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485600000012

第12章 徐元文(2)

徐元文任左都御史期间,正值平三藩战争后期,吴三桂的几十万部众相继投降。降兵降将们要吃要饷,耗费巨大,使本来就吃紧的国库更显得入不敷(fū)出,军需更加显得吃紧。如何处理这些降众?有人主张把他们羁留云南;有的主张将他们调移他处;有人主张对他们进行整编;有的主张把他们划归各旗管束。徐元文认为这些主张皆不可取。他认为几十万降众羁留云南,绝非长久之计,弄不好会激起事变;调移他处,千里调动,耗资更大;换将整编,降众会疑心,终将留下隐患;划归各旗,降者人多势众,旗官如何管束?他上疏康熙帝,提出了独立有效的处理意见:第一,对胁从之众要恩许自新,以利瓦解三藩的军队。第二,安置恩许自新的胁从之众要区别对待,凡可留用者,应与绿旗将弁(biàn)一例录用;不宜留用者一概分遣为民,由各道安插。这样一来,既可减少俸饷开支,又可充实军需。至于耿精忠、尚之信、孙延龄旧隶将官,更应该解散。康熙帝采纳了徐元文的建议,利索地解决了这件非常难以解决的问题。徐元文还疏请革除三藩在粤、闽、滇、黔诸省的虐政,如盐埠(bù)、渡税、鱼课、船捐、牙行、勋庄、圈田等,康熙帝一并采纳了他的建议,荡除了旧日三藩辖地的横征暴敛。

清初曾多次下令清查隐占田亩,以实国库,并订出奖励性的规定:“凡查出者分别甄(zhēn)录”。那些知州知县为了升官提职,凭空捏造。一些州县一夜之间竟多出几十万亩“田地”。这些“田地”的税赋自然摊到所在地农民的头上:三亩之家缴五亩税,五亩之户纳十亩粮。强摊硬派的作法,弄得许多交不出税赋的人家,有的被逼得卖田典地,倾家荡产;有的被迫卖儿鬻(yù)女,家破人亡;更多的是携老扶幼,逃亡他乡。清政府的清查政策不仅没有达到“以实国库”的目的,相反,却更加破坏了农业生产,为造就一大批贪官污吏埋下祸患。

徐元文对这种清查政策的危害是深有感受的。当年的江南粮案徐元文也名列欠赋册中。他历经四年申诉、辩解,才得以申冤复职。江南有万余名因欠赋而被宦、降职的文武官员,更有那些平头百姓,因官吏捏报田亩而陷入欠粮案中,身陷冤狱。旧冤未申,岂能让新冤又起?徐元文决心谏止捏报之风,严处贪污之吏。

徐元文知道,要严处贪官污吏,杜绝伪报之风,最重要的是掌握证据。徐元文上奏,力陈清查弊端。他还揭发一些督抚对属官捏报田亩之事,他力请申严对捏报田亩的处罚条例。康熙帝对他的奏议非常重视,转批给吏部讨论通过。从此以后,督抚和州县官吏心惊胆战,虚报田亩、损农害民之风才得以平息。

满清建国时期,在镇压农民起义、消灭南明政权及地方抗清武装的战争中,满清贵族掠夺大批百姓,把他们充为旗下奴仆,通过圈占田地,强迫失地农民投靠为奴。这些被称为“包衣”的家奴,被其主子强迫为他们耕田种地,放牛牧马,捕食猎兽。包衣不仅要从事繁重劳动,缴纳高额地租,而且身份极为卑贱,经常遭受主子凌辱、鞭挞和转卖,每年被毒打致死和受辱自尽者数不胜数。广大包衣实在忍受不了这种野蛮的、落后的家奴制剥削和压迫,纷纷逃亡。

清统治者为了维护这种家奴制,虽施用严刑峻法,比如严惩窝主,重挞逃人等,但还是未能杜绝包衣逃亡。杭州将军马哈达认为地方缉捕逃人不力,疏请让八旗官兵自行缉拿,不必移交地方衙门处理。徐元文不同意马哈达的建议,他认为光靠严峻的“逃人法”是不行的。不禁止家主凌辱虐待,不废除奸人拐骗掠卖,包衣逃亡就不会杜绝。治病要治本,他上疏条陈对策,康熙帝赞同他的对策,马哈达的奏议作罢。此后,包衣的景况有所改善,掠卖平民为奴的案件也相应减少。

