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698600000002

第2章

短兵相接

“短兵相接”今天常用来比喻敌我双方,面对面地进行针锋相对的斗争。而作为典故,它最早的出处应该追溯到战国时期着名诗人屈原所着的《九歌》。他在《楚辞·九歌·国殇》中描写古代战争场面时,就使用了“操吴戈兮被犀甲,车错毂兮短兵接”的诗句。汉朝的司马迁是最早把“短兵接”作为成语来运用的。

作为成语,它最早出自于《史记·季布栾布列传》。故事说的是,秦末楚汉相争的初期,汉王刘邦乘楚王项羽大军在山东一带作战的有利时机,亲率五十六万大军一举攻占了楚都彭城,也就是今天的江苏徐州。项羽见自己的后方告急,立即领精兵三万从山东挥师南下,迅速包围了彭城,打得刘邦措手不及。汉军仓促迎战,被驱入谷水、泗水,死伤二十余万人。项羽的部将丁公率军穷追不舍,他是项羽手下猛将季布的舅舅,是一个很有心计,也很会带兵打仗的将军。追到彭城以西,穷途末路的刘邦不得不回头迎战,两军在战场上开始了你死我活的拼杀。古代作战使用的兵器,弓箭称为“长兵”,刀剑称为“短兵”。近身作战,弓箭无法展开,必须使用短兵器,所以叫做“短兵相接”。在生死攸关的战场上,双方自然是奋力搏击。汉军人少,又连日征战,人困马乏,形势非常危急。刘邦自知很难脱身,便勒马回头对追上来的丁公说:“你我都是英雄,何必苦苦相逼呢?”丁公听了先是一愣,随后想了想,便卖了个情面,引兵退去。刘邦这才不由得长出了一口气,带着仅存的数十名残兵败将,脱身而去。

说到这里,我们有必要介绍一下“短兵相接”这个故事中的人物刘邦、季布和丁公的结局。刘邦最终战胜了项羽,做了汉朝的开国皇帝。曾多次与刘邦交战,让刘邦颇为忿恨的季布先是被通缉,刘邦为其人头悬赏千金;后来,刘邦听取了谋士建议,为收买人心,赦免了季布,还拜他为中郎将。而丁公呢?项羽与刘邦争夺天下兵败后,他自恃救过刘邦一命,主动前来投靠。没想到刘邦不仅不感激他,反而说:“你作为项羽的部属,是不忠的。使项羽最终丢失天下的人,就是你丁公。”随后,刘邦下令将丁公推出斩首,告示三军,做人做事不要学丁公!

马革裹尸

“马革裹尸”一词,最早见于《后汉书·马援列传》。原文的意思是:大丈夫应当战死沙场,用马的皮革包裹尸首,还葬故乡。

马援是后汉时期的一个重要将领。他生在前汉末年,12岁时父母双亡。哥哥马况让他学诗,学了好几年,也没有什么起色,马援便要求到边疆去放马。哥哥怕弟弟灰心,就鼓励他说:“汝大才,当晚成。”意思是你的才能很大,可能成熟得晚些。就是我们今天常说的“大器晚成”。

马援果然应验了哥哥的话——“大器晚成”。王莽末年,他被任命为新城大尹,就是汉中的太守。王莽败后,隗嚣拜他为绥德将军,后来,马援与隗嚣反目成仇。刘秀大军西征时,马援受到重用。刘秀让马援与群臣共商讨伐隗嚣之计。马援顺手将一袋米倒在席上,按地形堆成山川河谷,这大概就是世界上最早的沙盘模型。当时,刘秀高兴地大叫,敌军全在我眼中了!随后,刘秀大军便进占第一(今宁夏固原县),隗嚣军大败。建武九年,马援被拜为太中大夫,建武十一年拜为陇西太守,是刘秀帐下有名的常胜将军。

光武帝刘秀基本统一中国后,为了发展经济,增强国力,极力避免战争。

建武二十年,马援班师回京后,刘秀赏赐给他一辆兵车,职务仅安排在九卿之后,封为新息侯。许多朋友都前来祝贺,其中有一个人叫孟冀,他跟马援是非常要好的朋友,言谈中不免有些溢美之词。谁知马援却说:“男子汉就是应该在战场上逞雄,死于边野以马革裹尸还葬耳!何能醉卧床上,缠绵于儿女之情!”言辞之间表明了自己立志战死疆场的雄心壮志。孟冀敬佩地连连称道,说:“将军真是壮烈之士,男子汉就应当如此!”

