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62200000025

第25章 历史需要细看 (7)

第五章 历史需要细看 (7)

一切奏章、政事,看详批答,都要经大学士之手。原本唐宋时,政府的诏令都还由宰相来参与或者草拟,皇帝同意,但是在明代,一切诏令皆出皇帝亲旨,全部责任都在皇帝。所以明代制度,可以说是皇帝独裁。

明代的两位开山皇帝还亲自在内阁,后来的皇帝就不常到内阁,甚至有几个皇帝长久不管事,经年累月,不再到内阁,一切公事都要送进宫里去。

皇帝和内阁日常不见面,他们之间需要沟通的桥梁,这是就出现了太监涉政。皇帝有事交给太监,再由太监交给内阁。内阁有事,也同样经过太监上呈皇帝。这样,太监就慢慢地掌权。有时候甚至会出现皇帝嫌麻烦,叫太监批公事的情况。批红的实权,落到太监手里,太监就成了真皇帝。遇到太监懒批的,便拿着公文包鱼包肉,明代政治由此进入最黑暗的时期。

在洪武十七年,太祖曾铸了一块“内臣不得干预政事”的铁牌,挂在宫门里。他料想到皇帝独裁,太监接近皇帝,易于弄权。但是明太祖规定不准立宰相,他后人遵守了,至于不准太监干预政事,后人却没有遵守。

历史注脚:

神秘的万历皇帝

万历皇帝明神宗,从十岁即位以来,在位四十八年,其中有二十几年没有上过朝,政府里有的大臣都没见过他一面。自宪宗成化以后,到熹宗天启前后一百六十七年,皇帝也都没有召见过大臣,这样的情况在明代的后期非常严重。

魏忠贤乱政

近人岳鸿举写的一首诗云:“干儿义子拜盈门,妙语流传最断魂。强欲为儿无那老,捋须自叹不如孙。”明末天启年间臭名昭著的宦官魏忠贤把持朝政,百官中的一些宵小,拜倒在其名下,充当干儿,时已老态龙钟的礼部尚书顾秉谦,捋着长须对魏忠贤说:“本欲为儿,惜须已白。”所以就命他的儿子拜魏忠贤为爷爷,魏忠贤心花怒放,赏纹银二百两。透过明晚期这幕丑剧,不难看出魏忠贤之流的宦官掌权,政治何等的乌烟瘴气。

管官的官多,管民的官少

中国国家大,地方行政的好坏,关系到国体的稳固与否。明代亡国以后,以明朝遗老自居的顾炎武著有《日知录》一书,他曾说:“天下太平,则小官多,大官少;天下之乱,则必然是大官多而小官少。”这也是在说地方政治干得好,天下就太平,反之天下就大乱。而钱穆也把明代的衰落归结到管官的官多、管民的官少上面。

明代地方行政,首先就要说现在的省区制度。行省制度,始于元代。在金元两代,开始有行中书省。忽必烈征服中国后,完全把权力集中在中央,对地方缺乏信任。某地方出了事,中央宰相府就派一两个人去处理,“行省”是一个行动的中书省。

英国曾在香港、印度设有总督,殖民地总督是直属皇帝的。在名义上,殖民地总督,由英国皇帝派,不由代表民意的内阁派。因为殖民地不许有民意。英国本土可以有民主、自治,像香港、印度殖民地便不能有民主与自治,所以也不该有地方官,直由皇帝派一总督来管理。元代的行中书省,等于就是英国的香港总督一类。

元朝同宋一样,把地方分成路、府、州、县,但是又分派行省到地方上监督,意在控制好各地的局势,不让百姓有造反的机会。到了明代,废去了中书省,就把行省长官改成“承宣布政使”。全国划分为十三承宣布政使司。到清代,在承宣布政使之上,又常设有巡抚和总督。

明代地方长官与承宣布政使并列,还有一个“提刑按察使”。布政使管行政,按察使管司法。又有一个“都指挥使”,管军事,这三个合称为三司。这样一来,地方政府的事情就更不好办了。

明代地方行政最低一级是县,县上面是府和州,再上面才是省,就是承宣布政使司。三级之外再加上分司,就变成了四级。行中书省是把中央分置在地方,明、清两代是把地方高级政府再派到低级去,就是监司官。