忠言切谏无所畏惧

徐元文在朝为官30年,谦虚谨慎,忠厚待人。与同僚相处,十分平和。但他遇事刚正不阿,无所顾忌,无论是任左都御史,还是贬领史局,他都以敢于直言争谏、敢于坚持正确意见著称。

有一次,九卿会推江西按察使一职,有人推举道员张仲举担任,御史唐朝彝反对。唐的意见是:张仲举既无才学,又无政绩,不宜担任。但是多数人不同意他的意见,并且起草弹劾他的奏章。当时,副都御史李仙根、给事中李宗孔不愿在奏章上署名,于是被一并弹劾。康熙帝批转部议,结果二李被降五级调用,唐朝彝被革职。徐元文得知此事,马上上本奏道:九卿会推官员的目的,就是要求众人各抒己见,意见不一有什么可怕的?如此处分意见相左者,抑或所举不当,谁敢驳正?今科道公疏,不许一人不列名,若一二强有力者操纵廷议,众人只能随声附和,其后果不堪设想。康熙帝认为有理,答应免去诸人处分。

清初为用兵筹饷,实行捐纳授官政策,规定凡捐纳做官的,任满三年后,称职的予以升转,不称职的罢黜。但在实行中罢黜一项等于是虚悬。后又规定三年期满再捐纳的,一律升转,因而造成仕途壅(yōnɡ)塞,官吏冗滥,吏治腐败。

徐元文任左都御史时,各部、寺、院有3000多笔帖式要求按照前例捐升官职,他坚决认为不能办。有些人害怕会酿成事变,主张让步。满族大臣也劝他不要触犯众怒。徐元文当然深知这些笔帖式不是好惹的,他们都是满族权贵子弟,都是负责翻译汉文书、整理簿籍的低级官吏,实际上是皇上委派的谍报人员,负有监督、考察各部军政大吏的特殊使命。得罪他们,等于是惹祸上身。但他还是坚决不让步,与同僚们争论了三天。后来,他对同僚们说:“这件事当‘独为一议’,由我一人上奏,责任也由我一人承担,决不连累大家。”最后,康熙帝认为徐元文的意见有利于精简官员、澄清吏治,同意采纳。

平定三藩之乱后,群臣纷纷上疏康熙,请他登封泰山,荣受尊号。徐元文反对大臣们的建议。他认为三藩战争已使国家创痍(yí)累累,生民涂炭,现在还未到歌功颂德的时候。当务之急是“振纲纪”、“核名实”、“崇清议”、“厉廉耻”。他建议,乘此武定功成之时,要严谕大小官员“崇大体”、“课吏材”、“定国是”、“正人心”,使国家的元气得以恢复。奏稿写成后,同僚们认为疏上言辞太直太切,会使皇上扫兴,劝他不要上奏。徐元文婉拒劝阻,毅然上奏。康熙帝看了徐元文的奏章后,十分赞同他的建议,登封泰山的大典终于停止。

康熙二十二年冬,徐元文因推举官员失当而受牵连,被降调史局,负责监修《明史》。当时史局已建立五年,修史工作进展缓慢。徐元文到任后,无暇旁顾,埋头修史。他取来史局诸人所写的纪传稿,参照百家之说,逐条考订史实。他治史态度严谨,每遇疑问,或写信,或送钱、送礼敬请熟知前朝典故的人解难释疑。在他的统领下,修史进度很快,一年之内,完成纪传十之六七,缮写本纪七卷、列传十五卷进呈康熙帝。

