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486100000015

第15章 杜如晦

审时度势待价而沽

杜如晦(586——630),字克明,京兆杜陵(今陕西西安市东南)人,出身于世代为官家庭。祖父杜徽曾在隋时任怀州刺史,父亲杜吒(zhā)曾任隋昌州长史。少年时代的杜如晦聪敏好学,尤喜好文史,他气质英爽,以风流自命。隋大业年间,参加吏部人才选拔,吏部侍郎高孝基对他很是器重,认为他有应变之才,当为栋梁之用,但又暂时叫他俯就卑职,补任为淦(ɡàn)阳县尉。

隋炀帝的残酷统治,使民怨沸腾,各地纷纷揭竿而起,农民起义如火如荼如火如荼(tú):原形容军容壮盛。现在形容气势旺盛或气氛热烈。。先是山东邹平王薄,领导农民义军杀富济贫,攻占山东不少州县。及后,起义烈火愈烧愈旺,到大业十二年(616)农民起义的队伍已增加一百三十多支,参加人数有三四百万之众。全国有三支强大的起义队伍:河南的瓦岗军,窦建德的河北起义军和杜伏威的江淮起义军。杜如晦虽然很早就辞掉了淦阳县尉的职务,不愿为朝廷服务,但由于家世、经历和所受的教育,使他不可能和农民起义军走在一起。在动乱的时局中,他和房玄龄一样,密切地注意着时局的变化。

随着农民起义的扩大,隋朝统治阶级内部也高举起反隋的大旗,隋的统治已分崩离析,摇摇欲坠。大业十三年(617)太原留守李渊,在晋阳举兵反隋。他率领其子李建成、李世民等向南方进发,由于甚得民心,加上策略得当,次子李世民英勇有谋,因而进军神速,所向无敌,在十一月,就迅速占领了隋代的都城长安。

弃暗投明秦王心腹

李渊父子攻克长安后,杜如晦见大局已定,又深知李世民英勇有谋,广结天下豪士,便只身投靠了李世民。

李渊进入长安以后,把隋炀帝的严刑苛政全部废弃,并与民约法十二条。除对拒不投降的阴世师等十余人处死外,其余一概不问。出于策略原因,按起兵时定下的方针,李氏政权立年仅十三岁的杨侑为天子,并尊逃往江都的隋炀帝为太上皇。不久,江都发生兵变,隋炀帝为其部下宇文化及所杀。李渊遂即迫使杨侑下了退位诏书,禅位于自己。李渊接帝位于太极殿,改隋义宁二年为唐武德元年,立李建成为皇太子,李世民为秦王,李元吉为齐王。十九岁的李世民当上了尚书令、李渊父子达到了“化家为国”的目的。李世民拜杜如晦为秦王府兵曹参军,执掌王府簿书、考课、仪卫等事务。

过了不久,杜如晦被调任陕州总管府长史。总管府是在边塞之地设立的统率军队的机构,长史为总管府的次官。当时,秦王府的很多谋士勇将被调往外地任职,李世民对此非常忧虑。记室房玄龄对李世民说:“杜如晦聪明识达,如果打算经营四方,非此人莫可。”房玄龄对杜如晦的这一荐举,使李世民非常兴奋,他马上奏请高祖,将杜如晦硬留下来,仍为秦王府属官。从此,李世民把杜如晦视为心腹,常与他商议军国大事。杜如晦成为李世民幕僚幕僚:古代帅幕府中参谋、书记等为幕僚,后泛指文武百官署中佐助人员(一般指有官职的)。集团的重要成员。

李渊虽然称帝,但实际上只掌握着关中和山西、巴蜀等一些地区,周围都是割据势力。如何消灭这些割据势力,统一天下,是李氏王朝面临的重要问题。李渊父子经过商议,确定了巩固关中,出兵西北,进而进占关东,收并江南,统一全国的方针政策。

