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509400000018

第18章 快乐的人生(1)

悟思

人都想快乐,但在纷繁复杂的生活中,随着年龄的增长,肩上责任和压力的加重,我们早已不再拥有孩子般天真无邪的心,甚至忘记了该如何无拘无束地放声大笑。高速现代化的社会,创造了琳琅满目 的物质财富,生活在钢筋混凝土浇筑的森林里,人们却越来越感觉到心灵的空虚与寂寞,激烈的社会竞争,让人变得麻木,也让快乐像小鸟一样飞走了。究其原因,是人们的贪欲迷失了自性,在比较、 攀缘中,将自家宝藏弃之不用,却将虚空的名利、财富、权势、色欲作为追逐的目标,于是生活的目的变成了拥有高档的车子、豪华的房子、巨大的财富、显赫的权势,即使为之付出再多的艰辛,承受 再大的压力也甘之如饴。

这样的追求,得来的不是幸福,而是痛苦,这就好比当你很努力想用手抓住空气,却永远也抓不到一样,快乐就这样眼睁睁地从你指缝中溜走了。

人生时时刻刻都是新的体验,懂得体会当下的感受,就会发现,原来快乐就是如此简单。无论是成功还是失败都是人生路上一道亮丽的风景线。只要你用快乐来面对生活的喜怒哀乐;你的生活就是晴朗 的、没有雨天。

所以,从现在起做个拥抱快乐、传播快乐的人吧。当我们用宽容谅解他人的误解时,我们反而能获得真正的快乐。当我们自己的心窗纤尘不染时,理智的阳光就会驱散心头的晦暗。当我们愿意朝向阳光 时,阴影自然就落在身后。当我们心怀美好时,微笑自然就会绽放在脸上……幸福美满的人生要靠自己来经营,心灵就像一个储蓄罐,收藏美好,便拥有快乐;积攒不满,则带来不幸。

快乐像一个使者,能让我们忘掉烦恼和痛苦。快乐的人,烦恼就远离,快乐的人不仅让自己心灵舒畅,而且也能把快乐传播给他人。世间没有任何东西比快乐更可贵。为了幸福快乐,人就应该学会保持 良好的心态,学会在逆境中拥有快乐的心情。只有快乐的心情,才有幸福的人生。倘若能随缘度日,自觉心安,就能随遇而安,处处皆是海阔天空了。

其实,快乐很简单。不需要刻意的迎合,也无需焦急的等待,只要做到“以感恩的心面对世界,以包容的心和谐他人,以分享的心回报社会,以结缘的心成就事业”,快乐就会随时来敲门。

快乐来自于内心的感受。这种感受,无法馈赠、积存,只有靠个人的修养与定力去体会。遇到逆境,一个历经岁月风霜的人,懂得调适心态,转换方向,重新出发;一个常怀快乐的人,懂得有舍有得, 塞翁失马,焉知非福;一个意志坚强的人,懂得贵在坚持,置之死地而后生。

所以,在生活中我们无需遥望,只要俯下身就能欣赏到身边美丽的风景,只要心里面充满阳光,我们就能感受到现实的阳光。只要我们心中的灯点燃,即使闭上双眼也能行走在漆黑的人生路上。一个经 常把快乐带给别人的人,才会真正懂得快乐的真谛。生活像一面镜子,照到的是我们的影像,当我们哭泣时,生活在哭泣,当我们微笑时,生活也在微笑;生活也像画画,当你用彩色上色时,整个画面 都会变得五彩缤纷;当你用灰色上色时,生活就会变成一片灰暗。所以,快乐由自己把握,请拿起开启快乐大门的钥匙,打开心门,走向快乐的天堂吧。

快乐并不在于有与非有,而是在于珍惜与知足。人生时时刻刻都是新的体验,懂得体会当下的感受。原来,快乐就是那么简单。

──圣严法师《快乐人生》

世上什么事情最快乐?

