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557000000009

第9章 底层官员(2)

林渠与刘克服忆旧,称这一回到岭兜,发现小刘好像变了一个人,身子很瘦,还晒得很黑。他注意到岭兜乡政府食堂办得不好,天天烧冬瓜,是不是荤菜太少,刘克服在乡里没的吃,休息回家又舍不得,大鱼大肉让给老婆儿子,搞得自己营养不良。听说竹笋办伙食不错,顿顿有笋,油水很足,干嘛不去?他林渠想吃还没机会呢。

刘克服称自己不指望油水。没那么好的胃口。

林渠说知道刘克服舍不得离开。前任李书记跟刘克服不错,曾经建议把他提起来当副书记,下一届接乡长。问题是上面对李健有看法,李自己都没支撑住,走人了,刘克服暂时也不必多想,叫去哪去哪。这是上级定的,不关他林渠的事。

林渠毫无关系吗?不可能。林书记对刘克服很了解,知道小刘胳膊有毛病,毛病其实不在胳膊,在心里。刘克服表面随和,个性却强,跟谁不对路,谁就不好使唤。他在前任老李手里很好用,并不意味在后任老林手上也很好用。情况往往正相反。后任通常会否决前任的一些做法,以形成自己的权威,因而刘克服还是去吃竹笋好。

刘克服找到了县委书记方文章。他拿出一份文件,说按照原定轮转方案,今年是另一个乡镇抽人到竹笋办,岭兜应当在明年,为什么今年抽他了?方文章眼睛一瞪,立即反问,说小刘你是真不知道吗?

刘克服不吭声了。

方文章说,本来还有一个方案,是把刘克服先免掉,调离岭兜,另行考虑安排。他觉得这样不好,打击太大,没同意。

“毕竟你在那里还很努力。”方文章说。

刘克服强调自己确实很努力。他根基很浅,条件较差,当年因为方书记关心,才得以破格任用。岭兜工作不好做,他是竭尽全力。一心想对得起领导,也希望自己能够进步,走远一些。忽然这么变动,让他感觉很不是滋味。

方文章问:“你想走多远?”

刘克服说方书记让他走多远,他就能走多远。

方文章说:“这一次让你走到竹笋办。”

刘克服还争,说自己没做错什么。方文章说岭兜事情没办好,他很不满意。这个要李健负责,他没打算追究刘克服。但是刘克服要是自认为什么都对,那就错了。

话讲到这种程度,刘克服居然还不放弃。他跟方文章说他愿意明年去办竹笋,到时候他会全心全意,如果需要,他宁愿留在那里多干几年,只要今年别让他去。这样走让他很难接受,有些事他也放不下。

“什么事?”

他说他挂钩一个村,村民困难很多。他有些承诺需要兑现。

“是那个移民村?”

刘克服点头。

方文章大怒:“你还嫌惹的麻烦不够?就是不让你管那些事,赶紧给我走!”

刘克服无力回天。

他回到岭兜乡移交工作。说是离开一年,却也不知今后如何,该移交的还得移交清楚。一个小小副乡长毕竟没有掌控多少家当,想走的话,花半天时间把办公桌上的文件纸张清理一下,没用的材料扔进垃圾箱,点支火柴一烧,下午四处窜窜,晚上跟大家喝个大醉,隔天一早弄不醒,抬起来往车上一扔,就这么走人,绝对坏不了事。刘克服偏要磨磨蹭蹭,在乡里逛来逛去,一天又一天。乡里七所八站走一走,熟人同事家里坐一坐。大家都说竹笋办好啊,起码西河镇离县城近些,回家看老婆孩子方便。刘克服拱手,说好啊好啊,出山记得到竹笋办,一定有大家吃的。

要是他没在乡里磨磨蹭蹭,已经掉头办竹笋去,那就该是另一种命运了。

2

移民村闹起来了。

县委书记方文章匆匆赶到了岭兜乡。书记进乡政府那会儿,刘克服和林渠正在争执,彼此嗓门都很大。刘克服当时有气,也急,格外敢叫。他居然吓唬林渠,说赶紧把人放了,放迟了肯定闹出大事,有大麻烦,谁都承担不起。

林渠不听。

这时候院子里车喇叭响。有人喊:“方书记来了!”

