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62200000014

第14章 带着思想读历史 (2)

第四章 带着思想读历史 (2)

民国之前,钱穆的这句批语重在“门户之见要不得”上,因为当时是师承派系明显,而不够开放。清代的学者们喜欢创立门户,桐城派、浙东派、吴派皖派、汉学宋学、经今文经古文等等,将清朝的学术组建成一个立体复杂的大厦。虽然各家都有专长,但也有不足之处。学派是一种身份,也是学者继续探索的桎梏。

但是到上世纪六十年代,钱穆做演讲时所说的批语重点则转移到“师承传统不可无”上面了。当时年轻人接受西方思想,加上国学本身遭到批判,学术不兴。新一代的年轻人变成无所师承,但信口批评的一代了。所以钱穆寄语,要循着一个学术派别来做学问。

世界史上,绝大多数学术创造都是在学派中产生的。古希腊有柏拉图学派,春秋战国时期有儒家学派,当代有存在主义、结构主义、西方马克思主义,学派是一个集思广益,前赴后继的集体。春秋战国时期是中国古代文化最辉煌的时期,也是中国学术史上学派最多、最富个性的时代:儒家、墨家、法家、道家等九流十家相互争鸣,诸子百家遂成。孔子也可以说是中国正统文化的学派领袖,而《论语》就是儒家学派的内部交流记录。

师承学派,意味着一种绵延持久的努力,在知识的传播过程中,一种思想的发展空间得到了最大限度的延伸。建一座精神大厦与建一座商城不同,因为精神上的建设到底能筑到哪一层,是不知道的。只有后人不断去试探和思考,才能慢慢往上走。今天的儒家,就可以说是世代儒者不断努力建立起来的一座巨塔。学有师承,好比站在巨人的肩膀上。

但西学东渐愈演愈烈,国学大厦岌岌可危。这时候的年轻人只想将这些建筑一栋一栋摧毁,更谈不上师承,只是遇书便读,无所取舍。钱穆说:“长此以往,将没有学术可言了。”

既要继承前人的思想,又要防止自己囿于一家之言。进退都要把握好度,否则是过犹不及。这种学术太极,钱穆本人算得上一个高手。

钱穆本人师承的,可以说是古典文献当中的精华。他熟读史书,也详究经学,对以往的名家经典,都做足了研究的功夫。只有调查研究才有发言权,钱穆在国学和史学上的发言权都是不容质疑的。但是钱穆又没有将自己归于某一个学派当中,他毕生都反对创立门户。

林语堂曾写了一篇《谈钱穆先生之经学》,他将钱穆看成是一位平允笃实的经师、一个不持门户之见的史学家、一位承前启后和惠嘉百世的学者。林语堂说:“宾四先生的学问,不能以训诂、章句、音韵之学视之。惟其他是史学家,所以他对中国文化、伦理、哲学,及学术之隆替,三致意焉。”林语堂也非常推崇钱穆的《国学概论》和《中国近三百年学术史》,他说:“学者取此二者细读之,便知道钱先生十目乃一行,不肯放只字的工夫,然后知道他学问之精纯,思想之疏通知远,文理密察,以细针密缕的工夫,作平正笃实的文章。”

所以,在后人讨论钱穆是否是“新儒家”的时候,他的弟子余英时说,钱穆绝不是什么派系中的人,他是一个独立的学者。成为一个独立学者,自己先要站在一个高度上,又要不断突破这个高度,不断向上看,这样的状态,正是一种在学派与门户之间的得当拿捏。

历史注脚:

历代父子兵

曹氏三父子是建安文学的先驱,是中国史中第一个文学家庭;汉代大儒刘向著《别录》,其子刘歆在此基础上著《七略》;司马迁宁愿接受腐刑也要写完《史记》,乃是为完成父亲的遗志;班固著汉书,没有人知道其中有多少内容是他的父亲班彪所写;宋代的苏门四学士、王安石王雱,清代的王念孙王引之,乃至近代的钱基博钱钟书,都是师承家学的典范。

