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514800000004

第4章 折扇的艺术(1)

“排筠贴楮缀南金,舒卷乘时巧思深”——展精巧,流艺韵

中国是一个文化大国,而折扇在其发展过程中,与不同的文化形式进行了深入的结合,形成了各种既有的文化定式,也生成了不同的艺术形式。下面让我们依次走进扇面 “书画艺术”、“雕刻艺术”、“把玩艺术”、“收藏艺术”的世界。

(一)扇面的书画艺术

书画同源不同流

《历代名画记》中谈论古文字、图画的起源时说:“是时也,书、画同体而未分,象制肇创而犹略,无以传其意,故有书;无以见其形,故有画。”在中国五千年文明璀璨的历史长河中,中国书画正如一株双生的姊妹花,虽同源,却以一定的互补性独立地发展着,在中国文化艺术领域中傲然绽放。

扇面画是独具一格的书画形式,存字和画的扇子,保持原样的叫成扇,为便于收藏而装裱成册页的称扇面。由于折扇甚为文人雅士所喜爱,因此,小小的扇面自然也走进了书画大家的视野,成为其挥毫泼墨的又一载体和阵地。自古以来,折扇艺术催生了许多著名的扇面书画大家;同时,扇面也被冠以“浓缩的书画艺术”的雅称。

“诗书画印”相辉映

扇面作为艺术品始于宋代,北宋时已有人在纸面折扇上题诗作画。由于宋元时期流行团扇,用折扇的人不多,而折扇又是易损日用品,所以流传下来的实物极为稀少。最初,扇面上多有书而无画,因文人都能书法,但爱书法者未必能作画。随着扇面书画艺术的发展、成熟,扇面逐渐演变成“诗、书、画、印”交相辉映的艺术形制。

明代中期,折扇书画逐渐流行起来。由于扇面的形状呈半圆弧形,因而其构图别具一格,形成妙趣横生的画境。无论是山水、人物、花鸟、走兽等“绘画”,还是诗词歌赋等“书法”,都可以创作出格调清新多变、布局错综纷繁的构图效果,从而突破了传统的绘画和书法模式,为中国书画史开辟了崭新的一页。

明代成化以后,扇面艺术进入辉煌时期,许多著名书画家(如仇英、沈周、兰瑛、唐寅、董其昌等),都在扇面上留下了不朽的作品。这些扇面弥足珍贵,很难觅得,不仅是中国书画艺术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成为艺术爱好者的最高追寻目标。

书画配合成一统

扇面到清代又有了新发展。这一时期名家辈出,作品形式多样,除继续表现各家名派的个性艺术风格外,还流行双人甚至多人联合创作,有夫妇合作、师生合作、友人合作等多种形式。比如高翔画的“梅花疏枝瘦朵”扇面,便由金农和陈章题诗;乾隆的几柄消暑折扇,扇面的一面由刘统勋题写书法,另一面由邹一桂画兰花、蝴蝶,或蒋迁锡画牡丹花。其中由双人合创“一字一画”扇面的方式,后来被文人雅士们广为仿效,例如:梁启超的书法扇面,由余绍宋配画山水图;陈法琛的书法扇面,由其弟子陈懋侗配画工笔折枝牡丹。有意思的是,“柯桥竹石图”扇面是由一位名家与其五个弟子联合创作,其配合默契,作品风格浑然一体,令人叫绝。民国以后,“一字一画”扇面的合作更为流行,此种形式一直沿袭至今。由于合作伙伴各自都有相当高的艺术修养,能够前呼后应、互为衬托,自然能够收到异曲同工的艺术效果。

扇面构图创新篇

从清代起,很多书画家在扇面构图上刻意创新,尤以山水画的构图有超常的突破。通常山水画的构图讲究“地平线”,而扇面却是上宽下窄,且呈半圆形状,如果依然水平地处理地平线,则扇面下端的两角势必形成空白。为了使构图合理,景物自然,创作者们相继创立了满幅构图、边角构图和一河两岸构图的三种新章法。其中,满幅构图是让景物占大部分空间,整体感觉实多虚少,通常以描绘山景居多;边角构图是把主要景物集中在左侧或右侧的下角,或自左边或右边向下伸展,整体感觉虚多实少;一河两岸构图则主要是表现江河两岸风光,如一江春水或左右横穿,或上下直流,或斜向而泻。这三种构图形式为后来扇面山水画的发展开辟了新篇章,很多画家创作了大量构图精妙、题材新颖、气势磅礴、风光秀丽的山水扇面佳作,深受历代藏家青睐。如袁江、王鉴、黄宾虹、张大千、冯超然等的山水扇面,在海内外书画市场被推崇为传世之作,极具保值增值意义。山水扇面的成就,对花鸟扇面的创新也颇有影响力,近现代画家高翔、王云、杨晋、任伯年、齐白石、傅抱石等都有格调清新的花鸟扇面问世,其同样走俏国内和国际市场。

