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644700000002

第2章 父亲和他的儿女们(2)

母亲站在父亲身后也在望着那张地图。她似乎透过地图,正在看着海在戈壁滩上吃苦受累。

良久,父亲转过头,一板一眼地问母亲:你说我要是不同意让他调回来,他会不会像林一样记恨我那么多年?

母亲说:林是林,海是海。我不怕他恨你,我是怕他憋疯了。

父亲听了这话,摘下帽子,狠狠地把帽子摔在桌子上。父亲仰天长叹了口气,无奈地说:我老石咋养了这么一个孬种!

父亲知道,海是和林不一样的,海从小到大浑身上下都是女人气,动不动就掉眼泪,哭,成了海的一大法宝。以前父亲总是恨铁不成钢地拎着海的耳朵说:你这“秧子”,是水做的呀!那时父亲就想,三个孩子咋就不一样呢,在林和晶的身上,父亲看到了自己的影子,而在海的身上父亲看到了更多的是母亲的影子。父亲甚至怀疑,海根本就不是自己的孩子。

想到这里,父亲回头冲母亲没好气地说:这个不争气的东西是你生的,你说咋办吧?

父亲随着年龄的增大,似乎也看透了一些事情。离休之后,办事说话没有以前那么武断了,这回他把海这个难踢的球又踢给了母亲。母亲望着父亲,试着说:要不把海调回来,离家近一点儿就行。

父亲终于忍不住了,拍着桌子说:调调调,你就知道调,我看海这一辈子算是完了。

听父亲这么说,母亲流泪了,她是真心实意地思念海。老年的母亲和所有的母亲一样,恨不能把所有的孩子都护卫在自己的羽翼之下,怕老鹰抢走小鸡似的。

父亲没有想好怎么解决海的问题,说是父亲没有想好不太确切,是父亲期待着奇迹发生,也许过上几个月之后,海会突然来一封信,说自己已经爱上了戈壁,再也不想走了。父亲的想法永远是父亲的想法,现实和父亲的想法永远是存在差距的。 海那边出事了。 新兵连结束之后,海和几个新兵一起被分到了某边防哨所。海这批兵是边防兵,新兵连结束之后,无一例外的所有人都分到哨所中去了。

一辆卡车载着他们这批新兵,驶向了边境线,途经一个哨所时连长便拿出名单宣读几个新兵的名字,那几个新兵便下车了。一路下来,车上的新兵就越来越少了,最后剩下海这几个人了。

这辆卡车,在边防线上已经转悠两天了,车越往前走景色越凄凉,有时几个小时都不见人烟,偶尔只能看见路旁荒草中跑过的野兔子。

海真的是害怕了,他看不到前途。景色越荒凉,他就越紧张,车在一个山垭口转弯时,海终于忍不住,大叫一声从车上跳下去。海跳车的结果是,他的左腿摔骨折了。海终于如愿以偿了,他没能去成哨所,而是住进了边防团的医院。新兵连刚结束,海就出了这样的事,在边防团来讲电是一件大事。不管怎么说,海的这种行为,已经明白无误地告诉人们他是个逃兵了。于是一级又一级地把海的问题汇报了上去。

那天中午,母亲午睡时做了个梦,她梦见自己在爬一座山,那座山很高,最后她从山上摔了下来。她大叫一声从梦中醒了过来。

父亲醒了,正在听收音机,母亲的大叫让父亲一哆嗦,见母亲在做梦,才说:干啥呢,一惊一乍的,咋的了?

母亲手抚着胸,仍心有余悸地说:吓死我了,做了个梦,别是有不好的事吧?!

就在这时,电话响了,父亲去接电话。电话是新疆打来的,海的事在电话那端传过来,父亲的脸就黑了,他还没有听完电话便把电话挂了。

母亲一下子就想到了海,她跳下了床,望着父亲,一脸没底的样子说:是不是海出事了?

父亲没好气地说:不是他是谁。

母亲:海咋的了?

父亲:他当了逃兵,没出息的东西!

