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652100000014

第14章 常用方剂(2)

七、固涩剂

凡以收敛固涩药为主组成,具有敛汗、固精、止泻、止带等作用,用以治疗气、血、津、液等耗散或滑脱之症的方剂,称为固涩剂。

根据固涩剂的功用和组成不同,可分为固表止汗、敛肺止咳、涩肠固脱、涩精止遗、收敛止带五类。

固表止汗剂:适应于气虚卫外不固之自汗或阴虚内热之盗汗证。常用的药物如煅牡蛎、浮小麦、麻黄根、黄芪等,方如牡蛎散。

敛肺止咳剂:适用于久咳肺虚证,气阴耗散所致喘促自汗、脉虚数之证。常用药物如五味子、罂粟壳、乌梅等,方如九仙散。

涩肠固脱剂:适用于久泻、久痢、内脏虚寒的滑脱证。常用的药物如肉豆蔻、诃子、五味子、罂粟壳等,方如真人养脏汤。

涩精止遗剂:适用于肾虚不藏,精关不固之遗精滑泄。常用药物如龙骨、莲须、芡实、沙苑子等,方如金锁固精丸。

收敛止带剂:适用于妇女带脉虚损之赤白带下。常用药物如山药、椿根皮、牡蛎等,方如完带汤、清带汤。

固涩剂主要用于正气亏虚滑脱不禁的病证。凡有实邪者,如热病多汗、热痢、食滞腹泻、火动遗精等,均不宜投用本类方剂。常用主要固涩剂如下:

(一)固表止汗

牡蛎散

《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组成”黄芪、牡蛎、麻黄根、浮小麦各30g

“用法”共为粗末,每服30g,用小麦30g,煎水送服。

“功效”固表止汗。

“主治”诸虚不足,自汗盗汗,夜卧尤甚,心悸易惊,气短烦倦。

“方解”汗有自汗、盗汗之分,自汗者属阳虚为主,盗汗者属阴虚为主。本方既治阳虚自汗又治阴虚盗汗;表虚自汗,多由脾肺气虚不能卫外所致;汗为心液,自汗日久,必耗伤阴液。方中牡蛎益阴潜阳,收敛止汗,兼以除烦,为君药;黄芪补脾肺之气,护卫外之阳,固表止汗,为臣药;麻黄根止汗,浮小麦益心气,养心阴,清心除烦,止汗泄,共为佐使药。诸药合用,共收益气固表,敛阴止汗之效。

“临床应用”

(1)本方为表虚自汗常用方。

(2)气虚加人参、白术健脾益气,阴虚加地黄,白芍养阴敛汗;血虚加熟地、首乌滋阴养血。

(3)本方亦常用于妇人产后体虚之自汗、盗汗。

(二)涩肠固脱

四神丸

《证治准绳》

“组成”破故纸120g、肉豆蔻、五味子各60g、吴茱萸30g

“用法”共蜜制为丸,每日2次,每次6-9g,空腹或饭前开水送服。

“功效”温肾暖脾,涩肠止泻。

“主治”脾肾虚寒。症见五更泄泻,不思饮食,久泄不愈,腹痛腰酸肢冷,神疲乏力等。

“方解”五更泄泻多由脾肾虚寒所致,故可以温肾暖脾,涩肠止泻为治。方中破故纸辛苦大温,善补命门之火,为壮火益土之要药,故以为君药。肉豆蔻温脾暖胃,涩肠止泻;吴茱萸温中散寒除湿,并为臣药。五味子咸能补肾,酸能涩精;生姜暖胃善行水气;大枣滋养脾胃以补土,并为佐使药。诸药配合,共收温肾暖脾,涩肠止泻之功效。

“临床应用”

(1)辨证要点:肾阳虚衰之五更泄泻,久泄不愈,腹痛腰酸肢冷。

(2)加减应用:久泻脱肛者加党参、黄芪、升麻益气升提,少腹冷痛者加小茴香、木香暖肾行气止痛。

(3)现代常用于治疗慢性腹泻、肠道易激综合征见上述症状者。

其他涩肠固脱剂如真人养脏汤。

真人养脏汤

方名组成功效主治真人养脏汤人参、当归、白术、肉豆蔻、肉桂、炙甘草、白芍、木香、诃子、罂粟壳涩肠止泻,温补脾肾脾肾虚寒,气血两虚,泻痢日久,大便不禁,倦怠食少。

(三)收敛止带剂

完带汤

《傅青主女科》

“组成”白术、山药各30g、人参6g、白芍15g、车前子、苍术各9g、甘草3g、陈皮、黑芥穗各1.5g、柴胡1.8g

“用法”水煎服。

“功效”健脾祛湿、收湿止带。

“主治”脾虚肝郁,湿浊带下。带下色白,清稀如涕,面色白,倦怠便溏,舌淡苔白,脉缓或濡弱。

“方解”方中人参、白术、山药补气健脾,白术兼能燥湿,山药兼可涩精,更合健脾止带之用,是为君药。苍术、陈皮燥湿运脾,芳香行气,车前子淡渗利湿,共为臣药;君臣相配,止带而不留湿,利湿而不伤正。白芍舒肝扶脾,柴胡升阳,使湿气不致下流入里;荆芥入血分祛风胜湿止带,共为佐药。甘草调药和中,是为使药。诸药配合,补散并用,使气旺脾健而阳升湿化,则带下自止。

“临床应用”

(1)辨证要点:脾虚带下兼肝郁之证,带下色白或淡黄,清稀无臭,面色白光白,倦怠便溏,舌淡苔白。

(2)带下证属湿热下注者,非本方所宜。

(3)现代常用于治疗妇女阴道炎

其他固崩止带剂如固冲汤。

固冲汤

方名组成功效主治固冲汤黄芪、白术、白芍、山萸肉、煅龙骨、煅牡蛎、海螵蛸、茜草、棕榈炭、五倍子(研末)益气健脾,固冲摄血气虚冲脉不固之血崩证;血崩或月经过多,月经色淡质稀,心悸气短,舌质淡,脉细弱或虚大。

八、安神剂

凡以安神药为主组成,具有安神定志作用,治疗神志不安疾患的方剂,统称安神剂。

神志不安的病因一般分为两种:一是外受惊恐,或肝郁化火,内扰心神,表现为惊恐,易怒、烦躁不宁等,一般多属实证;二是忧思太过,心肝血虚,心神失养或心阴不足,心肾不交,虚火内扰,表现为惊悸、健忘、虚烦不寐,一般多属虚证。

在治疗上,实证多用朱砂、磁石、黄连等重镇安神之品,方如朱砂安神丸;虚证多用酸枣仁、柏子仁、当归等养血安神之品,方如酸枣仁汤。

(一)重镇安神剂

朱砂安神丸

《医学发明》

“组成”朱砂15g、黄连18g、炙甘草16g、生地黄8g、当归8g

“用法”上药研细末,炼蜜为丸,每次服6~9g,睡前温开水送下。

“功效”镇心安神、养阴清热。

“主治”心火亢盛,阴血不足证。失眠多梦,惊悸怔忡,心烦神乱,舌红苔黄,脉细数。

“方解”本方证是心火偏亢,阴血不足,以致心失所养。方中重用朱砂重镇安神,制浮游之火;黄连苦寒泻火,清热除烦;二药共具泻火清热除烦,重镇以安神志之功,共为君药。当归、生地补养阴血,滋养心阴,为臣药。甘草泻火兼调和诸药。全方合用,共奏养心阴,泻心火,安心神之功。

“临床应用”

(1)辨证要点:心火上炎,阴血不足之失眠,心烦神乱,多梦,惊悸。

(2)加减应用:心悸甚者加龙齿;失眠者加枣仁、茯神。

(3)现代常用于治疗神经衰弱见心火上炎者。

(二)养心安神

天王补心丹

《摄生秘剖》

“组成”生地黄120g、当归身、天冬、麦冬、柏子仁、酸枣仁各60g、五味子、人参、玄参、丹参、白茯苓、远志、桔梗各15g。

“用法”共研为细末。炼蜜为小丸,朱砂为衣,每服9g,温开水送下。亦可水煎服,用量按原方比例酌减。

“功效”滋阴养血、补心安神。

“主治”阴亏血少。症见虚烦心悸、睡眠不安、精神衰疲、梦遗健忘、不耐思虑、大便干燥、口舌生疮、舌红少苔、脉细而数。

“方解”本方证是由于心肾不足、阴亏血少、心失所养所致。方中以生地黄滋阴清热,使心神不为虚火所扰,为君药;玄参、天冬、麦冬协助生地以加强滋阴清热之力;丹参、当归身补血养心,使心血足而神自安;党参、茯苓益心气而安心神;柏子仁、远志宁心安神;更用五味子,酸枣仁之酸以敛心气的耗散,并能安神,以上诸药共为辅佐药;桔梗载药上行,朱砂为衣,亦取其入心以安神,均为使药。诸药合用,共奏滋阴养血,补心安神之效。

“临床应用”

(1)辨证要点:心肾不足、阴虚火动所致的失眠、梦遗、心悸、健忘,舌红少苔,脉细而数等症。

(2)现代常用于治疗心脏病、神经衰弱、精神分裂症、甲状腺功能亢进等,证属阴亏血少,心火上扰所致者。

酸枣仁汤

《金匮要略》

“组成”知母10g、茯苓10g、川芎5g、甘草3g、酸枣仁18g

“用法”水煎服,分早晚两次服。

“功效”养血安神,清热除烦。

“主治”虚劳虚烦不得眠,心悸盗汗,怔忡恍惚,夜眠不安,头目眩晕,咽干口燥,脉弦细。

“方解”本方主治肝血不足所致的虚劳虚烦不得眠。方中酸枣仁养肝血安心神为君药;川芎调血养肝为臣药;茯苓宁心安神,知母养阴而除虚烦,共为佐药;甘草培土缓肝,调和诸药,为使。诸药合用,共奏养血安神,清热除烦之功效。