如果有人家里生了小宝宝,一般我们都会说恭喜恭喜、可喜可贺。但是佛教认为人生苦多乐少,即使是“生”,也是一种苦,所以佛法教我们不要以苦为乐,要离苦得乐。

对于生命中四种基本现象——生、老、并死,佛教称之为“四苦”。其中老、并死被视为苦比较易理解,但如果说“生”也是一种苦,大多数人可能就很难理解了。

几乎每个人对于刚出生时的情形,都已不复记忆,婴儿出生时究竟觉得苦还是乐,谁也不晓得。但是我们可以推想,婴儿的皮肤非常细嫩光滑,第一次离开母体,乍然接触外界的空气时,感觉一定很不 舒服、很难过。环境骤然的改变,让婴儿出生时号啕大哭,可是却又非得来到这个世界不可。

对母亲而言,生产恐怕也不是一件轻松的事。很多妇女对于生产时受的痛苦,即使用“痛不欲生”四个字,都还不足以形容,所以古人才会把生日称为“母难日”。但是小孩出生后,痛苦解除了,母亲 又会觉得很安慰、很快乐,就像历经千辛万苦,终于爬上山峰,再也不需要往上爬时,就会觉得欣喜若狂。其实这只是苦难、压迫感解除后所产生的快乐感受,是苦之后的结果,并不是另外有新的快乐 产生。可见“生”是一件苦事,并不是真正的快乐。

出生是苦,在人的一生当中,真正的快乐也没多少。一般人感受到的快乐,都是因为满足了“五欲”——眼、耳、鼻、舌、身——而得来的欲乐,例如:眼睛看到美景,耳朵听到悦音,鼻子闻到香味, 嘴巴尝到美食,身体有柔软细滑的触感。还有,和别人谈话谈得很投机,或是获得一项新的成果、发现一桩新的事实,让自己觉得很有成就感等等,这些属于心理层面的赏心乐事,也都属于“欲乐”。

欲乐的“乐”都包含着“苦”在其中,是“乐中带苦”,但是我们大多数人却对这样的事实毫无所知。例如一个稀世罕见、美若天仙的美人出现在你眼前,因为很难得见到,所以你会很欣赏她,一见到 她就觉得很快乐。但是,如果天天让你见到美丽的东西,或是让美女、帅哥天天在你面前出现,让你看个够,就没有什么稀奇了。短暂的接触虽然令人觉得目眩神迷,接触次数多了以后,快乐便荡然无 存。

凡是欲乐,都是暂时、无常的,很快就会过去,感觉上很真实,其实很虚幻,而虚幻的感受本身就是一种苦。因此,五欲之乐仍在痛苦之中,说穿了,这种快乐只是一种和“苦”相对的感受。

这样看来,生而为人好像没有什么值得快乐的事,其实也不尽然。因为还有一种乐叫做“定乐”,也就是禅定的快乐,比欲乐更胜一筹,快乐的感受也更强烈一些。因为在禅定中已经摆脱了身心限制, 特别是身体的负担和病痛都会消失不见,不再有沉重的感觉,这时候心里会产生一种满足感,而且这种“无事一身轻”的感受是非常快乐的。只是出定以后,因为身体还在,所以因身体而有的种种负担 依然存在。因此,定乐也不可能长久维持。

