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509600000095

第95章 我经历过的地动山摇

碧青

又临近7?28了,这是一个难以忽略的日子。虽然唐山大地震已经过去三十多年了,但是,收藏在我心灵里的那场地动山摇,却一直在不动声色地影响着我。像有什么已经播种到我的血肉和心灵里,不会随着生命的变化而变化,亦不会随着时间的消失而消失。

发生在长城边的那场地动山摇的景象,经常在我的内心里浮现。有时,它在我的回忆里出现;有时,它自己悄然出现;有时,则是这个世界不断发生的天灾人祸,重新把那场灾难呼唤出来。过去的岁月,仍然像被看不清的那一条暗线牵动着,不断闪现出那些我凝视过无数次又被记忆和岁月剪切过的画面。黑暗、惊恐、泪水、雨水,长城边空荡的房屋和村庄,倒塌的大山,还有我后来知道的发生在不远处的几十万生灵的死亡,慢慢覆盖美丽的梦幻、阳光、野花、乡村、城市、道路、时间和岁月,它还会淹没泉水、甜果和日子的滋味。只是,我的内心已经习惯了那场地动山摇的存在。我注视它的目光,也已经像平静的时光般不动声色。只要那场地动山摇在我的内心浮现,瞬间,我就直接成为地动山摇的某种情节……1976年7月28日凌晨,我正甜睡在大崔庄高中的一间瓦房宿舍里。天地无序摇动的那一刻之前,没有人告诉我,千百年没有疯狂过的大地会抖动起来。也没有神仙在梦里暗示我,自然灾难马上就要降临人间。我是被大地和房屋的摇晃惊醒的,眼前的世界一片黑暗。我们躺在大通铺上的七八个女生滚在一起,慌乱得惊叫。窗外有人在高喊,地震了,同学们都快跑出来。不知是地震震开了房门,还是谁打开了房门,我也不记得自己是怎么从房屋里跑出去的,仅穿着背心和短裤,双腿无力地颤抖,惊恐让我忘记了少女的羞涩。几排房里的男女生都跑出来了,大家拥挤或抱在一起。有人惊叫,有人被吓得直哭。我依稀看见,住在我们宿舍西边的高大的王老师光着膀子,只穿着一条短裤,在我们身边来回走动,一边走一边高喊,同学们别怕,谁也不要回到屋里拿东西。他的夫人我的班主任张老师,则披着一个大床单,轻声安慰女生,让大家互相清点本宿舍的人数,看看是否都逃出来了。他们夫妇丢开三个比我们还小的孩子,不停地在学生们中间走来走去,让每一个学生听到他们的声音,看到他们的身影。紧接着,又有几名老师来到我们中间……不知道过了多长时间,天蒙蒙亮了,老师确认进屋去短时间没有危险,才让我们进屋取衣服,但很快就要出来。老师不让我们进宿舍,也不让我们进教室,就在屋外站了好几个小时。大约上午10点多,老师得到一些消息,这次地震唐山最严重,但具体到什么程度,却不知道。还不到中午,学校宣布放假。我和同村的几名同学走了28里土路和山路,回到长城边的小村里。

迈进家门,就看见母亲、爷爷、奶奶和弟弟妹妹都站在院子里,见到亲人我就流泪了。父亲在39里以外的铁矿参加抗震工作,那天,他没有回家。

下午阴雨绵绵,大队干部通知全村人都到村东的一个山坡上集合,防止再次发生地震时,把村里人砸在屋里。我搀扶着年近古稀的小脚奶奶来到山坡上,那里已经有很多用木头和白塑料布搭起的窝棚,没有床更没有被子。老人孩子或者病人都在窝棚里坐着,青壮年都站在小雨里。母亲冒着余震的危险,回家烙了几张大饼,用盆端来,分给爷爷奶奶和我们姐弟吃。