父亲站了起来,他背着手开始走步,走来走去。

母亲不知深浅,望着父亲走过来又走过去,她心乱如麻,就冲着父亲吼:你就别走了,走得我头晕。

父亲立住了,指着母亲的鼻子在吼:这就是你生的儿子!

父亲此时的脸在发烧。父亲光荣一生,他作为一个军一直是挺直腰杆儿在生活,没有一个人说过石光荣的坏话。没想到,老了反而让子女把脸给打了。他的腰杆儿一点点地弯了下去,最后坐下了,冲母亲有气无力地说:他要回来就让他回来吧,别在外面丢人了。

母亲听了这句话,犹如打了一针强心剂,一下子站了起来,冲着父亲说:那你咋还不打电话?

父亲伸出手,刚摸到电话,他又改变了主意,冲着母亲说:这兔崽子我收拾不动他了,那就让林去收拾他。

母亲不知父亲这句话是何用意,茫然地望着父亲。于是父亲就当着母亲的面打电话,父亲的电话是打给林的。林已经当师长了,父亲简单地把海的情况说了,然后心有余力不足地说:这个东西,我就交给你了。他要是不成材,你们以后谁也别回来见我。

父亲说完放下电话。也就是说,父亲把海这个难踢的球,又踢给了林。他收拾不动海了,让林继承他去收拾海。

不管怎么说,海的结局对母亲来说是圆满的,虽然没把海调到身边,毕竟调到林的身边了。兄弟俩在一起,也是不会错的,这是母亲的一厢情愿。接下来,林和海又有了故事。

海终于离开了遥远的新疆来到了林的身边。这是父亲向海的妥协,也是向母亲的妥协,老年的父亲已经学会了向生活妥协。换句话说,父亲已经不把海这个豆包当干粮了。因为在父亲的潜意识里,从来没把海这个“秧子”想像过他会成为一个合格的军人。最后父亲同意海调到林的部队去,完全是给自己留下最后一丝幻想,他希望林能把海收拾出个人样来。

林把当年父亲收拾他那一套办法拿出来,他想用这套办法收拾海。林和海刚见面的时候,并没有显示出兄弟情谊来,而完全是公事公办的样子。海站在他面前,他坐着。

林冷冷地说:新疆让你受不了了?

海不说话,低着头,此时此刻他的腿伤已经好了。

林又说:你这是逃兵你知道不知道?

海这回说话了,他说话的时候,满嘴的文人腔。他说:我孤独,在那个地方我压抑。

林又说:别人不孤独不压抑,你怎么那么些毛病?你是个军人,是个男人。男人,懂吗?!

海梗着脖子,不望林而是望着林背后的地图说:别人是别人,我是我。

海在那一瞬间,他有了一种强烈的感应,此时坐在他面前的不是林,而是父亲。林此时的态度。还有说话的语气,太像父亲了,或者说就是父亲的翻版。在那一瞬,海对自己的现状不抱任何幻想了。他想:我这是离开狼窝又入虎穴了,他觉得自己没什么前途了。

林为了斩断海的幻想,甚至都没有让海到家吃上一顿饭。他认为如果把海看成了自己的弟弟,那海未来的工作就难做了。林要完成父亲交给他的任务,把海收拾成一名合格的兵,林只能硬下心肠要付诸他的行动了。

