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651800000033

第33章 儿童情商的培养与开发(四)

4.用榜样激励督促自己。把伟大人物、英雄模范及先进典型作为自己学习和模仿的榜样。读他们的传记,学他们的先进事迹,立志向他们学习。还可搜集格言、警句,如“千磨万击还坚韧,任尔东西南北风”,“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等,激励自己、鞭策自己。

(1)培养自省的习惯。培养自我检查、自我评价和自我批评的习惯。如写日记或周记检查自己、评价自己、批评自己,发扬良好的意志品质,克服不良的意志品质。

(2)坚持参加体育锻炼。体育锻炼不仅可使人身心健康,而且能磨炼人的意志。据研究,骑自行车可锻炼顽强性,跑步可锻炼自制力,球类运动可锻炼独立性等。在体育锻炼中克服的困难越大,意志就会磨炼得越坚强。

有人为成才列了一个公式:成才=目标远大 坚强意志 方法正确。苏轼说:“古之立大志者,不唯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坚忍不拔之志。”古往今来任何成就事业者都表现了积极健康的意志品质。

总之,情感、情绪和意志是人才发展的关键因素。人才在发展过程中,最为敏感、最易受到冲击,唯有对理想、目标具有积极火热的情感、抱有积极向上的情绪,对克服困难具有坚定持久的意志,他们方能获得事业的成功。健康的情感、情绪和意志品质相互作用、相互影响,共同促进人才的发展。因此了解并培养积极良好的情感、情绪和意志,是孩子取得良好发展的重要途径。

(六)训练孩子的竞争能力

每个孩子的身上都蕴藏着巨大的潜能,这些潜能一旦被释放出来,孩子们能做的比我们想到的要多得多。被尊为“控制论之父”的维纳认为,每一个人,即使是做出了辉煌成就的人,在他一生中所利用大脑的潜能也还不到百亿分之一。

虽然人们可以通过自我激励来开发潜能,但更可靠、更适用的方法是通过外因的激发带来能量的释放。因为自我激励需要坚强的意志力,而外因的激活则是人的一种本能反应,而且他的激发本身带有一种竞技游戏的效果。

挪威人喜欢吃沙丁鱼,尤其是活鱼。市场上活沙丁鱼的价格要比死鱼高出许多。所以渔民总是千方百计地想法让沙丁鱼活着回到渔港。可是虽然经过种种努力,绝大部分沙丁鱼还是在中途因窒息而死亡。但却有一条渔船总能让大部分沙丁鱼活着回到渔港。

这是为什么呢?船长严格保守着秘密。直到船长去世,谜底才揭开。原来是船长在装满沙丁鱼的鱼槽里放进了一条以沙丁鱼为主要食物的鲶鱼。鲶鱼进入鱼槽后,由于环境陌生,便四处游动。沙丁鱼见了鲶鱼十分紧张,左冲右突,四处躲避,加速游动。这样一来,一条条沙丁鱼欢蹦乱跳地回到了渔港。正由于鲶鱼进入鱼槽,使沙丁鱼感到威胁而紧张起来,加速游动,从而使沙丁鱼到了港口。这便是著名的“鲶鱼效应”。

鲶鱼效应告诉我们,竞争可以激发人们内在的活力。在孩子的情商教育中同样如此,父母应该培养孩子积极的竞争意识,给孩子一个竞争的环境,让他们充分发挥自己的潜能,以至于在社会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为此,父母要培养孩子的胆识;引导孩子公平竞争;克服孩子的自卑感;树立孩子“努力做到最好的”信念。

(七)教育孩子学会感恩

中国自古以来就是一个礼仪之邦,我们不但要孝敬父母、尊敬师长,还要感激并牢记那些曾经帮助过我们的人。感恩是我们每一个人都不可缺少的道德准则,是做人的最基本的修养,不会感恩或不愿意感恩的人只能被大家所遗弃。

世界上的伟人,对人类有大贡献的人,都是有感恩思想的人,他们觉得自己受了父母的恩,亲人的恩,友人的恩,老师的恩,人民的恩,他们想报答,便自强不息,努力奋斗。感恩成为他们工作学习的动力,报恩成为他们的人生目的之一。

