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675800000016

第16章 6月17-18日

星期四-五

晴转雨

瑞柏-芝加哥

看你要什么

睡着迷迷糊糊,不时听到窗外鸟鸣。夜里,雷雨声将我惊醒。起身看窗外,雨声哗哗,惨白电光中,大雨如注,也映照着相邻别墅,树枝在风雨中摇曳,不见人影。想到飞越重洋,夜半居然独立此处,恍然如梦。

这里是Zhu的家,瑞柏--芝加哥附近的一个小城。

按辈分,Zhu是我表姨。年龄算,比我小。初到芝加哥,曾与她通电话,感谢他们一家对钊的关心,告知我此番到美国转转后,将接钊一同回国。她很热情,诚邀我们到她家小聚。

白天,她开车带小儿龙龙到芝加哥来接。龙龙看到钊,欢快地高声招呼。今年春节,钊曾到他们家度过,熟人。为避尴尬,她让龙龙叫钊哥哥。

龙龙小学二年级刚念完,会说一点汉语,不流畅。见面后,龙龙马上成了钊的尾巴,两人英语对话,坐在车后排叽里咕噜。

远远的树丛后,一片片的居民区,一幢幢别墅,绿草成茵,不见栅栏或围墙。说是小城,与我们国内的概念不同,这里没有高楼大厦,相互间隔宽敞,感觉更像乡村,只是没有农田。蓝天,白云,绿树,草坪,花圃,池塘,精致的小屋,整个一幅摊开的画。

Zhu家也是别墅,有三车库,占地约0.25英亩,房龄十年,小区内属中档。购房近两年,当时价格25万美元。

晚间近八点,等Zhu的老公Li下班回来,开车去生活服务区川味酒家吃饭。老板是位华人中年妇女,一口四川腔,待人热情。点菜时,Li与其谈笑风生。我想,这里华人,平时难得说上几句汉语吧。

我说前阵刚到四川走了一遭,她很惊喜,热络地说起家乡如何如何好。问她出来几年?回去没有?她说,出来有十多年,回去几次,要惦记店子的。又说,这里是正宗的川菜做法,只是有些特有的调料难得弄到。思念之情溢于言表。

我们谈到钊即将回国发展,Li说,现在国内机会很多,特别是建筑业。他沉默了一下,又对钊说,其实哪里发展都一样,看你想要什么。当年我留在国内的同学,现在已成为行业中坚,都很不错。关键是你要能够坚持,一件事,你认真做个一二十年,还能做不好?早上起来,Zhu说Li已上班去了。看他确实辛苦,昨日从酒家返回,他便一头扎进书房,到电脑上忙事去了。

Zhu夫妇1993年前后出国,经数年打拼,历丹佛、纽约等地,现定居于此。

Li在国内大学专业为地球物理,Zhu为会计。Li考到美国读研究生,学了半学期,见将来工作难寻,与Zhu商量转系,学计算机。转行学习相当艰苦。为了更快跟上,时时要动脑筋与人搞好关系,即便人家给脸子,也只能忍受。Li现在一家公司做电脑管理,工作已入正轨,但压力也大,晚上回家时常加班加点,不容丝毫懈怠。

一家的顶梁柱啊!Zhu本也有工作,后因搬到瑞柏,要装修房屋,要照料一家人生活,加之身体欠佳,便做起全职太太。

Zhu说,条件稍好,曾接父母到美国居住,时间往往不能长久,关键是缺乏人际交流。这里都是别墅,独门独户。居住条件很好,但邻里间一般互不来往,何况你一中国人,与美国人语言不便沟通,习俗也不同。

出门必须有车,每周只能趁去超市时,带两老去转转,在那拿几份华文报纸,免费的,如《芝加哥时报》。母亲过去在上海不爱看报,到了美国,养成看报习惯。一份中文报纸,翻来覆去,能够从第一个字看到最后一个字,广告都不放过。美国电视看不明白,不看中文报看什么?所以两老住一段时间就吵着要回国,在美国太憋人。

