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62200000016

第16章 带着思想读历史 (4)

第四章 带着思想读历史 (4)

春秋战国分国写史,太史公把每一国作为“世家”。但到汉代,情况又不同了。如张良封为留侯,但张良并没有把封地传给子孙;萧何封为鄼侯,但也只是封他鄼地,使得“食禄”。留与鄼都部署春秋战国时的那种独立国家,但既然他们被封为侯,太史公《史记》也把他们列入“世家”。

在春秋时,孔子并没有被封一个国,也没有土地传子孙,并且也不像张良萧何般有“爵”位传下,照例入史应该称“列传”。但是《史记》却特别把孔子立为“孔子世家”。这岂不是太史公“自破其例”吗?但到今天,后人看过孔子几千年来对中国传统的影响,才明白太史公见解的伟大之处。孔子的地位列入“世家”绝对不虚。孔子的伟大,也可以看到太史公见识的伟大之处。在太史公的心目中,孔子是全中国历史人物中最伟大的一个,所以他自破其例,作孔子“世家”。孔子的伟大和与其他诸子百家的不同,太史公没有多言,只将“列传”换成“世家”二字,便一切尽在不言中了。

先秦诸子方面,孔子作为世家,又有一篇《仲尼弟子列传》,这又是一个特例。《史记》并没有墨子、荀子弟子列传。在战国时,所谓儒分为八,墨分为三,但太史公只写一篇《孟子荀卿列传》,把孟、荀两人合在一起。直到今天讲战国儒家就是孟、荀两家。太史公还写了一篇《老庄申韩列传》,把法家申不害、韩非和道家老子、庄子合成一传,说法家思想是从道家来,这种见解,也是超出他的时代的。

后人批评太史公的书“疏”,粗枝大叶。到了班固的《汉书》,就改称《项羽列传》了。但项羽不是汉代人,把项羽列汉初,也是不妥的。历史与思想,总是密不可分的。所以像太史公《史记》那样写《孔子世家》、《仲尼弟子列传》、《孟子荀卿列传》、《老庄申韩列传》等,只几个题目,就已经可以看出司马迁的不凡之处了。太史公的父亲司马谈最佩服道家,对道家也有极精到的言论,太史公承父遗命来写《史记》,但《史记》里对百家观点,便和他父亲的观点不一样,司马迁把他父亲的见解和他自己的见解都清清楚楚地收在《史记》里,钱穆不禁佩服“这样的史官才是真正的良史”。

历史注脚:

《史记 项羽本纪》

从黄帝到尧舜而下,夏、商、周、秦等本纪,到汉高祖、汉惠帝,这是顺理成章的,但是中间却横插进一个项羽。项羽只是个短暂的过渡人物,不成一个朝代。将他列入《本纪》,后人对此多有批评。但秦二世而亡之后,汉高祖还未即位为皇帝,秦汉之间有五年的皇帝空白。太史公便将这五年给了项羽。但太史公并不称为《西楚霸王本纪》,而连姓带名直称《项羽本纪》,这是太史公的良苦用心。

正史的体例

《汉书》为中国第一部纪传体断代史,也是我国此后的正史的标准范式。全书包括十二“纪”、八“表”、十“志”、七十“列传”,凡一百篇,共八十余万言,此后的正史都按照这个体例来创作的。

司马迁与班固:“一龙一猪”

我们常将司马迁和班固合称“迁固”或者“史汉”。《汉书》中我国的第二部正史,也是第一部以朝代为限制的断代史,因此也同样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黄仁宇曾评价说:“总算还是中国读书人的运气好,得有太史公司马迁在兰台令班固之前写作,否则没有《史记》,径由《汉书》开二十三史之端,中国史学的传统,必更趋向‘文以载道’的方针,更缺乏‘百家殊方’的真实性和生动活泼了。”钱穆也和黄仁宇一样,比较欣赏《史记》,他甚至引用章学诚的话说,两者相比,实是“一龙一猪”。

