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551900000032

第32章 补拍婚纱照

文/赵德斌

美国有位著名的演员刚过完四十岁生日突然有了“四十不惑”的感悟。当你年轻的时候,和一个好好先生在一起是很乏味的事。但当你步入中年后,你就会渴望与这样的人生活在一起。

每年四月我总是被同一个念头困扰着——今年的春天我期望快乐,便开始寻找。

时间依稀深似梦。

那年、那月、那天,除了我青春如花的容颜,浑身最闪亮的就是身上穿的那件红色的上衣,那是胞妹为我买的唯一的新娘嫁妆啊那时先生还在读书,没有积蓄,可我们相爱,渴望灵与肉忠实相守永不分离。于是涉世颇浅的我,傻乎乎地把自己给嫁了。

领回结婚证那天,我想好了,等以后我定要穿上洁白的婚纱,补拍婚纱照,我定是世界上最美的新娘。

于是这么些年来,有许多东西从身边溜走、逃离。虽然年轮风霜,让爱情有些憔悴有些尘埃,可它真实存在着,在两人中间游来荡去,缠绕不息。

所以没有排场的婚礼,我仍然没有遗憾。可婚纱——这实在怪不得我的虚荣。西风东渐的结果,满街满巷的婚纱摄影,淹没了中国女人戴红花的千年古典,那高贵典雅的瞬间定格,是浓缩了一个女人一生最华丽的梦啊流行是女人的专利,没有哪一个女人,可以永远走在流行之外。比如减肥瘦身,比如化妆美容,再比如婚纱摄影——嫁则嫁矣,豪华婚礼也罢矣,补一张披着婚纱的照片总不为过吧。让后来儿孙瞅瞅照片,原来“妈妈”“外婆”曾是当年美娇娘。

以成都拍摄婚纱照片的行情,上至一、两万,最低也是两千元以上。先生催了几次要我赶快定夺,我拿出几个月的工资到成都最好的影楼定了订单。

预约的时间到了,先生却忙于工作。好不容易请了假我们急忙动身去了影楼等候。因为是星期的缘故吧,没想到影楼里四十多对夫妻,也有几对中年夫妇。我下意识地摸了摸还算光洁的脸,暗暗庆幸还来得及。

打开挂满婚纱的柜门,我的想象顿时枯萎:我的那件洁白、崭新、别致的婚纱呢?这全是又脏又暗,假珠纷纷坠落的灰白色的袍子。

见我迟迟不动手,服务小姐催我:“穿上,照出来就好看了。”

也许美总是背离现实。先生为我选了一件式样简单的婚纱。因为我早过了青春少年期。微微发胖的身体使婚纱后面的拖裙无法拉上。反正照不到后面,激情已荡然无存,我心情有点完成任务似的。

再看看旁边的先生,他历来不喜欢这场合,又有点洁癖,对着那无数人穿过的白衬衣,直皱眉头。好在摄影师经验丰富,一边熟练地抓拍,一边用幽默的话逗我们,等到拍完,我俩的脸都笑僵了,自己都好象不是自己了。

忙到晚上八点多,两人饥肠辘辘,疲惫不堪。

三天后影楼打来电话,照片出来了,一共照了三十张。下班后我迫不及待地打的去了影楼。看看这张,看看那张,举棋不定。只能选十九张,还不给底片,若要小样和底片,就得买。

关键时刻,公关小姐闪亮登场,“赶快决定,小样和底片明天就销毁了”。我又选了几张,实在不忍心丢弃。水晶像框,7寸照片一狠心,都买下,又付了800元。

应该说照片拍得不错,先生很精神地站在我身边,含蓄地笑。我照得也无可挑剔,只是我的微笑和交叠在胸前的双手,显得有些柔弱无助。摄影师把掩盖在生活深处的我打捞并固定下来。

亲朋好友们知道我照了婚纱照都催我多洗几张。

看着这些照片,想起了傅雷这样一句话:人总要到结婚以后才成熟。成熟也就需要双方容忍和接纳对方的不尽完美之处,需要双方用爱心去修补情感的小舟。诚然,“围城”里的婚姻没有超凡脱俗、风情万种之风采;没有天老地荒、海枯石烂之誓言。但他的存在是那么的实在,最起码是经过夫妻双方认可,是弃置不忍的选择。世界上绝对完美的东西是没有的。

我从心底里祝愿能达到一种境界:“风起的日子笑看落花,雪舞的季节举杯望月。”从从容容、厮守着、奋斗着、共同体验风的呼啸、雨的湿润、雪的纷扬,共同攀登那瓷婚、银婚、珍珠婚、金婚、钻石婚的金字塔。

同类推荐
  • 穿越海峡的白鸽

    穿越海峡的白鸽

    我记不清骑着这匹名为孤云的白马在苍茫的荒野上奔跑了多久,处在惊慌状态中的我脑子里老是闪动着凶狠的日本鬼子挥舞寒光闪闪的刺刀向我逼近的场面,这种幻觉刺激着我的神经,使我不断挥动马鞭抽打着孤云,孤云铆足了劲,拼命向前飞奔。在一条清澈的小溪边,孤云突然放慢了步子,它回过头,望了望伏在它身上的主人,此时的我长长吁了口气,心渐渐平静了下来。我用手摸了摸脑袋,真的有点儿不相信自己能从那场天昏地暗的恶战中幸存下来。现在,枪炮声、呐喊声、马蹄声都已远去。
  • 寻梦无痕:史学的远航

