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557200000011

第11章 武王伐纣(2)

周文王想了想,又改派了一名官员去请。官员来到渭水边上,姜子牙依然不理他,还是一边钓鱼一边说:“大鱼不上钩,小鱼非我求。小鱼一边儿玩儿去,叫你家大鱼过来。”

周文王这下才意识到,这位摆钓鱼造型的老头儿不是一般人,别人的脸面都不够大,只能自己亲自去请才行。

于是,周文王吃了三天素,洗了个澡,换了身干净衣服,带着厚礼亲自去聘请姜子牙。

周文王和姜子牙一聊天,就发现他通晓历史和时事,学识非常渊博,于是便向他请教治国兴邦的良策。

姜子牙答道:“要想治国兴邦,君王一定要重视人才。具体来说,就是要遵循‘三常’:一曰君以举贤为常,二曰官以任贤为常,三曰士以敬贤为常。”

周文王一听就非常高兴,他对姜子牙说道:“我的老祖宗曾经预言,当一位圣人来到我身边时,周国就可以兴盛。看来,您老人家就是那位圣人啊!”

于是,周文王亲自把姜子牙扶上车,并打算亲自拉着车回宫。上了年纪的文王太高估自己的体力了,他拉了八百步后,实在是走不动了,于是回头对姜子牙说:“寡人实在是走不动了。”姜子牙微微一笑,回应道:“你单车拉我八百步,我保你江山八百年。”

姜子牙被文王请回宫后拜为太师,成了周的首席谋主和最高军事统帅。后来,周朝的统治——当然是西周、东周加在一起,还真是八百年左右。

拼实力也要看天命

周文王在姜子牙的辅佐下,如虎添翼,周的国力更胜从前。文王在位的最后七年,一共干了六件大事儿。

第一年,周文王成功调解了虞国和芮国的纠纷。这两个国家都是商的属国。他们发生争执后,不找商王裁决,而是慕文王的威名,请文王裁决。

据说,这两个国家的使者来到周国后,看到这里的民众都很礼让,一派君子之风,都觉得很惭愧,觉得自己如此斤斤计较、争来争去真是太不像话了。于是两国都各让一步,化解了矛盾,并更加忠心地效力于周。

随后的几年,在文王的领导下,周又出兵解除了西面、北面的威胁,兼并了若干小国,对商都朝歌构成了直接威胁,并把周的都城东迁到了渭水平原,建立了丰京,然后向南扩展势力,形成了三分天下有其二的形势。

此时,商朝的大臣们无不感到来自周的压力,一片混乱。他们纷纷对纣王说:“您要当心了,周如此强大,肯定怀有不臣之心。”

整天沉迷于声色犬马之中的纣王早没心思管这个了。他不仅不管,还嗤之以鼻地说道:“一个方圆百里的小国,岂能撼动我大商朝的铁打江山!”

就在周文王顺利迁都,准备大展宏图之时,他却不幸患上了重病。临终前,文王嘱咐儿子姬发:“该出手时就出手!”

姬发就是周武王,他是文王的次子。虽然周文王壮志未酬身先死,没能亲自攻灭商朝,但他却为儿子东进灭商、建立周朝扫清了障碍。

武王继位后,继续拜姜子牙为军师,并让自己的弟弟姬旦,也就是周公为太宰。他沿用文王的策略,积极任用贤臣,同时联络更多的诸侯国,孤立商王朝,壮大周的力量。

经过若干年的苦心经营,周的实力更胜从前。此时,武王举行了一次盛大的军事演习。如此大的举动,吸引了一百来号诸侯前来归附——天下人心明显已经归周,纣王已成失道寡助之势。

这时候,许多诸侯都劝武王趁势东进,一举拿下朝歌,但是武王清楚,商乃百足之虫,死而不僵,如果没有必胜的把握,他不会轻举冒进。此次演习的目的,主要是向商示威,借机试探商的虚实。

忙着玩乐的纣王对周人炫耀武力的举动,毫无过激反应。武王一看目的已达到,就下令撤军,并对大家说:“诸位不知天命,别着急。现在殷商气数未尽,时候还没到呢。”

班师回朝后,武王不断派间谍去察看商的国情。间谍纷纷回报,说纣王不听劝谏,耽于女色,淫乱不止,商的贵族和小老百姓都活不下去了。武王听后,只是淡定地说道:“知道了,时机未到,不着急。”

之后不断有人来报,陈述商的种种腐朽,但武王仍然按兵不动。直到一个间谍回来报告,说商军的主力都去征东夷了,朝歌内防空虚后,武王才哈哈大笑道:“商纣的末日到了!”