我不记得那天下午发生过几次余震。大约接近黄昏的时候,大地又开始震动,地震又一次发生了。在脚下大地的摇动中,突然,我看到村西韭菜乜山南面的山峰倒下来了。山倒塌的瞬间,黄色的烟尘腾空而起,久久不散……村里那么多人都眼看着那座山头在地震中倒塌了,但没有一人惊叫。像是恐惧到了极点,反而平静了。全村人都被巨大的恐惧镇住了,我和大人们惊呆地站着,好像世界的末日来到了……于是,很多年,那座长城南坡我从未登过的青黑色山峰,便经常在我注视的目光里倒塌。那种因山峰的倒塌而呈现的黄白色土石坡,在我的记忆里抹下一种最恐怖和荒凉的色调。

很多年,孤陋寡闻的我,从没有见过记载长城边韭菜乜山峰在唐山大地震中倒塌的文字。而我,却周而复始地轮放着眼睛传递给心灵的那幅地动山塌的画面。由于我一直在外面奔波,很少回家,很多年没有再仔细端详过故园的韭菜乜。也许,那倒塌的山峰,如今已经被时间的手指改变了面孔。也许,村里人的孩子们根本就想象不出来,韭菜乜最南面的一座山峰是如何倒塌的。也许,造物主早已经不动声色地在那里长满杂木绿草。但是,我们的一座山峰,残破了,倒塌了。

从此,我知道了,即便是造物主也无法让失去原形和魂魄的生命复原,包括我们倒塌的山,包括我的梦。当然,我们经过震荡的日子,再也不能复原。像我的目光和心灵,再也不只是装满梦幻、阳光、野花和春光……是的,1976年7月28日,打破了我少女时代的一个梦境。记得,我小的时候,就有过轻微的地震。也听奶奶念叨过:地动山摇,花子撂瓢。奶奶盼望地动能有好年景,庄稼和瓜果都丰收,连要饭花子都不用端瓢了。她还给我讲过这样的故事:我们的地下是大海,住着一条大鲤鱼精。平时,鲤鱼精贪睡,或者在海底深处静养。如果,哪天鲤鱼精醒来了,伸伸懒腰,翻个身,我们的地就会动,山就会摇,好年景就出现了。那时,我幼小的心灵,曾经向往过地动山摇的美景。当真正的地动山摇发生了,我才看清它恶魔般丑陋和恐惧的面影。

我家的简易棚,仿佛仍然在经历那个苦难的夏天。那座低矮的简易房,是在我家已经拆除的东厢房的地基上,用原来东厢房上已经发黑的旧檁子和旧椽子加政府救济的黑油毡搭建的,正南正北。住人的屋子建在地基上,有土炕。大人站在屋地上,伸手就能触摸屋棚顶。厨房和屋子隔开,锅台垒砌在住室门外的北侧,但已经到地基外的院子里,比住室低一个房屋的地基那般高。

记得,那时,我们的生活水平突然提高了,母亲经常给我们做高粱米干饭,或者烙饼,包没有肉的菜饺子。后来,我在回忆中才慢慢明白,母亲在天灾降临的日子,是怀着恐惧、无奈、悲伤和怜爱等多种复杂微妙的心理,倾其所有,在改善我们的生活。或许,倒塌的大山,让她怀有世界末日来临的惊惧,不知道明天会发生什么,她能做到的只有让我们吃,大吃仅有的大麦面饼,高粱米干饭,她的心才会踏实些。后来,母亲真的告诉过我,地震的日子,谁家都吃家里最好的,好像没有明天的日子可过了。是否,人在灾难之中,食品的味道也会给弱小的心灵以安慰,也会给生命带来某种平衡感……秋天,当我再次走进学校,依然在原来的瓦房教室里读书,但宿舍已经是在教室后面的简易房里。

知道1976年7月28日的唐山大地震,毁灭了二十多万人的生命,我才明白,我所经历的地震,只是唐山大地震的余波。我们这个长城边叫红峪口的村庄,只是被地震毁掉了半座山峰。遗憾的是,很多年以后,我才突然想起,不知道我家北山上的长城,在大地震中受到了多少损伤。我担心,在韭菜乜南面的半座山倒塌的时候,长城某个城楼,或者某段边墙,也许被震裂了,甚至出现歪斜倒塌。这么多年,我每次走上长城,也没有想过,长城的残破,是否与地动山摇也有某些关系。我们庆幸的是,红峪口在地震时没有倒塌一座房屋,也没有死一个人。