近代名家传珍品

近现代著名书画家吴昌硕、齐白石等都在扇面上表现了自己的艺术风格,留下了不朽的艺术珍品。

清末海派大家吴昌硕的《牡丹书法成扇》作于1922年,画面中的牡丹花大叶茂,热烈张扬。小小的尺幅里,好像有无限的天地供其驰骋,信笔挥去,花叶正要撑破天地;戛然笔止,恰到好处。设色则兼顾到了扇骨与扇纸白里泛黄的影响,巧妙地把它们作为中间色加以利用,所以花虽红却不艳,叶再绿也不翠。右侧的行书更以大小不一的字形、长短错落的章法,使得整个画面停匀得当,生动活泼。

我国20世纪著名画家和书法篆刻家齐白石的扇面多为大写意,但扇画上的鱼虫、花鸟、蔬果无不精细形象,栩栩如生。齐白石的《雁来红草虫》中红叶与知了都画得非常精到,叶的设色使用了写意法,对比强烈,透明感和质感很强;知了的肚子、翅膀及腿足的画法、笔性一致,都融入了写意法,韵味十足;整体感觉拙朴中见质感、雕刻味和动感,极为传神!

(二)扇骨的雕刻艺术

折扇中扇骨的文化内涵最为丰富,形制古朴优美,幽雅别致;用材奇珍异宝,五光十色;装饰素净淡雅,赏心悦目;雕工巧夺天工,独辟蹊径,和扇面艺术交相辉映,犹如“红花绿叶”之美。扇骨长不盈尺,宽仅寸内,经妙思巧构和精技细艺,竟能造就成千变万化的艺术造型,呈现出千姿百态的艺术世界。尤其是扇骨雕刻技术,是在将近3mm的厚度上作业完成的,难度系数非常之大;扇骨上所刻的山水人物,实际上就是一幅缩小了的山水画,所谓“一寸有千里之遥,一勺有湖泊之阔”,充分展示了雕刻艺人精湛的雕刻技巧。

扇骨式样

扇骨的式样由简而繁,花样层出不穷。主要经典款式如下:“直式方头扇”,造型极简洁,为一长而窄的梯形,是最早出现的式样;“和尚头”,也叫“圆头”或“大圆头”,早在明代就已流行,因扇骨聚头处以扇钉为轴心成一圆球状,看似和尚头而得名;“螳螂腿”,此款式扇骨因大骨上面较粗、下面很细,形状颇似螳螂腿而得名,其最大的特点是轻便适手;“波折式”,大小扇骨均做成波折式,相邻两根扇骨的波峰、波谷相错,看似层层波浪,动感十足;“细梢式”,插入扇面的骨梢尖细,露在外面的部分宽而圆转,平展后扇骨排列严密,不露缝隙,为秋扇的特有款式。

制作手法

扇骨制作,首先讲究的是选材,以上等竹木为常见材料,选好后要依据材料的性质先进行一番处理,譬如说竹料,要先经过煮、晒、劈、成型、烘烤等一系列工艺,为扇骨的后期制作做准备。若是遇到玉质、象牙或是上好的竹木类材料,也可以将其制作成素面扇骨,扇骨的大骨面上不加任何装饰和雕刻,以扇骨优美的造型以及材质天然的花纹肌理成韵。

其次是打磨、漆骨,完成扇骨的光色之美。打磨贵在天趣,如湘妃、斑竹等有一些天成之美的材料,本身就彩纹斑斓、花斑点点,再经过一番打磨,更是晶莹悦目、疏密自趣;漆骨妙在人工,通过给扇骨涂上各种色彩的漆,来弥补材料本身的不足,并通过素漆骨、绘画漆骨和雕刻漆骨等各种手法,使扇骨漆光闪烁,既五彩缤纷,又不失文静玉润之雅。