国外更重视感恩教育,美国有个节日就叫感恩节,英国人则大都是“带着感激之心生活”。

现在,中国的很多孩子之所以不懂得感恩、报答父母,就是因为父母没有教育孩子报恩,也没有给孩子报答的机会。而作为父母,应该培养孩子的感恩意识,动物界尚有羊羔跪乳、乌鸦反哺的感恩行为,更何况人呢?那些幸福的一代又拿什么来报答父母的养育之恩呢?很多孩子已经把尊重长者、孝敬父母的传统美德甩之脑后,吃过饭后,把碗筷一推就去看电视或打游戏,父母却在那里忙碌着洗碗擦桌子;孩子生病了,父母跑前跑后,父母生病了,孩子不闻不问,毫不在乎。如此下去,怎能不让人忧虑?

孩子不懂得感恩,往小了说是不孝敬父母,往大了说就会发展成不关心他人,不关心社会。因此,父母们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对孩子进行感恩教育。

1.提高父母的地位。在一个家庭中,父母是家长,管理家庭成员的生活。父母又是家庭生活的供养者,吃的、用的、玩的、穿的,没有一样不是父母置办的,所以父母理所当然是家庭的核心的领导者。但是现在的很多家庭中,孩子是小皇帝,父母都得围着他们转,反倒成了他们的侍从,这就让孩子更加以小霸王自居,更意识不到去孝敬父母了。因此,父母要让孩子明白,父母才是长者,是家里的主事人,而不能没大没小,任孩子在家里蛮横胡闹。

2.让孩子知道父母的不容易。现在的孩子相当一部分不知道父母是怎样工作的,不知道父母的钱是怎样赚来的,更不知道父母为生计奔波时有多辛苦。他们只知道向父母要钱、要吃、要穿,并认为这是应该的。这样的孩子怎么可能想到孝敬父母呢?所以,父母应该有意将自己工作的艰辛和赚钱的不易告诉孩子,让孩子明白父母的钱是用心血和汗水交换来的,自然孩子就会不再乱花钱,也会从心底里感激和敬重父母。

3.父母要做孝敬长辈的楷模。父母对待长辈的态度往往会影响到孩子,如果父母孝敬长辈,那么孩子耳濡目染,也会孝敬自己的父母。所以,当父母的要多照顾年迈的老人,周末休息时常去老人那里看看,买些补品和衣物,如果工作忙,没有时间,就常给老人打个电话,或干脆让孩子去看望爷爷、奶奶,并要求孩子帮老人做些家务。

台湾作家柏杨先生曾说:“中国人,您要笑一笑,笑就是感激,就是美!”感恩是一种美好的情怀,是一种温暖的回报。经历过一次感激,灵魂就会得到一次升华。感恩是一杯清醇的酒,使人生酣醉;感恩是一首浪漫的诗,使人生丰富;感恩是动人的乐曲,使人生快乐!

把孩子培养成一个知道感恩的人吧!只有这样,孩子才会是个好人,才会是个感情丰富,道德高尚,自己快乐,对别人有益的人。

(八)教育孩子做诚实守信的人

诚信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对于一个国家、一个民族来说,诚信是其文明程度的象征;对于一个企业、一个单位来说,诚信是其信誉和形象的体现;对于一个公民来说,诚信是其人生观、价值观和社会公德水准的反映。

孔子说:“人无信不立。”这条箴言流传千古。这说明,我们的祖先是有重视信用的传统的。清代顾炎武曾赋诗言志:“生来一诺比黄金,哪肯风尘负此心。”表达了他坚守信用的处世态度和内在品格。

诚信是人性中一切优点的基础,是一个人最宝贵的财产,它能让孩子保持正直,挺直脊梁、光明磊落地做人,还能给孩子以力量和耐力。

每个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诚实守信,不喜欢撒谎的孩子。但是。许多孩子却表现得不尽如人意。究其原因,大多是由于后天的某种需要引起的,比如为了满足吃的需要、玩的需要,甚至是为了逃避受批评、受惩罚,这些都助长了孩子撒谎的恶习。从心理学来看,儿童的道德意识和道德行为的发展是紧密相连的。道德意识决定着道德行为,道德行为又反过来体现着道德意识。但是,由于儿童认识水平跟不上道德行为,常常会造成认识和行为的脱节。许多孩子明知自己的行为是不对的,但由于意志力薄弱、自制力不强而无法控制自己的行为,造成他们说话不算数,答应人家的事却又不做。因此,家长应很好地培养孩子讲诚信的习惯。