虽然马援在花甲之年请战出征,为国尽忠,最后病逝军中,但他的“马革裹尸”的精神却一直为人传颂,在历朝历代的将士中影响深远。

毛主席也曾在大悲大痛的时候,引用过这个典故。抗美援朝期间,毛主席的长子毛岸英在敌机的一次空袭中光荣牺牲,***希望能将毛岸英烈士的遗体安葬在朝鲜。毛岸英烈士的遗体是留在朝鲜还是运回国内,当时毛主席没有立即答复,等到第二天早上,秘书发现主席的桌子上有两句诗,写的是:

青山处处埋忠骨,何须马革裹尸还。

主席的批示就在诗中。毛岸英烈士被安葬在了朝鲜的国土上。

兵不厌诈

此典出自《后汉书·虞诩传》:“今其众新盛,难与争锋。兵不厌权,愿宽假辔策,勿令有所拘阂而已。”

《后汉书·虞诩传》中的这段文字,就是“兵不厌诈”这个成语的由来。意思是说用兵打仗,要尽可能地多采用一些迷惑敌人的办法。不过,关于这个成语的最早文字记载,还有一处是在《韩非子·难一》中:

战阵之间在,不厌诈伪。

这两处的文字其实说的都是一个意思,也就是我们今天所说的“兵不厌诈”。

东汉安帝年间,由于天灾不断,兵火连年,加上贪官污吏的不法行为,内忧外患迭起,各地农民起义不时发生,少数民族问题一直困扰着开始颓败的后汉王朝。永初四年,活跃在青海一带的一支羌族反叛,切断了陇道,割断了汉朝与西域的联系。当时临朝听政的是邓太后,她使用了镇压和安抚相结合的策略,但未能奏效;几次征讨又都不胜而还,益州、汉中太守先后被羌族所杀。不久,这支羌族部队又进攻武都,邓太后得到这个消息后,想到了当时担任朝歌长的虞诩。邓太后召虞诩进宫,改任他去当武都太守,即日从洛阳到武都赴任。

羌军得到虞诩就任武都太守的消息后,便派一支精兵到陈仓(今陕西省宝鸡市东面),羌人准备在半路上拦截。虞诩当时只带了几千人马,见羌军是有备而来,当即下令部队停止前进,就地安营扎寨。他故意让将士们散布说羌军兵多,我们打不过。太守已向太后奏请援兵,等大军到来后,再继续进发。羌军探听到这一消息后认为,虞诩一两天内不能进军,也不可能向他们发起攻击,就分兵进攻邻县去了。虞诩见羌军中计,急忙命令军队不分昼夜火速前进,并且下令部队每天都要增加行军用的土灶数量。这时,他的部下中有人不解地问:“从前孙膑打仗时,每天减灶,为什么你倒要增灶呢?兵法上规定行军每天不过三十里,为的是要防止意外,为什么我们每天要走一百多里的路呢?”虞诩说:“敌军人数多,我们人数少,走得慢了,会被敌人追上;走得快,每天又增加灶数,敌人以为我们部队多,就不敢追了。”他又说:“从前孙膑减灶是‘见弱’,我增灶是‘示强’,彼此情况不同,对付的办法当然就不能一样了。”

这一说,大家明白了其中的道理。当虞诩不过三千人的部队和羌军一万多人对阵时,虞诩下令不准使用射得很远的强驽,只用射得近的弱弓。羌军认为虞诩的部队战斗力很弱,就下令猛攻。虞诩等到羌军逼近时,下令集中强驽射击,把羌军打得大败。虞诩又派出人马,埋伏在羌军的退路上,进行袭击,最后终于打败了羌军。之后,他在辖区修筑了一百八十座营垒,赈济贫民,武都郡从此得到了安定。

虞诩带兵打仗灵活机动,“通权达变”,不为前人兵法所束缚,值得学习,但他镇压羌人起义却是应该给予批判的。虞诩一生多次沉浮。最终,他在永和初年,就是公元136年升为尚书令,不久就去世了。临死之时,他对自己镇压农民起义,杀害无辜进行了反省,受到了良心的谴责。

今天,我们讲的“兵不厌诈”这个成语,最初叫“兵不厌权”。“权”,就是权宜、权变,因时因事而变通办法,“兵不厌诈”这个成语是“从兵不厌权”演变而来的,其军事思想就是为了迷惑敌人。

七步诗

煮豆燃豆萁,

豆在釜中泣!

本是同根生,

相煎何太急!

这是一首燃情千古的悲情之作。因为它是在七步之内作成的,所以叫《七步诗》。这首诗的文字记载,最早见于南宋大文豪刘义庆所着的《世说新语》。不过,这首诗原是这样的:

煮豆持作羹,

漉菽以为汁。

萁在釜下燃,

豆在釜中泣。

本自同根生,

相煎何太急!

