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607200000003

第3章 序言(二)海德格尔批判(2)

遗憾的是我们的诗人在对诗语言进行思考时,在这方面还是有一些片面性。倡导诗语言纯净也好,提倡诗语言口语化也好,反对语言功能化、追寻本原意义也好,都或多或少地否定形容词性语言,而能比较系统地论述此类语言观念的,也或多或少地受到维特根斯坦这一路语言观的影响。不是说这些思考和所受影响没有积极意义,而是想说应该少一些片面性。维特根斯坦的语言观从逻辑哲学到语言哲学,从单一性的命题语言到多样性的日常语言,从逻辑回到语言的用法本身,其实质仍是一种基于形式逻辑的语法哲学,因此,本来已深入语言思维的“P说P”停留在了逻辑形式上,他自以为他的诗意性的哲学离诗并没有海德格尔那么近。其实,语言有词性分工,但绝无词性真假好坏,语言表现得怎样,关键在表达而不在词性本身。诗语言是一种情感语言,带有感性元素;诗语言又是一种意象语言,诗的谓词领域中形容词性语言是从词性来界定的,但这个谓词领域可以呈现出名词性的意象语言。如果说形容词性语言的滥用在哲学上产生了一些难以解决的问题,但在诗上却完全不是那么一回事了。曾有人鼓吹过汉语新诗的第二次语言解放,但鼓吹者要解放的不过是外在语言。白话诗取代文言诗是一种外在语言的解放,因为文言此时已无法同化有外来新思想内质的外在语言,内在语言不断生成的新质也难以再由文言来表达,文言成为了整个社会发展的障碍,汉语新诗的第一次语言解放就理所当然的了。而现今现代汉语的外在语言还没有这样的大弊,如果说汉语新诗有必要进行第二次语言解放的话,那么要解放的应该是内在语言,也就是把目前盲从西方理性的艺术逻辑思维,转回到中华民族特有的感性的艺术逻辑思维上来,用更感性的元素激活诗语言,这才是汉语新诗语言再解放的正确方向。

那么,汉语新诗的语言应该是怎样呢?有没有规律可循,有没有逻辑可讲?含蓄、通俗、陌生化……实际上多是从效果来讲,这真不好说是不是站着说话不腰疼?“新自由体”诗观认为,汉语新诗的语言应该去掉口语随意的部分和炼掉书面白话文白的部分。这说法似乎让人有点晕,但的确是一语中的,与古典诗歌去掉口语随意的部分和炼掉文言文“文”的部分是相通的。从口语来看,去掉了随意的部分还剩下什么呢?日常生活中常有这样一种情景,非常了解或者相互熟悉的两个人或几个人凑在一起交谈闲聊,对很有趣味的话题往往不是长篇大论,而是一个词半句话就能让听者心领神会,也可以说不完全表述却能相互理解,实在富有诗意。诗人与读者就是应该建立起这样的一种关系,可实际上这种可能性很小,许多诗人与读者之间只是在文字上进行交流,相互间有时甚至很陌生,用口语的一个词半句话自然难以沟通。而日常生活中的这种交流建立在相互熟悉的基础上,加上有现场的对话、神态及使用常用的口语,自然容易领会,如果把话说满了,意味反而显得淡了。诗人要通过这种不完全表述的口语达到与读者交流,当然不能照搬日常生活中的那种表达,最佳的方法就是通过人所共通的感性通道,用简洁的口语把具有形态、色彩、气味等等感性的艺术形象展现出来,也就是说用简单的口语营构出新颖入心的意象。再从书面语来看,白是什么?大致有这么几个层面:一是散文的白,装模作样的分行,但一览无余且缺乏散文的余韵,还不如不会写的信有味;二是表层结构的白,基本上停留在习惯用语、规范用语及语词基本义素的表意上,没有个性体味;三是语法上的白,虽然是事理表述的概念用语,但语法完全停留在准确性上,语句通顺却没有深层结构,缺少精神境界。这几个层面可以从不是诗的“诗”或乏味的诗上解剖下来,虽不是一个平面,但具体分析会发现诗语言的位置、表现、意味,甚至音乐性总是给人有一种缺位感。

