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604800000010

第10章 悼许地山先生

许地山先生在抗战中逝世于香港。我那时正在上海蛰居,竟不能说什么话哀悼他。——但心里是那么沉痛凄楚着。我没有一天忘记了这位风趣横逸的好友。他是我学生时代的好友之一,真挚而有益的友谊,继续了二十四五年,直到他的死为止。

人到中年便哀多而乐少。想起半生以来的许多友人们的遭遇与死亡,往往悲从中来,怅惆无已。有如雪夜山中,孤寺纸窗,卧听狂风大吼,出世之感,油然而生。而最不能忘的,是许地山先生和谢六逸先生,六逸先生也是在抗战中逝去的。记得二十多年前,我住在宝兴西里,他们俩都和我同住着,我那时还没有结婚,过着刻板似的编辑生活,六逸在教书,地山则新从北方来。每到傍晚,便相聚而谈,或外出喝酒。我那时心绪很恶劣,每每借酒浇愁,酒杯到手便干。常常买了一瓶葡萄酒来,去了瓶塞,一口气咕嘟嘟的全都灌下去。有一天,在外面小餐店里喝得大醉归来,他们俩好不容易的把我扶上电车,扶进家门口。一到门口,我见有一张藤的躺椅放在小院子里,便不由自主的躺了下去,沉沉入睡。第二天醒来,却睡在床上。原来他们俩好不容易的又设法把我抬上楼,替我脱了衣服鞋子。我自己是一点知觉也没有了。一想起这两位挚友都已辞世,再见不到他们,再也听不到他们的语声,心里便凄楚欲绝。为什么“悲哀”这东西老跟着人跑呢?为什么跑到后来,竟越跟越紧呢?

地山在北平燕京大学念书。他家境不见得好,他的费用是由闽南某一个教会负担的。他曾经在南洋教过几年书,他在我们这一群未经世故人情磨炼的年轻人里,天然是一个老大哥。他对我们说了许多我们从来没有听到过的话。他有好些书,西文的,中文的,满满的排了两个书架。这是我所最为羡慕的。我那时还在省下车钱来买杂志的时代,书是一本也买不起的。我要看书,总是向人借。有一天傍晚,太阳光还晒在西墙,我到地山宿舍里去。在书架上翻出了一本日本翻版的《太戈尔诗集》,读得很高兴。站在窗边,外面还亮着。窗外是一个水池,池里有些翠绿欲滴的水草,人工的流泉,在淙淙的响着。

“你喜欢太戈尔的诗么?”

我点点头,这名字我是第一次听到,他的诗,也是第一次读到。

他便和我谈起太戈尔的生平和他的诗来。他说道:“我正在译他的《青檀迦利》呢。”随在抽屉里把他的译稿给我看。他是用古诗译的,很晦涩。

“你喜欢的还是《新月集》吧。”便在书架上拿下一本书来。“这便是《新月集》。”他道,“送给你,你可以选着几首来译。”

我喜悦的带了这本书回家。这是我译太戈尔诗的开始。后来,我虽然把英文本的《太戈尔集》,陆续的全都买了来,可是得书时的喜悦,却总没有那时候所感到的深切。

我到了上海,他介绍他的二哥敦谷给我。敦谷是在日本学画的。一位孤芳自赏的画家,与人落落寡合,所以,不很得意。我编《儿童世界》时,便请他为我作插图。第一年的《儿童世界》,所有的插图全出于他的手。后来,我不编这周刊了,他便也辞职不干。他受不住别的人的指挥什么的,他只是为了友情而工作着。

地山有五个兄弟,都是真实的君子人。他曾经告诉过我,他的父亲在台湾做官,在那里有很多的地产。当台湾被日本占去时,曾经宣告过,留在台湾的,仍可以保全财产;但离开了的,却要把财产全部没收。他父亲召集了五个兄弟们来,问他们谁愿意留在台湾,承受那些财产,但他们全都不愿意。他们一家便这样的舍弃了全部资产,回到了大陆。因此,他们变得很穷,兄弟们都不能不很早的各谋生计。