当我在后来的岁月渐渐明白,人,并不能主宰自己的生死。内心不禁升起悲悯情怀,包括对自己,对人类,甚至对大自然。我的内心突然多了一些疑问:真的有万能的造物主吗?即便有造物主,他自己都无法完全把握和保护自己创造的一切。

1983年7月,我第一次走进唐山,是去参加唐山文联组织的青年诗歌创作会。那时的唐山,已经建起了很多高楼大厦,但对我的心灵冲击最大的是那些低矮破旧的简易房。河北理工学院里的地震遗址,让我明白了,一边是新唐山的崛起,一边是灾难的废墟。

震后,我曾经在唐山求学三年。我深深地感到,地震带给唐山人的苦痛,总是集中在清明时节呈现出来。每到清明,唐山都笼罩在一种特殊的悲哀气氛之中。我看到路边到处都是人们送给逝去的亡灵的纸钱灰。记得,1986年的春天,我和同学去大城山看花,一路上的黑纸灰让我大腿发软,甚至颤抖。风一吹,黑纸灰在天空乱舞。那是留在我记忆里最深的唐山的春天。很多年,唐山人都没有走出大地震的痛苦和失去亲人的阴霾天空。

我曾经多次在抗震纪念碑前,久久地徘徊。我仿佛感到,抗震纪念碑,是活着的唐山人和死去的二十多万亡灵共同举起的长剑,傲然不屈地直指苍天。是的,在地震中死去的唐山人和在地震中活下来的唐山人,共同支撑着岁月。缺少任何一方,都不是真实的唐山,都不是完整的唐山。

那场唐山大地震,让我在对大自然依赖和敬畏的同时,产生一种无法消除的恐惧。后来,又多了面对大自然和人生苦难的忧患目光……2008年5月12日汶川大地震,2011年3月11日发生在日本的九级大地震,都曾让我泪流满面。就在最近几天,国内连续发生了客车爆炸和火车追尾的特大灾难,苦难的信息和画面催生的泪水,亦灼痛了我的双眼。如今,我更加热爱平凡的人间生活,更加珍爱每一个生命的存在。哪怕看到一棵碧绿的树,我都要驻足观赏。我懂了,世上凡是有灵有气有魂有形的生命,才可成为完美的生命。体验到完美平安的心灵,才是流荡真正幸福感的心灵。

我默默祈祷:让我们远离所有的灾难和痛苦,让我们每一天都享受幸福和安泰吧!

同类推荐
  • 住进一粒粮食(怀乡散文)

    住进一粒粮食(怀乡散文)

    这是一本描写乡村和土地的书。如果故乡在你的记忆中已经日渐模糊,那就读一读这本书,让一围粮囤、一盘石磨、一架房梁唤起你曾经的记忆。当回乡变成一种奢望后,故乡的一切都变得美好起来,然而现在真实的乡村是什么样?那些仍然坚守在土地上的人,他们又在想些什么?
  • 天国寄情

    天国寄情

    为了我这心愿更多的传播,也为了郭冬芹永远的活在我记忆里,永远在这个世上留下她的生命痕迹,生命价值,就将忆念她的文章集束为一体,编成了这本书。我想,倘有一个人从她的教训中得到启示,减轻痛苦,延长生命,那她就会和获得新生一样快慰!
  • 寻找卡拉

    寻找卡拉

    这是一个耐人寻味的故事,它象征性地概括了二十几年前或十几年前确实发生过的文化现象。大约在20世纪70年代末至80年代初、中期,那也是短篇小说的“黄金时期”。那时的文学期刊包括诗刊,都办得蒸蒸日上,红红火火。“文学热”是那个时期的时代特征。改革大潮一浪接一浪,生活的道路越来越宽广,各路人马纷纷“下海”,一些诗人、作家也耐不住“万元户”的诱惑。潮流变了,“文学”不再是热点,多数期刊的发行量每况愈下,一些报纸的文学副刊也被砍去,代之以流行的时尚娱乐和衣食住行的专刊、专栏。为了生存,许多刊物改为时尚杂志、实用杂志,或者改版内面何小学生或中学生的杂志。
  • 带一颗心去田园

