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562700000015

第15章 哀荣(3)

能住到这里的人,未必是上了年纪,但大多都是有经历的人。天启皇帝的张皇后,在崇祯帝即位之后,被迎来此处颐养天年,说是养老,她也不过是人到中年,和当时正位中宫的周皇后差不多大。朱由校夫妇对她尊敬有加,此时的宫中也终于不像天启年间那么乌烟瘴气了。她终于可以松一口气,过过平静的日子。

但毕竟,这已不是熹宗年代了,属于她的年华已经褪尽,她和她故去的夫君一样,代表着一个过去的朝代,只能作为一个标本,一个称号存在于人们的记忆中。人们在想起她的时候会不由自主想起两个字“前朝”,唇齿之间都带着年华衰败的朽气。

她纵然活着,其实也如死了一般,亦只有这样犹如死了一般,她才能获得长久以来梦想的和平和安宁。

比较而言,明代的后妃下场多数凄凉。明英宗以前,因皇帝死后有嫔妃殉葬制度,所以紫禁城内没有给太后、太妃、嫔养老的宫殿。明英宗下旨废除了殉葬的旧制,并修建了仁寿宫。

熹宗张皇后住的慈宁宫,始建于嘉靖十五年(1536年)四月,嘉靖十七年(1538年)七月竣工,是嘉靖帝为其母蒋太后所建。万历十一年(1583年)因火灾被毁,万历十三年(1585年)重建。慈宁宫的周边还有寿康宫和寿安宫,为太妃、太嫔随居,颐养天年之所。

明朝能熬成太后太妃再安居于此处的并不多。在明代,紫禁城西北隅一带比较空旷,只有为数不多的几座宫殿,住着养老的太后、太妃们。比较著名的有成化年间的周太后,天启年间的郑太妃(万历宠妃)、李选侍(光宗宠妃),崇祯末年的懿安皇后张氏(天启皇后)。

慈宁宫如今的规模,是清顺治十年(1653年)重修的,孝庄皇太后博尔济吉特氏入住,成为清朝入主紫禁城之后的第一任太后。其孙康熙即位后,她被尊为太皇太后,在此度过了45年。

慈宁宫是皇太后举行重大典礼的宫殿,每逢重大节日,或有值得庆贺的事,如给太后上徽号、进册宝,太后寿辰,以及皇帝即位、大婚、亲政,公主下嫁等,皇帝后妃都要来此给太后行礼庆贺。太后还要在此宴请额驸的母亲和族中的夫人们,以示两家结好。

紫禁城的东北隅有宁寿宫,清康熙二十八年(1689年)初建,乾隆四十一年(1776年)重建落成。到光绪年间,因慈禧太后居于此,又予以重修。几经修缮的宁寿宫区,终成一处面积相当大,形制规格很高的独立宫区。

康熙修建宁寿宫的动机,是为皇太后(顺治的孝惠章皇后)颐养天年。康熙自幼丧母,对这位嫡母的感情很深。虽非亲生母子,一样奉养不怠。

这位孝惠章皇后(小博尔济吉特氏)一生忍辱负重,形容黯淡。即使是在她被迎立为皇后时,也遮蔽在前废后的怨怒、顺治帝的漫不经心和董鄂氏的绝代风华之下,形同虚设。

不能说她不聪明,不能忍,不识大体。在顺治不顾天下人侧目地秀恩爱时,在董鄂氏让六宫粉黛无颜色的恩宠面前,她默默承担着皇后的虚名,把一世芳华都祭奠给了一个虚名。换作另一个人,未必有她的坚忍和豁达。

她是生活在前废后(大博尔济吉特氏,静妃)、顺治帝、董鄂妃三人围墙夹缝里的人。顺治和董鄂妃的爱情天造地设,一见钟情,天衣无缝,任谁都无法熟视无睹。

其实,不是她横亘在他和她之间,而是他们突兀地出现在她的生活中,是清朝贵胄,孝庄太后为政治考虑,执意要笼络蒙古各部,推行满蒙联姻的惯例,才选了她。他和她爱情震古烁今,恨不能旷古绝今。她到来时,连配角都算不上,配角应是她的姑姑,顺治帝的原配,那位号称性格乖张跋扈,与顺治帝性格不合不能善处的蒙古格格,而主角,自然是才貌无双的董鄂妃。

