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627100000015

第15章

“真希望恢复有生气的生活方式,每天都静止不动,真的会把人类的灵魂给淹没,单调的生活就像冬夜一样黯淡,我必须设法打破这种晦涩和充满惰性的日子,寻找发泄精力的方法。可是,会有什么事情发生呢?真希望来一场暴风,把这些冰块撕开,出现像那些没有冰的大海中的波浪,那样该多好啊!”

12月底,佛拉姆号到达了北纬82度30分的地方。以前曾经在流冰区航行的船,都从未有如此接近北极点的纪录,而且从来也没有佛拉姆号这么坚固的船,能够被强大的冰压所压迫而丝毫无损。

南森在日记中自豪地写道:“左侧的船底压着厚达2米的冰块,船浮在冰上好像要把冰打破一般。在这种情形下,佛拉姆号一面被冰挤压,一面又因为船的重量,反而把冰块压得更坚实。船的中央部分已完全冻结在冰上,但是,我确信佛拉姆号不会全压扁,佛拉姆号可以忍受冰压,我们一定能取得胜利。”

佛拉姆号漂流到北纬84度左右时就停止了,然后开始向西漂流。南森推测可能需要1~2年,船才能从冰层中脱离。为了尽快地到达距他们只有600公里的北极点,大家认为只需要两个强壮的男人,雪橇、小船、100天量的食物和天时地利,大约50天左右,就可以走完这一段路程。于是,南森把指挥权交给史贝托拉音船长,然后和佛拉姆号的年轻军官约翰生一起往北极前进。

开始的几天,一切还很顺利,三部雪橇拖着两艘小船,在平坦的冰上顺利前进。但是没多久,他们就遇上了隆起的冰丘脉,要通过它非常困难,此时是1895年4月5日,南森和约翰生到达北纬86度14分的地方,距离极点只有418公里。南森开始犹豫不决,他很想撤回,但是又不甘放弃。

南森在日记中写道:“4月6日星期六,凌晨2点,温度下降到零下299度,冰的情形愈来愈恶劣,昨天的冰差一点使我绝望。冰丘脉看来很多,为确定是否愈北情形愈坏,我们计划再前进一天。冰丘脉连续不断,由冰块堆积得凹凸不平的冰原也无限地伸展着,要越过这样的冰原,一定要把雪橱抬起来,如此困难的行程,就是再强壮的人也受不了,我们马上判断前进无望。”

虽然如此,南森和约翰生仍然继续走了两天,企图强行通过。

南森当时这样写道:

“4月8日星期一,冰的情形愈来愈恶劣,根本无法再前进。冰丘脉几乎连续到地平线,我很想再继续前进,但使用了那么多宝贵的时间,却毫无所获。假如这样的冰从我们现在所站的地方,一直连续到极点,那么即使我们花费更多的时间,也是白费。”

其实,这两位挪威人已经越过别人不曾到达的最北点,即距离北极点只有288公里处。

前进无望,他们只好往南到附近的佛兰斯约瑟夫地。不料他们两人在前进途中,竟忘了给手表上发条,这种疏忽使得旅行更加困难,他们没有其他知道正确时间的方法,也无法计算出自己的正确位置。

由于他们的位置接近磁场,指南针的偏差很大,以至于一直无法到达距离只有1公里的佛兰斯约瑟夫地。渐渐地,北极春天来临了,薄薄的的冰上像个麻脸似地到处都是小水池,海中有冰也消失了;人、狗和雪橇都须依赖小船过海,一旦被冰阻挡了前进的路线,只得划向更远的路程。

渐渐没有食物了,南森只好把衰弱的狗杀死,将它们的肉当做其余狗的食物,并为自己和约翰生留一些肉干,但是也不能维持多久了。

5月15日,是约翰生的20岁生日,南森只能用加糖的果汁来庆祝。到了6月9日,食物已经吃完,他们只好留下3只强壮的狗,把其余的狗全部杀死。

接着的20天,灰色的天空不但刮着强风,还下着倾盆大雨,南森的腰痛恶化,根本无法继续旅行。他们明白继续前进,只是浪费宝贵的体力而已,因而决定在那里停下来。休息几天后,南森的体力已稍稍恢复,于是两人又继续前进。

