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562800000014

第14章 余情残心

我认识一个朋友,他家境清寒,其人却是好学上进,现在卓有成就。听说我要写黄仲则时,就很高兴地对我说:“我也很喜欢他,我还私下里做了《两当轩集》的评注,只是现在太忙,恐怕不能做下去了。”言下不无惋惜之意。

隔了几天发来邮件给我看,我见他第一首选的就是《客中清明》,恍惚有所悟,心下不免凄然。有时候一个人心里的遗憾,并不会随着功成名就淡去,有些隐痛,比如亲人亡故,不及尽孝之苦,并不是那么容易释然。

仲则的诗,对那些还来不及有什么人生经历的年轻人来说,或许不如纳兰词令人一见倾心。但对人近中年、感怀世事的人而言,却是正正切中要害,一见即难忘怀。

新火依微出远村,天涯时节独开樽。

故乡陌上多车马,是处坟头有子孙。

柳带缄来沾别泪,石泉梦后怆吟魂。

此间我亦思家苦,绕郭青山似白门。

——《客中清明》

这首《客中清明》作于乾隆三十四年清明,时仲则漂泊在外,不能归祭,时至清明,结合自身经历,难免感触丛生,所以有这首味清字简、哀怨自成的诗出现。

不知是古人对于生死的思考比今人透彻,还是不如今人透彻,他们对于生命的态度产生的思索、信念,以及又由此间生出的“礼”——种种类似宗教仪轨的仪式,总叫我们这些肤浅的现代人羡慕兼汗颜。

祭祀之事,有其区别——祭是对先人的礼敬,对亲情的延续,是传承历史的自觉;祀是郊望山川河泽的恩感,是生于天地、行于天下的平然礼意。

在思时之敬、慎终追远之心越发淡薄,丰饶礼俗被淡忘的今朝,很多人以另一种形式飘零在外。当城市侵吞了乡村,连故土和祖坟都不知从何寻觅,文学素养的丧失让我们言辞寡淡,不能如古人顺畅精深地表达出自己的哀思。

生活在城市里的人处境又何尝从容?读书时,总说要做未来的主人,到后来纷纷成了生活的奴隶。出逃乡村,流放于城市,这其间的差别,不过是五十步笑百步罢了!

有些话,不是欲说还休,是压抑太多,丧失了表达能力,不知从何说起。一张口,只感觉到由心灵到嘴唇的麻木,只剩灵魂还不肯彻底死灭,尚存一念之哀,所以时不时会痛上一痛,悲从中来。

这首诗格外能够打动我的原因,大约是因为了解了仲则身世之后,产生了很强的代入感,格外能够体会他心境的缘故。

仲则的童年几乎笼罩在死亡的阴影之下。黄仲则生于江苏高淳,四岁时,父亲黄之琰抱病而亡。七岁随祖父归武进,八年之后,祖父黄大乐因病过世。翌年,祖母也去世了。再过三年,唯一的兄长黄庚龄也早逝了。原本一家三代人,清贫和美,如今只剩寡母带着仲则相依为命,苦苦支撑。

黄家家境的艰窘程度,大约比中年以后的杜甫好不了多少。在这种环境下仍不辍学业,仲则的母亲屠氏功不可没。

她这样的女性总让我想起历史上那些隐却了名姓、只剩代号的贤母。她们自觉地、默默地,用女性的坚忍承担起生活的重压。早期的诗歌里,很多描绘赞美女性劳作的诗歌。尤其是乱时,当男人征戍在外的时候,女性的作用就凸显了。纺织、种植,既维系家庭生产,又要支持国家建设,纳税纳粮、捐款捐物。

中国人讲不废耕读,男人们寒窗苦读,假如没有女人们不计回报的坚持和付出,大约多少都是要废一点的。

仲则自幼体弱多病,或许还患有肺结核这种在当时很难医治的顽疾。家业凋零,无权无势,必须依靠个人奋斗来出人头地。他的父亲在世时功名未就,光耀门楣的重任全在他一人身上。实事求是地说,纵然不为自己,他也要为母亲博一个安稳晚年,这已经不是功利心重,而是孝义了。偏他又是这样多愁多病身,天生的诗人气质,个性狷介,要在这世上安稳度日,更是难上难。

