古代做女皇

    什么?要她这个孤儿参加什么穿越时空爱上你活动?拜托,她又不是三岁小孩,没必要陪着这个天庭小公主玩吧?哎哎哎,谁让你私自把我变回去了?什么,还是个婴儿!<br/>靠!我不干了啦!好吧好吧,这是你说的啊,以后我会当上女皇!当不上,哼哼,小心你的脑袋!&nbsp;&nbsp;&nbsp;&nbsp;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
  • 中流自在心:季羡林首次谈修身养性

    中流自在心:季羡林首次谈修身养性

    终其一生,季羡林先生勤于修身养性,保持内在平和,为人处事、工作生活无不豁达得体。提起季老的品德修行,常常让人想起一句话——“谦谦君子,温润如玉”。读罢《中流自在心》,读者会有真切的感受:季羡林先生之所以为世人所敬仰,不只因为他的学识,更因为他的人品与道德。读者能够从《中流自在心》所选文章中,领会季羡林的人生感悟和谆谆教诲,获得指导个人生活的智慧,做一个有修养的人、高素质的人、好心态的人,受尊敬的人。
  • 克苏鲁之星恒宇内

    克苏鲁之星恒宇内

    这个世界是怎样的?神,不可名状的存在……到底是什么,无数的秘密隐藏在时间的长河中,请跟随我的脚步,我为你一一道来。【克苏鲁】
  • 半世流离花微醉

    半世流离花微醉

    半世流离,梨花微醉,一世殇。醉弦颜因为一次任务,带回了一个无家可归的人。从此,她的生活出现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无论走到哪里,都有一个人跟着。“颜颜,你去哪里?”“……乖,很快就回来了。”“你是不是要抛弃我了?”“……不是。”“那你为什么要离开?”醉弦颜彻底无语了。真的,她就是离开几天而已,何必跟的如此紧呢?忽然有一天,某公子向醉弦颜告白。当天晚上,男人就把那位公子的院子烧了。一句话总结:一个痴情鬼帝追了四世媳妇的故事。
  • 献给艾米丽的一朵玫瑰

    献给艾米丽的一朵玫瑰

    本书精选了福克纳最有代表性的7个短篇,讲述了美国内战爆发后,南方的传统文化与北方价值观经历的巨大冲击与转变,用奇特而扭曲的语言描述了在这种特殊环境下没落的贵族与平民之间的冲突。福克纳的绝大多数长篇和短篇的故事都发生在约克纳帕塔法郡中,称为“约克纳帕塔法世系”。其主要脉络是约克纳帕塔法郡中属于不同社会阶层的若干个家族的几代人的故事,时间从1800年起直到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系中共600多个有名有姓的人物在各个长篇和短篇小说中穿插交替出现。
  • 影灵咖啡厅

    影灵咖啡厅

    这间咖啡厅里,时不时会迎来一些奇怪的客人
  • 王安忆自选集

    王安忆自选集

    王安忆是中国当代文学一个独特而丰富的存在,始终以一种顽强坚韧的姿态,畅快地书写着她的人生体验、精神历险和生命向往。本书精选了王安忆的各类代表性作品,包括中篇小说《小鲍庄》、《小城之恋》、《叔叔的故事》、《我爱比尔》、《文革轶事》、《隐居的时代》;短篇小说《招工》、《酒徒》、《天仙配》、《黑弄堂》;散文《剑桥的星空》、《华丽家族》等篇章,全面反映了王安忆的创作成就。
  • 海魂记(全集)

    海魂记(全集)

    郑芝龙少年时代写起:年少坠海流落澳门,无奈进入葡萄牙炮厂做工,继而被骗至爪哇为荷兰色酋相中,至死不屈,同乡相救,历经千辛万苦方才逃脱,巧逢晚明大海商李旦,从此成为海商集团冉冉升起的新星……直至日本成亲,力战海盗,荡平荷兰远东舰队。情节跌宕起伏,文字清新富有闽南特色,以电影分镜头的形式,一帧帧一幕幕,让读者恍若穿越时空,回到那个风云际会、激荡人心的时代。
  • 命运编织软件

    命运编织软件

    身为一个扑街作者的陈柯,手机中突然多了一个叫命运编织的软件。而里面却有一本写了开头的故事。无视了软件中的通告,过后,他发现,软件中自动写的故事在现实真实发生了。写一个人的命运该怎么写?急,在线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