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509400000012

第12章 健全的人生(1)

悟思

《法华经·譬喻品第三》中,佛陀对舍利弗说:“我当做佛、众生都可做佛”,佛学大师太虚也说:“仰止唯佛陀,完成在人格,人成佛亦成,是名真现实”,由此可见,成佛的基础在于做人,正如人 间佛教所倡导的那样,“欲成佛,先做人”。而作为自觉、觉他、觉行圆满的佛教最高修行果位——佛,无疑就是一个超越自我的完美人格主体,是一个拥有人类渴望的所有美好品质的完满的“人”。 因此,佛陀才教导我们:先做人,后成佛。

学佛,就是做人。芸芸众生,因累世的业力作用而沾染了贪嗔痴,障蔽了清净本性,好比一亩田里不仅有粮食还有杂草一样,我们的心田,既有真善美的粮食又有贪嗔痴的杂草,而我们要做的,就是在 及时灌溉之余不忘施肥除草,努力培植心灵的福田。这一过程,就是修行。即不断修正自己对宇宙人生的种种错误知见,并把正确知见贯彻在始终的实践过程中。通俗来说就是通过学习体悟,认识真理 ,并在言语、行为、思考甚至下意识时都能践行真理。修行的终极目的就是成佛,即做一个人格完满的人。

怎样才能完满自己的人格呢?智者认为:“莫不须修于观,方成果德,今须于目前行心中观此十德,修于十乘。不离凡夫所见,成等正觉。”即是说,完成自己的人格在时间上不要等将来,而应从现在 做起,从当下的一言一行甚至当下的念头修起,向十德方向努力。

作为普罗大众的一员,学佛不仅仅是对自我超越的追求,更是对生活中的磨难与挑战的超越。每个人都会在生活、工作、学习过程中,遭遇各种各样的困难与挫折,人生就是在不断超越挫折的过程中走 向新的未来。作为佛子,一言一行无不遵循佛陀的教导,伟大的导师教导我们要用宽容化解怨恨,用慈悲化解仇恨,用布施对治贪婪,用忍辱消解嗔恚……

成佛易,做人难。因为凡夫们面对种种诱惑、困难时,往往经不起考验。做人难,做个好人更难,因为好人不仅要有一颗助人为乐的善心,还要有一股时时处处帮助他人的恒心。做一两件好事,没什么 难的,难的是一辈子都做好事、说好话。尤其是面对他人的冷嘲热讽、侮辱谩骂、造谣中伤甚至人生攻击时,还能做到心平气和地耐心解释是非常不容易的。因为这个时候,人的嗔恚心最容易产生,最 容易让自己情绪失控,因此,学会做人,做一个健全的人,不仅要有善良的心,还要有恒久的善行,所谓“诸恶莫做,众善奉行”既是佛菩萨对弟子们的要求,也是每一个世俗的人们应该具备的基本做 人底线。面对人生的种种挫折与不幸,我们应该把它当做磨炼意志的资粮,面对他人的误解甚至侮辱谩骂时,我们要把它当做对治嗔恚的良机,从而使我们不断自我超越,趋于心中的佛,当我们按照菩 萨大悲大愿大行的精神,去帮助身边有困难的人,同时要求自己完善自己的人格,那么做人就是修佛,正如禅宗所言“菩提只向心觅,何劳向外求玄?”

如果我们有足够的勇敢去爱,有足够的坚强去宽容,有足够的度量去为别人的快乐而高兴,有足够的理智去理解充溢于我们身边的爱,那么我们便可得到别的生物所不能获得的满足感。

做合格的人

如何做一个合格的人呢?弘一大师开示说:

(1)虚心常人不解善恶,不畏因果,决不承认自己有过,更何论改?但古圣贤则不然。今举数例:孔子曰:“五十以学易,可以无大过矣。”又曰:“闻义不能徙,不善不能改,是吾忧也。”蘧伯玉为 当时之贤人,彼使人于孔子。孔子与之坐而问焉,曰:“夫子何为?”对曰:“夫子欲寡其过而未能也。”圣贤尚如此虚心,我等可以贡高自满乎!