从十九岁首次应乡试失利之后,连续三年赴试他都没能考中。写这首诗时,这一年的乡试还没开始。仲则还不知道这一次的结果又是名落孙山——这只是第二次的失败,在此之后还有很多令人挫败的事情等着他去面对。

大约人在失意时,更容易感怀人事些,若是“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的好辰光,纵是遇着清明,入眼的也是郊游踏青的繁华欢悦,似仲则这般屡遭亲人亡故的断肠人,漂泊在外,又赶上清明这样的节日,想起远在家乡的母亲,难免伤情多于欢愉。

仲则另有一首《春兴》——

夜来风雨梦难成,是处溪头听卖饧。

怪底桃花半零落,江村明日是清明。

风雨落花梦难成,读之可见他的落寞心思。

清明时当仲春,这个节气的名字立意就在于提醒人,万物洁净,立心清明,更借清明之思提醒人生时短暂,当有所作为。

古时的清明节习俗丰富多彩,除了禁火吃冷食、扫墓祭祖,还有踏青郊游、放风筝、荡秋千、蹴鞠、打马球、插柳、射柳、蚕花会等等。这个节日之所以让人一言难尽,悲喜交集,是因为它既有祭扫新坟的心酸悲痛,又有春暖花开、万物生长的喜悦,多少缠绵悱恻的爱情故事就开始于陌上相逢的回眸一瞥中……宋人有一首诗:“梨花风起正清明,游子寻春半出城。日暮笙歌收拾去,万株杨柳属流莺。”——这是生机勃勃欢愉的一派。另有:“无花无酒过清明,兴味萧然似野僧。昨日邻家乞新火,晓窗分与读书灯。”——这是萧瑟苦寒的一派。

而仲则此诗更近于唐人气调,试看宋之问的《途中寒食》:“马上逢寒食,途中属暮春。可怜江浦望,不见洛桥人。北极怀明主,南溟作逐臣。故园肠断处,日夜柳条新。”

都是羁旅之作,细读之,当可发现两首诗气脉相接、情怀共通之处。

仲则所言“柳带缄来沾别泪,石泉梦后怆吟魂”,颇得日本茶道所推崇的“物哀”之伤、“余情”之美、“残心”之妙。

物哀,不仅仅是伤悼物的伤损,而是将关注的心放在对终将变迁的事物的怜惜上。余情,并非所剩无几的感情,而是持有绵绵不绝的情意。残心,不是无望枯寂的心,是接受不完美,心领神会,是即使物尽人空,幡然回望时依然持有的眷爱之心。

马上年华似掷梭,雨颠风驶奈愁何。

三分花事二分去,九十春光六十过。

几阵箫声山店远,一鞭柳色酒旗多。

压鞍诗思何能遣,半为怀人感逝波。

——《三月一日道中偶成》

比起《客中清明》,我更喜欢《三月一日道中偶成》。这首诗更像是前一首的延续和深入,感慨年华易逝,情绪上非常妥帖到位,亦很见得出仲则七律的功力。以数字成对是仲则的特色,前文有提到的“十有九人堪白眼,百无一用是书生”,是其经典名句。

花事,春光,诗酒风流,生命中诸般美好、令人忧伤的事都是不可留的,观照到无常无所不在,死亡如影随形,悟到了这层而能积极地活着,就不是悲观,而是达观了。

《金刚经》有云:“过去心不可得,现在心不可得,未来心不可得。”——过去心,现在心,未来心,三位一体,三者合一才是时间。我们始终处在时间的洪流中,难以逃脱。

我们经常人为地截断时间,试图挽留、拥有更多。回忆过去,留恋现在,恐惧未来,都无法改变最终的结果。

“半为怀人感逝波”,要多痛彻才能体悟到:世事怎可能不变?死亡怎可能不来呢?