畴人之学

《史记》中将古代专门执掌天文历算之学、父子世代相传的人叫做“畴人”。中国古代天文学家和数学家多是师承家学,所以称为畴人。清代阮元编写了《畴人传》,收有自上古至清乾隆末年的天文、历法、算学家 300多人(包括外国41人),叙述他们的事业和贡献。但是在古代,这种畴人之学并不被尊敬和推广。

做足“说文解字”的功夫

做学问要有一个大局的意识,明白学术之间的关系;也要有一个哲学的头脑,来思考材料背后的精神;还要有所师承,避免信口开河,走了冤枉路。但即使这些都做到了,我们还不能开始研究历史。因为等待我们研究的是坟籍史册,我们首先要能读通读懂,才能有所创造。钱穆说:“古书不明,由小学不振。”这里所说的“小学”,也就是说文解字之学。

“通文字不仅为读书,从更大意义上来说,要研究民族文化种种要点,要从语言文字入手。也可以说,此下中国文化不复兴,也就因为我们的不识字,或者识字识得太粗浅、太浮薄,不能从精细深奥处去了解。”识字这个最基本的问题,竟然成了我们文化传承的一大危机。

不管繁简之争的结果到底如何,对于一个有志于学习历史的人来说,认识繁体字是最基础的功课。也只有在这个最基本的能力之上,才有更广阔的空间去发展。

汉字是中国民族最独特的创造,它自成一系,从象形到六书,而后隶变,成楷,甚至衍生出专门的书法字画艺术。一个汉字,其中有形有声,形声会意,错综变化。如:古语中读辟音的汉字,都有分开在旁的意思,故臂,上肢在身两旁;壁,室之四旁;劈,刀剖物开;襞,布幅两旁相缝叠;璧,玉佩身旁;嬖,女宠旁侍。僻,屏开一边,侧陋邪僻,不在正道;避,走向旁去;譬,以旁喻正,使人明了;癖,宿食不消,僻积一旁……。

汉字之妙,钱穆一直是赞不绝口。就从明白一个字的涵义和渊源而言,繁体字确实比简体字更加接近本意,如季羡林先生说坚持写“愛”,因为“有心才有爱”。

但是钱穆所说的“小学”不仅仅是要认识繁体字。从学术上来说,一般“小学”要包括文字、音韵和训诂,也就涉及到校勘、改正讹误和辨伪。《吕氏春秋》中有一个经典的识字故事。

孔子的弟子子夏到晋国去,路过卫国。他听到有个人在念历史书:“晋国的部队三豕过河。”子夏说:“不对,是己亥(古代计时法)。那‘己’跟‘三’相近,‘豕’跟‘亥’相似。” 后来子夏到了晋国,问晋国人那句话怎么读,晋国人说是:“晋师己亥过河。”

古书因为传抄、散佚,常常容易出现这种“三豕涉河”的情况,如果没有一定的小学底子,便不能弄清楚其中的含义。

汉字寓意深刻,春秋笔法中往往一字藏褒贬。“征、伐、侵、袭、讨、攻”这六个词,在古汉语中虽同指军事上的进攻,但在意义、用法和感情色彩上却有细微差别。

“征”带有褒义,表示主动的一方在道义上占优势,常用于上对下、有道对无道。“伐”是中性词,多用于诸侯或平级之间的公开宣战,一般师出有名,《左传·庄公十年》中“齐师伐我”,“公将鼓之”,后来,因“征”“伐”二字经常连用,“伐”也逐渐有了褒义。“讨”是先宣布罪行,后加以攻击,有言字旁,说明主要是舆论上的进攻。“袭”是乘人不备而突然发起进攻。 “攻”是军事进攻的泛称,一般不带有感情色彩,作者立场中立。“侵”则有明显的贬义,是不宣而战,直接侵犯别国。如我们现在还使用的“侵略”。

一字之中深意无穷,这既是我们阅读史书的一大挑战,但也是汉字的一大乐趣。简洁的字句中有写书者的一份感情,也有那些历史人物复杂的心理和激烈的斗争。读史并不是去摇头晃脑地背史书,先明白了每一个字的艺术,史书之中的故事和史家的个性也会跃然纸上。把死书读活,把复杂的历史读简单,便能继续下面更深入的研究了。

历史注脚:

