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519500000011

第11章 厚重乡里(1)

听了他们的话后,吴秉礼已经有所思索了。但是,他没有立即表态,而是把脸转向王尔烈,笑道:“我等,只是为着兴学办馆有所请罢了。现在,倒是还想听听学子的心声。你看如何?”

王尔烈听了知州大人的话,感到老师的所请有望,更是兴致勃勃,说道:“谨遵大人之命,让学生表述一下情怀,献丑了。”

王尔烈随着年龄增长,确实变得沉稳起来。但是,由于他年轻气盛,才智过人,也不时地弄出一些风雅事来。

这年,时近端午。一日,王尔烈清晨起来,到屋外去读书,怕晨露过重,晓风犹凉,便随手披上了一件冬天常穿的棉褂子;他又觉得曙光过烈,有些晃眼睛,就又顶上一顶家人夏日下田戴的秫秸草帽。其实,别看他是个风流倜傥、素有“神童”之称的才子,平时穿戴却不介意,不修边幅。即使在公众场合,在大厅广众之中,在众目睽睽之下,有时他也是我行我素。平时他有一句俗话,叫作“包子好吃不在褶上”,认为人有真本事就行,其他都是虚的。事实上,确也如此。世态之上,花红柳绿的东西,皆是一些摆设而已,有哪几个是真有实在意义的!人口常言“身外之物”,也难脱离这方面意思的。

事情也算凑巧。这会儿,正当王尔烈在院墙外大道边摇头晃脑地读书,只读得津津有味时,一个起早赶路的货郎来到了身边。这个货郎也许是有些累了。见王尔烈站在这里读书,便也将货担放下,与王尔烈搭讪起来。可是,当他一眼看到王尔烈的装束,见他穿着冬日的棉衣,戴着夏日的凉帽,颇有些不伦不类,于是便说了句:

穿冬衣,戴夏帽,胡度春秋。

王尔烈一听,见他操一口南方口音,却到北地行商,于是脱口答道:

居南城,来北地,混账东西。

那行商听了,觉得这话碰耳朵,但心里却很服气,认为这小童确不一般。于是,他很想再试一试他的天分。

偏巧,前面地边的毛道头上横着一块木牌,上面写着“此路不通”四字。

那行商看了,指着那木牌上的字,问道:

“小童,你可认识?”

“认识。”

“认识几个?”

“三个。”

“哪三个?”

“后三个。”

“前面的那个呢?”

“不认识。”

“你读过《论语》吗?”

“上下《论语》都读过。”

“那么,怎能不认识呢?这字在《论语》上多处出现。”

说话间,正好有学塾先生带着几个学子走了来。

那行商将这事当学塾先生和学子说了。

那些学子闻声,也都开了口。有的说《论语》上有八九十来个“此”字,有的说《论语》上有十六七个“此”字。更有一个学子说得很肯定,说有十九个“此”字,不多不少。

王尔烈听了后,说道:

“你说有十九个,那不是‘此’字,而是‘斯’字。”正好有一个学子身上带着《论语》,当场打开,细一数来,果然见没有一个“此”字,而是有十九个“斯”字。

那位学塾先生见了,这才开口道:

“这位小童说对了。《论语》中确实是只有‘斯’字,没有‘此’字。为什么呢?原来,在古汉语中,‘斯’即当‘此’字讲。”

那位行商听了老先生的话,自觉读书不细,有些惭愧。那些学子,也有些面红耳赤,一时无语。

王尔烈见势,随口占出一联,道:

考论语,论语不熟,怎好论语;

答此斯,此斯尚疏,如何此斯。

大家明知遭讥讽,也只好听着了。

这日正午,天头燥热。王尔烈的邻居田家粮行的两个掌柜的,嫌在屋里闷得慌,便泡上茶,来到门前的大榆树下纳凉。

偏巧,这时候有两只饿了的公鸡在地上争豆粒;有两只老鼠,乘机蹲上了附近粮仓上的房梁,在吃惊地望着公鸡打架。而那两个粮商,却在定定地望斗架的公鸡,饶有兴致。

他们的这种情势,被在这附近读书的王尔烈看到了。他想到周围老百姓的反映,都说这俩粮商重利盘剥穷人,为富不仁;又见到他俩品茶时的那副奸相,便想用话讽刺他俩一下。但是,又一时地找不到话题。

正这时,两个粮商看到了王尔烈,其中一个便说道:“大家都说你是个神童,能吟诗联对。今天我俩在这纳凉,你能否根据这个情形给赋上一联?”