明末大儒王船山,在其所著《黄书》里,曾有统计说:山东省有六个府,但有十六个分司;山西省有五个府,有十三个分司;陕西省八府,有二十四个分司;四川省九府,有十七个分司。

明代冗官,武职特别严重。有史书记载:“历代官数,汉七千八百员,唐一万八千员,宋极冗,到三万四千员。本朝(明)自成化五年,武职已八万,合文职盖十万。至正德世,文官两万零四百,武官十万……吏五十五万。”宋朝的三冗是出了名的,但从上面的史料看,明朝的“冗”更可怕,官职数目是宋的近三倍。而很多学者认为,明代实际人口,大约在一亿到两亿。也就是说,宋代与明代,人口数应该相差不大。这样,宋明的官民比例也就更大了。

县上有府,府上有司(分司),司上才是省(司),管官的官多,管民的官少也就不足为怪了。真正亲民的县官,头上有一排上司要伺候,官阶又小,所以钱穆说:“中国地方政治,宋代已经不理想,明代更不行。县官压得太低太可怜,他服侍奉承在他上面的长官还来不及,哪有功夫去亲民。”这是实话。

明代的布政使、按察使与都指挥使,并不是最大的,这几个长官上面还有官,那就是总督与巡抚。总督巡抚在明代制度下,有事才出差,并且带一个都御史的衔,表示只是临时的办事。譬如倭寇来了,派一个总督或巡抚去,组织抗倭。过几年事情平定了,这官就回中央,机关也撤销。但一到清代,总督巡抚又变成为永久的,地方行政就愈来愈坏了。明清两代总督巡抚,意在对内防乱,不在对外开边,中央对地方的戒心太重,在钱穆看来,这样的政治体系实在太不好了。

历史注脚:

行政区划

汉代县上面是郡,郡上面没有了。汉代的郡太守,是二千石官,阶位俸禄和九卿相似。一个县政府,往往也有属吏几百人。但汉郡多至一百以上。美国划为州和特区,州以下设县、市。法国分为大区,下设省、区、乡、市镇。日本是都、道、府、县为一级行政区划,下设市、町(相当于镇)、村。基本上现行的行政区划都是保持在两级或者三级,我国现在的行政区划也是按照省、市、县乡而来的。

明代贪官

明代权贵们贪污聚敛金银的规模达到了天文数字,光说黄金不算其他珍玩,太监王振家有金银六十余库,刘瑾家有金银数百万两,权臣严嵩家藏黄金1万3千多两,张居正家藏黄金1万多两、白银10余万两。由于专制权力的腐败已经充分制度化,所以权贵公开标价售官以聚敛金银,严嵩当权时,某举人以2200两银子购得知州一职;某刑部主事行贿1万3千两银子转为吏部主事;各地属官贿赂严嵩的金额在上千万两白银以上,朝中大臣的贿赂数额则多至无法统计。

不讲阶级,但看流品

地方政府的层层叠加,又有了新的弊端——吏胥之制。

官与吏之分古已有之。“吏”最先是指的管理一般业务的,相当于后来称的事务官。两汉时,每一机关的总管理者独称“官”,下属副手都是称“吏”。这两者的出身并无大区别。宰相出身于吏,也是寻常事。唐代的吏和官,就渐渐分得远了,但两者间还没有判若鸿沟。但是到了明代,官与吏的区别就太大了。

明代有很多制度沿袭元代。元代政府长官,大都用蒙古人。蒙古人不懂政事,不识汉字,便需要书记、文案来辅政。那时读书人没有出路,混进各衙门当书记和文案,谋得一口饭吃。这就是官与吏流品泾渭的开端。

明太祖时,人才不够用,就推行荐举,任何长官都可荐举人才。不分进士、监生、吏员,朝廷一律任用。进士等于通过高等文官考试的人,监生等于是大学生,吏员则等于是公务员。但到明成祖时,便规定吏胥不能当御史,也就是说有公务员身份的不能做监察官;又规定吏胥不准考进士,也就是说公务员不能考大学。这样一来,吏胥的出身就被限制在一条路上。官和吏也就分成两途了。

