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512000000005

第5章 开篇之前(4)

关于采采,我是这样想的:论文凭,她已经有硕士学位了;论工作,还顺心,单位对她也重视,去了两年,送她去读了5个月的日语强化班,有什么口译、笔译任务都派给她做。还花了10万元,买了台美国原件、国内组装的色谱仪,交给她负责;论家庭生活,两个孩子,大的10岁,得盯紧她的功课,小的只有两岁半,正是满处疯跑的年龄。我也77了,身体状况不是太好,自然我也希望能有女儿在身边照应……采采并不是非出去不可。但她一直很关注国外与自己相同领域的科研动态;外语又的确不错,今年她站里来了位美国化学家,开办新技术讲座,由她担任翻译,从头至尾都拿了下来。有这样的兴趣,又有这样的条件,出去一趟开开眼界,学习一些新技术、新方法回来,对提高她的研究水准大有裨益。亲友们也都认为她不出去一趟,早晚会后悔。得承认,也有点儿个人打算:再怎么说,我也是风烛残年的人了,能再在经济上支持女儿一家几年?我感到在采采这一代知识分子身上有两个太大的差距:一是他们的贡献与他们的报酬差距太大;二是他们的收入水准与部分体力劳动者的差距太大。前几年报纸上就在喊:一个大学毕业生的收入抵不了一个保姆,现在还不是照样!看来三年五载还得如此。采采出去一趟,她丈夫也准备出去读博士后,总能攒些钱,将家里的经济状况改善一下……

采采出去时间长了放心不下家,同时对国内的情况又不熟悉了。她不会去个3年、4年,也不会同丈夫一道出去,而是两口子轮流出去。俩人也都说:“我们是第三世界,学了东西就回来。真要去第一世界当个三等公民,那太没意思了!”

说起来也有意思,我是37岁出国留学的,采采则是37岁决定出国留学的。晚都晚了些,而且又都是非个人的原因造成的。但历史毕竟是进步了,国家毕竟是开放了,要不然,一个“特嫌”的女儿,哪敢再去美国?采采学成回国后会有一番成就的。我想,我九泉之下的母亲将会为她的外孙女感到欣慰……

考“托福”,英语需达到相当水平。“托福”考试要求相当严格且程序安排也是相当周密的。试题由美国方面直接拟定,试卷也收拢回美国直接评判。准考证于临考前两周由考试协调处向各考生寄达,进入考场时工作人员要当面查验考生所持准考证和工作证上的照片,必须三者相符;评卷时还要核对考生填写的报名表和卷面上的笔迹。真可谓环环相扣,疏而不漏了。然而,也有英语蹩脚而睡觉都在做着出国梦者,不惜花重金请来高手代考“托福”。论其招数堪称上上也,从报名填表开始即由代考人代笔,义设法弄到改换了姓名、照片上盖了钢印的工作证件。据说也有舞弊成功者。这些天衣无缝的谋略,恐怕美国人是始料所不及的。但不知如许“南郭先生”混入美国之后,再有何高招能一直“滥竽充数”下去?当然,这只是极个别的例子,也不可能众人都去仿效。对于高校里的学生好说,英语课、英语老师,近水楼台先得月。社会上有志于此的人们却没有这番“月色”,于是义一种特殊行业应运而生,名称形形色色——

新概念英语班;许国璋英语班;高级口语班;基础英语班;出国留学人员英语训练班;《美国之音》中级美国英语班……从全国各大都会曲曲折折的大街小巷里,从一所所中、小学里冒了出来。翻开《北京日报》、《北京晚报》、《新民晚报》、《羊城晚报》……时不时能见到此类补习班的招生广告。

在北京,学习期限由两个月至半年不等,收费30元左右。外国人教的有一所,即民办的光华外语学校,期限4个月,收费40元。该校设有8个班,学员达三四百人。各校教学质量有高有低,学员们却绝对的虔诚,竖起双耳生怕漏了一个单词。每个星期两个晚上,不论刮风下雨,三伏寒冬,一下班,多数人空着肚子,径直奔向各个教学点。等拖着条近似死鱼的身子回到家里,远的要过10点,近的也已9点左右,胡乱塞上几口后,书包里、案头上还有那么多作业要做,一盘盘磁带要听。学员们同窗苦读一场,却忙得彼此之间叫不出姓名,更不能深交,只是在匆匆交臂中,彼此投上一个疲倦而又会心的微笑……

