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579100000008

第8章 像大老板一样思考(8)

045真正的聪明是大智若愚

经营企业就是经营人,管理企业就是管理人。经营人、管理人的关键,就在于老板要懂得做人。很多老板非常善于做事,生意上的利害得失,他们心中清清楚楚,显得非常精明。但是在做人方面,却依然秉承做生意的习惯——斤斤计较、苛求员工、严密监视员工,结果聪明反被聪明误,把优秀的人才逼走了,导致企业困难重重。

比如,有些老板不允许员工上班时间做任何与工作无关的事情,为此,他们甚至在公司安装摄像头,严密监视员工的一举一动;不允许员工上班时间接电话,违者处以罚款。这些缺乏人情味的看似精明的做法,看似可以为企业节省用人成本,实际上却适得其反。因为这些行为会伤害员工的感情,让员工感受不到尊重。

相反,有些老板看似傻、糊涂、呆,经常做一些看似亏本的事情,在管理上抓大放小,而不是什么事情都严密监管,对员工无关紧要的缺点、失误不予计较,这样做却能深深赢得员工的心,激发出员工的工作激情,最后取得很好的经营效果。

毕老板是一家传媒公司的董事长,也是业界公认的“傻瓜”老板,因为他把公司交给总经理后,大部分时间都在旅游或钓鱼,整天优哉游哉。如果没有重大事件,他基本上不露面。即使来公司了,也只是走马观花。

毕老板喜欢隔三差五请员工吃饭,向大家表达感谢、感激之情。有意思的是,同行公司的老板总是要求员工加班加点工作,毕老板却三令五申,一定要员工注意休息,千万不能无故加班。在金融危机爆发时,同行纷纷下调员工的薪酬待遇,毕老板却坚决反对这么做。

还有一次,员工在休假期间出了车祸,进了医院。毕老板闻讯赶到,并替员工承担了全部医疗费用。有人说员工不是在上班期间出车祸的,公司无需承担医疗费用,毕老板却傻呵呵地说:“员工家庭困难,医药费对他们来说太贵了,能帮就帮一下。”

对大多数公司来说,员工离职不是好事,老板不克扣、延发离职员工的工资就算是对员工天大的恩赐,可毕老板却每次给离职员工举行欢送会,感谢员工为企业作过的贡献,并指出员工的诸多优点,祝愿员工有更好的未来,还反复叮嘱员工:“有困难尽管找我,只要你愿意回来,公司随时为你敞开大门。”甚至还给离职员工多发两个月的工资。但是,就是这么一个“傻”老板,却能紧紧拴牢员工的心。很多员工离职不久后,又重回公司,而且不少员工还成了毕老板的得力干将。

毕老板傻吗?看似很傻,实则拥有大智慧。因为他懂得关爱员工、感动员工、让利员工,深谙“舍得”的道理,他知道在企业管理上,如果不舍得对员工付出真心、真情、真金,就难以真正赢得员工的心,得到员工的拥戴,激发员工的工作干劲。这才是真正聪明的老板。

真正聪明的老板,既看眼前的利益,更看重公司长远的利益;真正聪明的老板,明白“财散人聚,财聚人散”的道理,懂得分享财富,分享快乐,分享真感情;真正聪明的老板,看似愚钝、傻气,很多事情不与员工计较,实则心明如镜,宽容大度。这样的老板才是真正有智慧的人,才是优秀的管理者。

046可以看破,不能说破

中国人最讲究什么?面子。任何时候,都不要轻易伤害别人的面子,而要给别人一个体面的台阶,这也是给自己留一个余地。因此,做人不能太聪明,有些事情可以看破,心里清楚就可以了,千万不要自作聪明地说出来。因为一旦说破了,就可能伤了别人的面子,就容易引来别人的怨恨甚至是报复。杨修之死就是最好的例证。

三国时期的杨修才思敏捷,一度深得曹操的器重。然而,由于他不懂得“看破不说破”的处世之道,屡次让曹操“没面子”,最后惹恼了曹操,被曹操处死了。

曹操生性多疑,怕人趁他睡觉时谋害自己,于是吩咐左右说:“我梦中好杀人,凡我睡着的时候,你们切勿近前。”一天,曹操在帐中睡觉,故意把被子弄到地上去,一个近侍见状,就过去帮他把被子盖好。结果,曹操跳起来拔剑杀了近侍。然后又到床上睡觉,醒来之后,曹操假装什么都不知道,问:“何人杀了我近侍?”大家如实相告,曹操假惺惺地表示痛苦,并厚葬了那位近侍。

