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523400000005

第5章 择善而从

对人的成长进步和发展前途起决定作用的是本身的内在因素、主观努力,但客观条件和所生活的环境也是十分重要的。也就是说,遗传因素对于一个人的性格、气质起着基本的作用,但是周围的环境以及对其实施的教育却起着主要的作用,所谓“择善而从”指的就是为孩子选择一个良好的环境,交正确的朋友,选择好的老师;就是为孩子选择好的方面,选择有利于孩子发展的方面。

《荀子·劝学》中说:“蓬生麻中,不扶则直,白沙在泥,与之皆黑。”《晏子春秋·内篇·杂下》中记载着这样一个故事:齐国的大夫晏婴出使楚国,楚王设宴招待,席间,两名武士押着一个犯人进来,说是“齐国人,盗贼”。楚王以此挖苦晏婴,说你们齐国出盗贼。晏婴回答说:“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叶徒相似,其实味不同,所以然者何?水土异也。今民生于齐则不盗,入楚则盗,得无楚之水土,使民善盗耶?”意思讲得很明白,同样的一棵橘树,因为生长在不同气候和水土的地方,就结出不同的果实,同样一个人在我们齐国是好人,到了你们楚国却成了盗贼,恐怕也是你们这里的社会风气有问题吧。墨子也讲过类似的道理,他以染丝打比方,“染于苍则苍,染于黄则黄,所入者变,其色亦变”。这些观点虽然带有片面性,但还是有一定道理的,而且为许多事实所证明。司马迁能够写出我国历史上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固然是靠他的勤学苦钻精神和独特的才华智慧,可也不能忽视他所处的客观环境。一是他有个具有丰富史学知识,曾任太史令的父亲司马谈;二是他本人后来也身为史官,有接触大量史料的方便条件。在历史上,类似的“史学世家”“父子科学家”“祖孙三代文人”等情况还是不少的,都可以说明环境和教育对人的影响。尤其是人在孩童时代,心地纯洁,接受能力强,判断能力弱,最富于模仿性,“往往跟上好人学好人,跟上巫婆学跳神”。小孩就好比一张白纸,能画上最美的图画,也容易染上污秽的颜色。正因为如此,古代一些有远见卓识的人为了使孩子受到较好的教育,除言传身教外,还十分强调“择善而从”,注意为子女选择和创造一个良好的生活环境。

择善而从的一个方面是“择邻而处”,注意为孩子选择能够接受良好教育的住所。环境对于一个孩子的成功与否是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的,所以为孩子选择一个良好的住所也就至关重要了。孟子讲:“逸居而无教,则近于禽兽。”这大概是从他母亲那里继承来的观点。“孟母三迁”的故事说的就是环境对人的影响及其重要性。生于战国时鲁国邹(今山东邹县)的孟轲,是继大教育家孔子之后最有影响的儒学大师,历来被人们尊为“亚圣”。他继承和发展了孔子创立的儒家学说,和孔子合称为“孔孟之道”。孔孟之道,在中国封建社会被统治阶级尊奉为统治思想,孔孟的地位是非常高的。孟子是鲁国贵族孟孙氏的后代。虽然他出身贵族,但实际上他少年时代家境贫寒,并没有享受到贵族子弟那种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特权生活,孟子的父亲死得很早,其抚养和教育完全依靠他的母亲,孟母是一位勤劳而善于教育孩子的母亲,她在中国教育史上享有盛誉,尤其是“孟母三迁”的故事更是尽人皆知。起初,这母子俩的居舍在墓地旁边。孟子自幼是个天性活泼的孩子,喜欢玩游戏,每天在坟墓之间的土地里学筑土坟。孟母意识到这里不是让孩子待的地方,于是把家迁到了集市旁边,她以为人多热闹的地方可以使孩子见闻丰富,学到做人的本领。哪曾想到,小孩天生爱模仿大人的行为,孟子尽管不再玩筑坟游戏,却学着买卖人拉腔拉调地吆喝,活像一个小商贩。孟母很不满意,认为这里也不是教育儿子的地方,于是又把家迁到了学校旁边。从此以后,孟子的游戏改为模仿学校的师生,学习礼仪,对礼乐活动产生了兴趣。由于孟母注意环境对孩子教育的影响,主动选择居处,乃至三次搬迁住所,最后孟子养成了好学的好习惯,长成之后学六艺,好儒术,成为伟大的思想家。

