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510000000028

第28章 学缘师恩(3)

该诗见于方先生1963年8月上庐山休养回昙华林后重新整理的手稿,诗题为《庐山花径看昙花百余朵盛开》。方先生云:“折腰争舞仙云佩,垂手斜擎白玉杯。”两句诗便将洁白如玉的昙花,描写得如此婀娜多姿、楚楚动人,真不愧为大手笔。此诗同其余20首,失而复得,弥足珍贵!它时常令我们情不自禁地回忆起在昙华林电影场,如痴如醉夜等昙花盛开时的情景。谨录于此,以作为我们追忆诗情画意昙华林的又一特殊纪念吧!

(涂光雍,1959年入中文系。华中师范大学教授。长江书法研究院顾问,湖北省楹联学会副会长,湖北省诗词协会顾问。曾任教育部中南高师师培中心常务副主任)

且向花间留晚照

【黄榕】

当我不揣浅陋,领命提笔写下如上文题,眼前云烟、胸中岁月,点点滴滴——眉间心上,皆是昙华林。

师恩

刚开学不久,我与同学在昙华林小小的操场上散步,正讨论着刚刚结束的现代汉语课。耳畔忽地传来一声带着浓重湖南口音的话语:孩子,帮个忙可以吗?循声望去,一位高高瘦瘦的长者,斑白的头发,一双微笑着略带斜视的“羊眼睛”。原来,他怀抱着一摞书本,掉了几本在地上,他是在向我们求援呢。当然无二话,我们帮他捡起,拍去灰尘,放回他怀里。他连声称谢,待他走远,看着他微驼的背影,才想起开学迎新会上系主任介绍过,这是教授先秦文学的石声淮先生。因他是唯一着长衫的教授,所以印象格外深刻。当时,我们还没开石先生那门课呢。

转眼,二年级了,第一次上先秦文学课。石先生穿了一件新长衫,头发胡须都梳理得整整齐齐。他早早来到教室,笑着说:恭候各位光临。他还表示:平日可以不修边幅,但今天一定得倒饬倒饬,这是对教授新一届同学的一种仪式,也是对执教授业的一种敬畏。在这节课上,先生告诉我们,先秦文学中某些字的读音与现代汉语的大相径庭。他举了一个例子:“矛盾”在先秦时读“mouxun”,这真让我们这些浑沌未开的丫头小子们大感惊异,自然增加了学这门课的兴趣。又有一次,石先生顺手在黑板上画了一个古代美女的侧面像,脑后的髻子歪在一边。先生解释道:骑射民族的女孩子,有一天不慎从马背上摔了下来,头上梳得正正的髻子也摔歪了。她发现歪的比正的别有风韵,以后就有意把髻子梳得歪歪的斜斜的,“堕马髻”于是成一时潮流。黑板上的画儿,随手几笔,线条简单,却有着很强的视觉效果。怪不得当时同学们都不让擦掉,足足保留了一周。还有一次课间,一位同学上讲台请教先生,我看她趁便瞄了瞄先生的备课笔记,嗬,那嘴张成个大大的“0”形。事后问她是什么让她那么吃惊,她说:老天!真让人不敢相信,教先秦文学的石先生的备课笔记居然都是用外文写的呀!

可能是我读书还有点儿灵气,虽然并不用功,成绩总算不错,先生对我格外垂爱。有一回布置作业,要求把“子见南子”改写成一篇小故事。我添油加醋、天马行空,完成后忐忑不安地交上去。哪知先生大加赞赏,评语写道:好孩子,你真的很会讲故事呀!先生对我“谆谆而后喻”,我当然才能“登高而博见”也。当时,我们最盼上先秦文学课。听石先生讲课,总给人一种如石韫玉、似水怀珠的感觉,那是先生深厚的学养、浓郁的文化底蕴之所在。

又过了些时日,政治形势愈发严峻,先生再就很少和我们接触了,我想,先生是在保护我们吧。只是常常看到先生,总是一个人静静地来,一个人静静地走。他穿过校园,穿过浓阴匝地的樟树林,走回位于华中村的家。我久久地看着先生的背影,在卷起落叶的秋风里,在飘着雪花的彤云下,透着一种莫名的悲凉。

在“文革”那苦风苦雨之秋,先生命中也注定要经此一劫。后来师母告诉我,先生曾说:中国多难,我们就是在苦难中成长的,没事,风雨一过,山态就活了。好个山态就活了!先生原本在学生心目中,就不啻是那巉岩嶙峋、不曾低头折节的一脉青山——不知您的巍峨里包含了多少内涵;您的深邃、您的博大、您的雄浑,始于何年何月呢!仰起头,我在您脚下转了一圈又一圈,该怎样去解读您的岁月和岁月里的您呢?

