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675800000003

第3章 6月4日(1)

星期五

芝加哥-华盛顿

芝加哥地铁惊悚14分

到华盛顿,将乘凌晨6时的飞机。半夜2点半起床,洗漱完,吃了昨天备好的面包。3时准点出门,要乘地铁前往芝加哥奥黑尔机场。地铁行程大约50分钟,其间还要转趟车。

皓月当空,马路上寂静无人。我与钊一人背一双肩包,并肩走在芝加哥明亮的月光之下。我与他笑说,2008年送你出国,谁曾想,今天我们一同行走于此。钊说,相信以后还会有这样的时机。

芝加哥地铁站,一般少人值守,买票靠自动售票机完成。像钊所处这里,又是夜深人静,地铁站更是无人管理。我们刷卡进站,站台里乘客稀少,除我们俩,其他就是黑人。

车到一站,上来两个年轻黑人,眼睛到处扫瞄。如此时间,不像是上班或有正经事的人。

到杰克逊站换乘,我与钊背包下车,那两个年轻黑人瞅我们一眼,也随后下了。

连接通道内,换乘者不多,都是行色匆匆,我们大步前行,尽量跟上同行者。上站台,看得出,这里零星站着几个候车人,其他黑人就是游手好闲的晃晃。

钊介绍说,美国有些黑人没有工作,也不想工作,政府救济,发给食品券,只能换食品,能吃饱,不能买别的。这些人也没有什么责任意识,所以许多黑人小孩不知道父亲是谁,难有良好教育,一代一代,自然老是处于社会底层。地铁里冬暖夏凉,人来人往讨钱容易,还可以躺着睡觉,又没人管,所以,夜里这类闲杂人多,乱。

钊又说,纽约地铁讨钱的、吸毒的、滋事的、揽客的,更乱。他去年12月寒假到纽约,也曾很晚去坐地铁,不得已,一路紧张。芝加哥警方曾发过一个通告,言明某条偏僻地铁线,治安状况不好,警告人们过了晚10点,尽量不要乘坐。

骇人听闻。我们站在一个白种年轻人和一个拉丁裔青年女子附近。列车好长时间没来,大家都默不作声,真觉得时间难熬。一个巨型黑人汉子走过来,那拉丁裔女子塞着耳机,两脚踩着节拍,身子不停起伏,没有理会他。那黑人走到钊面前,声音低沉地向他说了句什么,我心里一阵紧。钊面对他,摇摇头,耸耸肩,黑人见罢,转身走开。

我低声问,他说么事?钊说,讨钱的,只有装着听不懂,不然一给钱,其他黑人还不知会怎样。

我暗瞅那黑人,好大块头,足以顶我们两个。

钊说,这样的黑人,找亚裔讨的多,像中国人,一般折财免灾,再加上中国人多身子单薄,在这里也没有势力,搞不赢人家,所以给个一两美元了事。不过,真是讨钱的还好,你不给,他也就算了。

想想也是,如果犯抢,我们哪是人家对手。黑人虽然生活条件不好,但个个长得壮实,真有么事,哪个管你?这里没有路见不平一声吼的民风,警察影子都看不到一个!那还不是要什么给什么。

焦急中,一束灯光从远处渐渐照亮,列车终于来了。看时间,等了14分--漫长的14分。

上车,看那些黑人还在站台上晃悠,我暗暗舒了口气。列车启动,直奔奥黑尔机场。

初抵华盛顿

飞机到达巴尔的摩国际机场,此处离华盛顿还有相当距离。机场大巴送我们到当地火车站。车站好小,一个很小的售票室,没有候车室,乘客在站台上稀拉地排开,就在露天候车,上车验票。没想到,与国际机场相伴的火车站,居然这般寒碜。想必美国私家车多,人们租车自驾或打的容易,去来方便,所以火车乘客真是不多。

乘火车到华盛顿中央车站。首善之地,还冠以中央之名,照我的想象,车站应该有一定规模。想想那北京西站,超大,但永远人多,春运期间,更是人满为患。看此站,小得不能比,候车室上搭的钢架棚,一圈铁花栏分隔出候车区,进门设计成古老的站牌,仿佛进了当年汉口大智门老火车站。道旁有一间间的小铺面,装饰得很精致,吃的喝的穿的用的,似乎都有。