修史名义上是学术性工作,但在清代,却包含着极强的政治敏感性。关于南明诸王及其大臣史事如何撰写,是《明史》编纂体例中最为敏感的问题,处理不好,会触怒皇上。历史上,由于秉笔直书而触犯皇上、遭致被革杀的史官,也不在少数。一些人出于顾虑,主张以崇祯十七年三月明朝覆亡为断,南朝诸帝不必写入。徐元文不同意,他认为南明诸王是客观存在的史实,不写入他们,《明史》何以为史书。争论不决之后,他毅然上疏,提出了关于编纂南明诸王史事的意见。他认为:《明史》的编写,本纪可以崇祯帝终止,但南明福、唐、桂三王史迹,不可以不著,如何写入?能援用《宋史》益、卫二王和《辽史》耶律大石之例,将三王著入附传。至于明末诸臣尽忠前所事者,凡考之有据者.都应当采摭(zhí)。康熙帝看了徐元文的奏本,一时也难以处置,他召见徐元文,详细询问原由。康熙帝沉思很久,点首同意徐元文的编纂意见。南明诸王及为其尽忠的大臣们的史事,由于徐元文的力谏,在《明史》中得以再现。

徐元文为人外和内刚,直言无忌。他为政不畏权贵、尊礼守法。然而由于家门子侄不贤,巧取豪夺,为恶乡里,给政敌提供不少口实,使得徐元文一再遭劾。先是副都御史许三礼劾他入阁拜相后,收受贺银五千两。康熙帝置之不究。不久两江总督傅拉塔纠劾他及其子侄家人“公然受贿,扰害地方”。此次是满族封疆大臣的弹劾,康熙帝不能不问,追查结果,所讦各条虽多为徐元文子侄和家人所为,但他未能辞其咎。康熙帝法外加恩,让他致仕回籍,徐元文回乡后,昔日煊(xuān)赫热闹的门庭变得门可罗雀门可罗雀:在门前可以张起网来埔捉麻雀。形容门庭冷落。宾客稀少。。他感慨人情万端,官场险恶,终于抑愤成疾,一病不起。不到一年,在康熙三十七年闰七月二十七日,这位清代名臣便郁郁而终。

同类推荐
  • 唐宋八大家的故事

    唐宋八大家的故事

    本书选取唐宋八大家一生中的典型事件,介绍他们的生平事迹、人际交往、人品性情、处世之道、道德文章,以及生活中的趣闻轶事。
  • 中国古代百名女杰

    中国古代百名女杰

    杨永贤同志新作《中国古代百名女杰》,一改她的长篇小说《女人韵歌》中女主人公的悲惨形象,一个个英武睿智、不让须眉而胜似须眉,足以使素有“半边天”之称的中国女子扬眉吐气。读了这样的书,使人感到人生充满着勃勃的生气,连冬日的阳光也变得红彤彤的,整个世界都美好起来了。
  • 有一种境界叫苏东坡1

    有一种境界叫苏东坡1

    本书共分为三卷,该书为第一卷,主要讲述了青年时期的苏东坡在政治、文学上的成就及其情感生活。在政治层面,苏东坡一心为民,体恤百姓,刚直不阿,为民谋福,是百姓眼里的“活菩萨”。在文学层面,他是中国古代不可多得的文化巨人,写了很多流传至今的诗词,其中许多成为千古绝唱,堪称空前绝后的一代奇才。在情感层面,苏东坡情路不畅,第一任妻子王弗聪慧过人,却早早离开人世;第二任妻子王闰之质朴贤淑,在苏东坡遭受排挤时,默默地照顾他。
  • 多彩的人生

    多彩的人生

    本书展示了曹春晓院士成长、成熟、成功、成名的绚丽多彩的一生,重点讲述了其开创和谱写航空钛合金的历史。相信读者特别是青年读者通过阅读本书,能够受到启发、得到教益。
  • 告诉你一个莎士比亚的故事

    告诉你一个莎士比亚的故事

    本书从莎士比亚的儿时生活开始写起,一直追溯到他所创作出的伟大作品及为世界文学所作出的杰出贡献,再现了莎士比亚依靠自己的才华和智慧登上世界文学宝座的传奇人生,旨在让广大青少年朋友了解这位伟大的诗人、剧作家不平凡的人生历程,并体会他对理想执著不懈的探索精神。
热门推荐
  • 妙臂菩萨所问经