“临床应用”

(1)辨证要点:虚烦失眠,心悸盗汗,脉弦细。

(2)加减应用:失眠较甚者,加柏子仁、夜交藤、珍珠母镇静安神;虚火内扰者,加旱莲草、女贞子、白芍、生地、养阴清热;盗汗甚者,加五味子敛汗;心悸甚者,加龙骨以镇静定惊。

(3)现代应用:常用本方加减治疗神经官能症、更年期综合征等见上述用方指征者。

九、开窍剂

凡以芳香开窍药为主组成,具有开窍醒神作用,治疗神昏窍闭的方剂,称为开窍剂。神昏窍闭证有虚实之分,寒热之别。实者属闭证,虚者属脱证。本类方剂仅适用于闭证。根据临床表现,又分为热闭与寒闭两种,用方有凉开和温开之不同。

凉开剂:适用于邪热内闭的热闭证,常用芳香开窍药物配伍清热解毒、凉血解痉之品组成方剂,代表方如安宫牛黄丸、紫雪丹、至宝丹等。

温开剂:适用于寒邪痰浊、闭涩气机的寒闭证,常用芳香开窍药配伍行气化湿之品组成方剂,代表方如苏合香丸。

开窍剂多属芳香辛燥之品,有耗气伤阴之弊,只宜暂用,不可久服。对于元气虚极之脱证,一般禁用。

(一)凉开剂

安宫牛黄丸

《温病条辨》

“组成”牛黄、郁金、黄连、黄芩、栀子、犀角、雄黄、朱砂各30g、麝香、冰片各7.5g、珍珠15g、金箔为衣。

“用法”共研为极细末,炼蜜为丸,每丸3g,金箔为衣,蜡护,每次服3g,一日服3次;小儿减量。

“功效”清心解毒,豁痰开窍。

“主治”邪热内陷、热入心包,症见神昏谵语,壮热,烦躁,痉厥。或中风窍闭,或小儿惊厥,舌绛,脉数。

“方解”本病因是热邪内陷心包,致窍闭神昏谵语诸症。方中牛黄清心解毒,豁痰开窍;麝香开窍醒神,共为君药。臣以犀角、黄芩、黄连、山栀清热泻火解毒,助牛黄以清心包之火;冰片、郁金芳香避秽,通窍开闭,以增麝香开窍醒神之效。朱砂、珍珠、金箔重镇安神,雄黄避秽解毒。诸药合用,共奏清热解毒,开窍醒神之功。

“临床应用”

(1)辨证要点:神昏谵语,壮热,脉数。

(2)现代临床常用于治疗流行性脑膜炎,流行性乙型脑炎,病毒性脑膜炎,败血症,中毒性痢疾,中毒性肝炎,肝昏迷,尿毒证,脑血管意外。

紫雪丹

《外台秘要》

“组成”石膏、寒水石、磁石、滑石各1.5kg犀角屑、羚羊角屑各150g、青木香、沉香各150g、玄参、升麻各500g、甘草240g、朴硝5kg硝石96g、麝香1.5g、朱砂90g、黄金3.1kg丁香30g

“用法”制成散剂,每服0.9~1.5g,每日1~2次,冷开水调服。

“功效”清热开窍、镇痉安神。

“主治”温热病,邪热内陷心包而致的高热烦躁、神昏谵语、痉厥、口渴唇焦,尿赤便闭,以及小儿热盛惊厥。

“方解”本方证由热邪炽盛,内陷心包所致。方中用石膏、滑石、寒水石甘寒清热,并用羚羊角清肝熄风以解痉厥,犀角清心解毒,麝香芳香以开心窍,以上各药均为方中主要部分。玄参、升麻、甘草清热解毒,玄参并能养阴生津,朱砂、磁石、黄金重镇安神,青木香、丁香、沉香行气宣通,更用朴硝、硝石泄热散结,以上均为方中辅助部分。诸药合用,共奏清热解毒,开窍安神,熄风镇痉之效。

“临床应用”

(1)辨证要点:高热神昏、抽搐痉厥、口渴唇焦、尿赤便闭。

(2)现代常用于治疗乙型脑炎、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猩红热等急性热病,见上述表现者,以及小儿高热惊搐属热盛风动者;小儿麻疹,热毒内盛,疹色紫红,或透发不畅,见高热、喘促、昏迷,指纹紫红者。

至宝丹

《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组成”生乌犀屑(研)、生玳瑁屑(研)、琥珀(研)、朱砂(研飞)、雄黄(研飞)各30g、龙脑(研)、麝香各7.5g、牛黄(研)15g、安息香45g、金箔、银箔。

“用法”研末为丸,每丸重3g,每服1丸,研碎开水和服,小儿减半。

“功效”清热开窍、化浊解毒。

“主治”中暑、中风、温病痰热内闭、神昏谵语、身热烦躁、痰盛气粗、小儿急惊、心热烦躁,风涎抽搐,舌赤、苔黄,脉滑数等。

“方解”本方所治诸证,为邪热亢盛,痰浊蒙蔽心包所致。方中用犀角、牛黄、玳瑁清热解毒;龙脑、麝香、安息香、芳香开窍;朱砂、琥珀、金箔、银箔镇心安神;雄黄劫痰解毒。全方以开窍安神为主,又能清热解毒。用人参汤送服,益气扶正,防止辛香开窍耗散正气。

“临床应用”

(1)辨证要点:神昏谵语、身热烦躁、或昏厥而痰盛气粗,舌红苔黄,脉滑数。

(2)现代临床常用于治疗脑血管意外、肝昏迷、乙型脑炎、癫痫等属于痰迷心窍而见昏厥之证者。

(二)温开

苏合香丸

《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组成”白术、青木香、乌犀屑、香附、朱砂、诃子、白檀香、安息香、沉香、麝香、丁香、荜拔各60g、龙脑、苏合香油30g、乳香30g。

“用法”成药丸剂,每丸重3g。每服1丸,研碎温开水送服。

“功效”温通开窍,行气化浊。

“主治”寒邪内闭证,证见突然昏倒,牙关紧闭,不省人事。或胸腹满痛而冷,苔白腻,脉迟等。

“方解”本方是治寒闭证常用方。方中集中十种“香”药(苏合香、沉香、麝香、檀香、丁香、乳香、安息香、青木香、香附、冰片),取其芳香开窍,行气解郁,散寒化浊,并以解除脏腑气血之郁滞,荜拔配合诸香,增强散寒、开郁的作用,犀角清心解毒,朱砂镇心安神,白术健脾和中以化浊,诃子温涩敛气与诸香药配伍,可以防止辛香过多,耗散正气。总之本方特点是用大量辛香开窍之药配伍,是救治“闭证”属寒邪、痰浊为患的常用方剂。

“临床应用”

(1)辨证要点:昏迷、口禁、握拳、面青气冷,手足不温、苔白、脉迟。

(2)现代临床常用于治疗冠心病、心绞痛发作,属于气滞血淤寒凝者。

(3)注意事项:本方只宜用治寒闭实证,若脱证、热闭证均非本方所宜,且本方香窜走泄,有损胎气,孕妇忌用。

十、理气剂

凡是以理气药为主组成,具有行气、降气作用,用以治疗气滞、气逆证的方剂,统称理气剂。气机升降失常,可导致气机郁滞或气逆不降等证。郁滞者,宜行气解郁;气逆者,须降气平逆。因此,理气剂又可分为行气剂和降气剂两类。

行气剂适用于气机郁滞的病证,如肝气郁结,脾胃气滞,以疏肝解郁,行气和胃为主。常用药物如柴胡、香附、郁金、川楝子、厚朴等,代表方如越鞠丸、金铃子散等。

降气剂适用于肺胃之气上逆诸症,以和胃降逆,肃肺平喘为主。常用药物如旋复花、半夏、苏子、杏仁、代赭石、沉香等,方如苏子降气汤、旋复代赭汤等。

理气之剂多为芳香辛燥之品,易于耗气伤阴,不宜过量或久服。血虚、阴虚火旺者或孕妇,更当慎用。

(一)行气剂

越鞠丸

《丹溪心法》

“组成”香附,川芎苍术,神曲,栀子各等份。

“用法”为末,水泛为丸,亦可按照原方比例酌情定量作汤剂,水煎服。

“功效”行气解郁。

“主治”气、血、痰、火、食、湿等六郁之证。症见胸膈痞闷,脘腹胀满,嗳腐吞酸,恶心呕吐,饮食不化等。

“方解”本方为统治六郁证之常用方。重在行气解郁,疏畅气机。方中香附行气解郁,以治气郁,为君药;川芎行气活血,以治血郁;苍术健脾燥湿,以治湿郁;栀子清热泻火,以治火郁;神曲消食和胃,以治食郁。气郁则聚湿为痰,五药合用,使气机流畅,五郁得解,则痰淤自除,诸症乃平。

“临床应用”