李渊命李世民为右元帅,率军征伐,杜如晦亦随李世民转战南北。李氏集团采用远交近攻、各个击破的策略,于武德元年(618)打败了陇西割据势力薛仁果,紧接着又铲除了在凉州称帝的李轨,巩固了唐在长安以西的统治。武德三年(620)平定了盘踞晋北的刘武周。后来刘武周逃至突厥,为突厥所杀。当把关中周围的割据势力剿灭以后,李世民就决定出关东进,对盘踞在洛阳的王世充发起攻击。王世充是李唐在关外最重要、又最难对付的对手。他原先是隋炀帝的鹰犬,曾任隋王朝的礼部尚书,用阴谋手段夺取实权,王世充后来自己当了皇帝,国号郑。他利用李世民与刘武周作战的机会,趁势攻占了唐朝的大片土地。在李世民的大举征讨中,王世充手下的名将如罗士信、秦叔宝、程志节等先后降唐,许多州县的官吏,如淆(xiáo)、邓、荥(yínɡ)、汴(biàn)、豫、显等州相继降唐。李世民对于归降的官吏一般都以礼相待,这就使得更多的人,纷纷脱离王世充集团,出现了“河南郡县相继来降”的局面。在李世民军队的进击下,王世充连连败退,洛阳被围。在十分危急的情况下,王世充向农民起义军窦建德求援。窦建德为隋末农民起义军的著名领袖,李世民围困王世充,使窦建德也感到震惊,他担心一旦王世充被唐军消灭,自己也会受到直接威胁,便亲自前往洛阳支援王世充。窦军来势凶猛,唐军决定调转枪口先消灭援军窦建德。于是,李世民指挥唐军扼守武牢险隘,以待战机。当窦建德军队饥倦、疲堪之时,李世民见时机已到,便突然发起攻击,东涉汜水,猛冲猛杀,窦军大溃,窦建德也受伤被俘。

窦建德战败后,李世民乘势于武德四年(621)集中兵力围攻洛阳。王世充眼见大势已去,就率领群臣出城投降。武牢之役是唐统一中国过程中的一个关键性战役;此次战役的胜利,决定了整个中原的形势。李世民大胆而果断地指挥了这一战役,取得了一石二鸟之功,一举摧毁了两个强敌。因此李世民受到嘉奖。因为功勋卓著,又领司徒、陕东道大行台尚书令,增邑二万户。

武德五年(622),刘黑闼在河北漳南筑台告祭建德,自称大将军,公开打起反唐旗帜。不久,刘军攻占大片土地,定都洛州,自称东汉王。李世民率军攻打刘黑闼,此次战争,旷日持久,打得十分艰难。最后刘黑闼大败,逃往突厥。然而两个月后,刘黑闼又返回再战,太子李建成亲征,并采纳魏征建议,用镇压和安抚相结合的办法,最后击溃刘黑闼,统一战争结束了。在这场战争中,李世民兄弟虽各有建树,但李世民显然取得了更大的战功。而在这方面杜如晦是发挥了很大作用的。他在军中运筹帷幄,对战争双方的情况判断准确,他杰出的才干,受到了军内外人士的赞赏。

杜如晦也由此而升迁,李世民任陕东道大行台尚书令,杜如晦任大行台司勋郎中,封爵建平县南,食邑三百户。不久以本官兼文学馆学士。文学馆是李世民为接待四方文士而开设的。十八学士中,以杜如晦为首。李世民曾令人画了十八学士图像,藏于书府,可见,李世民对他的礼遇之重。李世民为天策上将后,开府置官属,又拜任杜如晦为天策府从事中郎,成为天策府的高级军事顾向。

精心策划玄武事变

李世民在统一全国中的卓著功勋,使他的威望日益增高,权势也逐渐扩大,政治地位和军事地位也迅速增长。李世民不仅掌握着大量军队,还担任尚书令的职务,居宰相之职。这在唐王朝的上层统治集团中,尤其是在李氏兄弟中间有着特殊的地位。另外,在太原起兵和统一全国的战争中,李世民礼贤下士,广求人才,搜罗了一批谋臣猛将,形成了一个以他为核心的政治集团。这个政治集团的形成和他在唐王朝中的特殊地位,使李世民产生了不满足于当秦王的野心。然而他的哥哥李建成,位居东宫,为人宽和、仁厚,辅助李渊处理政务,在唐王朝的初创过程中,他的作用也是不可估量的。李世民与李建成在打天下时,两人同心协力,但到坐天下时,情况就不一样了。为了夺取皇位,兄弟俩变成了仇敌。

