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557200000023

第23章 任贤图治

春秋初期,秦国只是一个不起眼的小国。通过一代代君主的励精图治,秦国逐渐发展壮大起来。这其中有一个至关重要的人物,就是秦穆公。他在位时,秦国不仅实力大增,国土面积也急剧扩张。而这一切,都离不开秦穆公对人才的发掘和任用。为了求贤,他甚至还会运用计谋。那么,秦穆公究竟是怎样访贤、任贤的?秦国在这些贤才的治理下,又是如何逐渐崛起的呢?

不受待见的秦人也有争霸的野心

晋国的公子重耳在外流亡了好几十年,花甲之年才回到晋国当了国君。没想到,老夫聊发少年狂,一番整顿改革后,晋国竟然变成了一方霸主。

其实,这也说明晋国底子好。要是宋国、卫国、曹国这种小国,就算多来几个明君也是白搭。晋文公死后,晋国仍然在很长一段时期内保持着强势。不过,这期间还有一些别的国家对霸主的位子动起了心思,秦国就是其中之一。

秦人原是商族人,居薄姑。周初,他们被迁至西陲保边疆。公元前770年,秦襄公因为护送平王东迁有功,被封为诸侯。

周平王东迁后,觉得镐京附近的国土没有夺回来的希望了,就做了个顺水人情,把这块地赐给了秦——你自己打去吧。没想到,秦地人民民风彪悍,居然在秦文公时,将北方的游牧民族赶了出去,夺回了这块土地,有了立国的资本。

当时秦人所居的甘肃一带是蛮族杂居的地方。那里的环境也比较艰苦。在这样的条件下,秦人顽强地在当地扎根,陆陆续续平定了当地的蛮族,形成了一方势力。

秦国的子民和蛮族之间,除了有战争,还有和平的往来,甚至通婚。因此秦的民族成分当中,也有蛮族的血液,等于是多民族融合的产物。所以和周朝其他诸侯相比,秦君的身份就显得低微了。他们和楚国一样,被中原诸侯视为蛮夷,不怎么招待见。

秦国虽然是草根出身,可是一个国家、一个家庭不可能世世代代都富贵或者贫贱。到了秦襄公时代,因为他护送周平王有功,所以得到了周天子授予的征讨西北蛮族的权力。凭借着这个权力,秦国开始了对外扩张。

秦穆公在位时,秦国已经有了一定的家底。经过东征西讨,他们已经攻占了关中平原的大部分地区。等他们想进一步向东方扩展时,强大的晋国阻挡了秦国继续东进的路线。

秦穆公即位后,发现若仅凭借自己这点力量,是很难凿开晋国这座大山的。于是,他定下了西进的策略。

公元前659年,即位时间不长的秦穆公亲自带兵横渡黄河,攻击戎人,吞并了很多领土,还为秦国补充了大量人口。

从这一系列的举动不难看出,秦穆公具有扩张的雄心和争霸的目标。但是,有雄心也好,有目标也罢,秦穆公总觉得自己身边没有贤人辅佐,为此很是苦恼。

有一天,秦穆公召见了伯乐。伯乐是秦国人,在秦国是养马出身,是个比较善于相马的人。二人见面之后,秦穆公问他:“您老人家现在年龄也大了,万一哪天突然没了,你的子侄辈中,有没有人能继承你的衣钵?”

伯乐说:“真可惜,在我的子孙当中,没有一个人能比得上我。但是,我有一个老哥们儿,他相马的本领也很高强,主公您不妨一试。”

穆公一听,就把那人给叫来了,想试一试他的本事。过了三天,这个人兴冲冲地跑来报告,说自己找到了一匹一流的好马。穆公一听特高兴,就问起了那匹马的特征。这个人回答说,那是一匹黄色的母马。

秦穆公让他把这马牵来,想亲自验验看。等马一到,秦穆公就气乐了——这哪是黄色的母马啊,分明是一匹黑色的公马。

秦穆公就问伯乐:“你说他擅长相马,可他连马的颜色、公母都分不清,我怎么能相信他推荐的是匹好马呢?”