此时,周经过两代君王的养精蓄锐,已拥有足够的灭商实力。武王果断决定发兵伐商,并通告诸侯友军。武王十二年春,伐商大军向朝歌进军,一路过关斩将,很快就打到了商都的郊区——牧野。

敌人都杀到家门口了,商纣王才如梦初醒,赶紧召集大臣商量对策。此时商军的主力正在东夷地区打仗,一时半会儿调不回来。万般无奈之下,商纣只好下令将都城中关押的囚犯,连同奴隶和战俘都武装起来,组成了一支号称七十万人的大军,开赴前线,与周军大战于牧野。

囚犯和奴隶能真心为商纣卖命吗?他们哪一个跟商纣没仇啊?好家伙,你前天把我家人杀了,今天反倒让我去拼命,做梦!所以这些人压根儿就没打算和周国的军队打仗。两军照面时,这帮人齐刷刷地向后转,把矛头对准朝歌齐步走,倒是把武王看得一愣一愣的。

所以,牧野之战其实特简单,基本上没怎么打,战争场面远远不如《封神演义》中描述得那么复杂。

商纣王见大势已去,只好仓皇逃进内城,梳洗打扮一番后登上鹿台,一把火把自己烧没了。

武王赶到后,找到了纣王的焦尸,砍下他的脑袋示众,然后处死妲己,释放了箕子,修缮了比干的坟墓,并责令纣王的儿子武庚施行德政,同时继承商的祭祀。商的民众见武王如此宅心仁厚,都非常高兴。

周人经过数代努力,推翻了统治长达六百年的殷商,建立了周王朝。周武王也成为了历史上著名的有为君主。

封邦建国,做大做强

周灭了商之后,疆土进一步扩大。周武王吸取商亡的教训,采取了箕子的建议,实行封邦建国,按照疆土距京城的远近,依公、侯、伯、子、男五等爵位,将全国分为若干个诸侯国。

同姓和重要的同盟异姓侯国,被分封在原殷商王畿内,和其他重要属国一起,作为王室的藩屏,保卫周朝的安全。

投降的商朝贵族,留居在周贵族的采邑之间,便于监视。降周的商朝属国,迁到周人势力外围,置于接近蛮夷的地区,让他们抵抗异族入侵。

被分封的诸侯可以拥有军队,可以世代相袭,还可以在封国内分封卿、大夫、士。士是统治阶层中最低的一级,再往下就是平民和奴隶了。

不管分封到哪一级,诸侯都要管理好自己的领地,并忠于周天子,承担起对天子的义务,比如进贡、朝拜。天子对诸侯享有赏罚予夺之权,对封国中分封的卿、大夫也有过问之权。

武王建立起的这种封邦建国的方略,相对于商朝原始小邦林立的状态,是一大进步。它更好地维护了周王朝的统治。

通过分封,周王控制了全国大片的疆域。虽然这种控制不能和秦统一六国之后,王朝的集权控制相提并论,但在那个交通不便、信息阻塞的年代,这种方法是维护周王权威的不二之选。

举个例子,那时候,从西周的首都镐京(现在的陕西省西安市)出发到北京,可能就得走一个多月的时间,甚至可能连路都没有,随时都得准备好工具开路,交通十分不便。

周朝在极盛时期,人口能达到一千万,领土有一百五十万平方公里。它的疆域南到湖北、湖南,北近辽宁,东至大海,西至陕西、甘肃。如此广大的地区,光指着中央集权来统治是不可能的。而且当时的生产力水平还很低,也不可能建立起大一统的中央王朝。

所以,封邦建国的分封制度是当时唯一可行的制度。周王朝直接控制成周和宗周,也就是长安、洛阳周边的地区,剩下的地方全部分封出去。最多的时候,周王朝号称有八百诸侯。

分封制的实施,实际上也扩展了周朝的疆域。因为每个诸侯国都想要扩张自己的势力。他们这一扩张,原来不归周朝管的地方,也就变成了周朝的属地。所以,这一制度在当时对巩固周王朝的统治,起到了非常积极的作用。

可惜的是,周武王灭商后不久就去世了。他的儿子继承了王位,这就是周成王。由于当时的成王尚且年幼,所以周朝真正的权力,实际上掌握在一位历史名人的手里。那么,这个人是谁?他又有什么故事呢?