解决这个白的问题,当然少不了要运用多样的表现手法,最重要的是看这些表现手法的目标要弄出怎样的表现载体,这涉及到了语法逻辑的问题,这个问题在中西诗有着不同的偏向。语法逻辑有形式逻辑与艺术逻辑之分,形式逻辑就是语句命题基本上等于后设命题,也就是能指基本上等于所指;艺术逻辑则是语句命题与后设命题不一致。而诗的“不一致”,关键是从可说的内到不可说的外,再怎样回到可说的内。早期的西语诗不怎么重视艺术逻辑,它工于叙事,热衷于戏剧化和符合生活逻辑的情节,创造了诗的辉煌;现代西语诗相对较为重视艺术逻辑,但又无法摆脱基于形式逻辑的精密语法,因此,无论是意象诗、象征诗,还是其他各种思潮的诗,都没有解决好语句命题与后设命题的逻辑连接,以致一些重要的代表作品,就是诗家也读得支支吾吾,有的干脆说现代诗必然是难懂的。很荒唐!当然,西语诗的发展是由摆动发展的西语思维偏向所决定的。汉语诗的主流一直遵循着艺术逻辑发展,意象语言很好地解决了语句命题与后设命题的逻辑连接。郑敏先生认为中国诗最擅长的、最为独特的还是它的境界,也就是“意境”。这可以说是白话诗之后诗观混乱中的一种比较正确的认识。当然,汉语诗人能够写好意象诗,客观上应归功于汉语思维偏向。汉语思维偏向让我们看到了艺术逻辑中还有理性逻辑与感性逻辑之别。“风摇动草”、“雪染白麦田”是理性逻辑,也可说是有语法;“草摇动风”、“雪染绿麦田”是感性逻辑,也可称为高于语法,是有限语言无限运用的辩证法。前者后者都可以入诗,但后者离诗的核更近。“远道而来的胜利女神举着无声的花环/东方的祥云之上腾龙口吐无形的丹心”,如果不能感性地把握西语文字和汉语文字不同的特征,就很难理解“无声的花环”、“无形的丹心”这样的意象。但就是感性逻辑仍然需要理性的控制。有一首诗写南方的蚊子都去观看北京奥运会了,而且对外国的蚊子说北京欢迎您。这已毫无逻辑可讲了,完全丧失了理性。山东一位作协副主席写了一首震灾诗,虽然用意是颂扬党和国家的功德,颂扬全国人民倾全力抗震救灾的精神,并从亡者的角度抒发一种对生者抚慰的情感,这还是有一定的艺术逻辑的,但它缺少了时间上的理性,生者还没有从灾难的阴影里走出来,难以从艺术上来鉴赏。不过当人们用澄明的诗心读它,也许感受会有所不同。

当然,我们还可以从海德格尔的“诗、思”和我国历史上的“神思”等等,汲取艺术逻辑的营养。不过从上述我们可以看到古今汉语诗不仅有共同的语言学、超语言学基础,同样有逻辑语言哲学基础。由上述还可以看出,汉语诗无论运用口语还是书面语,都需要寻找最佳的概念用语深层结构的感性通道,而这一最佳的通道历史或实践都证明就是意象或意象组合。可以说自古至今汉语诗的意象化,是汉语思维偏向下汉语向文化具体转化的必然结果。因此,汉语新诗要在继承传统的同时,加强意象创新,比如更多地重视抽象意象的营构。实践逐步证明,抽象意象不仅能够增强意象的时空感,同时也可以尽可能地消除意象语言的歧义,使超越自我的情感体验有更清晰的指向,这样的诗才有可能到达深入浅出的佳境。

汉语诗两大精髓是意象化与音乐性,这从“神韵”两字中就可以体会到。意象化有共同的语言学、超语言学、逻辑语言哲学基础,音乐性的资源更是储藏在丰富的汉语自身,汉语新诗完全可以传承古典诗歌传统,让传统在汉语新诗崭新的形式里发扬光大。记得去年的青歌赛上,原生态土苗组合高音的展示,令专家们不得不产生了这样的质疑:难道唯有西洋唱法才是高音发音的科学方法吗?我们的民族唱法教学是否可以从本民族原生态唱法中找到自己的另一条路子?这个质疑在我听来更像是对汉语新诗的质疑。的确,汉语新诗要站成世界的高峰,还有很长的路要走,需要继承与创新,因此,既要吸收异质又不能丢掉自我,既要有非凡的智慧,还要有更多“板凳甘坐十年冷,文章不作一句空”的人共同努力。我相信这样的努力不会白费。