司马迁《史记》与班固《汉书》,这两部书好像联袂而出。其实它们间隔了180年,等于我们今天到前清道光年间,还是有很大一段差距。两本书问世之后,命运也迥异。

魏晋南北朝时,崇尚骈文,便都看重班固《汉书》,而轻太史公《史记》。宋代以后,才看重《史记》。明代归有光尤攻《史记》,清代“桐城派”也重视《史记》。曾国藩曾把《汉书》的骈体拿来补充进《史记》的散体中。

由于《史记》只写到汉武帝的太初年间,当时便有不少人为它编写续篇。如刘向、刘歆、冯商、扬雄等十多人都曾以《史记》为名动笔。班固的父亲班彪也在其中之列。班彪死后,二十几岁的班固动手整理父亲的遗稿,和司马迁一样,决心继承父业。就在班固着手编撰《汉书》不久,他因“私改作国史”被关进了监狱,家中的书籍也被查抄。班固的弟弟班超担心他受委屈而难以自明,便上书辩护。后来汉明帝很欣赏班固的才学,就任命他为兰台令史。成为官方的编辑。

这一点可以看到,司马迁和班固两人随同样曾身陷囹圄,但两者的境遇有天壤之别。一个因为家贫无助而受了宫刑,忍辱负重只为成“一家之言”,一个却在家人的帮助下因祸得福,成了拿政府俸禄的官家。

《汉书》中最棘手的是第七表《百官公卿表》,第六志《天文志》,这两部分都是班固的妹妹、也是当时的大学问家班昭在她兄长死后独立完成的。

《汉书》在体例上对《史记》有所损益,如《汉书》把《史记》的“本纪”省称“纪”,“列传”省称“传”,“书”改曰“志”,取消了“世家”,汉代勋臣世家一律编入传。这些变化,成为后来正史的范例。

太史公书大部分都是原创,如《魏公子列传》、《平原君列传》、《刺客列传》之类,文字感情饱满,而使人读了无不兴会淋漓,欢欣鼓舞。《汉书》中则是缺乏这样的文字。这也与两位作家的性格有关。司马迁为交情不深的李陵辩护,而班固则投在窦宪门下。两两相比,大不相同。

太史公写人,常会把感情投入到一个身上,让那个人跃然眼前。如信陵君、平原君、聂政、荆轲,往往使人后人读了都想见其人。太史公都是从欣赏的角度来写这些人的,一部《史记》似乎是活的,因为书的背后有一个活的司马迁存在。班固的《汉书》,则是把事情详详细细地都摆在那里,叙事得体,但是没有《史记》活泛。

司马迁的《史记》中带着一种浪漫主义和个人主义的作风。司马迁自称“少负不羁之才,长无乡曲之誉”。他所崇奉的“士为知己用,女为悦己容”也可以说是归源于儒家道德,可是这立场就已经和经过“罢黜百家”之后的所谓儒家不同了。

《史记》里写荆轲和高渐离饮酒击筑,又歌又泣,旁若无人,写项羽虽暴躁却又浑憨可爱,其英雄末路,令人怜惜。而刘邦倒是像一个伪君子。而司马迁形容吕后残虐戚夫人,以致她亲生的儿子孝惠帝指斥她“此非人所为”。班固作“汉书”时,有关刘邦的一段,还大致采取司马迁的材料。但是他的《高后记》则隐恶扬善,对戚夫人事一字不提,而只在书末《外戚传》内叙及。

司马迁的狂放受到班固的指责,《汉书》里《司马迁传》中,班固批评他“是非颇缪于圣人,论大道则先黄老而后六经,序游侠则退处士而进奸雄,述货殖则崇势利而羞贱贫,此其所蔽也。”但是两人究竟谁更值得敬佩,钱穆和黄仁宇都把票投给了真性情的司马迁。

历史注脚:

范晔评迁固

范晔在他的《后汉书》里曾批评司马迁班固说:“迁文直而事核,固文赡而事详”。说司马迁的文章直率,班固的文章详细,这十字评语,十分有道理。司马迁的文章“直”,直抒胸臆,而事则“核”,经得起考据和批评。当然《史记》里也有事情讲错的,大体言之,文直事核。“赡”就不如“直”,“详”亦不如“核”,班固在处理史料时过于冷静小心,反为不好。