1970年代后期,我在黄石一家大型企业的子弟中学任教。仲春的一个傍晚,学校教导主任忽然通知我去市区开会。第二天我冒着淅沥春雨去了。一进会场,发现坐在台上的竟然是久违的石声淮先生。先生老了,头发全白了,背更驼了。我呆呆地看着先生,昙华林的日子一幕幕映在脑海中,眼里不由得泛起泪花。该先生发言了,讲着讲着,先生居然问,某某单位的教导主任来了么?坐在身边的詹主任连忙应答。先生接着说:你们学校的黄榕是我最得意的弟子,我要她读我的研究生,你们可不能阻拦哦!天哪,先生先生,您不是把我放在火上烤么!?但那关爱弟子的拳拳之情,让我心弦止不住地颤动。我感动于先生那颗善良的心;感动于先生努力托举弟子的那双手,一如昙华林之初,先生不计我们的无知无畏,那么温暖、那么温柔,轻轻地牵引着我们。此刻,先生与弟子在江南烟雨中的芊芊情愫:时间——睽违十几年;空间——近在咫尺。品尝个中三昧,绵绵密密,如窗外春雨,如远处芳菲……虽然后来由于种种原因,譬如孩子小,家务拖累重啦;譬如带着即将毕业的高三年级,临阵换帅乃大忌啦,等等。其实最要紧的是研究生考试要考外语,学了5年的俄语早就还给老师去了。我打了退堂鼓。不久,石先生专门打电话来询问为什么还不去报名,我说:外语都丢光了,去考也是出洋相。先生说:在老师靣前,怕什么出洋相呢?最终,实在对不住先生的我还是辜负了老人家的美意。可以想见先生那失望与无奈的心情。而自己没能再次拜在先生门下,机会已永远不可能擦掉重来了。

石先生驾鹤西去时,我正在外地学习。等匆匆赶回为时已晚。生死之命,无人可违。但我觉得先生并没有离我们远去,而是化作了一棵大树。大树的生命,将生生不息,永远地滋润着我们。

人的一生中,总会有那么一些人,在你人生的某个阶段,照亮你前行的路。他们悄然出现,又悄然离开,就像航标灯,照亮了你的一段航程。我人生中的那些人,就有包括石声淮先生在内的昙华林的老师们。那是许许多多令人难忘的老师。离开昙华林已是近五十年,从青葱岁月到垂垂老矣,我们一直在老师的视线里。他们关心我们,我们也惦念他们,因为在我们生命的年轮里,早已烙下他们教诲的印记;老师们像一首首出色的诗,可以让我们记忆一生。而我们给老师的回报,只能是努力、努力、再努力。虽然已离开了工作岗位,但我们依旧要继续努力学习,继续努力生活,继续以绵薄之力回报社会。

我的手指还能活动,我的大脑还能思索,有我爱和爱我的亲人与朋友,对了,我还有一颗感恩的心……书缘

我自小爱书,从不像别的小姑娘抱娃娃、过家家。只要有本书,顽劣异常的我就可以乖乖地坐上半天。

记得在北京上小学,校园里茂盛的丁香树下有架秋千。仗着幼稚园学得几个字,我半识半蒙地开始了阅读。放学后,校园阒无一人,我喜欢坐在秋千上读书。倚着秋千铁索,静静地看一本书,在自由的风里,哗啦啦地翻着书页。时不时有几朵丁香的花落在书页上,紫的白的,拾起来嗅一嗅,好香!虽然只有五六岁,但我读书却很入神,那是一种让幼小的我感到极新鲜的阅读乐趣(读书的快乐也时时伴随着苦恼,因为有太多的字不认识)。往往读到暮色四合,校工爷爷催促:嘿,丫头,要关校门啦!我这才收拾书本回家。那时读的书,大部分是瞒着大人偷偷登梯从老高老高的书架上取下来的;也有不少是从故纸堆里翻出来的,有头无尾、有尾无头,反正逮着一本是一本。就这样磕磕跘跘地读下来,有时连书名都不知道。直到有一天,再读《红楼梦》、再读《寒夜》、再读《老残游记》,我才恍然,哦,原来就是这本书呀!我读过……可惜,到昙华林上大学之前的十来年读书,往往是一目十行、囫囵吞枣、不求甚解。似乎是10岁生日那天,父亲送了一套《鲁滨孙飘流记》给我,说:仔细读,别老做五柳先生。我还跟父亲斗嘴:我姓黄不姓柳,更不是五先生。惹得大人们笑话了好一阵子。