繁简之争

国学大师季羡林曾明确提出,读古文必须读繁体字,并称汉字简化是歧途。此话一出,顿时激起千层浪。而在1954年,23名中国文字改革委员会委员中,季羡林便是其中之一。自从《汉字简化方案》1956年1月由国务院正式公布以来,在半个多世纪里,汉字的“繁简之争”不断。最近的一次是在2008年3月,由宋祖英、黄宏、郁钧剑、关牧村等21位文艺界的政协委员向两会联名递交了一份《小学增设繁体字教育的提案》。

《说文解字》

《说文解字》简称《说文》。作者是东汉的经学家、文字学家许慎,成书于公元100年到公元121年之间。许慎根据文字的形体,创立540个部首,将9353字分别归入540部、14大类。先列出小篆,如果古文和籀文不同,则在后面列出。然后解释这个字的本义,再结实字形与字义或字音之间的关系。《说文解字》开创了部首检字的先河,后世的字典大多采用这个方式。段玉裁称这部书“此前古未有之书,许君之所独创”。

二 读史的智慧:读书的学问才是真学问

尽信书不如无书

孟子说:“尽信书不如无书”,这样的怀疑是有道理的。钱穆也专门对中国的第一部史书《尚书》做了考证辨伪。

钱穆说,“《尚书》是一部多问题的书。”除了因为年代久远,造成文字诘屈聱牙之外,还存在真伪问题。

《尚书》有两种本子,一种叫今文《尚书》,一种叫古文《尚书》。秦始皇焚书时,有一个经学博士叫做伏生,他悄悄收藏了一部《尚书》,装在家中的墙壁里,待到汉代的时候,接近百岁的伏生藏有《尚书》的事情,传到了汉皇的耳朵里,皇帝便派了一个名叫晁错的学者到他家求书。但伏生已经口齿不清,加上双方口音不同,只好由伏生的女儿帮忙翻译。几个月后,晁错就带着这部《尚书》回到朝中。这个版本的《尚书》被称作伏生《尚书》。还有一个问题,先秦是写篆体,秦代汉代都写隶体。于是把篆体的叫古文,拿通行的隶书写的叫今文。伏生《尚书》本是一部篆体古文的,后来在伏生的帮助下由晁错改写成隶书,因此伏生《尚书》同时又称今文《尚书》。汉廷把来设立博士,传授学生,是官方版本。

后来,武帝时,有人建房子的时候弄坏了孔子旧居的墙壁,在壁中发现了许多古书。这些古书为孔子后人孔安国所有,其中就有一部《尚书》,则称做孔壁《尚书》或孔安国《尚书》、古文《尚书》。

有了两个版本的尚书,自然就要比较异同了。伏生《尚书》只有二十八篇,而孔安国《尚书》多了十六篇。在这共有的二十八篇中,文字也不尽相同。孔安国《尚书》一直没有列为官学,只在社会学术界私下流行。汉末大乱,古文《尚书》不见了,到了东晋,忽然有人献上《尚书》,称是孔安国本。以后,学者便把两种版本的《尚书》合而为一,成为今天见到的《尚书》。

钱穆看到的《尚书》版本,又不知是经过了多少双手传抄、批注、誊刻了。这本书可以说是“来历不明”,因此难免会出现很多问题。比如,朱子就曾说,为什么伏生《尚书》都难懂,而孔安国《尚书》却又都是容易明白的?到元代吴澄、明代梅鷟,开始出来怀疑古文《尚书》是假的,靠不住。知道清代,阎若璩写了一书名《古文尚书疏证》,辨别真伪,此事才得成为定论。

但是钱穆并没有完全相信闫若璩的结论,经过他反复对比和推敲,只认为《尚书》中最可靠的是《西周书》,虞、夏、商书都有问题。但是在这十几篇《西周书》里面,也还是有问题。为此钱穆曾写过一篇文章,便是讨论《西周书》的。

钱穆辨伪的思想,在他的《朱子学案》中也有体现。他对朱子思想作了全面考察,共分五十八篇论述了朱子的整个学术,其中就有校勘辨伪。

清末,康有为《新学伪经考》中认为一切古经都是西汉刘歆伪造,只有今文经学才算是经书,今文经都是孔子假托古人来阐发自己的政治主张的。虽然当时康有为也很有影响力,但是钱穆毫不客气地说他是“一派胡言”。他的《刘向歆父子年谱》,有理有据地驳斥康有为的诸多不通之处,不仅洗刷了刘歆造伪经的不白之冤,也平息了经学上的今古文之争。