统一战争结束后,李世民与李建成的斗争日趋表面化。武德七年(642),李渊带三位皇子打猎,命他们驰射角胜,李建成乘机将一匹烈马交给李世民骑。李世民不知有诈,骑上这匹马追逐野鹿,马烈性大作,三次尥蹶子(liàojuězǐ),险些把李世民掀下坐骑;武德九年(626),李建成约李世民宴饮,暗中下毒,李世民饮后心中暴痛,吐血数升。在李建成和李世民的斗争中,齐王李元吉完全站在李建成一边,他和李建成经常会同后宫谮诉谮(zèn)诉:说坏话诬陷别人。李世民。李渊常常偏袒(tǎn)太子,信以为真,要加罪于李世民,幸亏陈叔达常常进谏,李世民才幸免于难。紧接着,李元吉又密告李世民有谋反之意,要求速斩世民。不过此时李渊明智,他认为李世民有平定天下之功,谋反的证据又不足,没有下手杀害李世民。

在争夺皇位的斗争中,李建成和李元吉合在一起的实力大于李世民,况且李建成又处于太子地位,这更趋于优势地位。这种形势使秦王府的僚属非常担心。房玄龄、杜如晦和长孙无忌等都认为,必须先发制人先发制人:泛指先下手争取主动。才能转危为安,他们劝李世民早下决心,尽快除掉李建成和李元吉,以保国家长治久安。当然,李建成也看到了这一点,他想方设法瓦解秦王府的武将、谋士,不过这一策划没有获得成功。于是他们便在李渊面前诬陷房玄龄、杜如晦。李渊听信谗言,把房、杜二人驱逐出秦王府。

武德九年(626)夏,突厥数万骑犯边。李建成认为瓦解、分化秦王府精兵强将的机会来了。他向李渊推荐,由李元吉代李世民出征。李元吉又请求将秦王府的名将尉迟敬德、程志节、段志玄、秦叔宝等调归自己使用,以增强北征实力。这一着实际上是要扼杀李世民。李世民感到危在旦夕,便与长孙无忌、高士廉、尉迟敬德等商讨对策,并派人密召房、杜二人进府,密商计策。经过一番精心策划,李世民于武德九年六月四日发动了“玄武门之变”,在玄武门内设下伏兵,一举射杀了李建成和李元吉,为李世民夺取皇位扫清了障碍。接着,又逼着李渊立李世民为太子,此时军政大权已完全落在李世民手中。李世民拜杜如晦为左庶子,协助他处理政务。同年七月,又调任杜如晦为吏部尚书。

善于理政善于治国

武德九年八月,李渊让位。李世民即帝位于东宫显德殿,改元贞观,尊李渊为太上皇。李世民做了皇帝,对群臣论功行赏,以房玄龄、杜如晦等五人功居第一。进封杜如晦为蔡国公,赐食邑一千三百户。贞观二年(628)晋升杜如晦为检校侍中,兼吏部尚书,检校侍中,即代理侍中,是门下省的长官,也就是宰相。贞观三年(629)唐太宗下诏授杜如晦为右仆射。从此,杜如晦与房玄龄同朝为相,为唐朝的盛世之治呕心沥血。

杜如晦是宰相,又是吏部尚书,执掌着选官任能的大权,他在引荐贤才,罢除不良官吏等方面,做了许多工作。杜如晦取士用人,注重实践。当时选官取士往往重言词口笔,而不察其品德。杜如晦录用人员,主张先由州郡推荐,然后考核录用。在临终前他还推荐刚正不阿的戴胄(zhòu)做吏部尚书。

杜如晦精于理政治国,唐初的典章制度,都是房、杜二人所定。在隋末农民大起义之后,国家纲纪松弛,百废待兴。杜如晦和房玄龄拨乱反正,使唐朝初期的政治制度和统治秩序逐渐走上正轨,贞观之治新局面的开创,与房、杜所起的作用是分不开的。杜如晦在朝廷,君臣关系如同鱼水,同僚之间也相互配合,取长补短,房玄龄善谋,杜如晦善断,两人同朝辅政,取长补短,发挥了各自的特长。