进了昙华林,我才渐渐体会到读书的乐趣——告诉我应该读哪些书的,是昙华林;教会我认真读书的,是昙华林;指点我做读书笔记的,是昙华林;提升我读书热情的,也是昙华林。我与书深深地结缘,当然当然,更是昙华林……“书犹药也,善读可以医愚”。在昙华林读书,让我从书中寻觅到理味、情味、趣味、艺味,乃至人生百味。在昙华林读书,给了我一双发现美的眼睛——一朵飞花、一叶新绿、一抹明丽的朝阳、一刻恬淡的宁静,尘俗中的一切都散发着沁人的香气,在平淡中自有醇厚的情致在。

日复一日,年复一年,我在昙华林读书、读书,读着读着,我觉得自己从一个懵懂的不求甚解的人,向前跨了一大步,推开了一扇大门,一个春光烂漫,莺啼燕语的大千世界出现在眼前。这里有长河落日,这里有大漠孤烟,这里有春风杨柳,这里有渔舟唱晚……读着读着,我真的很快乐、很快乐!

曾记得,在昙华林文翰楼(我们年级女生给自己的宿舍楼起的大名,为的是与“文华楼”比肩)小楼的一角,手捧心仪已久的书。在抖动的书页里,走过亘古走过蛮荒,走过森林走过雪原,细细品味咀嚼,与那些高尚的人们默默交流,默默进行心灵的沟通。此刻,我是这般满目满耳满心惬意的读书人哟;我是这般追求臻妙意境的读书人哟;我是这般于一瞬间体味世间永恒之美的读书人哟。幸甚幸甚!

曾记得,经过昙华林文华楼前的蜡梅树走向教室。一阵朔风,吹落树上的雪粉和花瓣。我坐在课桌前,把落在身上润金般馥郁的蜡梅花瓣,顺手夹进随身带的一本书里。过了些日子,一个起得特别早的秋晨。我边呼吸着清净得仿若透明的空气,边翻开一本书。忽然闻到一种香味。原来,正巧翻到夹进蜡梅花瓣的那一页。于是,便想起那个雪霁的早上;于是,我要读的文字,便带了一缕隐隐的清香;于是,一种诗意的美好,便从粗糙得几乎失去所有感觉的生活中袅袅升起。这或许就是我,一个在昙华林成长的读书人所经受的灵魂的洗礼!

曾记得,在昙华林校园中,在伟岸的大樟树下,年轻的我悄悄滋生了自己的初恋。我与他的最初约会,就是在系图书馆。通常是俩人心无旁骛地读着书,常常半天并不说一句话,只是读到会意处,相视着会心一笑。但那心里必定有着活泼的山泉,兴兴地穿过柳叶帘,欢欢地融进桃花山,奏着叮叮咚咚的读书之歌,和着咚咚叮叮的爱情之歌,耐听极了。那是我人生最甜最美的时光,搁在重重叠叠的回忆里,足以当得起“陶陶然乐在其中”这样几个字。多少年过去了,昙华林的大樟树呵,你见证了我的爱情。与初恋的浪漫相比,昙华林造就的婚姻,渐渐消褪了激情,渐渐显露出生活的本色,那是感情、亲情、习惯、牵挂、依靠、合作、伙伴、撒气、说话、交流,甚至暖脚,全是泛爱。这种爱,就像潺潺的溪流,源远流长地流着、流着,平静、恬静;它不再会使你的心狂烈地跳,但是,我清清楚楚地明白:心在跳,一下一下,宁静而执著地跳,跳在春夏秋冬里,跳在花开花谢中。这种爱,也像昙华林随处可见的大樟树,那是质朴的,是放松的,是低调的,甚至是羞赧的。从外表上,几乎什么都看不出来,完全进入了柴米油盐的层面,但事实上,两个人,彼此的人生已经交付,彼此的生命已经交融。藤缠树,树绕藤,许多相思,许多关切,许多承担,汇万念成一念,那是在昙华林大樟树下、十指相扣许下的生死相诺的一念!今天,任凭江湖夜雨、桃李春风,我们依然过着平凡简单的生活。爱,成为我们的信仰和生命的力量,这可是昙华林教会我们的?可是昙华林的大樟树教会我们的?