一天,约翰生幸运地猎获了一只海豹,两人自离开佛拉姆号,一直到现在才饱餐了一顿。冰的信形逐渐好转,但是他们仍未看到陆地。

8月,两人终于进入了蔚蓝色的海域,已经不再结冰了,于是他们把两艘小船连接在一起,再把帆接起来,然后将所有的装备和雪车都放在船上,开始了海上航行。当薄薄粘粘的雾被风吹散后,天气突然变得很晴朗,他们立刻发现远处有岛屿,那是佛兰斯约瑟夫地最北端的岛屿。

两人经过两年的航行,终于再度看到了土地。此时已经进入9月,夏天即将过去,他们必须寻找适当的地点,准备度过北极的冬天。

他们找到了一个附近有绝壁挡风的地点建造营地,附近还有象牙海鸥、三指海鸥、海盗鸣和海雀等在飞行,白熊、海豹及海驴也到处可见,那儿确是一个不乏新鲜肉食的最佳过冬营地。

南森用海驴的皮做屋顶,把小屋子建造得十分坚牢;为防水与防风,他还使用小石子和苦鲜来塞住墙上和屋顶的缝隙。

这天早上,南森突然听到远处有狗吠声。他们所剩下那两只狗,早在一个月前就杀死了,怎么还会有狗叫声?附近一定有人,想到这里,南森立刻跑向传来声音的方向。南森在当时的日记中这样写道:

“在冰上徘徊久了,感觉在陆地上行走的感觉真好。忽然,我听到了人的叫声,在这3年间,我第一次听了这么熟悉的声音。我和约翰生立刻抛下手中的东西路向冰丘上头,我的心脏快速地跳动着,头上的血液似乎都沸腾了;接着我又听到狗的叫声,在遥远的冰原中间,可以看到黑影在移动。

“我立刻跑向那里,同时挥动我的帽子,对方也是一样。”

“近了,更近了,我听到了那个人向狗说话的声音,那的确是人类的声音,3年以来,我第一次听到不认识的人的声音,他说的是英语,接近以后,我才知道那个人就是英国的探险家杰克逊。”

两人紧紧地拥抱在一起,他们彼此都无法相信那是真实的事情,而不是梦。

一个月,杰克逊的船维因多瓦号便到达了佛兰斯约瑟夫地南方的一个小岛。8月7日,维因多瓦号便载着南森与约翰生起锚,把航向指向挪威,同时用电报把南森生还的消息传向挪威。

被认为已经死亡的两位探除家返回祖国后不久,令世人更吃惊的是同年8月20日,漂流了2年11个月的佛拉姆号也回到了挪威港口。而且在战胜了冰的佛拉姆号船上,所有的海员都安然无恙。

虽然南森和约翰生并没有到达北极点,但是有关北极地区的调查,以及佛拉姆号长期在冰上漂流的经验,仍然为以后前往北极探险的人提供了宝贵的经验。

佛兰克林失踪之谜

英国政府继罗斯之后,于1845年5月19日又派出了探险家约翰·佛兰克林前往南极探险。他们所使用的探险船,就是詹姆斯·柯拉克·罗斯于南极探险时所使用过的艾尔帕斯号和泰拉号,不但构造非常坚固,而且十分适合于极地航行。

佛兰克林为这次探险做了充分的准备,两艘船上装满了备用的物资,至少足够在冰海上航行3年。然而,1845年7月底,自从一艘捕鲸船在巴芬岛北部的兰卡斯特海峡遇到过这两艘船后,佛兰克林的船队便行踪不明了。

两年过去了,但是仍然没有佛兰克林探险队的消息,在各地的酒店社交界的宴会上,大家都很担忧地谈论着佛兰克林船队。虽然两艘船的装备相当充分,但是随着时间的消逝,也终有告罄的时候。不安愈来愈深,大家都揣测他们可能已经死了,于是英国国内要求搜寻他们的呼声,日渐高涨,致使原本不大理会此事的英国海军,不得不采取行动。

英国政府还作出承诺,凡是找到佛兰克林队员的人,不计人种及国籍,都颁发两万英磅的奖金。

派遣救援队的申请批准下来后,英国海军立刻组织了大规模的救援队,全力前往北极搜寻。其中,第一队是陆上队,第二队从白令海开始搜寻,第三队即是由着名的南北极探险家詹姆斯·柯拉克·罗斯指挥。

第一队负责搜寻加拿大以北的陆上地区,第二队则从白令海开始搜寻,航向指向海峡的北部和西部海域。然而,两队很快地都因为冰雪和暴风的阻扰而无法行动,最后终于在1849年停止寻找佛兰克林的探险队。