择善而从的另一方面是“择友而教”。因为影响儿童发展的环境,不光是一个住所以及邻居的问题,从大的方面来讲,是一个社会的制度和风气,从具体方面来讲,父母、邻居、朋友,各方面的社会关系和交往,都会给人以潜移默化的影响。一个人如果从小就和有利于他成长的好伙伴、好朋友一起成长的话,他就会有一个美好的童年,对于他以后的成长是非常有好处的。孔子讲:“与善人居,如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即与之化矣。与不善人居,如入鲍鱼之肆,久而不闻其臭,亦与之化矣。”用我们现在的话来说,就是一个人如果跟好人相处,久而久之,也会因受其影响而逐渐变好;跟坏人相处,也会因受其影响而逐渐变坏。因此,要十分谨慎地选择朋友,俗话说“物以类聚,人以群分”,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东汉时,有个辅佐刘秀创天下、功勋卓著的将军马援,在他哥哥去世后,负责抚养两个侄子,一个叫马严,一个叫马敦。由于马援军务在身,常常出征在外,顾不上家,所以这两个孩子就结交了一些轻佻、放荡、讲哥们义气的朋友,沾上了放荡不羁的毛病。他们经常议论是非,挖苦别人。为此,马援专门写了一封《诫兄子严敦书》,告诫侄儿应该和什么样的人交朋友,以什么样的人为榜样。信中说:“我一生最讨厌的是轻薄之人,宁死也不愿听别人说马家的子孙品行不正。我有两个朋友,一个是龙伯高,一个是杜季良。虽然我很看重他们,但两个人的思想性格和品行却大不一样。希望你们学龙伯高而不要仿效杜季良。为什么呢?因为龙伯高为人忠厚、诚实,说话办事谦虚谨慎,生活节俭,作风正派,秉公守法。杜季平的长处是豪侠仗义,能替朋友分忧解愁,好打抱不平,但往往比较轻浮,性情放荡。你们向龙伯高学,如果学不像,至少可以约束自己,不去胡说八道,胡作非为;如果仿效杜季良,如果学不像,就可能成为轻浮浪荡公子,就好比‘画虎不成反类犬’。”

“择善而从”的另一个重要方面是必须为孩子选择好的老师。一个人在一生中遇见一个好老师是他最大的幸运,所以在孩子小的时候一定要为孩子选择好的老师,古代是很重视老师的作用的,《礼记·学记》上讲“择师不可不慎也”。唐朝的著名学者韩愈专门写了一篇《师说》,论述从师求学的道理。他针对当时士大夫看不起老师的风气,强调“古之学者必有师。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在这篇文章里他反复阐述了从师择师的重要性。不光是韩愈、柳宗元这一类的文人学者重视老师的作用,就是帝王将相、豪门贵族也把为子女选择好的老师看作是保全基业,巩固统治地位的“要事良策”。汉高祖刘邦晚年时,认为太子刘盈不成器,打算废掉另立赵王如意。张良为吕后出了一个主意,让他请出当时隐居的人称“商山四皓”的四位学者为太子刘盈老师。这一招果然生效。刘邦见到以后,觉得太子有这样的老师辅导,是“羽翼已成”,便打消了废除刘盈的念头。看来,刘盈能成为汉朝第二代皇帝(汉惠帝),还真多亏了这四位名师。