人们都以为曹操真的是梦中杀人,只有杨修看破了这一迷局。当那位近侍下葬时,杨修对着尸体哀叹道:“丞相非在梦中,君乃在梦中耳!”曹操得知这个消息后,从此十分厌恶杨修。

后来,发生了“鸡肋事件”: 曹操率军攻打刘备的汉中之地,但刘备兵强马壮,一时间难以攻克。在退不可退,攻又难攻的两难之际,下属问曹操:“今夜军中的口令用什么?”曹操见盘里有一根鸡的肋骨,便随口道:“鸡肋!”杨修自以为是,认为鸡肋是指汉中,弃之可惜,食之无味,这是曹操的心情。于是吩咐士兵收拾行装,准备撤兵。结果,曹操一怒之下,以“扰乱军心”之罪杀了杨修。

杨修作为下属,处处说破上司的意图,让上司很没面子,结果招致杀身之祸。同样,作为上司,如果处处点破下属,让下属难堪,也会招致下属的怨恨和厌烦。因此,管理者也要恪守“可以看破,但不要说破”的处世之道。比如,下属和女朋友闹矛盾了,领导看出了下属不悦,猜测下属发生了什么事,但不要在大庭广众之下说出来,否则,下属会很难堪的。

在著名的长篇电视剧《新结婚时代》中,小西的爸爸说过这样一句话:“为什么非要把话说破呢?人都是有面子的,你把他捅穿了,于事无补不说,很可能会将矛盾激化。”这句话太有道理了,看破但不说破,确实是一种领导智慧,是一条非常重要的管理技巧。

观棋时,常听人说:“看透莫说透,说透非朋友。”这是在劝诫旁人不要道破迷局。在管理中,领导者也需要记住这个原则,不要直言直语,道破玄机,否则,将招人反感,轻则伤和气,重则招来祸害。

047让下属看到工作成果,明白工作的意义

曾经有一位心理学家做过这样一个试验,目的是研究工作成果对人工作效率的影响。他花钱雇来一名伐木工人,给他一把锋利的斧头,让他砍树,结果,伐木工人砍树的效率非常高。

后来,心理学家给伐木工人双倍的工资,让他继续砍树,不同的是,这次要用斧头背部砍树。伐木工人干了半天,也没砍倒一棵树,气得他扔掉斧头,大声说:“不干了。”

心理学家问他:“你为什么不干呢?我给你的可是双倍的薪水。”

伐木工人说:“因为我看不到木片飞出来,也看不到树木倒下去,干得一点劲都没有。”

心理学家经过研究认为,伐木工人所说的“木片飞出来、树木倒下去”,指的就是工作成果。不管是什么原因导致的没有工作成果,最终都会使人产生消极的情绪,会严重影响工作效率。

其实,哪个下属不希望看到“木片飞出来、树木倒下去”呢?因为这些是劳动的最直接的成果,也是自身价值的证明。所以,看到“木片飞出来、树木倒下去”是每个下属工作的意义所在。任何看不到“木片、树木”的工作,都会使人产生厌倦、抵触,因为那意味着对工作成果和工作价值的埋没和湮灭。

即便你给下属双倍、三倍、十倍的工资,但下属却干不出成果,他也不愿意继续干。所以,管理者一定要想办法让下属看到工作成果,让下属明白工作的意义。这样才能让工作对下属产生吸引力,才能激励下属积极地工作。

有一家盲人工厂,专门生产各种螺丝钉。按理说,让盲人从事这种十分标准化、专业化,程序控制化的工作是比较合适的,但这种工作无疑是单调的。为了激发盲人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公司管理层把他们每天生产的螺丝钉装在一个木桶里,然后让盲人员工戴着手套去摸,使他们感受到一天的工作成果。同时,管理层告诉盲人员工:“你们生产的螺丝钉是安装在飞机、轮船、各种机床上的,这些产品远销欧美国家和地区。”盲人员工听了这话,内心感受到了安慰和骄傲,深深感受到了自己的劳动价值。