据宋朝的《漫叟诗话》记载,今天我们见到的《七步诗》,是经后人修改过的。到底是谁修改的,已无从考证。当然,修改后的《七步诗》更凝练、简洁、集中。

这首诗从表面看,说的是豆子和豆萁相燃相煎,隐喻的却是兄弟手足相残。说起这首诗呀,还有一段故事呢!

这首诗的故事出自于三国时期。建安二十五年,也就是公元220年的正月曹操病死洛阳后,他的儿子们便开始争夺王位。

曹操一共有25个儿子,王后卞夫人亲生的有四个:他们是老大曹丕、老二曹彰、老三曹植、老四曹熊。由于曹熊早早就死了,因此,王位争夺基本上是在曹丕、曹彰、曹植三兄弟之间展开。而三兄弟中,最有心计和手腕的是曹丕。

曹丕虽然文才、本领都不如三弟曹植,但他贿赂了一大批重臣,曹操一死,曹丕赶紧把先王的灵柩运到自己坐镇的邺城,急着以卞王后的名义,立自己为魏王。等曹彰带着兵马从长安赶到后,为时已晚。

曹丕掌权后,最惧怕的人就是三弟曹植,因为曹植文韬武略都在自己之上,老二曹彰只不过是一介武夫。当时,前往邺城奔丧的兄弟都到了,惟独曹植没去。曹丕终于找到了杀人的借口,他立即下令猛将许褚带兵到临淄,将曹植捉到邺城,质问曹植为何不来奔丧。

曹植暗想:“你早有杀我之心,来是死,不来也是死,我又何必送上门来?”不过,他嘴里还是说:“臣罪该万死!”

卞夫人在一旁直落泪,她一向疼爱曹植,就求曹丕念在兄弟情分上,饶他一命。曹丕见母亲反对,也不敢硬来,就心生一计说:“先王在世时,你不是常炫耀自己的才华吗?限你在七步之内,吟诵一首诗出来。我和你是兄弟,就以我们兄弟为题赋诗,但诗中不准出现兄弟的字样。”

曹植战战兢兢地从地上爬起来,未到七步,诗已作成。曹丕一听,泪水夺眶而出。曹植明明是把哥哥比做豆萁,把自己比做豆子,燃萁煮豆,这不正说明哥哥要杀弟弟吗?曹丕幡然省悟:我能容得天下,如何容不下一个亲弟弟呢!当场赦免了曹植。虽然对曹植的封地进行了削减,但仍然将曹植封了个安乡侯。

《七步诗》对后人的影响是巨大的,“皖南事变”时,周恩来总理面对蒋介石的背信弃义,愤然作下了《为江南死国难者志哀》一诗:

千古奇冤,江南一叶。同室操戈,相煎何急?!

这首诗被登在当时的《新华日报》上,举国震惊,由此掀起了反对蒋介石破坏国共合作的高潮。

投鞭断流

“投鞭断流”这个典故,最早记载在《晋书·苻坚载记下》中。原文是这样的:

前秦苻坚将攻晋,太子左卫率石越以为晋有长江之险,不可伐。坚曰:以吾之众旅,投鞭于江,足断其流,何险之足恃?

苻坚的大意是说,我兵马众多,就算是把马鞭扔到长江里,也能把江水挡住,使之不再流动,(他们)还有什么天险可守的呢?

那么,苻坚是在什么样的情况下说这句话的呢?

十六国时期,苻坚灭了前燕国,降服成汉国。太元元年,也就是公元376年又灭了前凉,并且出兵攻晋,占据襄阳,统一了北方大部,海东诸国六十二王纷纷派出使臣前来朝拜。

苻坚此时飘飘然起来。他经常大宴群臣,极尽歌舞,朝廷上下渐渐兴起豪华奢侈之风。也正是在这种背景下,苻坚决心兴师讨伐东晋。

一天早朝的时候,苻坚将自己的想法和盘托出,谁知文武百官顿时鸦雀无声。

秘书监朱彤是个见风使舵的人,忙上前奏道:“陛下威震四方,今御驾亲征,是应天顺时之举,大军所到之处,高山低头,河水让路,必然是有征无战……此举定能统一天下,建万古不朽功业!”