郑樵说班固

宋代郑樵在《通志》里说:“班固浮华之士,全无学术,专事剽窃。”说他“浮华”是因为班固的《两都赋》、《幽通赋》。班固明明是继承父业,但是却没有在书中交代父亲的功劳,而司马迁对父亲则是尊讳有加,单拿这一点论,钱穆认为郑樵称之为“浮华之士”不为过。但说他“全无学术,专事剽窃”,则稍稍过分些。

刘勰与刘知几,谁才算史家

“最近我们的学问是不在中国了,也似乎刘知几比刘勰更时髦。那就无可多讲了。”钱穆的这番话,情近司马迁的“尚何言哉!尚何言哉!”事已至此,还有什么好说的呢!钱穆对刘勰的同情和赞许,在他批评时人只重视刘知几的现象中表露无遗了。

刘知几的《史通》这部书和《史记》一样,都是个人的著述,因而不受朝廷的干涉,主要是作者个人对历史的见解。刘知几总结了唐初以前编年体和纪传体的特点和得失,并认为断代史则是今后史书编纂的主要形式。中国历史上少有“通论”、“概论”之类的著作,而刘知几的这本《史通》对纪传体的各部分体例都作了提纲挈领的分析,对写史的方法和技巧也有论述,因此钱穆说这部《史通》是中国学术史上唯一的一部史学通论。

中国在文学上,上至唐代韩、柳,经宋以下,都不重视注以研究骈文为主并且以的《文心雕龙》,所以一般人多读《史通》,直到近代,人们开始重新研究骈文,才重视起《文心雕龙》,并与“红学”一样,形成了一派“龙学”。

《史通》能够在史学上拥有众多的拥护者,一定程度上和刘知几将把史学家的工作分为三个等第有关。他敬佩敢于奋笔直书、彰善贬恶的史家,如董狐、南史;次是善于编次史书、传为不朽的史家,如左丘明、司马迁;三是具有高才博学、名重一时,如周代的史佚、楚国的倚相。

经过对史书和史家的一番考究,刘知几第一次提出了史学家必须具备史才、史学、史识“三长”的论点。史学,是历史知识;史识,是历史见解;史才,是研究能力和表述技巧。“三长”必须兼备,而史识又是最重要的,要忠于历史事实,秉笔直书。

史有“三长”之说,被时人称为笃论,对后世也有很大影响。

钱穆对史学的标准则异于刘知几。钱穆说史学的工作,主要是考史、论史、著史。《史通》虽然被列为一部评史的书,所谓评史重要是评论这一时代的历史,但《史通》只是评论史书和史家,并不是评论那一时代的历史。

史书记载“史情”,就应该有“史意”。所谓“史情”就是一件事的实际情况,如汉武帝表彰六经、罢黜百家。现代人对这件事的理解是汉武帝为了方便专制,但钱穆认为完全不符合当时历史实情。对每一件史事,要懂得探究它背后的实情,这实情背后就有一个“史意”。

如研究《春秋》,就该认识春秋时代这段历史背后的一番意向,才能真明白到那时历史事件的真实情况。孔子著《春秋》是有史法的,这种史法就来自于孔子对春秋时代之史情与史意,有他的一番极深的看法。

但刘知几的《史通》尽在那里论史书、史法。讨论《史记》怎样写的,《汉书》怎样写的,写得好和坏,尽只是着眼于方法,而忽略了历史背后的实情与意向。这样只论史法,并没有真接触到史学。这在钱穆看来,是肤浅的、皮毛的。

说到底,钱穆认为刘知几的最大不足在于,他对整个历史没有一番清楚明白的看法,没有坚实的历史基础,发表的议论也就是不能切中肯綮的驳议了。

而比较之下,刘勰的《文心雕龙》更得钱穆看重,因为他能注意到学问之全。刘勰注意到了学术的本原,文学的最后境界应该在哪里,这些用心,是刘知几所缺乏的。

因此钱穆说,刘知几只是一个史学专家,他的知识和兴趣,只在史学一门,而刘勰讲文学,却能注意到整个学术的本原,因而刘勰不能仅算一个文人,他是专而又通。只有对整个学术大局有一个全面的认识,才能高屋建瓴,创作出值得敬佩的作品。这便是钱穆的“史学最高准绳”。