后来被废居在永寿宫的静妃,彼时尚有一争的底气和余力,毕竟顺治帝与董鄂妃相识相恋,是在明媒正娶了她之后,而她呢?摆明了是个填房,是清朝贵族为了借助蒙古铁骑巩固大清,是孝庄太后延续为娘家蒙古科尔沁部博尔济吉特氏家族的荣耀,所择定的人选和筹码。

从她被迎入大清门的那一刻起,那雪山草原已离她远去。听不见情歌高亢,马蹄清亮,毕生再回不到那泛着酒香奶膻的帐篷……紫禁城再大,怎大得过山河大地广袤无垠?禁宫纵然千灯如月,又怎比得过塞外星辰的真实璀璨?再也不会有多情的小伙追逐她的马,拉起马头琴,对着她翩若惊鸿的身影,唱一夜的情歌。这般良辰好景和无忧无虑,再也不会有……纵然她从此之后都生活在万人中央,可这嶙峋宫墙已割断她蹁跹的念想。这蒙古草原上自由自在的公主,本该闲云野鹤般生活的姑娘,就如同折翼的仙鹤。这累累高墙,禁锢的不止是她的感情,还有她的一生的自由。只要入得宫来,这一世前缘已定,前路虽未明,但自由一词基本就是奢谈。思前想后只得“认命”,可她分明比别人凄凉几许,尴尬几分。唐人的宫怨诗里这样叹道:“泪尽罗巾梦不成,夜深前殿按歌声。红颜未老恩先断,斜倚熏笼坐到明。”那是失宠的宫人在幽歌,暗想当日的荣宠,感慨君恩易衰,人家到底是有过一两日的恩宠可追思。想来还是有过一时半刻的眉山目水相映。

当真身为宫妃宫婢,失宠了也没那么引人注目,可以躲在自己的小小宫院里疗伤,可叹她经年累月从无恩宠可言,身为皇后,众目睽睽,不被人待见。

有时候,对一个人过于钟情就势必会对另外一些人残忍。顺治帝为了将心爱的女人扶上后位,死心不息想废后,任小博尔济吉特氏委曲求全,仍是被他挑出毛病来,找到由头就要对她发火。在日后斥责她在孝庄太后重病期间未能尽心服侍,有违孝道。这成了他废后的理由,停了她的中宫之职,不让她管理后宫事务,仅仅是保留了皇后的名号。

她其实未必在意能不能主理后宫,皇贵妃董鄂氏才是真正的皇后,这一点她早已知晓。她委屈圆融,安分随时,退让之心已然非常明显。可是,顺治依然要步步进逼,若不是孝庄太后不允许旧事重演,挺身而出替她说话,她不单后位不能保住,还要落一个不孝的罪名。

可是我想,只要她不傻,她怎会不好好地对待孝庄呢?即使尽心尽力谈不上,也不至于有亏孝道。毕竟,她是她在这千里之外陌生宫院唯一可以依靠的亲人,一旦孝庄有个三长两短,依着顺治的刚愎任性,第一个倒霉失势的就是她。

一个女人长期遭到丈夫如此的冷漠对待,哪怕是名义上的丈夫,又岂能不感到寒心呢?守着坤宁宫的名位,孤灯清影,红烛滴泪,谁知她心中倦累,幽恨深长。

苦守成了枯守,她的人生从来就没有别的指望。人生总是这样,有时让人感伤太短,有时又让人痛恨漫长。

算起来,顺治帝薨逝的时候,她也不过才二十岁出头。风华正茂的,生生就成了皇太后。和她一样凄凉,却幸运地比她早走一步的是康熙帝的生母,死后被追封为孝康章皇后的佟佳氏。

佟佳氏生前居于东六宫的景仁宫,生玄烨时不过15岁,成为太后时也只有23岁。薨逝于康熙二年(1663年),享年24岁。

一个个人走了,孝惠章皇后还得苦熬着。在我心里,这样一位所记寥寥、面目模糊的皇后并不寡淡,她隐隐像《红楼梦》里的史湘云:“纵居那绮罗丛,谁知娇养?幸生来,英豪阔大宽宏量,从未将儿女私情略萦心上。好一似,霁月光风耀玉堂。”