这两年,Zhu也曾因病回中国,住了段时间,也会觉得不适,到处人多车多,乱哄哄的。最难受的是空气污染。虽说是故乡,有亲情在,但终不宜长住,毕竟已落根美国,老公在这里上班,孩子在这里上学,小家在这里。

他们的大儿子读大二,放假期间,正与同学一起出门行游。大儿子到美国上的学,由于经常搬家,又是华裔,一直难融入美国同学之中。上大学才稍有改变。对父母的如此奋斗经历,及时不时地对他和弟弟忆苦思甜,常常不以为然。

Zhu说,我们的这一切,还不是为了他们。我看她对龙龙确实上心,进餐时,不停地叫他吃这吃那,叮嘱冰可乐不要多喝,等等,呵护有加。她对龙龙培养,也是丝毫不放松,各种学习班,游泳,中文,能参加全部参加。典型的华人妈妈。

出国学习,择业,迁徙,安家,自己含辛茹苦,换来下一代全新的生活。这是他们,也是许多华人的选择。收获的同时,不可避免地也会留下许多遗憾。

Zhu拿起电话让我打给家里。出国有半月,时时游走,除了网上与厚锦和小妹偶通信息,爸妈一直没有音讯。于是拨通汉口大智路,向两老问候报平安。老妈与Zhu也互通了电话。

到11时,Zhu带龙龙送我们去火车站。她说钊学建筑设计,应该多看看不同的房子,用车载我们在社区里慢慢行驶,介绍不同的户型。顺带指了指龙龙的小学和他训练的泳馆。学校放假关门,泳馆里有孩子们在嬉水,难得有点喧闹。

又转到对面一更大社区,内有高尔夫球场,七八个美国老头在草坪上挥杆。Zhu说,这片所属小学不好,所以他们当初没有选择这里。

到火车站,我看泊车场停满轿车,Zhu介绍这是上班族的。Li是其中一员,早上从家里开车出来,将车停在此,坐火车到芝加哥市内工作。下班后,乘火车返回,再开车回家。所以他每天得早出门,否则难找泊车位。

火车来,我感谢Zhu一家的款待,相互挥手道别。

这一别,远隔重洋,不知何时可以再见。想到昨夜,想到Zhu与Li的经历,慨然人生真如逐梦。

车上,钊与我说,春节期间,Zhu的一个多年女友,也是华人,一家三口来他们家拜年,吃顿晚饭后稍坐就走,一是路远,二是这里人不习惯留宿别家。不比国内,完全没有热闹喜庆的气氛。大大的房子里,让人感觉少些什么。

少了亲情?友情?缺乏交流,是第一代移民不得不面对的现实。半路进入别的国家,文化习俗不同,想很快融入社会,人家会那容易接纳你?若想进入主流社会,那更不是一代人的事。所以,华人更多还是在华人圈里打转。要想待下来,耐得寂寞才行,否则,真是一种默默煎熬。

是啊,得失相依,鱼与熊掌,岂能两全,这世上事便是如此。确实,看你要什么?

昨晚没睡好,闭眼休息。Zhu夫妇、萍姐、川味酒店的女老板、华盛顿遇见的郑,还有许多的华人面孔,都在脑子里闪现……

车行一小时余,返回芝加哥。

与导师小聚

晚间,钊的导师Frank约请我们小坐,算是为钊饯行。晚7点,我们如约来到他的住所。

Frank和女友Colin热情地将我们迎进。Frank,IIT终身教授,近五十岁,微秃,一米八几的个头,德国人壮实的身躯,蓝衬衫,牛仔裤,精神,干练。Colin,加拿大人,IIT教授,凉鞋,咖色长裤,上身着无袖白衫,栗色短发曲卷,热情,爽朗。

我拿出国内专程备好的礼品,一枚刻有Frank(弗兰克)名的玉石印章,篆书中文阳刻,英文阴刻。一柄中国折扇,扇面为国画兰花,背面为中国书法。分送他们。他们高兴地一边道谢,一边欣赏。

当他们看到印章上的英文名,知道那曲里拐弯的线条,代表Frank的中文名时,更加地高兴。Colin则展开折扇,拿在手中,面对Frank,如贵妇般作姿摇曳,乐得像个孩子。