王尔烈听了,眼看着两个奸商面对着争豆吃的公鸡,又看到两只老鼠在贪婪地盯着公鸡,便想到两个奸商尔虞我诈、各揣心腹的心机,觉得这三者之间确有一个相似的地方。他真想讥讽一下。但是,觉得又不能将话说得太露骨,不能把这两个奸商直接写出来。他想了想,当即提笔写道:

鸡饥争豆斗,豆逗饥鸡;鼠暑纳梁凉,梁晾暑鼠。

这副对联,通过对饥鸡、暑鼠直接地描写,深刻地表达出粮商的奸诈、狡猾、贪婪、狠毒、凶残、恶劣的姿态,且勾勒得入神入画。然而,这两个粮商却不觉,只以为这是一副绝好的名联。遂请辽阳著名雕工,将其镌刻成匾额,悬挂于粮行大门的两边。后来,这个粮行迁到辽阳城里,建在魁星楼稍北一点的地方。这副楹联,也随之带到那里,一直悬挂了下来。

事情也是发生在这个时候。两个粮商正在请王尔烈写对联,忽见前面飞来一群麻雀。那麻雀衔完空地上的谷粒后,翅膀一拍,便都叽叽喳喳地飞走了。随即,又飞来一群。两个粮商看了,又对王尔烈说道:“王学士,方才你写的对联,很对我俩的心思。现在,你能不能面对着这群麻雀再给写首诗?”

王尔烈听了,心想,这两个粮商真是贪心不足,看那样子,多像这一群群飞来飞去糟蹋百姓五谷的麻雀,我何不借此机会再讽刺他俩一下!想到这儿,他出口答道:“可以,请二位听着。”说完,他略一思索,便脱口吟道:

一伙一伙又一伙,嘟儿嘟儿飞过坡。

一起一落害死人,凤凰何少汝何多?

两个粮商,自然还是没有听出讽刺的味道,还连连夸奖道:“好诗,好诗。”

王尔烈听了,心中好不生趣,当即说道:“既然二位掌柜认为我做的是好诗好联,我甘愿再奉献上一联,不知可否?”

其中的一个粮商,正将茶喝到口里,尚未来得及出声:另一个粮商,却空着口,便赶紧说道:“当然可以,有好联快说来。”

王尔烈闻声,四处望了一下,见南边有一牛,头东尾西在吃草。再一看,远处有一人在树下抚琴。那树是棵桑树。在那桑树前面有一槐树,那人正面对着。于是,他灵机一动,一副联便形成了,随即说道:

对牛话牛,牛草乐之,头东尾西;

弹琴说琴,琴瑟友之,依桑对槐。

两个粮商,看看南边的牛,又看看前面树下弹琴的人,再品品联中的词语,觉得再恰当不过的了,自然又是一番夸奖。

王尔烈听了,竟捧腹大笑起来。原来,这是一副满含讽喻味道的楹联。联中的“头东尾西”,暗喻“指东道西”;“依桑对槐”,暗喻“指桑说槐”。实际上,这两个词语,都在影射这两个粮商。这还是一副藏头联,上联开头的“对牛”与下联开头的“弹琴”合起来,为“对牛弹琴”,不用说,这更是对那两个粮商而言。联中的“牛草乐之”,系来源于《诗经·关雎》的“钟鼓乐之”,正好与该诗中的“琴瑟友之”相对,可谓天衣无缝了。

自然,这两个粮商又是一番欢喜。他们二人,急忙请王尔烈树下饮茶。王尔烈却摆了摆手,说道:“凉茶味辛,尚需品评。”说罢,一笑,走了。

辽阳中心庙塾馆,与辽阳州署衙门东西为邻,州署衙门在西,塾馆在东,中间有个一箭之地的空场相隔,相距不算太远。

王尔烈的出众才华,不免要传到州署衙门。

此时,辽阳州知州,名叫吴秉礼,福建福安人,岁贡出身,乾隆四年(1739年)就任。

原来,清代辽阳建制,由顺治年开始。初为县,康熙三年(1664年),升县为州。自顺治朝至嘉庆朝,历任知县知州的地方官长,是:

顺治年,辽阳知县是:陈达德,浙江义乌人,十一年任;陈济远,达德子,十一年任;张世经,江西南昌人,十八年任。

康熙年,辽阳知州是:王之任,广宁人,三年任;王葵锡,浙江建德人,岁贡出身,八年任;李光纶,湖广宜都人,九年任;吴承基,宁远人,十年任;王庑聘,辽东人,十三年任;杨镳,河南洛阳人,举人出身,十八年任;李文尤,汉军镶白旗人,二十二年任;范时龙,辽阳人,二十三年任;刘宜,顺天大兴人,二十六年任;胡祚远,汉军正黄旗人,四十三年任;富中琰,福建晋江人,岁贡出身,四十四年任;张禹锡,浙江余姚人,四十九年自奉天府经历署;陈学海,浙江桐乡人,举人出身,五十一年任;张懋诚,四川遂宁人,举人出身,五十四年任;王玉璇,上元人,进士出身,五十八年任;王瀚江,江南宜兴人,五十九年任。

雍正年,辽阳知州是:张能信,四川阆中人,三年任;张绥祚,山东章丘人,进士出身,三年任;刘炎绪,汉军正蓝旗人,六年任;何梦瑶,广东南海人,进士出身,十年任;黄永耀,白下人,进士出身,十一年任;赵懋本,顺天大兴人,岁贡出身,十三年任。

乾隆年,辽阳知州是:吴秉礼,福建福安人,岁贡出身,四年任;倪万斌,江苏震泽人,贡生出身,十四年任;保宁,满洲正白旗人,举人出身,十七年任;佟泰,满洲正白旗人,举人出身,二十年任;明德,满洲镶白旗人,二十二年任;雅清阿,满洲镶白旗人,二十七年任;兆坊,满洲正蓝旗人,三十三年任;书明阿,满洲镶黄旗人,举人出身,三十八年任;罗肇远,湖南长沙人,贡生出身,四十一年任;克代纳,满洲镶白旗人,四十五年任;任嘉春,五十五年任;耀昌,满洲正红旗人,拔贡出身,五十六年任。

嘉庆年,辽阳知州是:那昌阿,满洲正白旗人,监生出身,元年任;克星额,监生出身,三年任;那昌阿,八年再任;杜大奎,十一年任;长生,十一年任;刘金锡,十二年任;安奎文,顺天宛平人,举人出身,十三年任;张国泰,湖南安乡人,进士出身,十三年任。

在这些知县知州中,正途出身的较少。所谓正途,即科举取中者,如五贡、举人、进士等。但是,亦不乏有些人才。其中,杨镳,为顺治二年乙酉(1645年)科举人,他在辽阳知州任上,于康熙二十年(1681年)主持纂修了《辽阳州志》,计二十八卷。何梦瑶,字报之,南海人,雍正八年(1730年)进士。他才具精敏,剖决如流。惜未久任,调赴广西,历官岭溪。治狱明慎,有“神君”之称。尤富著述,晓通百家。著有《菊芳园诗钞》《庄子故》《皇极经世易知录》《针灸吹云》《医碥》《绀山医案》《算迪》《三科辑要》《移灯余话》。其论诗,诣青莲独擅千古,重子美未应齐名,可谓“风雅吏”矣。而最著名者,当数吴秉礼了。他乾隆四年到任,至乾隆十四年卸任,历八年之久。其间,他兴教育,建学馆,设考棚,增学额,政绩颇著。辽阳儒学,即由他始建。他尤重视人才,与辽阳学政董禧做了很好的配合。

这年,吴秉礼正在知州任上。

一日,他闻知辽阳风水沟王尔烈才智过人,聪敏慧达,素有“神童”之称,便打算亲自见见。

吴知州有一个特点,平时好易装简从,四处私访,以免惊动百姓,糜费资财。

这是个夏秋际。

吴秉礼与学政董禧,来到了辽阳中心庙塾馆。

董禧,辽阳文官屯人,雍正元年(1723年)癸卯科举人,雍正八年(1730年)庚戌科进士,颇有学识。他去逝后,葬文官屯,至今尚有墓碑记存。

这日,董禧陪同秉礼来到塾馆,塾师崔璨自然是要相迎了。

他们叙过话后,知州吴秉礼便问道:“你们学塾可有个叫王尔烈的童生吗?”