当员工看到工作成果,明白了工作的意义之后,他们就会从自己的工作中获得成就感,体验到深层次的自我满足,获得由衷的自豪感,进而朝着目标有效地努力。因此,管理者一定要确保员工看到“木片飞出来,树木倒下去”的场景,而不要让员工去猜测自己在干什么,去怀疑自己工作的价值和意义。

在布置一项任务时,管理者要把任务的大致情况告诉员工。在员工取得一定成果时,及时给员工肯定和表扬,使员工享受到工作成果带来的精神满足。另外,还要把团队的工作成果分享给大家,以鼓舞大家的斗志。

048领导者不要高高在上

不少企业管理者习惯于坐在办公室里,摆出一副高高在上的姿态,很少和基层员工打交道。在员工的心目中,他们威严有余,但亲和力不够。如果他们适当地放平自己的心态,多走近一线,多走近员工,那么不仅可以拉近与员工的距离,还能对员工起到很好的激励作用。

瑞典一家继电器和水暖器材公司,由于经营不善,公司业务迅速走下坡路,面临重重困境。在这个关键时期,沃特斯走马上任,担任公司的总经理。在短短18个月之后,他成功扭转了公司的颓势。他是怎样做的呢?

原来,他上任之后,为了帮员工重拾信心和自重感,积极深入车间,与普通员工接触。据说一年中,他有150天在生产车间度过。由于该公司坐落在小镇上,公司的一举一动都被周围人关注,自然引来了不少媒体的关注。记者问沃特斯:“你接手的公司千疮百孔,你为什么还不实施管理措施呢?”

媒体所说的“管理措施”指的是常规性的领导策略,即坐在办公室里,一本正经地做战略规划。沃特斯的回答是:“如果我不亲临现场,不重视现场工作,而是高高在上,坐在办公室里,那么我怎么能让现场工作人员感受到自己的重要性呢?”

沃特斯正是通过放低姿态,深入现场,对员工实施激励,使员工感受到了自己的重要性,从而迸发出了高昂的工作激情,最终以此扭转了公司的颓势。

无独有偶,69岁的罗杰·米利肯——米利肯联合公司的董事长,也重视深入前线与员工交流,他经常亲临车间现场,忙于与员工聊天,并亲自摆弄机器。不要小看管理者的这种行为,它的确能对员工产生强大的鼓舞,员工会想:原来领导很重视我们基层员工。这样一来,他们工作的积极性就会得到激发。

身为管理者,为了改变高高在上的姿态,除了深入一线与普通员工接触、交流之外,还可以在非工作时间和员工打成一片。比如,公司举办娱乐活动时,管理者不妨大胆地露两手,哪怕水平有限,哪怕愚弄自己一番,只要能带给大家欢笑,也不失为一种“亲民政策”。这样能让员工看到管理者平易近人的一面,更容易赢得员工的好感。

049失败大都是从任用庸才开始的

企业发展靠的是人才,而不是庸才。身为企业老板,如果让企业成了庸才的集中营,那么没有比这种情况更糟糕的事情。然而,很多老板嘴上说多么重视人才,多么渴望人才,实际上却在任用庸才为自己办事,在这种情况下,怎么可能把企业经营好呢?

齐桓公曾经问郭国的百姓:“你们的国家是怎样灭亡的?”

百姓说:“我们的国君喜欢善良的人,讨厌邪恶的人。”

齐桓公又问:“既然如此,你们的国君应该是贤明的君主啊,为什么还会亡国呢?”

百姓又补充道:“虽然我们的国君喜欢善良的人,但是不重用他们,讨厌邪恶的人,却不远离他们,这样怎么会不亡国呢?”

联想到今天的企业老板,哪一个老板不是信誓旦旦重视人才?但是真正做到重用人才的又有几个?这与郭国的国君喜欢善良的人但是不重用,讨厌邪恶的人却不远离是非常相似的,难道企业老板真的傻吗?其实不是,而是因为:

(1)老板虚荣。优秀的人才往往很少满足老板的虚荣,他们更愿意踏实做事,而不愿意溜须拍马。这与喜欢逢迎拍马的庸才相比,老板自然更喜欢庸才。

(2)优秀的人才在某些方面往往才能过人,甚至超过老板,而老板身为企业的一把手,如果放不下面子,容不下超过自己的员工,自然不愿意重用他,而是宁愿使用才能差的人去做事,因为这些人往往非常听老板的话。