已丑年一叶知秋时节于武鸣

同类推荐
  • 五张犁

    五张犁

    该书收录了被称为“当代小说之王”的王祥夫先生的25个短篇小说。所收小说多为各个时期的代表作及首次出版的新作,其中的代表作品荣获各类大奖,如鲁迅文学奖、《小说月报》百花奖等国内重要奖项。这些小说不仅集中反映了当代人的日常生活和精神生活,也可以看到他们的窘迫状态和积极进取精神,从而体现出一种对“人性”的关怀和关注。加上点评者准确到位的剖析,使得该书读起来更加耐人寻味。
  • 漱玉词

    漱玉词

    “千古第一才女”李清照传情之作,宋代婉约词派代表作品——《漱玉词》,因李清照济南故居前的漱玉泉得名。词人少时与知己爱人赵明诚几次生别离,多感相思惆怅。后又经历夫妻阴阳相隔、时局动荡,更添孤苦凄凉。其作词自辟途径,锦绣才思尽赋清雅言语,又妙解音律。明代杨慎有评:“宋人中填词,李易安亦称冠绝。”
  • 复活的生命

    复活的生命

    从古到今,真正的诗心是随着生命而浩瀚翻湧,生动活泛的,犹如万流朝宗,合归于海,势不可当。人生中有田园诗、边塞诗、浪漫诗、朦胧诗、印象诗,隨着生命的壮丽多彩,今又有一涓涓细流,归回了大海,那就是“白鸟先生”《复活的生命》之诗。从“白鸟先生”出版的第一本诗集《白鸟集》,到如今的第二本诗集《复活的生命》,我们可从中观出一个残疾人士的心路历程,人生印记和滋润心田的美善见证。珍贵在全能的造物主,赋予了“白鸟先生”诗心的灵感与感动,从《白鸟集》到《复活的生命》……一唱三叹。
  • 草叶集选

    草叶集选

    《草叶集选》是自《草叶集》全集中精选出最精华的篇目,记录了美国“自由诗之父”惠特曼一生的思想和探索历程,也反映出整个时代和国家的面貌。从内容到形式,从思想到语言,《草叶集》最大的特点就是“自由”。它摒弃了传统的诗歌格律,开创了新的诗风,大力讴歌了自然的壮美,洋溢着时代激情,富有强烈的人道主义精神和神秘主义风格,是十九世纪美国的一部史诗。亨利·米勒、艾伦·金斯堡等后世艺术大师曾深受这部诗集的影响,电影《死亡诗社》也曾向其致敬。
  • 老先生

    老先生

    本书是周实主编《书屋》杂志六年与部分作者的书信往来实录。作者如实记录、深情回忆与张中行、萧乾、李锐、舒芜、李慎之、资中筠、流沙河、蓝英年等28位老先生的交往始末,并首次公开了这些老先生的书信手迹。读者既能从这些文字交往中读到《书屋》杂志很多重量级稿件发表背后的故事,又能感受到这群老知识分子的“先生之风”。
热门推荐
  • 斗罗大陆之永恒龙魂

    斗罗大陆之永恒龙魂

    他,缓缓经过.....他,缓缓走过.....他,缓缓离去.....而你却浑然不知。他不会回头。也不会停下,更不会离去。当一位少年与他对视之时,一个传奇,就此诞生!
  • 魔法剑士与神的战争

    魔法剑士与神的战争

    从有记载开始,神一直都是高高在上俯视着凡间,凡人敬畏神,而神却不爱世人,世间的种种灾难只不过是神取乐的工具而己。几百年前,帝国开启了一个伟大的计划,把诸神的血脉融合起来,进而挑战诸神。几百年后,身居精灵,暗之精灵,法神,战神,恶魔,天使六种血脉的小贵族,开始向神发出挑战。
  • 凡俗江湖