伯乐慢悠悠地回答道:“主公有所不知,这位相马的人很厉害,他一眼就能看中马内在的灵性。而马的颜色、外貌、雌雄,都不会影响它的品性,所以您就把这些忽略掉吧。如果您不信,可以骑上这匹马试一试。”

于是,秦穆公跨上那匹高头大马。他一鞭子抽下去,胯下之马就四蹄狂奔,那感觉就跟坐过山车一样,果然是匹天下无双的好马。后来,秦穆公也从这件事儿上得到了启发,明白了要不拘一格招揽人才。

秦穆公的左膀右臂

公元前655年,秦穆公派人到晋国求婚,要迎娶晋国的公主。在晋国公主的陪嫁中,有一个叫百里奚的奴隶,是个人才。这人可能是不甘心当奴隶,就在前往秦国的路上跑了。

这时候,有人就对穆公说:“百里奚是个难得的人才,您想要干出一番大事业,一定得有他的辅佐。”于是秦穆公赶紧下令找百里奚。

百里奚一气儿跑到了楚国,被当作奸细抓起来了。楚国士兵看他年纪也挺大的,就算当间谍,应该也刺探不出啥来,于是让他在楚国放牛。

秦穆公的手下历经千辛万苦,终于打听到了百里奚的下落。秦穆公赶紧让人备了份厚礼,想送给楚国,让楚国把百里奚送回来。

这时候,又有人提醒秦穆公说:“现在楚国不知道百里奚的才能,所以才让他放牛。咱们要是送份厚礼,不就等于告诉楚王百里奚是个人才吗?那楚王还能让他走吗?所以,咱们千万不能送厚礼。”

于是秦国使者就去见楚王,对他说:“我们国家有一个叫百里奚的奴隶,犯了法之后潜逃到贵国来了。现在我们愿意用五张羊皮把他赎回去。”楚王一听是个犯了法的人,也就没多想,收了羊皮,就把百里奚放了。

秦国使者把百里奚带回秦国后,秦穆公一看,这百里奚都已经七十多岁了,就很失望。他心想:“这么大年纪了,不会老糊涂了吧。”

面对秦穆公的质疑,百里奚回答道:“若要我这把老骨头跟着您打打杀杀,确实不行。但如果是跟大王您一同商讨国家大事,我可不算老,我比姜子牙还小十岁呢。”

秦穆公一听,肃然起敬,他问百里奚:“我想让秦国的国力超过其他国家,你有什么办法吗?”百里奚说:“秦国虽地处边陲,但地势险要,军力强悍,进可以攻,退可以守。只要机会利用得当,称霸中原还不是分分钟的事儿?”

这番话可是说到了穆公的心坎儿上。他立即下令,想封百里奚为上卿,但百里奚却不干,他说:“这个世上比我能干的人多如牛毛,有一个叫蹇叔的,他就比我强,您还是让他当上卿吧。”

百里奚说的话肯定错不了。于是秦穆公马上派使者去蹇叔隐居的地方,将他请出了山。

秦穆公见到蹇叔后,开门见山地问道:“我怎么做才能使秦国强大呢?”

蹇叔回答说:“秦国之所以不能立于强国之中,主要是威德不够。想让国家强盛,就必须要制定规矩,让一切都井然有序。既不能起贪心,也不能急躁。

“有些国家是德而不威,比如宋襄公,他实力不过硬,所以其他国家就要削他。有些则是威而不德,最典型的就是商纣王了,他让老百姓不堪其苦,这就是找削的节奏。

“秦与西戎相接,百姓长时间同戎族杂居,多数不懂规矩。因此,您首先要让百姓懂得法律的威严,要让他们明白,有些事儿能做,有些事儿不能做,这样才能建立富国图霸的基础。不然今天张三把李四打了,明天李四把王五剁了,社会永远不消停,国家还怎么富强?但同时,您又不能像商纣王一样滥用刑罚,以免失去百姓对您的信任。”

蹇叔这一番话,说白了,就是告诉秦穆公要德、法共治。后来,百里奚和蹇叔被封为了左庶长和右庶长,相当于其他国家的国相,共同辅佐秦穆公。

后来,百里奚又向秦穆公推荐了蹇叔的儿子西乞术和白乙丙。百里奚的儿子孟明视也投奔了秦国,被秦穆公拜为将军。

百里奚和蹇叔辅佐秦穆公,进行了一定程度的社会改革,把秦国由一个半游牧、半农耕的野蛮国家,逐渐发展成一个文明国家。

偷袭不成反被擒

晋、楚城濮之战两年以后,当时的霸主晋文公约上秦穆公,一起去揍郑国。这件事情的起因也很简单:当年晋文公逃难时,郑国国君对他很不礼貌,而且郑国还经常充当楚国的走狗,所以晋文公看他很不爽。秦穆公之所以也掺和进来,也是想趁机捞点儿好处。

秦晋联军很快就包围了郑国的都城,但却久攻不下。郑国的大臣烛之武趁夜出城,来拜见秦穆公。

他对秦穆公说:“你们两国围我们郑国,郑国迟早会完蛋。但是,如果郑国完蛋对你有利,我们死在你手上也就罢了。问题是,郑国和秦国不挨着。你灭了我,你能得到什么好处呢?得到好处的只有晋国。你损耗自己的实力,为别的国家打地盘,这是何苦呢?”