Colin拿出一件印有IIT(伊州理工学院)校名的T恤,说是他们送给钊留着纪念。还有一封为他写的祝福信。钊很感动,谢着收下。

Frank与Colin都教过钊。2009年暑假,曾带钊等同学一起到德国赛卡,建起一座小教堂。那教堂设计,钊提出许多思路被采纳,是他们共同完成的一件建筑作品。我感谢他们两年来对钊的教诲与帮助。Frank说,他不是喜欢所有学生,但对钊却格外青睐。

Frank带我们看了看他们住所。到底是做建筑设计的,屋里装饰感觉不一般。简简单单,但每个细部可看出主人的匠心。早期,这是一个厂房,后改为民居,故空间高,上面裸露的一些管道,被他重新漆上色,几根原有的粗方木立柱,不做处理,粗糙的木纹肌理上,挂几件小装饰,显得别有趣味。

卧室满铺乳白色地毯,放着一床猩红的宽大席梦思,几个靠枕随意扔在上面。旁边一张艺术毯,伊斯兰风格图案。

走道里开关盖还没盖上,Frank说,这房因不能续还贷款,被银行收回,原主人不爽,将房间里所有东西都拆走,包括地板。25万买下后,正好,可以让自己通盘设计,一点点地置装。今年一月搬来,还没完全弄定。

典型的DIY,自己动手!客厅也是餐厅,一组厨柜面对一个长吧台。

Frank问我们想喝点什么,啤酒?红酒?饮料?冰水?钊知道都对我肠胃不宜,不露声色对我说,务必挑一种。我知道基本礼仪,选择了红酒。钊也点了红酒。Frank熟练地打开酒塞,为我们斟上,他也倒的红酒,Colin自己来的饮料。我们分站在吧台两旁,碰杯。

他们问我来美国后的印象,谈钊回国后工作的机遇,等等,愉快地交谈。我暗忖,就这样站着一点点地干啜?西方的待客与东方确实不同啊。

聊了一会,天色渐暗。Frank从冰柜里拿出香肠,很粗的那种。到院子里揭开一个雨罩,里面是煤气烤炉,在那里忙弄起来。他请我们在客厅里西餐桌旁坐下,Colin为大家摆上刀叉,端来两个玻璃盆。一时看不明装的什么食物。

Frank端上烤熟的香肠,然后点上两个筒状腊烛,灯影摇曳,屋里氤氲着一种温馨的气氛。我举起酒杯,为两位教授的健康干杯。

此情此景难得,我取出相机,给他们拍照以作纪念。

Frank与Colin请我们尝尝他们的风味。钊翻译说,这是德式香肠。那两盆里,一是拌黄瓜,一是拌土豆。不客气了,动刀叉,香肠肉细,蛮香。黄瓜去皮腌制,微酸,爽口。土豆是蒸后放盐等搅拌成块。佐料不知晓。凉拌菜是Colin的手艺。其间,Frank还拿来芥末,我们看他们都以此抹食,也来一点试试,尝尝西式的正宗吃法。呛鼻,还能适应。

边吃边聊,他们向我了解中国,新闻、民情、教育、医保等等。我一一介绍。国内还有许多不尽人意之处,他们也多少知道。

Colin间或引而谈到她的家乡多伦多,一个美丽的濒海之城,谈到她的两个孩子,谈到她的父母。

他们谈到,钊回到中国发展,那是一个极大的市场。将来通过钊,他们或许能与中国的建筑师进行联系沟通,等等。

Frank问我,中国还有没有传统木匠?钊边翻译边解释说,就是那种建房子的木匠,Frank出身德国木匠世家,德国的民居建筑,主要靠木匠。如果有,他想找机会见一见,交流心得。我说现在可能难得找到。我理解他说的,是中国过去盖宫殿做庙宇的那种木匠,是建斗拱结构的。现在中国谁还做那种房子?Frank听罢,深表遗憾,说日本对这倒是有所保存,这类匠人很受社会敬重。日本这些技艺,都还是从中国学习去的。