林把海安排到警卫连,他认为警卫连是锻炼一名士兵最好的地方。为此,林还和嫂子吵了一架。嫂子是个贤惠的女人,同时也是个善良的人。按她的意思是,海来到这里了,一定要表达一下亲人的情分。来家吃顿饭,认认门。然后,周末的时候,不时地让海过来,吃吃饭,说说家常什么的。按照嫂子的意思海的衣服自己也不用冼了,随时随地拿家里来,由嫂子代洗。 林很快粉碎了嫂子的幻想,不仅不让海来家里,就是嫂子提出要到警卫连去看海,林也没同意。侄子石小林已经上小学了,他嚷着要去见叔叔,也被林大声呵斥住了。嫂子难过又伤心,和林吵了一架之后,躲到一边抹眼泪去了。林决心已下,他要完成好父亲交给他的光荣使命,因为他太了解父亲了。 林所有的设想,都和事实背道而驰。海并不珍惜眼前的机会,当他走进部队这个大家庭时,才发现自己并不是这个家庭中的一员。以前,他对部队不能说是艏生,应该说是很熟悉,生在部队,长在部队,他以为自己很快就能适应连队的生活。结果,海发现自己想错了。首先他不能适应的是部队按部就班的作息时间,早睡早起,半夜的时候,还有一班岗等着他。这就给海带来了许多不便。他要当作家,当作家就要读书写作,部队的时间安排得满满当当的,属于自己的时间少得可怜。海只能在熄灯后,打着手电筒躲在被窝里看书、写诗。这就大大影响了海的积极性,有时,他刚睡着,值班班长便叫他起床接岗去了。他万般无奈地站在哨位上,这时才发现自己困得要死。他的身后就是岗楼,有门有桌子有电话。此时是深夜,四周静悄悄的,那时海就想,这站岗纯属多余,没有敌人,破坏分子就是借给他一个胆也不敢到部队破坏。既然什么事都不会发生,耶站岗还有什么用呢,完全是聋子耳朵摆设。这么想过之后,海认为站岗真的没什么必要了,他转身钻到岗楼里,那里比哨位上舒服多了。海坐在椅子上,把枪立在身边,不一会儿,便睡着了。他睡得很舒服,还打起了呼噜。不知什么时候,海醒了。他一时不知自己在哪儿,半晌他终于弄明白自己的职责,起身去摸枪,发现枪没了。他有些慌乱,推开岗楼的门,发现哨位上站着一个人,走到近前,才发现林站在那里。他不知林为什么替自己站岗。 他说:师长,你这是干啥? 自从林对他冷若冰霜,公事公办以来,他一直称林为师长,不管是公开场合还是私下里都这么叫,他觉得这么叫比较解气。 林站在哨位上,像一名真正的士兵。 海这么叫他,他一句话也没有说,从哨位上走下来,把枪掼到海的怀里,低声又严厉地说:你给我站到哨位上去。

海怔了一下,最后还是老老实实地站到哨位上去了。

林说:这要是打仗,你擅离岗位,我会一枪崩了你。

海不说话,他觉得林这是在整景,在上纲上线,这一套都是跟石光荣学的。石光荣经常在家这么整景,海嘴上不说,心里想,我才不理你那一套呢。 林说:罚你站满一夜的岗,我陪你。 林果然说到做到,他站到海对面那个哨位上去了,站得一丝不苟。

接岗的士兵来了,不知这里发生了什么,看了一眼师长,又看一眼海。林下命令:你回去吧,告诉接岗的人,今晚,石海站到天亮了。

士兵不敢多问,颠颠地往回跑,传达师长的命令去了。

夜里,只有海和林对视着。

海说:你这是整景,小题大做。

林说:等你成为一名真正的士兵,你就会懂得哨位的重要性了。

海又说:你这是替石光荣在整我。

林不说什么,狠狠地在黑暗中瞪着海,海甚至不想叫父亲了而是直呼父亲的名字。

海还说:整吧,我不怕,越狠越好,只要不整死我......哼!

最后一句话,海还把调门提高了。

那一刻,林真想走下哨位抽海一个耳光,最后他还是忍住了。

经过那一夜兄弟俩的对峙,海还是有些害怕了,他怕林望着他时的眼神。从那以后,海没再敢漏岗,但他也决不是个合格的兵。

海在当满一年兵之后,林为海报了士兵高考补习班,林希望海能考上军校。如果那样的话,海就会成为一名军官了,也就有理由在部队长期干下去了,也算是了却了父亲的夙愿。林这么一厢情愿地想着。 海也接受了补习班的事实,因为部队有规定,凡是上补习班的战士,每天有两个小时可以自己支配复习文化课。可以说在补习班那两个月的时间里,海一天也没有复习文化课,他把那两个小时的时间用来看小说,写诗了。然后一封又一封地把他写的诗寄向全国各地的报纸杂志。

考试的时候海也去了,可以想像,海是不会认真答题的。他坐在那里,把卷子的空白处都写满了诗,然后恭恭敬敬地又把卷子交上去。监考的军官用不解的目光望着海,海无所谓的样子,吹着口哨大摇大摆地走出考场,引来众人的侧目。

这件事还是被林知道了。林把海叫到一个没人的地方,什么没说上来狠狠抽了海两个耳光。海怔住了,他没有想到林会打他。半晌他才缓过神来,捂着热辣辣的脸说,你,怎么打人!