秦穆公听完这番话后,觉得很有道理,于是就跟郑国人签订了盟约,还留下了三员将领帮着郑国守卫疆土,连招呼都没跟晋文公打,就撤军了。

从此以后,秦晋之间的关系就出现了裂痕。到了秦穆公三十二年,晋文公和郑国的国君先后离开了人世。驻守在郑国的秦国大将就派人送密信回国,告诉秦穆公他已拿到了郑国都城北门的钥匙,如果此时派军队来偷袭,打下郑国轻而易举。

秦穆公多年以来,一直处心积虑地想拿下郑国,从而进军中原,不让晋国一家独大。秦穆公这边正做着美梦呢,却有人站出来反对,这个人就是蹇叔。

蹇叔说:“让大军跑一千多里搞偷袭,从来没听说过这样的事儿。咱们与郑国相距遥远,您若指望保密工作能做得天衣无缝,那是不可能的。而且我军长途跋涉,到那儿也精疲力竭了,搞不好还会被别人胖揍一顿。”

但秦穆公根本听不进去,因为占领郑国、打开中原的道路对他而言,诱惑力实在太大。他命令百里奚的儿子和蹇叔的儿子,也就是孟明视、西乞术、白乙丙这三位,率领军队浩浩荡荡地出发了。

蹇叔觉得自己儿子这一去八成是回不来了,所以在为儿子送行时,大声痛哭,惹得秦穆公非常不高兴。

蹇叔是对的,秦国的军队一直到第二年春天才到达郑国附近。这时候的郑国人还不知道秦国军队已经来了。可当秦军刚进入郑国境内时,迎头就遇见了一个人,躲都没地方躲。

这个人叫弦高,是一个牛贩子。他这天刚好赶了一群牛,要前往周国倒卖。弦高正赶着牛往前走呢,突然看见不远处尘土飞扬,一支浩浩荡荡的军队正在前进。

秦国军队突然出现在这里,肯定不是什么好事儿,八成是来偷袭的。但这时候想再回去通知守军已经来不及了,弦高眼珠一转,计上心来。

弦高一面让人回去报信,一面又装作没事儿似的带着四张牛皮,赶着十二头牛,继续往前走。与秦军正面相遇时,弦高欣喜若狂地跑上前去,自称是郑国使者,要见秦军的主帅。孟明视等三人大吃一惊,心想:“这郑国使臣怎么来了?难道我们的行踪暴露了?”

弦高见到孟明视后,镇定自若地行礼,说道:“我们国家听说秦军前来问罪,所以派我前来迎接。这不,我还带了十二头肥牛来犒劳大伙,您涮着吃吧。”

孟明视一听,心里就凉了半截,只好随机应变,笑嘻嘻地跟弦高讲:“老高你误会了,我们是迷路了才走到这里的,跟贵国没有关系。”

就在弦高跟秦军周旋的时候,他的好哥们儿已经回到郑国通风报信了。郑国人紧急动员,并且赶走了驻扎在郑国的秦国将领。

孟明视一看计谋泄漏,内应也被轰出来了,心想这一趟算是白跑了。为了把损失降到最低,同时也为了表示自己不是来偷袭郑国的,他就率领秦军捎带手把滑国给灭了——好歹出来一趟,得带些战利品回去。

可是,滑国的国君跟晋国的国君是同一个祖宗生的,而当时晋文公还没有下葬,晋襄公一看秦国敢这么干,当时就火了。他心想:“秦国竟敢趁着我老爹刚死的机会,把我兄弟灭了,这还了得!”于是晋襄公马上下令,要在崤山阻击秦军。

孟明视可不知道晋国军队在崤山等着他呢,大摇大摆地就进来了,结果被偷袭了。秦军几乎全军覆没,三位秦国将领全部被俘获。好在当时晋国的太后是当年秦国的公主,她出面向襄公求情,晋襄公才把这三位将军放回了秦国。

