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586200000054

第54章 也谈“一见钟情”

篱下

一见钟情,往往只是爱的火花。不断地观察才能燃起感情的熊熊烈火。

法国戴高乐将军30岁的时候还是一名普通的上尉,一个偶然机会和芳龄20岁的叶凤·汪杜洛小姐相遇。两人一见倾心,顿时彼此都感到难分难舍。在欢乐的舞会上,当他们在一起跳完第6支舞曲时,就一个贸然求婚,一个慨然应允了。结下良缘以后,感情一直甚笃,幸福地过了半个世纪的伉俪生活。这是一个典型的“一见钟情”的爱情和婚姻。类似的事例很多,我国古代的卓文君和司马相如,张君瑞和崔莺莺都是。莎士比亚笔下的主人公也几乎都是一见钟情的。莎翁借剧中牧女怫芭断言:“谁不会一见钟情,谁就不懂爱情。”

那么应该怎样看待“一见钟情”的恋爱方式呢?这是历来颇有争议的一个问题。总的似乎应该这样看:一见钟情既有值得称道的一面,但也有靠不住的一面。

一见钟情是一种审美直觉。审美直觉的特点是面对审美对象时,眼见耳闻,不需经过具体的思索分析过程,便可直接对其进行由现象到本质、由形式到内容的把握。它以人的实践活动、实践经验和认识为基础,其实乃是大脑这部巨大的计算机对从生活经历中得到的大量数据处理后的结果,所以往往能反映客观事物的某些特征。人们头脑中都潜伏着一个理想的爱人形象,虽然不很清晰,也难以表述,但仔细分辨还能看出某些基本因素,当这些抽象的因素化为具体的人出现在眼前时,必然引起强烈的吸引。直觉所感受的虽然是外在形象,但表里之间总有一定的联系。一个人的性格、兴趣、志向、人品、才能、修养等,都可能在举手投足、谈吐问答之际透露出来,而直觉有恰恰迅速捕捉这些奥妙信息并综合后作出整体反应的能力。所以一见钟情往往有一定的准确性。如你对异性的审美理想在于轻盈的体态,清秀的面容,举止文雅,温柔善良。这时你正好在生活中碰到了一位这样的异性,刹那间,就好像有一阵春风拂来,有一道柔和的阳光射入你的心田,你的心因喜悦而怦然跳动,你的倾慕之情顿时涌荡,你的眼前一片光亮——你对对方一见钟情了。正所谓“心有灵犀一点通”。如此建立的爱情和美满家庭是不少的。这是一见钟情所以值得称道的一点。

另一点,一见钟情抛弃一切功利,一心想着爱情。开始于精神上的吸引,而排除了经济、地位等外在因素的干扰,有着更高的起点,因此更接近恩格斯关于双方的爱慕高于一切的爱情观。司汤达在他的《爱情论》中公开申明痛恨理智的爱,说这种爱情是功利、癖好、虚荣的产物,是“脑袋里的爱情”而不是“心坎里的爱情”。他认为“说不清爱”。即人们不自觉地运用“模糊推理法”直觉的爱,才是真正的爱。他实际上也是旨在从恩格斯所设想的抛弃一切功利的爱情观上赞同一见钟情的。

然而,无论从认识论上还是实践上来看,一见钟情毕竟是有局限的。正如莫泊桑所说:“普通的花卉必须经过相当时间的栽培才会吐露芬芳,爱情的花朵更不会突然开放,所以一见钟情的爱是靠不住的。”“一见”之“见”限于表面,而宝藏总是埋在最不起眼的地方,以“一见”而定终身,往往先是“心醉”,后是“心碎”,匆匆结婚,慢慢受罪。以一见钟情,赌一生幸福,是最严重的“一念之差”,若要避免悲剧和离婚,还是变“一见”为“多见”好。