林说:今天我打你,第一我不是以师长的身份,也不是以哥的身份,我是以父亲的名义打你。

海说:你就打死我吧!

林对海真的失去信心了。他真的气急了,用手指着海说:我,我,我怎么会有你这么个弟弟!

林竟结结巴巴的,说完就走了。

海冲着林的背影突然喊了一句:我也没有你这个哥!

喊完了,捂着脸呜呜地哭了起来。

为这事,林给父亲打了一个电话,把海的近况通报给了父亲。父亲听完林的汇报,沉默良久,在那一瞬,父亲对海最后一分幻想也破灭了。他冲电话那端的林说:人各有志,你的心尽到了。我不怪你,任他去吧。 海平平淡淡地当了三年兵,当满三年兵后,他复员了。 复员前,嫂子带着石小林找到了海,死说活说要海去家里吃顿饭再走。海不想见林,他死活不去。最后嫂子妥协了,同意在外面一家酒楼为海送行,海才答应。 吃饭的时候,懂事的嫂子没有提林,一顿饭吃完,嫂子终于忍不住哭了。 海轻描淡写地说:哭啥,我以后没哥了,但还有嫂子。 石小林见母亲哭了,也拉着海的手,叔长叔短地叫着。 海最后抬起头冲嫂子悲壮地说:明天我就复员了,回去后我也不想住在家里,我要自食其力,干出个人样来,给石光荣看看。

嫂子看了海半晌才说:你和林真是一个父亲养的,怎么都这么倔呢!

海回到了他离开的那座城市。果然,他没有回家。工作被安排在文化厅,他不想坐机关,又要求来到文化厅下属的一家文学刊物当起了编务。就是打扫个卫生,帮着拆拆稿子,给作者回个信什么的。

海白天在编辑部上班,晚上打开折叠床就住在编辑部的办公室里。好在编辑部的人下班都很早,整个编辑部就是海的天下了。他看书写诗,折腾到半夜也没有人管他了。按他自己的话说:活到这份儿上,总算自由了。

海复员回来不进家门,而是一下扎到了单位去。其实海的心里挺复杂的,高考落榜,心血来潮地去当兵;当了三年兵,应该说是混了三年,结果灰头土脸地回来了。父亲嘴上没说什么,但他在父亲的目光中看到了许多内容。海读懂了父亲脸上的内容,也就是说,父亲已经不把他当成人物了,甚至把他当成了一堆垃圾,就那样了,爱咋样就咋样吧。

正因为父亲的目光,让海凭生出了许多的自尊。他发誓要混出个人样来,否则他不会登这个家门的,他受不了父亲的目光。海就是在这种复杂的心情下,开始了自己的作家梦。

父亲在海的问题上永远是不会说什么的,母亲受不了了。她背着父亲偷偷去看海,时间是在晚上。办公室里早已是人去楼空,只有海在那儿挑灯夜战,一个碗里泡着方便面,海把自己的脸埋在稿纸中,他在奋笔疾书。现在海已经不再写诗了,而是改写小说了。他觉得有好多话要说,用诗的形式已经不能把他要说的话反映出来了。于是就写小说,洋洋洒洒的,一落笔就千言万语。

母亲出现的时候,海在稿纸上激战正酣。母亲见海这样子,受不了了,大颗大颗的泪水流了出来,滴在海的头上。海这才发现母亲,他抬起头叫了一声:妈。

母亲扯起海的手道:走,咱们回家吧。

海说:妈,我不,我在这里挺好的。

海的目光和眼神是坚定的,母亲知道,现在的海是十头牛也休想拉回来了。母亲不再说什么了,拿出衣服、被褥给海留下。海毕竟是母亲的心头肉,十指连心哪!

