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511700000051

第51章 新诗的民族性与当代性之二重建构(1)

(本文是作者在2005年10月由中国文化部、中国作家协会和安徽省人民政府在安徽马鞍山市举办的首届中国诗歌艺术节“诗的民族性与当代性相统一”论坛上所作的主题发言。原文发表于《世界文学评论》2006年第1辑。)

中国首届诗歌节是一次很有意义的活动。一百多位著名诗人与诗歌理论家齐聚一堂,在马鞍山这样一个具有悠久而深厚的诗歌传统的城市,在这样一个有着诗情画意的山水风景的城市,主办这样的活动,其影响一定会超出诗歌本身。因此,我愿意出席这次诗歌节,并在诗歌论坛上发表自己对诗歌民族性和当代性的意见。

一、诗的民族性问题

什么是诗的民族性?我认为所谓诗的民族性,就是指诗歌作品中所生存并发展着的本民族的民族精神、民族个性、文化传统及审美趣味与审美理想,它既具有一种稳定性的结构,也具有一种流动性的性质;也就是说民族性是经过上千年的历史发展才形成的,并且还处于不断地运动与变化之中。中华民族在伦理道德观上的尊老爱幼、父严母慈、夫唱妇随,女人的正道是讲贞洁与专一,讲三纲五常、三从四德等行为规范,男人的正道是走仕途科举而追求功名利禄,建功立业,光宗耀祖;中国传统知识分子当然也有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的一面;中华民族在哲学观方面的天人合一、天人感应、人有恶行必遭报应,在审美理想上的和谐与静穆,在思维上讲究以直觉与直观的方式、善于从整体上把握一个事物,以形象的文化结构、心理结构等富于美学特征的方式而非逻辑的方式呈现世界等,在艺术风格上讲究含蓄与蕴藏、品位与境界等。在上述的这些方面,中华民族和西方民族是并不相同的。这就是民族性的一种具体化,或者说所谓的民族性就体现在这样一些现象上,从这样一些现象上可以得到生动而形象的说明。

当然我们要探讨的是诗歌的民族性,但诗歌的民族性不可能离开整体上的民族性而生存和发展。诗歌的民族性是一个很大的题目,一时好像也无法讲清楚。

在此,我主要想从中国诗歌艺术的民族个性来谈。

具体到中国诗歌艺术的民族个性,我认为主要可以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一是讲究格律,即平仄与韵律。唐诗、宋词、元曲等是中国格律诗的高峰,唐诗里的五绝、七绝、五律、七律,宋词和元曲里为数众多的词牌和曲牌,都要求诗人的抒情写意应当在一定的规则之内来进行,以造成曲曲折折、回肠荡气的艺术效果。什么是诗歌中的“格”?所谓“格”就是诗歌中行与行、节与节之间的关系,正是这种关系形成一首诗在总体上的艺术格局。唐诗中的五绝、七绝、五律、七律,好像是不分节的;而到了宋词和元曲的时代就分节了,大都有上片与下片之分。什么是“律”?所谓“律”即韵律,包括句中之韵和句尾之韵,还有行与行之间的平仄相协,并讲究对称性的结构之美。有人笼统地说中国古诗都讲究对称之美,其实这是不准确的;讲对称之美的只是诗中的主体部分,中国古诗中也有富于参差之美的作品,如李白的《蜀道难》、《梦游天姥吟留别》,长长短短、高高低低,似乎是没有对称性的艺术形式的存在;《诗经》和《楚辞》

中的多数诗,都是一种自由体,那个时代还没有形成诗歌的某种特定的格律,因而有其错落之美。中国古典诗词在主体上是讲究整齐与对称之美,这一点也是不能否认的。但无论如何,格律是中国古诗最讲究的一个要素,中国人的才情和智慧,在这一点上是得到公认的。中国古典律诗的形式,是在沈约“四声八病”之说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这种形式到唐朝达到顶峰,到宋、元又有新的发展。

这是一种基本的艺术事实,也是构成中国诗歌艺术民族个性的首要因素。西方诗歌虽然也有许多格律体形式,如众人皆知的十四行体,在格与律方面都是十分讲究的,但西方诗歌还是以自由体为主体,当然,在各个国家与民族,具体情况又有所不同。