同类推荐
  • 从前的先生·盟史零札:1939—1950

    从前的先生·盟史零札:1939—1950

    中国“老牌理想主义者”的历史现场。一群“先天下之忧而忧”的中国知识分子,本性并不热衷政治,大多素以教育兴国、文化传承、乡村改造、扶助弱民为安心立命之地。无奈国运艰危,民生离乱,烽火连天,没有安放书桌的地方。他们走出书斋,抱团成势,组建“统一建国同志会”,继而改组为“中国民主政团同盟”,不靠武装、不图政权、不占地盘,只凭文化和思想力量参与中国政治,活跃在国共两党之间,形成可圈可点的政治风景。《从前的先生:盟史零札:1939—1950》在零碎史料中渐渐聚拢他们的思想和主张,呈现这一中国知识分子集团政治主张全貌的形成过程。精彩、渊博、厚重、亲切的先生们,排成了星汉灿烂的人物长廊。
  • 觉醒

    觉醒

    内容介绍甲午年的黄海海战惨败后,和比战难。李鸿章奉命和谈,受尽屈辱签下了马关条约。李鸿章是晚清破屋的裱糊匠,还是时代浪尖的弄潮儿?马关谈判是丧权辱国任人宰割,还是呕心沥血虎口夺食?甲午战败是洋务运动的灰飞烟灭,还是近代开启的幡然醒悟?此后,严复等人开始思考中国制度的改革,也由此催生了借法自强到立法自强的转变。
  • 抱紧大腿的日子

    抱紧大腿的日子

    若是有一天,穿越这件事情发生在你身上,你会怎么做?不慎一脚踩空摔入窨井中的柳宁就遇到了这样的事。他会如何在这个完全不属于自己认知范畴内的时代怎样存活下去呢?不然抱个大腿试试?
  • 重生之大汉战神

    重生之大汉战神

    都市少年霍安,和恩师一起考察古墓时发生意外。醒来时发现自己穿越了,而且还是冠军侯霍去病身上。且看都市少年如何改变命运。
  • 火烧圆明园(晚清帝国风云系列)

    火烧圆明园(晚清帝国风云系列)

    晚清帝国风云系列,是关河五十州近代历史写作的重磅作品。本系列参阅了国内外丰富的史料,运用多重的观察视角,深入地理解历史现场各方的立场,和他们真实人性底色和认知逻辑,试图重新梳理近代史发展脉络,再现一个真实可感的晩清,解读历史的多样可能性。火烧圆明园作为第二次鸦片战争的一个标志性事件,给所有中国人的内心都造成了巨大的创痛。而清帝国的南方,以曾国藩为首的湘军对太平军的决战在即,清帝国如何熬过这段最艰难的时光?历史还能再给它机会吗?本书以火烧圆明园事件为切入点,将晚清帝国风雨飘摇的历史画面徐徐展开,对咸丰帝、曾国藩、胡林翼、李鸿章、洪秀全、李秀成、巴夏礼、华尔……诸多历史人物进行深入人性底色的刻画与描摹;这里有风云人物成长与折戟,有朝堂政治的诡谲波澜,有战场上的玄黄带血,有对外博弈中清政府的进退失据,有人性的闪光、懦弱与复杂,也有对火烧圆明园之谜等诸多历史迷误的辨正与思考。
热门推荐
  • 梓潼史话(中国史话·社会系列)

    梓潼史话(中国史话·社会系列)

    梓潼历史悠久,秦昭襄王二十二年(公元前285)置县。文昌文化的发源地七曲山大庙、汉代李业阙和卧龙山唐代摩崖石刻为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三百里程十万树”的蜀道翠云廊穿境而过,核工业基地旧址“中国两弹城”和众多的红军遗址使全县形成了“两城、三山、一水”的旅游风景大格局。《梓潼史话》向读者介绍了梓潼经济和社会发展进步的历程,展示了梓潼独具特色的民俗文化、民间文化和文物古迹。
  • 人生如戏,我投入的却是真情