因为没有文化也没有提拔的可能,吏胥在中国政治上的流品观念里,就被人看不起。这种观念到明成祖时成了定制。

在明代政府观念里,胥吏和道士、优伶一样,另成一流品,没有出身。不准做御史,又不准考进士,结果只有考生或秀才中没有出路的才来当胥吏。钱穆说胥吏流品虽低,但他们对政治影响却很大。

近代政治界中最有名的“绍兴师爷”,早在元明时代已有了。他们的势力,布满全国。明代有一位理学先生陈几亭,有一位朋友到绍兴去当知县,他写一篇文章送行,大意说:天下治乱在六部,而六部的胥吏完全是绍兴人,这些绍兴人虽在中央政府办文案,但他们的父兄都还在绍兴。希望你到绍兴后,能多注意教化他们的家庭。把胥吏的兄弟子侄教化好,将来他们就可以影响胥吏。胥吏变好了,天下也就有治了。所以绍兴是天下治乱的根本。

钱穆就很赞同陈几亭的这番话,可以说他是说了摆在历史这张桌子下面的问题。一般谈历史的,只注意桌子面上的事。如宰相怎样,六部怎样,而没有注意到桌子底下的力量,胥吏就是桌子底下的力量。直到晚清光绪年间,还有人说:一切事情到了胥吏手里,铨选则可疾可迟,处分则可轻可重,财赋则可侵可化,典礼则可举可废,人命则可出可入,讼狱则可大可小,工程则可增可减。中国政治界里胥吏所经管的,不外此七项,而政事中要说最主要的,也就只在这七项当中。吏胥是专门执行这七项的人。

胥吏是“职业政治家而擅有专门知识的”,但当时官场又看不起这些人,这些人也自认流品卑污,洁身自好也脱不了胥吏的流品,不如拿着政治当玩物。于是就舞弊作恶,胆大包天。我们都知道,中国的法制历来弹性很大。有时候皇帝高兴,天下大赦,有时候皇帝要严打,就小题大做,以儆效尤。这种弹性也使胥吏有机可趁,上下其手。

明清两代的地方行政官,大都是管官的,事都交给师爷、吏胥去办。各衙门都有师爷,他们四面八方都有朋友,也是江湖老手了。而管官的官却都是科举出身,像刚出世的小绵羊一样,哪里懂得官场上的规则。一个官到了衙门里,至少需三四个月或一年半载,才能掌握详细情况,而吏胥往往会起来反对他,暗中作梗。这种事情,从明代起,就有了,而直到清代,日甚一日。钱穆说正是因为官吏流品有清浊,才有这种对立。

当然,在上面流动的叫清流,在下面沉淀的是浊流。只要作了吏,混入浊流,就再难翻身洗清。只要你身在胥吏流品中,纵然有才有德,也仍走不出胥吏之本流,还是一个胥吏。这种默认的社会规则是可怕的,压得胥吏不自爱,不向上。这样的政治也是地方行政的失败。

历史注脚:

流品

教书人是一种行业,衙门里办公文作师爷的也是一种行业,但这两种行业之间,却显分清浊高下,这就是流品观念在作祟。又比如说文官武官,一样是个官,官阶品位也相等,但在流品观念下,文官武官又显然有分别。我们也说“三教九流”,“九流”里面又分出上、中、下来,这是“中国特色”,想要把“流品”二字翻成英文可能很困难,只有中国人才能理解。

张之洞与师爷

师爷虽然是政府部门的工作人员,但并无官衔职称,不在政府体制之内。师爷和公务员实属雇佣关系。明代,师爷作开始萌芽。清代师爷非常活跃,上自督抚,下自州县,都聘请师爷辅佐政府事务。晚清事情,曾国藩幕府人才鼎盛,形成近代军阀幕府,影响一直延续到民国。由于师爷并不是朝廷认可的官僚,所以在清朝晚期,著名的洋务派官员张之洞上奏呼吁改革师爷制度,他的建议被采纳,师爷的历史就此终结。所以可以说,张之洞是师爷制度的终结者。

