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511200000071

第71章 母亲打来的未接电话

窅娘

家乡的母亲几乎从来不打电话给我,她记不住那一长串的手机号码,她也舍不得长途话费。每次我打电话给母亲,她在电话里跟我三言两语说几句,便会说:没事就挂了吧!这是长途啊。

假期回家乡看望母亲,母亲还会叮嘱:没事不要打电话回来,我身体好着呢,你姐也经常回来看我,你就放心吧。如果有事,你就发信息给你姐,她再打电话给我。

我姐也在家乡,跟母亲相隔不远。母亲算计着,市话费比长途话费便宜很多。

我说:我办了长途优惠套餐,一分钟才三毛钱。母亲白我一眼:一分钟三毛钱,十分钟不就三块钱吗?一个月下来,也是不少钱的。过日子不能浪费,得精打细算。

年前我换了新手机号码,没跟母亲说,觉得没必要。春节回家,母亲倒是很主动地问我的新号码,然后很认真地记在电话机旁边的小本子上。我开玩笑说:您记了也白记,您又不给我打电话,长途话费贵着呢。

母亲却很严肃地说:谁说我不会给你打电话?万一我有急事找你,不就给你打电话了吗?看母亲那么严肃认真的表情,我更加乐了。

清明节前几天,我打电话给母亲,说我第二天回去,给父亲扫墓。母亲说,好啊好啊,我等你回来吃晚饭。第二天中午,我踏上开往家乡的火车。火车刚过家乡境内的一个小站,天空突然昏暗下来,几声沉闷的雷声后,瓢泼大雨接踵而至。车厢里一片抱怨声,很多人跟我一样,出行没带伞。

包里的手机响了,拿出一看,来电显示是母亲的号码。犹豫了一下,按下拒接键。还有十几分钟就到站了,有话回家再说。我也舍不得长途加漫游话费。

火车鸣着进站的长笛,站在乱哄哄准备下车的人群里,隐约能听见,包里的手机不停地响。肯定还是母亲打来的,那我更不用接听了,火车已经停靠在站台上。

出站后,飞快钻进一辆空出租车。到家推开家门,母亲却不在家,饭桌上有一张纸条,上面是母亲歪歪扭扭的字迹:小利,我给你打了八个电话你都不接,我都急死了。下大雨了,怕你没带伞,我马上去车站给你送伞。如果我们走岔了,你就在家等我,不要再去车站找我。

赶紧拿出包里手机,果然有母亲打进来的八个未接电话。来不及多想,进房间找出一把伞,冲进雨幕里。我知道,母亲舍不得来回打的,她肯定会走那条通往车站的泥巴路小巷子。

走到小巷中段,远远地便见年近80的母亲右手打着雨伞,右腋下夹一把雨伞,左手拿一双雨鞋,深一脚浅一脚地踉跄在风雨中……母亲说,她到车站时很多人都出站了,她不甘心,一直等到最后一个人出站,火车驶离她才离开。接着,母亲加重语气,说:你千万记住啊!我平时不会给你打电话的,一旦给你打电话肯定是有急事找你。不管在哪里,你都要接听啊!

我拼命忍住泪,拼命点头。

选自《成都日报》2010年5月9日

同类推荐
  • 世界的影像:精彩一生的小说

    世界的影像:精彩一生的小说

    在读、品、悟的过程中,激活自己的思想、感情,初步学会用人文社科的研究方法去探究文学案例,用自己的眼睛和心灵观察、体验、构建新的生活世界和艺术世界。
  • 丰子恺散文

    丰子恺散文

    本书选入《剪网》、《渐》、《艺术三昧》、《立达五周年纪念感想》、《自然》、《颜面》、《儿女》、《闲居》、《从孩子得到的启示》等丰子恺著名散文八十余篇,是“中华散文插图珍藏版”系列之《丰子恺散文插图珍藏版》的升级版。读者可从中一窥丰子恺散文创作的风格及真髓。
  • 述而批评丛书:先锋之刃