左手糖衣炮弹,右手金戈铁马

这次兵败后,秦穆公好好地检讨了一番,但是他还不死心。后来,秦国经过一番修整,又多次向东面出兵,和晋国开战,双方互有胜负。眼瞅着仍然无法打通东进的道路,东出争霸是无望了,秦穆公只好改变战略,转而向西发展。

当时秦国的西方生活着很多戎狄部落。这些少数民族生产落后,经常骚扰秦的边地,抢夺粮食、牲畜、子女,给秦人造成了很大的苦难。所以秦穆公要向西发展,就采取了比较谨慎的策略,先强后弱,挨个儿征服。

当时西戎部落当中较强的是绵诸、义渠和大荔这三部。绵诸的头领也称王,他们的地盘与秦国疆土接壤。

有一次,绵诸王听说秦穆公很有本事,就派了个有能力的大臣出使秦国。秦穆公听说这个使者有些能耐,名气也不小,就隆重地接待了他,还向他展示了秦国的壮丽和富裕。

不仅如此,秦穆公还同时给绵诸王送去了动听美妙的秦国音乐和舞蹈,使这个渴饮刀头血,困卧马中鞍的绵诸王,大享眼耳之福。

如此一来,原本彪悍的绵诸王就中了秦国的糖衣炮弹,终日饮酒享乐,不理政事。等到绵诸国政事一塌糊涂之际,秦穆公才让使者回国。

这位大臣一回国,一看绵诸王这副德行,就劝谏他不要沉湎于酒色。绵诸王不理他,继续该干吗干吗。这大臣知道继续待在这儿也没有用了,心一横就投奔了秦国。

此人由于从小在西戎长大,对西戎的风土人情了如指掌。秦穆公得到他的帮助后,顺利地制定了对西戎的作战计划,充分利用了各部落之间的矛盾,各个击破。

公元前623年,秦军西征,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包围了绵诸。绵诸王当时喝高了,在半梦半醒之中被活捉了。随后,秦军一路西行。那些戎狄小国哪里是秦军虎狼之师的对手,只好纷纷归附。

从此以后,秦国辟地千里,国界南到秦岭,西到甘肃,北到宁夏,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秦霸西戎”。

秦国搞定了西方后,周襄王派遣众臣送金鼓给秦穆公,向秦穆公表示祝贺。因为秦国此番征战,也等于是扩大了华夏民族的地盘。

虽然秦穆公没有取得齐桓、晋文那样公认的霸主地位,但他称雄西部,为日后秦国做大做强,统一天下,埋下了伏笔。于是,也有史家认为,他也是春秋五霸之一。

在原本不受待见,最后却名扬后世的逆袭典范中,除了秦穆公,还有一个人。那么,这个人是谁呢?

同类推荐
  • 蜀

    这是一段架空的历史,这是一个本该逝世之人的变故。姜太公之后裔,古麒麟之转世姜维肩负着复兴汉室的使命,誓要一统天下。“吾岂惧尔等狂徒!”麒麟踏九霄,誓与比天高!
  • 朕不是宋钦宗

    朕不是宋钦宗

    突然成为靖康之耻的男一号宋钦宗,赵桓表示,历史绝对不能重演!
  • 北宋捉妖师

    北宋捉妖师

    因为一只千年老妖的失误,程章来到了北宋宣和二年。此时的北宋,依然是一片太平光景,但是靖康之耻的风暴已经逐渐临近。原本一心只想回家的程章,却又意外地得到了捉妖师的传承。此时的名臣李光有云:怨嗟之气,结为妖沴因此捉妖师唯有抚平了这世上的怨气,才能使妖异不再为害。程章能否改变北宋的命运?他与这时的历史名人,又会发生怎样的交集?
  • 三国吕布之横扫千军

    三国吕布之横扫千军

    回到三国成为吕布,收猛将,拥美女,入主汉中。定西北,入西南,灭刘备,平江东、北伐中原,一统天下,万国来朝。
  • 天下安康

    天下安康

    千古江山,英雄无觅,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这是一个被误解和丑化的王朝,北击突厥,西灭吐谷浑,南并林邑,东征高句丽,举世强者,尽皆臣服。这也是一个伟大而传奇的时代,开科举,通运河,立三省六部,定隋律,三十七年国运,功泽后世。身为隋臣,将燕然勒功,布汉威于异域。乱世枭雄,当马踏天下,逐群雄在中原。寒门小将,当乱世来临之时,能否争雄于关陇豪门,凭手中钢枪铁马,当争出一个万世太平。读者群:636899359
热门推荐
  • 太上镜之映照诸天

