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531400000147

第147章 听神话仙游西湖 见棋圣缘聚齐府

第七十回听神话仙游西湖见棋圣缘聚齐府

范昭不想再与齐召南谈论诗书,遂借口继续游玩西湖,带着秋儿出了齐府,往西湖而去。

史载,雍正五年,浙江巡抚李卫用银四万二千七百四十二两,开浚西湖湖道,在金沙港、赤山埠、丁家山、茅家埠筑石堰各一座,用以蓄泄沙水入湖。至此,西湖初具现代雏形。

秋儿换回女装,一路上眼观风景,耳听范昭讲述西湖逸事,十分惬意。二人游至断桥,秋儿笑道:“少爷,断桥残雪是西湖十景之一,文人真是会玩弄风雅,取了个这么别致的名字。”范昭道:“西湖之景,以断桥、雷峰塔最著,没有来过西湖的人都知道它。”秋儿轻声一笑,道:“少爷想是恋恋不忘许仙和白娘子,所以,少爷给自己取了个假名叫‘许时今’,渴望在这能遇到白娘子那般美貌的佳人呢。”范昭笑道:“秋儿,你就是佳人,你没有见到你一路行来,有多少少年偷偷瞧你?”秋儿心中欢喜,微红着脸说:“少爷,颜小姐才是佳人呢。”范昭忽生烦恼,不便向秋儿说,遂叹气道:“有时,世界很大,却又很小;有时世界很小,却又很大。”

秋儿机灵,见范昭烦忧,手一指前面,道:“少爷,西湖真是个好地方,你瞧那个走绳索的小女孩,拿着伞晃晃悠悠,让人又担心又叫好呢。”范昭展眉一笑,道:“沿途风光看不尽,更有杂耍助人行。若说西湖四时风光,还是苏公那句‘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最佳,说尽了西湖风景之美。据元书《武林旧事》记载:‘苏堤一带,桃柳浓阴,红翠间错,走索,骠骑,飞钱,抛球,踢木,撒沙,吞刀,吐火,跃圈,斤斗及诸色禽虫之戏,纷然丛集。又有买卖赶集,香茶细果,酒中所需。而彩妆傀儡,莲船战马,饧笙和鼓,琐碎戏具,以诱悦童曹者,在在成市。’这儿的许多玩耍,我也是第一次瞧见。”

秋儿嗯了一声,道:“醉吟先生有诗:‘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少爷,你看,此处有桥路不断,孤山小小醉容颜。婢子总感觉,少爷和颜小姐,还有重逢之时。”范昭欲待言,忽听湖面传来歌声:“世人只道神仙好,金屋藏娇忘不了,吟诗敲棋两相好,黄梁一梦万事了。黄梁一梦万事了,吟诗敲棋两相好,金屋藏娇忘不了,世人只道神仙好。”范昭抬眼望去,只见一觉道长乘着一叶扁舟,顺风而来。秋儿眼尖,认出了一觉道长,道:“少爷,是昨日那个怪道人。”

舟靠岸,一觉道长道:“故友重逢,许公子可愿乘舟同游?”范昭携着秋儿的手,上了小船,道:“道长,我正想找你。”一觉道长笑道:“今,只与你赏风景,不谈其它。船家,将舟划向小瀛洲。”一觉道长指点西湖景色,范昭毫无兴致,秋儿听得津津有味。一盏茶工夫,扁舟到了小瀛洲,三人上了岸。秋儿问:“道长,你说这石香炉下压着黑鱼精,这湖面上的三个石塔,就是石香炉的三支脚,有何凭据?”一觉道长笑道:“常人凡事求证据,非常人却讲信与不信。秋儿姑娘,贫道只问你信与不信?”秋儿掩口笑道:“道长说的,秋儿一定信。”一觉道长哈哈一笑,道:“秋儿姑娘慧骨深厚,虽然灵智未开,却也识得非常之信。好了,好了啊。”