    凡俗江湖

    江湖,虽离庙堂遥远,却也联系天下。凡夫,虽处人间之底,却也心系江湖。人间四苦,爱别离、怨长久、求不得、放不下,短短十二字,道尽江湖路远。
  • 零之江湖

    零之江湖

    一次穿越的三个灵魂,在这异世界中相遇,亲情、友情和爱情的牵绊,家和国的选择,看上官零如何在这异界策马江湖!
  • 至尊神魔

    至尊神魔

    “师姐,你们为何总盯着我看...?!”凌风低头看看自己身材,难道是因为本钱太好,身强力撞?他魂穿废体,悲催重生,却可揽群英征天伐地。他偷喝真水,洗髓铸体,但能伴兄弟废墟崛起。这一生,他将古武耀世;这一世,他竟诛魔封神、把酒屠天!“敢藐视个的人,统统拍死!”“不敬我者,永坠轮回!”
  • 拐只狐妖当夫君

    拐只狐妖当夫君

    雷雨天充着电玩手机,一朝雷劈,秦烟烟魂穿异世大陆,一本刚刚看的小说中,一个和自己长相相差甚远但是同名的恶毒女配身上。她表示只要让自己回去,她再也不在雷雨天充电玩手机。然而穿越大神没有听到她说话,一场与既定命运的博弈开始。一本没有看完的书,一只书中没有提到的狐狸,一个在书中故事没开始前就对她充满敌意的女主,几个即使看破她灵魂却没拆穿她的家人,还有那火海深处和自己长相一样的女子…这一切的一切,究竟是人为还是巧合?千年的等待,前世创造的世界,只是为了一个容身之所?封存了记忆,只是为了等待将来的重逢?原来,一切的一切,都只是为了对方…秦烟烟:白渊,我喜欢你,让我动了心,你就是我的狐了。某狐:傻烟儿,你偷走了我的心,从今起,我就是你的狐了,你可不能赖账。本以为他是只高冷帅气的妖孽,其实就是一傲娇霸道的逗比;本以为她是个软弱可欺的笨蛋,其实是丢了心的…还是个笨蛋。双宠,保证甜甜甜~大纲已经放飞自我,不止玄幻因素,已经没多少逻辑可言,同样三观可能倾斜,女主人设已经不讨喜,作者建议:慎入。
  • 汉末复新

    汉末复新

    西汉末年,汉室外戚王莽横空出世,篡夺了汉室江山,使其改朝换代,建立新朝,想成就一番不世伟业,之后他就推行改革,史称‘王莽改制’,可惜功败垂成,新朝犹如烟花般,炫丽的转瞬即逝。而在两百年后,东汉末年,王莽第九世孙王杰传承王莽遗志,归宗鬼谷门下,随后出山和大哥欧阳昊,二哥肖然,三兄弟齐心协力,让烟花般的新朝变成了永恒的太阳,使其耀眼的光芒普照大地。
  • 狼战江湖

    狼战江湖

    相濡以沫,不如相忘于江湖。江湖纷争日复一日,恩怨情仇年复一年,怎一个武字可解……一个人、一匹狼书写一部江湖传奇……
  • 天降玄鸟之火魅传奇

    天降玄鸟之火魅传奇

    本故事讲了一个凄美,却搞笑的东方玄幻故事。魔女妙生,皈依佛门。精魄投入佛前蛋白石之上。这个爱调皮的精灵,机缘巧合,得到灵丹一枚,修成人形——魅灵。在天界遇上妙生公主前世的仰慕者暮云,演了一出搞笑的好戏。后来天命玄鸟,魅灵和皇子焱修一起去人间,却出了意外。魅灵逃亡,堕入魔界,走上一条百炼成魔路。这一路上,有默默帮助自己的好朋友蛇精小白,狼精凌川,侍女迦尼,狐狸精碧月。多年之后,身为魔后的魅灵在魔界遇上前来寻找自己的天界皇子焱修。方得知,这百年来暮云一直在天界替自己接受刑罚——诛仙雷。本故事男1暮云擅长炼丹,会用佛灯之火;女1魅灵误打误撞炼制水晶,善用魔音令。欢迎大家帮忙宣传,加书架,收藏,投推荐票。
  • 娘子,相公喊你回家吃饭

    娘子,相公喊你回家吃饭

    她是杀手界的传奇,她是令男人趋之若鹜的毒药,她是一个没有心的女人。一次意外让她的灵魂穿越到了一个强者为尊的世界——神魔大陆。也许是神的恩赐,让她这一世得享亲情;也许是神的玩笑,让她这一世遭受灭门之祸。既然,她是被神遗弃的生命,那么化身为魔又如何?天地不仁,那么毁了这天地又何妨?且看一个女子如何纵横异世,仗剑天下,翻云覆雨,惑乱红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