我们要转地铁去钊预订的酒店。钊四处看看,发现一问讯处,设在自动扶梯之下。问讯台上摆了数种广告折子,附有华盛顿地铁线路图。两个花白头发的老妇站在其间,为乘客答问。对我们要去的酒店,一老妇戴着老花镜,认真地看看钊从网上打印的有关资料,然后在线路图上详细地指明,先乘几号线,到哪站再换几号线,最后告诉你上哪个方向乘地铁,不疾不慢,轻声细语,和蔼可亲如邻家老太。

华盛顿地铁站较芝加哥地铁站规模要大得多,能与北京上海地铁站相媲美,但不像那般的富丽堂皇,不吊顶,水泥格式预制件直接做满隧道,枢纽站线路十字交叉,上下几层,灯光从下往上打,勾勒出一种工程构建美。

出口四通八达,人们步履匆匆。我们问路,走了两圈,居然一时不辨东西南北。终于找准方向,出站过一长长地下甬道,乘电梯上去,直达我们预定的酒店大堂。

他很伟大,但不是神

游览华盛顿广场,从西向东,首先就是林肯纪念堂。纪念堂是一座古希腊神殿式建筑,通体用洁白花岗岩和大理石建造,用以纪念美国第16任总统亚伯拉罕o林肯。

走近纪念堂,渐渐感觉其凝重的气势。纪念堂建在约5米高的基座上,呈长方形,外廊四周围有石柱,多立克柱式,高大厚重,有希腊巴特隆神庙风韵。

我们沿着宽大的台阶拾级而上,56级,代表林肯走过的56个春秋。这种纪念建筑物上的数字暗合,似乎中外皆然。台阶上,杂乱地坐着许多休息的游客。高高的台阶上,可以面对整个华盛顿广场。这里是自由参观。进入前,警察看看游客随身携带的包包,作个简单安检。想起参观北京毛主席纪念堂,存包,凭证件领票,安检,列队进入栅栏围起来的院子,再入厅堂,要求安静、肃穆。一个词能说明整个氛围:瞻仰。

走进纪念堂,迎面是洁白、庄严的林肯坐像,雕像很大,安放于高高的台基上。林肯很消瘦,络腮胡,轮廓分明,适于艺术表现。其身着长外套,未扣,两手平放沙发扶手上,端坐着,目光深邃地注视着前方。雕像很有立体感,非常传神。

我告诉钊,北京毛主席纪念堂正厅,有一尊汉白玉石雕。1976年建堂时,艺术家为雕像取站姿还是坐姿,颇费思量,最后选定坐姿,意在毛主席为人民操劳一生,该休息休息。实则也借鉴了这尊林肯坐像。这当然是传闻。那时虽然中美已开始和解,但敌对意识仍在,“左”的观念甚浓,即使有此想法也未必敢说。无产阶级伟大领袖和导师,怎可能效法资产阶级大总统,那不是开国际玩笑?还想不想活?

林肯雕像后方墙壁上,镌刻着“亚伯拉罕o林肯挽救了联邦,永存人民心里”的英文。一个半世纪前,林肯顺应历史潮流,签署著名的《解放黑奴宣言》,决了当时美国社会主要矛盾。在4年国内战争中,领导联邦政府同南部欲分裂的邦进行了坚决斗争,维护了合众国统一,有力推动了美国社会发展。解放黑奴,直接损害农场奴隶主的利益,林肯也因此于1865年4月15日遇刺身亡。

马克思曾评价林肯:“他是一位达到了伟大境界而仍然保持自己优良品质的罕有的人物。这位出类拔萃和道德高尚的人竟是那样谦虚,以致只有在他成为殉道者倒下去之后,全世界才发现他是一位英雄。”

美国人民不忘他对国家做出的巨大贡献,于1922年建成这座纪念堂。

纪念堂南墙上刻有林肯的《自由的新生──葛底斯堡演说》全文。北墙上则是林肯第二次总统就职演说词。来此参观者络绎不绝,墙脚下,一位白发长者,走热了,累了,将提包放在地上,坐地休息,脱下的外衣搭在膝头。警察站在不远处,没有谁觉得他有所不敬。

