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642300000002

第2章 别管我,让我自己来

你们知道造成你们孩子不幸的最可靠的方法是什么吗?那就是他要什么便给他什么。

——法国教育家卢梭

情景一:

吃饭时间毛毛想吃点心,妈妈把点心放到他面前,正要一口一口地喂他。

毛毛嘟哝着小嘴说:“妈妈,我会自己吃的!”

“你会吃?不行!呆会还不吃得满桌子,满身都是。”妈妈坚决反对。

“你自己吃得慢,等你吃完了,饭都凉了,吃到肚子里会不舒服的。”奶奶也这么说。

情景二:

小雨的妈妈每次都陪着宝贝儿子去上游泳课。她要么把小雨带到女生更衣室去帮他换衣服,吓坏一些小女生,弄得小雨小脸红红不好意思。要么就是跑到男生更衣室去帮小雨换衣服,弄得男泳客人心惶惶,又不好意思叫骂。下了课也是一样,帮小雨洗头、洗澡、换衣服,旁人又要受到一阵骚扰。而上课的时候,小雨的妈妈更是一旁穷紧张。似乎恨不得从岸上跳下水池帮小雨抓住手脚,纠正其姿势。

父母必知

相信很多年轻父母都曾如此感叹,这一代的孩子行为能力不及小时候的自己,每当孩子的表现不如自己预期时,做父母的常会说:“我像你这个年纪时早就会……哪像你到现在都几岁了,还什么都不会。”

其实若父母们肯扪心自问,孩子会有今日差强人意的表现,是否也是做父母的自己疏于教导、宠出来的呢?很多孩子到了上学年纪,还不会自己吃饭、自己穿鞋,原因无他,因为父母觉得让孩子自己吃,会吃得到处是饭粒,会吃很久,所以做妈妈的基于要快又干净的标准,干脆喂一喂比较快。

不让孩子练习,又期待孩子自己吃得快又干净,这可能吗?

对孩子来说,在他的发展道路上每前进一步都是要付出代价的,他们时时刻刻都在接受外界新鲜的事物,面临着一个个“困境”,做父母的,出于疼爱、呵护孩子,不舍、不敢、不想让孩子受到一点痛苦与挫折,一旦孩子被“困难”弄得手足无措,就亲自出马把一个个本应该由孩子自己解决的问题给拿掉。这不是剥夺了孩子自己做事的机会和权利吗?

家长总是一厢情愿地认为,在无微不至的关心照顾和完善的物质条件下,孩子就会无忧无虑地健康成长。可结果却往往与家长的心愿背道而驰:孩子并没有更加快乐,相反地,还在生活中碰到大大小小没完没了的问题,甚至和家长有了若隐若现的隔阂。如果父母细心观察孩子的话,他会发现孩子的独立意向,三岁的孩子就已经开始有了自我意识,有了“自己来”的想法。这时候,过多的“爱”反而会扼杀孩子的好奇心、求知欲以及自我成长的锻炼机会。

关爱孩子是必须的,但不能放任自己的感情,以关爱的名义过度介入孩子的生活细节。孩子独立学习或玩耍时,不要从旁干涉,指手划脚;在孩子不接受自己关爱或反感时,要及时察觉,纠正做法,不能一味从孩子身上找问题,更不能在孩子表示反抗后发脾气,强迫接受自己的关怀。

切记:在娇惯溺爱环境中长大的孩子一旦步入社会就会产生不同程度的问题:要么感到手足无措,在彷徨中失去生活的信心,永远“长不大”;要么就走上反抗社会、铤而走险的道路。

教子锦囊

(1)多给孩子一点自主权利和选择权,让孩子做自己能做的事

孩子的独立性是在实践中逐步培养起来的。随着他们身体的发育,大小肌肉群的逐渐成熟,心理能力的不断提高,从不会做到逐渐学会做,从做得不像样到做得井井有条,这是必然的规律,也是必经的过程。从中孩子也获得了自身的发展。一位著名幼儿教育家说过这样一句话:“我看过了,我忘记了;我听过了,我记不清了;我做过了,我就记住了。”这段话充分说明了动手对于幼儿的重要性,这就要求我们在独立性培养中一定要重视“做”的过程。