离开昙华林,作为“可以教育好”的子女的我,被发配到鄂西北山区一所公社学校当了个孩子王。书是没什么可教的了,这反倒成全了我的又一段读书生涯。天高皇帝远的地方居然可以明目张胆地读“禁书”。阳春三月,会选择罕有人迹的田头畈尾,油菜花黄、豆麦返青,在花香与新绿中畅游书海,真真不亦乐乎!秋风飒飒,则爱走上野山,涓涓清流旁,左有苍松右有修篁,幽寂空灵中,一颗心便酣然沉入书的“深渊”,那是怎样的意趣和况味呵!全然忘却了“大革命”带来的冲击与苦难。其时,最爱读的是著名翻译家傅雷翻译的《约翰?克利斯朵夫》,这也是昙华林外国文学教授力荐的。我爱克利斯朵夫,爱他那纯洁的热情,爱他那无边的孤寂,爱他那心灵深处隐藏的悲哀,尤其爱他那饱含辛酸的爱情。读着读着,怀想那漫漫大漠中的旅者,干渴到不能忍受的程度,只希望得到哪怕一小滴清水!我张眼四望,周围也是刺目的骄阳,也是难耐的干渴,惟有在书中这片隐秘的天地里凉爽得透骨。

再后来,由读书的人,爱书的人,成了编书的人。虽说是替他人作嫁,但与书是越发地走近了。家中最大的财富,就是那整整占了6米多长的一面墙的顶天立地的大书柜中的皇皇几千册的书!直到现在,最爱逛的地方依然是书店。境外出差或旅游,也必去当地的书店。在境外书店,基本就一文盲,两眼一抹黑,但只要能闻闻那浓郁的书香,其乐何如。在书店里,每每看到不理会一切伫立而读的人,看到摩挲书卷爱不释手的人,看到犹豫再三掏钱出来买书的人,我心中总会涌出一缕暖意。谢谢,谢谢你们这些爱书的朋友。

同类推荐
  • 突然就不想回去了

    突然就不想回去了

    我们只活一次,唯一的一次机会,所以,必须在我喜欢的地方生活,必须成为最喜欢的自己。一个人,一张机票,一个行李箱,能抵达很多遥远的地方,而未必能诚恳地生活。对我而言,我并非在旅行,而是在生活。我从来都不勇敢,我只是没有能力过我不想过的生活。我非常清楚,对于我感到不快乐或者没兴趣的事,我总是搞砸。所以,我必须快乐,我必须得到我自己真正想要的,我必须在自己喜欢的地方生活,我做不到除此之外其他一切。我还年轻,依然对这个世界怀抱幻想。
  • 莎士比亚诗歌全编:十四行诗

    莎士比亚诗歌全编:十四行诗

    《十四行诗集》是莎士比亚最重要的诗集,从18世纪末以来,莎士比亚的十四行诗引起了人们巨大的兴趣和种种争论。按照广泛流行的解释,这些十四行诗从第1首到第126首,是写给或讲到一位美貌的贵族男青年的;从第127首到第152首,是写给或讲到一位黑肤女郎的;最后两首及中间个别几首,与故事无关。这部诗集乍一看来,会给人一种单调的感觉,莎士比亚翻来覆去地重复着相同的主题——时间、友谊或爱情、艺术(诗)。但是,仔细吟味后,你就会发觉,它们绝不是千篇一律的东西。
  • 你的地铁阅读清单·八卦

    你的地铁阅读清单·八卦

    “不是在上班,就是在上班路上”,是对我们这种上班族每天真实而又尴尬的写照,没有阅读的时间,面对日益快速更新的阅读内容,也不知道该如何选择!“2016学习清单”全新推出《你的地铁阅读清单》系列,主题性分享梁文道先生的精彩书评,用最简洁直白的方式,重拾你的碎片时间,深度你的主题阅读!
  • 唐宋诗精品鉴赏(中华古文化经典丛书)

    唐宋诗精品鉴赏(中华古文化经典丛书)

    诗人们的命途有别,作品的韵味各异。比如李白的“黄河之水天上来”,显示出大唐气派;杜甫的“每依北斗望京华”,反映出其对盛唐的一副衷肠;杜牧的“烟笼寒水月笼沙”,以清丽哀伤之景衬托六代兴亡之感,此诗被誉为绝唱;李商隐的“昨夜星辰昨夜风”,是通过对昨夜一度春风的抒写,以倾吐对其意中人的怀想。《唐宋诗精品鉴赏》搜集了唐宋大量的经典诗句,包括《在狱咏蝉并序》、《回乡偶书二首》、《夜归鹿门歌》等,对它们一一进行解析和鉴赏。
  • 戴望舒作品集(四)(中国现代文学名家作品集)

    戴望舒作品集(四)(中国现代文学名家作品集)

    《中国现代文学名家作品集——戴望舒作品集(4)》本书分为小小的死亡之歌、呜咽、关于迦尔西亚·洛尔迦等部分。
热门推荐
  • 律宗问答

    律宗问答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地剑之王

    地剑之王

    他是大地之子,他从出生就背负着难以违抗的使命。他是众生的救星,无数人,都因为他而活!
  • 圣天大陆简史

    圣天大陆简史

    上古时代圣天大陆上,两个部落获得了超越常人的力量。他们从人族中脱离出来,自称神族魔族。普通人们饱受他们的奴役与折磨。终于一天,普通人当中出现了修者。他们三分天下!
  • 妈咪驾到:爹地,请接招!