1.抓住诚信教育的起点期。3至6岁是孩子诚信美德教育的起点期,因为这个时期是个性品德形成的最初阶段。这个阶段的诚信美德教育应以“品德教育、习惯形成、个性培养”为核心。这个时期的孩子可塑性大,爱模仿、易接受外界的各种信息,是了解社会、学习各种行为要求、习惯养成的最佳时期,如果成人重视对孩子进行适时适宜的品德教育,就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著名儿童教育家陈鹤琴指出:“幼稚期(0至7岁)是人生最重要的一个时期,什么习惯、言语、技能、思想、态度、情绪都要在此时期打下一个基础,若基础打得不稳固,那健全的人格就不容易建立了。”

2.注意孩子的第一次说谎。对孩子进行诚信教育的时候,一定要注意孩子的第一次说谎,当家长觉察到孩子第一次说谎时,要正确对待,千万不要打骂、呵斥,否则会适得其反。较稳妥的方法是仔细分析孩子说谎的动机,采取正面的教育方法,把孩子的第一次说谎消灭于无形之中,让孩子明白说谎的后果。这样,孩子以后说谎的几率就少了。

3.给孩子树立诚信的榜样。找一个很有诚信的孩子(不论是不是生活中的)作为榜样,让孩子学习这种品质,强化孩子诚信的品质;另外,孩子会自然地把身边的成人当作榜样来模仿,这样就要求家长要以身作则。一位外国教育家曾说过:“父亲们所关注的最重要的事情是,他们本身应成为孩子们的榜样,只做一切应当做的事,避免邪恶的习惯。他们的生活本身如同一面镜子,通过这面镜子,就培养了孩子对恶言恶行的厌恶。”因此,在这方面家长应成为一面诚信的“镜子”。

为了培养孩子的诚信习惯,平时家长对待孩子一定要讲诚信,做到言行一致。孩子的模仿能力很强,很容易受到某种行为的暗示。如果父母言行不一致,不履行承诺,孩子就会受到暗示,跟着模仿。例如,父母如果答应了孩子假日带他到商场去买玩具,就一定要去。如果到时忙,脱不开身,也一定要向孩子说明情况,并争取以后补上。而且,这样推迟或失约的事情,今后一定要注意避免发生,这样才能取信于孩子。

许多父母为了诱导孩子做某件事,总是轻易地许诺孩子某些条件,但是事后却没有兑现。孩子的希望落空后,就会发现父母在欺骗自己,他就会从父母身上得到一些经验,那就是不守信的许诺是允许的,大人的言行也经常是不一致的,说谎是被允许的,等等。一旦这些经验转化为孩子说谎的行为时,父母恐怕要后悔莫及了。

4.对孩子进行诚信品质的教育。诚实守信,立身之本。家长应该加强对孩子进行诚信品质的教育,从小就教育孩子守信用、负责任。告诉孩子,一个言而无信的人,是没有人愿意和他合作的。

教育孩子从小就做一个诚信的人,要始终如一地要求孩子,告诉孩子出现缺点和错误时要勇敢承认,接受批评,绝不能隐瞒。可以在家里和孩子一起多讨论诚信的重要性,为保证使诚信成为孩子的一种优良习惯,可以读一些强调诚信重要性的书籍,给孩子讲一些名人诚信正直的故事。针对社会上那种坑蒙拐骗的行为,父母要态度鲜明地进行批判,要让孩子坚信,这种弄虚作假的行为是必将受到惩罚的。这样的教育,会使孩子长大以后做一个光明磊落的人。

五、让孩子拥有好口碑

如今的社会竞争,其实都是信誉和口碑的竞争。要想赢得人们的交口称赞,必须把握两个原则:第一是要懂得厚积人气,广结人缘;第二是要懂得舍小利而求大利的道理。有时,要敢于牺牲眼前利益,而谋求长远利益。家长要教育孩子懂得此理,并把它付诸实践。