现代社会,公民不是臣民,对领袖,可以有崇敬之意,断不可有臣服之心。这里的民众眼中,林肯再伟大,也绝不是一尊受人供奉的神。

顺着林肯的目光,纪念堂外视线所及,倒影池映出擎天一柱的华盛顿纪念碑,还有广场另一端,遥遥相对的国会大厦。

越战阵亡者的面对

出林肯纪念堂,华盛顿广场北面不远,就是越战阵亡将士纪念碑。

纪念碑建在绿茵草坪地平面下,两条坡道汇聚呈V字形,道侧,由两面黑色大理石墙面构成。设计者华裔林樱,当时是耶鲁大学建筑专业21岁的女学生。据说出自林徽因家族。

黑色墙面上,镌刻着58000名在越战中阵亡将士的姓名,一排接着一排,凝重得不能想象的一个个生命。墓墙下,摆放着人们敬献的花篮、花环,还有挽诗。面临阵亡名单,对于家人,留下的是无尽的悲伤与痛苦。对于国人,则是感怀他们为国捐躯。

越战,是美国政府为支持南越政权,而与北越共产党政权发生的战争。与二战后的冷战思维密切相关。越南北方想统一南方,而美国不愿共产主义意识形态蔓延。冲突开始,美国对南越政权提供物资支援,派军事顾问。而北越的背后,则有中国和苏联作强大后盾。所以越战,其实是世界两大阵营的角斗。战事逐步升级,美国越陷越深,最后是直接出兵,大打出手。对越共大开杀戒同时,自己也付出了惨痛代价。

从上世纪六十年代初始,双方厮杀十余年。战争开打,交战各方为鼓动民众参加投入,都慷慨激昂,象征着正义之师。国家利益、民族情感、个人命运纠结一起,不同政治集团不同的解读与屏蔽,民众未必能真正认识战争的实质,某种意义上,当权者以“神圣”名义将民众裹挟。如此而来,牺牲者真的知道为何祭旗?

不过,美国自卷入越战后,国内反战呼声不断,且渐具规模,成为一场声势浩大的运动。民众对有无必要参与越南国内纷争,充分表达了自己的意愿。

七十年代中期,由于世界形势发生变化,中美和解,共同对付苏联,越战小区域得顺应世界大格局。美越双方最终选择和谈停战,美国政府决定从越南撤军,也是顺水推舟。

民众对政府行为可以进行质疑,及国家政权必须应对民众诉求,体现出公民社会、民主社会特质。如此,牺牲终究为活着的人提供了血鉴。

但是,58000千名美军官兵,还有一百多万越南战士和平民,一个个曾经鲜活的生命,皆因越战而逝去。在另一个世界,他们能否彼此平静面对?问一问彼此为何而来?

真相在哪里

华盛顿广场西南角、林肯纪念堂右侧是韩战纪念碑。韩战,就是我国所说的抗美援朝,新中国刚建立而卷入的第一场战争。

走近纪念碑,首先看到真人大小的不锈钢群雕,19个美国大兵,全副武装,撒开在一片长满青草的开阔地上,神情警觉、恐惧、无奈……,小心翼翼地前进。群雕的基调是“惊恐”。对这种艺术表现,美国国会许多人开初并不能接受,由于雕塑家坚持,最终得以通过。

群像旁,是一面黑色花岗岩纪念墙,一人多高,光滑的墙面上,蚀刻着许多美军官兵头像,源自韩战新闻图片,与那些仿真雕塑相互映照,借以表现这个参战群体。

沿墙前行,有另一面矮墙,也是黑色花岗岩的,不足人高,整面墙镌刻着一句话:FREEDOMISNOTFREE--自由不是免费的。

我发现,前段墙,参观者得慢慢仰视,到了这里,看这行字,必须得低下头。对为国出征者的敬重与缅怀,均在其间,设计者确实独具匠心。

如附近的越战阵亡将士纪念碑一样,这里,也被人放了许多鲜花、花环及小幅美国国旗。

韩战爆发于1950年6月25日。二战结束不久的1948年2月,美国扶持南朝鲜建国,成立大韩民国。9月,北朝鲜在苏联帮助下,建立朝鲜民主主义共和国。朝鲜半岛被人为分裂,形成对峙。

时隔两年,北朝鲜***想一统江山,在苏联斯大林的默许支持下,对南韩发动突然袭击,北朝鲜军队势如破竹,三天攻下南韩首都汉城,李承晚政权岌岌可危。

彼时,世界已分成两大阵营,冷战思维渐渐形成,这样,美国不会放任南韩落入共产主义者手中。另外,美国作为联合国的倡导者及维护者,对北朝鲜的公然武装吞并,自然不能容忍,为维护和平及充当世界老大的需要,必须作出回应。于是,通过联大形成决议,并将美国军队置于联合国之下,组成联合国军,出兵朝鲜。