她若无这等气量,她若是那伤春悲秋的女子,恐怕会一早郁郁而终,断断熬不过那些惨淡岁月,并且撑到顺治帝过世之后,赢得康熙的尊重和温情。

事实上,小博尔济吉特氏对孝庄太后极为敬重。不单在她病重期间亲奉汤药,孝庄太后过世时,她悲恸欲绝。数十载光阴过手,紫禁城中亲情稀薄,她早已视孝庄为相依为命的亲人,纵然当初是她做主选了她做福临的妻子,令她堕入这悲惨无望的生活,可她毕竟呵护着她,她以她的睿智、坚毅,教会她如何去独力对抗人世的惨淡。如果这是她们注定根脉相连的命运,她庆幸有她相陪,受她指引。

若没有孝庄,就没有今日宁寿宫中繁华过眼、宠辱不惊的仁宪皇太后。是多少青春都葬送了,多少心酸都吞咽了,才换得今日的平和宽仁。

她值得自傲的,应是自己这番仁厚豁达的天性,她终不愧是走马山河的英雄儿女,不是囿于一己悲怨的小女人。

她一定要活给福临看,如当日孝庄活给皇太极看,我知你心中另有所爱,一深至斯;我知帝王的权位之重,我生来的身份注定了我的不自由,注定了彼此有缘无分的贻误;我知我注定要活在与你不可分割,又形同陌路的世界里。

如果这是我的命,我认!但我定要在没有你的世界里活得精彩、自在。这是我对你这一生的慢待最彻底最干脆的还击。

孝惠章皇后没有子女,对康熙视如己出,或许是自身平白遭受了太多冷落,她给这年幼丧母的孩子,温情眷顾,爱护有加,并不因他是皇帝而疏远防备他。

我信她一定了解,这世间最遥远的距离,不是不爱,而是漠然,这宫中最可怕的不是皇权,而是人性的冷漠和自私。

所以,她受过的苦和领略的辛酸,不要他再尝。康熙自幼并没有受到多少父母的关爱,待她也如同生母。她居住在康熙帝为她新建的宁寿宫中颐养天年,皇帝时时探望,晨昏定省不怠。她天寒时惦念外出的皇帝,命人专送御寒衣裘;逢皇帝生日时,遣人送上金银茶壶为礼祝贺。

《圣祖实录》载,康熙在外狩猎巡幸,每获猎物水果土产,亦必遣人驰送回京,令总管太监献与太后品尝。这般寒温相叙,亲情互眷,绝非做戏,表面文章。

我读熙朝的史料,知康熙对这位嫡母甚是牵挂、敬重,事事留心,时时在意。他没有将她视作一个摆设,成为标榜自己孝道,陈列给天下人看的标本,仅仅是供奉着就好。他关心她,不止关心她的寒温、起居,亦关心她内心的感情需求。

真切的关心,对一个冷清多年的人而言,比一切外在的封赏都重要。他知她多年思乡,陪她回塞外故里。夏天,陪她去承德避暑;冬天,陪她在御园里赏雪看花。每年太后寿诞,必率子女贵胄大臣亲往祝贺,他甚至跳起满族的传统舞蹈,效仿彩衣娱亲。他尊重她,君国大事(如废立太子)亦必征询她的意见和看法。甚至公开对皇子大臣表态,太后的懿旨和朕的圣旨具有同等效力。

平日里,一旦康熙闻知太后身体有恙,即便是行巡在外,亦是亲问汤药,垂询不断。康熙五十六年(1717年)十二月,太后重病,而当时的康熙帝也已是六十有三的垂暮老人,时因废太子事心力交瘁,头眩足肿不能行,仍以帕裹足至宁寿宫亲奉汤药,晚间就住在苍震门内的行帐中,未回寝宫。如此衣不解带,日夜看护在病榻前,直至太后薨逝。

孝惠章皇后过世时,时年77岁。我知她阖目时,必定是心无怨艾的。或许在临终前,握住康熙手的那一刻前,她早就释然了。

福临,这困缚了她一世的男人,还给她的,是一个比他还要出色,比他还要深情、执著的男人,玄烨。

起点在他,终点在他。她留下来,是为了见证他的儿子成就帝业,成为比他更大气坚定的男人。

她临终的目光因玄烨而亮起,那是无尽的眷恋和感激。虽然玄烨不是她亲生的儿子,但他们彼此做伴57年,余生漫漫。世间有哪一份爱情,能比这样的亲情长久?