在日常生活中,从孩子身边的一些小事开始,如:他们自己穿脱衣服,自己收拾玩具,自己睡觉等。比如,在家里孩子的房间中,给孩子设置一个单独的区域,区域内的东西摆放、活动进行都由孩子做主,让孩子在自己的区域中活动,成人可参与活动但少加干涉,给孩子一种小主人的感觉。在这个过程中孩子感受独立做事的乐趣,培养他们自己事情自己做的意识。另外,日常生活中的许多琐碎小事,都是对孩子进行独立性行为训练的良好机会,成人应尽可能把自主权交给幼儿。在买衣服、玩具时,应让孩子参与选择(在不影响整体原则的情况下,尊重孩子的选择、采用孩子的选择),这样才能促进和激励孩子动手去做。在力所能及的前提下,让幼儿为班上和家庭做一点小事,如帮老师取一样东西,帮父母到附近商店买小件日用品等等,尽可能为孩子提供锻炼独立性的机会。

(2)利用游戏的机会培养幼儿的独立性

意大利著名的教育家蒙台梭利十分重视对孩子进行独立性培养,她说:“教育首先要引导孩子沿着独立的道路前进。”她认为,儿童自身有巨大的发展潜力,主张尊重儿童的自主性、独立性,放手让他们在活动中发展。她认为,教育者应成为儿童发展的观察者、引导者、援助者。游戏是幼儿形成社会适应能力的重要途径。要尊重幼儿对游戏主题、角色的选择,并在游戏进行过程中有意识地培养孩子的独立性。孩子们在游戏中发生了矛盾和争吵,教师不必急于出面干涉,尽可能让孩子在矛盾情景中,学会正确处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学会自己独立解决纠纷,形成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

有一次,两个小朋友为争一本书发生纠纷,各不相让,都要先看,一名幼儿说:“我先拿的这本书,你让我先看吧。”另一名幼儿说:“我也想看这本书,你要先看,我就没有看的了。”你会想到他们下一步如何处理吗?

他们争执了一会儿,有一名幼儿说:“咱俩一起看吧,我讲给你听。”另一名幼儿表示赞同。很多时候,幼儿的能力比我们想象的要高出很多。放手让他们去做,对于幼儿来说,即是能力的培养,又是经验的积累与丰富。

(3)培养孩子独立思考的能力

我国著名儿童教育家陈鹤琴先生说过:“凡是儿童自己能够想的,应当让他自己想。”遵循这样的原则教育孩子就能培养其独立思考的能力。幼儿具有好奇好问的天性,对待他们所提出的问题,成人应启发他们自己动脑筋去想,去寻求答案。

在一次“认识空气”的科学活动中,一个孩子问老师,玻璃瓶里有空气吗?老师没有直接回答,而是把玻璃瓶放进水盆中,孩子们惊奇地发现一个个小泡从玻璃瓶中冒出,便纷纷说:“有气泡,有气泡。”这样,他们自己得到了答案,显得非常兴奋。

(4)培养孩子克服困难的精神

在培养孩子独立性时,往往同时需要培养孩子克服困难的精神和毅力。对于幼儿来说,自己穿脱衣服,整理和收拾玩具是需要付出努力,克服一定困难的。不要一见孩子碰到困难就立即代劳,而不是鼓励他去克服困难。还有的成人明知应要求孩子克服困难坚持自己去做事,但只要孩子一哭一闹,立刻心软而妥协,依顺孩子,从而前功尽弃。

(5)父母应注意自身个性素质的提高,给幼儿提供正确的仿效楷模

儿童的模仿学习大多来源于父母,所以在日常生活中,父母要为孩子提供良好的行为楷模,时刻注意自己的形象,表现出较强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对孩子独立品质的形成起到潜移默化的教育作用。还应尽可能抽出一些时间陪孩子玩,给孩子提供更多的接触模仿机会。家长个性中不利于孩子独立品质形成的因素如遇事缺乏自制、缺乏主见、优柔寡断等等,应注意努力克服。