(一)为人要随和

在人际交往中,谁都想给他人留下一个好印象,有个好人缘。一个人的人缘好坏,直接反映出他在处理人际关系时的能力和水平。那么怎样才能赢得好人缘呢?一是给人一个好印象,好印象会使人产生一种接纳的心理、亲和的心理,这是好人缘的基础。二是保持好的行为规范。一个人的行为要给人以正面的反馈和好的互动,这就是好人缘的根本。

(二)好话胜过艳阳天

一个人说话能做到坦荡宽容、心底无私,则他的口碑就会越传越好,并能逐步上升到别人心目中的位置,受人尊重。如果一个人说话时,含沙射影、恶语四起,说明他说话办事大有问题,最起码与说话者缺乏一种思想交流,缺乏感情联络,而且还会埋藏更大的反抗和隐患。因此,家长应教育孩子力争在人际交往中多多“开放”,与更多的人沟通交流,平时多联络多活动,多听听别人对自己的意见,多说一些对对方有益处的话,这样才能你敬人一尺,人敬你一丈,实现人与人之间的真情互动。

(三)为人处世求大同存小异

父母通过教育让孩子明白,要想在这个世界上找到一个与自身完全相同的人,这种可能性几乎是零,即使是双胞胎也很难办到。但是,要想在这个世界上找到一些与自身相似的人却非常容易。你可以从性别上、性格上、外貌上等许多方面,找到那些与自身有共同之处的人。这时,孩子就会突然感觉到在这个世界上自己并不孤单。没有人愿意站在所有人的对立面上,也没有人愿意处处标新立异,显示自己的不同。如果孩子懂得求大同存小异的道理,那么,孩子一定会拥有更多的朋友,自然也就会拥有更多人的拥戴。

总之,作为家长,一定要把孩子生命历程中的每一分、每一秒都作为他人生每个收获季节的开始。让孩子明白先做人后做事,做好人才能做好事的道理。将好习惯、好心态、好性格、好修养、好口碑这五粒人生的种子,深深地根植在孩子情商的土壤中,并让它成为孩子成功做人的五大资本。

不可否认,口碑决定一个人的美誉度,而百闻不如一见,修养决定了人们心目中的基本印象;性格作为个人特色的一个标志,更决定了一个人的行为取向;心态作为一个人的基本态度,影响着人们的日常判断;好习惯则影响着一个人的修养和道德水平。

也请现代的父母们记住:一个好习惯影响孩子一生;一个好心态让孩子幸福一生;一个好性格铸就孩子一生;一副好修养成就孩子一生;一个好口碑庇佑孩子一生。

同类推荐
  • 给小学生讲艺术常识

    给小学生讲艺术常识

    本书讲述的是世界艺术史,其中中国艺术史占一半的比重,主要包括音乐、绘画、雕塑和建筑这四个大的方面,除了介绍最有名的艺术家、最具代表性的艺术作品和艺术发展的历史之外,还通注意讲中西方做对比,让孩子能够领略到艺术的不同表现形式。
  • 沙乡年鉴(教育部新编语文教材推荐阅读书系)

    沙乡年鉴(教育部新编语文教材推荐阅读书系)

    《沙乡年鉴》是“生态伦理之父”奥尔多·利奥波德代表作,与《瓦尔登湖》并誉的自然文学典范。它描述土地和人类的关系,被称为“土地伦理学开山之作”“20世纪自然写作领域十大好书之一”。全书涵盖众多学科知识,语言清新优美,是让孩子走向野外、培养环保及生态意识的传世经典。
  • 自知如镜化伟力(指导学生身心健康发展故事集)

    自知如镜化伟力(指导学生身心健康发展故事集)

    学生时代,是一个充满理想的季节,也是人体发育的转折关键期,这一时期,如何正确认识和对待自己的生理变化,怎样面对生活和生理的各种烦恼,是决定青少年身心是否健康的关键。
  • 中外寓言

    中外寓言

    国家教育部颁布了最新《语文课程标准》,统称新课标,对中、小学语文教学指定了阅读书目,对阅读的数量、内容、质量以及速度都提出了明确的要求,这对于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培养语文素养,陶冶情操,促进学生终身学习和终身可持续发展,对于提高广大人民的文学素养具有极大的意义。
  • 提高思考记忆能力(学生综合素质提高手册)