二是讲究意象艺术。中国诗人由于汉字思维的特殊性,善于以直观、直接的方式把握世界与表现世界,因而特别讲究在一首诗中创造新颖独特的意象,并以此来抒情达意,并且往往呈现出一种整体性。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苏东坡的《赤壁怀古》、陆游的《钗头凤》等都是如此。什么是意象?意象即诗人主观之“意”与客观之“象”的融洽,并在此基础上产生的一种新的生命体,是诗歌艺术表现中的一个基本的元素,是诗歌艺术建构中的一个最小的单元。(关于意象的本质,请参见拙著《现代诗的意象结构·本体篇》“意象的本质”一章,北京:国际文化出版公司,1997年。)我们从许多诗作中意象所发挥的功能和作用,可以发现意象的表现力是非常之强的。

一首诗,往往可能因一两个意象而生气盎然、诗意叠出;一首诗,也可能因为缺少一两个意象而生气消散、毫无诗意。正是因此,20世纪初美国有一批意象派的诗人如庞德、王红公等人,对中国古典诗词的意象艺术佩服得五体投地,而写了《在地铁车站》等一系列诗作,推动了英美意象主义诗歌运动的展开。中国诗歌作品含蓄深致的艺术风味的产生,与这种艺术之维的选择是密不可分的。

三是语言的准确、简洁、精粹、典雅。汉字是目前世界上还在使用的一种象形文字,表现了中国文化具有一种相当顽强的生命力,而其它象形文字都消失了,无影无踪了;与此相应的汉语言也是世界最优美的语言之一,这可能还没有得到西方学界的认同,我想总有一天他们会认识到东方语言的重大价值与意义的。

法国人说他的法语之美为世界之最,英国人说他的英语之美为世界上之最,其实都有点自夸之嫌;法语是以音韵之美著称,英语是以表述严密著称,而汉语特别是古汉语兼有这两种优势,既有音韵之美又能充分地表情达意,兼具准确、简洁、精粹和典雅的特点。中国古典诗词的语言讲究对动词的选用,讲究对色彩词的构建,讲究词组的灵活机动,前后左右是可以调换的;同时,中国古典诗词讲究用词的书面化与文化气味,用典、夸饰都讲究法度;从表面上看,中国古典诗词之语言表意是模糊的,其实对于诗意的表达来说是相当准确的、富于表现力的。

张若虚《春江花月夜》确有一字不差之功,比如对动词的讲究,“空里流霜不觉飞”之“流”,“愿逐月华流照君”之“逐”;也特别讲究色彩词,比如“滟滟随波千万里”之“滟滟”,“汀上白沙看不见”之“白沙”。可惜中国古典诗词所拥有的这种美的语言,在我们的新诗中却基本消失了。

中国诗歌艺术的民族个性也许可以从不同的角度来进行理解,根据我读中国古典诗词的感受,我认为最主要的就表现在以上三个方面,并且在这三个方面往往是统一在一首诗歌作品中的。以“意象”艺术为核心、以“格”与“律”为限制、以“语言”的选择与经营为手段,使中国古典诗词立于世界诗歌之林而不败。

这也许是另一个意义上的“东方不败”的神话。

二、诗的当代性问题

什么是诗的当代性?所谓诗的当代性,是指诗歌作品中存在的一种现代倾向,即反映出当代人的精神风貌和心理形态,同时也体现出诗人在艺术上的一种新探索以及这种探索所产生的新的因素。我认为当代性是一种没有终点和稳定性的东西,并且没有自己的文化结构与心理结构,它总是处于一种发展与变动的形态之中。这种当代性,按一般人的理解,是从本民族的文化对外来文化思潮的吸收与演化中来,其实我认为在自己的民族文化传统中,也可以自觉地产生一些当代性。当然,从中国新诗来说,西方的浪漫主义诗潮的影响,给郭沫若的诗带来了一种“20世纪的动的和反抗”的精神;法国象征主义诗潮对李金发、沈宝基、王独清等诗人诗作产生影响,使李金发的诗中存在着一种对于“丑”的发现,以及以一种凄凉的人生情态对于现实进行批判;西方现代主义文艺思潮对艾青的诗产生了影响,使其诗有一种广阔的忧郁感和鲜明的色彩感。这些东西我想主要是从西方来的,不是从中国自己的文化传统中产生出来的。