    寻梦无痕:史学的远航

    本书共分为追求圆融、杂感随笔、世事评说、师范终身、似水流年五部分,主要内容包括:境界——追求圆融;贵在通识;史学的品格;参与的史学与史学的参与;走进历史原生态;因诗悟史等。
  • 蒋子龙文集4:空洞

    蒋子龙文集4:空洞

    本书通过一个真实而感人的故事,向人们展示了山西运城市安国中医结核病医院创始人献身抗痨事业催人泪下的感人事迹。作者蒋子龙1972年3月入党,1958年8月参加工作,中专学历,编审。蒋子龙,中国作家协会原副主席、天津作家协会主席、天津文联副主席。作为着名作家和中国文化的使者,他先后出访过欧美亚等十几个国家。
  • 鲁迅经典

    鲁迅经典

    鲁迅是20世纪中国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他一生创作了大量的作品,体裁多样,风格多变。他的小说,主题深沉、语言凝重,人物形象历久弥新他的散文,文辞优美、意趣盎然,充满了温馨的情怀;他的诗歌,博厚深刻、沉郁愤激,跳动着时代的脉搏;他的杂文,犀利缜密、鞭辟入里,读来酣畅淋漓。《鲁迅经典》浓缩了鲁迅各个时期的创作精华,代表了鲁迅创作的较高成就。这些作品充分表现了鲁迅先生的坚韧人格和鲜明个性,充满了思想的力量。阅读这些作品不仅可以激发思考,陶冶情操,还可以汲取人生智慧,获得精神启迪,提高人文素养。
  • 文学概论通用教程:文学概论教程引论与本质论

    文学概论通用教程:文学概论教程引论与本质论

    如何成为“能理解的人”?如何界定文学理论学习的范围?文学理论学习的境界是什么?本书在学生听课笔记的基础上改写而成,保留了课堂教学口语风格,以“正文+附录”为体例,以文学的本质及其规律为逻辑,深入浅出,为读者理解文学及其相关事物提供桥梁。
热门推荐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
  • 诡事典当行

    诡事典当行

    典当行?难道不是典当钱财?什么,居然还有以自己良心换取想要的东西的?这是什么典当行?遇到的事都是诡事!苏杭接手典当行后遇到的那都是什么事,双面佛、蜈蚣怪都是他不想遇到的,每次完成一个事情,他以为解脱,没想到更厉害的还在后头
  • 南人修真录

    南人修真录

    从小山村凡人之躯到成为大修士。辗转回首,回顾这些年的历程,一路走到现在。是福兮,还是祸兮。吴压终究还是觉得自己运道好,虽然经历不少苦难,但还是靠着那点小聪明一步一步的走了下去。这是一个在游戏里的修真故事。当你的主观思想沉睡,潜意识开始活跃,那到底会发生什么样的事呢。
  • 师尊今日又招惹了谁

    师尊今日又招惹了谁

    修仙界仙门百家第一大门派凌霄门,出了个让江湖人闻风丧胆,人人自危的‘大魔头’风映月,所到之处血流成河,怨声载道,这是关于‘大魔头’风映月的日常。
  • 神佛纪实录

    神佛纪实录

    见天地,见内心,战神佛,斩妖魔,一切从心而生,由缘而起,你我相遇,即是命中注定。
  • 当代学者自选文库:谢冕卷

    当代学者自选文库:谢冕卷

    本套书选收我国当代人文社科领域著名学者具有代表性的学术论文和专著中的重要章节,旨在总结和展示新中国成立以来学术研究之精华、学术繁荣之盛况,使优良的学术传统、严整的学术规范得以承传光大,使一代学人的优秀学术成果以新的面貌进入21世纪以至更远的时代。
  • 像天一样高

    像天一样高

    本书像许多成长小说一样,主人公都是一些年轻人,小西、康赛、阿原、晏子,是诗歌、高原、反现代的朴素的生活理想使他们走到了一起。然而,随着生活的次第展开,现实与理想的冲突越来越激烈。阿原似乎一开始就没有真正走进诗性世界,或者说,他是一个企图在精神与物质层面都得到圆满的人,有着极强的社会适应性与生存能力,是第一个“清醒者”。
  • 守,城

    守,城

    总有一些老故事可以触动我们的心弦,他或许不唯美,甚至处处充满了悲惨苦难和不堪回首,历经种种坎坷才能守望住幸福。你愿意信我,我便为你画地为牢,驻守一座城池。“孔铭之,我只是一个卑贱的妓女,我是如此不堪,如此污浊…”“不,你在我眼里只是你自己,我的婉之…”
  • 超级农庄

    超级农庄

    一次上山的意外,让他遇见了大自然的宠儿小精灵,菲洛……陈子路的生活从小精灵的出现有了天大的变化,种植,养殖,农庄……不再是梦。建立超级农庄,种田也逍遥,谁说种田就不能逆袭,请看超级农庄。
  • 低吟青春

    低吟青春

    这是一部反映在新时期改革背景下,留守学生、空巢老人、农民工家长和职校教师生存状况的著作。既歌颂了这个极具变迁的伟大时代又细致刻画了时代背景下人物的情感变化和心理需求,力求探讨留守学生人格的完善和灵魂的丰满。在物质生活变得越发丰富的今天作者在呼唤更多的人文关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