    人生如戏,我投入的却是真情

    1.《人生如戏,我投入的却是真情》收录了汪曾祺历年来发表散文作品。书中谈花草树木、各地风物、人间百态、成长经历、先辈故人、戏剧、文学等,从各方面来展现汪曾祺的人生观与处世观,以及他的成长过程和特定年代的历史背景,字字可见作者的赤子之心。2.寻常日月中那些不经意的美好,在汪曾祺的笔下也变得姗姗可爱起来。是“家人闲坐,灯火可亲”的温馨美好,是“人间存一角,聊放侧枝花”的恬淡雅致。世间万物于他,都带了点小小的善意和慈悲。3.在纸页间交错的时光里,用煎一盏茶的心态,把文字来细细的熬煮,炖出一碗满满的人间烟火。看似清淡的文字,却能从中咂摸出丰腴的滋味。……
  • 青霞先生文集序

    青霞先生文集序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原始人我来自地球

    原始人我来自地球

    人类,从哪里来?地球真的是地球吗?时间又是什么?历史呢?这是一个在异界种田的故事,也是一个探寻本源的故事,更是一个反战的故事!较真的看这本书,有槽点,有毒点,因为科技和修真似乎就在对立面……这本书是一本尝试性质的书,因为它涉及到了原始种田文,炼器,阵道,符箓,丹药……这本书是一本温馨的书,主角诸般努力,只为回家……其实,这是作者自己怀念小时候的玩具而写的书……
  • 就是对你一见钟情了

    就是对你一见钟情了

    韩以辰带着帽子墨镜下车小心的看四周,在离公司的一个街角不小心撞了一个女孩,把手机撞到地上了,他立马捡起来递给女孩“对不起,你看看摔坏没,我不是故意的,坏了我在赔你一个吧,真对不起。”逸辰愧疚的把手机递给女孩,女孩葱白一样白嫩细长的手指接过查看了一下,风吹动她的长发。笑了一下眉眼弯弯的,之后开口开口“没关系,没有坏。”她的声音清丽,让人听了很舒服而且很有气质,清丽脱俗,这一个笑容,让韩……
  • 替宠新妃

    替宠新妃

    那年那日,初见,他指着她说,做我的王妃如何?奉旨成婚,却远离所爱,她慢慢卸下心防终成了他真正的妻,却在失了心时才发现,原来,他对她的宠她的爱只是一种假象……她是他的王妃,他却不许她怀上他的孩子。他宠她,不过是因为他的心里没有她。可当她毅然离去,却又是谁在那茫茫草原上安静等她——归来。
  • 大唐城隍爷

    大唐城隍爷

    【日更万字】王积善穿越成了大唐最后一位城隍爷。王积善唤醒了墨子、张衡、祖冲之。加特林…额…加强版转射机开始装备大唐边军。王积善唤醒了农圣许行、汜胜之、吴范。我们的目标是,亩产一千斤!听说,安禄山麾下出现了许多不明人士。石勒、赫连勃勃、拓跋珪……城隍爷王积善叹息一声,抗起锄头,走向了远方。曹操、刘裕、侯景……
  • 唯有爱如初

    唯有爱如初

    闪婚生活堪称完美!“你在做什么!?”某人恶人先告状。她一脸委屈:“我没有……”可怜她白天学业忙,回家还要照顾他。“女人,该履行你的义务了!”呜呜,她不要!
  • 永远的家园

    永远的家园

    在深圳市福田区的闹市中心,有一座曾经沧海桑田的村座,如今不仅已经完全融入了现代化大都市,而且建设发展成为深圳一张光彩的名片,一道亮丽的风景。她就是位于深圳河以北、金田路以西、福民路以南,毗邻皇岗、福田两个口岸、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利的水围社区。她是个占地面积0.66平方公里,现有户籍人口1300多人,暂住人口3万多人的都市社区。六百多年前,水围人的祖先在这里扎根,先以晒盐捕鱼为生,后掘“龙秋古井”,奠基立围。几百年来不断垦荒围海,将这里建成丰饶美丽的渔米之乡。然而,古老的农耕经济,虽然能保障水围人的繁衍生息,却又迫使他们终年在这块土地上无休止地劳作,始终无法轻松和富裕起来。
  • 炎黄人间

    炎黄人间

    天地巨变,灵气复苏。四十年后,一艘来自万里之外海岛的冰船姗姗来迟,拥抱这早已面目全非的世界。练气士,武道家,超能力者。天道,人道。莫渊:“我要再续这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