(2)慎独吾等凡有所作所为,起念动心,佛菩萨乃至诸鬼神等,无不尽知尽见。若时时作如是想,自不敢胡作非为。曾子曰:“十目所视,十手所指,其严乎。”又引诗云:“战战兢兢,如临深渊,如 履薄冰。”此数语为余所常常忆念不忘者也。

(3)宽厚造物所忌,曰刻曰巧。圣贤处事,惟宽惟厚。古训甚多,今不详录。

(4)吃亏古人云:“我不识何等为君子,但看每事肯吃亏的便是。我不识何等为小人,但看每事好便宜的便是。”古时有贤人某临终,子孙请遗训,贤人曰:“无他言,尔等只要学吃亏。”

(5)寡言此事最为紧要。孔子云:“驷不及舌”,可畏哉!古训甚多,今不详录。

(6)不说人过古人云:“时时检点自己且不暇,岂有功夫检点他人。”孔子亦云:“躬自厚而薄责于人。”以上数语,余常不敢忘。

(7)不文己过子夏曰:“小人之过也必文。”我众须知文过乃是最可耻之事。

(8)不覆己过我等倘有得罪他人之处,即须发大惭愧,生大恐惧。发露陈谢,忏悔前愆。万不可顾惜体面,隐忍不言,自诳自欺。

(9)闻谤不辩古人云:“何以息谤?曰:无辩。”又云:“吃得小亏,则不至于吃大亏。”余三十年来屡次经验,深信此数语真实不虚。

(10)不嗔嗔习最不易除。古贤云:“二十年治一怒字,尚未消磨得荆”但我等亦不可不尽力对治也。《华严经》云:“一念嗔心,能开百万障门。”可不畏哉!

──弘一法师《弘一大师改过十训》

宣化上人认为做人的基础为八德:孝、悌、忠、信、礼、义、廉、耻。

(1)孝:就是孝顺。孝顺父母,这是为人子女的本分,孝顺就是报答父母养育之恩。

(2)悌:就是悌敬,悌敬兄长。这是做弟弟的本分,悌敬是报兄长的恩。

(3)忠:就是尽忠。尽忠国家,这是国民的责任,尽忠是报国家的恩。

(4)信:就是信用,信用朋友,对朋友言而有信,行必笃敬,不可失信用。

(5)礼:就是礼节。见到人要有礼貌,应该鞠躬,不行礼就是野蛮的行为。小朋友!见到师长要敬礼,见到父母要敬礼。

(6)义:就是义气。要有见义勇为的精神,无论谁有困难,要尽力去帮助,解决问题。对朋友要有道义,无条件援助,绝无企图之心。

(7)廉:就是廉洁。有廉洁的人,无论见到什么,不起贪求之心,没有想占便宜的心,而养成大公无私的精神。

(8)耻:就是羞耻。凡是不合道理的事,违背良心的事情,绝对不做。人若无耻,等于禽兽一样。

这八个字是做人的基础,不要把它忘记。“言必忠信,行必笃敬”。说出的话,一定要有忠有信,不打妄语。所做的事,必须要有恭恭敬敬的态度,认真去做,绝对不敷衍了事。

──大悲法师《宣化上人》

道在日常生活中

有源律师来问。和尚修道还用功否。师曰。用功。曰如何用功。师曰。饥来吃饭困来即眠。曰一切人总如是同师用功否。师曰。不同。曰何故不同。师曰。他吃饭时不肯吃饭。百种须索。睡时不肯睡。 千般计较。所以不同也。