(1)辨证要点:胸膈痞闷,脘腹胀痛,吞酸呕吐,饮食不化。

(2)加减应用:偏于气郁者,加入青皮、柴胡、佛手等行气解郁;偏血淤者,加桃仁、红花、乳香、没药等活血化淤;偏痰淤者,加半夏、陈皮、南星以化痰;偏火郁者,加黄芩、黄连以清热泻火;偏食郁者,加山楂、麦芽以和胃消食。

(3)现代临床常用于治疗胃肠神经官能症、胃及十二指肠溃疡、慢性胃炎、胆囊炎、胆石症、更年期综合征等属于六郁所致者。

半夏厚朴汤

《金匮要略》

“组成”半夏12g、厚朴9g、茯苓12g、生姜9g、苏叶6g

“用法”水煎服。

“功效”行气散结,降逆化痰。

“主治”梅核气。咽中如有物阻,咯吐不出,吞咽不下,胸膈满闷,或咳或呕,舌苔白润或白腻,脉弦缓或弦滑。

“方解”本方证由情志不畅,肝气郁结,肺胃宣降失常,痰气互结于咽所致。方中用半夏化痰散结,降逆和胃,为君药。厚朴下气除满,助半夏散结降逆;茯苓甘淡渗湿,助半夏化痰,共为臣药。生姜辛温散结,和胃止呕;苏叶芳香行气,理肺舒肝,共为佐使药。诸药合用,共成行气散结,降逆化痰之功。

“临床应用”

(1)辨证要点:咽如物阻,咯吐不出,胸胁满闷,苔白腻,脉弦滑。

(2)加减应用:若气郁较甚者,加香附、郁金等增强其行气解郁之功;胁肋疼痛者,加川楝子、元胡索以疏肝理气止痛;咽痛者,加玄参、桔梗以解毒散结,宣肺利咽。

(3)现代临床常用于治疗胃神经官能症、慢性咽炎、癔病、慢性支气管炎、食管痉挛等属气滞痰阻者。

瓜蒌薤白白酒汤

《金匮要略》

“组成”瓜蒌实12g、薤白12g、白酒适量

“用法”水煎服。

“功效”通阳散结,行气祛痰。

“主治”胸痹。胸中闷痛,甚至胸痛彻背,喘息咳唾,短气,舌苔白腻,脉沉弦或紧。

“方解”胸痹之证,由胸阳不振,气滞痰阻所致。方中瓜蒌开胸散结,下气涤痰;薤白辛温通阳,行气止痛,二药配伍,一除痰结,一通气机。白酒助药上行,调畅气血。诸药合用,阳气宣通,痰浊消除,气机调畅,则胸痹自然缓解。

“临床应用”

(1)辨证要点:胸中闷痛,喘息咳唾,苔白腻,脉沉弦。

(2)加减应用:痰涎结聚而痹痛甚者,加半夏散结化痰;有淤滞者,加丹参、当归、川芎、赤芍、桃仁、红花活血化淤止痛。

(3)现代临床常用于治疗肋间神经痛,冠心病心绞痛见上述症状者。

其他行气剂

方名组成功效主治金铃子散金铃子、玄胡行气疏肝,活血止痛肝郁气滞证,胸胁疼痛,时作时止,烦躁不安,或,疝气痛,脉弦天台乌药散乌药、木香、小茴香、青皮、高良姜、槟榔、川楝子、巴豆行气疏肝,散寒止痛寒凝气滞之小肠疝气,少腹引控睾丸痛,偏坠肿胀暖肝煎当归、枸杞、小茴香、肉桂、乌药、沉香、茯苓暖肝温肾,行气止痛肝肾阴寒证,睾丸冷痛,小腹疼痛,畏寒喜温,疝气痛,脉弦沉迟。

(二)降气剂

苏子降气汤

《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组成”紫苏子、半夏各9g、当归6g、前胡、厚朴各6g、甘草6g、肉桂3g、生姜二片大枣一枚苏叶2g

“用法”水煎服。

“功效”降气平喘,温化痰饮。

“主治”上实下虚之痰喘证。症见痰涎壅盛、喘嗽短气、胸膈痞闷、咽喉不利,或腰痛脚弱、肢体倦怠,或肢体浮肿,苔白滑或白腻。

“方解”本方所治喘咳证属上实下虚者。上实为痰涎上壅于肺;下虚为肾阳虚乏。本方治上顾下,以降气平喘、止咳祛痰治上实为主,温肾纳气治下虚为辅。方中苏子降气祛痰,止咳平喘,为君药。前胡、厚朴、半夏,祛痰、止咳平喘,共为臣药。君臣配伍,以治上实之有余。肉桂温肾祛寒,纳气平喘;当归养血补肝,同肉桂以温补下虚,又治咳逆上气;加生姜、苏叶以散寒宣肺,共为佐药。甘草、大枣和中调药,是为使药。诸药合用,使肺寒温散,痰湿得除,则喘逆自平。

“临床应用”

(1)辨证要点:上盛下虚之咳喘证,咳喘痰多,呼多吸少,苔白滑。

(2)加减应用:兼风寒者加防风、杏仁解表止咳;气虚者加党参、五味子补肺气;咳喘甚难以平卧者加沉香下气平喘;阳虚者加黄芪、附子益气温阳。

(3)现代临床常用于治疗慢性气管炎、支气管哮喘、肺原性心脏病、轻度肺气肿等属痰涎壅盛、肾气不足者。

旋复代赭汤

《伤寒论》

“组成”旋复花9g、代赭石9g、党参6g、炙甘草6g、半夏9g、生姜10g、大枣4枚

“用法”水煎服。

“功效”降逆化痰,益气和胃。

“主治”胃气虚弱,痰浊内阻,胃气上逆而致的胃脘痞硬、嗳气、呃逆、呕吐等症。

“方解”胃虚宜补,痰浊宜化,气逆宜降。方中旋复花下气消痰,降逆除噫,为君药。代赭石重镇降逆,为臣药。生姜温胃化痰,散寒止呕;半夏祛痰散结,降逆和胃;党参益气补虚,炙甘草补益中气,扶助已伤之中气,并为佐药。大枣养胃补脾,为佐使药。诸药合用,使中焦健运,痰浊涤除,清升浊降,则诸症可除。

“临床应用”

(1)辨证要点:胃气虚弱,气逆不降之证,胃脘痞硬,嗳气、呕吐、呃逆。加减应用:痰多者加茯苓、陈皮、厚朴和胃化痰;呃逆者加丁香、柿蒂温胃降逆;胃热口苦者加黄连、竹茹清胃热以止呕。

(2)现代临床常用于治疗胃神经官能症、慢性胃炎、胃扩张、胃十二指肠溃疡或幽门梗阻等。

其他降气剂如定喘汤。

方名组成功效主治定喘汤白果、麻黄、苏子、甘草、款冬花、杏仁、桑白皮、黄芩、半夏宣肺平喘,清热化痰哮喘证:咳喘痰多,痰稠色黄,胸闷气促,喉中哮鸣;或有表证,苔黄,脉滑数。

十一、理血剂

凡是以理血药为主组成,具有活血调血或止血作用,用于治疗血淤或出血等血分病的方剂,称为理血剂。

血病辨证有寒热虚实之分,治法较广泛。这里仅就活血祛淤与止血两类加以介绍。

活血祛淤剂:主要以宣通血脉,祛除淤血为主,适用于各种淤血病证,常用丹参、川芎、桃仁、红花、赤芍等药物组成方剂,代表方如血府逐淤汤。

止血剂:主要以止血为主,适用于各种出血证,常用侧柏叶、大小蓟、白及、地榆、槐花等药物组成方剂,代表方如小蓟饮子、槐花散。

活血祛淤剂能促血行,属破血之剂,月经过多及孕妇均当慎用。

(一)活血祛淤

血府逐淤汤

《医林改错》

“组成”桃仁12g、红花、当归、生地、牛膝各9g、川芎5g、赤芍6g、桔梗5g、柴胡3g、枳壳6g、甘草3g

“用法”水煎服。

“功效”活血祛淤,行气止痛。

“主治”胸中血淤,血行不畅。胸痛,头痛日久不愈,痛如针刺而有定处;或呃逆日久不止,或心悸怔忡,夜寐不安,急躁易怒;或入暮潮热;或月经不调,舌质暗红,边有淤斑淤点,脉涩或弦紧。

“方解”本方主治证为血淤气滞为主,故以活血化淤药为主,辅以疏肝、养血之品而成。方中桃仁、红花、活血祛淤为君药;当归、川芎、赤芍辅助主药加强活血祛淤,为臣药;牛膝活血通脉,并引血下行;柴胡疏肝解郁;枳壳、桔梗行气宽胸使气行血行,生地黄配当归养血滋阴,使祛淤而不伤阴血,以上各药共为方中佐药;甘草协调诸药为使。诸药合用,使血活气行淤化而无伤血生热之弊,实为胸中血淤证之良方。

“临床应用”