会议室一屋子人一起拥出门去。

方文章大驾光临,这种时候突然到达绝对不是好事。他走上台阶,眼睛一扫,走廊上十几个人立刻都把眼睛移开,没有谁敢吱声。

“林渠你是死的吗!”他气恼道。

林渠讷讷,说事情很意外。

方文章黑着脸,轮流看站在走廊上的各位,一言不发。看到刘克服时他又喝了一句:“你还在这里干什么?”

刘克服说他在交接。

“进去。”

方文章手一摆进了会议室,大家尾随,鱼贯而入。

如《水浒》语言:“梁山泊好汉全伙在此”,此刻岭兜乡权力人物基本都在这个会议室里,唯一缺席者可以忽略不计,就是乡长池国平。这人不幸来不了,因伤躺在医院里,其伤不是太重,但是很难看,满头满脸的绷带。

池国平是被石块砸伤的。出事时他带着人乘一辆吉普车经过三岔口峡谷路段,突然上头哗啦啦响,砂石大作,蝗虫般从陡峭的石坡上倾泄而下。三岔口峡谷上方公路盘旋,堆积着大量修路用的碎石,有人抓住机会,瞄个正准,用铁铲把碎石从坡上往下铲,搞个满天飞石,空中窜坡壁滚,霰弹子儿般直扑坡下,车前车后落满,池国平一行乘坐的吉普车给打得噼啪响。池国平大怒,石雨一过即下车查看,却不料后边还有,飞石再次倾泄,打得他抱头痛叫。还好修路用的碎石颗粒比较适中,不能太大,否则池国平哪里还有一条命。

于是抓了人,两个。两人均年轻,并无准确的行凶证据,只知道是移民村的两个不良青年,当天在场,不是闹事挑头者,也是急先锋。派出所民警半夜进村实施抓捕行动,摸得很准,俩嫌犯都在家里睡觉,被警察堵在被窝里。手铐一上,带出房间,警车就在门口,行动速度很快,只有狗听出点问题,全村吠声一片。待村民发觉,人已经给抓走了。

事情却因此闹大。隔天移民村村民围聚三岔口峡谷地段,阻挠附近桥梁工地施工,要求乡里放人。一个多月前因山洪暴发,那一带大段溪岸被洪水冲垮,波及公路桥基,大桥因险情不能正常通行,施工队进场紧张施工,以求尽快修复。村民闹将起来,新旧恩怨一并搅,迁怒于施工队,竟把施工人员尽数驱逐,工程被迫停顿。乡书记林渠亲自召村民代表会谈,试图平息事态。村里来了五人,三个老头,两位半老老妇,均很木讷,一问三不知,不讲公然偷袭乡长不对,只讲村民不服。林渠百般劝导,忽而厉声,忽而婉转,使尽浑身解数,老人们眼睛半闭,全不当回事。事到此刻不能不向上报告,县委书记方文章闻迅亲自赶来,一开口就骂林渠是死的,可见事情不妙。

林渠在会议室向方文章汇报情况,说乡里领导正开会商量办法,布置大家分头行动。准备派人直接进村与村民沟通,教育说服,防止事态扩大。村民的过分要求不能接受,这么一闹就把人放了,以后乡里说话还有谁听?百姓哪里还管得住?征地啊开发啊,上面布置的工作还干得下去吗?抓的两个小子哪怕跟砸伤池国平无关,平时偷鸡摸狗,都会有点事。

林渠这些话除了是向方文章汇报,也是说给大家,特别是让刘克服听的。方文章到达之前,刘克服力主放人以平息事态,与会者中也有几个人附和,林渠难以接受。让派出所抓人是林渠同意的,那时他很生气,因为乡长是他派上去的,出师未捷,路还没走到就被打得抱头鼠窜,满地乱滚,抬下来时满脸是血,狼狈不堪。再不狠加整肃,接下来是不是就该袭击林书记了?所以抓人。林渠是老手,那一天却没控制住情绪,他本该知道如此动手失之匆忙。

方文章说话了,别的人不问,单单揪住一个刘克服。可能因为刚才进门前,在院子里听到了刘克服的嗓门。他问:“刘克服又有意见了?”