同类推荐
  • 带我走,去远行

    带我走,去远行

    世界上有一些人走遍了万水千山,可是有些人,他们只留守在自己熟悉的地方,从出生到死亡,始终不曾离开过。有时候,我们对一个城市有所留恋,不仅仅是因为城市本身,还因为这里的人。
  • 梦游者的地图

    梦游者的地图

    《梦游者的地图》主要介绍了著名的风景旅游地,也分了几部分:布衣北京、名士风流、城市备忘录、梦游者的地图,没有故乡的人。把旅游过的地方作为一张地图。
  • 间隔年,一个女孩在游行

    间隔年,一个女孩在游行

    她,蔡璐璐,一个80后单身女孩,经历了一段奇幻又刺激的间隔年之旅:在路上,她经历了单身女孩旅行可能遇到的各种惊奇、刺激和彪悍的事:她想要的,是如何在庸常不变的朝九晚五中寻找到人生的乐趣与价值,如何不在房子、车子、信用卡三座大山重压之下日渐麻木,将年少时的所有梦想抛诸脑后。也许答案就在路上。每个人只能年轻一次,即使不能像光鲜的影视剧中那般轰轰烈烈,至少要给自己一次机会,试着推开那扇通往世界的大门,哪怕只从门缝中瞭望一眼也好。
  • 石板塘(上卷)

    石板塘(上卷)

    洞庭湖南岸那一大片低矮的丘陵上,有一座孤零零的高山突兀而起。那山呈带状,高低起伏,绵延百里,很像一条卧伏的蚕虫,故名卧蚕山。但卧蚕山只是地图上的名字,老百姓并不这么叫她。当地人最重风水,起房盖屋时,讲究“前有照,后有靠,左右山环水抱”。卧蚕山巍然耸立,气势雄伟,形状颇有点像照壁,且终年郁郁葱葱,风光秀丽,还有许多历史遗迹、离奇传说以及名人的活动踪影。
  • 参观欧洲“豪宅”(全集)

    参观欧洲“豪宅”(全集)

    《浮云流水间:欧洲庄园》,本书以欧洲庄园为主题,共介绍包括La Papessa乡村别墅、干邑区的Chanteloup庄园、丹麦Dronninggaard城堡在内的九个庄园。《尘世闲影中:欧洲庄园》,本书介绍了西班牙安达卢西亚、葡萄牙法鲁、爱尔兰、德国海德堡、希腊林佐斯、意大利、英国等地的7个庄园。《英国人家:家园尽自由》,充满柔和色彩的墙壁,有伊特鲁里亚式花纹,地板是华丽的大理石,以亚当名字命名的壁炉由小型柱子支撑,而屋外是风景如画的花园,室内则配上碎花或条纹图案的布艺。《眷然归与情:法国人家》,本书作者在法国采访数个家庭后的感悟和体会。
热门推荐
  • 明日之猎

    明日之猎

    世界大变,异能者不断出现,有人提出,靠异能者来对付异能者,于是,一个神秘的行动小组出现了。猎人!(这大概是一个国产的都市版本的《X战警》故事吧,喜欢的收藏推荐支持一下,拜谢!)(前期慢热,可能存在各种不足,新手上路,还请多多担待!)(分类是二次元,故事的话,前期可能是都市异能,后期的话应该是东方玄幻,按照设定写的话是这样的。)(求各种支持,拜谢!)
  • 木兰无长兄(4)

    木兰无长兄(4)

    库莫提,他是黑山大营赫赫有名的鹰扬将军,十六岁入军营,五年内获得军功七转,位当正将,领“鹰扬军”精锐的宗室将军。他是大魏皇帝拓跋焘的兄弟,身为皇亲贵胄,却一直不愿成亲。人人言其骁勇善战,有乃父之风,却毫无政治头脑,可他实际上却是背负着家族压力的男人,背后隐藏无数势力,无数计谋暗算。
  • 末世重生之虐渣手册

    末世重生之虐渣手册

    慕拾安重生了,回到末世前半个月,这一次看清渣爹、渣闺蜜的真面目,慕拾安发誓一定要让他们血债血偿。当末世再次来临,慕拾安站在阳台上冷漠的看着楼下丧尸吃人的血腥场面,脸上毫无波动。重生一次,慕拾安带着前世的异能归来,只是没有想到的是,自己居然还有对手,且这个对手还是渣闺蜜的男朋友!看着面前离自己越来越近,看自己眼神无比宠溺的男人,慕拾安冷声提醒道:“你有对象了,离我远点。”薄谨言唇角微扬,笑的邪魅惑人:“你就是我对象!”
  • 男神宠妻日常2