(1)辨证证要点:胸部刺痛、头痛、心悸、舌质暗或舌有淤点淤斑、脉涩或弦紧。

(2)加减应用:血淤经闭、痛经者,可去桔梗加香附、茺蔚子、泽兰等活血调经止痛;胁下痞块属血淤者,加郁金、丹参活血祛淤消积;兼有气虚见症加党参。

(3)现代临床常用于治疗冠心病、风湿性心脏病、肋软骨炎、胸部挫伤、血栓闭塞性脉管炎、肝硬化、痛经、闭经、脑梗塞、脑震荡后遗症等见有上述表现者。

补阳还五汤

《医林改错》

“组成”生黄芪120g、当归尾6g、赤芍6g、地龙3g、川芎3g、红花3g、桃仁3g

“用法”水煎服。

“功效”补气活血,祛淤通络。

“主治”中风后遗症。半身不遂,口眼歪斜,语言蹇涩,口角流涎,小便频数或遗尿不禁,舌黯淡,苔白,脉缓。

“方解”本方证由中风后,正气亏虚,脉络淤滞所致。方中重用黄芪大补元气,使气旺血行,为君药;当归、赤芍、地龙、桃仁、红花活血化淤通络,共为辅佐药。诸药合用,使气旺血行,淤祛络通,则诸症自愈。

“临床应用”

(1)辨证要点:中风后半身不遂,口眼歪斜,苔白脉缓或脉细无力。

(2)加减应用:口眼歪斜者,加白附子、僵蚕、全蝎化痰通络;语言蹇涩者,加远志、菖蒲化痰开窍。

(3)现代临床常用于治疗脑血管意外后遗症,以及其他原因引起的偏瘫、截瘫,或上肢或下肢痿软属气虚血淤者。

生化汤

《傅青主女科》

“组成”当归25g、川芎9g、桃仁6g、干姜2g、甘草2g

“用法”水煎服,或酌加黄酒同煎。

“功效”活血化淤,温经止痛。

“主治”产后血虚受寒。恶露不行,小腹冷痛。

“方解”产后血虚,寒邪乘虚而入,则恶露不行。方中当归补血活血,祛淤生新,为君药;川芎活血行气,为臣药;桃仁活血祛淤,炮姜温经止痛,为佐药;炙甘草调和药性,黄酒温通血脉,以助药力共为使药。合而用之,有养血化淤,温经止痛之效,使恶露畅行,小腹冷痛亦愈。

“临床应用”

(1)辨证要点:产后受寒所致淤滞之证,恶露不行,小腹冷痛。

(2)加减应用:淤块留阻,腹痛甚者,加蒲黄、五灵脂、延胡索等祛淤止痛;血寒甚而下腹冷痛者,加肉桂温经散寒;宫缩无力,加益母草。

(3)现代临床常用于治疗产后子宫复旧不良、胎盘残留、产后恶露不绝、子宫肌瘤、子宫内膜炎、产后尿潴留等。

温经汤

《金匮要略》

“组成”吴茱萸、当归、阿胶、麦冬各9g、芍药、川芎、人参、桂枝、牡丹皮、生姜、甘草、半夏各6g

“用法”水煎服。

“功效”温经散寒,祛淤养血。

“主治”冲任虚寒,淤血阻滞证。漏下不止,月经不调,或前或后,或一月再行,或经停不至,而见入暮发热,手心烦热,唇口干燥。亦治妇人久不受孕。

“方解”本方所治证为冲任虚寒,淤血阻滞所致。方中吴茱萸、桂枝温经散寒,通利血脉,为君药。当归、川芎、芍药活血祛淤,养血调经;丹皮祛淤通经,并退虚热,共为臣药。阿胶、麦冬养阴润燥,清虚热而止血;人参、甘草益气健脾,以资生血之源,统血之用;半夏通降胃气而散结;生姜温胃气以助生化,共为佐药。甘草又能调和诸药,兼为使药。诸药合用,共达温经通脉,养血祛淤之功效。

“临床应用”

(1)辨证要点:月经不调,小腹冷痛,经有淤块,时发烦热。

(2)现代临床常用于治疗功能性子宫出血、慢性盆腔炎、不孕症等,属冲任虚寒,淤血阻滞证候者。

桃核承气汤

《伤寒论》

“组成”桃仁120g、桂枝6g、大黄12g、甘草芒硝各6g

“用法”水煎服。

“功效”破血逐淤,清热润燥。

“主治”下焦蓄血。少腹拘急胀满,大便色黑,小便自利,谵语烦渴,至夜发热,神志错乱如狂,以及血淤经闭、痛经,舌质暗,脉沉结。

“方解”本方证是由淤热互结,蓄结于下焦而成。其方由调胃承气汤加桃仁、桂枝组成。因其以桃仁为君,故名。方中桃仁破血祛淤,大黄下淤泄热,二药合用,淤热并泄,共为君药。桂枝通行血脉,助桃仁破血祛淤;芒硝泻热软坚,助大黄下淤泄热,共为臣药。炙甘草益气和中,并缓诸药峻烈之性,使祛淤而不伤正,为佐使药。诸药配合,共奏破血下淤之功。

“临床应用”

(1)辨证要点:少腹急结、神志错乱如狂、小便自利、舌质黯、苔腻、脉沉结。

(2)加减应用:淤血停滞,加三七、赤芍;产后恶露不下,小腹坚痛,加蒲黄、五灵脂;淤热妄行之鼻衄、齿衄者,加生地、茅根;气滞胀痛者,加香附、枳壳。

(3)现代临床常用于治疗急性盆腔炎、胎盘滞留、附件炎、肠梗阻、宫外孕、肿瘤、外伤、精神分裂症、急性坏死性肠炎、流行性出血热等属淤血证或淤热互结下焦者。应用较为广泛。

其他活血祛淤剂如复元活血汤、桂枝茯苓丸等。

方名组成功效主治复元活血汤柴胡、瓜蒌、当归、红花、甘草、山甲、大黄、桃仁活血祛淤,疏肝通络跌打损伤:淤血留于胁下,痛不可忍桂枝茯苓丸桂枝、茯苓、丹皮、桃仁、赤芍活血化淤,缓消癥块淤血留结胞宫:妊娠胎动不安,漏下不止,血色紫黑灰暗腹痛拒按等。

(二)止血

小蓟饮子

《丹溪心法》

“组成”生地30g、小蓟滑石各15g、木通、蒲黄、藕节、淡竹叶各9g、当归6g、栀子9g、甘草6g

“用法”水煎服。

“功效”凉血止血,利水通淋。

“主治”下焦淤热。症见血淋,尿中带血,小便频数,赤涩热痛,或尿血,而见舌红脉数。

“方解”本方所治为下焦淤热而致血淋之证。方中小蓟、生地清热凉血为君药;蒲黄、藕节止血消淤为臣药;佐以滑石、木通、淡竹叶、栀子清热泻火,利尿通淋,以当归养血活血;使以甘草缓急止痛。诸药合用,具有凉血止血,利水通淋之功。

“临床应用”

(1)辨证要点:血淋尿血,小便频数,赤涩热痛,舌红脉数。

(2)加减应用:血淋尿道剧痛者,加琥珀、海金沙通淋止痛;小便赤涩热痛者,加石韦、桃仁、黄柏清热消淤。

(3)现代临床常用于治疗急性泌尿系感染、急性肾炎及其他原因引起的血尿而见上述症状者。

十灰散

《十药神书》

“组成”大蓟小蓟荷叶侧柏叶茅根茜根山栀大黄丹皮棕榈皮各等分

“用法”诸药烧存性,为末。藕汁或萝卜汁磨京墨适量,调服9g。亦可作汤剂水煎服。

“功效”凉血止血。

“主治”血热妄行。症见呕血、吐血、咯血、嗽血。

“方解”火热炽盛,血热妄行,每致出血诸证。方中大蓟、小蓟、荷叶、茜根、侧柏叶、白茅根凉血止血;棕榈皮收涩止血。在凉血止血同时,又用栀子清热泻火,大黄导热下行,折其上逆之势,使气火降而血止;用丹皮配大黄凉血祛淤,使止血而不留淤;烧炭存性用,可加强收涩止血作用;用藕汁或萝卜汁京墨调服,可增强清热凉血止血之功。全方以凉血止血为主,兼有清降、祛淤之功效。

“临床应用”

(1)辨证要点:血热妄行之呕血、吐血、咯血、咳血证。

(2)现代临床常用于治疗各种原因出血属血热妄行所致者;但虚寒性出血不宜用。

其他止血剂如咳血方、黄土汤等。

方名组成功效主治咳血方青黛、瓜仁、海石、栀子、诃子清火化痰,敛肺止咳肝火犯肺:咳嗽痰稠带血,咳吐不爽,或心烦易怒,胸胁刺痛,颊赤,便秘,舌红苔黄,脉弦数黄土汤甘草、熟地、白术、附子、阿胶、黄芩、灶心土温阳健脾,养血止血脾阳不足之大便下血,或吐血、衄血、及妇人崩漏,血色暗淡,四肢不温,面色萎黄,舌淡苔白,脉沉细无力。

十二、治风剂

凡以辛散祛风或熄风止痉药为主组成,具有疏散外风或平熄内风的作用,治疗风病的方剂,统称治风剂。

风病分“外风”和“内风”两大类。外风证是外风侵袭人体,留于头面、肌表、关节、经络、筋肉等部位所致的病证,主要表现为头痛恶风、肌肤瘙痒、肢体麻木、筋脉挛痛、屈伸不利或口眼歪斜,甚至角弓反张等。内风证主要指内脏病证所致的风病,主要病机为肝风内动、热盛动风、阴虚动风及血虚生风等,常见眩晕、震颤、四肢抽搐、语言蹇涩,或猝然昏倒、口眼歪斜、半身不遂等。治疗上,外风宜疏散,内风宜平熄。因此,治风剂可分为疏散外风和平熄内风两类。