蜀主刘备在临死之前,把儿子刘禅托付给诸葛亮。他对儿子说:“父王我才疏学浅,功德不高,你不必效法,孔明丞相才智过人,治国有方,你要以他为师,像对待父亲一样对待他。”明太祖朱元璋年轻时没有机会上学,他当上皇帝后为此感到遗憾,因而对后代的教育特别重视,征聘四方名儒学者,轮流给他的儿子讲学上课,并挑选许多有才华的青年为儿子伴读。当时有个名叫宋濂的学者,“六岁能诗书”,精通古今、知识渊博,朱元璋便让他专门教育皇太子。他对宋濂和其他给自己儿子讲学的儒臣们说:“有一块精金,得找高手匠人打造;有一块美玉,也要有个好玉匠才能成器。人家有好子弟,不求名师,岂不是爱子弟反不如爱金玉?好师傅要做出好榜样,因材施教,培养出人才来。我的儿子将来是要管理国家大事的,你们一定要培养他高尚的品格。”当然,在封建社会里,只有帝王将相和封建官吏能为孩子招用和聘请名师,广大劳动人民的孩子是无权也无钱择师的。

总之,对孩子进行教育,为其选择一个良好的环境是非常必要的,一个优良的环境对孩子的成才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物以类聚,人以群分”,所以要让孩子交正确的朋友。选择好的老师也是必要的,俗话说没有学不好的学生,只有教不好的老师,一个好的老师不但能传授给学生知识,还能教会学生做人的道理。

同类推荐
  • 左手疼爱右手管教:好父母要懂得在爱中管教

    左手疼爱右手管教:好父母要懂得在爱中管教

    如今的大多数父母都对自己的孩子疼爱有加,而疏于管教。疼爱孩子是没有错的,而且对于孩子的健康成长来说是必不可少的,但是疼爱容易转变为溺爱,成为一种对孩子的伤害。而管教孩子也是不可缺少的,但过分管教孩子却容易使孩子形成叛逆孤僻的心理。这两种情况应该怎样解决呢?那就需要父母“左手疼爱,右手管教”。《左手疼爱 右手管教:好父母要懂得在爱中管教》一书正是从疼爱孩子与管教孩子这两个方面详细叙述了父母应该如何在对孩子疼爱的过程中管教好孩子,从而使父母能够有针对性地对孩子进行疼爱与管教。如此一来,就能够使孩子健康、快乐、卓越地成长。《左手疼爱 右手管教:好父母要懂得在爱中管教》由李建芳编写。
  • 音乐影响孩子的一生

    音乐影响孩子的一生

    优美悦耳的音乐就像看不见的特殊养分,流淌在孩子的血液中,渗透到孩子的每一个细胞里,从而促使孩子的大脑和感官全面、健康地发育,为其今后的成长打下良好的基础。虽然未来的路是孩子自己走出来的,但成长的路却是作为父母的你铺垫的,要想让你的孩子赢得未来,那么至少要保障他们不输在起点上!所以,现在就用音乐来打开孩子智慧的天窗吧,让孩子感受音乐无与伦比的魅力!
  • 独生女孩怎么养

    独生女孩怎么养

    望女成凤是每个家长的心愿,但是如果没有科学的教育思想、正确的教育方法做支撑也许家长所期望的“凤”就无法展翅翱翔。本书从家长的角度出发,根据独生女孩成长的特点,从生活习惯、完美性格、生存能力、身心健康、情商教育、美德教育等方面,进行了全面的分析与阐述,并针对独生女孩生活自理能力差,依赖性强等弱点,为家长提供了一套行之有效的解决方法,完善女孩的性格,塑造女孩的优良品质。
  • 魔法岁月:0~6岁孩子的精神世界(心视界)

    魔法岁月:0~6岁孩子的精神世界(心视界)

    作者把刚出生的小婴儿比喻成魔法师,他们就像拥有魔法一样驱使着父母去满足他们的一切需要。童年早期分为三个发展阶段,本书将每个发展阶段作为一个单独的部分,每部分先用一两章介绍孩子的人格发展状况,接着再探讨养育孩子过程中可能遇到的实际问题。婴幼儿出现的大量问题都发生在向新发展阶段过渡的关键期,并没有哪种育儿方法适用于所有的孩子,只有针对某个孩子在其发展过程中的某个阶段的育儿方法。如果父母发现自己在管教某个或一两个孩子时简直是束手无策,那么最好坐下来想一想什么地方出了差错,是什么在破坏亲子关系。
  • 影响孩子一生的16个生活技能