从那以后,母亲隔三差五的就来看海,每次都不空手,把做好的饺子。煮的排骨源源不断地给海送来。海面对着强大的诱惑也不说什么,送来就吃,不送也不要。他把心思都用在实现当作家的梦想上了。他要出人头地,让父亲看一看,让所有认识海的人都看一看,海也不是一般战士。

母亲回到家后,在父亲面前从来不提海,她知道那是在往父亲伤口上撒盐。但母亲会不由自主地叹气,她一叹气,父亲就不高兴。父亲用拐棍敲着地, “当当”的,母亲知道了,抹一把脸上的泪花,该干啥就干啥去了。

父亲有了一个拐棍,那是他的生日时晶送给父亲的。他觉得自己还用不上拐棍,但晶送给他什么,他都喜欢。后来他拿着拐棍就适应了,就像战士习惯了拿枪。

现在父亲每天出门时,都要拿着拐棍。他不是拄着它,

而是扛着它,或夹着它,就像扛着一杆枪似的。父亲的样子就让人觉得好笑。

李满屯等人看见父亲这样就笑着说:老石呀,你这是整的啥景,有拐棍不拄着扛着它。 父亲说:你们不懂,这是枪。 说完还用拐棍比划了一下,李满屯等人就往后退,惟恐父亲的拐棍伤了自己。

晶现在是公安局刑警大队的一名刑警,早出晚归的,有时有任务,晚上根本就不回来了。她和那些男刑警一起,昼伏夜出的,扫黄打非,也抓赌什么的。晶的工作显得惊心动魄,这是晶的理想。 母亲刚开始并不理解晶的工作,以为晶穿着警察的衣服,坐在办公室里写写画画的。母亲去过派出所,看到的警察大都是这样的。后来有一天,母亲看到了一个电视剧,写的就是警察。警察们在破一个案子,弄得惊心动魄的,看得母亲一惊一乍的。在一旁的晶看到了,不屑地冲电视里说:这算什么呀,竟瞎编。那么多人和一个警察枪战,哪有不死的!瞎编。

当时,电视画面正有一个警察和一帮坏人对射,警察自然英勇无比,一枪一个把坏人给放倒了,自己只伤了点皮毛。所以晶很不屑。

这句话提醒了母亲,母亲望着晶,胆胆颤颤地冲晶说:咋,你们工作比电视上还可怕?晶从来不说自己的工作,每次晚上有行动,她总会给家打个电话说:我晚上加班就不回去了。

母亲对加班的理解仍然是在办公室里写写画画。母亲从来不多想,这回母亲又看到了晶在她面前弄枪弄铐的,母亲的心就缩紧了。从那以后,每逢晶打电话说自己加班,母亲就再也睡不着了,也经常做噩梦,大呼小叫的。从梦中醒来之后,仍喊着晶的名字。母亲这样折腾,弄得父亲就很不安生,父亲就冲母亲吼:你能不能消停一会儿,我睡觉呢!

母亲坐起来,她仍没从睡梦中醒过神儿来心有余悸地说:晶正和一大帮坏人开战呢,你倒睡得踏实,我可睡不着。 父亲就说:那是晶的工作。 父亲从来不为晶担心,从小到大,父亲一直认为晶就是一个当兵的材料,就跟他一样,晶会成为一个合格的职业军人。晶生不逢时,和平时期的军队没有用武之地,况且和平时期的女兵,完全是部队的点缀,接个电话打个针,没有什么大作为。后来晶复员了,复员就复员了,父亲没有觉得遗憾。就是后来,晶当了名法官,父亲觉得不过瘾,犯人已经抓到了,还审来审去的,有什么好审的,拉出去,崩了就是了。这是父亲对犯人的理解。再后来晶去了公安局的刑侦大队,父亲这才觉得,晶有了用武之地。父亲的心一下子就安定下来了,他吃得香睡得着了。