    述而批评丛书:先锋之刃

    我隐隐期待一种小说,既有先锋的皮囊,又能在时代里闯荡。上海极具潜力的文学批评家,书写批评新浪潮。上海极具潜力的文学批评家,书写批评新浪潮。上海青年评论家的一次集体亮相。先锋,不断与平庸和俗常相搏斗,不断影响甚至纠正着文学的发展。这份关于中国当代先锋文学的访谈录不仅承载着作家们鲜活的性情与趣味,也在述说先锋文学如何由极盛而流散波转。今天,我们不妄谈先锋文学的重振或复兴,只从宝贵的可能性谈起,探寻先锋何为?文学何为?《先锋之刃》是由文学先锋性这一主题延伸出的一系列文章,主要形式是作者木叶与八十年代以来的重要作家、批评家的对话,夹杂两篇作者个人的书评。第一辑中的对话者是八十年代的先锋派,如莫言、余华、格非等;第二辑的对话者是批评家、诗人,如吴亮、韩东、程永新;第三辑的对话者是青年作家阿乙、李浩,最后一篇是木叶与十二位青年作家的集体对谈,讨论新世纪先锋文学的方向与价值。本书的对话录包括许多位当代重要作家的文学观点、创作观点和文学趣味,口语化的风格浅近易读,也尽可能保留了作家鲜活的语气与个性,是研究当代文学的一手资料,也是普通读者了解当代文学的好窗口。由于木叶的发问多与先锋文学相关,这些对话录也较为集中地展现了当代老中青年作家以及作者自己对文学的先锋性的看法。
  • 2016小品文选粹

    2016小品文选粹

    本书精选了2016年度发表在国内文学报刊的优秀的55篇小品文。分别为胡松涛的《最影响中国的关键词》,刘醒龙的《我有南海四千里》,阿甘的《放下,是一种美丽》等。这些小品文题材涉及广泛,内容有深度,无论从思想性、艺术性,还是可读性来讲,都极具代表性。
  • 《世说新语》名句

    《世说新语》名句

    《国学名句故事绘:<世说新语>名句》是一本双色图文书。以魏晋南北朝时期非常有名的笔记体小说集《世说新语》为底本,精选了六十六则名句,分为立志修身、交友处世、治家劝学等各篇,逐则释义、析理,再配以暗合名句意蕴的历史典故、逸闻趣事、古画碑帖,供读者阅读、赏析。《世说新语》是中小学生必读名著,是教育部指定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读物;同时,《世说新语》记述的奇人趣事也最为人们津津乐道,鲁迅就称其为“名士的教科书”。我们以名句+故事+插图的形式出版,帮助中小学生和传统文化爱好者获得“三分钟轻松阅读,一辈子受益无穷”阅读价值。
热门推荐
  • 甑子场

    甑子场

    《甑子场》用“一个小镇的宏大叙事”,对六十多年前的事件真相首次揭秘!成都凸凹,又名凸凹,原名魏平。诗人、小说家、编剧。中国作家协会会员。30集电视连续剧《滚滚血脉》编剧。祖籍湖北孝感,生于四川都江堰,在大巴山生活、工作二十余年。当过设计员、规划员、编辑记者、公司经理、政府职员等。著书二十余部。现居成都龙泉驿。谨以此书献给那些牵动了历史重大事件与重大进程而又在历史尘埃中消弭得无踪无影的小人物。
  • 修帝主

    修帝主

    这一切就像梦一样,悄无声息的跟着我,来到了这个世界。而我已经分不清,那梦是这个世界?还是这个世界里,我就是那梦……
  • 你的过往我的余生

    你的过往我的余生

    年少时青春里,人来人往,余生中想要记住你
  • 我和这个世界不熟

    我和这个世界不熟

    这是一部“丧燃”气质的小说,心灰意冷与热血沸腾共生在尖锐有力的文字中,就像一首热血的摇滚。2016年,我在川陀拳馆打工。黄昏,一个女孩踢馆。她把两个壮汉击倒在地,站在我的面前说:“我来要回属于我的一秒钟。”她的断眉让我想起18年前的朋友。那个女孩的名字叫作阿九。少女阿九的人生有一个不堪的开头:在家里,父亲早逝,母亲改嫁,继父施暴;在学校里,受人轻贱;被迫离开校园后,从最底层开始挣扎自立。18年后,阿九戴着拳套回来了……
  • 一九八七年的情诗