最后是雕刻、镶嵌,对扇骨进行装饰美化。雕刻是扇骨装饰中最普遍、最常见的手法,指在扇骨上雕刻成各种阴阳文字、山水人物、花卉禽兽等图案;镶嵌是指将骨、螺钿、银丝等材料嵌入扇骨,形成不同的纹饰效果,主要有直接嵌入法、漆内嵌入法两种手法,常见的有红木、乌木嵌银丝,竹骨镶贴檀香、镶嵌珠宝,涂漆扇骨嵌螺甸、象牙、兽骨等。

另外,还有将两种材料合在一起做成一根扇骨的手法,叫“合骨”。如用乌木和竹合作小骨,象牙和兽骨合作大骨。合骨一般要遵循一个规律,即大骨内侧的材质要与小骨相同。如果扇骨的大骨为乌木,小骨为檀香木,那么,乌木大骨的内侧也一定要贴上檀香木。这点,也可作为鉴别扇骨是否为原配的一个根据。

扇骨竹刻

扇骨雕刻属于雕刻中的平面雕刻,又可分为阴刻和阳刻。一般而言,阴刻更讲究刀法,贵在用刀如笔;阳刻则更注重布局构图及造型。其中,阴刻中有单刀、双刀之分,单刀中又有深刻、浅刻之别。明清时浅刻颇受欢迎,民国以后颇重深刻。扇骨中的竹、木、牙、角都可施刀雕刻,但要在其上表现雕刻的综合完善艺术,非竹刻扇骨莫属。

竹刻扇骨,也称扇骨竹刻,历史悠久,据传唐、宋时代竹刻已很精致,明代以来,擅刻扇骨的竹刻名家已不乏其人。明嘉靖至清乾隆年间,竹刻艺术的发展在江南一带达到高峰,形成嘉定、金陵两个中心,后人习称“嘉定派”和“金陵派”。嘉定三朱(朱松邻、朱小松、朱三松),可算是嘉定派的创始人;金陵派则以李耀和、濮仲谦等为代表。扇骨的雕刻越来越繁复,表现的手法也越来越多。下面我们来说说“阴刻”与“阳刻”。

“阴刻”,指在竹材上留下凹进去的划痕,又分为浅刻和深刻。其中,“浅刻”的刻痕很浅,往往需要在高光下才能看清刀痕。“毛雕”,是浅刻中的一种,也是竹刻工艺中难度最高的工艺之一,既要显示出雕刻内容的清晰,又要显现出雕刻的功力,民国后基本上已失传。“深刻”是阴刻中常见的表现手法,表现内容一般为树木山石、人物,刀法犀利,笔锋毕现;因其刻痕较深,宜于刻书法作品及勾勒法之画。

“阳刻”,指在竹材上留下凸起的形状,大致可分为留青;薄地阳文、浅浮雕、高浮雕;透雕等三类。其中,“留青”,又叫“皮雕”,是利用竹子表面的青筠颜色与竹肌颜色形成差异,而形成的竹刻中一个新的品类;“薄地阳文”、“浅浮雕”、“高浮雕”分别代表雕刻深浅程度的不同,本质上并无差异;“透雕”应用在扇骨上并不少见,多是一些吉祥图案或是几何图形,硬木中的透雕应该和减轻扇骨自身的重量有着直接的关系。

(三)扇坠的把玩艺术

在阶级社会中,一个人的身份地位往往彰显于其所拥有的附属品的数量和质量;物件亦如此。正如,自古君王爱美人,于是美女就有了种类繁多的头饰、首饰、华美衣裳;文人雅士爱折扇,也为折扇配备了扇坠、扇架、扇套、扇盒等多种附属品,以充分展示折扇的流韵之美,以及古人对折扇的重视保护程度。这其中,那一枚枚材质各异、做工精美、小巧精致、寓意吉祥的扇坠正是古人对折扇喜爱至极的写照。

短暂的历史 香艳回眸

从相关出土文物和古代文献考证,扇坠的历史非常短暂。明人谢肇淛所著《五杂俎·物部二》云:“扇之有坠,唐前未闻,宋高宗宴大臣,见张循王扇有玉孩儿坠子,则当时有之矣。”扇坠大约在明清盛行,在明代中期,扇坠已作为时尚玩物进入宫廷,成为御赐之品,并在妃嫔仕女、文人雅士间流行起来。