我说,在中国的边远地区,还易保留些传统遗存,如西藏的木板手雕经文,云南的传统手工纸伞。经济发展,不注意,确实会带来传统东西的遗失。

我问他们去没去过中国,答说,都没去过。我说,那欢迎你们到中国来,到我们家作客。我亲自做拿手中国菜欢迎你们。他们很高兴,说中国菜,很复杂。

我说,中国大,有很多值得看的地方,每个省都有。像我们家乡湖北,就有联合国公布的世界文化遗产地武当山。现在有许多西方人为看中国,背着行囊,徒步行走在中国大地。他们笑说,那有机会一定去的。

不同的话题,坦诚与客观,让我们交谈得很愉悦。

其间,Colin又起身为我们煮了咖啡。晚九点多,我见Frank似有倦意。钊轻声问我,我们是不是可以走了?我点点头。于是钊向他们告辞。

Frank说再照几张像吧,拿出自己的相机,开灯,对光。我们分别合影。分手时,我说,这是一个值得珍视和留念的夜晚,对他们的盛情款待,衷心表示感谢。

我用车送送你们,Frank说。钊与Colin教授辞别,Colin捧着钊的脸颊,左右亲吻着他,为他的将来祝福。

我握手Colin,再次感谢她的心意。用蹩脚的英语欢迎她到中国。

汽车行驶,明亮的大街上,不见一个行人,偶有汽车相会。车停在我们住处门前,下车后,Frank相拥钊,拍拍他的后背,师生告别。我向Frank握手致谢。与钊挥手,目送Frank车子远去。

回屋洗澡,钊换上老师送的那件T恤。

同类推荐
  • 卦山

    卦山

    本书内容包括:易经八卦、鬼斧神工、琼浆玉液、华严道场、凝固音乐、华严经塔、六六台阶、天下太平、书上有庙等。
  • 刚果之行

    刚果之行

    《刚果之行》包含多篇游记,记述作者在刚果、土耳其、布列塔尼、阿尔及利亚游览时的所见所闻,文笔精妙,读后令人回味无穷。其中,《刚果之行》写于1928年,描写了美丽迷人的非洲风光:浩瀚的大河,浓密的林莽,鲜艳的花卉,以及各种令人惊异的自然奇观。那里殖民者的暴行也令他触目惊心,黑人的悲惨遭遇记录在他的笔下。对于作家本人,刚果之行促成了一个巨大的转折,引起了他的思考,使他走向新的路程。
  • 跟着古志游和顺

    跟着古志游和顺

    《跟着古志游和顺》是一本构思精妙的书。首先,妙在一个“跟”字上。和顺风光集太行壮美与古韵秀雅于一身,若以世俗之见,必是哪里人多去哪里,何处有名说何处,而世芳却绝不随波逐流。他借古发今,站在古人的肩膀上,循着古人的思路,以幽幽的古人情怀,追随着古人的足迹,开始进行了一场不会也不可能有终结的历古、访古、探古、思古、鉴古、述古的大旅行。
  • 阮义忠欧洲旅行手札:行·影不离

    阮义忠欧洲旅行手札:行·影不离

    阮义忠是位百分之百的人文主义者,顽固地坚持着报导摄影。他还有一项在摄影家身上很难见到的特质,那是能以批评的态度来整理、编辑自己的作品。这本书是阮义忠以及夫人一起旅行欧亚的摄影随笔。他用独特的视角记录了欧亚一些小城市的人情冷暖、风土民风。语言平实朴素却渗透着深刻的力量。通过他的文字读懂一代摄影大家的情怀。
  • 桂林山水

    桂林山水

    《中国文化知识读本:桂林山水》桂林,位于广西东北部,是世界著名的旅游胜地和历史文化名城。桂林地处漓江西岸,以盛产桂花、桂树成林而得名。典型的喀斯特地形构成了别具一格的桂林山水,桂林山水是对桂林旅游资源的总称。桂林山水一向以山青、水秀、洞奇、石美而享有“山水甲天下”的美誉。
热门推荐
  • 弑星之日