(6)重视儿童个性的全面发展

对儿童进行独立性培养不能忽视幼儿个性发展的和谐性、统一性。儿童的某些品质,如自觉性、自制力、坚持性等等,是和独立性的形成相关联、相渗透的,是形成独立性品质的良好心理背景。所以把独立性格的培养与其它个性品质的培养结合起来,可起到相互促进、相辅相成的作用,孤立地进行独立品质培养,往往事倍功半,难以取得理想效果。未来是属于孩子的,孩子未来的路要靠他们自己去走,未来的生活要靠他们自己去创造,我们疼孩子,爱孩子,就要给孩子提供一个自由成长的环境,让他们自己创造生活,享受成长的乐趣。

父母测吧

如果你想培养出一个独立性很强的孩子,你就需要为他提供独立做事的条件,改掉自己什么都插手的毛病。看看以下句子,敬请对照检查,是否是你经常犯的通病?

“如果你需要什么,就来找我,我在这儿等你。”(保护)

“我会有办法的,宝贝。”(援助)

“我会让那个小朋友的爸爸妈妈邀请你参加他的生日会的,放心吧。”(溺爱)

“你累了,宝贝,去睡会儿吧,我给你做。”(代劳)

想一想你必须杜绝这些行为的原因。清楚地告诉自己,这些行为将无法开发出孩子的独立品格。

同类推荐
  • 听宝宝的话

    听宝宝的话

    有没有一种办法能让新爸新妈脱离“苦海”,和宝宝一起快乐成长呢?当然有——掌握一门由声音和动作组成的“外语”,即读懂宝宝的话,是新爸新妈必须学习的一门功课,做好这门功课,育儿将变成一件简单而快乐的事情。
  • 轻松陪伴孩子成长

    轻松陪伴孩子成长

    本书精选了从孩子出生到高考这一时间段的40余个小故事进行归类表述,剖析了每一个故事中隐藏的深刻哲理。故事短小精悍,意蕴深长,没有高深空洞乏味而又冗长的说教,适合父母和孩子一起阅读。本书的功效:其一、让父母在教育孩子时,有章可循。其二、故事包含许多简单实用的操作方法,方便父母获得有效经验,是顺手的工具书。其三、帮助父母学会提高孩子成绩和教会孩子做人的方法。
  • 批评孩子50招

    批评孩子50招

    每个孩子的本性中部存在着“善”和“恶”的两面。父母教育孩子的过程其实就是不断地唤醒并激发他(她)人性中“善”的一面,同时抑制和消除人性中“恶”的一面的过程。这个过程不应该完全是灰色阴暗的,还应该有美丽灿烂的阳光。批评之所以为一门艺术,在于它并非只要满足某些既定的条件即可得到某种确定的结果,而更多地取决于一些微妙的、甚至难以言传的感应和领悟,要特别注重批评对象、时机、场合和方式的选择。所谓“运用之妙,存乎一心”,对批评的巧妙运用可以使教育变得事半功倍。
  • 儿童心理课

    儿童心理课

    《儿童心理课》以“解读儿童行为”为主题,集结了儿童各种行为和心理表现,从儿童生活习惯、爱好学习、情绪管理、社会交往等几大方面展开阐述,以朴素的语言对儿童心理行为进行了条分缕析,以生活中的实际事例将难懂的行为心理学知识通俗化,切实解决宝爸宝妈面临的育儿实际问题,让宝爸宝妈迅速读透孩子心,找到科学教养孩子的方法。
  • 父母决定孩子的未来

    父母决定孩子的未来

    当一个孩子受到欺负时,国外的父母会对孩子说:他欺负你是不对的,你要懂得保护自己,必要时你可以寻求帮助;国内的父母则说,你是男孩/你是哥哥,你要让着他,你们要好好相处/到底为什么啊,我跟他爸爸说去……以小见大。 教育的差距最终造成社会的差距。二十年前的灌溉,二十年后的果实。为了二十年后的孩子以及社会,我们必须从现在开始,从家庭开始,从家庭教育的点滴开始,去正视差距,去学习一些合理的家教理念与家教方式。
热门推荐
  • 口才故事