(3)优秀的人才自尊心往往很强,而且比较有个性。在老板面前,他们不会低三下四,无法满足老板的心理需求。而老板的这种需求往往能在一帮庸才那里得到满足,自然,老板更愿意使用庸才。这样一来,老板一步步地陷入自己为自己设置的陷阱,最终带着企业走向了灭亡。

鉴于以上三点,老板如果想让企业获得长足的发展,就必须摒弃无谓的虚荣、面子和狭隘。要牢记:企业把人才招聘过来,不是让他们来说好听的话,而是让他们来为企业干实事的。对于人才的取舍标准,老板应该以结果为任用标准:凡是能给企业带来利润,带来价值的员工,就应该予以重用,如果员工不能为企业带来利润和价值,那么老板应该果断地让他们离开。在这方面,著名的康佳公司做得很好。

康佳公司十分重视人才,在康佳,无论你是普通员工,还是一般技术员,无论你在哪个岗位,只要你有真才实学,公司就会把你放在合适的位置上,对你予以重用。康佳恪守的管理原则是“爱才、用才、育才”,坚持“能者上、平者让、庸者下”的竞争机制,很好地调动了人才的积极性,提高了员工的工作效率。每一年,康佳都会把公司的庸才清除掉、把业绩差的员工淘汰掉,人数大概占总人数的5%,从而给新员工提供合适的机会。而对于成绩卓著的员工,康佳会加以提拔。

康佳的用人之道顺应了时代发展的潮流,顺应了优胜劣汰的竞争规律。推行这种用人策略才能激发员工的潜能,调动员工的积极性,让那些安于现状的员工产生危机感。如果企业不这样做,那么等待企业的就是灭亡的命运。

人才是企业兴衰的重要因素,大多数企业经营失败,往往是从任用庸才开始的。因此,企业在用人时,管理者一定要把好人才关,要坚持能者上、庸者下的用人策略。

050用建议代替命令

听说过这样一件小事:

有位先生请他的朋友帮忙办一件事,由于这个朋友是他的哥们儿,所以,他客套话也没讲,直接用命令的口吻吩咐朋友去帮忙。朋友听了他的吩咐后,虽然勉强答应下来,但心里觉得不太舒服,心想:你凭什么命令我?我应该给你做事吗?于是,他拖拖拉拉不去办,结果误了时日。这位先生非常生气,抱怨朋友不够意思,而他的朋友觉得他不够尊重自己,不宜深交,从此以后,两人渐渐疏远了,最后成了陌路人。

尽管是朋友,强硬的命令也会让人不愉快。同样,在企业管理中,尽管领导者有下达命令的权力,但在下命令的时候,如果态度强硬,员工也会感到不悦。因为谁都不希望被呼来唤去,在强硬的命令下,员工感觉不到领导者的尊重,积极性就会受到打击。因此,领导者不妨改变一下态度,用建议或商量的口吻下达命令,这样更容易赢得员工的好感,更容易被员工接受。

有一次,南非约翰内斯堡一家工厂的经理伊安·麦克唐吉收到了一份从未有过的大订单。他知道,按照正常的工作进度,公司不可能提供这批产品,但命令员工加班,可能会激起大家的不满。为此,他想了一个办法:

他把全体员工召集起来,共同讨论这个问题。他先把这份订单对公司的重要性解释了一下,然后问全体员工:“我们可以接受这份大订单吗?你们已经够辛苦了,我不想再让大家加班。”“大家觉得是否可以调整一下工作安排,以便完成这份订单呢?”

员工们提出了很多建议,有的员工自愿昼夜加班,直到完成订单;有的员工建议提高效率。但无论如何,大家都愿意接下这份大订单,并且最终顺利完成了订单。

为什么大家愿意加班或者愿意接下订单呢?因为麦克唐吉用“建议”的方法代替命令,使员工们感觉到了自己的“重要”性,获得了尊重,也使他们获得了激励。俗话说:“士为知己者死。”员工在感受到领导的重视之后,很自然地愿意加班完成订单。由此可见,用建议代替命令是非常高明的管理策略。