范昭听得郁闷,问:“道长,既然上天有好生之德,何苦生养些妖精害人?”一觉道长道:“这世间若无妖精,岂不是少了许多乐趣?”范昭一皱眉,道:“道长,被妖精害死的那些人,岂不是没了乐趣?”一觉道长一肃神情,道:“人世间有杀生取食,巧取豪夺,所以,人世间就会有灾难。所谓祸福无门,唯人自招。天道是无私的。人各有命,人的命运就是自己以往恩怨所化所定。人若想摆脱命运的束缚,唯有修炼。”秋儿听到好处,拍手道:“道长,小女子想修炼。”范昭大吃一惊,急忙拉住秋儿的手,问:“秋儿,你要舍我而去么?”秋儿俏脸一红,低声道:“少爷,婢子只是随便说说。”一觉道长哈哈一笑,道:“菊花仙子想超脱生死轮回,可惜机缘尚未成熟。”范昭看着一觉道长,问:“道长,你说秋儿是菊花仙子转世?”一觉道长一皱眉头,道:“贫道失言,不可说,不可说。”

范昭悻悻问道:“道长,依你说,人受苦受罪受累皆是自招,那乱臣贼子祸国殃民又当如何?”一觉道长道:“天下大势那是有定数的。就个人讲,人生的善恶,能在一定程度上改变命运,却无法从根本上改变。常人嘛,就是在轮回转世中去了去结各种善恶缘。生生世世,如此而已。”秋儿认真道:“道长,昨日苏小小墓前,有三个顽童辱骂于道长,莫非道长是在了前世之恶缘。”一觉道长笑道:“姑娘说的没错。”

一觉道长忽然远望天边,面色怪异,掐指算了算,吁了一口气,道:“原来如此。”范昭问:“道长,怎么了?”一觉道长手指天边一朵黑云,道:“黑心魔狗下世了。”范昭不懂。一觉道长继续说:“白绅已经转世为和珅,出生在福建副都统常保家中。黑心魔狗将附其身,贪赃枉法,迷惑乾隆,败坏大清朝纲。”范昭虽然对大清没有好感,但是知道和珅是个大奸臣,一生做了不少坏事,权倾朝野,所匿藏的财产相等于当时大清国十五年的税收。

范昭念及和珅前世曾是江阴秀才白乐成之子白升,于是问道:“道长,黑心魔狗作祟人间,道长何不效仿鲁班兄妹制服黑鱼精,收了黑心魔狗,造福苍生。”一觉道长哈哈一笑,反问道:“何为造福苍生?”范昭忆起地府阎王审白绅时,白绅宁可转生穷苦人家也不愿意转生为大奸臣和珅,一时无语。一觉道长道:“心正不招邪。人若贪欲太盛,必然会走上邪路。和珅初期为官,尚能清廉,只因心生贪欲,为黑心魔狗所操纵,还以为自己头脑里的一思一念皆是出自于自己,这才是和珅最大的可悲之处。唉,贫道看世人碌碌,真正清醒之人又能有几人?许公子,你对和珅前世有救济之义,将来与和珅会有同朝之谊,有机会你就劝劝他吧。”

秋儿心喜,问:“道长,你说少爷将来会做官?也就是说,少爷的冤狱可以昭雪了?”一觉道长笑道:“江山如画,美人多娇,你家少爷福分大着呢。”秋儿问:“那少爷和颜小姐……”一觉道长不答反问:“丫头,你怎么不问你家少爷和你家小姐的姻缘啊?”秋儿笑起来,说:“刚才道长说了,少爷的福分大着呢。婢子想,只待冤狱昭雪,少爷自然即刻赶回家中。”一觉道长大笑道:“有意思,有意思。许公子,贫道现在度你,你可舍得家中娇妻美妾?”

“这……”范昭瞧着秋儿娇羞的模样,心中确实难舍,灵机一动,应道,“待我老了,再去学道。”一觉道长哈哈一笑,道:“待你老了,儿孙满堂,你又舍不得了。不过,再过二百七十年,你的修道机缘就来了。”范昭一怔,暗忖:“再过二百七十年,我不就是许时今了吗?!道长语藏玄机。”

前面就是康熙御碑亭。一觉道长忽然脚步加快,转过康熙御碑,不见了踪影。秋儿叹气道:“少爷,忘了问道长,什么时候才可以洗清冤曲?”范昭道:“不必问了。若是问了,道长会说‘天机不可泄露,到时自知。’”范昭学得一觉道长说话,惟妙惟肖,引起秋儿一阵格格娇笑,幸好附近无人瞧见。此时,天色暗了下来,下起了大雨,西湖便笼罩在烟雾之中,瞧不清模样。