最究竟的快乐是“解脱之乐”,透过修行得到解脱之后,不再有任何困扰及烦恼,心理上不再有任何负担,这时候,才是真正、绝对的快乐,也才是真正值得我们追求的快乐。

──圣严法师《真正的快乐》

我们要恢复灵性,觉悟成佛,首先就要发挥人性之慈爱,依据人生的意义,去完成人生的责任与使命,做个堂堂正正完整的人。所谓“仰止在佛陀,完成在人格;人成即佛成,是名真实现。”否则,屈 志降心,仰人鼻息,匍匐钻营,胁肩谄笑,虚度一生,虽生人世上,未得谓之人,又怎能觉悟成佛?然人生之责任是什么?就是发挥人性之大慈大悲,以天下为己任,乐以天下,忧以天下,为天下人之 幸福而奋斗,为天下人之幸福而牺牲小我完成大我。像蜡烛一样,为了照亮他人,而毁灭自己;也像盐一样,为了他人,溶化自己。总比把生命抛弃在黑暗角落里,无声无色的与草木同朽来得有意义, 有价值。所以,一个有理想有抱负的现代青年,绝不应该浪费自己的生命和时间,应该以佛的意志为意志,运用人性的挚爱,去拯救人类沉沦已久的灵魂,以理性之慈悲,来普视众生犹如赤子。不但视 人之苦为己苦,且视凡有生命动物之苦为己苦;不但平等爱护人类,且平等爱六道众生;不但解除众生现实生活之物质威胁,且能解救人类精神的饥渴与苦闷,使自己与他人,都共同离苦得乐。这样, 才是真正的快乐,才是伟大的生,有意义的生。

──文珠法师《人间佛教与现代青年》

求人不如求己

佛印了元禅师与苏东坡一起在郊外散步时,途中看到一座马头观音的石像,佛印立即合掌礼拜观音。

苏东坡看到这种情形不解地问:“观音本来是我们要礼拜的对象,为何他的手上与我们同样挂着念珠而合掌念佛,观音到底在念谁呢?”

佛印禅师:“这要问你自己。”

苏东坡:“我怎知观音手持念珠念谁?”

佛印:“求人不如求己。”

学佛,其实就是学自己,完成自己。禅者有绝对的自尊,大都有放眼天下,舍我其谁的气概,所谓“自修自悟”、“自食其力”,那就是禅者的榜样。

吾人不知道自己拥有无尽的宝藏,不求自己,但求诸人,希求别人的关爱,别人的提携,稍有不能满足所求,即灰心失望。一个没有力量的人,怎能担负责任?一个经常流泪的人,怎么把欢喜给人?儒 家说:“不患无位,患所以不立。”只要自己条件具备,不求而有。观音菩萨手拿念珠,称念自己名号,不就是说明这个意思吗?

──星云法师《星云法语》

六祖灭后。肉身虽存。而道场渐衰。至宋业三百余年。则丛林大坏极矣。时有子超禅师。蹶起而大振之。由是重兴其道。至若传灯所载者。自六祖后。不多见其人。故道法虽播于十方。而留心于根本地 者寡矣。道场无开化主人。而僧徒习世俗之业。顿忘其本。固其所也。由宋迄我明万历中。又将五百年。道场之坏。尤甚于宋。僧徒不遑其居。而法窟皆栖狐兔矣。丙申岁。老人至岭外。得礼祖庭。睹 其不堪之状。大为痛心而去。又五年庚子。诸护法皆以法道为心。亟欲老人往救其弊。至则誓愿。舍此身命。志为六祖忠臣孝子也。一时更新。百废具举。此仗佛祖护念之灵。非人力也。于时僧满千众 。有惧僧徒之不安者。数人而已。求其忧祖道不振。后学无眼。法幢之不固者。独昂而已。至若知老人恢复之志。誓死之心。亦唯子而已。嗟乎。是知法门之得人为难也如此。于时老人初入曹溪。选诸 僧徒。可教者教之。众中物色。亦唯子而已。及老人住此。八年之间。凡所经画。为山门久计者。众皆罔然。其所经心关涉。钜细无遗者。亦唯子而已。及狮虫破法。魔党竞作。即前所称为道场者数人 。亦皆在网罗。求出之不暇。求其苦心保护丛林。忧祖道之崩裂。深知老人建立之恩者。亦唯子一人而已。当是时也。苟非子砥柱中流。委屈调护。曹溪卒无今日矣。及老人舍之而去。禅堂无主。几为 狮虫所食。非子挺身撑拄其间。不唯道场破坏。后学无依。即老人中兴一片苦心。竟付流水矣。安望祖道之再振乎。是以老人别曹溪来。十年于兹。子日夜苦思老人之复至。望法道之更新。念念含悲。 未尝一息忘之也。老人之南岳而子随至。既而老人逸老匡山。子寻即远来。见其感恩之心益笃。忧道日深。且冀老人之复至。或望至人之将来。其诚盖难以言语形容者。即古之忠臣孝子。忧国忧家。烈 女节妇。誓死无二心者。不是过也。适来山中。老人留之已久。其哀哀之心。请益不一。老人因而示之曰。子之志固嘉。而子之思亦过矣。子未闻大道之替。虽佛祖亦难逃于时节因缘。因缘聚会。盖不 由人力也。且道与时运。相为升降。殆不可强。即其人亦不易得也。谛观六祖入灭以来。今千年矣。其道遍天下。在在丛林。开化一方不少。求其为祖庭而经理家法者。独宋子超一人而已。子超之后。 又五百年。志为祖道。力整颓纲者。独老人而已。况在曹溪。有众千人之中。求其忧祖道。知老人者。唯子而已。是则法门之人。以此为怀者。岂易见哉。今老人示子最胜法门。所谓求人不如求己也。 且当六祖未出世时。只一卖柴汉耳。因有夙植灵根。功夫酝藉已久。一旦闻经一语。顿悟自心。遂得黄梅衣钵。岂不是今日宝林道常乃六祖肩头柴担。舂米腰石边来。故有如此广大光明。普天匝地。禅 宗一派。一言一句。皆从柴担腰石边流出。至今供养香火。如生时无异。肉身坚固不坏。如现在说法无异。如是福泽。亦从柴担腰石边来。此岂有心要求人而后得也。