凡是有一定爱情体验的人,特别是“过来人”,一般都不以一见钟情为然。问题是青年人都较普遍地感到一见钟情的刺激力,持欣赏态度。这虽不宜武断地说他们荒唐,但一见钟情之于青年却恰恰需要审慎对待。如上所述,审美直觉依据是经验,青年人涉世未深,阅历短,经验缺,直觉自然是肤浅的,对于对象的纵深层次则很难把握得准。一见钟情产生于对象与审美理想的切合,青年人的审美理想由于受他们内部性冲动的影响,往往会偏重于浅层次的体现着性特征的形式美,而忽略了深层次的人格美。爱情是一种极复杂的感情,爱情的产生与发展涉及到道德伦理、知识结构、性情品格、生活习惯等等,对这诸多方面的洞察与认识,尤其需要警惕失误。

瓦西列夫说:“一见钟情,往往只是爱的火花。不断地观察才能燃起感情的熊熊烈火。”懂得爱情真谛的青年,应该聪明地把一见钟情作为一个良好的开端,尔后严肃冷静地佐之于理智的观察、发现和判断。这样,追求爱情与婚姻的幸福才是更有把握的。

同类推荐
  • 零件

    零件

    《零件》一书收集了作者6年来在博客上所发的随笔,内容涉及文学、艺术、人生感悟、收藏心得等共202篇。对于该书的出版,杨森君表示,在以往的写作中,我们宁夏还没有人将其博客随笔整理成书籍出版,这次也是一次全新的尝试。杨森君认为,在新媒体时代,博客在生活中的作用已经不容忽视,自己在有感而发时,将这些感慨记录在博客之上,随着时间的推移,再翻看过去的博客内容,觉得有些感悟还是特别深刻,故将博客上的内容加以整理,集结成书。
  • 观潮与聚焦:中国文学新生态

    观潮与聚焦:中国文学新生态

    本书为一部现当代中国文学评论集,对近年中国文学创作的重要潮流和创作个案,做了切近的扫描观察和较为深广的阐释分析,从中揭示出文学创作、文学观念与文学接受等文学生活的各环节、各层面在新的社会境遇下,正经历打破旧的平衡、寻求新的平衡的复杂演变态势。
  • 鲁迅的鼻子

    鲁迅的鼻子

    本书主要内容包括:高价买草、有这样一位总经理、防盗绝招、我的朋友杨金远、吹牛的雅与俗、致北京交警一把手、我是这样变俗的、作序与穿超短裙、南湖公园、妈祖作证:钓鱼岛自古是我们的、春天的期待、我们的想象力有多大等。
  • 每天一首古诗词2

    每天一首古诗词2

    四千年中国历史,三千年古典文学,而唐诗宋词无疑是中国古典文学最耀眼的两颗明珠。本书以至简至雅的理念,精选唐宋名篇佳作,盛世大唐的潇洒端然,风流雅宋的清丽婉转,尽收眼底。绿鬓朱颜、风流词客、落魄帝王……这些流动在纸上的金戈铁马、无边风月,组成一幅充满生命力的唯美画卷,带读者轻松畅游千古时光,感受最纯粹、真挚的古典情怀,在喧嚣而浮躁的生活中让心灵找到一方诗意的栖居之地。
  • 泰戈尔诗选

    泰戈尔诗选

    泰戈尔用他的哲学和世界给了世人许多智慧,许多启迪。轻轻地翻,闲闲地逡巡。蓦然间,便会有一篇篇地美文闯入眼帘。那是一个植根于印度哲学思潮,成长在印度文学的海洋又徘徊在印度艺术的月华之中,深受西方文化影响的诗人的肺腑之言。是泰戈尔对生活的认识,对宇宙的思考,对生命的遐想……
热门推荐
  • 建筑奇观

    建筑奇观

    套青少年科普知识读物综合了中外最新科技的研究成果,具有很强的科学性、知识性、前沿性、可读性和系统性,是青少年了解科技、增长知识、开阔视野、提高素质、激发探索和启迪智慧的良好科谱读物,也是各级图书馆珍藏的最佳版本。
  • 我家里的姐姐们

