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510000000001

第1章 序

【王先霈】

二0一二年十月二十六日,秋风秋雨,寒气袭人。晚上十点钟,我已经准备睡觉了,突然,六一级蔡华山、杨昌庆、王一民三位校友来访。一进门,递上厚厚一大叠书稿,是他们忙活一天刚刚复印完的,稿纸在复印机上烤热了,在这清冷的寒夜里散发着温煦的暖意。打开一看,书名《回望昙华林》,A4纸两百八十三页,收录了从一九四九年到一九六四年走进华中大学、华中高等师范学校和华中师范学院中文系就读的学友们撰写的、回忆在昙华林度过的青春岁月的文章。我看了目录就止不住惊讶和叹服,抬起头来望望面前的三位,默默寻思,他们是如何找到前前后后十五届(其中缺少一九五零年级)分布在四面八方的校友,其中很多他们原来并不熟悉,甚至并不认识,从来没有交往过。这些散居于各地的校友,多是年老体弱,不少人内务外务繁忙,又为何都爽快热情地应约,在短短的规定时间里,以数千言乃至万余言写出各自的心声。

文章的作者们踏入昙华林的时候,绝大多数都还是十七八岁的翩翩少年,到而今,许多已是耄耋之龄,最年轻的也已近于古稀。昙华林的日月,对于本书八十多位作者,乃是四十多年前到五十多年前的往事,而他们命笔之际却都激情满怀。八十二岁的王忠祥先生接到本书策划者、组织者的约稿电话,立即表示:“乐意承担,欣然命笔”,写成一万多字的长文。田蕙兰老师腰腿有疾,常年足不出户、卧床静养,她谢绝过几乎所有聚会、游玩的邀请,这次则笔端饱蘸浓情,记叙那“值得留恋的青春年华”、那“如歌的岁月”。

学友们在当年的昙华林,各人的处境、心境并不完全一样,毕业后的几十年,际遇遭逢更可能有很大悬隔。但是,无论如何,经历了二十世纪五十、六十、七十年代,每个人都有过他的成功与挫折、辉煌与低谷、快乐和酸辛;而昙华林的那一页,在我们这些人的生命中,无例外地是意义重大而影响长远的一段,是无法忘怀的一段。

本书各位作者对于昙华林的回忆,字里行间所蕴涵的色色种种,也是中国高等教育曲折发展乃至中国社会变迁的很有价值的个案,可以成为教育学、社会学以及中国当代史研究的具有甚高价值的原材料。

王忠祥先生说,他读华中大学国文系一年级上学期的时候,全年级只有两名学生。我们五六级进校时,全年级则有三百多人。忠祥先生那时一间宿舍两个人,和他同住的是物理系的刘连寿同学。我们入学头两年是八个人一间宿舍,同室的是同一年级、同一个班、同一小组的同学。不同的安置方式,镌刻下不同的时代印迹。记得一九五七年初春,校报的学生通讯员采访原华中大学韦卓民校长,他说,管理大学与军队带兵不一样,学校宿舍和军营要有所区别。他是有意地让不同专业的学生插开来混住,那样有利于打破学生专业思维的拘束、局限,兼容从科学的视角和审美的视角看待宇宙和人生的方式,也有利于个性的自由发挥。刘连寿先生后来成为知名的高能物理学专家,一九九七年后我和他住同一栋宿舍楼,偶尔交谈,感受到他的人文素养,这和他青年时期所受的全面教育、熏染想必不无关系。五八年之后,在昙华林,我们是二三十人住一间大房,楼上没有厕所,起夜必须下三层楼,再走一条半边露在天井的长廊。寒冬腊月,滴水成冰之时,也只能瑟瑟发抖地奔下跑上。不像现在,学生宿舍是六人或四人一间,有的宿舍一间之内就卫浴设施齐全,甚至装有空调,通了宽带。这类细节,也昭示出社会的变化。