划行省中的不祥“省”字

今天我们说“湖北省”、“四川省”,这种称呼我们习以为常,并不去多想“省”字的意思,但是钱穆却多次说,“省”这个字是不祥的,不应该用在行政区划上,对此,他有他的说法。

同类推荐
  • 张掖互市

    张掖互市

    隋大业五年,皇帝西巡河西,旨在胭脂山下召开万国盛会,然一场因吐谷浑兵败引发的报复行动正在悄然展开,吐浑鬼兵、西域胡商、江湖游侠、关陇贵族,在短短的二十一天中大家各显神通,将大隋一步步推上了濒亡的绝境,然英雄不会从天而降,不过是凡人挺身而出.....
  • 西班牙史:从十五世纪至今

    西班牙史:从十五世纪至今

    《西班牙史:从十五世纪至今》概述了西班牙风云变幻的历史,从帝国雏形到议会制君主立宪制国家。作者不仅展现了西班牙通往世界霸主之路、宗教改革、军事暴动、独裁、佛朗哥时代等重大历史事件,还对西班牙近两百年来的社会、文化、经济、政治等方面的发展有所介绍。
  • 篡秦

    篡秦

    既然我来了,那就搅动这风云,让这天下因我的到来而有所不同;刘邦、项羽等着吧!我来了,你们就注定只能是配角......醉卧美人膝,醒掌天下权,数当世英豪,唯我而已......
  • 隋唐乱世游

    隋唐乱世游

    人死鸟朝天,不死万万年;舍得一身剐,敢把皇帝拉下马!
  • 唐绍

    唐绍

    所有人都觉得大唐国祚将尽。当年那个军威扬于四海,教化宣于万邦,皇帝被称作天可汗的帝国。如今却向着黑暗一路狂奔。有人说这是天数。而一个闯入这乱世的灵魂却偏不信这天数。一个个割据的强藩,一个个自立的反王。李存绍决定要翦除逆臣,荡清寰宇,再造一个大唐盛世!(书友群:672194685)
热门推荐
  • 曾有你的天气

    曾有你的天气

    夕阳弥漫在高中教室里,美的不是温暖的夕阳,而是从我的视角看过去的,你曾经的桌椅。
  • 我想要怒放的生命

    我想要怒放的生命

    长江中下游的城市,似乎比其他地方更早地进入梅雨时节。校同里到处都是湿漉漉的,连绵不绝的细雨长久地浸润着人心,使人愈发郁闷。秦小米的郁闷不仅因为这潮湿的雨季,还有越来越近的毕业时刻。毕业以后,秦小米就没有理由住在学校里了。他必须和所有高校毕业生一样,出去租房子,找工作。现在的学生,似乎越来越恐惧毕业。所以有一大部分人,认为找工作比读书更难,他们宁愿选择读研。秦小米也不想工作,可是读研,家庭条件又不允许。这一年多时间,秦小米几乎跑遍了本市所有的人才市场,参加了无以数计的招聘会。截至今天,他还没落实一份相对满意的工作。社会上不断有招聘招聘,应聘者中兑现的却少得可怜。
  • 唯有诡猫入心来

    唯有诡猫入心来

    鬼使神差的跳下去桥去救那只轻生的黑猫,从此涉足了另一个不为人知的世界。人魔妖仙神,究竟还有什么是不存在的呢?那个从小就埋在心底的神灵——山君那个在商场外碰见的除妖师——斐子夜那个占有欲极强入魔的人类——林泽扑面而来种种的危机,难以取舍的感情,又该何去何从?
  • 失去你的岁月里

    失去你的岁月里

    沈如梦,一个小地方出来的女孩,有着一个作家梦。她的身边跟着一个青梅竹马的夜锦年,如至宝般呵护着她,让她远离复杂的人群,如同养在温室里的一朵白莲。六年前,夜锦年突然消失,留下她一个人,开始面对这个世界,学过生活。她的身边出现了许多形形色色的人,他们都与众不同,有着属于自己的故事。最终成为她笔下生动的人物。沈如梦一个名字叫“锦年如梦”的小作者,用微薄的稿费,养活着她怀孕的好友沐沐……在她的世界里等待着那个叫夜锦年的男孩……
  • 阿难分别经