从出国留学生身上获了利的,不仅有非法的外币倒爷们,和合法的形形色色的英语补习班。连香港的某些机构也红了眼,急切切地插上一杠子。

对数以万计的自费留学生来说,去美国是第一选择。然而,近年来美国学校挑选海外学生的标准越来越严格,除了一小部分“托福”考试在600分以上(个别院校要求550分以上)、英语成绩特异者,有幸获得奖学金、助学金外,多数人即使被美国高等院校录取,也必须有足够的经济实力支付在美国学习期间的一切费用,才能获准签证。于是,不少人开始将目光转移到其他英语国家………

1986年下半年起,在广州传出一则新闻,宛如彭丽媛的歌喉般动人:只要交纳一笔报名费,不论英语成绩如何,也无须经济担保,便可到澳大利亚各大学、院校学习。这支“歌曲”的华彩部分是:因为澳洲地广人稀,劳动力缺乏,该国政府将在1988年建国200周年大庆之际,大赦违反移民法的人,届时留学生凡有此愿望的,都可变成澳洲的永久性公民。

不知是香港的某些机构从中悟出了什么门道,还是这则新闻本身就是由它们炮制并进口来的。一时间,纷纷开设为大陆同胞联系留学澳洲的业务,从中收取数量可观的手续费,而且这手续费还拒收人民币,只收港币。其中一家名为AcademieAsia的辅导留学中心,曾在《羊城晚报》上刊登了题为《自费留学英国、澳洲的佳音》的广告,内称该机构将邀请英、澳著名教授,于1987年5月间赴北京、上海、广州等地访问座谈,解答自费留学的有关问题,届时将有专人洽商具体出国事宜……

自费留学者的大海上,赴美国的大浪未见衰退,赴澳洲的狂潮又在迭起!美联社驻北京记者一下注意到了;昔日门可罗雀的澳大利亚驻华使馆,今日也蒙受着“倾盆大雨”……

签证处官员霍尔姆斯告诉记者说:“申请签证的留学生人数突然激增,结果迫使大使馆小小的留学生签证处从澳大利亚请来临时工加班。同时,有几个星期申请表格供不应求,不得不赶去香港加印。事情变得一团糟,我们被人潮所淹没。工作人员受到不顾一切的学生们的打扰,他们给我们打电话或尾随到我们家中拜访。有一个人为了给一位亲属办签证而谎称同我约好了见面时间,结果混进了签证处……也许他们习惯了走后门,可澳大利亚使馆没有后门可走。谁打扰使馆工作人员,谁就别想得到签证!”

澳大利亚驻华大使馆发言人爱德华兹则向记者表明:由于有谣传说澳大利亚明年将大赦违反移民法的人,因此情况恶化了。目前大使馆已在设法辟谣。

面对此情此景,头佩国徽、铆钉般日夜守卫在西方国家驻华大使馆门前的武警战士们,心中想必会有打翻了五味瓶似的复杂滋味……

星期天的一早,我就要起来上教堂,先读查经班,那里有浸礼教会的老师免费教外国学生读《圣经>,然后去大教堂做礼拜。教会的老太太们对我很好,她们说我是这地方从中国大陆来的第一个学生。教会免费供应早餐,但我不爱吃那些洋玩意,只是喝杯ST了事。我和她们一道虔诚地祷告。我第一次去时,教会的先生和女士们问我最希望为谁祷告,为自己?我回答:为了我在中国的美丽可爱的小女儿、太太以及所有的亲人。他们很感动,他们说他们全体都要为我的女儿和太太祷告,我也很感动。我多么爱我的小女儿,我多么想她,我尽量使自己在作礼拜时想她,因为我平常想她都要想发疯了。在悠扬的唱诗中我眼前那些作礼拜的小孩子好像都是我的曼波,我的心宁静极了。我亲爱的小女儿,爸爸离你而去,并无半点海意,我将为你去创造……

——摘自他给她的第2封信

1984年冬天,自从洛杉矶奥运会报道归来,他就特别忙,回到家里,话没有几句,人也显得有些神情恍惚,像是有什么心事。那些日子她住在母亲家,而他,常说在报社值班,夜不归家。她打去电话,又找不到人。许是即将做母亲的紧张与兴奋,遮住了感情一向细腻的她的眼睛,她没有在意……

满月刚过几天,她突然想回景山的家拿点东西。那是报社分给他的一间平房,16平米,朝北,夏季地下冒水,光线也晦暗。临产前,小两口搬到了劲松她母亲的家。回到景山的家,她突然有一种异样的感觉,凭着女人特有的敏感,她不幸证实了一种可怕的事实……她的心“咚咚”地跳,撼着胸部,震着耳膜。曼波生下来后,她常头昏脑晕,此刻,她更觉天旋地转,双眼发黑,恍如有一个巨大的黑洞要将自己吞没……

母亲打开门,她脸色苍白得像张纸,瑟瑟抖动的身子成了一片深秋的黄叶。母亲预感到了什么。她不想说,倒在了沙发上。她想她的命运怎么和妈妈的命运一样。曼波的命运怎么又和她的命运一样。不,还不如她。她还过了十几年幸福的家庭生活。曼波一出生,就笼罩上了浓重的阴影。她哭了。为自己的命运而泣,为女儿的命运而泣……

他回来了,见她不对劲,忙问:“你怎么了?”