──《景德传灯录·卷六》

“使佛法应用于日常生活中,也就是修学佛法,能起规范身心,净化身心,解脱身心的德用。”佛法不是虚玄莫测的理论,神奇怪僻的事行;佛所开示的,是一般人所能知能行的。佛说:“我所说法如 爪上尘,所未说法如大地土。”这是说:佛只开示基于人生正行而通向究竟的正法;世间有更多的理论与事行,即使有益于世间,因无关于修治身心以趣向解脱的理想,佛是存而不论的(自有人去发扬 。如经中说到,那是适应世间的世间善法)。佛直就人类(众生)的身心,指出迷妄流转与如实解脱的可能,激发诱导人去持行。佛说五蕴、六界、六处法门,都不外乎身心(通于器界),从不同立场 而作不同的分别。佛法可分知与行,而知是行的始导,也是行的完成(知与行不可分离)。说到“知”,即经说“正见”、“正思维”、“正观”、“如实知”等。身心以心识为主导的身心活动,无论 为对自己、对他人(众生)、对物质世间;或现在,或从现在到过去,从现在到未来,佛说:一切“从缘生”,“我论因说因”。佛从因缘相生、相依存的理法,去理解世间,处理世间。依缘起说法: “此有故彼有,此生故彼生;此无故彼无,此灭故彼灭”,所以不落两边(极端),而开示不有不无,不常不断,不一不异,不来不去,及不生不灭的中道。

“信”,“心净为信”;“如水清珠能清浊水”。一念净信现前,一定没有烦恼,没有忧苦,内心充满了清净、安定与喜乐;这样才是真正的归信三宝的弟子。佛法所说的“净信”,与世俗所说的信, 不完全相同。别人(或书中)所说的,承认他是确实的,一般也说是“相信”,这只是确认,如相信“一加一等于二”那样。还有,对人及所说的话,有好感,有同感,肯接受他所说的,一般也称之为 信仰,如信仰主义,信仰领袖之类,这只是世俗的“顺信”。世俗所说的信灵感,信命运,信风水等,都不出于上二类。佛法所说的“净信”,是依三宝而起,内心所引发,有清净、喜乐等感受的。因 正知正见而引发,通过理性,所以是宁静的,虽近于一神教的信心,而不会陷于狂热的迷妄。

──印顺法师《华雨集》

实际上,佛法无一不在我们的生活当中体现,生活就是佛法。关键是你如何去运用,怎样来把握自己,怎样来对待自己生活上所出现的这些问题?如果你思想上、精神上、环境上出现了问题,而不能正 确对待。那么,你所学的所有理论,都是荒唐的。所以,佛法是注重实修实行,也就是说,佛法所讲的道理,所有的经典,都是使其明白自己的真相,让它来改变自己的行为,规范自己的行为,把握自 己这一生当中的航向,实现自己的愿行。

──海空法师《觉源》

修剪欲望

爱者众病之首,犹如城郭,聚集人民凭地自怙,云何爱众病之首?如佛所说,泥犁受苦,其数无量,皆由爱所造。凡在地狱受诸苦恼,皆由爱玻诸杀生者,亦由爱致。不与娶淫泆、妄语、十不善行,亦 复如是。皆由爱心,造斯诸恶。

——《出曜经·卷四》

房屋的建造,使人类摆脱了最初的穴居时代,拥有更舒适的居住条件,但建筑的不断发展,又将生活在都市的人们禁锢在一片片钢筋水泥的丛林中,禁锢在一片片没有生命的环境中,使得树木和草地都 成了奢侈的风景。

是什么让我们背离自然的生活?是什么使世界的变化如此巨大?是人类的贪欲,使人类对物质条件盲目的、无止境地追求!我们通过不断占有来满足自己的欲望,占有吃的、占有穿的、占有住的……当 我们拥有了这一切后,当我们已不再有衣食之忧,不再有茅屋为秋风所破的窘境,新的欲望又接踵而至。在物质生活有了相当的水准之后,我们还是不会满足,又会产生攀比之心:希望自己拥有的一切 都要超过别人,服饰要比别人讲究,住宅要比别人豪华,地位要比别人显赫……在相互的攀比中,衣食住行已经失去了它最初的实际的作用。现代人对生活状况的不满,已经不是简单的物质匮乏,而是 在攀比中产生的失落感和挫折感。攀比又带来了竞争,激烈的竞争使今天的每一个人都活得疲惫不堪。