    阿难分别经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一本书读懂大数据

    一本书读懂大数据

    本书是深入研究互联网思维的经典之作,从互联网思维的定义到互联网思维应用的具体案例表现。作者深入浅出、条分缕析,全面阐述互联网思维的内核与精神,逐一点评当前关于互联网思维的各种观点。本书从最初级的互联网思维应用到高端的粉丝经济,平台建设,自媒体营销的方法都有详细讲解介绍。让读者了解什么是互联网思维的同时还能学会把互联网思维运用到自己的工作学习已经生活中。
  • 绝世倾城之尊主归来

    绝世倾城之尊主归来

    相传万万年前,龙族之巅生长着五界唯一一棵龙木,它亦是五行之力的缔造者,金、木、水、火、土,自其中衍生而出,又经数万年岁月的洗礼,它渐渐生出灵智,每每龙族之人于树下打坐修行,隐隐可见内里游弋着一尾金龙。相传万万年前,龙木孕出一果——龙御,得之亦可成为五行之力的宿主。故,此果一出五界皆惊,却偏偏被龙族一女子得之,进而修得龙神精气,成为龙族第一位龙神至尊。神界诸位神仙唯恐此女成长之后动摇神界至高无上的地位,纷纷出谋划策,一时间神界好不热闹,最后,以清冷绝尘之称的神尊,将其收归门下悉心教导。殊不知,此女神通广大,不但将神界搅了个人仰马翻,还顺道拐走了神界众神敬仰的神祇——神尊。若当年她不是与神尊之间的一场爱恋,怎会落得身碎魂消的下场?若是没有当年她无聊之时凝练的法器——无妄空间,悄悄锁住她的神魂,兴许这世上再也没有此人,再也没有那些纠葛!若不是在机缘巧合之下,得龙浩天的护心龙鳞为引,转生异世的她,又怎可能再次遇见他,那个令她第一眼便心生爱慕的男子,那个宠她入骨的男子,那个跟在她身后不断收拾烂摊子的男子,那个挡在她身前浑身浴血的男子……她恨!恨不得屠尽神界的一切,那些伪君子皆一个个道貌岸然,嘴上说的,心里想的,怎可尽信?她爱!上天入地,只为能够寻到他!她狂!血染白纱又何妨?龙有逆鳞,触之必死!她的苦,她的泪,她的情,她的恋,她满腔的愁思更与何人诉?她一身倾城风华再次临世,冥冥之中似乎被牵引着,慢慢的朝他靠近……绝世倾城之姿,亦向世人传达着某个讯息:尊主归来!
  • 蟒皮胡

    蟒皮胡

    抬起头,他看到了那个摇晃过来的身影。他正在菜圃里种大蒜,把一瓣瓣大蒜掰开,然后一个个塞进泥里。那身影晃到不远处,停了下来。他抬起头,一看,竟然是光荣。光荣脸色苍白地站着,圃外有一圈挡鸡用的塑料绳网,光荣的手搭在绳网上。秋天的土地潮湿,但又有泥土的芳香,路边还有一撮撮野花撑开着身子,绽放着。“大郎,给我挂个点滴吧。”光荣缓缓地说。“好好的,挂什么?”他又抓了个蒜瓣,深深地抵到泥里。手指尖触到泥,粘粘的。西边,云层很低,有蒙蒙日光,像要下雨了,但东方还亮着。他用土盖住蒜瓣,让蒜瓣沉入泥中。有风,吹在脸上,痒痒的。
  • 世界帝国史话 拿破仑帝国

    世界帝国史话 拿破仑帝国

    本书讲述了拿破仑·波拿巴从普通的科西嘉岛民到建立拿破仑帝国的传奇故事。他是无与伦比的军事家,创造了无数大小战争奇迹;他又是野心勃勃的政治家,不断发动对外战争,扩展自己的帝国,但最终因此断送了自己的帝国之业。拿破仑的军旅历程虽然是悲剧性的,但这从来就没有掩盖掉他杰出的军事才华,掩盖掉他那令亚历山大、汉尼拔和恺撒都望尘莫及的众多军事奇迹的伟大价值,更没有减少人们对拿破仑的缅怀和敬仰。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