同类推荐
  • 北方

    北方

    《北方》主要内容:从“吹芦笛的诗人”到时代的“吹号者”,从对母亲“土地”的歌颂到对祖国“太阳”的热爱,从欧罗巴到中国大地,都飘荡着诗人艾青深沉的呼唤——“我爱这土地”!这是赤子的真情,是自觉的独立意识,唱出的是自我的歌!《北方》让你在新的世纪重新感受艾青对民族新的思索和对诗歌新的探索!
  • 清淡美论辨析

    清淡美论辨析

    《清淡美论辨析》是《中国美学范畴丛书》中的一种。本书着重清理并剖析了“清”美文化精神的典型现象和发生机制,进而对中古以来的“清俊风骨”等观念作出辨析,并对“平淡”美论和“逸品”现象进行了透视。本书选取关键性的美学思想问题为透视点,特别注意中国古典美学范畴与相关理论领域的会通现象。
  • 死不旋踵

    死不旋踵

    我国是一个水资源严重缺乏的国家,据统计,全国668座城市中有400多座城市严重缺水。年缺水量达400亿立方米,近2/3的城市存在不同程度的缺水。农村饮水不安全人口仍有两亿多,农业每年因旱灾大面积绝产达2.3亿亩。可水资源的浪费现象,达到了令人无法理解、无法忍受的地步!戴北春,黑龙江省绥棱县城的一个柔弱女子,却因职业的敏感,在生死绝望中,对“生命之源”——水,有着超前意识。
  • 一位美国人嫁与一位中国人的自述

    一位美国人嫁与一位中国人的自述

    本书是译述的纪实文学作品。是韬奋先生的师母自述的,是关于老师与师母的故事,每节后附有作者撰写的“译余闲谈”。
  • 爱情卷(文摘小说精品)

    爱情卷(文摘小说精品)

    百篇美文,百种人生态度,蕴涵了大师们感悟自然,体验人生的情愫。阅读本书,流连于名家名作中,体味亲人的爱,朋友的关怀,使干涸的心灵得以滋润,枯萎的生命得以激越。共赏隽永不朽的作品,透过名家笔触,感受唯美。翻开本书的那一瞬间将成为你生命中的一部分,享受阅读之乐、感知之乐、人生之乐。所选文章篇篇脍炙人口,堪称人类语言文字之杰作。
热门推荐
  • 墨门飞甲

    墨门飞甲

    面对墨门传功长老给出的选择,林木森痛哭流涕:“教练,我想玩飞剑……”“老子用弩一样弄死你!”林木森看着脚下的BOSS尸体,气势汹汹。“卧槽,以为老子的机关螳螂是摆设?”林木森面前的玩家,被机关螳螂两记重劈免费送回了城。“都给我看好了!那个带着机关拿着弩的家伙,绝对不能让他靠近方圆一里地的范围之内!!”一帮会打BOSS团队的团长,面色严肃的嘱咐手下团员。“那家伙?是个混蛋!”某美女恨得咬牙切齿……这是一个在仙侠游戏《御剑逍遥》里误入墨门,结果却靠机关和弓弩在游戏里搞得风生水起的幸运爆表的玩家的故事……好吧,应广大人民群众的要求,公布个群号,222756360想进来玩玩的报上墨门飞甲就成了……
  • 水滴的音乐

    水滴的音乐

    本书作者以“反乌托邦”名著《美丽新世界》享誉世界,人们曾为此争相阅读,激烈讨论。由于家庭背景和性之所近,他对科学、医学、心理学等均有深湛的了解,天文地理无所不通,很自然地把这些知识化成文学作品的一部分。在本书收录的散文中,题材极为广泛,视角新颖,思路开阔。他善于在轻松休闲的题材中表达深刻的思想,一些政论性随笔、关于文艺作品和人物的论说更是充满独到的见地。不时可见奇思妙想、幽默有趣之语,渊博知识自由穿插,有着超乎寻常对未来世界的预见能力;是典型的悲观的怀疑主义者,又是愤怒的理想主义者。其散文随笔,思辨色彩突出,又不乏敏锐的直觉,对西方工业社会带来的文明,对科技和集权统治至上、娱乐至死进行了严厉的批判,延续了小说人文科学和自然科学无缝接合的风格,把诗与科学有机结合起来,因此多有能载入散文史的名篇,并因此产生深远影响。
  • 充闾文集:一年谈话今宵多