父亲认为,人要是这一辈子干一件自己不愿意干的事,那是最痛苦的。比如说,他还没有到退休年龄就让他退下来,那滋味是别人无法想像的。

父亲从不为晶担心。父亲相信晶,什么样的坏人她都能制服,抓回来。他为了晶的工作感到骄傲。所以他对母亲的惊惊乍乍一点也不以为然。

同类推荐
  • 一个青年艺术家的画像

    一个青年艺术家的画像

    献给每一个永不妥协的青年! 国内画像必选译本,知名翻译家黄宜思全新修订内文606处。牛津大学出版社导读版(附牛津大学教授全面解析乔伊斯导读页)。入选兰登书屋“20世纪百部小说”Top3。意识流小说的开山之作,被叶芝、伍尔夫、贝克特等大师盛赞的世纪经典。《尤利西斯》前传。生于都柏林的青年艺术家斯蒂芬从小就敏感、多思。童年时期懵懂无知,积极求学却遭遇痛打;少年时期冲动热情,却误入欲望的迷途;青年时期终于变得成熟理智,但最终主动选择流放异地。他说:“啊,生活!我准备第100万次去接触经验的现实。”
  • 猪八戒重返高老庄

    猪八戒重返高老庄

    佛祖如来要在灵山讲法,并且要宴请各路听法的大仙。因为宴会所需的金盘玉盏有缺失,需要添置新的金盘玉盏。佛祖如来委派净坛使者猪八戒下界购买金盘玉盏。猪八戒假公济私,跑到高老庄要再会旧好娘子高翠兰,却伊那里了一连串的事端,叫人啼笑皆非。猪八戒移情别恋,爱上美女王丽丽。课时王丽丽嫌他相貌丑陋,口大肚圆,并不买账,这课难坏了介绍人。百年修的共船度,千年修得共枕棉,不知能否金榜题名,洞房花烛,且看《猪八戒重返高老庄》详细叙述。
  • 诡报记者:午夜心跳,office离魂实录(新惊魂六计)

    诡报记者:午夜心跳,office离魂实录(新惊魂六计)

    午夜心跳,office离魂实录.不可终结的秉烛夜谈,等你来参加。 身临其境的感觉、凄婉的情感、恐怖的气氛、悬念重重的故事,就藏匿在我们身边……
  • 来自广东的特殊邮件

    来自广东的特殊邮件

    赵子威驾车时喜欢将CD的音响调到最高点。巨大的音响声撞击着整个车体,有一种强烈的颠簸感。赵子威驾驶的是一台宝马X5吉普车,车体的颜色和他的性格极为相近,跳跃式的红色。这是两年前他三十岁生日时做地产商的父亲送给他的生日礼物。他漫不经心地驾驶着车。车在夏威夷大酒店门前停了下来。身材标准的他剃着板寸,身着一款名牌休闲装,肩背一个布艺包,一看就属于那种没有阳光够,却非要接着阳光的大龄男孩。他下车后随手将车钥匙扔给了负责泊车的门童。“你好,赵哥。”
  • 铁路渡船杀人事件

    铁路渡船杀人事件

    上午十一点十五分,列车缓缓驶入栗桥站。在列车员的引导下,乘客们有序地下了车,来到利根川的河岸边。在这里乘坐一种叫“传马船”的渡船,过了河就是中田站,开往宇都宫的列车正等在那里。笠原正行久久不愿下车。他不知道这次下了车,下次再能乘坐会是什么时候了。他甚至觉得,这是他第一次也可能是最后一次能乘坐火车了。列车由几架木质四轮车厢组成,分为上、中、下三个等级。笠原从上野站上车,坐在下等车厢。
热门推荐
  • 佛说罪福报应经

    佛说罪福报应经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和前女友的战斗日常

    和前女友的战斗日常

    某乎热门推荐:男朋友有个绿茶前女友是种怎样的体验?答案:我叫吕歆,二十六岁。半年前,我开始和现任男友交往。很不凑巧,他正好有这么一个前女友。--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尚书