    提高思考记忆能力(学生综合素质提高手册)

    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和希望,培养综合素质高的接班人是我们教育的天职。当今社会,我们国家在现代化发展的道路上正面临着极大的机遇和巨大的挑战。要应对挑战就必须使未来的建设者们具备全面的素质;不但要有自然科学的知识,同时也必须掌握人文科学的知识。只有具备综合素质的人,才能称得上是合格的人才。一个民族的全体国民要想全面提高人文素质,就必须以提高综合素质为突破口。本选题是为青少年量身定做的综合素质提高自助读本。
热门推荐
  • 凤栖伍桐枝

    凤栖伍桐枝

    凤凰与梧桐。凤小米与伍桐一个童养夫或者童养媳的故事
  • 仙途漫漫,吾徒有毒

    仙途漫漫,吾徒有毒

    她是魔教教主的女儿,走投无路之下,他对她说:以后跟我可好?那人在群雄手下,力保她:“这丫头,以后就是我徒弟。”朝夕相处,她对他日渐生情。一夜过后,她再也无法掩饰:“师傅,我喜欢你!”他无情的把她赶走,再也不闻不问。她终究继承父业,称霸魔教。当她走投无路的时候,他却说:“裳儿,你是时候回到为师身边了!”她却道:“晚了。一切都再也回不去了!”她死在他的怀里,却那么安然。轮回于世,他终究还是找到了:“丫头!一切咱们从新开始可好?”
  • 禾秋与解忧研究所

    禾秋与解忧研究所

    关于情绪的一个故事,有时候没有情节,只剩情绪。禾秋:给半个世界就够了,可以吗?
  • 景景相依

    景景相依

    五年前,她被迫要嫁入北城第一名门霍家。订婚宴上,却被闺蜜冲上台,撕开礼服,露出满身斑驳痕迹。五年后,害得她身败名裂的男人,竟费尽心思欺负她,妄图封杀她。可是,从什么时候起,一切开始完全变了样?她感冒,他嘴上骂着活该,手却不听使唤的亲自给她熬姜汤。她受伤,他嘴上骂着报应,背地里却将伤她的人处理得一干二净。明明想让她来主动求饶,可最后却变成他向她主动求爱。见鬼了!这女人,到底给他下了什么迷药?
  • 新妖奇谭

    新妖奇谭

    她只是一个普通人类,误入妖界便因半妖侵城滞留其中,稀里糊涂带着一只小白半妖混迹四方,然而,巨大的阴谋逐渐显露,小白半妖突然变成罗刹魔鬼,她在这场风波中身不由己,为求自保回到人界,宁愿斩断情丝。她如愿以偿离开了妖界,但是,她失去的却比想象中的多,原来,世界最难断的,除了水流,还有情丝。幸好,命运给了她转身的机会,她知道,她该怎么做了……
  • 天骄领域

    天骄领域

    南海之上,有年轻人脚踏乌龟航行,一刀春色,风流写意。一指仙人跪,仙人你跪不跪?
  • 大方等大集经贤护分卷第一

    大方等大集经贤护分卷第一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史前兽纪

    史前兽纪

    重生为蛇,闯入充满怪兽的“乐园”,这里人性不存、文明不生!物竞天择、适者生存!……
  • 忘川半步

    忘川半步

    忘川河后半步有一家千年黄泉当铺,千年以来从不接待活人。地狱之花谢,闯入猎灵者,一眼千年,生生世世,不入轮回只为再见你一次。西晋到21世纪,天罗地网,夫要妾亡,妾不敢不从。
  • 中国文化的性格

    中国文化的性格

    本书是梁晓声先生解读中国文化的一部新作,是一部梳理传统文化的读书笔记与思考心得。包括了对中国历史、文学、文艺等诸多方面的内容,既有以时间为线索的宏观历史考察,也有对文艺作品的微观解剖,力图从中整理出一条关于中国文化、中国人精神气质总结性的内容线索。作者站在当下社会现实的立场,对照世界文化特色底蕴,对中国传统文化进行了入木三分的再思考,角度新颖、行文辛辣、富于思辨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