──《憨山老人梦游集卷第五十二》

身心自在是最大的快乐

佛陀时代,有位婆罗门国王名叫多味写,平日信奉九十六种外道。一天,国王忽萌善心,欲行大布施,于是依照婆罗门教的规定,将其积聚如山的奇珍异宝,布施给需要帮助的人;若有人来求助,便请 他自取一撮珍宝而去。奇怪的是,国王如此布施了数日,珍宝一点儿都没有减少。

佛陀知道国王宿世积福,度化因缘成熟,于是变化成外道修行者前往该国。国王知道有行者远来,便出来接见,寒暄作礼后,国王问:“你来此地,有何请求吗?可以直说,不用客气。”行者回答:“ 我从很远的地方来,想跟国王化缘珍宝,建造屋宅。”国王听了,告诉行者:“没问题!你就自取一撮珍宝吧。”行者取了一撮珍宝,走了七步,又将珠宝放回原处,国王疑惑地问他:“你为何要放回 去呢?”行者回答:“这撮珍宝变卖后,只够我建盖房舍而已,日后要再娶妻就不够用了,所以不如不龋”国王一听,说:“这还不简单,那你就取三撮珍宝吧。”于是行者取了三撮珍宝,走了七步后 ,还是回头将珠宝放回原处。国王又问他:“你为什么又不要了呢?”行者回答:“这三撮珍宝只够我娶妻,没有剩余的钱可以购买田地、奴婢、牛马,既然无法满足我的欲望,还不如放下。”于是国 王又应允他取七撮珍宝。

行者走了七步,还是退还回去。国王再度询问原因,行者回答:“我娶妻后会生儿育女,子女从出生到嫁娶,一切所需难以计量,所以我决定还是不要罢了。”国王听了,大方地说:“不要担心,我将 所有的珍宝都布施给你,你就不需再为将来烦忧了。”行者原本已要接受国王的供养,但想了想还是拒绝了国王的好意,准备告辞,国王疑惑地问:“你为何不接受我的供养呢?”行者说:“本来我是 想要乞取珍宝,好令生活充裕无缺。但我深入思维,却发现人生苦短,万物无常,若是追逐财物,贪求五欲,妄计未来,只是徒增忧苦,一日比一日烦恼,还不如放下这些贪欲,精进修行,勤求佛道。 所以我再也不需要任何珍宝了。”国王听了行者的话,心开意解,也愿意皈依佛教。

于是,佛陀恢复本貌,腾升虚空,现光明身相,为国王说了一首偈语:“虽得积珍宝,崇高至于天,如是满世间,不如见道迹。不善像如善,爱如似不爱,以苦为乐相,狂夫为所厌。”

国王与大臣见到佛陀如此端严的光明瑞相,又听闻佛陀微妙的开示,法喜非常,纷纷求受五戒,当下即证须陀洹果。

──《法句譬喻经·卷三》

什么是真正的享受?诸位只以为,自己得到五欲六尘的享受,财色名食睡的享受,以为这是真的!其实,这不是真的享受0财色名食睡”,佛讲是“地狱五条根”。你贪图这个享受,你就被“地狱五条 根”牢牢地捆住了。试问,你能享受几天?后面的苦果不堪设想,你有没有看到?