从1848~1849年冬天,由罗斯指挥的第三队,都在索美塞得岛的东北部度过。他们驾驶着雪橇,在索美塞得岛步行深入300公里以上,不停地打听佛兰克林等人的消息,但是却一点结果也没有。1849年,罗斯只好返回英国复命。

从1845~1849年,佛兰克林失踪已有4年,几乎所有寻找佛兰克林船队的人,都放弃了继续寻找的念头,只有佛兰克林夫人仍然抱着希望,期望有人能找到她的丈夫。

1850年,为搜寻佛兰克林探险队,英国海军又动员了10艘船和数百人,向冰海、陆地和海面展开大规模的搜索。这一次的行动非常仔细,不但使得有关北极的地理更加明了,也发展了极地探险的技术。然而,他们真正的目标是佛兰克林船队,却仍然没有发现他们的踪影。

其中,由佛雷休·奥斯丁上校所率领的9艘船队,进入了流冰中,发现了一个命名为比基岛的地方,他们在沿岸登陆,寻找扎营的地点。

在这里,加入奥斯丁队的美国海军上尉J·D·赫本所指挥的两艘帆船队员,却在荒凉的小岛上,发现了人类留下的痕迹。接近一看,原来是铁制的射击台和仓库的残墟。仓库中有排列很整齐的肉类罐头,绳子也堆积如山,并有许多空罐子散乱丢弃在附近,这些景象很明显地告诉人们这儿就是佛兰克林船队最初的冬营地。

而且,他们还在附近发现了3个墓碑,其中1个墓碑上刻有粗糙的字体,上面写着约翰·托林敦,乃是泰拉号的轮机长,其他两个墓碑则是艾尔帕斯号的海员。那么,其他的人那里去了呢?

1853年,哈得逊湾公司的约翰·雷博士为解开这个谜,从加拿大北部出发,往北缓慢步行前进。雷博士和他的队员于1854年4月,到达贝里湾,贝里湾位于巴芬岛西部,亦即加拿大最北端的布提亚半岛底部。在这里,为了获得食物,经常有很多爱斯基摩人驾着雪橇来来往往。

雷博士向爱斯基摩人询问探险队的下落,爱斯基摩人都告诉他,数年前在贝里湾大约250公里的西边,有大约40个白人一起往南步行。至此,佛兰克林队终于有了消息。

爱斯基摩人说,这些白人把两艘很大的船抛弃,拖着雪橇和小船向着巴克河的方向前进,途中因为饥饿和坏血病,可能已经遇到不幸。

到底这些爱斯基摩人是否真的看过那两艘被抛弃的船呢?如果有,那些船在什么地方呢?

循着爱斯基摩人指引的路径,雷博士在威廉岛的东北岸外,发现了许多衣服的碎片,以及艾尔帕斯号和泰拉号船上的东西,由此可知,爱斯基摩人的报告足以可信。雷博士尽可能在贝里湾收集所有的情报,然后改向西北前进。途中,他每遇见一个爱斯基摩人,便向他询问有关佛兰克林队的消息。

有一个爱斯基摩人的话,令雷博士万分沉痛。根据雷博士的询问,爱斯基摩人一共在陆地上发现了30个人的遗体和许多墓碑。于是他又从巴克河的河口,往西北走一天的路程,终于在接近加拿大本土的一个岛上,发现了五个人的遗体;小船已经被翻过来当做避难的小屋,这些遗体分散于帐篷及小船下。

最让震惊的是,有的尸体甚至被切成一块块,放在锅子里,显然这些饥饿的人们也表演了一出“人吃人”的惨剧。

由于雷博士的报告,全英国的人都知道了这个悲惨的事实,困扰人心达7年之久的秘密终于解开了,英国政府的不安也暂告平息。

雷博士由此从英国政府那里获得一万英镑的奖金。因为和雷博士见面的爱斯基摩人都没有见过一个活的白人,并且在发现遗体的地点附近,也没有发现活的白人,佛兰克林探险队全部死亡已成为事实。

但是,佛兰克林本身的遗体并未发现,佛兰克林夫人及其他许多人,都留有结果如何的疑问。而且,其余一百名探险队员的最后结果又如何了呢?这大概是英国政府将奖金减半的原因吧。

佛兰克林夫人请求官方寻找丈夫的希望没有实现,她决定自己出资寻找丈夫。她买进一艘较小的蒸汽船狐狸号,开始准备工作。不久,曾经参加过搜索工作的李奥帕德·马克林托克便指挥着狐狸号,由大西洋进入太平洋,依次搜寻散布于北极圈中的各个小岛。