他父亲是丘逢甲的好友。一位仁人志士,在台湾被占时代,尽了很多的力量,写着不少慷慨激昂的诗。地山后来在北平印出了一本诗集。他有一次游台湾,带了几十本诗集去,预备送给他的好些父执,但在海关上,被日本人全部没收了。他们不允许这诗集流入台湾。

地山结婚得很早。生有一个女孩子后,他的夫人便亡故,她葬在静安寺的坟场里。地山常常一清早便出去,独自到了那坟地上,在她坟前,默默的站着,不时的带着鲜花去。过了很久,他方才续弦,又生了几个儿女。

他在燕大毕业后,他们要叫他到美国去留学,但他却到了牛津。他学的是比较宗教学。在牛津毕业后,他便回到燕大教书。他写了不少关于宗教的著作;他写着一部《道教史》,可惜不曾全部完成。他编过一部《大藏经引得》。这些,都是扛鼎之作,别的人不肯费大力从事的。

茅盾和我编《小说月报》的时候,他写了好些小说,像《换巢鸾凤》之类,风格异常的别致。他又写了一本《无从投递的邮件》,那是真实的一部伟大的书,可惜知道的人不多。

最后,他到香港大学教书,在那里住了好几年,直到他死。他在港大,主持中文讲座,地位很高,是在“绅士”之列的。在法律上有什么中文解释上的争执,都要由他来下判断。他在这时期,帮助了很多朋友们。他提倡中文拉丁化运动,他写了好些论文,这些,都是他从前所不曾从事过的。他得到广大的青年们的拥护。他常常参加座谈会,常常出去讲演。他素来有心脏病,但病状并不显著,他自己也并不留意静养。

有一天,他开会后回家,觉得很疲倦,汗出得很多,体力支持不住,使移到山中休养着。便在午夜,病情太坏,没等到天亮,他便死了。正当祖国最需要他的时候,正当他为祖国努力奋斗的时候,病魔却夺了他去。这损失是属于国家民族的,这悲伤是属于全国国民们的。

他在香港,我个人也受过他不少帮助。我为国家买了很多的善本书,为了上海不安全,便寄到香港去;曾经和别的人商量过,他们都不肯负这责任,不肯收受,但和地山一通信,他却立刻答应了下来。所以,三千多部的元明本书,抄校本书,都是寄到港大图书馆,由他收下的。这些书,是国家的无价之宝,虽然在日本人陷香港时曾被他们全部取走,而现在又在日本发现,全部要取回来,但那时如果仍放在上海,其命运恐怕要更劣于此。——也许要散失了,被抢得无影无踪了。这种勇敢负责的行为,保存民族文化的功绩,不仅我个人感激他而已!

他名赞堃,写小说的时候,常用落花生的笔名。“不见落花生么?花不美丽,但结的实却用处很大,很有益。”当我问他取这笔名之意时,他答道。

他的一生都是有益于人的,见到他便是一种愉快。他胸中没有城府。他喜欢谈话,他的话都是很有风趣的,很愉快的。老舍和他都是健谈的,他们俩曾经站在伦敦的街头,谈个三四个钟点,把别的约会都忘掉。我们聚谈的时候,也往往消磨掉整个黄昏,整个晚上而忘记了时间。

他喜欢做人家所不做的事。他收集了不少小古董,因为他没有多余的钱买珍贵的古物。他在北平时,常常到后门去搜集别人所不注意的东西。他有一尊元朝的木雕像,绝为隽秀,又有元代的壁画碎片几方,古朴有力。他曾经搜罗了不少“压胜钱”,预备做一部压胜钱谱,抗战后,不知这些宝物是否还保存无恙。他要研究中国服装史,这工作到今日还没有人做。为了要知道“纽扣”的起源,他细心的在查古画像、古雕刻和其他许多有关的资料。他买到了不少摊头上鲜有人过问的“喜神像”,还得到很多玻璃的画片。这些,都是与这工作有关的。可惜牵于他故,牵于财力、时力,这伟大的工作,竟不能完成。

我写中国版画史的时候,他很鼓励我。可惜这工作只做了一半,也困于财力而未能完工。我终要将这工作完成的,然而地山却永远见不到它的全部了!