    男神宠妻日常2

    新书《我的娘诶,孽缘》已开,坑品有保证,欢迎入坑~江小兔:慕秋娘、江诺之女,性格肖母。李逸舒:娱乐圈男星,据说被某大佬包养,颜好,但性格古怪,扫把星转世,黑红粉参半。他,从小就很倒霉,喝凉水塞牙,出门被鸟屎砸,开个车都能出车祸的那种。若不是身上有一张老祖宗留下的“护身符”,他可能活不到三十岁。据长辈说,他的缘份未到,不要急,等到了“护身符”会发光。他:……直到她出现。他瞪大眼睛,瞪着手中发光的符纸:我靠?!传说是真的?!她淡定:我来还债。他激动:以身抵债。擦掌,哈哈哈,老子再也不用当老/处/男了!等等,老婆,你是锦鲤转世吗,为什么转发你之后,我买瓶水都能中个头等奖?不是说,我是扫把星转世吗?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
  • 爱情

    爱情

    秋气漫溢,秋凉了。对秋天的提醒,景绿叶和大家都加上了毛衫。任青的反映是,脑子里走过“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走过“老来识得愁滋味,却道天凉好个秋”……寒气侵入,寒气只认得血肉之躯,不认得任青。任青讲课时,不时蹦出一系列咳嗽。他临时决定,讲课本最后一单元里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他和数学老师调了课,两个班合到一个教室里讲。学生对他的此类举动已经有了免疫力。况且他认为,也在讲台上讲过:语文,说到底无非两个字:读、写。读是输入,读是突破时空及自我的限制,最大限度地吸收、体验古今中外积淀下来的文明;写是输出,将内心的思想情感表达出去。
  • 恰红妆

    恰红妆

    她本是有才有貌的千金小姐,却因为家道中落,出嫁冲喜。不过半年,丈夫的姨太太上门陷害,她惨淡离婚。父亲去世,被继母以败坏门风为由赶出家门。原本以为遇上唐其臻,会让她的一生安然无虞,却不知道,那是她苦难的开始。--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和谁走过万水千山

    和谁走过万水千山

    婚姻,不过是一段旅程,重要的不是去往哪里,而是和谁去。是身边的那个人,决定了你看到的风景。再相爱的恋人,再熟悉的夫妻,我们总是有两个大脑,两个灵魂。婚姻,哪来天作之合,都不过是慢慢磨合。
  • 故事:材质、结构、风格和银幕剧作的原理

    故事:材质、结构、风格和银幕剧作的原理

    “好莱坞编剧教父”罗伯特麦基30年授课“故事”培训班的精华梳理,全世界编剧经典之选,当然也适用于小说家们。自1997年初版以来,《故事》一直是全世界编剧必读经典,至今,仍属于美国亚马逊最畅销图书中的Top1%。本书集结了罗伯特·麦基30年的授课经验,在对《教父》《阿甘正传》《星球大战》等经典影片的详细分析中,清晰阐述了故事创作的核心原理,其指导意义不应只被影视圈的人所认识,更应得到小说创作、广告策划、文案撰写人才的充分开发。
  • 两周时间

    两周时间

    「亚当,我……碰上了一点麻烦……」又来了,碧安卡的“一点麻烦”。亚当总是禁不起碧安卡的请求。他们从幼儿园开始就是青梅竹马,内向的亚当常常被欺负,而好强的碧安卡总是为他打抱不平。但是长大后,却变成他一直帮碧安卡收拾残局。但是,这次亚当决定不理会她了,因为她竟然要他当她的假丈夫!一问之下,亚当发现原来是因为碧安卡当时为了让病危的母亲安心,骗了她他们结婚了。但是,没想到母亲病好了,而且马上就要来拜访了!我深爱着碧安卡,所以,当不成真正的夫妻不打紧,但是我没有办法假装是她的丈夫!亚当因此冷漠的拒绝了碧安卡。我不是可以让你耍着玩的老好人!另一方面,碧安卡这次被吓坏了。至今一直对我言听计从的亚当,为什么这次却突然造反了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