    妈咪驾到:爹地,请接招!

    被设计的叶芷巧七月怀胎,不止痛失未婚夫,并且孩子也“没”了!五年后,作为知名设计师荣耀归来的叶芷巧,在机场拉开了故事的序幕......--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梦断军营

    梦断军营

    《梦断军营》作者1974年参军,1982年退伍并参加工作工作,丰富的人生阅历以及对文学创作的追求,拓展了作者的写作空间和视野。《梦断军营》是作者融合自身经历的所见所感而创作的一部集军营生活、人生奋斗、理想爱情为一体的小说,它不同于军旅题材的同类作品,而是一部讴歌70—80年代初军人纯善、纯美、纯爱的情感类小说,不涉及过多的政治要素。其主要内容是讲述一个农村青年放弃上工农兵大学的机会而追逐“红星梦”的故事。全书以林少华的命运为主线,讲述了他在一次团机关整顿发言中无意间触动了团5号首长之后所引发的矛盾和纠葛。
  • 震撼欧洲的“小个子”:拿破仑

    震撼欧洲的“小个子”:拿破仑

    本书是一本人物传记读物。书中具体生动地记述了法国近代最伟大的人物拿破仑惊心动魄的一生。拿破仑由一名普通的下级军官,屡建战功,逐渐成为中级指挥官、军团总司令、终身执政,最后当上了法国皇帝。他称雄欧洲,远征埃及,多次打败强敌,成为欧洲大陆的霸主。滑铁卢之战失败后,被流放孤岛,悲惨地结束了自己的一生。书中还介绍了他个人生活中的一些趣事。
  • 清纯季

    清纯季

    这部作品讲述的是一对青梅竹马成长路上的历程。
  • 手机的APP

    手机的APP

    万能大转盘APP,丑图秀秀APP,仙付宝APP,抖音APP,YY语音APP,丹淘APP,鬼画符APP.....你见过几亿人跳广场舞吗?你见过美女如云吗?没错这个世界都有。审美光价值不一样的世界,以肥为美,主角来颠覆他们的世界观。梦想很简单,只是娶个仙女做老婆,但是却踏上了拯救世界的道路。且看一个街头混混如何在修真界搅动风云。欢迎加入校园你袁哥,VIP群聊号码:607121153,普通群:564589267
  • 清溪流水暮潺潺

    清溪流水暮潺潺

    苏沐清觉得这辈子最大的幸运就是遇见了江流婉。她时而跳脱、时而温柔、时而敏感、时而自卑,但无论是什么样子,只要是她,他都喜欢。初遇她时,她刚从高铁站出来,一袭白衣晃眼,从此她的音容笑貌就刻在他的脑海里挥之不去;再遇时,他是大她两届的学长,也是她的代班,他恨不得把自己上大学以后的所有经验都传授给她;后来,他偶然碰见她与她的男朋友在学校漫步,那一刻,他的心都要碎了,可还是想好好喜欢她;再后来,关系很好的表妹把自己的男朋友介绍给他,他竟然发现,表妹成了她的第三者,他不知道怎么面对她,只是发誓这辈子都要对她好;还好,上天又给了他一次机会,让他再次遇见她,这一次,他一定会倾尽自己所有去爱她!我愿抚平你的伤,我愿做你的暖阳,我一步一步引导,等你站在我身旁。从学长到新郎,从妄想到人一双,你在身旁,未来很长。“江流婉,你是我的爱恋,也是我的梦魇。从遇见你的那一刻起,我就明白,我,逃不掉了。”痴情暖男学长×鬼马温柔学妹(男主初恋,女主不是,介意慎点)清流cp
  • 我的大魔王老师

    我的大魔王老师

    这是一个充满正能量的故事。这是一个殴打小萝卜头的故事。这是一个教育人积极向上的故事。这还是一个关于成长中各种烦恼的故事。但……这并不是一个正经老师的故事。群:7142964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