    我家里的姐姐们

    沐尘穿越了,身为穿越者大团体之一的他,没有老爷爷,没有金手指,没有系统,仅仅有的,是自己上面的三个姐姐。可是每次当他见到姐姐们看待自己的眼神时,他决定,我沐尘誓死要逃脱姐姐们的魔掌!!!
  • 浙江省服务业企业商业模式创新案例

    浙江省服务业企业商业模式创新案例

    服务业,特别是现代服务业,具有高成长性、高增值性、高知识性的“三高”属性和新技术、新业态、新方式的“三新”特征。由黄勇等主编的《浙江省服务业企业商业模式创新案例》是近年来我省经济转型升级、现代服务业发展的一个缩影,从一个侧面展示了浙商创业创新精神和转型发展的成功实践,对我省继续推进现代服务业加快发展颇具借鉴性和引导性。希望本书能够启示和推动我省更多的服务业企业以商业模式创新为突破口,走出一条转型提升、做强做大的成功发展道路。
  • 公子倾城:呆萌少夫人

    公子倾城:呆萌少夫人

    她,洛语笑,最大的爱好就是就是看着美男流口水,俗称犯花痴,而生平最大的志向就是找个多金帅气的男人……什么,这个男人要娶她?不嫁,不嫁,虽然他的确够酷够帅够多金!本文继续延续小白文路线,以单纯搞怪为主,喜欢的亲还请多多支持!
  • 花蕊里的子弹

    花蕊里的子弹

    文坛最美的“有脾气的淑女”女性美丽的姿志,批判的激情,作家流动的视角,多重的声音中,美艳红唇滔滔不绝地说出黑色话语子弹。
  • 欢迎来到潜在游戏的学校

    欢迎来到潜在游戏的学校

    在一所名为高度重视的学校里,欧阳修走进其中。
  • 传说的年代

    传说的年代

    凌子寒等人去给母亲拜年,忽然发生强烈地震,导致他们集体穿越到未来一个遥远的年代。银河帝国与共和国联邦互相争战,斯帕克斯自治领与来自古老地球的原生教暗中勾结,在两边同时展开种种阴谋,企图鹬蚌相争,渔翁得利,最终夺得银河霸权……在这个非同寻常的世界里,凌子寒他们一开始便被视为叛乱分子,只得伪造身份,远离地球,航向帝国首都奥尔丁顿……在这个陌生又熟悉的世界里,他们一展所长,再度创造新的传奇。
  • 霍先生的醋瓶子又打翻了

    霍先生的醋瓶子又打翻了

    凌潇潇经常觉得自己智商靠不住,只要遇见霍渊就经常掉线。被骗婚本来就憋屈。霍渊还特别爱吃醋。她前男友的也吃,她的亲哥也吃。他什么都吃,偏偏还不许她吃那朵白莲花的醋,叫她别闹。是可忍,孰不可忍。婚后第三年,她揭竿而起,翘着二郎腿,把离婚协议丢在霍渊的脸上,“霍总,强扭的瓜不甜。还是签了吧。”霍渊眯眼,吐了个烟圈,“甜不甜无所谓,只要解渴就行。”解渴?这是霍先生你喝醋的理由吗?
  • 将军为后

    将军为后

    大楚王朝唯一的女将军柳雁飞被赐婚给了本朝的皇太孙,下一任的皇帝,江桥。江桥,字宇楼,出了名的克妻之人,迄今已克死四位未婚妻。女将军的爷爷鲁国公接过圣旨,手都抖了。满朝文武一片哗然。两位当事人:“……”
  • 孙子兵法一日一学

    孙子兵法一日一学

    在《孙子兵法》中可以学得正统的策略及通达竞争的学问,并领略看世界的辩证法。人生这场“战争”需要我们用毕生的实践来定输赢,借孙子的眼光来观照谋划,将会使我们更好地把握生命的主动权,立于不败之地。在生死场上的智慧交锋中,蕴藏着不可抗拒的自然法则;在人生之战的竞争博弈中,也同样有着天地造化的奥妙。你能体悟多少,境界就有多高。真正的兵法,将由你自己创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