然而,从中国自己的传统文化中也可以产生一种与西方完全不同的当代性,如余光中的一些诗歌中在“格”与“律”的建构方面,就广泛地采用了唐诗与宋词所建构起来的艺术要素,如《民歌》、《乡愁四韵》等;而戴望舒的《雨巷》中对“丁香空结雨中愁”的化用,也尽可能地表达出了一种现代人的忧思。这些诗里生成的当代性是从古典诗词中产生出来的,但它和古典诗词已经完全不同,已经具有一种新质,只不过这种新质是从本民族的文化传统中可以得到说明的,它与在外国思潮影响下产生的当代性有很大的区别。当然,我们也不得不承认,所谓诗的当代性,主体部分还是来源于外来诗潮及文化思潮之先锋精神,来自外来文化及思想之前沿探索。20世纪西方文化中那种探索的精神、反叛的气度和前倾的艺术姿态,传进中国来以后与中国传统文化相激相荡,于是产生了种种变异,使我们的诗歌得到了改造,能够从容自如地表现当代人的生活和情感。当然,由自我的变异而产生新质,也需要外来文化的滋润。因此,诗的当代性要求诗人敞开自己的胸怀,不拒绝和排斥一切外来的东西,不拒绝和排斥人类共同的文化财产,不排斥外民族诗歌在艺术表达上的种种智慧。文化本无优秀和粗劣之分,却有强势和弱势的差异,只要勇敢地面对当代世界文化大潮,与欧美的诗人平等地对话和交流,我们就会自然地对诗歌以及所有的文化艺术有一种现代的理解和当代的眼光,那我们所创作出来的诗歌作品,自然就会有浓厚的当代性。

一个民族的未来系于当代性,一个民族的诗歌的命运也系于当代性,这也许就是此次会议提出这个问题来进行讨论的真正理由。其实,就像诗的民族性一样,作为一个诗人也没有必要一定要对此有多么深刻的理解,然后才去从事诗歌写作。只要有这种意识,能够认识到中国古典诗歌的民族性,也认识到西方诗歌的民族性,并且是站在今天的立场上来进行思考与选择,就会让自己的诗歌既具有民族性也具有当代性。民族性与当代性的统一正是我们杰出的诗人一生都在追求的目标。

三、民族性与当代性统一的形态

能够在自己的诗歌写作中将民族性与当代性统一融合者,乃有可能成为一代大家。作为学者,我们也许对20世纪中国诗歌史上的作家作品中所存在的民族性和当代性更感兴趣。我认为整个20世纪的中国诗史,就是一部民族性与当代性既矛盾又统一的进化的历史。从20年代诗的新旧之争,到30年代诗的格律与自由之争,再到40年代诗的传统与现代之争;从50—60年代诗的古典与民歌之争,到80年代朦胧诗的讨论,再到90年代以来关于诗的先锋之争,其实质都是诗的民族性与当代性之争。民族性与当代性也许是一对天然的天敌,它们往往引起人们的极大关注,一方面认为诗的民族性是诗的根本,好像诗写出来不像本民族的东西就没有任何价值;另一方面又认为诗的当代性是诗的命脉,好像诗写出来没有当代性就没有任何创新。两个方面的意见都是对对方的一种否定,并且往往总是采取一种决然的态度。而我认为这样的争论虽然可以引起人们对新诗命运与前途的关注,而其实针锋相对的争论是没有必要的。诗人有没有必要关注那些空头的理论家的意见?诗人有没有必要参与其间?诗人应当以自己的诗歌作品说话,而不是以理论说话;就像有的人认为自己是诗坛的领军人物,可是他靠什么东西来领军呢?难道是靠自吹自擂吗?在诗人的诗歌写作中,民族性与当代性的确也是难以处理的一对矛盾;处理不好,就只能是小家小气;处理好了,则可能是大家气魄、大家手笔。

现在我们回过头来观看20世纪的中国诗史,我们可能会赫然发现凡是没有将民族性与当代性处理好的诗人,其作品都是有缺陷的,其艺术生命力的永恒性会都是受到影响的。像田间、李季、阮章竟等所谓从前的著名诗人,像黄声笑、王老久、习久兰等工人与农民诗人,虽然他们的作品可能具有一种时代性与社会性的意义,在当时可能引起过一些批评家的关注,但在他们的一生中由于很少接受外来文化的影响,其作品往往都一致地缺少一种现代感,也就是我们所说的当代性。现在来读他们为数不多的作品,就是包括他们的代表作,往往都过于简略、单一和平面,因而其生命力是相当有限的。如果一个诗人没有当代意识,没有与自己所处的时代进行对话与交流的愿望,没有接触过任何一个外国作家与作品,那他的创作就很难进入当今人们的阅读视野。这种狭小的艺术选择就预示着诗人艺术生命力的缺失。