刘克服说没有。

“真没有还是假没有?”

刘克服还说没有。他接受教训,绝不多嘴。

方文章说听起来还是有的。刘克服平时不太吭声,事到临头多嘴,全县出了名的。他的多嘴好像还解决过一些问题。他这人左撇子,改也难。今天还是要听一听。

于是刘克服再次发表意见,果然是左撇子改也难。

他说这种时候不能激化矛盾。他在岭兜乡当了三年副乡长,一来就挂钩移民村,了解这个村的特殊情况。三十多年前,因建设水库,该村村民从外地集体迁移本乡。当年以来,村民一直怨气深重,认为没安置好,受到不公正对待。这种怨气靠抓人能解决吗?只能越积越重。这一回村民铲石袭车,背后因素很多。伤了乡长不对,无论伤谁都是违法,违法必究,这个不错,但是证据得充分,程序得完整,时机也得注意。硬干能不能解决问题?可以,说到底村民还是怕官的,这个村也一样,抓两个人不行,还闹,那就更强硬一些,警察强制执法,往天上开几枪,再抓两个,村民可能真的怕了,不敢再闹,偃旗息鼓。但是这样一来积怨尤重,后患无穷。以往这个小村一直被漠视,百十个村民怨气冲天,并没有坏什么大事,是不是因此就可以一直继续漠视?恐怕不行了。现在情况有些不一样,得考虑那条路还修不修,那些厂还办不办?所以他主张立刻放人,先平息事态,其他事以后再说。

方文章问其他人还有什么意见?赞同林渠,还是刘克服?大家无一发言。

“那我说。”

方书记拍了板。没听刘克服的,按乡书记林渠的意见办。人抓得有些匆忙,反应过度了。但是已经抓了,还得让警察按照他们的规则,把情况弄清楚再说。

“告诉村民,政府是依法办事。”他说,“村民也要依法办事。”

方书记做重要指示,有若干原则,几项注意。场上各位乡干部打开自己的笔记本,刷刷刷认真记录。光这么记录当然不解决问题,得有个人把他的重要指示传达给闹事村民。这个人走入事发现场,找个高处坐下,拿出笔记本朗诵一番,跟村民们一起学习方书记重要指示,村民们这就俯首帖耳,万事大吉了吗?哪有这么简单。不说这个人该怎么说服村民放弃对抗,竭诚合作,单他怎么走进村子就是大问题。峡谷上的碎石能伤池国平,碰到别个就改吃素了吗?

方文章问:“移民村现在谁挂?”

旁边一个女子怯生生道:“是我。”

这是王毅梅,年轻女性,到任不久的女副乡长,原在县防疫站搞技术工作。王毅梅穿得很整齐,一个人收拾得很清楚,此刻一脸发白,不是涂脂抹粉,是吓的。她脸颊上贴着块纱布,是伤员。池国平被袭时她也在场,没有汤受伤重,却吓坏了,到现在还没缓过劲来。

方文章摆摆手,知道该年轻女子指靠不了。林渠即表态,说他去,带几个人进村说服群众。方文章摇头,说可以啊,乡长伤了,把书记再填进去。接下来还让谁上?县委书记方文章亲自上阵挨石头吗?

他看着刘克服,刘克服却不说话。方文章问:“刘克服你怎么样?”

刘克服表示他不便出面,不是害怕,是没有资格。

方文章说:“你变得谦虚了嘛。”

刘克服称自己一直都很谦虚。让方书记教育过,不敢不谦虚。

方文章说:“听说你救过两个小孩,是不是就在移民村?”