——济群法师《生命的回归》

只要心有欲望,则永无满足。心随欲望本是希冀得到满足的,但总导致不满足。目标虽在于满足,但因为心随欲望本就是错误的方法,心随欲望而不能满足,就一再追求着欲望,一再不能满足。一而再 ,再而三地尝试,总无法满足。

就像摇滚歌手——“猫王”艾维斯·普烈斯莱(ElvisPresley)的生平故事般。我最近在墨尔本时听了他的故事。一天,我正吃着午餐,看到电视上正在上演着艾维斯·普烈斯莱的故事。这故事非常有 趣。他整个人生的故事是促发人们学习菩提道次第法的一个很好的例子。在他生命的早期和晚期,他陶醉于享乐和兴奋。然而,在他生命的最后时期,在他觉得自己可能不久于人世时,变得非常沮丧。 他最后的歌是如此的:“我试了又试,总无法满足。”在他最后的演唱会时,他唱着唱着,泪水由眼中流出,成千上万的歌迷看着他,听着他歌唱,也都哭了。那是他最后的表演。

心随欲念转时,若检视自己的心性,会发现总是若有所失。事实上,心随欲念本身即为苦,本身即是个问题。这整件事的本质即为苦。再怎么随着欲念转,也得不到满足,唯一得到的结果是不满足。这 是轮回中最大的苦。

——堪忍尊者《堪忍尊者开示》

学佛,就是要超越自己。但要从何下手呢?第一,要从去“贪”下手。

“贪”也可以解释为“执着”,我们执着就会有痛苦。仔细想一想,我们哪一种痛苦不是由贪延伸而来的呢?

贪钱、贪色、贪吃……等等,一切都由贪而来。

我在读大学时,有一次参加夏令营,曾向一位修禅的法师请益。

这位法师就问我们:“你们这些大学生是不是来求法的?”

我们回答:“是。”

这位法师接着说:“我送你们一句话,拿去贴在墙壁上每天看,一定会很受用的。”

于是法师挥毫写了五个大字:“去贪则清凉”。这句话让我受用至今,除去心中的贪念,就可以丢掉“我执”;没有了“我执”,一切的痛苦也就不存在了。有一位信徒告诉我:“师父!我发现自己现 在不贪执;没有了‘我执’,一切的痛苦也就不存在了。”

我就说:“那是因为金钱的数目并不大。如果你能把十万块的现金,放在很多人进出的客厅里,而你坐在这里听我演讲两个多小时,心里完全不挂念那十万块钱,那我就真的佩服你了。”

要知道,人的习气中,“贪”是最难去除的。所以,各位不妨也把这五个字“去贪则清凉”,写在墙壁上,每天看、每天看,慢慢淡薄自己的贪念。久而久之,就比较不容易痛苦了。

──慧律法师《慧律法语》

活在当下,顺其自然

从前,有个小和尚,每天早起,负责清扫寺院里的落叶。的确,清晨起床扫落叶实在是一件苦差事,尤其是在深秋,冬天就要来临的时侯,每天一次起风,满院子的大树随风摇摆,树叶随风飞舞落下, 满地都是,厚厚的一层。要清扫完这些叶子,每天早上都需要花费很长时间才能完成。而且,过不了半天,树叶又飘落满地。这让小和尚头疼不已,他冥思苦想,一直想要找个好办法让自己轻松。

后来有个大些的和尚对他说:“你在明天打扫之前用力摇树,把要落的叶子统统摇下来,一次性扫干净,后天就可以不用扫落叶了。”小和尚觉得这个办法不错,于是第二天他起了个大早,扫地之前, 使劲地摇树,把院子里的树摇了个遍,树叶也扑簌簌掉了一地。他想,这样他就可以把今天和明天的落叶一起扫干净了。这一整天小和尚都很开心。第二天,小和尚到院子里一看,不禁傻了眼:院子里 同往常一样,依旧是落叶满地。