疏散外风剂:适用于外风所致诸病,常用辛散祛风的药物,如羌活、独活、防风、川芎、白附子、南星等为主组成方剂,如川芎茶调散、牵正散等。

平熄内风剂:适用于内风所致的诸疾,常用药物如羚羊角、钩藤、石决明、天麻、牡蛎等为主组成方剂,如羚角钩藤汤、镇肝熄风汤等。

(一)疏散外风剂

川芎茶调散

《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组成”川芎、荆芥各120g、白芷、羌活、炙甘草各60g、细辛30g、防风45g、薄荷240g

“用法”共为细末,每服6g每日2次,食后清茶调下。亦可按原方比例酌减水煎服。

“功效”疏风止痛。

“主治”外感风邪头痛。或偏或正,或巅顶作痛,目眩鼻塞,恶风发热,舌苔薄白,脉浮者。

“方解”本方为治外感风邪所治头痛之要方。方中川芎、羌活、白芷均能祛风止痛,兼以解表。其中川芎善治足少阳和足厥阴经头痛,羌活善治足太阳经头痛,白芷善治足阳明经头痛,细辛善治足少阴经头痛,共为君药,可散诸经风邪,而治偏正头痛。“巅顶之上,唯风药可到。”除用以上疏风止痛之品外,又以细辛、荆芥、防风、薄荷辛散上行之品以助君药增强祛风止痛之效。使风邪从外而解,共为臣药。其中薄荷用量独重,意在搜风散热,既助疏风止痛之效,又可清利头目。但纯用一派辛散疏风之品,则恐升散太过耗损正气,故佐以甘草益气安中,和药缓峻,并以苦寒的清茶调下,既可上清头目,又能引热下行,使散中有收,升中有降,则无祛风伤正之弊。诸药合用,共奏疏风止痛之功效。

“临床应用”

(1)辨证要点:头痛、恶风或恶寒发热、舌苔薄白、脉浮。

(2)加减应用:风寒头痛,去薄荷,加苏叶、生姜发散风寒;风热头痛,加菊花、僵蚕、疏散风热;头痛日久不愈者,加全蝎、桃仁、红花疏风通络。

(3)现代临床常用于治疗神经性头痛、感冒、慢性鼻炎、鼻窦炎等病。

其他疏散外风剂如消风散。

方名组成功效主治消风散当归、生地、防风、蝉蜕、知母、苦参、胡麻、荆芥、苍术、牛蒡子、石膏、甘草、木通疏风除湿,清热养血风疹、湿疹:皮肤瘙痒,疹出色红,或遍身云片斑点,抓破后渗出津水,苔白或黄,脉浮数。

(二)平熄内风剂

镇肝熄风汤

《医学衷中参西录》

“组成”怀牛膝30g、生赭石30g、生龙骨、生牡蛎、生龟板、生杭芍、玄参、天冬各15g、川楝子6g、生麦芽6g、茵陈6g、甘草4.5g

“用法”水煎服。

“功效”镇肝熄风,滋阴潜阳。

“主治”阴虚阳亢,肝风内动。头目眩晕,目胀耳鸣,脑部热痛,面色如醉,心中烦热,或时常噫气,或肢体不利,口眼歪斜;甚或眩晕颠仆,昏不知人,移时始醒,或醒后不能复元,脉弦长有力。

“方解”本方由肝肾阴虚,肝阳上亢,气血逆乱所致,方中重用怀牛膝引血下行,折其亢盛之风阳,为君药。生代赭石、生龙骨、生牡蛎降逆潜阳,镇肝熄风共为臣药。龟板、生白芍、玄参、天冬滋阴清热以治肝阳;茵陈、川楝子、生麦芽疏肝解郁,清泄肝热,共为佐药。甘草调和诸药,合生麦芽能和胃安中,以防金石、介类药物碍胃为使。诸药合用,共奏镇肝熄风之效。

“临床应用”

(1)辨证要点:头目眩晕,脑部热痛,面色如醉,脉弦长有力。

(2)加减应用:心中烦热甚者,加石膏、栀子以清热除烦;神昏痰鸣,加胆南星、川贝母以清热豁痰;尺脉虚者,加熟地黄、山茱萸以补肝肾;头目胀痛,加夏枯草、菊花清热平肝。

(3)现代临床常用于治疗高血压、脑血栓形成、脑溢血、血管神经性头痛、甲状腺功能亢进、青光眼、动脉硬化及冠心病等见上述症状者。

羚角钩藤汤

《通俗伤寒论》

“组成”羚羊角4.5g、霜桑叶6g、川贝12g、生地15g、双钩藤菊花茯神木生白芍各9g、生甘草2.4g、淡竹茹15g

“用法”水煎服。

“功效”凉肝熄风,增液舒筋。

“主治”肝经热盛,热极动风。高热神昏,烦闷躁扰,手足抽搐,发为痉厥,甚则神昏,舌绛而干,或舌焦起刺,脉弦而数;以及肝热风阳上逆,头晕胀痛,耳鸣心悸,面红如醉,或手足躁扰,甚则瘈疭,舌红,脉弦数。

“方解”本方证为邪热传入厥阴,肝经热盛,热极动风所致。方中羚羊角、钩藤清热解痉,共为君药。配伍桑叶、菊花清热平肝,以加强凉肝熄风之效,用为臣药。地黄、白芍凉血养肝,缓解痉挛;川贝母、鲜竹茹以清热化痰;茯神平肝安神,以上共为佐药。甘草兼调和诸药,为使。诸药合用,共奏凉肝熄风,增液舒筋之效。

“临床应用”

(1)辨证要点:高热烦躁,手足抽搐,舌绛而干,脉弦数。

(2)加减应用:热甚者加夏枯草、草决明、清热平肝;阴液耗伤者,加玄参、天冬、石斛、阿胶等滋阴增液;神昏痰鸣者,加胆南星、天竺黄;抽搐甚者,加全蝎、蜈蚣熄风止痉。

(3)现代临床常用于治疗流行性脑脊髓膜炎、乙型脑炎以及妊娠子痫、高血压所致的头痛、眩晕、抽搐等属肝经热盛,热极动风,或阳亢风动者。

其他熄风剂如大定风珠。

方名组成功效主治大定风珠生白芍、阿胶、生龟板、干地黄、麻仁、五味子、生牡蛎、麦冬、炙甘草、鸡子黄、生鳖甲滋阴熄风阴虚风动证:手足瘈疭,形消神倦,舌绛少苔,脉气虚弱,时时欲脱者。

十三、治燥剂

凡是以轻宣辛散或甘凉滋润的药物为主组成,具有轻宣燥邪或滋阴润燥作用,以治疗燥证的方剂,称为治燥剂。

燥证有外燥、内燥之分。外燥是感受秋天燥邪而发病,也称“秋燥”,又可分为温燥和凉燥。内燥多由脏腑津液亏损所致。

清宣外燥剂:适用于外燥证,常用清宣辛散药配合润肺止咳药如苏叶、沙参、杏仁、桑叶等为主组成方剂,方如杏苏散、桑杏汤。

滋润内燥剂:适用于脏腑阴液亏损所致的内燥证,常用滋阴润燥药如麦冬、玄参、生地等为主组成的方剂,方如麦门冬汤。

(一)轻宣外燥剂

杏苏散

《温病条辨》

“组成”苏叶、半夏、茯苓、前胡、苦桔梗、枳壳、甘草、杏仁、生姜、橘皮各6g、大枣2枚

“用法”水煎温服。

“功效”轻宣凉燥,理肺化痰。

“主治”外感凉燥证。恶寒无汗,头微痛,咳嗽痰稀,鼻塞咽干,苔白脉弦。

“方解”本方证为凉燥外袭,肺失宣降,痰湿内阻所致。方中苏叶发表散邪,宣发肺气,使凉燥之邪从外而散;杏仁降利肺气,润燥止咳,二者共为君药。前胡疏风散邪,降气化痰,既协苏叶轻宣达表,又助杏仁降气化痰;桔梗、枳壳一升一降,助杏仁、苏叶理肺化痰,共为臣药。半夏、橘皮燥湿化痰,理气行滞;茯苓渗湿健脾以杜生痰之源;生姜、大枣调和营卫以利解表,滋脾行津以润干燥,是为佐药。甘草调和诸药,合桔梗宣肺利咽,功兼佐使。诸药合用,共奏清宣凉燥,宣肺化痰之效。

“临床应用”

(1)辨证要点:恶寒无汗,咳嗽痰稀,咽干,苔白,脉弦。

(2)加减应用:若表证较重者,加豆豉、荆芥以助解表;痰多者紫菀、贝母以化痰。

(3)现代临床常用于治疗上呼吸道感染、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等证属外感凉燥(或外感风寒轻证),肺失宣降,痰湿内阻者。

清燥救肺汤

《医门法律》

“组成”霜桑叶9g、煅石膏7.5g、甘草3g、人参2g、胡麻仁3g、阿胶2.4g、麦门冬3.6g、炒杏仁2g、炙枇杷叶3g

“用法”水煎,频服。

“功效”清燥润肺,养阴益气。

“主治”温燥伤肺,气阴两伤证。身热头痛,干咳无痰,气逆而喘,咽喉干燥,鼻燥,心烦口渴,胸满胁痛,舌干少苔,脉虚大而数。

“方解”本方所治乃温燥伤肺之重证。方中重用桑叶轻宣肺燥,透邪外出,为君药。臣以石膏,清泄肺热;麦冬养阴润肺。人参益气生津,合甘草以培土生金;胡麻仁、阿胶助麦冬养阴润肺,肺得滋润;杏仁、枇杷叶苦降肺气,以上均为佐药。甘草兼能调和诸药,是为使药。诸药合用,共奏清燥润肺,养阴益气之效。

