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511700000034

第34章 易卜生诗歌的伦理主题(2)

诗人从来没有专门为我们勾勒出一个完整的“上帝”的声容笑貌,却在许多诗中以“上帝”的伟大和崇高来规范我们的言行,这也许体现了诗人的人生信仰,也体现诗人的创作指向,即他的诗歌写作对于自己的时代与社会是有益的,不仅是一种关注与表达,也是一种回馈与完善。因此,从这一点来说,易卜生是一个与“上帝”同在的诗人,也表明了他是一个后来能够成为以社会问题剧创作为目标的剧作家。

在易卜生的诗作中,与“上帝”相联系的意象也是不少的,这给易卜生的诗歌带来了一种新的要素。

但每当夜色弥漫

掩盖了山丘,田野和树林——

我就害怕传说里

那些邪恶的精灵!

我一闭上眼睛

就梦见那些混账东西——

天知道,我的胆量

都跑到了哪里?(《易卜生文集》第八卷。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95年,第12—13页。)

“现在白昼的妖魔,/生活,忙绿的生活——/正在我冻僵的心胸/燃起了恐怖和惊愕。”(“羞明者”)这里的“邪恶的精灵”、“混账东西”、“妖魔”等意象,表明诗人相信这个世界上还是存在着一些神秘的东西,而这些神秘之物,正是体现了他对于一些丑恶事物的憎恨,当然更多的是一种迷惑。再看“森林傍晚漫步”:“在那里,向着遥远的北方,/松柏耸立于昏暗,/美女精幽居深山,/(你或许称之为荒墟,)/但那里我拥有一片最亲爱的地方,/那里是我脚尖的指向,/是我的神圣之地”。(《易卜生文集》第八卷。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95年,第73—74页。)这里的“美女精”意象引人注目,不过它与“上帝”应当没有关系,只是诗人情感的一种寄托而已;也许是他所喜欢的少女居住在那里,因此说那是他“脚尖的指向”与“神圣之地”。这些意象有助于我们解读其诗歌的主题,虽然有时可能只是诗人在散步时的一种想象,但的确是一种美好的想象;正是这些关于神秘事物的想象,给其诗作带来了非常可贵的品质:传奇性与曲折性。易卜生的诗作里往往存在一些辩证的、复杂的因素,一些神秘的、神奇的因素,这让其诗的诗意更加曲折、诗艺表达更加复杂。如“音乐家们”:“哈!你可懂得那迷人的歌,/它很快诱惑了它的灵魂,/以致她在教堂和大厅里/一往情深地把你紧跟?/我从池塘里呼唤水妖;/为它的技巧我五体投地;/但待我掌握它的秘密,/她却躺在我兄弟怀里”。(《易卜生文集》第八卷。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95年,第8页。)一下是“水妖”,一下是“兄弟的怀里”,初读时让人感到莫名其妙;这是一个很引人入胜的美好故事,其实只是对音乐效果的一种具象化的表达,与中国古诗所表现的“大珠小珠落玉盘”是一样的性质,然而它给我们的印象却是一个故事的展开、一段形象的表演、一组意象的营构,并且还有诗人自己的个性与气质存活于其间,这就是易卜生诗歌的魅力。

我们说“上帝”及其相关意象是易卜生诗歌的主导意象,并不是就数量而言,而是从其对诗歌的精神气质与思想构成而言。易卜生诗歌的意象是非常丰富的,像“高山”与“高原”的意象、“大海”与“峡湾”的意象,“村庄”与“女人”的意象,动物与植物的意象,也许在数量上还超过“上帝”意象,然而相对来说它们并不占有主导地位。正是从“上帝”及其相关意象的经营中,易卜生的诗歌体现了一种仁慈、宽厚、善良、温和的主导精神,而这正是西方基督教所倡导的一种最为主要的伦理取向。