“我回景山了……”

他坐在沙发上,好几个小时。眼睛直直的,晚饭也没吃。

“这个女人是谁?”

他说了一个名字。他说他和此人去年11月才开始讲话,以后又因为一道采访才熟识的。

“她几次讲起要离婚和我结婚,我从未松过口。你可以相信我,我会将这件事处理好,不会为她而影响自己的前程,更不会因她而毁掉我们这个家!”他嗫嚅地说。

她还清清楚楚记得那个日子——5月31日。

头天凌晨两点,他出的家门。他去郊县考摩托,因为还没有执照,他得趁警察们还在睡觉时开去。她不放心,叮嘱他,要他中午打个电话回家。傍晚,电话来了,他说晚上报社有事,不回家了。后来她才知道,他刚接到一封电报,四五月里都在西南出差的那个女人,次日上午回北京,要他去机场接她。

这天下午3点多钟,他回到家,衣服上里外都有血,半边脸是肿的。她以为是骑摩托摔的,他也说是摔的。过了一个多小时,来电话找他。接了电话回来,他面如死灰,目似泥塑。他这才告诉她:当他在那个女人家时,本想和她谈清楚,为了彼此都不再做个心怀愧疚的人,俩人的关系到此为止。这时,她丈夫和报社的一个人冲了进来,不容分辩,她丈夫早已用手里准备好的东西劈向他的脸,接着又操起了一件家什……

一个男人,说坚强也坚强。丙辰清明,潇潇细雨,天安门广场上那滚烫的诗潮里有他的诗行。人家按图索骥,追到他这里,他锒铛入狱。将近一年里,他似个被捆得结结实实的粽子,从市区批斗到各个郊县,身上至今仍留有那个狂犬般的年代咬出的齿印。诗是正气轩昂的,人也不能蓬头垢面,无论到何处批斗,他都穿戴得整整齐齐干干净净。

一个男人,说软弱也软弱。此刻,他好像陷于灭顶之灾似的。有一种自己这辈子全完蛋了的感觉。

“我连累了你,对不起你。只要你愿意离婚,我没有理由不同意。一切后果也该由我自己来承担……”

这时,女人往往比男人冷静。

几个月来家庭的完整虽然继续维系着,她心里一道深深的伤口却没有愈合。眼下又出事了,如同扯布,那道还未止住血的伤口哗啦一声又被扯开,她悸痛得心都喘不过气来。而且,她隐约预感到:不管眼前的事态如何发展,到头来损失最重的不是他,也不是那个女人,而是无辜的自己和心爱的女儿曼波!

以世俗的“以牙还牙”的原则,她也可以拿一把“刀”,向他的心上戳去……

她却看护着他,站在自己痛苦的废墟上看护着他。沉默、忧郁,甚至还有几分温柔……

片刻间,她想到很多:哪次在北戴河海滨散步?他给她讲“四·五”,讲自己的诗,讲他手里那根笨笨拙拙的针,还有手铐吃进肉里的滋味……她说:“你是英雄。”他笑了:“我哪是啥英雄,不过爱舞文弄墨,瞎碰上的。”哪次昆明湖上荷风徐来的荡舟?他告诉她“文革”时父亲被打成“反革命”,家里生活困难,个子高大的他就去各个厂的篮球队当替补队员,打了这队去那队,一天挣个几角钱补贴家用。她听了泪水潸潸地往下掉……俩人新闻班同学时,他的才气就让她佩服。他写过不少较有影响的报告文学、新闻通讯。在报社,亚运会报道是他去,两年后,奥运会报道又是他去……

她知道他是个很重名声的人。她也知道他是一个锋芒毕露的人,这几年坐下水船,扯顺风蓬,在报社里没少与人磕磕碰碰。天下本无事时,几条舌头都能翻起一堆浪来,何况真刮来了这桃红色的风暴?!