    充闾文集:一年谈话今宵多

    充闾先生是一个有良好传统文化修养的学者,他曾读过私塾,也接受过现代学院教育。他对古代经典作品的熟知程度,给每一个接触过他或读过他作品的人都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但他更是一个现代知识分子,他所具有的“现代意识”才有可能使他对熟知的传统文化和自身的存在有反省、检讨、坚持和发扬的愿望与能力。在“进与退”、“居与处”、“兼善天下”和“独善其身”的问题上,这个阶层的矛盾心态仍然在持久地延宕着。但在充闾先生的散文中,他不是以价值的尺度评价从政或为文。而是从人性的角度对不同的对象做出了拒绝或认同。就个人兴趣而言,充闾先生似乎更钟情于淡泊宁静的精神生活,这使他的创作更为纯净。
  • 门派建造系统

    门派建造系统

    一般宅男陆池穿越异世界当掌门的传奇故事,好吧……也许并不怎么传奇。
  • 大案纪实

    大案纪实

    这是一部关于刑警队的非虚构写作,每一个角色在现实中都是真实存在的,每一个案子也都有厚厚的卷宗真实记录过。刑警队,是一个比你们想的严肃,也比你们想的温暖的地方,关键要看,你是谁,你做了什么。这里是一群糙老爷们奋斗的地方,案件的侦破,既没有电视演的神奇推理,也没有小说里的烧脑高智商,大多数的嫌疑人,就是隔壁老王。声明:每个案子都来自真实的案例,案发现场的结构、位置、衣着、物证均为真实记录。如果在一些报道中看到相似的情节不要意外,或许那就是这个案子。时间地点涉案人的改换姓名,是为了保护受害人的隐私,也是为了对受害人家属减少次伤害。莫要追溯。对号入座。
  • 总裁,非诚请勿扰(大结局)

    总裁,非诚请勿扰(大结局)

    话说,她遭遇车祸了。车祸就车祸吧,可是该死的……她竟然失忆了,连自己是谁也不知道。据说,她是那个帅得不像话的首席总裁的未婚妻?据说,她曾经是个不安分的女人,做了对不起那位首席总裁的事情,成了千夫所指的对象?据说,他现在还愿意娶她,但是只是为了有个已婚的名分,其余的,她丝毫不能干涉?……好吧,她相信。她忏悔。那么,就战战兢兢地做这个名不副实的总裁夫人。虽然憋屈得很,可是,谁叫自己曾经是那么坏的女人?你说,每天受着自己空白记忆的折磨,是不是很难受?你说,每天对着一张冷冰冰的脸孔,是不是很难熬?你说,每天看着那个帅老公搂着不一样的各路美女,是不是很难堪?没事,她忍。这叫,自作孽,不可活。忽然有一天,她被告知:她和那个帅帅的酷老公,根本是陌生人……
  • 民间物语

    民间物语

    本文由3个故事组成,颇有深意;阅读本文需要很强的逻辑推理能力。
  • 入楞伽经

    入楞伽经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燕云台·叁

    燕云台·叁

    萧燕燕怀着恨意嫁入宫中,逐渐被耶律贤的家国理想所感化,决心放下前嫌,为了他们共同的信念并肩战斗。经历了怀孕生子,父亲遇刺,景宗病重的燕燕,在面对朝中和后宫的重重阴谋时,蜕下无忧无虑的天真心性,正在逐渐成长为一位真正的皇后。危机一波未平,一波又起,幽州告急,国难当头,而渤海进宫来的女子玉箫又闯入了景宗的心中。
  • 筍谱

    筍谱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