同类推荐
  • 评书

    评书

    《评书》主要内容分为评书该说、传统评书、评书艺术名家等章节。中国文化知识读本:评书》在深入挖掘和整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成果的同时,结合社会发展,注入了时代精神。书中优美生动的文字、简明通俗的语言、图文并茂的形式,把中国文化中的物态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精神文化等知识要点全面展示给读者。点点滴滴的文化知识仿佛颗颗繁星,组成了灿辉煌的中国文化的天穹。
  • 浮生:芷宁电影札记

    浮生:芷宁电影札记

    《浮生:芷宁电影札记》由少年的灰色时光、旧时已逝,天地默然、无语凝噎的史实、趣与意的有致结合、以含泪的爱送别疮痍、没有华丽外衣只有艰难求生、不到死亡不能解脱、“我愿意为你朗读”、一部颇具气质的电影、记录个体对战争的反应方式、于获释中幸存等构成。
  • 设计:文本与语境(汉英对照)

    设计:文本与语境(汉英对照)

    多年前帕里斯教授创办并主编了《设计工业·工业设计》(DIID)杂志,用他自己的话来说,就是希望能够同时站在历史和当下的角度来重新定位“设计的真实尺度”。对这些在设计领域中具有代表性的主题的讨论,如同围绕着产品在系统设计的过程中技术和文化的延伸所进行的一场世俗性的辩论,通过复合性的结果来击中移动性的目标。帕里斯教授将DIID作为对设计领域研究的实用性工具,试图在人类活动的时间和空间范围中去发现和讲述关于设计的故事以及设计本身的定义,将设计作为“人类自身活动的一种延伸”,通过帮助读者对隐含在设计中的物质和寓意的理解,来定义这种“延伸”,从而诠释了设计如何将人们的需求转化为产品,来改善生活以及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并从中发现设计所具有的时代特有的意义。
  • 认识古典音乐的40堂课

    认识古典音乐的40堂课

    古典音乐入门指南,30年教学经验凝结而成的经典著作。此书是台湾小提琴家、音乐教育家彭广林撰写的关于古典音乐的知识普及读物。书中通过对音乐知识、乐器和音乐家的全景介绍,让读者爱上古典音乐。当然,书中更是讲述了音乐家的趣闻轶事:据载,莫扎特当红时,演出一场音乐会的酬劳,大概可购买五至六台奔驰汽车,而他一天要演出三场!法拉利引擎装配完成以后,质检员们竟然是以小锤子轻敲引擎汽缸,再根据敲出来的音高,决定是否达到制造标准……看完这40堂彭广林富有个人特色的音乐课,你会发现,你以为很有“气质”、很难亲近的古典音乐,其实很有趣!让孩子爱上古典音乐一点都不难,你也会跟孩子一起沉迷其中不能自拔!
  • 玉山曲话

    玉山曲话

    杨守松编著的“昆曲大观(玉山曲话)(精)”用一篇篇小短文留下曲家、曲友、曲迷们与昆曲不得不说的小故事仿佛一个昆曲小品集短小精悍生趣盎然。文集横亘古今跋涉四海记录了作者所感所想所思所悟是昆曲世界的小小万花筒。
热门推荐
  • A Little Dinner at Timmins's

    A Little Dinner at Timmins's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奇幻物语系列

    奇幻物语系列

    奇幻物语系列,世界那么大,总想去看看,一看不要紧,其实也没啥。
  • 过境之鸟

    过境之鸟

    1994年某个夏日,石田廉做了一个梦,梦中七年未见的姐姐惠子跟他通电话的时候突然灰飞烟灭,这个噩梦反映了现实——惠子被谋杀了。廉很困惑——为什么生活单纯的补习班英文老师会在治安良好的赤川被杀害?明明每周通一次电话,他却没有察觉出姐姐的任何异状,他连她有没有交男朋友都不知道。茫然的廉去往赤川,协助警方调查并接任了惠子生前的工作。不知不觉,廉开始过着跟惠子一样的生活,他没有刻意去调查惠子的死因,但冥冥中仿佛有一股力量帮助他接近真相。平淡的生活中,不起眼的线索交织在一起,廉发现自己此时才开始真正了解自己的姐姐——为何她的发色跟他们家其他人的不一样?她为什么要离开东京去往赤川小城?她跟谁交往?在他们极少见面的这几年里她独自经历了什么……随着一个个谜团的解开,廉渐渐理解了之前从未在意过的事情,也终于有勇气回到自己的人生,面对属于自己的现实。
  • 白银时代俄罗斯文学研究