    太上镜之映照诸天

    天降奇遇,叶凝获得了一面满是裂纹的混沌石镜,能够借助它穿行诸天,然而它带来的,是好?是坏?被迫穿越到第一个世界之后,带给叶凝的不是成功与辉煌,而是惨不忍睹的被追杀生涯…… 在身受重伤,石镜复苏、坦然的揭露事实之作,他才知道,自己不是主角,而是某位龙傲天式真主角归来的挡箭牌和路标.......得知了这个无比残酷的真相,石镜直接给了他一个穿越诸天、复活那位“龙傲天”的任务……究竟是成为别人的口中食、脚下骨,还是在血与火之中踏着众生的尸骸走向巅峰?他究竟该怎么选择?又能如何选择? ps:读者群——714,291,470
  • 穿到七十年代合家欢

    穿到七十年代合家欢

    曲家姑娘别的本事没有,变废为宝的本事是一流的。就是……有点耗时间。穿到七十年代,苦兮兮也没关系,每天点一点,早晚可以点石为金,唔,这些都不是事!哪个不行点哪个,渣爹点成忠犬,泼妇点成娇娘,点到全家欢天喜地乐逍遥。--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宫心计:庶女谋后

    宫心计:庶女谋后

    心心相谋,江山染血,殊死相博,乾坤沉浮。她是苏相府中的二小姐,欲爱不能后便择恨不休,与外人联手,步步为营,势要辜负她的人国破家亡;却不想深陷泥沼,窥视到一角真相,方知原来如此;然而这时,一切已是覆水难收。爱早已在各自的算计中磨灭,恨在各自的憎恨中渐长。他说:“诏月若破,他必拿她殉国。”而这时却又另一人执起她的手,说:“我这一世浮华,锦尘三年,皆是为你而颠,此生我仅想握你之手,感受着浅浅深情。你可知?”是继续碾碎成灰,还是转身拥抱幸福,她亦难以抉择。【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Stepping Up

    Stepping Up

    In his bestselling book The Five Secrets You Must Discover Before You Die, John Izzo tackled the secrets to lifelong happiness. Now he gives readers the key to a great career, a great workplace, better relationships, and a better world.
  • 闪亮的帕斯塔

    闪亮的帕斯塔

    倔强的女孩在不经意间闯进了他的视线,也闯进了他的心散发着栀子花香的意大利面,弥漫在整个夏天他,爱上了她然而当亲情和仇恨,横亘在他与她之间命运将会向何处延伸?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
  • 说好在一起就不分开

    说好在一起就不分开

    同一所医科大学,他是优秀帅气的医生,她是相貌平平的护士,分分合合,兜兜转转,惟愿曾经说好的一切都能如愿,他们不分开,一直一直在一起。若她停下,那就换他走来。
  • 系统有钱随便花

    系统有钱随便花

    人在家中坐,系统天上来。既然都这么诚心诚意的来了,那就不客气了完成任务拿奖励,一步一步的成为科技大佬,花的还不是自己的钱。记者采访:步先生,您的下一个目标是什么?步言微微一笑:星辰大海单身狗主角挂壁的一生不会写感情戏,强加很僵硬,所以,本文暂定无女主!
  • 闪回

    闪回

    转眼自己已经四十六了,已经过了感伤的年龄,可感伤这种奢侈病为什么一阵又一阵地袭击着自己?周雨楼为自己的这种心态感到痛苦,甚至有些痛恨。感伤如此骄傲地盘踞在自己的内心,周雨楼对这种情绪清算的本身比沉浸在感伤中更令人难受,就像一位老是失眠的家伙其实他的大部分的烦恼不是来自失眠本身,而是因为埋怨自己竟然会失眠这件事花去了大半心绪。雨楼想尽快摆脱感伤,因为这与自己的身份和职业极不相符。自己本应该是帮助其他人驱逐感伤的人,可如今的自己,还不断沉溺在大大小小的感伤病的漩涡之中。
  • 秦淮世家

    秦淮世家

    南京。泰淮河边。歌妓唐大嫂有两个女儿,一名二春,一名小春,都长得标致可人。小春歌喉出众,成了歌女,唱得正红。上海钱商杨育权看中小春,多次调戏,遭到拒绝后,便怀恨在心,施毒计绑架并奸污了二春之后,又把二春施舍给保镖魏老八。自己不幸中弹身亡。杨育权变本加厉,对唐大嫂和小春施尽淫威,逼得母女苦不堪言。秦淮河畔下层社会的人们气愤已极,联合起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