钱穆身体力行,将“尽信书不如无书”的精神用于治学。但他不是在自说自话,怀疑一切,扎扎实实的国学底子才是他敢于怀疑的勇气来源。

同类推荐
  • 三国之诸葛封神

    三国之诸葛封神

    少年未敢书轻狂,天激荡,长戟谓兴亡,三千风骑谁人当,跃马叱咤风云,羽扇扬,谈笑破阵,酒中七星留后世。纵横舌上,儒生济世,欲向黎民问饱暖,兵家杀伐不休不止,鬼谷奥妙无穷无尽,机关术数巧夺城,法度令行定新朝。啸三声,江山太平无虞事,再扬我,诸葛名声!!!
  • 诛佞记

    诛佞记

    明洪武十四年春。明太祖朱元璋将爱女安庆公主下嫁于壬戌年殿试二甲第一名进士——欧阳伦。欧阳伦小人得志,遂将青梅竹马的未婚妻——表妹弃遗。致授业母舅吐血身死,舅母自缢身亡,表妹悲愤交加、失心癫狂。洪武二十三年正月,欧阳伦置大明律条于不顾,公然对抗朝廷“盐茶国有,私人不得染指营运”的禁令,勾结湖广、陕西等地方官大肆运销。茶马互市、牟取暴利,且收受贿赂、侵吞赋税,阴买死士、杀人灭口。自洪武十六年始,欧阳伦即分别收受湖广史近山、云南邱汝昌等贪官的巨额贿赂。致洪武二十一年秋,云南曲源府大旱之年官府无钱粮赈灾,使曲源一地饿殍遍野,百姓聚众骚乱。
  • 穿越大明做崇祯

    穿越大明做崇祯

    重生崇祯帝,大力改革,建立不一样的大明朝。
  • 祖乐阿拉达尔罕传:蒙古族民间英雄史诗(中华大国学经典文库)

    祖乐阿拉达尔罕传:蒙古族民间英雄史诗(中华大国学经典文库)

    《祖乐阿拉达尔罕传》是蒙古族卫拉特部一部优秀中篇史诗,叙述的是两个主要英雄人物波日罕和芒乃一出生便肩负起反对侵略,保卫部族的重任。在蟒古斯因野心发动扩张掠夺的战争中,他们一直以征讨邪恶、维护部族生存权益为宗旨,凭借“智、勇、力”同代表着社会邪恶势力兼破坏性自然力的对手蟒古斯进行殊死搏斗。最后成功拯救百姓、收复故土,并从蟒古斯手中夺回自己爱妻。这部史诗对蒙古族氏族公社解体到阶级社会产生这一历史时期的社会经济形态、思想意识、道德观念、宗教信仰、人情风俗等都作了非常真实、生动、形象的描绘,堪称一部蒙古民族早期历史文化的“百科全书”。
  • 战国七雄的纷争

    战国七雄的纷争

    战国七雄是中国古代战国时期七个较强的诸侯国的统称。春秋时期和战国时期无数次战争使诸侯国的数量大大减少。到战国后期,仅剩下七个实力较强的诸侯国,分别为齐、楚、韩、赵、魏、燕、秦,合称为“战国七雄”。
热门推荐
  • 风吹桑烟

    风吹桑烟

    火车翻越唐古拉山口时,我才忽然惊觉,难道我就这么离开了?车厢内的热闹让我想哭。多半都是些游客,唧唧喳喳地交流着在西藏的见闻和感受:你这串天珠买贵了;我应该多买几袋超市里的那种袋装炒青稞,又便宜又好带;他们团导游带的那个商场太黑了,白花了几千块买了一小盒藏红花……埋怨与牢骚中夹杂着一阵阵尖利而快乐的笑声。我的眼泪再也无法控制。第一次坐火车走青藏铁路,居然就是永远的离去!我无法形容此刻的心情,哀伤或者眷恋?似乎都不确切。记得在电视上看到一位西藏最有名的画家在接受采访时说,人在西藏会不知不觉地生根发芽,等到要离开的时候才发现必须得连根拔起。
  • 盛唐烟云(全集)