截止1857年7月1日,佛兰克林出航已过了12年。这一天,狐狸号安静地从苏格兰的亚伯丁出港。月底,狐狸号使到达格陵兰,马克林托克带着爱斯基摩人和35只狗,离开狐狸号开始进行冰上搜索。

8月初,一行人又从格陵兰最北端的丹麦殖民地犹柏拿维克启航,12天后,便穿过麦尔维湾,经过布满流冰的水域,进入兰卡斯特海峡。至此,冰层封住了狐狸号的前进路线,他们只得在那儿度过冬天。马克林托克在他的日记上如此记述:

“虽然并非没有脱离冰海的希望,但还是被漂流到北纬635度的地方。一直到第二年4月25日,我们才从冰海脱离,那是因为强烈的东南风在冰上掀起很大的波浪,把冰层给打碎了,造成激烈的摇晃,船员们都被弹到甲板上。大家原以为船会被打坏,情况非常危险,幸好我们有独特的尖形船头和装在小机船上能够随时开动的蒸汽机,所以才能够脱离冰海。”

狐狸号在冰海上漂流了242天,行程2000公里,最后到达巴芬湾的西南端。

其间,狐狸号曾返回格陵兰补充食物,接着再把船首指向西北前进。这一次,狐狸号成功地横越过麦尔维湾,于1858年7月27日进入旁多湾,马克林托克一行人登陆后,便前往卡帕洛利托克村拜访爱斯基摩人。但没得到确切的信息。

马克林托推想,佛兰克林一行人一定通过了兰卡斯特海峡及巴罗海峡,然后在比基岛度过冬天。

于是,马克林托克便将狐狸号驶向比基岛,但是他在那里并没有获得任何线索,接着,他又指挥狐狸号继续南下,前往威廉岛。

狐狸号在距离威廉岛还有250公里的地方,又被冰层封住,冰的压力就像是虎钳一般,使得他们必须先注意船本身的安全,而无法进行搜索工作。然而,情况在稍转好以后,马克林托克不等船从冰层中脱离,跳下狐狸号,便带着两位船员和一个爱斯基摩人,开始冰上旅行。

马克林托克一行人用一部雪橇载着行李,向南方的布提亚半岛前进。过了十几天,从威廉岛往罗斯海峡走大约50公里,于1859年3月进入维多利亚岬,他们在那里遇到了正在狩猎的爱斯基摩人。

询问的结果是:多年前有两艘白人的船被流冰破坏,在威廉岛的西北岸沉没,船上的海员全部都离船登陆,然后从陆地向巴克河前进,最后可能全部死亡,这证实了雷博士的发现是事实。

同类推荐
  • 河流:大地的滚滚动脉

    河流:大地的滚滚动脉

    科学是人类进步的第一推动力,而科学知识的学习则是实现这一推动的必由之路。在新的时代,社会的进步、科技的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为我们青少年的科学素质培养提供了新的契机。抓住这个契机,大力推广科学知识,传播科学精神,提高青少年的科学水平,是我们全社会的重要课题。
  • 海洋:海洋的深潜计划

    海洋:海洋的深潜计划

    我们看到海洋表面平平坦坦,那么海底是不是平的呢?其实海底并不是那么平坦的。长期以来,人们为了探测海洋到底有多深,花费了不少心思。在1920年以前,人们用绳子系上重锤探测海洋的深度。这种古老的方法用来探测浅海还可以,探测深海就不实用了。后来人们学会利用回声探测才对海底有了比较全面的了解。
  • 林中的炮弹(谷臻小简·AI导读版)

    林中的炮弹(谷臻小简·AI导读版)

    本书是以植物为主题的科普读物,讲述了自然界中珍贵植物的发现过程及其研究价值,以深入浅出的文字介绍了植物学方方面面的知识。
  • 探寻逝去已久的远古世界

    探寻逝去已久的远古世界

    雄伟的金字塔,壮观的狮身人面像,精美绝伦的方尖碑,让我们不禁为一个古国所创造的文明深深折服;保留千年而不朽的木乃伊,成功的心脏分离术,黑水晶制成的心脏起搏器,又为这个古国增添了一层神秘的面纱。我们在想,这些在我们今人看来还有难度的工作,还处于蒙昧蛮荒时代的古人就能够完成吗?
  • 你一定想知道:动物植物知识

