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601600000016

第16章 《卡门》新解

“上海之春”刚落帷幕。不经意间,脑海里常冒出《卡门》中的音乐,挥之不去。上海歌剧舞剧院此次再度邀请海外名家合作,希图重现去年在上海艺术节上演古诺歌剧《罗密欧与朱丽叶》的辉煌盛况。不过,大家对舞美设计和导演风格颇多微词,乐队表现也不尽如人意,因而尽管外籍男、女主角演唱和表演水平均属上乘,但观众特别是圈内人的反应似乎没有去年对《罗密欧与朱丽叶》那么热烈。

暗地里真为《卡门》喊屈。不论从什么角度听,用何种眼光看,《卡门》理应是一部比《罗密欧与朱丽叶》更叫座的剧作。《卡门》的大名如雷贯耳,相比,《罗》剧恐怕算得鲜为人知。但是,了如指掌,也许是个不利因素。行家坐在席间,眼睛看着表演,耳朵听着音乐,心里却在横挑鼻子竖挑眼。又因为烂熟于胸,观众注意的中心不自觉地偏向演员、舞台制作、乐队音响等等边缘因素,作品本身的风格、内涵、意味和象征却悄然退到了背景。想当年,《卡门》首演失败,除去当时巴黎喜歌剧院经营不善等原因外,还因为观众对舞台上所发生的故事如此接近真实生活感到不太习惯。到如今,由于《卡门》上演次数过于频繁,其中的选曲、选段几乎成为家喻户晓的“陈词滥调”,原先应有的刺激和冲击力随着百余年的时光消蚀,已经逐渐损耗殆尽(除非导演独具匠心,从中挖掘出新的意义层面)。历史在《卡门》身上似乎开了个玩笑。正如名人过度曝光,反而殃及自身。名作过分出名,看来也不见得是件好事。

但出名确有出名的道理。毕竟《卡门》是十九世纪的作品,它的成功可不是当代商业社会“炒作”的结果。百余年来,常演不衰,在硝烟四起的歌剧界竞争中,一直稳坐保留剧目上演率的榜首,凭的是真正的实力。歌剧史上高手如林,莫扎特、瓦格纳和威尔第是几个最耀眼的名字,但在比才的《卡门》面前,也只能甘拜下风。说起来,这也可算是歌剧史册的奇闻之一。哲学家尼采属于最懂音乐的文人之列(他自己是个优秀的钢琴家和业余作曲家),在和他原先的偶像瓦格纳闹翻后,对《卡门》曾一度如痴如醉,居然连看二十遍之多!另一方面,《卡门》却又不像贝多芬晚期弦乐四重奏,绝不是专家雅士的专利。它的优美曲调和铿锵节奏使其在大街小巷随处传唱,各种乐器上的《卡门》主题变奏曲也争相斗妍。这种“雅俗共赏”的情形令人想起小说《红楼梦》。一部《红楼梦》,正如鲁迅先生妙语所言:“经学家看见易,道学家看见淫,才子看见缠绵,革命家看见排满,流言家看见宫闱秘事。”

《卡门》赢得众口称赞,凭的也是类似《红楼梦》般的魔术,观众各取所需,听众各得所好。不论你处在什么智力层次或有什么趣味偏好,《卡门》都不会让你失望。论剧情安排,《卡门》全剧一气呵成,情节主线的进展干净利落,从不旁骛,观众的注意力不由自主地被主人公的命运牢牢吸引。论人物刻画,卡门已经成为美貌、泼辣和无所顾忌的女子的代名词,而唐·何塞从一个循规蹈矩的士兵最终堕落成一个丧失理性的杀人犯,其间的改变过程又是怎样令人心惊!喜好异国情调的观众,在《卡门》中能找到最为纯正的西班牙风情和节奏,虽然作曲家比才自己并未去过西班牙(这个事实让人怀疑“深入生活”这句老话的正确性究竟有多少)。至于那些专门喜欢听歌剧咏叹调的听众,《卡门》自然更是一座宝库,不仅女主角的“哈巴涅拉舞曲”、“吉普赛女郎之歌”、男主角的“花之歌”等优美唱段保证了每次演出时的满堂喝彩,而且连斗牛士、米卡埃拉这样并不重要的角色也有极其著名、极其动听的唱段。

然而,所有这一切虽然重要,但只是《卡门》的外表。尼采是个非常挑剔的鉴赏家,如果他评论《卡门》是歌剧艺术“完美无缺的永恒典范”,他一定是经过慎重考虑的。我们有理由信任尼采。虽然他后来不幸被送进疯人院,但说这番话时他还神智正常。为此,我们似乎应该静下心,仔细品味并耐心思索,《卡门》究竟是怎样一部戏,在哪些方面不同寻常?