这时,老和尚走了过来,对小和尚说:“傻孩子,无论你今天怎样用力,明天的落叶还会飘落下来。”

──禅宗公案

世间没有中庸,无相才是真正的中庸;心无所住就是中庸;空一切法才是中庸之道。

有信徒问我:“心要安住在哪里?”我告诉他:“无所住就是安住,想要安住在哪里都不对。”他又问:“无所住是什么?”“无所住就是清净心的工夫,它无法透过语言来表达。”无所住就是自在, 无所住就是解脱,无所住就是不着相,无所住就是没有分别,虽分别不作分别想,清清净净又明明白白的这颗心,用这颗心来修行就对了。

如果我们假设立场,我要到达某种境界才叫做快乐,我要某种环境才觉得舒适,那么,这个假设本身就是错误的。如果我们只是用取舍的心在期待什么,或是妄想明天,或哪一天,情况会变好,这种透 过时空假设的期望或追求,都是不对的,反而会引来痛苦。因为在佛法中,所有的解脱自在,当下就是,那是你现在就可以掌握的。

禅宗说:“不离当下。”当下是什么?就是解脱的现在。因此,我们要多观照,观照一切法都是空性,观照一切法毕竟空寂,当下就是清净的本性。否则,永远不能解脱。

同类推荐
  • 圣经故事:先祖与先知

    圣经故事:先祖与先知

    本书讲述从上帝创造世界到大卫当犹太国王的故事,对应《圣经·旧约》的前12卷。共分五篇,内容包括:开天辟地的故事、犹太先祖的故事、大卫王的故事等。
  • 学佛参禅悟人生:受用一生的佛家精品故事全集

    学佛参禅悟人生:受用一生的佛家精品故事全集

    本书辑录了佛家精品故事500余则,通过这些故事,大致可以了解佛家的基本思想及修行方法,可以了解佛教在中国传承的大致脉络,可以了解将佛理运用于生活实践的基本方法,当然,更重要的是,通过这些故事,能击碎头脑中许多牢不可破的观念障碍,获得一种全新的观察世界、观察人生、观察生活的视野,提炼一种更积极的处世态度,因而做人更有格调,做事境界更高。
  • 坚固其心·洗心禅(1)

    坚固其心·洗心禅(1)

    《贤宗法师演讲集》里的每一个主题,都是一轮明月,使人读后,拨云见日,如入慧海。大家可以从这套演讲集里摘取任何一轮明月,擎着她,不管走到哪里,都是光明的世界。那个时候,我们大家也都会像贤宗法师一样,成为赠送明月的人!
  • 伊斯兰与国际政治

    伊斯兰与国际政治

    本书作者是中国社会科学院荣誉学部委员,一直致力于伊斯兰教与国际政治研究。本书集中了作者近年来研究伊斯兰教政治运动与国际政治的相互关系、伊斯兰教极端势力的来龙去脉,冷战后的宗教发展与国际政治等系列文章,对学术界和政府相关决策部门都有极大的参考价值。
  • 李叔同说佛

    李叔同说佛

    字字珠玑,启悟世人的大德讲演录——他是个才气横溢的艺术家,更是一代名僧。在人们心目中,他就像一个“谜”,一个难以琢磨的谜。
热门推荐
  • 造化炉的自我修养

    造化炉的自我修养

    芦源一觉醒来,惊奇的发现自己竟然穿越成了一只香炉。正当他碎碎念念不满时,他察觉到主人家的夜壶上居然同样附有一缕魂魄。芦源不由暗道一声:兄弟不好意思,打扰了。……“黑铁三斤,黄铜四两,麻烦再给我来一铲子煤炭,火力有点不足。”一把精钢剑新鲜出炉,傻小子拿着它闯荡江湖。“一株七星草,五滴玄天灵液,一枚七窍玲珑果……”一颗破境丹迎雷而上,渡劫高人吞入腹,立地飞升。等芦源化成人形在修仙界大杀四方的时候,无人不说他手里肯定有逆天神器,不然不可能实力那么强悍。每当这个时候芦源都会无奈叹息,谁能想到哥就是自己的金手指呢?还是有些怀念你不是炼妖壶,哥不是造化炉的日子啊!那时的你,只配接尿!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
  • 南慕策:战易都

