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财商教育》讲述:
财商素质的欠缺是当代孩子素质的一大缺陷。其表现是:孩子金钱至上的观点十分流行,做什么都要和钱挂钩;花钱随意,大手大脚,且盲目攀比、讲排场之风盛行;走上工作岗位的年轻人由于理财技能不足,很多人理直气壮地成为“购物狂”、“月光族”、“啃老族”、“房奴”、“卡奴”等。
另外,父母在对孩子进行财商教育时,也容易进入这样那样的误区。其表现是:告诉孩子“我没钱,买不起什么”;“钱不重要,你不用管钱,好好读书就行了”;“爸妈都是为了你呀,我们的财产都是你的”等,这些都是严重忌讳的。
“故事解读”
既然如此,在培养孩子财商的时候,父母应该从哪做起,并避免这些误区呢?
首先,财商教育归根到底是在培养一种思维方式,它并非如很多人想的那样可以一劳永逸,而是需要父母、师长在生活中一点一滴地用心引导,让孩子拥有良好财商和幸福人生是我们共同的期待。
一是要让孩子独立自主,树立为自己负责的财商态度。父母要给孩子树立这样的观念:没有什么是理所当然的,父母给你是因为爱你,是父母的责任。
二是父母应培养孩子延迟享受和学会付出的意识。让孩子摆脱物质的诱惑,从而进入精神的领域。
父母不要拿一些物质的东西来打发孩子,这实际上是在降低孩子的层次。让孩子脱离物质的世界,享受自主进行精神创造的乐趣。
三是父母千万不要给孩子提供无条件的物质供应。心理学指出人心中有一种能量物质,需要我们建一座堤坝,对它进行累积。而无条件的物质供应使这种“阻断效应”被破坏,最终导致孩子丧失能量,并形成“我可以自由地拥有我想要的一切”的观念,可能平庸一辈子。
其次,父母的教育误区容易错误引导孩子,应加以改正。
“我没钱,买不起什么”,小孩子崇拜有能力的人,而没钱代表你没能力,父母就会在孩子心中失去权威,更会导致孩子一辈子的穷人心态。正确的方式是告诉孩子:合理的要求,我们买得起;若超出了我们家的消费能力,那就靠全家人一起努力。
“钱不重要,你不用管钱,好好读书就行了”,有些父母认为只要读好书,将来有文凭就有社会地位,就不用为生存问题发愁。为了让自己的子女用心读书,家长往往倾其所有,为他们创造条件,不让他们为钱财分心,结果有些孩子因为生活无忧,缺少学习动力;有些孩子追求名牌、挥金如土,对父母不但不知感恩,有时还会鄙视自己父母不能满足自己时的“无能”;有些孩子工作后陷入理财困境,同时对父母、家庭缺少责任感,社会责任意识淡薄,自私自利,不懂宽容,经常怨天尤人。
“爸妈都是为了你呀,我们的财产都是你的”,这种说法使孩子觉得不用付出任何代价就可以得到他想要的,导致发生了有的孩子为了得到财产亲手杀死自己父母的人间悲剧。这些孩子没有责任感,没有情感,以自我为中心,完全跟父母的培养目标背道而弛。
再次,父母和孩子都要加强学习,正确理解财商教育观念。财商是指一个人认识和驾驭金钱运动规律的能力,是理财的智慧,包括观念、知识、行为三个层次。观念是指对金钱、财富及对财富创造的认识和理解过程;知识是指投资创业必不可少的知识积累,包括会计知识、投资知识、法律知识;行为是观念的表现和载体,是观念和知识在自我与环境之间的协调和实施,突出表现为每个人的自我突破、自我激活、自我控制的素质和能力。这三者互为补充、互为支持,共同构成了动态的、发展的财商概念。
财商教育的目的就是通过财商观念、知识、行为三个层次循序渐进地学习,促进青少年的全面发展。
让孩子知道创造财富也是每个人的责任,在创造财富的同时要遵纪守法,恪守市场规则,帮助孩子树立诚信的道德操守。
帮助孩子了解一些基本的理财技巧。理财不仅是一种生活能力,更是一门学问。理财,就是传授一些与财商有关的基本财务管理的知识、金融常识及个人家庭理财技能和方式。如会计知识、储蓄贷款及利息的常识、投资股票基金等,让孩子了解如何通过科学的理财手段为自己和社会积累财富。
最后,父母不必“高度重视”财商教育,对孩子从小便进行金钱、发财的重要性的灌输。许多家长错误地把金钱奖励和孩子的学习成绩、考试分数挂钩,只要学习搞好了,就大把钞票奖励,而诸如对金钱财富的正确认识、如何努力赚钱、科学理财等财商教育的内容,往往还是一片空白。这种教育很容易导致孩子形成金钱万能的拜金主义思想,走上社会后就可能成为唯利是图、缺少人情味的人,甚至在发财的途径上为达目的不择手段。这种教育扭曲了孩子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甚至法律观念,带来许多不良后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