崔璨答道:“有。他乃是康熙四十四年乙酉科举人、雍正七年己酉科博学鸿词科征士取中二等二十二名、后任刑部湖广司主事王天禄的孙子,雍正十二年以附生补礼部官学教习、现任直隶深州学政王缙的生子,雍正三年乙巳科拔贡、雍正七年己酉科举人、雍正十一年癸丑科进士、以三甲八十六名获捷、发状元陈倓榜、现任甘肃甘州知州王组的从子,名叫王尔烈,为本塾馆的学生。”

吴秉礼听了崔璨的这一番啰啰唆唆的介绍,心里有些不耐烦,说道:“崔先生,你真是个老夫子了,这些本官都知道了。”

崔璨听了,急忙点头称是,说道:“是的,是的。州官大人也是科场正途出身,自是荣耀先祖,这与本师学生王尔烈的家庭出身和祖父辈功名相一,岂能不知!这些,自是不必多讲了。不过,大人此次来塾,是不是要看一看王尔烈的平时作文、习字及相关课业?如要是那样,我马上去取来,以备大人阅视,以求指点,还望关照。”

吴秉礼一听,竟然呵呵大笑起来,但却未语。

学政董禧,在一旁看了,说道:“崔老先生,看来你是想多了。吴大人这次来塾,本无重大事情,只是想看一看你的得意门生王尔烈。”

崔璨一听,受宠若惊,急忙说道:“那好那好。何当如此,何当如此,岂敢有劳大驾!”

董禧说道:“王尔烈可在塾馆?”

崔璨说道:“很不凑巧,很不凑巧。”

董禧说道:“他到哪里去了?”

崔璨答道:“他借牛去了。”

董禧问道:“为何借牛?”

崔璨答道:“犁一犁塾馆的膏火地,以待种些谷豆瓜菜。”

原来,塾馆有一块学田义地,俗称膏火地,置塾馆与州署衙门相接的中间地带。现在已经锄净了大草,需要再犁一犁,也好种植些萝卜、白菜等秋菜,以备学生冬季伙食之用。

董禧听了,沉吟了一下,说道:“学塾耕耘,实在艰辛,精神可嘉。只是不知王尔烈何时能够回来。大人有公务在身,出来一次不易呵。”

崔璨也有些着急,不觉走到门口去望。

也真算巧,正赶上王尔烈回来,手里牵着一头牛。崔璨也未多说,便把王尔烈叫到屋来。

州官吴秉礼扬脸一看,见王尔烈长得眉黑面红,体态厚重,气宇轩昂,举止沉稳,心中便添了不少欢喜。随即,想到他拉牛进院的事,便出口吟哦道:

童子牵牛入户。

他出这联,是想试一试王尔烈的才思。但是,他又表现出很不介意的样子,看看王尔烈有所感知否。

王尔烈是个才智敏慧的少年,哪里看不出这个。但是,他也装出一副漫不经心的样子,以使大人有个平中见奇的感觉。果然,他往州官面前一站,出口吟咏道:

状元打马还乡。

州官吴秉礼一听,觉得王尔烈这个童子确实出口不凡,不可等闲视之。

塾馆崔璨一看,喜上眉梢,口叼起他那常用的铜烟袋,面对着窗外的石榴树,“吧嗒吧嗒”地抽起烟来,显示出非常得意的样子。

州官吴秉礼见了,心里产生了两种感觉:一是为王尔烈的颖慧而高兴,觉得甜丝丝的;一是见自己没有难住这个未出茅庐的童生而生窘样,感到酸溜溜的。他随便顺着崔璨的视线向窗外一望,见那石榴树上结出一些石榴果来。于是,他吟哦道:

掰开石榴,黄皮里无数酸籽。

王尔烈一听,觉得这个联很棘手,一时难以答对,不觉鼻尖有几颗汗珠浸出。他的这副窘样被他的塾师崔璨看到了,但是又不好用语言提示。蓦地,他从地上拾到一枚杏核,随手丢给了王尔烈。王尔烈一看,知道这是老师有意提醒,于是灵机一动,出口答道:

咬破杏核,红袍内一个大仁。

大人一听,知道他这是用“大仁”谐音代表“大人”,觉得很不自在。

塾师一看,又乐了,在一旁摇着头,不住地说道:顽皮,顽皮,竟敢同大人取笑。

吴秉礼很想一下子难住这个小童子,想了想,说道:“天才的小童生,我还有一联,不知你可否愿意答对?”

王尔烈道:“敬候命题。”

州官捻了捻嘴边的稀疏胡须,说道:

二猿断木,双臂猴怎能对锯!

这是一个谐音联,用“对锯”谐“对句”。王尔烈稍加思索,出口答道:

一骏陷泥,千里马如何出蹄?