她明白他担心鸡飞蛋打。他害怕脊背压上一串串阴湿得有如泥鳅的眼睛……

他向她捅了“刀子”。她给他敷了“药料”。这天夜里,他们谈得很晚。她有那么多话要告诉他,可说起来,她的生活的哲学又如此简单:有什么呢?不就是去不成莫斯科吗?不就是当不成本唾手可得的部主任吗?太阳还在。星星还在。大地还有四季次第。生命还有弃旧扬新。只要生活着,哪怕是痛苦地生活着,只要今后活得诚实,这生活便会有意义……

她先说的第一句话是:“我不会轻易地爱上一个人,我也不会轻易地去恨一个人。”

第二天,报社开始派人来,轮着上她母亲家。部主任、保卫科长……口气是严厉的,追问也不含糊。他觉得自己又回到了9年前受审的境地。不,还不如那次,那次,虽受皮肉之苦,心却是坦然的;这次,没有血腥味,心却无法坦然,更无力抗争,好似被打断了脊梁骨。

同类推荐
  • 永远的阿赫玛托娃

    永远的阿赫玛托娃

    本书是小说家叶兆言最新散文自选集,以人文关怀的视角,写人记事描物,体悟五味杂陈的人生。近年来,小说家叶兆言创作了大量的散文随笔,受到读者喜爱。他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我是小说家,散文只是玩票!”但其散文的精彩,可与小说媲美。也许是家学渊源的缘故,小说家叶兆言的散文表达了浓厚的文人情调,无论是漫谈陈年旧事、闲话文化名人,还是追怀亲朋师友,都显得学识丰富、坦诚真挚,散发出平和恬淡的儒雅气息。他的文笔简洁平实,或直抒胸臆,或旁征博引,或幽默谐趣,自有一种韵味,反映了一个作家的深厚学养及其浓厚的现实与人文情怀。
  • 资乎者也2

    资乎者也2

    《资乎者也2》与许多高大上的人生指导不同,此书中大多观念,皆为作者曾经的思维误区之反省。传统、权威的不容质疑和不敢质疑,混混然地囿于“日用而不知,习焉而不察”,一旦开始觉察与思辩,生命便又呈现鲜活的欣欣然。文化与文明日趋多元,对同样一个观念,将不同年龄、不同阅历的人的不同见解并列在一起,本身便是一件非常有趣又值得玩味的事情。况且,每个观念后面都给每个读者留了一席思考的空地……
  • 谁先到了重庆

    谁先到了重庆

    《谁先到了重庆》共有四幕,内容为主人公吴凤鸣帮助弟弟凤羽逃出北平沦陷区去重庆参加抗战,自己则留在北平刺杀日本军官和汉奸,最后以身殉国。牺牲前说,“还是我先到了重庆”。在这里,重庆已成为抗战的中心和精神的象征。一颗心先到重庆,就是为抗战献身。
  • 写作的艺术

    写作的艺术

    这本《写作的艺术》(On the Art of Writing)是亚瑟·托马斯·奎勒-库奇爵士(Sir Arthur Thomas Quiller-Couch)1913年至1914年“在剑桥大学对其学生讲授写作艺术”的演讲集,其中为首的一篇正是1912年他被英国国王爱德华七世任命为剑桥大学英语文学教授时的就职演讲。作为著名的文学评论家、学者、教育改革者,奎勒-库奇爵士在这本演讲集中,强调了语言的艺术性及其至关重要的性质,给出了一些在语言表达及理解过程中都不可或缺的“技巧”。
  • 黄昏散步

    黄昏散步

    《黄昏散步》为作者于2009年所写的文艺杂笔作品集,有生活随感、游记散文.有工作体悟、文艺感想,也有为文学艺术界朋友们的图书或书法作品写下的序言,其中包含作者在自治区文联主席工作岗位上对文艺工作的总体思考与实践体会.对文联工作的整合想法与创作实践.对人生的不懈追求与哲理感悟一一并辑成此书。
热门推荐
  • 2013年思想随笔排行榜

    2013年思想随笔排行榜

    梳理和总结了2013年我国思想随笔创作的实绩,编者在全年度大量的思想随笔创作中推荐编选了数十篇随笔佳作,从作品的价值上反复斟酌、判断,从而把现实中受到普遍好平、具有广泛影响,富有一定的艺术性质的好作品选编出来,《2013年中国思想随笔排行榜》反映年度随笔创作全貌。
  • 民族救亡(中国近代历史大事详解)

    民族救亡(中国近代历史大事详解)

    中国历史渊源流长,博大精深,是国人精神底蕴之所在,是民族长盛不衰之根本。认识历史,了解历史,是每一位中国人所必须面对的人生课题。本套丛书浓缩了华夏五千年的风雨历程,以一个全新角度纵览中华民族的辉煌历史。全书以全新史料,记述了上溯古代,下至公元1912年的中国历史进程。内容涵盖政治、经济、军事、科技、文化、艺术、外交、法律、宗教、民俗等方方面面。内容详实,存真去伪。并由历史国学权威学者、专家最终审定。
  • 重生之电子风云