“临床应用”

(1)辨证要点:身热,干咳无痰,气逆而喘,舌红少苔,脉虚大而数。

(2)加减应用:若痰多,加川贝、瓜蒌以润燥化痰;热甚者,加羚羊角、水牛角以清热凉血。

(3)现代临床常用于治疗肺炎、支气管哮喘、急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扩张、肺癌等属燥热犯肺,气阴两伤者。

(二)滋润内燥剂

百合固金汤

《慎斋遗书》

“组成”熟地9g、生地6g、麦冬5g、当归、炒白芍、贝母、百合、甘草各3g、桔梗玄参各3g

“用法”水煎服。

“功效”滋养肺肾,止咳化痰。

“主治”肺肾阴亏,虚火上炎证。咳嗽气喘,痰中带血,咽喉燥痛,头晕目眩,午后潮热,舌红少苔,脉细数。

“方解”本方证由肺肾阴亏所致。方中百合滋阴清热,润肺止咳;生地、熟地滋阴补肾,其中生地兼能凉血止血,三药共为君药。麦冬滋阴清热,润肺止咳;玄参清虚火,兼利咽喉,贝母清热润肺,化痰止咳,共为臣药。当归养血润燥,治咳逆上气;白芍养血益阴;俱为佐药;桔梗宣肺利咽,化痰散结,并载药上行;生甘草清热泻火,调和诸药,共为佐使药。诸药合用,使阴液渐充、虚火自清、痰化咳止,肺肾得养,诸症自愈。

“临床应用”

(1)辨证要点:咳嗽气喘,咽喉燥痛,舌红少苔,脉细数。

(2)加减应用:若痰多而色黄者,加胆南星、黄芩、瓜蒌皮以清肺化痰;若咳喘甚者,加杏仁、五味子、款冬花以止咳平喘;若咳血重者,可去桔梗之升提,加白及、白茅根、仙鹤草以止血。

(3)现代临床常用于治疗肺结核、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扩张咯血、慢性咽喉炎、自发性气胸等属肺肾阴虚,虚火上炎者。

养阴清肺汤

《重楼玉钥》

“组成”生地6g、麦冬6g、生甘草2g、玄参5g、贝母3g、丹皮3g、薄荷2g、炒白芍3g

“用法”水煎服。

“功效”养阴清肺。

“主治”白喉。症见喉间起白斑点如腐,不易拨去,咽喉肿痛发热,鼻干唇燥,或咳或不咳,呼吸有声,似喘非喘。

“方解”本方为治白喉常用方。其证由素体阴虚蕴热,复感疫毒所致。方中生地、玄参养阴润燥清肺解毒为君药;麦冬、白芍助生地、玄参养阴清肺润燥,丹皮助生地、玄参凉血解毒而消痈肿,共为臣药。佐以贝母润肺止咳,清化热痰,薄荷宣肺利咽。使以甘草泻火解毒,调和诸药。共奏养阴清肺解毒之功。

“临床应用”

(1)辨证要点:喉间起白斑点如腐,不易拨去,咽喉肿痛发热,鼻干唇燥。

(2)加减应用:挟表证加桑叶、葛根等轻扬宣散以解表;热毒重者,加连翘、银花、土牛膝以清热解毒。肾阴虚者,生熟地并用;热甚加连翘,去白芍;燥甚者加天冬。

(3)现代临床常用于治疗扁桃腺炎、咽喉炎等属阴虚证者。

其他滋阴润燥剂如麦门冬汤、增液汤等。

方名组成功效主治麦门冬汤麦门冬、半夏、人参、甘草、粳米、大枣清养肺胃,降逆下气①虚热肺痿。咳嗽气喘,咯痰不爽,或咳唾涎沫,口干咽燥,手足心热,舌红少苔,脉虚数。②胃阴不足证。呃逆呕吐,口渴咽干,舌红少苔,脉虚数增液汤玄参、麦冬、细生地增液润燥阳明温病,津亏便秘证。大便秘结,口渴,舌干红,脉细数或沉而无力。

十四、祛湿剂

凡是以祛湿药为主组成,具有化湿利水,通淋泄浊作用,治疗水湿病证的一类方剂,称为祛湿剂。

祛湿剂的功用是化湿利水,通淋泄浊。凡因湿邪所致的湿温、泄泻、水肿、黄疸、淋浊诸病,皆可随证选用。湿邪为病,有外湿、内湿之分;有在里在表、热化寒化之别,治疗方法,亦有配伍不同。因此,祛湿剂又分芳香化湿、清热祛湿、利水渗湿、温化水湿、祛风胜湿等类。

芳香化湿剂:适用于湿困脾胃之证,常用药物如苍术、陈皮、藿香、紫苏等,代表方剂如平胃散、藿香正气散等。

清热祛湿剂:适用于湿热俱盛或湿从热化之证,常用药物如茵陈、栀子、滑石、车前子等代表方如茵陈蒿汤、八正散等。

利水渗湿剂:适用于水湿停留,小便不利之证,常用药物如猪苓、茯苓、泽泻等,代表方如五苓散、猪苓汤等。

温化水湿剂:适用于阳虚不能化水或湿从寒化之证,常用药物如附子、肉桂等,代表方如实脾饮、真武汤等。

祛风胜湿剂:适用于风湿在表或风湿侵袭而致头身痛、关节痹痛之证,常用药物如羌活、独活、桑寄生等,代表方剂如独活寄生汤。

(一)芳香化湿剂

平胃散

《简要济众方》

“组成”苍术、厚朴、陈橘皮各9g、甘草4g

“用法”共为细末,每服4~6g,姜、枣煎汤送下;或作汤剂,水煎服。

“功效”燥湿运脾,行气和胃。

“主治”湿滞脾胃证。脘腹胀满,不思饮食,口淡无味,恶心呕吐,嗳气吞酸,肢体沉重,怠惰嗜卧,常多自利,苔白腻而厚,脉缓。

“方解”本方为治疗湿滞脾胃的基础方。方中重用苍术为君药,燥湿健脾,使湿去则脾运,脾健则湿化。臣以厚朴,行气化湿,消胀除满。陈皮为佐,理气和胃,燥湿醒脾,以助苍术、厚朴之力。使以甘草,调和诸药,且能益气健脾和中。煎加姜、枣,以生姜温散水湿且能和胃降逆,大枣补脾益气以助甘草培土制水之功,姜、枣相合尚能调和脾胃。诸药合用,使湿浊得化,气机调畅,脾胃复健,胃气和降,则诸症自愈。

“临床应用”

(1)辨证要点:脘腹胀满,舌苔百腻而厚。

(2)加减应用:证属湿热者,宜加黄连、黄芩以清热燥湿;寒湿者,加干姜、草豆蔻、肉桂以温化寒湿;湿盛泄泻者,加茯苓、泽泻以利湿止泻。

(3)现代临床常用于治疗慢性胃炎、消化道功能紊乱、胃及十二指肠溃疡等属湿滞脾胃者。

藿香正气散

《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组成”大腹皮、白芷、紫苏、茯苓各30g、半夏曲、白术、陈皮、厚朴、苦桔梗各60g、藿香90g、甘草75g

“用法”散剂,每次服9g,生姜、大枣煎汤送服;或作汤剂,加生姜、大枣,水煎服。

“功效”解表化湿,理气和中。

“主治”外感风寒,内伤湿滞证。霍乱吐泻,恶寒发热,头痛,胸膈满闷,脘腹疼痛,舌苔白腻,以及山岚瘴疟等。

“方解”本方所治为外感风寒,内伤湿滞证,为夏季常见病证。方中藿香芳香化湿,和中止呕,解表散寒,为君药。半夏曲、陈皮理气燥湿,和胃降逆以止呕;白术、茯苓健脾运湿止泻,俱为臣药。佐大腹皮、厚朴行气化湿,畅中行滞;紫苏、白芷辛温发散,助藿香外散风寒,紫苏尚可醒脾宽中,行气止呕,白芷兼能燥湿化浊;桔梗宣肺利膈;煎用生姜、大枣,内调脾胃,外和营卫。使以甘草调和药性,并协姜、枣以和中。诸药合用,使风寒外散,湿浊内化,气机通畅,脾胃调和,清升浊降,则霍乱自愈。感受山岚瘴气及水土不服者,亦可以本方辟秽化浊,和中悦脾而治之。

“临床应用”

(1)辨证要点:寒热头痛,上吐下泻,脘腹闷痛,舌苔白腻。

(2)加减应用:若表邪偏重,寒热无汗者,加香薷、防风解表散寒;腹泻甚者,加扁豆、薏苡仁健脾止泻;兼食滞胸闷腹胀,嗳腐酸馊者,加神曲、山楂、鸡内金消食导滞;小便短少者,加木通、车前子祛湿利尿;舌苔厚腻者,加白术,以增强化湿作用。

(3)现代临床常用于治疗肠胃型感冒、急性胃肠炎、消化不良等见上述症状者。

(二)清热祛湿剂

八正散

《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组成”车前子、瞿麦、萹蓄、滑石、山栀子仁、炙甘草、木通、大黄各500g