    南慕策:战易都

    你以为易都熙熙攘攘,你可知道,多少年前,谁在此把诺言许下。“我要比万物更先复苏”――南慕恩和“不闻星河须臾,固执地走向你”“只要她还需要我,我必定生死不负”――北喻尘“就算是天命,也该偏心你一些才是”――西门九桐“我先前想要这天下的江山,后来只想要你,但是晚了”――东廷洛“光亮的尽头,一定要是你,拜托了”――黎适宇
  • 小提琴演奏与音乐艺术创新

    小提琴演奏与音乐艺术创新

    音乐是一种抒发感情、寄托感情的艺术,好的音乐,会以生动活泼的感性形式,表现高尚的审美理想、审美观念和审美情趣。音乐在给人以美的享受的同时,能提高人的审美能力,净化人们的灵魂,陶冶情操,提高审美情趣,树立崇高的理想。在当前的社会生活中,音乐艺术越来越多地显示出其特有的魅力。那么,现代音乐艺术又如何能在实践中得到创新和发展呢?本书亦针对这一问题进行了系统研究。
  • 疑点

    疑点

    松本清张开创了“社会派推理”,与柯南道尔、阿加莎·克里斯蒂并称为世界推理小说三巨匠,与江户川乱步、横沟正史并称为“日本推理文坛三大高峰”,东野圭吾、宫部美雪等日本知名推理小说家皆深受其影响。本书在日本被改编成影视剧有七次之多,在国内读者中也有一定的知名度,最新版本由黑木华、米仓凉子主演。本书对那些自以为正义的旁观者进行了辛辣的讽刺,一桩谋杀案的旁观者因为内心的偏见一步步沦为挥舞屠刀的人。当正义闭上眼睛,就是恶的帮凶。
  • 我的徒弟全无敌

    我的徒弟全无敌

    新书《太帅了怎么办》已发。 ———— 一朝穿越,拥有点化万物之力。雪白的小兔子,变成了吞噬万界的呆萌萝莉。落寞的菜鸡剑客,变成了一剑无敌的绝世剑仙。这是一个佛系少年带着一堆无敌徒儿浪迹天下的欢乐故事。——本书又名《异界美食之旅》《论影帝如何养成》《菜逼师父和无敌徒弟们斗智斗勇》 书友群:875263441(需全定)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
  • 激进意志的样式(2018年版)

    激进意志的样式(2018年版)

    《激进意志的样式》是苏珊·桑塔格生平第二本重要的文论集,是对于《反对阐释》所研究的主题的一种延伸,内容涉及电影、文学、政治等各个领域,其中颇为引人注目的是她关于色情文学作品的分析。本书秉承了桑塔格一贯的风格,视角犀利敏锐、见解别具一格。
  • 银河之心Ⅱ·暗黑深渊

    银河之心Ⅱ·暗黑深渊

    在天垂星的日暮战役结束之时,李约素身负重任,乘坐高速飞船前往银河之心求援。他一路不断告知当地各人类文明星系,得到了许多响应,人类的舰队不断前往增援。来到银河之心后,李约素得到了科技极为先进的铁人的援助,拥有了大批最先进的飞船引擎,得以组建起庞大的舰队。但是在返回战区的路上,李约素先后意外遭遇神秘的镜子飞船和死星,从而得知了上古银河人类与异族“蜘蛛人”之间发生战争的来龙去脉。孰料,未等李约素赶到,人类的防线已经崩溃,李约素不得不冒险率领敢死队杀入敌人老巢,在这里,他意外地发现了引起这场战争的“上佳”号环形飞船……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