说《卡门》是一出情杀剧,大概不会有什么错。歌剧剧目中,情杀的故事算不上新鲜。马斯卡尼的《乡村骑士》和列昂卡伐洛的《丑角》均是赤裸裸的情杀剧。但《卡门》高出一筹的是,通过情杀写出了命运的乖戾。比才笔下的命运冷酷无情,而且不可理喻。《卡门》全剧中唯一一个经常重复的“主导动机”,就是“命运”动机。它在序曲中高声奏出,随后不祥地时时紧跟着卡门,在卡门终于成为刀下鬼时,以乐队全奏的方式收束全剧。卡门是命运的牺牲品,或者更准确地说,她本人就是命运的化身。剧中一个非常重要的关键是,卡门自己清醒地知道,她的生命已危在旦夕,但她从不退缩。这不仅是性格使然,而且是命运的归宿。

唐·何塞苦苦爱恋着卡门,但卡门是否真正爱过唐·何塞?这是歌剧的一个悬案。意味深长的是,卡门从未唱过一首表达她倾心于唐·何塞的咏叹调。当然,我们已知道,卡门的爱情哲学是“爱情是只难以驯服的鸟”(哈巴涅拉舞曲),因而无法控制,神秘莫测。当她与唐·何塞相会时,要么是跳起谢吉第亚舞曲(第一幕),要么唱起“啦—啦”衬词翩翩起舞(第二幕),从而回避她对唐·何塞的真实感情。因此,《卡门》中所描写的爱情由于女主角的态度暧昧而生发了一个新的维度。唐·何塞为了卡门,身不由己,抛弃了一切,但卡门却没有(或者不想)为这份爱作出任何承诺。于是,悲剧的发生不可避免。分析到最后,《卡门》不是在写一般意义上的爱情,而是对唐·何塞的感情投入这个特别事件进行了鞭辟入里的观察。

唐·何塞对卡门的爱恋过程,恰恰就是他的堕落过程。这个悖论是整部歌剧的关键枢纽之一。爱情中无理性的灼热力量以及不为人知的阴暗层面被一一揭示,令人惊愕。爱情远不是那么崇高和美好,它与死神为伍,充斥着血腥(斗牛背景的象征?)。生、死、情、爱,据说是人类艺术永恒的命题。但这些命题必须一次次被置于具体的人类境况中,才能获得新的意义。《卡门》以一个非常真实的故事作依托,写出了人类生命中一些非常真切和深刻的体验。为此,这出伟大的歌剧与每个人戚戚相关,尽管它出自一个法国作曲家之手,并诞生在一百多年之前。

当然,最令人诚服的是,所有这一切都是在音乐中完成的。歌剧不是哲学沉思,也不是道德说教。音乐是它的最高主宰,因而不论是意念、设计,还是人物、气氛,都必须通过音乐得到展现。《卡门》的配曲称得上是“字字珠玑”,每个音符都带着天才的印迹。纵观全剧二十余首分曲,哪一首不是旋律、节奏与和声创意的杰作?“过耳不忘”对歌剧作曲家也许是过分的苛求,但比才确实创造了这一奇迹。就连作为缓冲插在当中的三首幕间曲也成为乐队小品的奇妙佳作。它们连同序曲很快成为音乐会上经常上演的独立曲目,这份荣誉是对比才掌握乐队写作技艺的公正承认。如想领略别出心裁的配器艺术,不妨特意留心一下这些短小精悍的乐队小曲。你会发现,比才手下干练清脆的乐队声响(特别是对木管独奏音响的重视),比起瓦格纳乐队沉重浓烈的对位交织,那份清新和机敏,确乎不可多得。