    带一颗心去田园

    《带一颗心去田园》为著名女作家赵玫、裘山山、庞天舒三人和最新散文集,分别为《我轻声唱起忧伤》、《一个人的远行》、《带一颗心去田园》。作品具有极高的性和艺术价值。
  • 凤凰城

    凤凰城

    《凤凰城》为回族风物传说类民间故事专辑。出自民间,滋养着一代又一代回族民众淳朴、善良的民性:它浓浓的泥土的芳香,更是带给人一种悠长纯美的回味……透过这些故事,不仅可以感受浓郁的地方风情,也可以体悟回族民间故事与多民族民间文化的交流与融合。
热门推荐
  • 战主神

    战主神

    大家好,我叫李利,是刚刚穿越过来的苦逼穿越者,然而就在刚才,我接到了一个新手任务,一个失败了就会死的新手任务,我现在很慌……
  • 关于少主的两三事

    关于少主的两三事

    十岁那年。古佑安不顾父王反对带她回家,从此她为他鞍前马后成为了他最得意的左膀右臂。二十岁。灾难来袭,为了古佑安她心甘情愿对敌人投怀送抱。二十五岁。兵临城下,昔日爱人反目成仇,面对他的利刃,她悲凉一笑……———————女主前期懦弱心机婊,后期有黑化迹象。男主前期冷漠嗜血,后期忠犬。接受不了设定的小可爱请移步啦,还有背景科幻但经不起推敲(自黑一下),不要拿科幻小说标准来看,就是一个简简单单的言情文,微虐少甜。
  • 剑影长歌

    剑影长歌

    一百多年前,武林中出现了两位盖世奇人天残和地缺,死后各留下一本绝世武功秘笈,一百多年后,宁王宸濠欲图谋反篡位,毒害官员,残害百姓,人渣杨子乔练成了天残的神功,替宸濠为虎作伥,残杀正道武林人士。少侠赵鸿武机缘巧合下,练成了地缺的神功,且看赵鸿武如何联合赣州大侠叶景恩等武林豪杰协助巡抚孙燧、王守仁等忠义之臣灭宸濠,诛杀杨子乔......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
  • 地外生命探索

    地外生命探索

    本书讲解的主要内容为神秘现象,在资料客观翔实的基础上,也进行了大胆假设和小心求证,也许其中的观点并不能为读者接受,但是能引起广大读者的兴趣就已经达到目的了。
  • 三无性论

    三无性论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穿越之红颜杀手

    穿越之红颜杀手

    义父的背叛让杀手秦岚穿越到了古代,但仍然摆脱不了杀手的宿命,为什么,她一定要按照命运的安排一步步向前走,她不要。她,只要安静的和家人一起生活;她,并不想有那么多的光环,她,也只是一个平凡的小女子……只是,偏偏人生的命遇不由自己做主。
  • 杰出人士常用的成功之法

    杰出人士常用的成功之法

    成功和精彩,不是某些特定人士的独享物,而是我们每个人都可拥有的,只要你拥有了成功的方法,成功就触手可及。本书讲述播种梦想、树立目标、把握机遇、发掘优点、打造形象、借助外力、练就口才、正确思考、充实才学、挑战失败等操作性极强的方法,为我们步入成就的殿堂提供了成熟的经验。
  • 青葱校园-呆呆地错过你

    青葱校园-呆呆地错过你

    每周固定的一通电话,潜移默化的成为了男孩心底最强烈的期待。女孩若即若离的态度,让男孩的情绪重复着游离天上地下。对于男孩来说,每天最大的期待就是在学校走廊和她擦肩而过。是不是喜欢的情绪会让一个人渐渐的卑微?属于青春的青涩的爱情故事给你答案。
  • 桥(中小学生必读丛书)

    桥(中小学生必读丛书)

    《桥》是萧红短篇小说中的代表作,她对此篇十分偏爱,在发表之前就以此名结集成小说、散文集《桥》。作品在意象选择、人物刻画和语言运用等艺术方面,做了很多新的尝试,使她的作品创作始由稚嫩走向成熟,为日后创作更具深度的长篇小说奠定了基础,而它所体现的悲剧性则代表了萧红的创作基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