易卜生有一首长诗“在高原”,其实正是表现了诗人从小开始形成的站在高处俯视人间万象的人生情怀,而这种情怀也正是一种宗教精神的体现。长诗中的主人公不知什么原因离开了自己的母亲与喜爱的姑娘,与朋友一道来到人迹罕至的高原之上,好多年都不下山,也与山下的亲人不通音信,远离了真正的人世生活。虽然他所在高原与山下他的母亲与那个姑娘并不遥远,他可以看到她母亲茅屋上的炊烟,并且看到他所喜欢的那个少女出嫁当了别人的新娘,虽然也是人生的痛苦,虽然也热爱自己的母亲,但他老是在高原上上上下下到处忙碌着。长诗所叙述的这个青年男子充满一种哲学式的思维,自信自己的人生选择与人生价值。那种在高处的心态其实就是诗人易卜生的心态,正如王忠祥先生所指出的那样:“‘在高原’一诗,也表达了诗人易卜生在高处的心态:‘我从高处看着人群,看清了他们的真正的本质,他们在上界将是什么情景。也许在山下站在人群当中,这件事不会理解’”。(王忠祥:《易卜生》。北京:华夏出版社,2002年,第3页。)诗中所表现的是那样一种要寻求另一个世界的意识,宗教不是就是要找到另一个世界吗?没有来世的哲学不是宗教,没有彼岸世界的宗教不是真正的宗教,我们是不是可以这样理解,易卜生在这首诗中所表现的,其实就是他从年轻的时候上高楼之顶观楼下人群之纷扰那种个人爱好中培植起来的哲学思想,而这种思想在本质上是此岸世界与彼岸世界的交接处,类似宗教意义上的独立意志与个人信仰。

三、重然诺、斥谎言是其诗歌的主导品格

如果说正义之情感体现了易卜生诗歌的“正”的一面,上帝及其相关意象体现了其“善”的一面,那么重然诺、斥谎言则表现了其“真”的一面。易卜生诗歌所表达的一个重要的主题,就是对于真理的相信和谎言的斥责。他认为一个人也好、一个民族也好、一个国家也好,就是要说话算数,重然诺、负责任,不能老是欺骗别人,如果那样的话,定会有可悲的下场。易卜生在诗歌中对这种思想表达得相当真诚和真实。在“危难的兄弟”中,诗人愤怒地说道:“那是身披法衣的谎言,/犹大带毒液的亲吻,/那是在逊德海滩/欢呼的挪威子孙!/上次国王的巡行,/王子们曾如何洽谈?/噢,不过是再次玩弄一通,/古斯达夫王在斯德哥尔摩的皇宫/挥舞卡尔十二世的宝剑!”(《易卜生文集》第八卷。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95年,第114页。)诗人为在危难中的丹麦人得不到友国挪威的解救,而愤恨不已。他这样写道:“我的兄弟,你在哪里?/我在为北欧而战,/我的国土已成为墓地;/我向着海峡沿岸眺望,/却看不见你战舰的行迹。/我的兄弟,你在哪里?”

(《易卜生文集》第八卷。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95年,第115页。)诗中的语气好像是骂人一样,好像是与人对质一样,真可谓是“愤怒出诗人”。我认为这样的诗篇不是靠想象能写成的,而必须靠真情与真诚才能写成,它好像只是对历史事件的一种叙述,正义的情感自在其中。易卜生认为一个人必须言行一致,不然就没有基本品格。在“致吾友,一位革命演说家”中说:

让我们再一次来盘根究底;

言与行必须合而为一。

你把世界淹齐了咽喉。

我却乐于用鱼雷袭击方舟。(《易卜生文集》第八卷。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95年,第36—37页。)

这首诗以《圣经》中诺亚与方舟的故事为喻,要求以真诚的态度对待一切:

“让我们再一次来盘根究底;/言与行必须合而为一。”“言与行必须合而为一”,这就是作为一个诗人的易卜生的人生信条,也是其伦理价值观念中最为核心的内容之一。他认为“言”与“行”只有在一致的情况下,才有可能立于不败之地,不论在古代还是在今天。自从人类创世纪的时候开始,这就是最受人重视的一种基本品德;后来由于邪恶势力的影响,公认的社会公德总是受到损害。这不是他的少数诗表达的主题,而是许多诗中都表现出的一种主题。在一首寓言式的“野花和盆花中”,诗人说:“管它什么世故不世故!/我讨厌喋喋不休的假面人;/她可呼吸着田野的气息/和十六个夏天的清芬”。(《易卜生文集》第八卷。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95年,第18页。)在此诗中诗人表达了这样的想法:“盆花”与“野花”相比,“野花”更加真诚自然,没有那么多虚假的东西;而“盆花”虽然娇贵,则可能与大自然离得比较远了一点。相比之下,诗人更加喜欢自然朴实、生命力坚强的“野花”。其实,诗人对这两种花的描写,也就是对两种人格的写照。而在“恶作剧”中,诗人借鸟儿的话揭露了“姐妹花”的虚情假意:

这是彻头彻尾的谎言!