历史注脚:

刘知几和刘勰

刘勰(音协)生活在南北朝时期,祖籍山东,曾在朝中做官,颇有清名。他曾在定林寺中跟随僧佑研读佛书及儒家经典,三十二岁时开始写《文心雕龙》,历时五年。这部书奠定了他在中国文学史和文学批评史上不可或缺的地位。

刘知几是唐高宗永隆元年的进士,在朝中担任史官,曾参与《唐书》、武后、睿宗、中宗的实录编撰和修改。他对当时史馆制度的混乱不满,于是辞去史职,“退而私撰《史通》,以见其志”。

同类推荐
  • 明末大太监

    明末大太监

    98K可以用来狙杀满清摄政王多尔衮?R1895左轮手枪可以用来对付武林高手?坦克可以用来对付满清骑兵?练了《葵花宝典》可以得完璧之身?陈圆圆、柳如是、长平公主能嫁给太监?一切尽在本书之中,敬请期待!
  • 牧明

    牧明

    健身教练重生在天启年间。钟仁没有盖世的神功;没有王霸之气;也没有处处能逢凶化吉的好运气。他有的。只有那多出来的,将近400年模糊历史。有那先贤们耗尽脑汁,为这古老的国度,寻找的一条条出路。明末,有辽东女真虎视眈眈,有日趋尖锐的社会矛盾,有怒急起义的百姓。还有那忙着升官争权的朝堂诸公,以及“无用”的皇帝陛下。在这乌云密布,风雨欲来的大海上,大明朝这艘腐朽笨拙的大船,能否继续安然前行?这是一个,小人物如何在大风雨中艰难前行的故事,他苦辣酸甜的一生,敬请诸君观看。
  • 大分裂:中古时代:三国两晋南北朝

    大分裂:中古时代:三国两晋南北朝

    这是一个全国性民族重新组合的时期。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民族重新组合现象在展开,隋唐时期,民族重新组合的现象逐渐告一阶段。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给一些人的印象,好像只是一团混乱,其实这段历史也自有它的行程可以稽考。大致说来,这个时期相当于公元196年至589年,可分为四个阶段。第一,三国的鼎立;第二,西晋短暂的统一和东晋十六国的混乱;第三,南北朝的对峙;第四,从北魏的分裂到隋的统一。从这四个阶段的划分上看,这个时期历史形成的脉络还是相当清楚的。本册对这种情况也有更具体的论述。这种划分是从历史发展的全局上看的,而不是简单地作为割据的历史来处理的。
  • 戏说隋唐之卦师传奇

    戏说隋唐之卦师传奇

    卜卦、相面、抽签、易数、解梦、测字,你们会的我都会,我还会十二星座。什么?你没听过?想学啊?我教你啊!
  • 我所知道的汪伪政权

    我所知道的汪伪政权

    汪伪政权又称汪伪国民政府,是抗日战争期间以汪精卫等投靠日本的国民党要员为首建立的政权,1940年在日本扶持下成立于南京,1945年抗战胜利后覆灭。本书所收文章皆为汪伪政权参与者撰写,重点讲述了汪伪政权的创建过程、派系争斗、军队建设、经济活动等,剖析了汪伪的投降主义政策及卖国行径,揭露了日本帝国主义对中国的野蛮侵略和掠夺,内容翔实,为此阶段的中国近现代史研究提供了宝贵的史料。
热门推荐
  • 快穿之女主总被杀

    快穿之女主总被杀

    她叫荆灵柔,自从被一个名叫001的快穿系统绑定以后,就开始走在了为惨死的可怜女配报仇的逆袭人生大路上。奈何现实是非常骨感的。每一次的世界她的最终结局都是,被女主杀死。荆灵柔:“……”001:“与我无瓜”所以为什么她这么惨啊,我太难了好吧!!【本文1v1,快穿,系统,爽文】
  • 如意