刘克服说明情况不全是那样,事情发生在移民村,两年多前,但是他没救什么小孩,是从小水潭里捞出两具童尸。小孩放学回家,让大水冲下了过水坝。

方文章说有这两个小尸体就够了。村民估计不会朝他扔石头。

刘克服说不是他怕挨石头,他已经移交了工作,按领导要求去吃竹笋。移民村的事情发表点个人意见可以,代表乡里与村民沟通恐怕不合适。

方文章即刻表态,这个没问题。刘克服虽然给抽去临时机构工作,仍然还是岭兜乡副乡长。根据需要,允许刘克服去移民村。

“你当然也可以不干。”他说,“毕竟石头不长眼睛。”

刘克服默不做声。好一会儿,他说:“我去。”

方文章问刘克服打算带几个人上,刘克服说就他一人,这时候人多不一定好。

方文章不同意,让刘克服找两个人一块去,配合着做工作,有事也好互相商量。

一旁女副乡长王毅梅硬着头皮说,不然还是她去吧,是她挂钩的点。

林渠不赞成,说小王已经伤了,这情况太复杂。言下之意是小女子对付不了。方文章看了看王毅梅,点头说不错,没吓瘫。基层干部,这种事总得碰,起初不懂,碰一两回就知道怎么对付了。

他决定让女副乡长上,加上乡办的小朱,三人一组,由刘克服带上去。

刘克服说:“我要一只手提喇叭,电池要新的。”

方文章喝道:“林渠你听到没有?这个也要我替你安排吗?”

会议室里椅子声响成一片,大家开始动作,好一阵热闹。

半小时后刘克服一行三人动身,坐一辆吉普车前往事发现场,林渠跟他们同行。他不上山,但是需要就近指挥。方文章留在乡政府坐镇监督,观察各位乡领导在这种时候表现如何,是活的,还是已经死了。

吉普车行进途中,远远看到大畅岭,刘克服把车窗打开,隔着眼前山头向那边张望。林渠问他找什么,乱坟岗有啥好风景?刘克服说遥望大畅岭,满眼乱坟头,那种地方能找个啥?不找死人骷髅,当然就找鬼火,就像元霄节上街找花灯一样。林渠笑,说刘克服装什么蒜,这是白天,白天哪有鬼火。刘克服说明白了,恍然大悟。林渠哎呀一声,挺感叹。

“小刘你这是自找,砸破脑袋不能怪我。”他说。

刘克服笑了笑,指着自己的脑袋说砸了活该,谁让它多嘴。

林渠道:“你不要误会,让你去吃竹笋是县里定的,我还帮你说过话,你可以问他们。咱们也算是彼此了解,我跟小苏在一个办公室待过。”

刘克服说得了,讲那些干什么。

他们到了三岔口林业检查站,林渠留在这里控制情况,调度指挥,刘克服等人还得继续前进。此刻检查站这里成了前方大本营,除该站人员,另有几十号人员临时聚集于此,有乡、村干部,派出所民警,以及被闹事村民驱逐滞留在这里的施工队人员。检查站再往前就是与省道交会的进山道路路口,此刻进山道路已被道杆拦住,禁止车辆通行,进山车辆必须到前方二十公里处另一个道口,从那边绕大圈开行。此路禁行已经一个来月,因为洪灾水损和后来的修复施工,眼下又加上一重问题,就是前方峡谷的意外飞石。

“本来小车可以过。”当地人员说,“现在谁还敢走?”

从岔道口转进,几百米外就是进入峡谷的山口,两边石壁陡峭。公路线从峡谷底部顺地势上升,延伸近两公里,在山谷那头折转,沿坡而上,直到峡谷顶部,从谷顶再翻一个山头就到了移民村。这条山间道路正在整修扩建,沿路堆积着大量砂石,此刻村民踞于峡谷顶上,拿铁铲往底下峡谷路段铲石。那么高的地方掉下来的石雨威胁力相当大,池国平就是在峡谷底部被石块击伤的。

刘克服在峡谷口下了车,因为乘车往里走不好,可能会让上边的村人视为威胁,引发对抗。眼下还是走着去,让村民看到来的是谁,也许好些。

林渠让人拿来三顶红色安全帽,以助刘克服一行抵挡石子。刘克服让王毅梅他俩戴上,自己没要,把帽子扔回吉普。他也不带包,只提着一只喇叭上路。弄来的是一架半旧的手提喇叭,电池是新的。喇叭体积不大,音量不小,喊起话来半山传响,还有个按钮,喊话喊累了可以拨按钮,那时喇叭会自动放歌,可吸引注意。但是录在里边的歌只一条,是一部旧电影插曲。刘克服在峡谷入口处把喇叭打开,它哇一下大声唱开。