    尚书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家,爱的港湾

    家,爱的港湾

    每个人都有家,都有家不同的故事,家,是一辈子的牵挂,不管你身在何方,心系何处,天涯海角,沧海桑田,只需要一声温柔深情的呼唤,就能让我们泪流满面,家,是我们心底最柔软的地方,家人和我们血脉相连,牵动着我们的心,在不同的城市,千家万户中有我们的身影,每天上演着不同的家的故事,我们身份各异,来自不同城市,境遇不同,有着不同的人生......
  • 都市异侠

    都市异侠

    写字楼惊现鬼影,撞鬼者生不如死。但出现鬼影的区域,上百部监视器的录象,却完全一无所得。但这只不过是开始的序章,魔鬼到底是为了得到什么?一个个危机接踵而来,涉及到一干人陷入疯狂的幻境,在死亡的边缘挣扎,生命结束也许并非是最可怕的结局,甚至连魂魄都将不存在。鬼影的真相随着慢慢解开,几乎可以确定,那是古老的鬼魂营造的阴谋。但当相关人等用传统的道术去迎击时,却发现在紧要关头无济于事……
  • 重生之墨少的第一夫人

    重生之墨少的第一夫人

    顾婉前世是D市第一名媛,为人温柔善良,却接连遭遇了爷爷和父母被害,连两岁的弟弟都没能幸免,她发誓要找出凶手,为亲人报仇,却发现,凶手居然是她二叔。原来,二叔不是爷爷的亲生儿子,他为了争权夺利取代爸爸,想办法杀了爷爷和爸妈他们,而知道真相的顾婉被她狼心狗肺的二叔关在废弃的仓库中,活活的烧死了,没想到,却让她重生在了六岁的那年,这一世,爷爷和爸妈还在,狼心狗肺的二叔还没有取代爸爸,她也再不要当什么名媛淑女,她要狠,学跆拳,斗二叔,誓要守护好自己的亲人们,为此,她将不惜付出一切代价。只是,这个男人是从哪冒出来的?虽然这个小时候的玩伴,后来成为了金字塔顶尖的人物,那也不能对她动手动脚啊,要不,看在他长得好看,大腿又粗的份上考虑一下?
  • 他在时光深处等你啊

    他在时光深处等你啊

    双向暗恋、久别重逢、主校园,甜文哦苏寻喜欢上一个男孩子,后来发现那个男孩也喜欢她。苏寻知道,裴轲这个人其实冷静克制,对人对事都冷淡疏离,后来发现这人明明是个超级容易脸红的害羞包。苏寻不知道的是,在她离开的那些年里,有个男孩为她红了眼,在时光里等了她很久。
  • 记忆迷踪

    记忆迷踪

    死亡面前,真的人人平等吗?他从停尸房醒来,却变成了通缉犯!失忆困扰,豪门陷阱,恐怖袭击,诡秘医术,重重迷局让他越陷越深,无路可退。为了一己私欲,为了苟延续命,人究竟可以做到哪一步?何谓底线?何谓禁忌?虽知人心险恶,却不知会如此丧心病狂。危机四伏,让他猜不透,看不清。真相逼近之时,又让他吓破胆,伤透心。然而真相背后还有真相,黑手幕后还有黑手。他将如何完成这记忆拼图,寻回自我?又能否绝处逢生,拨开迷雾,找出真凶?
  • 皇家杀手之凤凰于飞

    皇家杀手之凤凰于飞

    “我走了,心累了。”她还是没有情绪的说出这句话。他看着她,怔怔的不说话,左手还握着没来得及穿上的锦绣华衣,而右手手心还残留她留下的余温。那句“我陪你”到底有没有说出口?一想到从今天起谁拥有她面笑如花,谁陪她行走天涯。而他也知道了她要的只是最简单的幸福,没有大好河山、旖旎天下,她要的、她所给予的都仅仅是一个人的满满的心意而已。
  • 触不到的白月光

    触不到的白月光

    富二代学渣因为一场醉酒事故无意中卷入了一场被人掩埋的凶杀案中,在快要揭开了尘封多年的真相时,却遭遇重重危机。学渣能否安然度过在暗流涌动的危机,又能否找到操纵这一切的幕后黑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