    盛唐烟云(全集)

    一个不折不扣的纨绔子弟。为了避难,进入兵营,在封常清等安西军军官的教导下接收军事训练。后又卷入之前躲避的灾难中,立功受封。此后因无意目睹皇家丑闻,被迫到安西军避难。不想哥舒翰和朝中权贵勾结,意欲灭口。主人公被迫奋战自保,终于来到安西。此后数立军功,又被边令成迫害,不得已领六百唐军西巡,扬威药刹水,打出一片天地,被朝廷封为大宛都督。安史之乱爆发,他回师救援,多次救下唐军,并打得长安叛军不敢出城。后为了给封常清报仇,夜袭长安,率先入城。回纥军在长安烧杀掳掠,他亲自带兵阻拦。虽然有违朝廷旨意,但保住了长安。
  • 误惹大神:乖乖萌妻,带你飞

    误惹大神:乖乖萌妻,带你飞

    【2018王者荣耀文学大赛·征文参赛作品】高冷男神是个粘人精,撩妹情话十级。高冷男神是个醋坛子,当有男人试图接近秦米可时,分分钟炸毛。许灿洋:“美女,约吗?”却见陆南霸道揽过秦米可,满脸警告:“对不起,我们家可可没空!”
  • 大方等如来藏经

    大方等如来藏经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神临大纪元

    神临大纪元

    简介:神临时代,奇幻无穷,新人类逐渐成为世界的主宰……
  • 妖界至尊复仇路

    妖界至尊复仇路

    她堂堂一妖界至尊,被人陷害,穿越到一个八岁小女孩的身上,却没成想,自己的复仇大计还没开始施展,就被某个妖孽美男骗走了自己的小心心,不过也怪不了谁,谁让她见色眼开呢,复仇之路上多一个美男相伴也是不错的,等她大仇得报,就把她家妖孽收入囊中。(宠文一对一,那女主身心干净。)
  • 流浪剑客与公主

    流浪剑客与公主

    流浪剑客长弓,向往着美丽的田园生活。拿好自己做杀手时赚来的钱币打算洗手不干的时候,一个自称为公主的女人闯入了他的生活,迫使他再度拿起血迹斑斑的剑刃
  • 错进洞房:娘子快到碗里来

    错进洞房:娘子快到碗里来

    她是娇贵的首富千金,他是宰相家的纨绔长子,原本毫无交集的两人却被别人算计成为夫妻。都说她自小娇宠无才无智,他却发现她既可爱又聪慧,简直是天下掉下的好娇妻。听闻他不学无术风流成性,她却觉得他既温柔又专情,并且还有几分神秘感,确实是做夫君的不二人选。既然这样,她干脆将错就错,小手一拍,这个夫君我要了!嗯,有眼光!某男也不甘示弱,张开双臂笑得邪魅,娘子快到怀里来!
  • 嗨你现在在哪里

    嗨你现在在哪里

    如果人的成长没有回忆来支撑,没有难过,没有悲伤,没有喜悦,没有期待,没有跌宕起伏,也就没有了活着的风景。都说命运之神早要安排,有些爱逃不脱,有些恨忘不了。人生有八苦,生老病死,爱别离,怨长久,得不到,放不下,说的大概就是这个故事吧。。。
  • 亲密关系的重建

    亲密关系的重建

    亲密关系心理学是心理学流派中的一个分支,生活中,建立亲密关系需要信任、有效的沟通和理解,而与人建立亲密关系,向另一个人表现亲密与坦诚,有助于人重新认识自己、克服物化的倾向。本书指出恋人、夫妻及家庭都属于亲密关系,亲密关系需要我们的呵护和经营,因此我们应该对此有更深的认识:文化与性格对亲密关系有何影响,如何表达自我与控制情绪,如何处理自身的焦虑感与不安全感,如何面对情感中的挫折、如何解决亲密关系中的矛盾和冲突……和谐的亲密关系将激发真我的成长,并将给你一个圆融美满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