朱彤话音刚落,百官中走出一个人,高声奏道:“臣以为现在不能伐晋!”众人一看,原来是尚书左仆射权翼。苻坚很不高兴,就说:“你讲吧!”权翼正了正朝服,说:

“臣听说,国王无道,诸侯才共同来讨伐。如今晋国虽弱,却君臣和睦,上下同心,并且朝中还有谢安、桓冲等杰出人才,因此出兵伐晋还不是时候。”

苻坚听了这番言论,心中更是不高兴,沉默了一会儿才说:“诸卿都说说自己的想法。”

话音未落,太子左卫率石越应声奏道:“臣以为,权翼之言讲得有理。晋国不但君臣一心,而且据有长江天险,百姓也乐意为朝廷出力。出师伐晋必然凶多吉少。愿陛下保境安民,等待时机,再作打算。”

苻坚早就不耐烦了,听了太子这番话,便驳斥道:“全是庸人之谈!从前吴王夫差,吴主孙皓,他们虽有长江天堑,也未能逃脱覆灭的命运。今我带兵百万,若将马鞭投入江中,即可断其流水,(他们)还有什么天险可守?”

同类推荐
  • 忠犬的背叛

    忠犬的背叛

    暴雪是母亲丽莎生的第一只小牧火,鲁莽而勇猛。牧工老曹为了让它成为真正的牧犬,用棍棒和饥饿训练它,往它被野磐撕咬出的伤口上撒盐……很快,它成了对主人最忠诚的奴才一样的猛犬之王。为了保护主人和牲畜,它咬死过毒蛇和金钱豹,也战胜过母狼……但当母亲丽莎在糊涂中咬向主人老曹时,暴雪竟然为保护主人而咬死了母亲……人们用棍棒追打这个“逆子”,暴雪成了丛林野狗,它虽然活着,但灵魂却永远孤独地在荒野中飘荡……
  • 越玩越聪明大全集(优秀小学生必读)

    越玩越聪明大全集(优秀小学生必读)

    《方洲新概念·优秀小学生必读:越玩越聪明大全集》是一本培养想象力和进行思维训练的大型谜题宝库。它包括数字类、几何类、概率类、逻辑类、心理类、解决问题类、观察类、创意类等6篇,近500道思维游戏题目。《方洲新概念·优秀小学生必读:越玩越聪明大全集》适合所有愿意挑战自己智慧的人。它可以作为你挑战自己的游戏,也可以作为你的业余消遣,因为它能使你在解题的过程中,活用自己掌握的知识,有效地锻炼大脑的反应能力和思维的逻辑性。
  • 雪人不见了

    雪人不见了

    这首《雪人不见了》在充满童趣的歌声中让我们一起感受属于冬天的快乐!爸爸妈妈还可以让孩子一起来思考下“雪人为什么不见了”。培养孩子的思考能力。雪人只有手,没有脚,让他怎么跑,雪人只怕太阳照,太阳一出雪就消,雪人不会喊呀不会叫呀,太阳出来它就自己融化掉,雪人原来不坚牢,只怕太阳照,太阳一出雪就消,雪人不见了,雪人怎么不见了……
  • 海底两万里(全集)

    海底两万里(全集)

    《海底两万里》是法国著名作家儒勒·凡尔纳的代表作之一,是“凡尔纳三部曲”(另两部为《格兰特船长的儿女》和《神秘岛》)的第二部。书中主要讲述了生物学家彼埃尔·阿龙纳斯及其仆人康塞尔和捕鲸手尼德·兰一起随潜水艇艇长尼摩周游海底的故事。尼摩是个不明国籍身份的神秘人物,这艘潜艇异常坚固,利用海洋提供能源。阿龙纳斯了解到尼摩仍与大陆保持联系,用海底沉船里的千百万金银来支援陆地上人们的正义斗争。
  • 啄着阳光的鸽子

    啄着阳光的鸽子

    《啄着阳光的鸽子》为中小学生量身打造的儿童文学作品集,以“可读性强”“文笔优美”的选稿标准,精选了曹文轩、梅子涵、毛芦芦、李娟等国内知名一线儿童文学作家的优秀作品,体裁涵盖小说、童话和散文等,借助经典篇章、璀璨字句和优美文笔,充实广大青少年的课外阅读生活,借助阅读的力量,帮助他们发现世界、体验人生、汲取思想与文化,提高文学修养。
热门推荐
  • 孤傲书海

    孤傲书海

    十亿星系千万世界,天地人三界之外有一神龙界,传说神龙界之龙神大帝,是大宇第一生命之源,没有神龙就没有人类,没有生灵万物。第七任龙神大帝十个儿子,为争夺帝位,刺杀龙神大帝唯一的龙神之子。龙神之子为逃避纷争,携带大宇至宝神龙宝塔,穿越星系,来到三界统治之下的人界,在成长的路上,解开层层封印,越来越强大,又遇到尾随神龙界黑龙为首的追杀,最终大破星系大阵,独闯万千世界,从回神龙界,历经千年年,擒杀以黑龙为首的叛军。故事皆为星系历险记,每章一故事,十大魔兽,十大神兽,百家宗派道场,修真,修仙,修神。焚核鼎,天地炉,噬神枪,灭神剑。佛、道、符、咒,神医、神器、神丹、魔法、仙法、阵法,取百家之长,构建一部神剧《孤傲书海》如同身临其境。
  • 参差碧岫耸莲花:上官婉儿