    重生之电子风云

    胡一亭回到了自己16岁那年的春天,不甘再尝平淡,从人生寂寞轨迹中一步步迈出,站在了青春的十字路口。面对千帆过尽怅然落泪的过去,他要如何抉择,才能不留遗憾,在这片天空下,如白日惊雷,点亮人生。半导体产业又称IC产业,是信息革命的发动机,共和国每年进口芯片总值超过石油,仅2012年便进口1900多亿美元,比起1200亿美元的石油进口总值,超出近60%。重生的全栈工程师胡一亭,依靠强悍深厚的研发功底,面对一个个IC业界超重量级巨兽,无可避免的狭路相逢。电闪雷鸣般对撞后,他将是昙花一现被慢慢遗忘?或是抵达彼岸的灯塔?
  • 群主驾到

    群主驾到

    穿越到战火大陆山沟沟里的山贼身上,获得类似于灰雾主宰的聊天空间,不一样的聊天群从大剑开始!嘀嘀:附近的人莉莉申请加群,祈愿咒物三眼鬼面石像,贡献灵能:6。嘀嘀:微笑的迪妮莎申请加群,祈愿咒物破旧的古代手扎,贡献灵能:3。嘀嘀:混沌破晓申请加群,无祈愿咒物,精神遍历状态,贡献灵能:13。此时,金发银瞳的大剑战士们还在海外孤岛上斩杀妖魔,她们的故事还没来得及展开,当世界逐渐褪去朦胧面纱,庞大的神秘世界露出冰山一角,超凡之路,当你“瞧见”,当你“死亡”,才是开始!
  • 一池风月乱江湖

    一池风月乱江湖

    一池风月,一段邂逅,一份真情。盛宴上的波涛暗涌,华山中的阴谋诡谲,魔教里的尔虞我诈。朝夕相处,乱了何人心。--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请进这扇门

    请进这扇门

    请进这扇门,里面有天大的机缘在等你。当然,我不会告诉你,这门会随机复制或抽取你的基因、修为、物品,甚至是血脉、神通!但我会告诉你,你需要排队,并且是排在一头猪后面!
  • 暗网鬼探

    暗网鬼探

    你想找他们,只需要登录一个网站。你在生活中遇到的灵异事件和未知谜团,都可以找他们解决。只要,出钱就行。你想找灵异师,灵媒,通灵师,道士,盗墓者.......还是,专门调查并解决诡异谜团的鬼探职业人呢?不过鬼探简决遇到的,都不是鸡毛蒜皮闹鬼的小事......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
  • 最终二次元幻想

    最终二次元幻想

    桥豆麻袋!!!这本书目前有二三十章是屏蔽状态,如果看到一半发现剧情跟不上了……自信脑补吧,我这条咸鱼无能为力了==(大修版简介EX):失去了大部分的记忆,莫名其妙活在二次元世界中的他还能做些什么?当然是去屠杀轮回者啊……一念善,拯救世界。一念恶,破坏剧情。当好像有点不太对劲的“系统”随着“病毒”入侵崩溃,一切的真相才浮出水面。怎么说呢,无限流+无敌流?目前进度:主属世界(打了mod的)泰拉,圣杯四战擦边,学园默示录擦边,圣杯五战(真正意义上说的第二个世界),魔兽争霸结束,39号平行地球(+我的世界)告一段落,原罪战争进行中。本书又名……《不想参与剧情的懵逼主角》《泰拉瑞亚的死亡骑士?》《论逼死读者的鬼畜第一人称是怎么突然转成第三人称的》《不管你看不看反正我就是要写(笑)》
  • 百年的等待

    百年的等待

    新调来的女副县长,私访了住在峰连峰、岭叠岭的大山深处一个老婆婆,这在当地引为美谈。引为美谈的原因,倒不是说那位副县长亲民爱民,而是另有主题,一个让人感叹又让人慰藉的主题——百年的等待,总算有了结果。老婆婆是上世纪第一个年头出生的人,真正的世纪老人,她的名字叫秀婆。秀婆一家本有数口,因了一场战争一场瘟疫,竟只剩下她一个人。种种机缘,让秀婆先后和几个不同年龄、不同职业、不同性格的男人生活过。秀婆漂亮贤惠温柔,那些男人,起先都发誓爱她一辈子,但都因种种原因又离开了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