即使学生人数众多,那些年师生联系还是相当密切。所以,今天七八十岁的老叟老媪,对四五十年前师长的回忆文字,能够做到可触可摸、可闻可视。彭慧敏学长的文章说,她在离校几十年之后,与同年级的袁慧真、陆明惠同去拜望石声淮先生,石先生对夫人介绍:“今天来了三个‘huì’”。我们同年级乃至于同一小班的同学,久别之后也未必都能叫出所有同学的名字。要知道她们只是我们年级三百二十多芸芸众“生”中的三个!石先生的记忆力人人称羡,但我以为这恐怕还不能全都归结为记忆力的作用,更重要的是老师把学生放在心里的什么位置。以我的亲身体验来说,一九六九年秋至一九七0年夏,全校师生被拉到大冶黄金湖边“斗、批、改”,几个月睡在地上。春天一两个月不断的霪雨,潮气上升,我患上急性关节炎,疼痛难忍,从来滴酒不沾的我买了一斤劣质白酒,当作一个偏方。石先生当时是“反动学术权威”,审查对象,私下里找到我轻轻地说,“有什么事不要太想不开,年纪轻轻,借酒浇愁不好。”这本来是一个误会,在那严酷的时刻给予我十分的温暖。可见,他之细致入微地关注所有学生,已经成为终生无改的习惯。近几年,常听说,有的地方,硕士生、博士生一年见不到导师几次,我就想起当年自己并不处在顺境的老先生,如何冒着风险,抚慰自己的学生。爱学生如子弟,是我们应当大力发扬的好传统。

本书有几篇谈到当年学生自己办的文学社和刊物,其中《拾花》、《碧桃》给大家印象尤其深刻,据说,当时中文系这些自生自发的学生“同人刊物”一度“如雨后春笋”。我无缘成为它们的读者,因我那两年外出进修,不在本地,但连我当时也耳闻其名。那贴在食堂门口墙上的壁报,引来众多同学端着饭碗围读的景象,李富生(黎笙)同学的文章旧事重提时还是一往情深。试想,林如稷、冯至那些文学大家,他们办浅草社和后来加入沉钟社的时候,不也就是二十出头的大学生吗?可是,一阵寒冷的北风刮来,《拾花》、《碧桃》这些刊物和文学社都坠落了,夭折了,还有写了“思想情调不健康”文章的同学被令退学。好在培植那些同人刊物的园丁们,包括那位被退学的傅生文君,在七十、八十两个年代交汇之际,很多又考取最早的几批研究生,得以实现他们的抱负,展现他们的才华。

我连日细读这些文章,脑子里忽然跳出陆放翁的两句诗:“白发无情侵老境,青灯有味似儿时”。我一九五六年到桂子山报到是十七岁,一九五八年搬到昙华林是十九岁,今年早已过了七十三岁。书稿勾起我的回忆,把我带回到往昔,重温师恩,重温同学间的友情,重温前辈留下的优良传统,也思索历史留下的种种教训。我以为,这本书的出版,不仅作为珍贵的校史文献会赢得华师人的喜爱,是献给一百一十周年校庆的富有意味的精致礼品,而且所有关心文化教育的人,都可以从中受到触发和启示。

二0一二年十月二十八日夜十时半于桂子山北区寓所

同类推荐
  • 爆炸现场:天津“8·12”大爆炸生死考验

    爆炸现场:天津“8·12”大爆炸生死考验

    2015年8月12日晚,天津八大街消防中队的火警电话响起,55秒后,消防员准备完毕前往火场,他们不知道自己即将面对一次震撼世界的大爆炸,一场吞噬许多生命的大灾难。瑞海公司危险品仓库前后相隔不到十秒发生两次大爆炸,后一次威力相当于17万颗手榴弹同时爆炸,建筑烧成骨架,汽车化为焦尸,离火场最近的人化为烟尘……知名作家何建明采访多位幸存的消防员及牺牲消防员的亲属,利用多条线索重建事故中人物的关系,极尽可能还原爆炸现场。
  • 胡适诗选

    胡适诗选

    《胡适诗选》是胡适诗词选集。胡适(1891—1962),原名胡嗣糜,1917年2月,他在《新青年》上发表了他回国前写成的《文学改良刍议》一文,提出文学改良八事。
  • 地上·地下:穿越杭州地铁的时光

    地上·地下:穿越杭州地铁的时光

    《地上·地下:穿越杭州地铁的时光》由市作协副主席、杭报集团孙昌建创作,是一部反映杭州地铁建设工程的不算严肃的报告文学,由市文联、市作协主抓的一部重点作品,以“地下”、“地上”为视角,立体全面展示杭州地铁人和杭州人民的精神风貌。
  • 都市之梦

    都市之梦

    《都市之梦》是一部长篇报告文学,文章借助在邓小平同志南巡讲话之后,中国的城市建设蓬勃兴起这一时代背景,讲述济南这个城市从1991年之后的变革,实现了济南的建成现代都市的梦想,同时塑造了姜春云、李启万、庄庆臣、孙常印、张福山等为济南城市建设竭尽全力的优秀党员,尽情展示当代都市的斑斓壮阔以及城市现代化建设的成果。编辑推荐:第四届茅盾文学奖获得者刘玉民先生力作!一座正在崛起的城市!一个正在崛起的国家!真实而全面的展现了中国的都市之梦的实现历程的一本优秀作品!让我们一起去追寻那日益临近的、中国都市的梦境吧!
  • 走得最急的都是最美的时光