另一方面,像台湾诗人洛夫的早期诗作,20年代李金发、王独清等早期的诗,由于对本民族的东西缺少关注,而又过于欧化和虚空化,无论其精神与形式都比较单一,时空意识也不够强烈。这一批诗人诗作的艺术资源完全来自国外,对于自己民族的东西不是很感兴趣,那么诗的民族性就自然地成了问题。

如果你的诗完全与自己所处的时代社会相隔绝,如果你完全不关注自己民族的生存境况,并且也不关注自己的同伴与朋友,那可能就会让你的诗歌写作失去了生命之根。我不同意鲁迅先生所讲的文学艺术越是民族便越是世界的说法,好像只要自己的特点越鲜明,就越为外国人所注意,就有了生存与发展的可能性。但民族性却是我们的作品之所以存在的最根本的因由,因为民族文学的竞争就是靠自己气质与个性,也就是一个民族的文化积淀。

同类推荐
  • 诗酒趁年华:古诗词中的诗酒人生

    诗酒趁年华:古诗词中的诗酒人生

    循着古诗词中的酒香,酒魂,酒文化,解析诗酒所传达的精神世界和人生况味。这是一本古代诗词品赏,但重点不在解析本身,而在于通过诗词思考人生,解读世情。全书以情感为轴,分为四个部分:欢、思、伤、纵,代表酒的四种情感基调。作者精选历代24首酒诗,代表24种情感,通过富有张力和表现的文字,传递出大量有价值的文化、社会讯息,具有较强的艺术性和可读性。
  • 流年急景,守一份深情

    流年急景,守一份深情

    《流年急景,守一份深情》是一本散文精选集,书稿精选《古文观止》中韩愈、欧阳修等历代文学家抒写家国情怀、朋侪之谊、师友深厚情感的文字,引领读者体验古文之美,体会古人深情,于俗世生活中诗意地栖居,在现实生活中守住属于自己的那份真情。
  • 中国抒情传统学派研究

    中国抒情传统学派研究

    《中国抒情传统学派研究》作者追溯了该学派的思想渊源,描述了它的发展历程,分析了它的治学方法,最终指出,中国抒情传统学说本质上是以西方浪漫主义文体观念为理想而对中国文艺美学史所作的一次现代发明,体现了海外华人学者对中国传统文化的镜像式认同与想象。出于对抒情传统论的反思,作者提倡客观多元的比较视野和更趋微观的中国文艺美学研究方法。
  • 秀水河

    秀水河

    假如感情和理智起了争吵,让我去相信哪一个好?——(苏)施企巴乔夫。赵刚已经有十多天没有走进自己办公室了,写字台上除了落有一层薄薄的尘埃,还添了一大堆信件。赵刚随手拿起一块与水分子没有多少缘分的抹布,粗略地擦了擦写字台和坐椅上的尘埃,便迫不及待地坐下来一封封地拆阅起信件。忽然他被一封与众不同的信件吸引住了,信封是用牛皮纸制作的,上面没有粘贴邮票,也没有书写收信人的地址和邮编,信封的封口用胶水粘得严严实实,上面只写了“赵刚收”三个字。很显然,这封信不是通过邮局寄来的,是有人直接放到他的写字台上的。
  • 2011年散文排行榜

    2011年散文排行榜

    为了梳理和总结2011年中国散文创作,中国散文学会在浩如烟海的散文创作中,推荐编选了2011中国散文排行榜,入选的40余篇作品均富有艺术特质,经得起时间的考验,代表了2011年度中国散文创作的整体面貌。囊括了包括余秋雨、贾平凹、陈忠实、梁晓声等著名作家的2011年佳作。
热门推荐
  • 木叶之苇名

    木叶之苇名

    在她那双眼睛里,这个世界将会走向怎样的未来
  • 被召唤至异界的悲惨生活

    被召唤至异界的悲惨生活

    我叫陆凝。(提示:这不是第一人称小说(笑)只是主角喜欢碎碎念而已。)我被召唤了,至于为什么,我怎么知道(奔溃)洗完澡准备睡觉,忽然就站在了一个魔法阵中间,一群穿着怪异的人朝我跪拜。你问我是不是要当国王或者首领什么的?嗯!有一瞬间我的想法也是这个。但是...他们特么要我去屠龙,你们开玩笑要有个限度的,喂!我一个宅男,什么也不会,不是你们全部叫我英雄我就真的是英雄了?就真的能去屠龙了?没有那么扯淡的?还有...你们召唤的时候能不能问问我同不同意啊!我们讲点道理好吧?
  • 花心悍妻