“鞋儿破,帽儿破,身上的袈裟破。”

有些滑稽,唱的是济公,传说中一个比较另类的和尚。那天刘克服虽然不戴帽子,穿的也很一般,文化衫,短外裤,一双旧鞋,略显落魄。

他说这曲子好玩。

同类推荐
  • 异想

    异想

    那年我二十一岁。从大学中文系出来,我被分配到公安部办公厅,干文秘。心里不愿意,但家里没背景,北京又没熟人,只有认了。想着先干一阵子,然后再找个报社出版社什么的跳槽。那些年,刚分配的大学生都要下基层锻炼。我们部的点在东北。于是,屁股底下的那把椅子还没焐热,便又把行李捆巴捆巴扔上火车,跟几个也是新来的一起,到了黑龙江的峦县。到了县局,只有一个女孩子留下了,其他几个全下到了基层。我去的地方是塔山镇的派出所。从中国地图上看,峦县大概在“鸡”嘴的位置。塔山镇不大,三两万人的样子。
  • 那一段岁月

    那一段岁月

    我挪着拴了铁链似的双脚,沉重地走在这个小城的桥头,悲凉的心情难以言表。正当我心灰意冷打算往回走的时候,夕阳的余晖中,那个怀抱二胡的人突然出现了。我屏住呼吸,睁大眼睛怔怔地望着他,望着他……啊,他向我这边走来了,走近了……我一动不敢动。怀抱二胡的人来到我身边,停住了。他怯怯地说:“大姐,想听二胡吗?曲子随便点,有两元钱就给,没有也无妨,就算行个方便吧。”这个人刚说完,就在桥边的石阶上坐下来,将二胡放在膝上,拉了起来。他拉的是一首老曲子《望星空》。
  • 中国古典四大名著·三国演义2

    中国古典四大名著·三国演义2

    《三国演义》是中国古典四大名著之一,是中国第一部长篇章回体历史演义小说,全名为《三国志通俗演义》,又称《三国志演义》。全书描写了从东汉末年到西晋初年之间近105年的历史风云,以描写战争为主,反映了东汉末年的群雄割据混战和魏、蜀、吴三国之间的政治和军事斗争,塑造了一批叱咤风云的三国英雄人物。《三国演义》的内涵是十分丰富的,囊括了中国古代政治、外交、兵法、权谋、道德观念、哲学、思想等方方面面的内容。尤其是书中描写的四十多次战争,场面波澜壮阔,鲜活生动,为后人提供了各种军事知识和战争经验。全书可大致分为黄巾起义、董卓之乱、群雄逐鹿、三国鼎立、三国归晋五大部分,犹如在历史广阔的历史上,上演了一幕幕气势磅礴的战争场面。作者罗贯中将兵法三十六计融于字里行间,既有情节,也有兵法韬略。
  • 中国当代文学经典必读·1989短篇小说卷

    中国当代文学经典必读·1989短篇小说卷

    《中国当代文学经典必读·1989短篇小说卷》选取了1989年优秀短篇小说二十余篇,包括贾平凹、王蒙、莫言等作家作品,代表了中国当代短篇小说创作的极高水平。图书主编为中国文学研究机构中国现代文学馆馆长、著名文学评论家吴义勤,以专业的眼光严格遴选年度值得阅读的短篇小说,并附有专业的评论。
  • 春风十里

    春风十里

    《春风十里》是著名编剧、军旅作家石钟山全新军旅背景长篇小说。农家子弟李满全,在即将退伍的日子里,面对返乡的命运,初恋的背弃,左右为难时,接到为江师长女儿江歌做勤务员的命令。江歌因一场意外差点轻生,在李满全的悉心照顾下渐渐恢复,也慢慢滋生了男女之情。时过境迁,因部队裁编,李满全转业到林场工作,再次遇到初恋情人马香香,而妻子江歌也与自己渐行渐远。是贵人相助,还是命运捉弄,面对世事辗转,人聚人散,李满全该何去何从?
热门推荐
  • 女儿信札