    妙臂菩萨所问经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在中西文论与文化之间(中国艺术研究院学术文库)

    在中西文论与文化之间(中国艺术研究院学术文库)

    《中国艺术研究院学术文库:在中西文论与文化之间》对中国现当代文艺、美学等进行阐发,从特定角度研究了西方现代文艺、文论对自然的表现、现代主义文艺、文艺阐释学等现代文艺中的重要问题的处理。研究了一些重要的文艺讨论和重要的学术事件,研究了詹姆逊的意识形态理论、全球化理论、时空理论、“文化研究”。从宏观和微观两个角度出发,深度解读西方现代美学及其对中国现当代美学的借鉴意义。
  • 来大明宫捞我啊

    来大明宫捞我啊

    江湖快马飞报,黑鬼侠士们在经过60次奋战同一个副本之后,可获得所有的挂件!听到这个消息,从来不打本的我去了大明宫,试图背上黑龙斩铁。可是在我不慎死亡倒地之后,团员们居然忘记我了?目前我已经在地板上躺了两天了,于是趁他们不注意偷偷求救。有人能来捞捞我吗!!
  • 仙奏

    仙奏

    万物之力猛然暴起,塑造了另外一个世界的强者普孝缘。不管敌人有多强,终有一天会被踩在脚下!
  • 卿本佳人之霸道总裁放过我

    卿本佳人之霸道总裁放过我

    霍雨佳站在迎宾列队的人群后,看向大门处,一群穿着统一制服身材高大的男人步调一致分列两边,接着一个年轻男子缓步迈入大厅,他身上披了件黑色毛呢大衣,随风扬起的衣袖仿佛张开的黑色翅膀,他低眉敛目,携风而来,忽然男子似有所感,一双凤眼不经意地穿过人群直直落在霍雨佳的脸上,将她面上未来得及收敛的鄙夷不屑收入眼中,随即颠倒众生的脸上沾染了一丝笑意,明明色如春晓之花,却不知为何让人毛骨悚然,不寒而栗。
  • 亡灵天主

    亡灵天主

    从无数次杀戮中领悟死亡的真谛,在死亡中看破生命之谜。这是一个辉煌的大世,天骄辈出,厮杀不断。亘古强者齐现世,古今大帝共厮杀……成神路,埋葬无数骨。永恒道,杀尽世间敌!
  • 诸天天骄之夜帝

    诸天天骄之夜帝

    诸天世界,森罗万象。万千种族,谁领风骚。平凡人生如何踏上争霸之路,成功则功成名就,失败则烟消云散。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
  • 东渡人物记

    东渡人物记

    鹤竹居酒屋的常客小仓先生是我在日本生活时见过的最丑的一个男人。他那一双绿豆眼长在马脸上愈见小,松弛的眼袋,稀疏的头发,嘴里时常拖出一根猩红的舌头来舔他干燥的唇。脸丑也就罢了,瞧他皮带宽松地架在腆出的肚子的半当中,肥肉折叠的脖子下,塌着一对不负责任的斜肩膀!小仓先生早些时候很神气,他踢趿着脚后跟进门,后面总是尾随着几个吃白食的男女。进我们店,小仓先生从不点菜。我们老板一见他进来马上眼睛一亮,动作极快地把最贵的生鱼片和最急于推销的菜“刷刷”地送上去。小仓先生飞快地自顾自吞吃着,也不抬头看那些跟他来的人。
  • 镜中的天空

    镜中的天空

    我站在被告席上,被电磁栅栏围在中间,在栅栏的外面,四台身披钛合金装甲的法警机器人严密监视着我的一举一动。灰色的大理石柱子环绕着庄严的法庭,法官庞大的全息影像给人一种无形的压迫感。没有听众,没有陪审团,偌大的法庭之中只有我一个人。来自周围空间的巨大压力不停向我袭来,令我感到一阵眩晕。“本庭宣布,”法官用铿锵有力的声音说道,“被告龙仪一级谋杀罪成立,判处死刑,立即执行!”一阵嗡嗡声在我的脑海中炸响。我究竟杀了谁?我为什么被判有罪?我完全没有这方面的记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