“用法”共为散剂,每服6~10g,灯心草煎汤送服;亦可作汤剂,用量按原方比例酌情增减,加灯心草,水煎服。

“功效”清热泻火,利水通淋。

“主治”湿热淋证。热淋,血淋,尿频尿急,溺时涩痛,淋漓不畅,尿色浑赤,甚则癃闭不通,小腹急满,口燥咽干,舌苔黄腻,脉滑数。

“方解”本方是治疗湿热蕴于下焦之热淋证常用方。方中用滑石滑利窍道,清热渗湿,利水通淋;木通上清心火,下利湿热,使湿热之邪从小便而去,共为君药。以扁蓄、瞿麦、车前子清热利水通淋,用为臣药。佐以山栀子仁清泄三焦,通利水道,以增强君、臣药清热利水通淋之功;大黄荡涤邪热,并能使湿热从大便而去。甘草调和诸药,兼能清热、缓急止痛,是为佐使之用。煎加灯芯以增利水通淋之力。诸药合用,共奏清热泻火,利水通淋之功。

“临床应用”

(1)辨证要点:湿热淋证。尿频尿急,溺时涩痛,舌苔黄腻,脉滑数。

(2)加减应用:若属血淋者,加生地、小蓟、白茅根以凉血止血;石淋者,加金钱草、海金沙、石韦等以化石通淋;膏淋者,加萆薢、菖蒲以分清化浊。

(3)现代临床常用于治疗膀胱炎、尿道炎、急性前列腺炎、泌尿系结石、肾盂肾炎、术后或产后尿潴留等属湿热下注者。

茵陈蒿汤

《伤寒论》

“组成”茵陈30g、栀子15g、大黄9g

“用法”水煎服。

“功效”清热,利湿,退黄。

“主治”湿热黄疸。一身面目俱黄,黄色鲜明,发热,口渴欲饮,恶心呕吐,腹微满,小便黄赤,大便不爽,舌红苔黄腻,脉沉数或滑数有力。

“方解”本方为治疗湿热黄疸之常用方。方中重用茵陈为君药,本品苦泄下降,善能清热利湿,为治黄疸要药。臣以栀子清热降火,通利三焦,助茵陈引湿热从小便而去。佐以大黄泻热逐淤,通利大便,导淤热从大便而下。三药合用,利湿与泄热并进,通利二便,前后分消,湿邪得除,淤热得去,黄疸自退。

“临床应用”

(1)辨证要点:一身面目俱黄,黄色鲜明,舌苔黄腻,脉沉数或滑数有力。

(2)加减应用:若湿重于热者,加茯苓、泽泻、猪苓以利水渗湿;热重于湿者,可加黄柏、龙胆草以清热祛湿;若往来寒热,头痛口苦者,加柴胡、黄芩和解退热;胁痛、脘腹胀痛明显者,加柴胡、川楝子、郁金、枳实以疏肝理气止痛。

(3)现代临床常用于治疗急性黄疸型传染性肝炎、胆囊炎、胆石症、钩端螺旋体病等所引起的黄疸,证属湿热内蕴者。

三仁汤

《温病条辨》

“组成”杏仁15g、飞滑石6g、白通草6g、白蔻仁6g、竹叶6g、厚朴6g、生薏苡18g、半夏10g

“用法”水煎服。

“功效”宣畅气机,清利湿热。

“主治”湿温初起及暑温夹湿之湿重于热证。头痛恶寒,身重疼痛,肢体倦怠,面色淡黄,胸闷不饥,午后身热,苔白不渴,脉弦细而濡。

“方解”本方是治疗湿温初起,邪在气分,湿重于热的常用方剂。方中杏仁宣利上焦肺气,气行湿化;白蔻仁芳香化湿,行气宽中,畅中焦之脾气;薏苡仁甘淡性寒,渗湿利水而健脾,使湿热从下焦而去。三仁合用,三焦分消,是为君药。滑石、通草、竹叶甘寒淡渗,加强君药利湿清热之功,是为臣药。半夏、厚朴行气化湿,散结除满,是为佐药。综观全方,体现了宣上、畅中、渗下,三焦分消的配伍特点,气畅湿行,暑解热清,三焦通畅,诸症自除。

“临床应用”

(1)辨证要点:头痛恶寒,身重疼痛,午后身热,渴不欲饮,苔白腻或厚腻。

(2)加减应用:若湿温初起,表寒者,加藿香、香薷以解表化湿;若寒热往来者,加青蒿、草果以和解化湿;夹有秽浊者,加佩兰、石菖蒲化浊辟秽。

(3)现代临床常用于治疗肠伤寒初期、胃肠炎、肾盂肾炎、布氏杆菌病、肾小球肾炎以及关节炎等属湿重于热者。

其他清热祛湿剂。

方名组成功效主治甘露消毒丹滑石、黄芩、茵陈、石菖蒲、川贝母、木通、藿香连翘、白蔻仁、薄荷、射干利湿化浊,清热解毒湿温时疫,邪在气分,湿热并重证。发热倦怠,胸闷腹胀,肢酸咽痛,身目发黄,颐肿口渴,小便短赤,泄泻淋浊,舌苔白或厚腻或干黄,脉濡数或滑数二妙散炒黄柏、苍术清热燥湿湿热下注证。筋骨疼痛,或两足痿软,或足膝红肿疼痛,或湿热带下,或下部湿疮、湿疹,小便短赤,舌苔黄腻者。

(三)利水渗湿剂

五苓散

《伤寒论》

“组成”猪苓9g、泽泻15g、白术9g、茯苓9g、桂枝6g

“用法”为末,制成散剂,每服6~l0g;亦可改汤剂,水煎服。

“功效”利水渗湿,温阳化气。

“主治”水湿停聚,膀胱气化不利之蓄水证。小便不利,小腹胀满,水肿、泄泻。或头痛发热,烦渴欲饮,甚则水入即吐;或脐下动悸,吐涎沫而头目眩晕;舌苔白,脉浮或浮数。

“方解”本方主治病证为水湿内盛,膀胱气化不利所致。方中重用泽泻为君,以其甘淡性寒,直达肾与膀胱,利水渗湿。臣以茯苓、猪苓之淡渗,增强其利水渗湿之功。佐以白术、茯苓健脾以运化水湿。桂枝辛温通阳以助膀胱气化,气化则水自行,同时兼解太阳之表。诸药合用,则水行气化,表解脾健,而蓄水留饮诸症自除。

“临床应用”

(1)辨证要点:小便不利,水肿;或痰饮,脐下动悸;舌苔白,脉浮或缓。

(2)加减应用:若水肿兼有表证者,可与越婢汤合用;水湿壅盛,水肿明显者,可与五皮散合用;泄泻偏于热者,须去桂枝,可加车前子、木通以利水清热。湿热黄疸,小便不利,湿重于热者,加茵陈利水退黄。

(3)现代临床常用于治疗急慢性肾炎、水肿、肝硬化腹水、心源性水肿、慢性肠炎、脑积水等属水湿内停者。

猪苓汤

《伤寒论》

“组成”猪苓、茯苓、泽泻、滑石、阿胶各9g

“用法”水煎服。

“功效”利水、清热、养阴。

“主治”水热互结。小便不利,发热,口渴欲饮,或心烦不寐,或兼有咳嗽,呕恶,下利。又治血淋,小便涩痛,点滴难出,小腹满痛者。

“方解”本方为滋阴利水之剂。主治邪传阳明或少阴,水热互结,邪热伤阴,小便不利之证。方中以猪苓清热利水,为君药。水为湿邪,湿者渗之,茯苓利水渗湿,用为臣药。以泽泻、滑石清热利水,又利而不伤阴,为佐药。阿胶甘平润滑,育阴止血,为使药。五药合用,渗利与清热养阴并进,利水不伤阴,滋阴不敛邪,使水气去,邪热清,阴液复。诸证自愈。但总以渗利为主,清热养阴为辅。

“临床应用”

(1)辨证要点:小便不利,灼热感,或小便涩痛,点滴难出,口渴欲饮,舌红,脉数。

(2)现代临床常用于治疗泌尿系结石、泌尿系感染、肾功能不全、特发性水肿等见上症者。

其他利水渗湿剂如防己黄芪汤。

方名组成功效主治防己黄芪汤防己、黄芪、甘草、白术益气祛风,健脾利水表虚不固之风水或风湿证。汗出恶风,身重微肿,或肢节疼痛,小便不利,舌淡苔白,脉浮。

(四)温化水湿剂

真武汤

《伤寒论》

“组成”茯苓9g、芍药9g、白术6g、生姜9g、炮附子9g

“用法”水煎服。

“功效”温阳利水。

“主治”阳虚水泛证。畏寒肢厥,小便不利,心下悸动不宁,头目眩晕,身体筋肉瞤动,站立不稳,四肢沉重疼痛,浮肿,腰以下为甚;或腹痛,泄泻;或咳喘呕逆。舌质淡胖,边有齿痕,舌苔白滑,脉沉细。

“方解”本方为治疗脾肾阳虚,水湿泛溢的要方。本方以附子为君药,本品大辛大热,用其温肾助阳,以化气行水,兼暖脾土,以温运水湿。臣以茯苓利水渗湿,使水邪从小便去;白术健脾燥湿,扶脾之运化。佐以生姜之温散,既助附子温阳祛寒,又伍茯苓、白术温散水湿。白芍亦为佐药,利小便以行水气,柔肝缓急以止腹痛,敛阴舒筋以解筋肉瞤动,防止附子燥热伤阴,以利于久服缓治。诸药配伍,温中有散,利中有化,脾肾双补,阴水得制,故为脾肾阳虚,寒水之病的有效方剂。

“临床应用”