与孝惠章皇后与康熙之间久远的温情比,康熙的德妃乌雅氏与儿子胤禛之间因皇位而生的龌龉、决裂让人伤感。乌雅氏63岁时,胤禛即位,乌雅氏为十四子允禵之故,拒绝上太后徽号,不肯移居慈宁宫,于雍正元年(1723年)卒于永和宫,时年64岁。

虽然身在宫中的女人不能摆脱和皇朝政治的天然联系,但我始终觉得一位母亲偏心太过,以致伤了母子之情,使兄弟不和,实在是不智之举。

同类推荐
  • 谁说现实不是梦境

    谁说现实不是梦境

    本书是张堃的第一本散文集,记录生命中曾打动过她,影响过她,陪伴她一路前行的那些年,那些事。诚如作者所说,当光阴远去,桃花不再笑春风,往日模糊,唯有文字鲜亮。她的散文如一阵清风拂过心田,我们收获的是勇敢、坚韧、温暖和对人生最深刻的思考。
  • 一个孤独的国王

    一个孤独的国王

    《一个孤独的国王》是重庆诗人李海洲近年来的诗歌自选集。本书收诗47首,共5辑,后附访谈和评论各一篇。“一个孤独的国王”象征着诗人自己,在寂寞里抒情,语言里穿梭,恣肆着想象,玩味着孤独。这些诗,无一不是自由个性的产物,彰显出诗人无拘无束的才情,浪漫,在东方与西方、古典与现代、山城与江南的意象中尽情穿越梦游。在诗歌艺术的纯粹性方面,颇有造诣。
  • 刈麦集

    刈麦集

    四年前,我应某旅行社征稿写了第一篇游记,这第一次小小的尝试,使我感到用写作的方式来表达思想感情和抒发情怀不仅很奏效,而且也很有意义,然后又写了关于离开北京十年的游子生活的回忆文章,从此就一发不可收拾。在写作中我发现,自己不但表达能力还可以,而且记忆力也比较强,尤其是看到作家麦家的一句话:“作家就是和记忆打交道。”这句话给了我很大的鼓励,既然具备了一定的表达能力和记忆力,加之多年来在人生道路上坚持不懈的努力探索,我决心从六十岁关键的收获季节开始收割自己人生这块土地上的庄稼,这也是书名《刈麦集》的来历。
  • 在那遥远的地方

    在那遥远的地方

    《在那遥远的地方:边疆万里行日志》内容简介:他去到那遥远的地方,是回家,而不是我们通常意义上的旅行 在他的笔下和镜头中,展现的是一座座亲身攀登过的山,二条条涉过水甚至救过人的河,一所所亲手摸过宿舍里棉被厚薄的小学,以及一位又一位与他做朋友几年、十几年、甚至几十年的身在边疆的当地人。
  • 疏雨密雾

    疏雨密雾

    世界上的城市,大多因人而名,因人而兴,因人而富,也因人而隳。她是一个绝色女人,原本生在越地山村中,采桑养蚕。因为浣纱洗衣裙而香了一江的水羞愧了一江的鱼,也因为腹痛而羡煞了满村的妇姑。她上山了,雀鸟争相为她献歌;她进城了,亲手织出的绸缎被抢购一空,其实,人们并不只为买她的绸缎。不小心地一现身,她便倾倒了整座杭州城。
热门推荐
  • 爱已到家

    爱已到家

    云贵出事那天早上,天空晴朗,没有任何征兆。他和以前一样,跑到工程队驻扎边上的一处高点,吹了半个小时的笛子。那悠扬的笛声,动人的音符,飘在山川溪流,像一台闹钟,吹醒工友们的睡意,然后很享受地起床,洗脸、刷牙、早餐,最后陆陆续续前往工地作业。云贵出事在十点钟,太阳已高升。他的太太龙奇花挺着大肚子,在云贵作业不远的小河边,和云贵的发小婷林在洗衣服,两人边洗衣服边聊天。龙奇花问,你还不怀孕?婷林回答说,他什么时候把赌瘾戒了,我就什么时候怀孕。
  • 校园实用经典励志哲言(实用一生的语言精华丛书)

    校园实用经典励志哲言(实用一生的语言精华丛书)