    你一定想知道:动物植物知识

    阐释了动植物王国成员们的精彩生活景象和发展变化过程,科学而系统地讲述了各种动植物的生长特点和生存奥秘。
热门推荐
  • 趟过深圳河

    趟过深圳河

    一个年轻的偷渡者,在早期的深圳打拼下自己的一片天地他的发家史充满了力量、勇气与智慧,这是改革开放初期中国经济发展的一个小小缩影,是“中国梦”的最好例证这位偷渡者是怎样发家的呢?李瑞丰来深圳是为了偷渡彼时刚刚改革开放最明显的标志是允许海外华侨回乡探亲母亲一个远房亲戚从新加坡回来,把一根根金项链打成结,组装成一根又粗又大的超级项链,见到亲戚,立刻从上摘下一节恢复成一根小项链,亲手戴在亲戚的脖子上这件事情对李瑞丰冲击很大因为姐姐李瑞雪出嫁的时候,姐夫家最贵重的彩礼就是一根金项链。
  • 持刀行走的少年

    持刀行走的少年

    这是一片破碎的大陆。千年前,鼎盛的圣光大陆迎来末世之战,大陆分崩瓦解,浴火后迎来新生,成为裂阳大陆。这是一段混乱的历史。人们拥有毁天灭地的力量,权力激发人的野心,有人为权力而战,有人为正义而战。这是一个破碎的灵魂。穿越而来,梦醒时分,回归少年。在新的大陆,新的人生,少年持刀问道,找寻自己的路,并发现一个尘封大陆的真相。一段热血,青春的少年旅程由此展开。
  • 焚书

    焚书

    《焚书》是明代思想家李贽“异端”儒学的结晶,是反理学、反传统、反教条的檄文。它启迪与鼓舞了当时及后来的进步学者,对人们解放思想,摆脱封建传统思想的束缚,产生了极大的影响,因而被统治阶级视为洪水猛兽。
  • 恰逢兰花香正好

    恰逢兰花香正好

    我叫袁珩仗着家里有点铜臭味,一直活得窝囊直至遇见缪歆,才发誓重新做回人大学毕业后我被卷进了一场十多年前的商海风波中是沉沦?还是奋起?我的命我说了算......
  • 战争·党争与“宪争”

    战争·党争与“宪争”

    本书运用博弈论的研究方法,以抗战时期宪政运动为研究对象,将其放在抗战时期战争、党争与政争相互交织的特殊背景下,通过对各派政治力量复杂的博弈互动的分析,透析各派政治力量在其宪政话语背后的利益诉求、博弈策略和博弈效果。在此基础之上,评析了抗战时期宪政运动对近代中国政治发展的推动作用及其限度,以及运动中所展示的近代政治家的政治智慧,探讨了抗战时期宪政运动对当代中国政治文明建设的启示意义。《战争党争与宪争》由祝天智编著。
  • 九洲之魔临天下

    九洲之魔临天下

    这个是乱世的时代。属于英雄的时代。属于枭雄的时代。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是非成败转头空。是非只在谈笑之间,。。。。。。。。。。。。。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
  • 无敌美少女之铁匠纵横

    无敌美少女之铁匠纵横

    王可可在擂台上霸气喊道:“还有谁!!!!!”台下鸦雀无声。无人能出其右! 可可再次喊道:“菜鸡们,知道为什么打不过我吗?你们的兵器太渣了!” 第二天,白牙的铁匠铺门庭若市,挂在拍卖行的烈焰魔刀、天陨灵剑、血龙刺等神兵利器以天价卖出。 谁又知道,貌似废材的打铁匠白牙与台上嚣张不可一世的无敌美少女竟是同一人!…… 一切从白牙重生为一个小女孩说起。
  • 毗尼日用切要香乳记

    毗尼日用切要香乳记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娇宠毒女:爷,要点脸!

    娇宠毒女:爷,要点脸!

    被人逼死后重生在仇人身上的顾妧窃喜,终于可以做一次伪善白莲花,装柔弱,她也会,栽赃陷害也是顺手就来,前世劈腿未婚夫对自己如珠如宝?抱歉,姐不稀罕!顺带再送你一身污名,毁你前程,断你后路!某人,傲娇世子爷缠上门,指着自己鼻尖,“女人,你忘了还有个没收拾?”顾妧思忖半天,前世这人害过自己?“你克夫,卑鄙,病的快死了。”某人掰着手指头数,“这些名声都是我派人放出去的。”顾妧嘴角一抽。“你克夫,我命硬,你卑鄙,我无耻,我两正好一对。”这是一个相互比弱,女主非善类的故事,互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