范昭和秋儿在外面用过晚饭,才回到齐府。其时,天已经黑了,齐召南尚未回府,范昭和秋儿遂回厢房休息。如此,过了三日。

第四日,范昭和秋儿去游棋盘山,于悬崖峭壁间听樵夫砍柴唱歌之音,立在南高峰欣赏西湖群山,心胸开阔,有了飘然尘外的感觉。据南宋书《西湖老人繁胜录》记载:“南山大小院,有三百余寺,诸刹钟楼佛殿,似粉装酥饰;园馆亭台,如银镌玉碾。”五百年,沧海桑田,昔时南宋京师繁华已经付于尘土。

下山时,林间窜出一头野猪,吓得秋儿直往范昭怀里钻,范昭亦惊出一身冷汗。幸好这头野猪没有理睬二人,径直钻进丛林深处。二人走入满觉陇山谷,其时桂花未开,却有了桂花的清香了。秋儿见有一座圆兴寺院,忙拉范昭进去烧香拜佛。

范昭和秋儿回到齐府时,齐府已经是红烛高照了。齐召南与一中年人正在大堂说话,见范昭和秋儿回来,起身道:“许公子,这位就是大名鼎鼎的棋圣范西屏先生。”范昭忙抱拳作揖,道:“小生许时今,见过范先生。”范西屏爽朗一笑,道:“四海之内皆兄弟,许公子多礼了。”

范昭瞧着范西屏,心中激动,可惜不能认亲,一时不知说什么好。齐召南道:“本来,范先生昨日可到,只是在仙居县停留了一日,耽搁了行程。”范昭心头一跳,问:“范先生在仙居县有故人?”范西屏道:“与县令马濂老先生是故识,所以路过时逗留了一日。”

齐召南问:“范先生,皇上钦定新科状元刘墉为钦差大臣,复审范昭奇案,不知范先生如何看待此案哪?”范西屏喝了一口茶,缓缓道:“齐老已经说了,范昭此案是奇案,恐怕一时之间难有结果。”齐召南叹道:“说实话,老夫根本不相信范昭身犯此案,恐怕是有人暗中设计陷害。只是,老夫想不明白,会是谁在暗中构陷范昭呢?还有,范昭越狱后,一直不曾露面,也是个谜啊。许公子,你怎么看?”

范昭想了想,道:“齐老,也许范昭认为露面也于事无补,索性静观其变吧。”齐召南道:“这可就难了。关键证人不是死了,就是失踪了,不知刘墉如何查起?”范西屏微笑道:“齐老,刘大人素以才学过人、机智巧变闻名,似这等无头的奇案,恐怕当今世上也只有刘大人能破了。”齐召南问:“听范先生的意思,似乎刘墉已经找到线索了?”范西屏微微摇头,道:“这个世勋不知。不过,西屏听马老先生讲,刘大人似乎很有信心。”齐召南乐呵呵道:“有信心好啊,年轻人就是应该有干劲。老夫与刘统勋同朝为官,相交甚深,今见故人之子如此精明强干,十分欣慰。”

范昭问:“范先生,请问能在此盘桓多久?”范西屏道:“世勋就是一个闲人,走到哪里是哪里。”齐召南道:“杭州棋风甚浓,敷文书院学生中仰慕范先生者甚多。子曰:‘饱食终日,无所用心,难矣哉!不有博弈者乎?为之,犹贤乎已。’可见,博弈之戏在圣人心中是肯定的。范先生和施先生雅好围棋,乃棋中圣人。此次老夫请范先生来,一则为指导书院学子棋艺,增益学识;二则指导小女棋艺。所以,盼范先生多留时日为好。”

范西屏道:“世勋一江湖棋人也。与儒生谈棋,以襄夏师弟为好。”齐召南道:“范先生过谦了。随园主人袁枚曾在敷文书院求学,今与纪晓岚齐名。随园主人对范先生青眼有加,称‘余不嗜弈而嗜西屏’,盖因范先生为人介朴洒脱,颇具李白傲骨之故也。”

范西屏微微一笑,道:“齐老,袁枚先生是真性情,其文自成一家,以性灵为主,曾有‘《六经》尽糟粕’之言。西屏行棋不拘一格,灵变中略欠细密,与袁枚先生行文相似。若要与书生讲棋,定庵那套阴阳五行八卦理论甚好。”齐召南道:“施先生严谨自律,有杜甫遗风。老夫以前曾与施先生谈过,施先生似乎并不赞同袁枚。”