    参差碧岫耸莲花:上官婉儿

    她出身名门,背负家族仇恨,她有将相之才,无 奈生为女儿之身。造化弄人,她辗转于朝局宫争,生 如夏花之绚烂,终归于青史行间。她就是——上官婉 儿。朱丹红编著的《上官婉儿(参差碧岫耸莲花)(精) 》为“倾城才女系列”中的一本,《上官婉儿(参差 碧岫耸莲花)(精)》记述了唐代才女上官婉儿的传奇经历。
  • 七里樱

    七里樱

    年少时,我们,似乎成为了世界的主角,遗憾过,苦恼过,伤心心过,但庆幸的是在那个即将逝去的青春里,你世界的男主随着四季辗转在你身旁,陪你笑,陪你哭……终有一天,你发现他只是喜欢你身边的那个人而已…“你知道的,我喜欢她哎。”“没事…”至少我的青春,你来过就好。
  • 初恋一点都不甜

    初恋一点都不甜

    情窦初开的年纪,懵懂无知少女时代,一心只读圣贤书,两耳不闻窗外表白?偶然的一撞,竟把整个高中撞的乱七八糟?你有没有为一个人痛过,颓废过每个人的青春或许总有那么一个人会让你念念不忘
  • 妘瑶

    妘瑶

    世间传闻,妘氏一族受上古之神青睐,赐予万灵之血,其血有解百毒,令人起死回生,长生不老之功效,上百年来深受历代帝王关注……百年之后,天下三分,群雄逐鹿,妘氏一族受奸人迫害,为先帝献血,以求长生不老,一夕之间,妘氏一族仅余一女婴被凌霄仙人所救,自此,天下动荡……小场景:三年之后,凌霄仙人的亲传弟子既下一任掌门人——墨北辰即将收徒,各路仙友前往道贺,只见承师台上一个扎着包子头三岁小奶娃儿,摇摇晃晃的向台中走去,一白衣少年端坐在椅子上,眼眸轻俯,望着眼前那小小的一团小雪球,嘴唇微抿……众人扶额,这是要闹哪样?!从此,修仙界最萌(懵)师徒上线……各位宝宝们,加个收藏好不嘛
  • 翠衣

    翠衣

    翠衣抱着一只铜皮盒子嫁进了柳府。那只是一只普通的铜皮盒子,盒子里空无一物。而翠衣身上除了那只盒子又身无长物,连一样像样的陪嫁也没有,寒酸得很。柳镇人对蒲柳两家联姻觉得意外,要在蒲家兴隆时,两家结亲可谓门当户对锦上添花,可如今蒲家败落了,柳家正如日中天。翠衣嫁进柳家当个填房的姨太太也就算了,还是明媒正娶的长房少奶奶,这就更让柳镇人百思不解。尤其翠衣怀里当宝贝抱着的那只铜皮盒子,柳镇人更猜不透为何方宝物。半月前,母亲娄氏捧着那只铜皮盒子来到翠衣闺阁。翠衣喊了一声娘,挪过椅子要娘坐。
  • 毕生幸

    毕生幸

    【平淡治愈文】【内心戏十足的沙雕女x可爱又温柔的男医师】魂穿到自个儿玩过狗血剧情游戏里的世界,就。。。离谱!大幸的是,不会跟故事里的角色有任何关联,也没有任何任务,就。。。很棒!池陌:“我的人生我做主!”男人:“你的人生里。。。会有我吗?”池陌:“。。。啊哈哈,会有的会有的。。。”
  • 被掩盖的真相:婚姻是人生最大的悬疑(套装共5册)

    被掩盖的真相:婚姻是人生最大的悬疑(套装共5册)

    本套装共5册,分别为《完美婚姻》《只有他知道一切》《公寓》《小岛西岸的来信》《对我说谎》。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
  • 人生赢在预见

    人生赢在预见

    本书包括七个方面,分别从人生发展规律,详细阐述了中外成功人士的成败经验教训,从不同角度,不同方面深入探讨了人生在预见基础、障碍、机遇、实践和执行过程中的根本问题。语言通俗易懂,案例贴近生活,文字比较简练,是广大学子和职场、商场人士预见未来的指导书籍,是走向成功的得力助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