    如意

    扁担胡同和眼镜坑有关任如意的传闻一时间闹得整个任州城纷纷扬扬……其真真假假云里雾里实在叫人无法分辨。但有一个不争的事实:任如意的家在任州南关扁担胡同,他是跟他爷爷任二先生在眼镜坑边出生长大的。先说扁担胡同。任州城里很多大街小巷的名字和它们的位置、形状或作用有密切的关联。比如柴市街和炭火巷过去是专门卖柴禾和木炭的;竹竿巷是专门卖各种竹竿和竹篾器具的,甜水巷是因为巷子里有口甜水井,风箱巷集居着几家做风箱的木匠……而扁担胡同不一样,它的名字不是因为胡同里有人做扁担或是卖扁担,它是因为又细又长,形状象条扁担才得了这个名儿。
  • 我想和你不期而遇

    我想和你不期而遇

    异国转机时,让她认识了年轻有为的航空公司机长唐瀚文,才知身上戴的玉佩有着惊人秘密……百年古扇展览上,他才得知是她唐笑笑让他家人多年的收藏品出现在巴黎及伦敦……为了她,他愿意放弃一切,做她背后的男人。为了他,她成为是非不分的刁蛮大小姐,只为让他逃离日渐沉重的束缚。有些人,一旦遇见,便一眼万年;有些心动,一旦开始,便覆水难收。
  • 茫茫人海中你的脸

    茫茫人海中你的脸

    “我”穿越在梦与现实之中,梦是真实的,现实更是真实的……
  • 超级仙境系统

    超级仙境系统

    没考上大学的夏远,留在家里种地。本以为这辈子就这样了,没想到天降仙境系统,从此走上人生巅峰。各大门派纷纷前来拜师,众多综艺节目选址在此,巨商富豪在此修养生息。这都是大把的钞票啊!
  • 爱情手枪

    爱情手枪

    为了追求大城市少女,他用上了子弹、手榴弹、手枪等军火。后来,他又为了一个村姑大动干戈。把盲目视作孤勇,把时代的病态审美当作个人英雄主义,爱情让谁成疯成魔?我终于鼓起勇气问姐姐:“这人是谁啊,总往家里给你来信?邮递员这礼拜来三次了。”此前,我们姐弟间有约定:不偷看对方日记,不拆封对方书信,不打听对方私事,简称“三不主义”。这是姐姐从外国小说里学来的,当然主要是苏联小说。
  • 咸鱼翻身的正确姿势

    咸鱼翻身的正确姿势

    咸鱼翻身粉丝qq群:575283140简介:我叫顾铮,我专怼系统,最强学霸,泡妞系统,随身武器……一个字:怼他新书现在已经发布都市分类《我只能穿越一半》,现实分类《民国草根》质量都很有保证,绝对良心的选择
  • 城市岁月

    城市岁月

    很小的时候,我就知道我们一家是这个城市的客人。父亲来自遥远的北方的一个山村,那里崇岭绵延山川奇峻,那儿的人的口音中有着金属般透亮的共鸣声;母亲的家则在北方的海边。父母的谈话常常使人想起电台的普通话广播,与父母的乡音相比,这个城市的话语则显得很急促尖锐含浑,给人一种舌头僵化的感觉。现在我已经习惯了这两种话语的操作,而且相当熟练,互不干扰。这一点上,我的父母远远的比不上我,他们在使用这个城市的口语时经常会窜入遥远的乡音。我还知道,那个我从未去过的故乡的山村盛产柿子,一到秋天,黄土坡上那一簇簇矮树的枝丫上挂满了红红的果子。
  • 重生复仇:豪门蛇蝎大小姐

    重生复仇:豪门蛇蝎大小姐

    她被所谓的亲情蒙了眼,冷血的父亲,虚假的继母,还有一个随时推她至深渊的妹妹,她从人人称羡的豪门千金沦落到惨死在精神病院的下场,借着满腔恨意,她从地狱爬回人间,重生在自己十五岁,那时她的人生还没灰暗,一切都还来得及,总有一天她会让那些人知道,现在她有多恨,将来她就要那些人多痛!
  • 至高选择

    至高选择

    这是一个魔法与科技相融交错的时代,神秘系统突然植入,地球存亡分秒必争!陈凡沉却毅然的选择了“狗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