范西屏展颜一笑,道:“我师弟崇尚天然,不喜欢放纵性情。袁枚先生收了许多女弟子,又说‘艳诗宫体,自是诗家一格’。师弟自然不喜。师弟说过,明代中叶以后,文风多艳,与‘性灵说’不无关系。钱谦益半百之年,正室尚在,以匹嫡之礼迎娶名妓柳如是,自命风流,实是自甘下流。东林党领袖尚且如此,可见明末艳风之重,大明不亡国才奇怪了。”

齐召南道:“当今皇上,对钱谦益厌恶有加,曾下数道谕令,不仅彻底否定了钱谦益的人品,也否定了他的学问‘文章哪有光?’在皇上看来,人品不好了,学问再好也没用。袁枚为官勤政廉洁颇有名声,却仕途不顺,大概有这个原因吧。”

范昭忆起陈慧殊也不喜袁枚,一觉道长曾言常人将欲望当作己念,遂道:“纵观中华历史,皇帝大臣荒淫无道,便是亡国之象了。袁枚先生收了许多女弟子,玩诗弄文,无非是才子佳人、赏风赏月那一套。听说袁枚先生有些诗趋向艳俗,不免浅薄,流于浮滑,为世人所诟病。何为才子,何为佳人,若单以文才而论,未免失之浅薄。男女之事,人之大欲,若不自制,随心所欲,便失之人道了。”

范西屏哈哈一笑,道:“我观袁枚先生,并非纵情声色之人。偶于诗中谈艳情,却不想引来诸多非议。”

齐召南一抚须,道:“袁枚翰林文人,俊雅风流,所以颇令佳人倾心。袁枚好色,世人皆知。男色如桂官、华官、曹玉田辈,不一而足;而有名金凤者,是其最爱,出门必与凤俱。如此看来,曹雪芹著《********》,书中人物贾宝玉,不喜《四书五经》,不耐学诗作词,喜与女儿为伴,颇有几分神似袁枚。而书中大观园,也有几分神似随园。倘若袁枚好色不淫,可算是风流吧。”

范西屏抚掌笑道:“齐老此言甚是。有人问袁枚先生:色可好乎?曰:可好。或请其说,先生曰:惜玉怜香而不动心者,圣也;惜玉怜香而心动者,人也;不知玉不知香者,禽兽也。人非圣人,安有见色而不动心者?其所以知惜玉而怜香者,人之异于禽兽也。世之讲理学者,动以好色为戒,则讲理学者岂即能为圣人耶?伪饰而作欺人语,殆自媲于禽兽耳!”

齐召南道:“想必袁枚以为,天下人能有几人成圣?!是以食色随性。”

秋儿忽道:“二位先生此言差也。礼者,社会规矩也。坏了礼法,则坏了规矩,社会将大乱不治。或许袁枚先生不重经典礼法,尚能自持,然天下多庸俗之人,旁人只怕学不得。袁枚先生以己身度天下人,差也。自汉起,皆以《四书五经》治理天下,蒙元拒绝汉学,不足百年亡。大清皇帝,崇尚汉学,江山稳固,如今已呈盛世景象。袁枚先生怎能以一句‘讲理学者岂即能为圣人耶’而质疑理学耳!”

众人大惊,不想一个丫头能如此不凡之语。范西屏略一沉默,打趣道:“许公子携美婢同游,美婢有如此学识,袁枚先生必引许公子为知己,且艳羡也。”

一个婢女上来,禀道:“老太爷,饭菜已备好。”齐召南呵呵乐道:“范先生和许公子,都是非常人,今晚就在府上饮个痛快。明儿上午,我们同去眉山墅隐。”

同类推荐
  • 不良人之空

    不良人之空

    重生到不良时,又会搅出什么风云,,,,,,
  • 中国历史研究法

    中国历史研究法

    《中国历史研究法》是继梁氏《新史学》后又一杰作,系以传统史学所积累的方法为基础,结合当时西方史学最新进展,运用新的学术眼光编纂而成。作者以其宏阔的学术视野,对史料鉴别、史事考订、史迹论次、史书编纂诸层面都有详细阐述,建构起独具一格的史学理论体系。《中国历史研究法》中散落各处的经验之谈,对于史学初学者颇为亲切有味,堪称培植史学研究趣味的极佳读本。
  • 泰山王