    影响孩子一生的16个生活技能

    如果雏鹰没有学会展翅,便无法翱翔于苍穹;如果幼狮没有学会远足,便无法驰骋于原野;如果我们没有学会基本的生活技能,就无法掌控自己的人生。为掌控我们的未来,成就自我,就从16个生活技能开始吧! 本书共分为6篇,16章,分别阐述了16种会影响孩子一生的技能,娓娓道来,抛砖引玉。愿每一位读者都能从中学到一些知识。
热门推荐
  • 强势婚宠:高冷总裁休想逃

    强势婚宠:高冷总裁休想逃

    一个因为才华而出众的女孩,因为恃才傲物,不断的被很多人暗地里算计,但是一次次的都被她躲过了,可是最后一次竟然是开除,走投无路的时候遇到了霸道总裁,因为之前的经历对总裁有防备之心,他们又会有怎样的笑话出现。
  • 高冷男神又在骂我

    高冷男神又在骂我

    一朝穿书,苏苏以为会是:闲吟春花秋月,坐赏夏蝉冬雪。不成想竟是:月黑风高,花飞花谢,六月雪飘,寒蝉凄切……就算与世界签订契约,也终究是满纸荒唐言,远不及你“骂”我三千遍。简而言之,讲述的是老哥老妹齐穿越~几经磨难~修成正果~最后双双把家还的奇妙物语。
  • 国学与领导智慧

    国学与领导智慧

    “阐旧邦以辅新命”。中国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本书旨在融会古今,古为今用,通过对中国传统文化精粹的阐发,让读者在轻松阅读中感悟国学文化,以此提升领导干部执政智慧,锤炼领导干部品格修养,塑造领导干部个人魅力。
  • 年轻人一定要懂得的职场生存智慧

    年轻人一定要懂得的职场生存智慧

    “职场处处皆学问”,要想你的职场之路走得更顺畅,你就要懂得职场生存的智慧。掌握职场生存的智慧,懂得如何建立威信、施与影响,进而掌控你周围的人;了解如何与领导、同事、下属、客户、朋友、同学、亲人、陌生人等周围最常见的人相处,懂得如何洞察他们的内心,并自信自如地与之交往,从而营造和谐的人际关系,只有这样,才有可能成为职场中的赢家。
  • 中国文化的性格

    中国文化的性格

    本书是梁晓声先生解读中国文化的一部新作,是一部梳理传统文化的读书笔记与思考心得。包括了对中国历史、文学、文艺等诸多方面的内容,既有以时间为线索的宏观历史考察,也有对文艺作品的微观解剖,力图从中整理出一条关于中国文化、中国人精神气质总结性的内容线索。作者站在当下社会现实的立场,对照世界文化特色底蕴,对中国传统文化进行了入木三分的再思考,角度新颖、行文辛辣、富于思辨性。
  • 炽炎战神

    炽炎战神

    在这个世界,斗士以甲兽为剑、以甲兽为盾、以甲兽为突破战斗极限之羽翼!一个戴着沉默面具,被扔在角斗士之场,被迫面对一次次生死搏杀的男人,如何凭着永不放弃之意志,在修炼路上一路狂飙突进,将阻拦他获得自由、荣耀以及昔日之权利的对手,一一斩于刀下的爽快故事。
  • 同学二十年

    同学二十年

    春季,在广袤无垠的长江流域是一个多雨的季节,淅淅沥沥的雨水久久不愿离去,就连空气中也弥散着一股湿漉漉的味道。
  • 快穿之主神有个恋爱脑

    快穿之主神有个恋爱脑

    仙二代沐绵下界体验生活,立志把反派改造成一个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优秀人才!却不想反派是个恋爱脑,每天只想谈恋爱!
  • 超凡改变

    超凡改变

    这是一部现代异能累小说,讲述了一个大男孩,被迫进入了一个另类世界,不断的冒险成长,经历了一段又一段非凡的人生。
  • 快穿之攻略前世男神

    快穿之攻略前世男神

    兰言又名无言仙子,是三千世界中修仙界面中令人痛恨的存在,最终被自己的徒弟搞死了.但天道不让她亡让她绑定了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