在下达命令的时候,管理者应照顾员工的心理、情绪和感受,用建议性的口吻代替强硬的命令,员工才能感受到你的尊重和重视,他才愿意接受你的命令。

同类推荐
  • 赢在激情:草根创业指南

    赢在激情:草根创业指南

    《赢在激情:草根创业指南》指出创业要解决两大问题,一是为什么要创业,二是如何创业。前一个问题是人生定位和想不想创业、有没有决心的问题,后一个是具体如何操作的问题。我们如何给自己人生定位?我们是否愿意改变自己和家族的命运?是否愿意为世界作出自己的贡献?
  • 活力:稻盛和夫的人生经营法

    活力:稻盛和夫的人生经营法

    稻盛和夫第一本人生经营书。我们每个人都是创业者,这个创业项目,就叫“人生”。只有一次的投资机会,你要怎么抓住?在富裕时代里成长的一代,物质需求充分被满足的这一代,我想应该很难有“无论如何也要克服这个困难”“一定要跨越这个障碍”的想法,相应地也会欠缺创造性和挑战的勇气……然而在这样一个风云变幻的世界里,一个不随波逐流,不被环境左右、孤注一掷地对一切苦难怒目圆睁喝出“你算哪根葱”的坚强精神尤为重要,即,我们必须要有“斗志”,我们必须要有“活力”。
  • 三星技术扩张真经

    三星技术扩张真经

    10年前,三星电子是一家靠廉价竞争销售低端电子产品的韩国企业,而今天是一家四大主业(半导体、液晶显示、手机、数字家电)均居世界前三位的跨国集团。10年前,“三星”的市值为35亿美元,它的竞争对手日本“索尼”的市值为184亿美元,而今天“三星”的市值为571亿美元,“索尼”为321亿美元(均匀2003年底数据。)今天的三星已加入花旗银行、GE的行列,成为了世界上少数几家每年净利润超过100亿美元的超级明显企业。可以说,“三星”在过去的10年中完成了一次重大的蜕变,从技术跟进、利润低微的韩国“财阀”摇身一变成为世界级的电子业精英,它成功了。
  • 机会来自何处

    机会来自何处

    比尔·盖茨说:“一个优秀的员工,应该是一个积极主动去做事,积极主动去提高自身技能的人。这样的员工,不必依靠管理手段去触发他的主观能动性。” 在现代职场,过去那种听命行事的工作作风已不再受到重视,懂得积极主动工作的员工将备受青睐。在工作中,只要认定那是你要做的事,哪怕看上去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都要敢于接受挑战,立刻采取行动,而不必等上司做出交待,只有这样,才能在竞争中不被淘汰。 现在对于许多领域的市场来说,激烈的竞争环境、越来越多的变数、紧张的商业节奏,都要求员工不能事事等上司交待。那些只依靠把上司交待的事情做好的员工,就好像站在危险的流沙上,迟早会被淘汰。
  • 组织工作感与悟

    组织工作感与悟

    实行集体领导和个人分工负责相结合,是民主集中制在党的组织工作和领导活动中的具体运用和体现。集体领导做出的决策是个人分工负责的方向、目标,个人分工负责的具体实施是实现集体领导意志的必然途径。
热门推荐
  • 饮水词

    饮水词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画廊札记(谷臻小简·AI导读版)

    画廊札记(谷臻小简·AI导读版)

    伟大的画家永远是他所生活的时代的一个缩影。这个影子,向森林、河流、山川以及大地上的万事万物投射一束能照见的光。这束光,面对那些画家的跌宕经历与坎坷人生,面对生与死、爱情与孤独。这束光,一位优秀的诗人、小说家,以他的敏感之心捕捉到了。
  • 黑弹拯救之旅

    黑弹拯救之旅

    漆黑的子弹,是个充满了绝望等负能量的世界,在拥有了一个能够改变那个世界的机会后,要怎么做呢?
  • 快穿:2520,世界男神

    快穿:2520,世界男神

    (1V1)陶陶活了很久,在她生命的过程中全是一个人,后来阴差阳错下投胎转世,成为了一个被妹妹害死的可怜姐姐陶悦书。等帝渊临赶到的时候,只剩下陶陶破碎的躯壳,慌乱之下,帝渊临抽取狼王白皇的一丝灵魂,让狼王陪着她找到他的灵魂……无血缘叔叔冷清学霸丧尸王…
  • 红颜欲祸