但是,在歌剧中,仅仅有优秀的音乐还是远远不够的。歌剧的最高美学定律是,音乐必须及时和准确地为戏剧提供支持。在最佳的时刻,音乐自身转化成为了戏剧,戏剧离开音乐便不再成立。这是对作曲家能否同时把握音乐和戏剧的双重考验。《卡门》最后的终场,证明了比才具有第一流戏剧家的眼力和功力。一直回响在听众耳边的序曲音乐,这时伴随着场外人群对斗牛士的欢呼重又在乐队上奏出。而场内,唐·何塞正在对卡门做最后的恳求。刚健的旋律和铿锵的节奏依然如旧,但在场人物的绝望心态,转变了原来音乐的心理性质。欢呼声成了尖锐的反讽。唐·何塞拔刀刺向卡门时,正值场外合唱传来“胜利啦”的喝彩。一方是管乐与合唱的斗牛士凯旋进行曲,另一方是弦乐和唐·何塞在命运动机伴随下的哭嚎,生与死、自由与宿命、爱情与悲剧的中心命题通过音乐的对峙直接展现在我们眼前(耳边)。我们来不及思索,因为音乐绕过我们的理智,直捣我们的神经。如此强烈的震撼,如此淋漓尽致的揭示,脱离比才的音乐是不可能做到的。音乐在这时不仅仅是在为戏剧服务,它本身就是戏剧。

喜欢歌剧的乐迷这时可以骄傲地向话剧迷或影迷挑战,尽管以语言为媒体的戏剧在思想哲理的深刻性和人物刻画的复杂性方面为歌剧所不及,但像《卡门》这样的杰出歌剧,却能以音乐的特殊力量触及到文字和画面都无法达到的生命体验中最隐秘、最本真的层面。《卡门》当之无愧是法国歌剧的桂冠。不仅如此,更重要的是,它标示着歌剧这种体裁能够企及的最高艺术境界。

同类推荐
  • 2010流行音乐高等教育成都论坛论文集

    2010流行音乐高等教育成都论坛论文集

    包括流行演唱、流行歌舞、流行器乐、音乐创作、理论五大部分,共收录28篇文章。
  • 篆刻:金石篆刻艺术

    篆刻:金石篆刻艺术

    我国古玺的源头可以上溯到新石器时期的印纹陶,后经商周时的甲骨文、铭文、石鼓文等雕刻影响,至战国时形成整体形象。在发展过程中,重要的动力来自文字体系的演变和完善,同时体现了不同时期和不同地域的审美风尚。随着玺印的使用相对普及,其文字表现形式也趋于多样化。先秦古玺留存于世的大多是战国玺。古玺形状各异,内容有官职、姓名和铭文等,玺文精练,章法生动,传达着远古文明发端的信息。随着时间的漫漶,显得越发神秘、朦胧和迷幻,让人感受到一种神奇、古朴的气息,令人心驰神往。
  • 影视作品评论与分析

    影视作品评论与分析

    本书的出版能够给处于材料迷城的考生最清晰、最准确、最全面的学习、复习、考试指南,而且还反映了最新的艺术考试动向和发展态势。博采同类书之长而又独辟蹊径,其预见性、权威性、针对性均优于市面同类辅导书。
  • 当代陶艺问道集(中国艺术研究院学术文库)

    当代陶艺问道集(中国艺术研究院学术文库)

    《中国艺术研究学术文库》是系统总结我国艺术学理论前沿发展的大型出版项目,共200卷。文库的研究内容包括戏曲、音乐、美术、舞蹈、话剧、影视、摄影、建筑艺术、红学、艺术设计、非物质文化遗产和文学等,几乎涵盖了文化艺术的所有门类,学者们或以新的观念与方法,对各门类艺术史论作了新的揭示与概括,或着眼现实,从不同的角度表达了对当前文化艺术发展趋向的敏锐观察与深刻洞见;将学术性与资料性很好地结合,既有利于学术研究,也有利于文化传承和发展,极具学术意义和文化意义。
  • 米芾与“米家山”画法

    米芾与“米家山”画法

    米芾与“米家山”画法中优美生动的文字、简明通俗的语言、图文并茂的形式,把中国文化中的物态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精神文化等知识要点全面展示给读者。
热门推荐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
  • 世界名人成长历程:创造成功的经济学家(4)

    世界名人成长历程:创造成功的经济学家(4)

    三十六行,行行皆有状元;而商场亦如战场,瞬间便又是另一翻风云。“创造成功的经济学家”为我们隆重讲述了商界名人们的成长史,品他们于商海间的每一个决策后的那份坚定和执着。
  • 毒妃压寨:王爷请接招