    一九八七年的情诗

    邢庆杰著的《一九八七年的情诗》这个中篇有关“我”、奚晓娟和麦红月之间爱怨纠葛及生命际遇的书写,比较全面而充分地完成了对于1980年代青年人情感、心理及命运的集中展现。“1987年”作为一段爱情故事发生的特定年份,“情诗”作为那个年代表达爱意的普遍流行的浪漫方式,一下子就引领我们进入那个物质贫困但精神富有的激情岁月。城乡之间的差距不仅体现在物质生活的方方面面,也表现在情感即心理活动的里里外外。奚晓娟以青春、时尚的气质引发了“我”对她的圣徒般的爱恋,麦红月以其显赫的家庭和丰厚的物质诱惑了“我”对她的降服。前者是精神皈依的对象,后者是物质依恋的媒介。她们对“我”这个农村人的诱惑也都是实实在在的,而“我”被置于这样一个时代背景中,命运之于“我”的选择其实本来就不多,且非常狭隘。
  • 股票作手回忆录

    股票作手回忆录

    《股票作手回忆录》根据1923年出版的原版著作进行翻译,由经济金融领域专业翻译团队译科(ECO)翻译完成。《股票作手回忆录》注重保持原著风貌,为使读者更好地了解故事背景,对书中提到的多个历史人物与历史事件进行了详细注解。
  • 没有父亲的人·林妖

    没有父亲的人·林妖

    本书为契诃夫戏剧全集中的一卷,收录《林妖》、《没有父亲的人》两部多幕剧,是契诃夫戏剧创作早期的代表作品。《没有父亲的人》据考证创作于契诃夫大学时代,较不为人知。剧本描写外省贵族庄园的没落,描绘了以主人公普拉东诺夫为代表的一群无事可做,在忧郁烦闷中打发日子的知识分子形象,是日后契诃夫作品中塑造的一系列世纪末“多余人”角色的前身。《林妖》叙述以一个脾气怪异、自私的教授为中心的家族故事,并成功塑造了“林妖”这一思想独特却不被众人理解的医生形象,被视为“优美的戏剧化的中篇小说”。研究界公认《林妖》是《万尼亚舅舅》的前身,是完整呈现契诃夫戏剧创作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
  • 快穿攻略:BOSS每天都在纠缠

    快穿攻略:BOSS每天都在纠缠

    苏缱目光轻飘飘地落在男人手中的奶糖上,犹豫道,“开个价吧。”谁想男人眸子半敛,掌心一合,将糖握住,指腹轻捻,嗓音悠然,“行吧,我缺个对象。”ps.女主低情商病秧子,男主城府变态,本文各种play上线,1v1,甜死人不偿命(大概?
  • 没有你,什么都不甜蜜

    没有你,什么都不甜蜜

    本书是斯特凡松《天堂与地狱》三部曲的第一部,曾获意大利格林扎纳·博塔里·拉特斯文学奖。一场大风雪,一个男孩的三天三夜,一百年前那个古老迷人的冰岛世界。男孩和他的伙伴,热爱阅读的巴尔特,跟着捕鳕鱼的船队出海。临行前,巴尔特因诵读弥尔顿《失乐园》的诗句太入迷,忘了带防水服,结果中途遭遇大风雪,冻死在船上。带着巨大的悲痛和迷茫,男孩当晚出发,在大雪纷飞的海边谷地艰难跋涉了两天两夜,代替朋友去咖啡馆还书。他已决定,等把书还掉,就与朋友以死相聚。一本有关生命中那些宏大课题的永恒之书,以天堂般的诗意写就的人生现实。
  • Mugby Junction(II)马戈比岔口(英文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