    红颜欲祸

    君临天下却纵孽红颜的劫枭,始乱终弃却为其所害的断浪,渴望幸福却命运多舛的幽若,天资聪慧却机关算尽的妗彗雪,半臂江山却临将废权的皇后,复出冷宫却人微言轻的依诺,趋炎附势却红颜薄命的雯儿,演绎了后宫中的各色悲情,争权夺势,勾心斗角,是身处后宫而身不由己,还是红颜本就福薄?
  • 你和我的遇见

    你和我的遇见

    一次偶然的匹配,让他们两个相恋,时而甜蜜,时而争吵,刘思年想对墨墨说:有些人,才遇见了那么一下子,就好像认识了很久似的,什么事都想和他说?,也许生活就是如此吧!
  • 张恨水经典作品系列:如此江山

    张恨水经典作品系列:如此江山

    《如此江山》写的就是一个很有意思的故事。三个年轻人的恋爱心路历程描写的很生动,也很有趣。最后男主人公暂时放下情事出国留学以求报效祖国,让未婚妻等他归来,留下了很好的伏笔。想不到过去的作家写恋爱题材也写的这么好。江山如画,更应该在少年时多为国家出力,这是比我们早几十年的作家的心愿。那我们又该如何呢?
  • 喜你成疾,药石无医

    喜你成疾,药石无医

    大二那年,他捏着钢笔在她桌上敲了敲,笑意浓浓,“我叫温宸,90年二月出生,不抽烟不喝酒无不良嗜好,到目前为止,没谈过女朋友。秦诗语,做我女朋友吧?”--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再见吧,烟瘾君

    再见吧,烟瘾君

    据WHO统计,目前全球约有11亿吸烟者,其中中国吸烟人数占世界总吸烟人数的近30%,人数很多,很多人三番五次地尝试过戒烟,都终究抵不住尼古丁的诱惑而放弃,烟民们很困惑,到底怎样才能远离香烟呢?戒烟究竟需要多长时间?有没有有效的方法?要解决问题,首先要认真地剖析问题。很多人认为吸烟能让人让兴奋,能扩大自己的社交圈,能在受伤的时候给人抚慰,有利于问题的解决和解压。其实,揭开烟瘾难戒的种种现象之后,我们发现,本质上,抽烟并不能真正改变什么。烟瘾之所以让想戒的人有戒不掉的恐惧感,是因为人的依赖路径在起作用。这种依赖分为心里依赖是和生理依赖。通常人们的吸烟方式是点燃吸入,而且需要用嘴巴“嘬”,这个动作本身代表着“满足”、“幸福”、“安全感”等积极的情绪。因此吸烟而形成随时随地可以携带的心理保护。香烟中的尼古丁是导致依赖成瘾的主要物质。尼古丁成瘾的秘密主要在于奖赏效应和多巴胺。位于中脑边缘系统中的多巴胺奖赏回路与药物依赖的关系最为密切,尼古丁会激活大脑中的尼古丁乙酰胆碱受体,促使大脑分泌多巴胺,让人产生愉悦感。尼古丁的半衰期为2~3小时,吸烟者需要补充新的尼古丁来维持他们的“愉悦感”。这样不断地循环下去,就形成了难易戒掉的瘾症。事实上在成瘾之后,尼古丁带来的愉悦感非常有限,吸烟者实际上只是为了避免戒断症状的不适才继续吸烟的。明白了这两点,就能解开困惑,抛弃恐惧。《再见吧,烟瘾君》一书中,肖恩·沃德把自己的戒烟过程中所遇到的困难、挫折、情绪和身心变化做了全纪录,并针对每一个时间段所遇到的障碍,提出了具体的解决办法。本书不仅是一本全程戒烟指导书,更是一本能给人带来勇气的能量书。别犹豫,开始吧!
  • 混在海贼世界的日子

    混在海贼世界的日子

    新书《这个木叶的慎太勇猛了》发布,大家可以收藏推荐一波,不会让大家失望的。 感谢。 穿越的莫森吃下了滑滑果实,在一次新闻采访中被问到自己实力时说:“实力有毛用,帅才是一辈子的事情!”海军本部某中将鼯鼠:“要不是打不过你小子,我就信了你的鞋。”新世界某岛屿,悬赏4亿5千万某大海贼的坟墓,传出了敲打棺材板的响声:“老子信你个鬼哦。”九蛇岛某女帝:“混蛋,竟然快比的上哀家好看了,不可原谅!”这是某混蛋混(bu)天(duan)撩(zuo)日(si)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