圣人,有大智慧的人,彻底觉悟的人,告诉我们,真正的乐受是帮助别人,“助人为快乐之本”。诸佛菩萨做给我们看,并不是故意装样子做给我们看,他是真的。佛菩萨自己生活过得很清苦,帮助别 人得乐,那是大乐、大自在!

我们凡夫不能够觉察,看不出佛菩萨、圣贤的受用,只看到世间享福的人,生活在所谓荣华富贵之中。他们那些人,真正有学问,真正有智慧,我们不知道他们的生活乐趣。

同类推荐
  • 禅非一枝花:黄檗无念禅师话语录

    禅非一枝花:黄檗无念禅师话语录

    《禅非一枝花:黄檗无念禅师话语录》内容简介:黄檗无念禅师,法名深有,号无念,明末著名禅师。深得憨山、李卓吾、袁宏道、瞿汝稷诸人之推崇。《禅非一枝花:黄檗无念禅师话语录》原收录于《嘉兴大藏经》新文丰版第二十册《黄檗无念禅师复问》。《禅非一枝花:黄檗无念禅师话语录》共分四卷,第一卷法语,涉及的是黄檗无念禅师参悟、觉解的“缘起性空”之论,不离法藏,融汇了儒家与道家的思想精随。第二卷酬问,谓之酬问,实是解经是也。第三卷复问,乃是黄檗无念禅师针对其所生活之时,明末社会变革带来的思潮动荡,在文化观念需要重建之时,而从禅宗角度给出的仁学机缘解答。
  • 佛陀和原始佛教思想

    佛陀和原始佛教思想

    本书根据梵文、巴利文文献和汉译佛经,系统研究了佛教创始人释迦牟尼的创教教过程及原始佛教思想。本书内容丰富,言简意赅,于1995年出版后深受广大读者喜爱,故重新排版,以飨读者。
  • 每天懂一点净化身心的禅心佛语(圣严法师开示心理减压秘法)

    每天懂一点净化身心的禅心佛语(圣严法师开示心理减压秘法)

    本书以台湾第一高僧圣严法师的禅证体悟为中心,结合现代人的心理诉求,从人们的生活、学习和工作等日常行为入手,阐释净化身心、缓解压力的禅修法门。将心理减压和禅修秘法完美结合的佛法书,祝你走向身心康宁的禅修之道。
  • 论原始信仰与萨满文化

    论原始信仰与萨满文化

    《论原始信仰与萨满文化》是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研究所著名民族学人类学学者、研究员孟慧英多年来研究中国北方少数民族信仰的原始宗教——萨满教的论文汇集。本文集深入探讨了萨满教的起源,萨满教在不同民族中的特点,萨满巫师是如何沟通人神的,萨满在原始宗教、民族社会中的地位和作用以及萨满教的历史作用和社会影响。《论原始信仰与萨满文化》主要收录了原始宗教习俗的变迁、关于萨满教的认识、埃里亚德萨满教研究的基本特点及其影响、考古发现与萨满教、论萨满教的“兽主崇拜”、论萨满文化的演变、东北部地区少数民族萨满教信仰中的祖先神、清代宫廷祭祀的佛立佛多鄂漠锡妈妈考释等内容。
  • 王阳明佛教观研究:“同异”与“是非”之辨