    花心悍妻

    先自己打打广告哈:正式通知大家,新文《新欢霸爱》已经开坑,欢迎围观:---------------------------------------------------------------------------------------------为了不嫁到吐藩去,决定借腹生子;为了借腹生子,决定独进鸭店;来到梦里水乡,才发现官府查案自投罗网;稀里糊涂的关进地牢,莫名其妙的出嫁为妇,百般逃跑无望后,乖乖开始享受婚后生活。相公人不错,英俊潇洒还是个大官,三十出头身体棒棒,且从不妨碍自己“寻欢作乐”,就是烂桃花太多——一个是垂涎三尺的通房丫头,一个是虎视眈眈的十二公主,本着拆散一对是一对的信念,数次骚扰,想鸠占鹊巢。有道是谁家不摔锅碗瓢盆,牙齿和嘴唇也时常打架,小打小闹可以怡情,大吵大闹可以休夫。一张休书扔下,住进妓院继续寻欢作乐,管你们是想帮小妾还是当正室,老娘不奉陪!听说梦里水乡在扬州开分店,自然是要去捧场,突然天上掉下个“西红柿”,长着两个迷人的酒窝还会吹口哨,竟是梦里水乡的幕后老板。哈哈哈,认识你能打折么,能找把店里的台柱借来耍耍么……没问题,都可以……好,前方便是人间仙境,帅哥怀里死,做鬼也风流!说什么,这扬州我必定是要走一遭!出了京城才知道世界有多大,醉不归里搞评比,结果前相公没有赶走,还成了跟屁虫。玉池镇里撮合新人,不凑巧自己做了人质,闹得人心惶惶。最有意思的是女儿国,全是女人人间天堂,就连神秘的西红柿也跟她们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好吧,千辛万苦来到扬州的梦里水乡,又会有什么事发生呢?@某些人问:你有什么爱好吗?某女回答:钓男人算不算?不算,那我就没有了。@“你是谁?”“别问我是谁。”“你从哪来的?”“别问我从哪里来,也别问我要去哪里。”“……”短暂的沉默过去是一声惨叫,某人被踢下楼梯,从三楼完美的拐弯再拐弯再拐弯,最后摔倒在一楼大厅,猪头猪脑的,连哭都不会。@“你叫西红柿?”“对。”“你爹叫西瓜?你娘叫红椒?别告诉我,你爱吃柿饼,所以叫西红柿!”“你这女人,确实很聪明。”---------------------------------------------------------------------------------------------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
  • 艺术品在线销售

    艺术品在线销售

    本书为艺术品在线销售提供了简洁有效的策略,包括曝光策略、现有与潜在市场维护及促销折扣策略等。书中添附有五百个相关网站,为艺术品市场调研、网站设计及销售策略等提供支持。另有关于在线画廊、eBay、亚马逊、Etsy、拍卖行及设计行业展销会等渠道的销售技巧。
  • 唯识学概论

    唯识学概论

    《中观学概论》和《唯识学概论》两书的作者弘学居士,本名李英武,重庆南岸人氏。外祖母、母亲都是虔诚的佛教徒。弘学是我汉藏教理院同班同学正果法师的忠实弟子。1993年他写了《佛学概论》,我专门为他写了序,并希望他能“写出中、高两级佛学院校学生阅读的佛学书籍,并作为各级佛学院校的教材或参考资料”。
  • 世界最具神奇性的探险故事(2)

    世界最具神奇性的探险故事(2)

    我的课外第一本书——震撼心灵阅读之旅经典文库,《阅读文库》编委会编。通过各种形式的故事和语言,讲述我们在成长中需要的知识。
  • 先生有点冷

    先生有点冷

    十九岁的陆芊芊清纯可人,不谙世事。三十一岁的冷昊天冷漠呆板,唯我独尊。一个贫寒大学生,一个亿万总裁。一场荒唐的邂逅,原本牛马不相及的两人就此有了交集在她以为他把自己宠成了全世界最幸福的小女人的时候她蓦然发现一个惊天的秘密原来大叔喜欢的不是她这个人,而是这张脸……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
  • 中国赫哲族

    中国赫哲族

    本书围绕赫哲族文化从古至今发展的脉络,纵横式的叙述了赫哲族的历史、社会、人文、经济、政治等。具体、系统、全面地展示了赫哲族有史以来的文化生活,是一部反映赫哲族的翔实而有价值的历史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