    女儿信札

    自从女儿出生以来,我常常会有莫名的感动。育儿的过程也是育己,是女儿让我重新认识世界,认识自己,也认识着不同却又相同的她。写下的这些文字,是一个父亲内心要对女儿说的话语,也是对她成长的记录,更是对未来美好的祝福。
  • 聆听世界的呼唤

    聆听世界的呼唤

    平头哥上线,生死看淡不服就干群号:823570489
  • 全民疯狂的欧洲

    全民疯狂的欧洲

    彻底打破对欧洲的固有印象,带你重新认识欧洲!游遍15个国家、37座城市,感受欧洲大陆别样而真实的风土人情!法国人似乎永远学不会排队、意大利的办事手续烦琐得要命、在瑞典逾期还书会惊动防暴警察……这个欧洲是如此立体生动、如此真实有趣、如此与众不同!畅销科普巨著《万物简史》作者比尔·布莱森代表作!比尔·布莱森是享誉世界的文化观察大师,作品入选《卫报》“生命中不可或缺的100本书”书单,与莎士比亚、托尔斯泰、狄更斯、简·奥斯丁、雨果、柯南·道尔、福楼拜、陀思妥耶夫斯基、乔治·奥威尔、勃朗特姐妹等文学大师比肩而列。
  • 腹黑总裁:迷糊娇妻碗里来

    腹黑总裁:迷糊娇妻碗里来

    离婚当天,尚言蹊荣升单身母亲。本想安稳度日,不想昔日故人、冷漠前夫接踵而至。他费尽心思,想要将她留在身边。不想再次见面,她一脸纯然无辜:“请问……你是谁?”这是一个有脸盲症的天才生物学家跟腹黑深沉总裁之间的碰撞。
  • 命中注定舍我其谁

    命中注定舍我其谁

    戏里,他是拯救她的天神;戏外,他是指引她的导师。她的青春,他的不惑;她的崛起,他的没落。一场走不出的戏,一段理不清的情。
  • 凰图帝姬

    凰图帝姬

    圣人听我言,至尊伏鞍前。我已极修凡尘道,觐见仙帝敢斜冠!
  • 楚星箭战纪4:庄王

    楚星箭战纪4:庄王

    公元前七世纪,楚王熊溪被其兄熊珲夺位,其皇子大难不死,辗转后遇异人东关清扬收为义子,遂得姓东关。十六岁时,皇子之养父母被楚国权贵斗子玉手下所杀,立志报仇的东关旅,来到楚国的第一大城郢都,意外卷入一场无妄之灾……
  • 马钱子

    马钱子

    中医世家女穿越转世为药房小小姐,乱世求生,解开深宅秘密。
  • 丝绸之路

    丝绸之路

    本书分草原丝绸之路、海上丝绸之路两篇,是作者多年进行丝绸之路学术研究和丝绸之路实地考察的最终成果。作者结合历史文献和实地考察,对草原丝绸之路、海上丝绸之路的起源,具体线路,沿路民族、文化、名城以及相关历史事件和重要历史人物等等,都做了详细的介绍,尤其对丝绸之路在中国与海外交通方面所发挥的重要历史作用,做了深刻的阐述。
  • 身份

    身份

    在社交媒体中,一切都只是表象。22岁的塔莉莎芬蒂是位美丽的母亲,她的女儿是个早熟的小女孩。塔莉莎毫不避讳自己上网成瘾,在照顾女儿和在网络上更新自己的生活状态之间,她因为爱和家庭而感到紧张不安。孩子的父亲,是一个精神虔诚的毒贩,名叫洛德瑞克阿巴舍尔,他对另一个女人抱有好感。而她的妈妈,凡尔玛·芬蒂,是位即将失去房子的寡妇。自从塔莉莎社交圈中的一位朋友开始出现在她的体育馆,她的工作中,还有她的家里,她就为被跟踪而烦恼。悲剧很快降临了,而当警察们抓获了跟踪她的人,他们随即又释放了他。塔莉莎被逼自力更生。当你上传消息的时候要小心他正在监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