    王阳明佛教观研究:“同异”与“是非”之辨

    王学不是“阳儒阴释”,而是儒学的一种新形态;它与佛教禅宗相似或相同是因为两者都把“道”内在化了。同时,它也不是“儒体佛用”,确切地说,它是“儒因佛缘”,即它是在“成为圣人”这一儒学的动因中生发出来的,佛教因素在其形成过程中只是起了助缘的作用;经过改造的佛教因素成为王学的有机成分,但不是核心要素。
热门推荐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
  • 贾如的自我救赎

    贾如的自我救赎

    极重度强迫症患者的十年救赎....个人经历自传形式的涉科治愈强迫症
  • 亲爱的请别黑化

    亲爱的请别黑化

    国际变态苏锦重生了,重生在了一个女扮男装的娱乐圈小透明身上,从此走上了一条妖孽巨星的不归路顺带认识了某个国际大影帝以及国际心理犯罪学家。路亦斯没有想到有一天自己会被人吸引,在此之前他一直坚定的认为自己是直男,直到某个变态妖孽对他说:“真不好意思,斯先生,我可能一直没有告诉过你,我是女人,为了表达我的失误,我决定将我最珍爱的艺术品——食人花苏锦标本送给你!”路亦斯:“……”接着夙七又道:“所以你要接受我的求欢么?”
  • 绮罗香(小说)

    绮罗香(小说)

    几乎是在一秒之间,路远达就给自己做了一个选择。这个选择让他抱住了深藏起来的内在。他抱住了一个隐秘华贵而崇高洁净的路远达。记得有一回约会青青,他想通过抱抱她而去抱住另一个自己,但那时他不能定义那是怎样的自己,现在,此刻,他找到那个自己了。他藏得那么深,没有人见过他,路远达自己也没见过。唯有一个叫林青青的女人,把他呼唤出来了。
  • 现世人异界称霸

    现世人异界称霸

    我也有雄起的时候吗,也可过这种生活吗,异世称霸之旅。龙出潜渊入大海,天地之大任你游;身负异禀少年郎,携美逍遥异界行,浩渺异世奇异多。
  • 文艺时代

    文艺时代

    他曾在一个小县城中看到一个名叫小武的小偷,也曾在苏州河边见识过一条金发的美人鱼,更是在一个小村子里看过一个汉子在被砍头前学驴叫……本书很墨迹~——————————新书发布了《顾道长生》
  • 大小姐有毒:美男到我碗里来!

    大小姐有毒:美男到我碗里来!

    云晓晓怎么也没有想到。明明她为国献上良策救万民于水火,可为什么皇帝陛下的赏赐居然是将她赐婚给东岳国人人闻风丧胆,丑陋无比的七王爷???这也便罢了,嫁给这斯后,某日这期兽性大发居然强了她!好吧,这也罢了,可这期强完她居然还失踪了!!!举国皆传七王妃难耐闺中寂寞,强了七王爷,让七王爷不堪受辱离家出走。云晓晓:…………谁来还她一个清白!!!
  • 中国年度优秀散文诗·2017卷

    中国年度优秀散文诗·2017卷

    本书是新华社关于十九大的新闻报道精选集,是一本客观、全面、权威的新闻报道集,所有文章均已公开发表,作者全部为新华社记者。全书共分为六篇,分别是“第一篇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第二篇高举旗帜共铸辉煌”“第三篇凝聚力量共绘蓝图”“第四篇团结务实谱写新曲” “第五篇砥砺奋进成就辉煌”“第六篇盛世盛会全球聚焦”。全书体例完备,观点准确,内容权威,可以作为广大干部群众了解十九大的参考读物。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
  • 地理百科知识博览

    地理百科知识博览

    一本丰富的百科字典,一座有创造力的知识乐园,一部健康成长的智慧圣经。精美的图片,有趣的文字,活泼的版式,将科学性和趣味性完美地结合在一起,让我们一同领略和感受知识带给我们的快乐。《阅读文库·我的第一本百科书:地理百科知识博览》内容包罗万象,形式丰富多彩。它既是人们认识世界、感知历史、触摸时空和未来的组合工具,又是聆听历史和探索未来的一条捷径,同时也是家长引领孩子成长的教育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