(1)辨证要点:腰以下肿,小便不利,肢体沉重或浮肿,舌淡胖苔白,脉沉。

(2)加减应用:脾阳虚而下利甚者,去芍药之阴柔,加干姜以助温里散寒;水寒射肺而咳者,加干姜、细辛温肺化饮,五味子敛肺止咳;水寒犯胃而呕者,加重生姜用量以和胃降逆,可更加吴茱萸、半夏以助温胃止呕。

(3)现代临床常用于治疗慢性肾小球肾炎水肿、心源性水肿、甲状腺功能低下、慢性肝病浮肿、慢性肠炎、肠结核等属脾肾阳虚,水湿内停者。

实脾散

《重订严氏济生方》

“组成”厚朴、白术、木瓜、木香、草果仁、大腹子、炮附子、白茯苓、炮干姜各6g、炙甘草3g

“用法”加生姜、大枣,水煎服。

“功效”温阳健脾,行气利水。

“主治”脾肾阳虚,水气内停之阴水。身半以下肿甚,手足不温,口中不渴,胸腹胀满,大便溏薄,舌苔白腻,脉沉弦而迟者。

“方解”本方所治之水肿,由脾肾阳虚,阳不化水,水气内停所致,亦谓阴水。方中附子善于温肾阳而助气化以行水;干姜偏于温脾阳而助运化以制水,二药相合,温肾暖脾,扶阳抑阴,用为君药。臣以茯苓、白术渗湿健脾,使水湿从小便去。佐以木瓜除湿醒脾和中;厚朴、木香、大腹皮、草果行气导滞,令气化则湿化,气顺则胀消,且草果、厚朴兼可燥湿,大腹皮且能利水。甘草、生姜、大枣益脾和中,生姜兼能温散水气而化饮,甘草还可调和诸药,同为佐使之药。诸药相伍,脾肾同治,而以温脾阳为主;寓行气于温利之中,令气行则湿化。

“临床应用”

(1)辨证要点:身半以下肿甚,胸腹胀满,舌淡苔腻,脉沉迟。

(2)加减应用:若小便不利,水肿甚者,加猪苓、泽泻以增利水消肿之功;气短乏力,倦惰懒言者,加黄芪补气以助行水;大便秘结者,加牵牛子以通利二便。

(3)现代临床常用于治疗慢性肾小球肾炎、心源性水肿、肝硬化腹水等属于脾肾阳虚气滞者。

苓桂术甘汤

《金匮要略》

“组成”茯苓12g、桂枝9g、白术6g、炙甘草6g

“用法”水煎服。

“功效”温阳化饮,健脾利湿。

“主治”中阳不足之痰饮。胸胁支满,目眩心悸,短气而咳,大便溏,舌苔白滑,脉弦滑或沉紧。

“方解”本方所治痰饮乃中阳素虚,脾失健运,气不化水,水湿内停所致。本方重用茯苓为君,健脾渗湿,祛痰化饮。以桂枝为臣,温阳化气,平冲降逆。苓、桂相伍,一利一温,既温阳化气,

同类推荐
  • 夜航

    夜航

    《夜航》是一本关于暴风雨、星空和寻找的不朽浪漫小说,被全球亿万读者誉为非常值得收藏的书。在这部惊心动魄的故事里令我欣喜的是其中的高贵气概。人的弱点、自暴自弃、失落感,我们充盈于耳,今日文学太擅于揭露它们了,这才是更需要有人给我们指出的。小说并不是在讲述一段冒险失败引人同情的故事,而是在展示人类的力量。如果没有一批坚毅的先驱,夜航事业怎么会从不可能发展到今天的成熟。在小说的结尾处,面对一次夜航失败,牺牲的飞行员里维埃被作者描述为伟大的、凯旋的,“他肩负着自己沉重的胜利”。《夜航》中来自黑夜这半个世界的守夜人用他们的奋斗故事告诉我们:幸福是获得的过程,是对责任的承担。里维埃与飞行员们的幸福与我们日常所说的个人幸福不同,即便非常清楚每一次夜航都是生命的冒险,但是这群志同道合的人为了航空事业,为了征服黑夜而不断进行着战斗。
  • 专业技术人员知识更新读本

    专业技术人员知识更新读本

    《专业技术人员知识更新读本》由法治信仰与法治建设、社会保险、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家庭安全教育四部分组成,本书由北京化工大学文法学院石景光老师对第一章法治信仰与法治建设进行阐述,中国人事科学研究院董志超主任对第二章社会保险和第三章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进行分类详细的讲解,中国人民公安大学王大伟教授对第四章家庭安全教育进行怎样的预防给予介详细的绍和讲解,供专业技术人员学习使用。
  • 朗诵诗歌集

    朗诵诗歌集

    国家教育部颁布了最新《语文课程标准》,统称新课标,对中、小学语文教学指定了阅读书目,对阅读的数量、内容、质量以及速度都提出了明确的要求,这对于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培养语文素养,陶冶情操,促进学生终身学习和终身可持续发展,对于提高广大人民的文学素养具有极大的意义。
  • 安徒生童话(语文新课标课外必读第一辑)

    安徒生童话(语文新课标课外必读第一辑)

    国家教育部颁布了最新《语文课程标准》,统称新课标,对中、小学语文教学指定了阅读书目,对阅读的数量、内容、质量以及速度都提出了明确的要求,这对于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培养语文素养,陶冶情操,促进学生终身学习和终身可持续发展,对于提高广大人民的文学素养具有极大的意义。
  • 盛开:第十七届全国新概念获奖者范本作品B卷

    盛开:第十七届全国新概念获奖者范本作品B卷

    本书为2015年春节期间举办的第十七届全国新概念作文大赛获奖者作品集B卷,与《盛开:第十七届全国新概念获奖者范本作品.A卷》为上下一套,获奖者均为当下正游走在校园里的少年作者,他们拥有最崭新的视角和情感,以此描绘出新一代最年轻的成长面貌和梦想导航。作为《盛开》每年推出的特色系列,一直以来都是可读性非常强的作文辅导类和课外阅读类书籍。
热门推荐
  • 桐谱

    桐谱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佛说菩萨行方便境界神通变化经

    佛说菩萨行方便境界神通变化经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将婚就爱

    将婚就爱

    一纸协议,她被迫为了钱成为代孕妈妈,卖了孩子,心也跟着沦陷。他事业成功,相貌堂堂,却宁可放弃结婚,选择代孕生子,对她纠缠不休,这背后究竟藏着什么秘密?她逃不掉,躲不开,这辈子只能就此沦陷...
  • 长情醉红颜

    长情醉红颜

    美人厌时迟,静候颦蛾眉。但见泪痕湿,不知心恨谁。
  • 佛说四不可得经

    佛说四不可得经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T病毒感染

    T病毒感染

    世界上出现了T病毒看秦天在末世中生存吧!
  • 驱魔龙族之惊世情

    驱魔龙族之惊世情

    她作为驱魔龙族马氏第四十代传人,谈恋爱?不可能!她今生今世的目标只有一个,就是追杀将臣。时刻紧记着姑姑警戒,不可动心更不能动情……她与僵尸之王上演了一场“罗密欧与茱丽叶”的结局,和同是僵尸皇级的虚无破天有着一场师徒恋……遇上了一个亦男亦女的脱线九尾狐,更是和一个叫命运的男人做了一个以终身为锲约的交易。她这生是马氏传人,而他这世是茅山派传人,记得他曾和她说过“她是马家人,而他是道士,终生不婚嫁,如此,甚好……”
  • 黄金时代

    黄金时代

    《黄金时代》包括中篇小说《黄金时代》、《三十而立》、《似水流年》、《革命时期的爱情》和《我的阴阳两界》等。
  • 彼渡少年与妖怪契约

    彼渡少年与妖怪契约

    你有没有想过,其实生活中的电器,每一件都有着自己的故事。只是它们静静地立在那里,始终无人倾昕。谢麒宇在18岁生日那天,发现自己居然看到了寄居在各种电器上的妖怪。传说它们居住在一个叫作“真理界”的地方。虽然对这个与众不同的世界很有兴趣,但是谢麒宇并不了解这个世界。一次机缘巧合,他帮助寄居在配电房的妖怪点翎打开了通往“真理界”的大门,将点翎送回了家,并因此认识了一个名叫顾妄的神秘少年。从此,谢麒宇与顾妄以及拥有特殊能力的少女童小琪一同调查身边层出不穷的妖怪事件,遇到了一个叉一个美丽的故事,在距离真理界越来越近的同时,谢麒宇的真实身份以及这些时间背后隐藏的秘密也逐渐浮出水面……
  • 如若有你,一生何求(典藏版)

    如若有你,一生何求(典藏版)

    宋安辰和叶一生青梅竹马、两小无猜地长大,小心翼翼地喜欢彼此。而因为家庭变故,一生突然间不告而别,好像是从来没有来过他的身边。六年后,叶一生成为了一名小护士,遇上了在同一家医院的肿瘤外科医生宋安辰,宋安辰对当年一生的不告而别无法释怀,故意装作不在意,但是喜欢这种东西,即使捂住嘴巴不说,还是会从眼睛里跑出来。当两个人误会解除,原来暗生的情愫早已经深深地延伸至彼此心底。肿瘤外科医生宋安辰×单纯小护士叶一生。六年前,她因家庭变故,离开了家,也离开了隐忍爱他的宋安辰。六年后,他用一个吻,向她索取问路费,她无处可逃。暗恋你,这是让我变得卑微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