    走得最急的都是最美的时光

    本书结集了作者散文随笔中的最精华部分,围绕一个情绪共鸣点“走得最急的,都是最美的时光”,讲述自己生活中所见所闻及所感,以及对婚姻、情感、人际关系等问题的深入思考,包括一些真实情感故事的访谈、生活情趣重现等。
热门推荐
  • 飞虾带剑舞

    飞虾带剑舞

    一个夏日的早上,暴雨初晴。富家河镇的集市上,来了一个中年妇女,她头戴一顶雪白的大草帽,肩挑一对小木桶,身后跟着一个小女孩儿。这是母女俩。母亲中等个子,身材不胖不瘦,面相十分俊俏。她前面的木桶里装着银龙小虾,后面的木桶里装着金龙大虾。她迈着均匀的大步进入市场后,把木桶轻轻放在街口一个酱油铺的墙下,女孩儿从背着的褡裢里拿出一个乌黑的圆牌,一边“当当当”地拍打,一边大声叫喊着:“活银龙小虾,活金龙大虾,卖银龙小虾,卖金龙大虾……”
  • 温暖的演绎家

    温暖的演绎家

    每一个人的心里住着一个乖张的坏小孩和温暖的演绎家。他们偶尔争吵,但他们都爱你。
  • 世间最美的色彩

    世间最美的色彩

    “他是个瞎子。”“真是可惜这张脸了。”“毫无用处的废人。”……他温柔对待这世界上每一个事物,但……却没有人温柔待他直到……她,出现了。她成为了他的全部,成为了他的唯一。他第一次有了想要看看这世界的想法,想要好好守着他的世界。
  • 犹太式幽默:犹太笑话中的成功智慧(犹太智慧典藏书系 第二辑07)

    犹太式幽默:犹太笑话中的成功智慧(犹太智慧典藏书系 第二辑07)

    幽默是犹太人面对黑暗和苦难的心灵鸡汤。透过那些浸泡在苦涩中的“含泪的笑话”,犹太人调侃和嘲弄权力与神圣,讽刺和批判人类的劣根性,从而抵抗和超越世俗生活的悲苦与无聊。没有悲天悯人的犹太式幽默,没有悲剧式的自嘲,没有令人忍俊不禁的傻瓜哲学,犹太人就不可能获得上帝的拯救,也不可能抓住真理的尾巴,成为世界上最成功、最神秘、最富有的民族。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
  • 女神重生:御毒三公主

    女神重生:御毒三公主

    她是21世纪的超级特工,因为魅惑之心,陷入轮回之地,重生为雪域国不受宠的三公主,受尽欺压,娘亲留下丝丝线索,让她步步为营,待到功成名就之时,便会接她回去,为了这一天,她学毒养蛊,终在十三岁之时崛起,成为雪域国的最年轻的大祭司,但这些都不够,她要的,是整个天下,野心勃勃的她,一次次破解阴谋,化险为夷,而又一次次崛起,成为独一无二的不败之地。他是千落山庄的少庄主,是掌握整个天下命脉的幕后神秘之人,更是裴罗家族的传人,外人看来,他只是个病秧子,可无人皆知他内心的孤独,遇见了他,他才懂得,只有这样的女子,才能跟他并肩作战,共享天下!看苗族三公主,谱写女神传奇!
  • 2013年诗歌排行榜

    2013年诗歌排行榜

    编选了2013年发表在各类文学刊物及诗人博客上的优秀诗歌,全面展现了2013年中国诗歌创作成绩和美学风貌。在选编和评选过程中,编者坚持性、思想性和文学性的良知。从作品的价值上反复斟酌、碰撞、判断、从而披沙拣金,把具有广泛影响的、具有经得起时间考验的优秀作品评选出来,汇编成册。
  • 九天魔帝

    九天魔帝

    一入玄冥万骨枯,沧桑红尘尽成土。血衣铁刀乾坤泣,九天苍穹叩......魔帝!
  • 异世之旅0a

    异世之旅0a

    她本是华国一个平凡,不被厚待的小孩,一场诡异的事件,身体变异,她被卷入到了苍穹世界。传说中的苍穹世界分为东西南北四个大陆,在这个世界中充斥着神秘莫测的修士,带着杀戮而来的魔,弥漫着腥风血雨。而她无意中卷入,为天道不容,一朝异世之旅,一代血族如何在乱世中杀戮无数,与天道斗………
  • 木经

    木经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