他心境似乎一直很愉快,对人总是很高兴的样子。我没有见他疾言厉色过;即遇怫意的事,他似乎也没有生过气。然而当神圣的抗战一开始,他便挺身出来,献身给祖国,为抗战做着应该做的工作。

抗战使这位在研究室中静静的工作着的学者,变为一位勇猛的斗士。

他的死亡,使香港方面的抗战阵容失色了。他没有见到胜利而死,这不幸岂仅是他个人的而已!

他如果还健在,他一定会更勇猛的为和平建国,民主自由而工作着的。

失去了他,不仅是失去了一位真挚而有益的好友,而且是,失去了一位最坚贞、最有见地、最勇敢的同道的人。我的哀悼实在不仅是个人的友情的感伤!

1946年7月

同类推荐
  • 纪伯伦全集(共7册)

    纪伯伦全集(共7册)

    《纪伯伦全集(共7册)》包括先知+泪与笑+沙与沫+叛逆的灵魂+光与静默+爱你如诗美丽+蓝色火焰,从这套书中你可以看到一个慷慨激昂、横眉冷对的纪伯伦;一位细腻、性感的纪伯伦;一位感性、沉默的纪伯伦;一位对未来充满希望、现在充满斥责的纪伯伦……或许这才是他作为20世纪最富盛名的思想家该有的一面。文中饱含纪伯伦对时代、民族、家国的忧思,因为《纪伯伦全集(共7册)》,他足以和鲁迅一起留名青史。
  • 郭沫若散文

    郭沫若散文

    中华散文,源远流长。数千年的散文创作,或抒情、或言志、或状景、或怀人……莫不反映出时代的风云变幻和人们的思想情感。中华散文的这些优良传统在二十世纪以降的新文学那里,不仅得到了全面传承,且不断有所创新、有所发展。为了展示二十世以来中华散文的创作业绩,我们在新世纪之初即编辑出版过”中华散文珍藏本“凡三十种。自二00五年始,我们在此基础上先后选出二十六种,作为“中华散文插图珍藏版”第一辑、第二辑出版。此次又选出十种,作为第三辑出版。
  • 北大文学课

    北大文学课

    生活中从不缺少美,只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上百篇古今中外最佳美文,完美再现语言魅力,让你在诗词文章中邂逅一段纯美感情,于戏剧故事里领略几番悲欢离合。从北大走出了数不清的文学大家,他们博古通今、指点江山,对文学有着独到的见解。本书收录了众多优秀文学作品,内容涵盖古今中外,体裁涉及散文、诗辞、小说、戏剧。在北大学者的点评中,我们学习百家古文,重温民国美文,阅读国外经典,于文字中领略生活之美。
  • 醉眼看古龙

    醉眼看古龙

    而作为古龙小说的爱好者,在我心中也为古龙挑选了四本书,作为他的“四大名著”,这就是《边城浪子》《七种武器》《多情剑客无情剑》和《欢乐英雄》。我并没有把《陆小凤传奇》《楚留香传奇》《武林外史》《绝代双骄》等书列入其中,是因为我觉得前四本书能够在思想品味、语言运作、人物描写方面很成熟的代表了古龙的特色。
  • 重访新批评

    重访新批评

    《重访新批评》由赵毅衡所著,新一代的批评家感叹:“新批评派像哈姆雷特父亲的鬼魂,依然在指挥我们。”出版这本,并且名之曰是因为从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初以来,国内不少年轻学者对新批评方法感兴趣,用之于中国文学,做出了出色的文本分析和理论拓宽,他们用批评实践证明了新批评方法,的确有一定的生命力。
热门推荐
  • 男人不“坏”女人不爱