    毒妃压寨:王爷请接招

    身怀异能之术的秦九月一朝穿越到了古代第一武候家的废物小姐身上。一道圣旨,秦九月被赐婚于玄幽王。传闻玄幽王身患恶疾活不过三年。无妨,谁让这王爷长得如花似玉,另人垂涎。……你想要财富?我帮你赚。你想要王位?我帮你抢。而我只想……
  • 斯德哥尔摩综合症

    斯德哥尔摩综合症

    岳超峰与吴正大,影视院校学生,导演系,同学同寝室,但三观极度不合。如果说岳超峰是正人君子,那吴正大可以说是个猥琐小人了。然而,被所有人都看好的岳超峰,毕业后郁郁不得志;被大家不耻的吴正大,毕业后却在圈里混的是风生水起、名利双收。有人问吴正大成功的秘诀,吴正大只给出了八个字:斯德哥尔摩综合症。什么意思?不懂?理想被现实绑架,拒绝解救,选择成为投机,这是病,但你治吗?
  • 六人帮传奇5:绿发

    六人帮传奇5:绿发

    谁不知道温瑞安?他年轻时写的《神州奇侠》,《四大名捕》,侠义盖世,名扬海外。武侠文坛有四大与天王,开创者梁羽生,大宗师金庸,已经封笔,鬼才古龙,英年早逝,奇才温瑞安,他是古龙之后,新派武侠小说的重要作家。本书是武侠小说家温瑞安的又一力作,本书是温瑞安的现代武侠作品,以武侠笔法写现代生活,温瑞安是第一人,陈剑谁,牛丽生,史流芳,驼铃,温文,蔡四幸六位热血青年,有共同的理想,产出人间的补平,有共同的爱好,醉心于中国武术,于是他们都加入了国际反暴利组织:不平社。
  • 王爷,别过分

    王爷,别过分

    与太子大婚当日被拒之门外惨遭凌辱沦为笑柄,转眼间便改嫁给太子的皇叔成为当朝最富盛名的轩王正妃。嘲笑我身残?奚落我无能?说我是克二娘克亲娘又克自己的扫把星,只是占着太师嫡女的尊贵身份,才有幸做上了王妃,其实就是天下第一的废物?切,姑奶奶我是真心不想计较。若不是我神机妙算道行高,怎么能亲自设计把自个儿嫁给了如意郎君?瘸女成王妃,是继续掩盖风华还是尽显傲姿绰妁?在太师府隐忍偷生只为不招人耳目活的清静,奈何上天不肯给她这个机会。那她只有奋勇直上,褪尽铅华,将绝代风姿傲立在本属于男儿的朝堂之上,笑傲天下。--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见闻纪训

    见闻纪训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不乖我就吃掉你!

    不乖我就吃掉你!

    苏微暖意外捡了只小猫咪,从此总是梦到一个超级美少年变着花样欺负她——“蠢女人,明天给我做豪华海鲜套餐!”“笨蛋,快点来给小爷捏捏肩捶捶背!”苏微暖:抱紧我的小喵喵.jpg可喵喵为毛线突然变成了梦里的超级大帅哥啊喂?!Σ(°△°|||)︴【★傲娇二虎子X欢脱小可爱★甜度+++++★日更★暖宠★轻松向★】
  • 仙帝归来当赘婿

    仙帝归来当赘婿

    修仙归来,从赘婿做起!一代仙帝,重回年少时代,面对待他冷漠的美女妻子,古灵精怪的小姨子,看不起他的丈母娘,还有上一世的敌人们,看他如何反转一世,重回巅峰!(PS:书友群906830175,感兴趣的朋友可以进来,谢谢。)
  • 你的责任,就是你的方向

    你的责任,就是你的方向

    人人都渴望在有限的岁月里,成为人生舞台上的领舞者。如何把愿望变为现实?把追求变为行动?把不可能变为可能?这就需要对责任有深刻的理解;对责任感的认知有独到之处;对责任的担当有过人之举。本书就是基于此,把责任的内涵、责任的履行,与我们的日常生活紧密相连。帮助朋友们在平凡的社会生活中去实现自己的远大抱负;在春去秋来的岁月中,积淀责任担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