杜如晦用人,非常推崇诤谏之臣。他把诤臣看作是挽救国家危亡的栋梁,而他鄙视隋代内史侍郎虞世基,认为他身居要位,处得言之地,但他对隋炀帝的荒淫残暴,却缄口不言缄(jiān)口不言:闭嘴不说话。,无诤谏之语,用这样的人执掌大政就是尸位素餐尸位素餐:指空占着职位,不做事,白吃饭。。

作为宰相,杜如晦以儒家的传统道德要求自己。他宽厚待人,雍容大度,他能正确对待别人的长处,发挥别人的长处。

贞观三年(629)十二月,杜如晦因病情严重辞去宰相职务。病重期间,唐太宗亲自前往探望。对杜如晦的英年早逝,唐太宗非常悲痛,废朝三日,赠司空,不久又封莱国公。

同类推荐
  • 陆小曼新传:一句诺言,一生一场恋

    陆小曼新传:一句诺言,一生一场恋

    她是一代才女,在与王赓、徐志摩和翁瑞午的情爱纠葛中,在繁华奢靡歌舞升平的舞台上,她用生命进行着绝艳的演出。也许是上苍的眷顾,陆小曼不仅生得倾国倾城,还多才多艺。用现代的的眼光看陆小曼,她是一个极具勇气、毫不伪饰、敢于追求个人幸福的真女子,而绝不是什么“祸水”。她擅长戏剧,曾与徐志摩合作创作《卞昆冈》五幕话剧。她谙昆曲,也能演皮黄,还写得一手好文章,有深厚的古文功底和扎实的文字修饰能力。她长于油画,还会弹钢琴,被胡适誉为“一道不可不看的风景”。
  • 抗战英烈名将传奇

    抗战英烈名将传奇

    《抗战英烈名将传奇》,由中央编译出版社出版,本书是抗日英雄名将的传奇故事。
  • 三毛:选择一种姿态,活成无可取代

    三毛:选择一种姿态,活成无可取代

    本书讲述三毛被守护和独立的两段人生。作者没有将三毛当作一个传奇的女性,她像大部分人一样,想要看不同的风景、爱刚刚好的那个人,是人生选择和生活态度成就了她的传奇和无可取代。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读三毛的作品,不如直接读她的一生。
  • 民国红伶往事

    民国红伶往事

    说是风流往事,然而更多的,只是红颜已逝的悲悯感怀,与不再纯净的现世现实所给予我们对于民国那质朴爱情的憧憬。佳人的爱情,沉淀于乱世。乱戢,收藏着佳人的泪与心情。看她们过往曾经的故事,就像在听一首老歌,品一杯好洒。眼前不自觉的掠过旧上海的歌舞升平,老北京的朴素大气。那些穿着旗袍的女子画着精致的妆容,慢条斯理的走卜民国的舞台。浅浅一笑,便笑得民国惊了天地,满眼满心,都是温柔的欢喜。
  • 破译金庸密码

    破译金庸密码

    《破译金庸密码》由刘再复、严家炎、胡文辉、潘耀明、查良楠和《看金庸》杂志联袂郑重推荐。全书由《金庸密码》和《我看金庸》两部分构成,前有两篇引言。作者运用历史和比较的分析法论证金庸作品人物故事的来龙去脉。观点精辟,见解独到。故事跌宕多姿,情节扣人心弦。将人物与事例相结合,归纳演绎。语言时而如祥云在天,时而如霹雳雷惊;对偶引用手法,如神来之笔;用典频出,字字珠玑。实在是金学领域难得一见的好书!
热门推荐
  • 丈天

    丈天

    不同的传承,孰强孰弱?毫无征兆的灭族,是何原因?横亘在所有国度之上的,又是怎样的世界?邪教的叛袭,上古凶兽的降临,是否预示着什么?乱世之中,长歌类杨非杨,前程似锦非锦。弱肉强食,亘古不变,飘然岿立,缄默万言。不知路,剑指何处,问苍生,寂静之声。陌横无际,打住,且赶路!
  • 位面迁移