    泰山王

    东汉末年,外戚专权。一个偶然的机会,才从河东逃出来的秦风,以外……
  • 秦吏

    秦吏

    (新书《汉阙》,求收藏) 战国之末,华夏千年未有之大变局。有人天生世卿。有人贵为公子。他却重生成秦国小卒黑夫,云梦秦简中的小人物。为免死于沟壑,为掌握自己命运,他奋力向上攀爬。好在,他赶上了一个大时代。六王毕,四海一!千年血统,敌不过军功授爵。六国豪贵,皆被秦吏踩在脚下。黑夫只想笑问一句:王侯将相,宁有种乎?南取百越,北却匈奴,氐羌西遁,楼船东渡。六合之内,皇帝之土。在他参与下,历史有何改变?秦始皇固有一死,天下将分。身为秦吏,又当如何抉择,是推波助澜,还是力挽狂澜?
  • 无可奈何桃花落

    无可奈何桃花落

    等若三生桃花源,自现桃花缘第一世:张白宇x许容第二世:张白宇x陈阿娇第三世:张白宇x许容一位冰心如玉壶,长像不凡纯情少年。一位坚韧不拔,逆境成长清秀姑娘。一位千古一帝,助攻皇帝……(现已更第一世)
热门推荐
  • 时见鹿饮溪

    时见鹿饮溪

    网恋到奔现需要多久?半年?一年?不不不,陆时深与林琼溪告诉你,一周就够了。游戏大神x菜鸟小白,且看大神如何游戏妹子两不误。
  • 桃李不言01

    桃李不言01

    陶安之不知道别人的记忆是从几岁开始的。她从很早就记事情了。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
  • 墨上卿相

    墨上卿相

    他是一代帝王,却受他人束缚,成为傀儡。她是一介孤女,有着艳绝天下的兄长,却甘愿为一个傀儡帝王走入深宫。他是丞相,艳绝天下,却因一个小小的暗卫失了凡心,堕落尘埃。他是小小暗卫,无任何出彩,只有一张好看的脸,却因此成了帝王掌控丞相的棋子。她是一代天骄,将门之后,唯独将一颗芳心落在那艳绝天下的人物上,为他而活,为他的愿望而活。帝王路,无尽鲜血……踏着无数尸骨,擦着荆棘,步步小心翼翼。情之一字,毒也。终生……无可解…… ps:断更太久了,以前写的啥也都不记得了。 现在跟着大纲努力填坑,给这本书一个交代把它完结。 看的话从
  • 激励成长(影响你一生的成功励志书)

    激励成长(影响你一生的成功励志书)

    心态决定一切!智慧创造一切!这是一个人人追求成功的时代,心智的力量具有创造成功态势的无穷魔力!即具有成功暗示的随着灵感牵引的成功力。
  • 明伦汇编人事典沐浴部

    明伦汇编人事典沐浴部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
  • 离婚律师与百万新娘

    离婚律师与百万新娘

    他是港城最有名的离婚律师,有款有钱又有房,是顶级钻石王老五。她是破落豪门的富家千金,背着巨债隐姓埋名,进入律师事务所打工。一次意外,她成为他的“解药”,从此跟这个男人密不可分,水乳交融。却也因为这份莫名其妙的关系,她成为父母眼中的最后一根稻草,被扯入一宗可怕的案件……原以为他会对她弃之如履,狠狠地抛弃她。但是谁知——*“我说老七,你这就不厚道了,有了这么漂亮的小助理,也不给我介绍介绍?”狐朋狗友在他家里嬉闹,正看见穿着男款衬衣,头发滴水的她从浴室出来。他一根手指戳中损友脑门,“别闹,我的。”从此她打入他的圈子,标签“池墨的小女友”。*她被父母再一次的利用,心神俱疲,哭着向他忏悔。他无奈的将她拉入怀中,“我的就是你的,五百万而已,就当我从你那对爹妈手里买了你还不行吗?这叫聘礼,我不亏。”她嚎啕大哭,却被他将所有的委屈都一口吞掉。*她说:下辈子我要当你的一颗牙,这样你疼的时候,我也跟着难受。他亲亲她的眼睛:你好啊,蛀牙。
  • 女招商局长

    女招商局长

    这些小说虽然也如大多数新儒林小说一样展示了后现代语境中的高级知识分子追功逐利、慵懒无聊的生活图景。但小说的深刻之处在于,深刻地把握了敏感而正直的知识分子在社会转型期的尴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