他认为你哭得多么悲伤,

其实你正在享受你的欢悦,

得意得左右摇晃。

他认为你的珍珠泪

是心弦颤痛的印记,

但那个糊涂虫却不理解

这个装满珍宝的奖杯。

晚间你的求婚者登门拜访,

把奖杯倒空沥干,

之后确定无疑

亲吻他艳丽无比的新娘!(《易卜生文集》第八卷。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95年,第87—88页。)

虽然名为“恶作剧”,而诗人借以表达的内容却是非常严肃的,其指向是讽刺那个“你”:“你”的美丽与妖艳,“你”的虚情与假意,“你”对于糊涂虫“他”的欺骗。诗中的确存在着“他”的真诚与“你”的虚假的故事,故事的本质是两种人生观的对比,当然也有一个为人真诚与否的问题。如果说此处还是借抒情主人公和自然界的植物与动物的对话来加以表达的话,那么另一首诗就真正具有童话性质了。“天鹅”是以“你”与“我”相对而表达自己的讽刺情怀的一首短诗,像歌词一样精短的、寓言性质的句子,大大地扩展了其内涵:“到我们分手之前/你秋波一转,信誓旦旦,/不过在说谎和受难,——/歌声终于被我听见!/歌声轻扬,/你已走完你的路,你;——/在死亡中歌唱。你毕竟是只天鹅,你!”(《易卜生文集》第八卷。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95年,第30—31页。)抒情主人公“我”与“你”神气活现地出现在诗中,并且以内心独白的方式来进行,那种格言警句式的表达,那种艺术表演式的表达,用词用字都相当传神。这二者的关系好像是一种特殊的恋人式的关系,给我们带来的不仅仅是一种情趣,而且是一种伦理与道德的意义。抒情主人公看清了“你”的本质,对于“你”的死亡是早有预料的,并且于其中表达了一种真诚的嘲弄。

同类推荐
  • 紫藤女人

    紫藤女人

    爱憎成诗歌,奋激出诗人。愿诗歌远离谄媚和低俗,不要让无病呻吟抑或疯狂堕落为笑柄,丝羽幻化为梦想,热血、牺牲、爱情和理想是诗歌的骨骼,诗歌不可以跪地乞求死神。
  • 一路阳光(龙仁青藏地文典·译文卷)

    一路阳光(龙仁青藏地文典·译文卷)

    本书收入5位当代藏语作者的小说6篇。其中,端智嘉是当代藏族学者公认的有天分的藏族作家和学者,至今,用藏文写作的藏族文人仍无出其右者。著名藏学家、西藏的东嘎·洛桑赤列称其为“本民族的文学艺术家、藏学家”,并从小说、诗歌和藏学三方面评价端智嘉所取得的成就,说他生命短暂,成就伟大。这种评论可从本书的译文中略见端倪。中央民族大学藏学研究院教师扎巴的小说《寂寞旋风》,曾获第十届骏马奖,此奖为中国作协主办的国家级四大文学奖项之一。生于70年代的年轻作者拉加先,是一位兼顾学术研究与文学创作的青年学者(博士),在文学创作上取得了丰硕的成绩,是当前藏族母语小说创作的佼佼者和领路人。从事出版工作的扎西东主,作品也曾获得骏马奖和藏文文学奖“岗坚杯”奖。而仁旦嘉措的小说语言富有张力,故事充满荒诞和隐喻。这些作品均被译者做了到位的翻译与诠释,生动,传神。
  • 灵魂的居所

    灵魂的居所

    作者以学者的博识与智慧兼诗人的敏感与才情,发掘古村丰富的历史、人文蕴含,体味一石一木中寄寓的思想、情感,并由此而洞悉一个地域甚或一个民族的文化特质和心灵历史。深厚的传统文化积淀、吴头楚尾和北人南迁的历史情境、明清以后随工商兴起带来的富足生活,造就了体现出多元文化特质的丰富多彩的江西古村建筑艺术。《灵魂的居所》力图以散文的形式,引领读者去品味建筑、想象历史,启发读者欣赏古村建筑的审美主动性。
  • 草枕

    草枕

    《草枕》是夏目漱石的前期的重要代表作之一。小说写“我”:一个青年画家为了躲避俗世的忧烦,寻求“非人情”的美的世界,来到了一个偏远的山村,以及在那里的所见所思所闻。作品着重描写了山村中的人和景物,其间穿插着大量“我”关于艺术论和美学观的独白,并比较了东西方艺术的差异。这些独白中最为核心的观点即“非人情”。所谓“非人情”是一种超越道德或人情的境界,是超脱世俗的出世境地,也是一种艺术审美观。比如作品中的“我”认为陶渊明的诗中所传达出来的意境便深得“非人情”三昧。因此,《草枕》与其说是一篇小说,更像是一部夏目漱石关于艺术的论著;而对山村风情的描写以及不时出现的俳句和诗词又让这部作品像是一篇优美的游记散文。总之,《草枕》是一部别具特色的作品,非常值得一读。
  • 第一种危险