    位面迁移

    在末世来临之后,一切推到重来,兄弟、美女、极品装备应有尽有……emmm,想多了,袁潇只是一条努力求活的单身狗
  • 天命后土

    天命后土

    《天命后土》:朱珠本姓箫,朱珠曾犯下大错。身无所长的她,唯一学会的就是逃跑,总是能赶在追捕她的人之前,幸运地逃得远远的。十年弹指间,追捕她的人一直不肯放弃。十年,人的一生能有多少个十年?永远都长不大的小女孩终于也感到了厌烦,这次,她决定改变策略,当爱情降临时,猎人是否也会变成猎物?【奇幻古言架空文,轻松路线,纯属虚构。】
  • 密爱

    密爱

    宁语林下楼提着八盒外卖,困难的摁亮电梯摁扭,看着电梯楼层显示的数字,从18一直变成1后电梯门打开,宁语林依然没精打采低着就准备走进去,丝毫没注意到电梯里一位西装笔挺的中年男人和一位穿着进口天鹅绒套裙,劲间系着一条真丝宁巾的高贵夫人正准备走出来。宁语林一不留神迎面撞上这位夫人,一盒外卖跌落在地,压在高贵夫人的脚上,“对不起,对不起,对不起”宁语林一连声道歉,“你怎么这么莽撞……”
  • 海湾城蓝调

    海湾城蓝调

    故事就像那淡绿色的瞳孔……往往就在你沉沦的一刹那,给你一个猝不及防的回旋。千万,要看住那颗蠢蠢欲动的心……“他写的是寻常可见的侦探小说,挖到的是文学的金矿。”——《泰晤士报》
  • 一学就会做蒸菜

    一学就会做蒸菜

    《一学就会做蒸菜》精选了近百种蒸菜的做法,你能在短时间内享用美味的蒸品。既有大众熟悉的品种,也有创新品种,种类齐全,制作简单,操作方便,内容实用,一学就会。复杂烹饪简单化,一学就会变戏法!材料简单,方法易学,快速享受蒸菜满屋的飘香。
  • 三国大榜单:巅峰对决的历史余味

    三国大榜单:巅峰对决的历史余味

    基于《三国志》的“史料三国杀”,以榜单的形式书写三国历史!三国英雄的榜单有着值得挖掘的深意,他们的强弱盛衰之别,总蕴含着内在的逻辑与通则。任何高等级的博弈,都是一场智与力的综合角逐。一旦有人做出误判,强弱的转换总是立竿见影,由盛到衰往往转眼之间,新的博弈也势必随之重建。对历史有浓厚兴趣的人,请不要因为一部小说而轻视了正史。此份三国群英榜帮你解读三国间的博弈与均衡,解读三国史!
  • 萌徒倾城:师父,你够了

    萌徒倾城:师父,你够了

    秦菲一朝穿越,竟成了虚海皇甫卿的唯一弟子,皇甫卿好像对这徒儿有点不一样?究竟哪里不一样?比如二话不说和她躺在一张床上,再比如护短护的令人发指,又或者某一天为她一念成魔……皇甫卿对她的好,不是一点点就能说清的,比如现在,她以为穿越只是一场梦,回到现实,梦就醒了,可谁能告诉他,这个和梦中皇甫卿长得一模一样的大BOSS顾闫琛为什么在第一次见面时就对她说,“终于找到你了……”
  • 孟加拉虎

    孟加拉虎

    《孟加拉虎》为“夏商小说系列”其中一种,为夏商历年来创作并发表的短篇小说结集,收入《金鱼》《雪》《孟加拉虎》《开场白》《沉默的千言万语》《二分之一的傻瓜》《-2℃》等11部短篇,其中,《金鱼》《雪》为新创作,首次出版。
  • 诡医

    诡医

    在这个故事里你将看到一个真正属于中医的世界,什么夜游神、僵尸胎、人面疮、鬼邻症这些诡病怪症,也有神骨丸、龙目散、穿山客饮这类上古奇药。世间是否真有可使人长生不老的养生术?那些神秘毒药又是如何配置出来的?本书将为你真实还原一个上古流传至今的医道江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