    《实用一生的语言精华丛书:校园实用经典励志哲言》是一本科普类读物。歇后语、座右铭、格言等无疑都是一种浓缩的语言精华,可能经过千百年来人们的不断提炼和传承,才得以流传至今。《实用一生的语言精华丛书:校园实用经典励志哲言》主要内容包括经典励志、趣味哲言等语言精华。集趣味性和知识性于一身,可以作为广大青少年朋友修身养性、努力学习的一个指路明灯。
  • 政治警言(当代教育丛书·现代名言妙语全集)

    政治警言(当代教育丛书·现代名言妙语全集)

    这些名言警句句句经典,字字珠玑,精辟睿智,闪耀着智慧的光芒和精神的力量,具有很强的鼓舞性、哲理性和启迪性。具有成功心理暗示和潜在力量开发的功能,不仅可以成为我们的座右铭,还能增进自律的能力。
  • 嫡女傻妃

    嫡女傻妃

    【大结局+出版】一朝穿越,竟成了古代第一丑女,不但满脸恶疮,还是一个人人唾弃的傻子。姐妹欺压,爱人戏弄,就连府中下人都敢人人来踩一脚。原来自己的前世居然过得如此悲惨。笑话,既然她接纳了这具身体,就必须活出个痛快来。不但要治好脸上的恶疮,还原出惊世美貌,更要让欺负她的人得到应有的惩罚。势利未婚夫,一脚踹开,想要和好?抱歉,好女不吃回头草。终于清完碍眼的人,准备研究体内先天存在的毒。却迎头飞来一宗圣旨,要她嫁给当朝最为荏弱多病的宸王。好吧!反正是一短命之人,嫁过去,就当换个环境生活便是。只待他一归西,自己继续逍遥快活。谁知,宸王并非传闻那般荏弱,更在新婚之夜将她……。此仇不报非女子,她一定要找回立场……只是此刻,看着那张惑世妖颜上扬起的笑靥,她方意识到,似乎,又被算计了……新浪微博:作者水安然欢迎关注微信公众平台,搜索:水安然,即可进入!
  • 傲世神尊

    傲世神尊

    武者,自当立于天地而不朽!一个从三流世家走出的普通子弟,怀揣一块玉璧,立志要在强者如林的大陆上,亲手写下属于自己的不朽传奇。大道三千,武道当先,苍天之下,楚元龙仰首一笑,他要踏上万界巅峰,成为万界之中,最闪耀的一颗星。
  • 杰出的书画大家赵孟頫

    杰出的书画大家赵孟頫

    赵孟頫(1254—1322),字子昂,号松雪,松雪道人,又号水精宫道人、鸥波,中年曾作孟俯,汉族,吴兴(今浙江湖州)人。元代著名画家,楷书四大家(欧阳询、颜真卿、柳公权、赵孟頫)之一。赵孟頫博学多才,能诗善文,懂经济,工书法,精绘艺,擅金石,通律吕,解鉴赏。特别是书法和绘画成就最高,开创元代新画风,被称为“元人冠冕”。他也善篆、隶、真、行、草书,尤以楷、行书着称于世。《中国古代书画艺术:杰出的书画大家赵孟頫》为“中国文化知识读本”系列之一,以优美生动的文字、简明通俗的语言、图文并茂的形式,介绍了杰出的书画大家赵孟頫传奇的一生。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
  • 绷带快要长到脸上啦!

    绷带快要长到脸上啦!

    【我觉得我还能再抢救一下的,不要因为简介和章节名就放弃我,好吗?】宿臻祖宗十八代都是普普通通的人类,没有阴阳眼,不会修道,也没有和妖怪打过交道,然而,到了宿臻这儿就全都变了模样!自个儿身上多出来的白色绷带且不说,日常碰到的妖魔鬼怪才是真绝色!还好,他有特殊姿势活下去!
  • 订阅才能变强

    订阅才能变强

    这是一座寂灭的宇宙,由一亿八千万个大世界组成。陆阳坐在一颗陨星上,望向眼前的宇宙:“炼化这座宇宙,应该够我订阅后半部内容了。”叮......您炼化一座宇宙.....账户充值......一万年后的未来,人类从废土中挖掘出一台残破的服务器,揭开史前修炼文明!陆阳重生,发现他拥有登录服务器权限的读者账号!订阅小说,领悟功法,提升修为......在这个世界,订阅才能变强!
  • 佛说慢法经

    佛说慢法经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