同是一个谐音联,以“出蹄”谐“出题”。

二联合成一副,便形成了“对锯”与“出题”相对的绝妙对联。

州官见未能难倒王尔烈,便又开始用心劲。这回出个什么联好呢?他用目一看,见王尔烈身穿一条绿裤;再看,那绿裤上还有汗水滴落染湿的痕迹。于是,他借题发挥,讽喻道:

出水之蛤蟆穿绿裤。

这会儿,正赶上一茶童来给州官大人倒茶。那茶童手一哆嗦,茶水竟洒在州官大人的袍子上。那是件红袍。州官大人见了,便用手指去弹落在红袍上的水珠。王尔烈一看,词来了,说道:

落汤之虾米着红袍。

州官见王尔烈伶牙俐齿,能言善辩,便说道:

鹦鹉能言难似凤。

同类推荐
  • 现代狂人李敖:当代最能挑战自我的人

    现代狂人李敖:当代最能挑战自我的人

    李敖笑傲台湾五十年,他在大陆及全世界华人中具有很高的知名度。他学贯中西,横睨一世,是台湾思想界和文化界最具有争议的人物,曾两度入狱,其大起大落的人生经历充满了传奇色彩。李敖无疑是中国现当代知识分子中值得给予极大重视的一位。他是一位大“狂人”、大才子。他是在鲁迅之后用文字进行斗争最具战斗力的一位学者、作家、战士,在台湾反对国民党一党独裁、推进民主和捍卫人权的斗争中,他举起了大刀,冲在前面,所向披靡。他让人们看到文字的力量有多么巨大。他被誉为文化的基督山,社会的罗宾汉。
  • 名人传记丛书:林则徐

    名人传记丛书:林则徐

    名人传记丛书——林则徐——他的伟大可不止“虎门销烟”那么简单:“立足课本,超越课堂”,以提高中小学生的综合素质为目的,让中小学生从课内受益到课外,是一生的良师益友。
  • 王小波传

    王小波传

    《王小波传》是国内外首部完整再现王小波惊艳一生的唯一传记,以王小波的生平经历为纵轴,以王小波对时代、社会深刻思考的文学创造和思想横向铺展开来,以点带面,以人带史,描述了王小波精神世界的心路历程,呈现了王小波幽默机敏、理性清澈、特立独行的人性特点,反映了王小波及其文学思想的价值与当代意义。
  • 白石老人自述

    白石老人自述

    本书为齐白石老人的人生自述。书中其从出生的家庭、成长经历、求学过程、平生阅历、艺术造诣等方面进行自述,文中所自述的文字不掩饰,不玩弄笔调,以诚挚的心情,说质朴的事实,表现出白石老人那朴实无华、充满乡土气味和感情深挚的风格。本书讲述了更真实的齐白石,作为权威性的研究资料,使读者更了解其艺术道路的演变过程,同时也让读者更深入的了解白石老人的艺术生涯。
  • 一代澳门赌王叶汉

    一代澳门赌王叶汉

    在美国拉斯维加斯和大西洋城两座闻名世界的赌城里,几乎谁都认识一位黄皮肤的老赌客他每次光临,都会受到君王一样的待遇只要他一有“赌瘾”,拉斯维加斯的老板史蒂夫·温会主动给他提五百万美元的信用赌资,每次都由赌场派出房车将他从公寓接到机场,然后乘坐赌场的私家飞机抵达拉斯维加斯金银岛酒店赌场在赌场里,他要求为他提供服务的全是白皮肤的西方人,不论是,直站在他身后的保镖,还是专门为他点烟的杂役小厮,他每次出手都是一百美元的小费这个老人甚至连上厕所都有四个全副武装的保镖为他拨开人群开路在他身后,站岗的、冲厕的、递毛巾的、提裤子的等服务人员,各司其职据说,此老最贵的一泡尿为一千美金。
热门推荐
  • 皇妃出阁

    皇妃出阁

    定亲八载,四年等待,一朝完婚的圣旨,等来的却是大婚当天花轿临门,被他公然拒之门外,抗旨不婚。 她是藩王之女,他是权倾朝野,得蒙圣宠的三皇子。 第一次见面,她差点成了他的剑下亡魂,却执意做他的王妃,生生阻断他与心中挚爱相守。“本王一定会让你后悔今日所做的决定!” 殊不知,她才是令他魂牵梦萦三年的女子。 至此,她成为他一生悔之的魔障!
  • 一百零四个人的生命和一个人的名誉