    男人不“坏”女人不爱

    “男人不‘坏’女人不爱”这句话,从古流传至今,它几乎成了感情世界里颠扑不破的真理。不是女人犯贱,非要爱上一个坏男人来给自己找罪受,而是因为大多数好男人的标准似乎都有意无意地和“呆”挂上了钩,想想有哪个女人愿意找个木头一样的呆瓜?况且,这里的“坏”并非指人格品行方面不端,而是指突破传统好男人的观念,在生活方面富有情趣,善幽默、懂浪漫,能给女人带来惊喜,给生活增添新意。
  • 七里樱

    七里樱

    年少时,我们,似乎成为了世界的主角,遗憾过,苦恼过,伤心心过,但庆幸的是在那个即将逝去的青春里,你世界的男主随着四季辗转在你身旁,陪你笑,陪你哭……终有一天,你发现他只是喜欢你身边的那个人而已…“你知道的,我喜欢她哎。”“没事…”至少我的青春,你来过就好。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
  • 宠物(中国好小说)

    宠物(中国好小说)

    本文主要写的是一个年轻的小伙子帮别人寻找宠物,不经意卷入一桩婚外情感恋之中。后来在客户的威胁下,最终退出了这个圈子。这段感情纠结复杂,结果最后大家都回到了各自的起点。本文嘲讽了在金钱的利诱下,有些人的价值观被扭曲了。
  • 沉默的经典:高窗

    沉默的经典:高窗

    《高窗》收录拉金生前发表的所有作品,包括他最著名的四本诗集《北方船》《较少受骗者》《降灵节婚礼》《高窗》,以及部分散轶作品,可一睹拉金诗歌创作的全貌。
  • 再嫁(全集)

    再嫁(全集)

    精通医术的苏年锦,在一次执行任务中,意外来到异世空间的大燕王朝。前朝太子萧沐原在国灭时隐姓埋名沦落街头,与变成小孩子的苏年锦靠偷抢过活。十五岁时,苏年锦在不知情的情况下,被萧沐原选作间谍,安排到怡睿王府窃取情报。王府内,她偶然结识了同样来到燕朝的女子夏芷宜。苏年锦心思细腻,处事谨慎,一心只想救出青梅竹马的恋人。而夏芷宜观念前卫,思想开放,喜欢结交不同的男人。王府内勾心斗角,朝堂上波谲云诡……
  • 夫人别浪了

    夫人别浪了

    她,前世被自己的姐姐害的坠楼惨死。以前,家里只有爷爷疼她,她也一直在爷爷身边生活,后来爷爷生病去世,回到了她的爸爸妈妈身边。可是她的父母和她的姐姐一心只想要她手里爷爷留给她的股份。后来不仅把她手里的股份骗走了而且还抢走她的男朋友,直到把她逼到坠楼。可是,天无绝人之路,她死后重生,遇上男主,从此,开启了虐渣,打脸模式。他就只管帮她处理后事,支持她,只要别人敢动她,他就只有一句话,“要想动她?就算你从我身上踏过去,也不可能。”但,天有不测风云……
  • 奇迹重启

    奇迹重启

    生命和荣耀从来不是上天赐予,而是依靠双手拼搏而来!旭鹏和妹妹简敏所在的龙鸣村遭受灭村之灾,为了找回自己亲人和村民的遗体,他们走向了魔王昆顿的左右手魔鬼戈登的老巢——地下城……梦幻骑士,剑士传承,神秘妹妹,火山军团……昆顿野心再起,这一次奇迹MU大陆,又将何去何从,《奇迹重启》为您拉开一场浩瀚的奇幻史诗!
  • 封天之凡尘卷

    封天之凡尘卷

    仙侠仙侠,虽是仙道渺茫,却脱不开行侠仗义,走一遭江湖,自是免不了儿女情长。羲和柔情,嫦娥别恋,爱江山更爱美人......
  • 夙爱启芫

    夙爱启芫

    15岁女高中生,荀芫,一朝穿越,穿到了一个小奶娃的身体里。一照镜子,这不是她小时候吗?懵……关键是一身破破烂烂流浪在大街上,什么鬼?直到遇到了他……他或许给了她第二次生命,可她对他又算什么……“阿启,我不要做你的妾,我要做你的妻。”“小芫,现在还不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