    第一种危险

    1997年8月24日下午的郑州发生了一起恶性交通肇事案件,围绕此案的前因后果,以及真相的调查,本书进行了描写。
热门推荐
  • 予你安然悸动

    予你安然悸动

    愿将开始的那份悸动放在保温瓶中,待它悄悄萌芽也不忘最初的美好...他原本是个孤独少年,可是她却总能在他迷茫时化作一缕阳光带给他温暖。从他绝望到希望,从他孤独到阳光...不管怎样,她总是对他不离不弃...她喜欢吃巧克力,因为她信仰先苦后甜,所以她总会在他伤心难过时递上一块巧克力,然后用她的笑容治愈他,所以让他产生一种错觉:她,真的很坚强...直到他看见了她的泪水,他才明白...她只在他一个人面前故作坚强...后来...他打开日记本,在本子的第一面写上:安沫予三个字...因为他发现一直以来,她都是他嘴角上扬的理由,是他温柔的归宿...时光荏苒,岁月翩跹,我愿牵着你的手看遍世间的花起花落,享尽人间繁华...执子之手,与子偕老...
  • 名人传记丛书:沃尔特·迪士尼

    名人传记丛书:沃尔特·迪士尼

    名人传记丛书——沃尔特·迪士尼——动画世界的创造者:“立足课本,超越课堂”,以提高中小学生的综合素质为目的,让中小学生从课内受益到课外,是一生的良师益友。
  • 快穿:大姐大速成指南

    快穿:大姐大速成指南

    对于一个宅女来讲,人生有三大幸事:美男、美食、吃不胖!巫瑶就是这么一个让人疯狂嫉妒的“死肥宅”。她的人生信条只有一个,那就是食遍人间不要钱不长肉,坐拥美男淡定从容面不改色!不要嫉妒哦,这样的白日梦真的实现了呢。某日,某女叉腰狂喷:“系统我打死你个龟孙,糟老头子的安排本姑娘甚是满意呢!哼哼!”
  • 下堂凰妃

    下堂凰妃

    一朝穿越,她从顶级特工成为镇南王府的木头王妃!呆滞木讷,身无长处,小妾欺凌,丈夫从旁辅助。被扔在废园的夏侯星冷笑一声。以牙还牙,从前种种,她定要分毫不差的还回来!其实女主她是个二货
  • 地书之主

    地书之主

    《我意仗剑斩诸天》,新书上线,喜欢的朋友可以去瞧瞧!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
  • 网游之四海为家

    网游之四海为家

    书写无尽的游戏篇章,奏响绝世的传奇之歌。在歌颂声中,步步登临,俯观天下!以山河为枕,以四海为家。纵横睥睨,任我驰骋!天地之大,何处不可遨游?
  • 复苏神话时代

    复苏神话时代

    一开始,陈章以为他穿越到了假的古代。而血淋淋的事实很快就证明,陈章……猜的很对!不过没关系,陈章还有一支能够让灵气复苏的神笔!对了,自己笔下的世界,总是试图坑害主人这种事情……正常吗?
  • 心理奇境

    心理奇境

    屠格涅夫说:“人的心灵是一座幽暗的森林。”本书的这些小故事,带领您走进神奇的心灵小径,让您轻松认识种种心理现象,从这些哲思般的故事中得到精彩且经典的启示,跟着本书的内容走进您的内心深处,让您更清晰地认识自己。请在一个个故事中涤荡您的心灵,保持心理的健康,发掘内心的潜能,为成功做好充分的准备。
  • 倾城神女:帝君的千面宠妃

    倾城神女:帝君的千面宠妃

    身为二十一世纪的隐世家族,为了继承家业,父母从小要求自己文武双全,一天,一位声称神仙的老人站在了她的面前“孩子,你愿不愿意去一个别的地方,那里,你将不用再继承什么家业。”“好啊。”于是,她就被那个神仙拐上了天庭,无所事事的生活了一万年。“孩子,如今天下大乱,你愿不愿意去助汉王一统天下。”“为什么要助他呢?”“因为他才是帝王的最佳人选。”“我会去。”那时候,她还只有十五岁。从坠神楼下去的那一刻,那位神仙向众神仙宣布道:“以后她将是唯一的神女。”直到那时她才知道,原来那个老人是天下的君王,是统领天下的主。就这样,她开始了一段举世闻名的故事,她的事迹深深的刻在...--情节虚构,请勿模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