    一百零四个人的生命和一个人的名誉

    我犹豫了好长时间,要不要把这个故事写出来?无数影视剧都有这样的画面:敌人——无论是国民党还是日本鬼子——摇动着白旗从坑道里走出。可突然间,角色要掉过儿。我想象不出那会是怎样一个场景:王营长双手高高地举着一件白衬衫,向荷枪实弹的敌军,向端着摄像机的美国记者走去。尽管他庄严地昂着头,没有恐惧、屈辱,没有愧疚……但毕竟是投降了。当然,他不是一个人。跟在身后的,是104个半大不小的孩子,最大的16岁,还有一个是女孩。后来有位编辑对我说,既然历史上曾经发生,就应该写出来。世人怎么评说,那是别人的事。
  • 最强炼妖系统

    最强炼妖系统

    (新书《我真不是天命大反派》发布,热血,硬派,更爽!求支持。)风骚如风,常伴吾身!人不风骚,枉少年!周陆获得炼妖系统,从此不是在风骚,就是正在去风骚的路上。
  • 诸天之万界图

    诸天之万界图

    鹿鼎,射雕,风云,诛仙,斗破,凡人修仙,仙剑三,仙逆,莽荒纪,盘龙,吞噬星空,宝莲灯,西游记后传,遮天,完美世界……主世界:仙侠。……ps:无限流,简介无力,正文粗暴。
  • 极宇圣祖

    极宇圣祖

    “如果这就是天命呢?”“那...吾便逆天而行!”
  • 灵能宗师

    灵能宗师

    这里是另一个时空的地球,却有着完全不同的命运与环境。星球升格,异族入侵,战死的卫夏,回到了十五年前的高中时代,本应是早成孤儿的他,却发现这一世的家人都还活着。时不时征召人参与的万界角斗场,充满危险的灵域,诞生超凡力量的神秘灵晶,异能者、武者、灵修……在无处不在的灵能交织中,看卫夏走出一条不一样的宗师之路。
  • 花仙子下凡

    花仙子下凡

    她,九天之上,百花仙子。他,人间百花谷谷主,“花痴”郑无邪。她触犯仙规,被贬下凡,落入人间百花谷。
  • 中国共产党保障雇工权益的政策、实践与经验研究(1921-1956)

    中国共产党保障雇工权益的政策、实践与经验研究(1921-1956)

    《中国共产党保障雇工权益的政策、实践与经验研究(1921-1956)》坚持历史与逻辑的统一的历史唯物主义研究方法,通过资料收集和整理,在文献研究的基础上再运用马克思主义理论作指导,理论联系实际,历史与现实结合,对中国共产党在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初期在资产阶级与无产阶级存在矛盾的情况下雇工权益保障的政策制订和实施执行方面的经验教训作了系统全面的总结,对其当代价值作了说明。《中国共产党保障雇工权益的政策、实践与经验研究(1921-1956)》写作规范,条理分明,语言流畅,资料翔实,论证充分,立场观点正确,所形成的成果具有原创性、开拓性和前沿性,对中共党史和党的建设学科发展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推动了中国共产党经济政策历史的研究,对理解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中国化历程具有参考价值。
  • 王火文集·第三卷:外国八路 流萤传奇

    王火文集·第三卷:外国八路 流萤传奇

    《王火文集·第三卷》包括小说《外国八路》、采访手记《追寻汉斯·希伯的踪迹》、剧本《汉斯·希伯》,以及小说《流萤传奇》四个部分。前面三个部分均讲述了德国共产党员、作家、记者汉斯·希伯在抗日战争时期到中国采访并深入鲁南敌后体验中国共产党人战斗生活并参与其中,最终战死的壮烈故事。《流萤传奇》则描述了土改时期少年英雄鲁家钢作为民兵同反革命分子斗争的故事。这两部分内容虽发生时间不同,但都是鲁南地区的故事,因此放在同一卷中。这些内容反映了特定历史时期的特殊人物和社会状貌,尤其是对于汉斯·希伯的采访和记录,具有重要的史料价值。
  • 金钻豪门:杠上冷情Boss

    金钻豪门:杠上冷情Boss

    婚前,他说话做事专戳乔熙染的心窝,常常气得她恨得牙痒痒。婚后,她生无可恋,原来前面的都是开胃菜而已嘛?程大总裁人畜无害地表示:“我就喜欢你恨我却又干不掉我的样子”他本不近女色,却只为她折腰。乔熙染站在昏暗的房间内,身后传来某人危险的气息,声音低沉略带磁性。“夜不能寐,需要一味药,药名“染染”。”乔熙染紧紧揪住身前睡袍羞愤难当的大吼:“登徒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