    弑星之日

    这里,有世人向往的修行,有玛雅文明的后裔,有古欧传说的神灵,也有吞噬生命的虚空。我只是一个普通人,只想在这异世,找到回家的路......别人告诉我,将星星拼成路,我就可以回家了。而老师却说:“生命是从星辰起源,我们借助星辰的力量,终有一天,我们死后,也会回来,化为一颗星辰,注视着大地。”
  • 绝对甜宠:天才宝贝呆萌妻

    绝对甜宠:天才宝贝呆萌妻

    第一次见面,司徒夏安刺杀任务失败,被某男留在身边暖被窝;几次逃跑不成,居然还身心不保,甚至多了个“小意外”;可是在他许下承诺后,凭什么转身就要娶别的女人;忍无可忍,不想再忍,三十六计,跑了再说;多年后,某女带了个小萌宝出现:嗨,娃儿他爹,别来无恙=。=
  • 编号73001

    编号73001

    基因工程!这是新时代人类智慧的结晶,是人类追寻美好生活的重要途径。但是如果基因工程和病毒结合到一起那可就不好玩了!尤其是当一群信仰着恶魔的,企图掌控世界的邪教分子借之,打着制药的幌子研制出超级病毒时!《编号73001》描述的是一个因查出感染了病毒而被避难所赶出的男人林子轩,在陷入绝望之际又被同伴的死亡刺激到而觉醒,被激发出了原本藏于灵魂深处之愤恨的他毅然决然地走上了复仇反抗的道路,于对抗邪教分子的一路上逐渐成长,并发现能够用自己的力量保护同伴的他,最终无悔地将自己的一切包括生命都奉献给复仇反抗之大业的故事。
  • 火影之活久见

    火影之活久见

    说出来你不信,木叶村是我建立的,漩涡一族是我带大的。哦不对,现在那应该叫涡之国了。 PS:四羊新书《老祖出棺》求支持,另有两本百万完本书《重启世界》和《忍界修正带》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
  • 风眠语

    风眠语

    三世结缘,宿命难逃她是混沌的化身,违逆天道而生。一场大战使她身负重伤,落入凡尘,世人不公,人人想要她死。三世轮回,受尽寒凉,唯独他是她心头的余温。那一次离别,他问道“姑娘何名?”“我唤你为念可好?阿念!”“待我禀明圣事我定回来取你。”那一次相遇,他问道“你……是仙人?”“我?呵,你给我听清楚了,吾名梓桑,乃是万妖王之女,妖族的公主”……
  • 修罗模板

    修罗模板

    一个双目失明的少年,凭借神秘的角色模板成为了掌握波动之力的剑士。修罗之道,蹒跚前行。他会怎样书写属于自己的传说?
  • 网住你的爱

    网住你的爱

    【两岸文学PK大赛】有句话说得好:生命诚可贵,爱情价更高。在现代都市中,获取爱情的类型多种多样,而网购来的爱情,你尝试过吗?我是一名普普通通的快递公司快递员,而每天要邮递的快件不计其数,其中就包括邮递网购的商品。就是这样一份工作,让我获得了一份永生难忘且刻骨铭心的爱情。
  • 阴生

    阴生

    混沌初,太极生,阴仪落阴世,为祸人间。少年因师承法宝,为了探清身世,开始了一条血腥阴暗之路。
  • 求知与奋进(漫漫求知路)

    求知与奋进(漫漫求知路)

    从我国古代“天人合一”的思想传统到当代世界倡导的“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无不指明了学会与自然“共处”的重要性。这种学习,像其他学习一样,也包括了知识、技能和态度、价值观念的习和和养成。知识经济的时代,人人需要终身学习。学什么?怎么学?学会求知、学会做事、学会共处、学会做人。从本质上来说,成人一生的发展模式和对待新事物与旧事物的兴趣模式都与三个月的孩子几乎相同。本选题献给想把孩子培养成才的父母们,献给看不懂孩子为什么越来越不按成人的想法生活和学习的父母们,献给不想让孩子变成冤家的父母们,本丛书是帮助父母从本质上认识自己的孩子,了解孩子成长规律,把握系统爱育方法的通俗读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