    白银时代俄罗斯文学研究

    《白银时代俄罗斯文学研究》是一本记叙俄罗斯文学在白银时代出现的一些流派以及重要作家和代表作品。全书分为八章,介绍了流派风采,集群精神,个性姿态,抒情风韵等内容。
  • 异界之九阳门

    异界之九阳门

    穿越异世去修仙,却遇上了外表柔弱的圣师大人,请问是推倒还是扑倒?
  • 官宅凶事

    官宅凶事

    从东北老辈人舌头上抖出的一些发了毛的故事,现今儿听起来,虽说鲜味儿不够足,但嚼头还是有的。不信的话,你就品品下边这个老故事。把时光往回一捻,昔日赵氏家族的显赫荣华,以及奴婢成群的光景,便可引出一嘟噜一串的风流传说。那光景里的赵家,甭说人如何如何了,就连猫狗,也都极有身价。可是到了赵四这辈上,老天爷不知打哪儿飞来一闷棍,赵家的家业说败就败,金银珠宝都跟长了腿似的不见了。赵四跟他的一兄一妹,自然也就混不出个贵人样来,在社会的下九流圈里喘息。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
  • 山水佳迹对联(上)

    山水佳迹对联(上)

    对联,汉族传统文化之一,又称楹联或对子,是写在纸、布上或刻在竹子、木头、柱子上的对偶语句,对仗工整,平仄协调,是一字一音的中文语言独特的艺术形式;它是中国汉民族的文化瑰宝。本书介绍了一些地方的关于山、水的对联,如“双剑峰瀑布(庐山)”、“普照寺筛月亭(泰山)”、“萍河(徐水)”、“秦淮河(南京)”等等。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
  • 医女倾国

    医女倾国

    她是丞相府中不起眼的庶女,生性懦弱,被自己的爹当做一颗棋子送入皇宫当皇后,又因其他妃子的争风吃醋,被她只见一面就倾心的皇上打入冷宫。她是二十一世纪医术高超的医生,仁心仁术,却被失去理智的病人家属开车撞死,灵魂飘入异世,重生在只有美貌的燕国皇朝冷宫皇后身上。看着家徒四壁的冷宫,凌墨嘴角噙着冷笑,心里却在疯狂流泪,要是她知道自己学医的最终下场是在医院门口被人开车撞死,她一定会连医院的门都不踏进半分的,可是现在的当务之急是,到底要怎样才能离开冷宫这个鬼地方!终于离开,她过上了逍遥自在的生活,每天在医馆医治病人,而更多的时候是化身为男子每天乐的逍遥。什么都不知道的她本想就这样平淡的过完一生,却被卷入一个又一个麻烦之中。因为医术高超被召进皇宫?好吧,她可是好不容易才逃出去的,怎么可能回去?却因迟走了一步被皇宫来的人包围,没办法,还是易容吧,女儿身怎么办?不用慌,办成男子就是了。可是要不要这么惊险,要上战场啊。医者父母心,不忍心看着战场上的生命一个一个消失,她上战场救伤兵,却悲催的被敌军俘获。什么?敌军的太子竟然看上了她,要她做太子妃,有没有搞错,她可是个‘男’的。另一边,冷血皇上在她被抓走后,每日辗转反侧,不能入眠,以前她都是睡在龙塌之下,没有她每日的嬉笑,他觉得好像失去了什么东西一样。偶遇巫族皇子,被预言成可兴亡天下的圣女,从此展开了六国之间的争斗,连巫族皇子也要来插一脚。拜托,这天下管她什么事,她可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子民。翻了翻白眼,她气定神闲的走入一个又一个皇宫。那些妒妇还想陷害她,微微一笑,皇帝皇子大手一挥,陷害她的女人统统遭受酷刑,被逐出皇宫。在追逐与被追逐之间,到底会发生一些什么样的有趣事情呢?她始终在逃,他们也跟着追。最终,还是他俘获了她的心,让她成为世上最尊贵的女子,一起看江山的秀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