    口才故事

    无数事实、经验和理性已经证明:好故事可以影响人的一生。而以我们之见,所谓好故事,在内容上讲述的应是做人与处世的道理,在形式上也应听得进、记得住、讲得出、传得开,而且不会因时代的变迁而失去她的本质特征和艺术光彩。为了让更多的读者走进好故事,阅读好故事,欣赏好故事,珍藏好故事,传播好故事,我们特编选了一套“故事会5元精品系列”以飨之。其选择标准主要有以下三点:一、在《故事会》杂志上发表的作品。二、有过目不忘的艺术感染力。三、有恒久的趣味,对今天的读者仍有启迪作用。愿好故事伴随你的一生!
  • 笔髓论

    笔髓论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1984之狂潮

    1984之狂潮

    前世为白手起家的商界大鳄。重生后,对个人财富和享受,少了许多追求动力。只想弥补自己亲情、感情、知识等等遗憾。却突然发觉自己处在神州大时代狂潮。面对一次次金钱、国内外、观念以及感情冲击。他又该何去何从?
  • 没关系,我眼瞎

    没关系,我眼瞎

    【出版名《亲爱的拍卖师》】(全文完)这是一场围绕拍卖场最高荣誉白手套展开的神秘奇遇记。学渣白小米为追求心中的白马王子,阴差阳错地被选入古德拍卖行进行实习。傅斯晨作为古德拍卖行白手套级别的精英拍卖师,对白小米反感至极,因为这个其貌不扬的小个子竟然是车祸事件后,自己预知未来梦境中,总是出现的那个女生。拍卖行发生了一连串令人匪夷所思的事件,而初入职场、各种被排挤的白小米意外成为解决这些事件的关键,成为核心人物。傅斯晨只得让白小米参与进来,却发现自己也裹胁在各种危险、甚至家族利益之争当中。谜案重重、抽丝破茧,当真相浮出水面,傅斯晨也最终居然爱上这位梦中的新娘……
  • 人生格言

    人生格言

    这些名言警句句句经典,字字珠玑,精辟睿智,闪耀着智慧的光芒和精神的力量,具有很强的鼓舞性、哲理性和启迪性。具有成功心理暗示和潜在力量开发的功能,不仅可以成为我们的座右铭,还能增进自律的能力。
  • 十七岁那年的我们

    十七岁那年的我们

    青春是什么?就是回忆在岁月的痕迹里,沉淀出好看的样子,再与你相遇,便是我们拾起那些年共同的小美好。
  • 山花与夏

    山花与夏

    山花盛开和响起阵阵蝉鸣的夏,于大自然间悠然起舞的女孩,身旁的男孩眼中浮现的惊艳,是那个夏天所特有的回忆。孩子们分别前许下的约定,也许是残酷命运之下仅剩的美丽之物。
  • 天生凤仪:对酒追欢莫负春

    天生凤仪:对酒追欢莫负春

    孟亦欢觉得自己到了八辈子血霉,怎么走到哪里都能遇到他?是她不该一时心软,答应帮他摆脱性命之忧?还是不该在疆场上救他性命?或是她当初压根就不该下山,寻找什么身世之谜?孟亦欢摸着自己八个月大的肚子,撇头就看到蹲在自己身边装可怜的男人。这真的是那个疆场上的鬼面阎王?算了算了,是她上辈子造了孽,欠了债,才遇见了他。也不知这债要何时才能还得完。孟亦欢仰头望天。至少……得生生世世吧……
  • 纵情四海(中国好小说)

    纵情四海(中国好小说)

    自垩碰到了金屑,他们分别抛开自己的家庭,一起来到塔城市。在开洗浴城的俄罗斯人白蚁泥娜的帮助下,自垩逐渐发达起来,却又在蚯蚓泥高娃的陷害下,进入监狱,他所经手的洗浴城也破败下去;金屑也因为中间的事情,而最终被抓。
  • 第一赘婿系统

    第一赘婿系统

    穿成炮灰赘婿开始疯狂打脸!赘婿自白:“作为顶级美男子,我喝水要喝最美花朵上的露水,我吃饭要吃凡人吃不到的神仙美食,我住要住几千个工匠日夜不休建造的琼楼玉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