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484500000024

第24章 恩里科·费米

恩里科·费米是美籍意大利物理学家,原子时代的开创者。他亲自点燃了核反应堆实验的原子之火。1938年获诺贝尔物理学奖。

费米于1901年出生于意大利的首都罗马,父亲是一名普通的铁路职员。家庭经济条件很一般,父亲在学业上也不能对他有多大的帮助。但小费米非常聪明,特别喜欢看各种课外书籍。书是他童年时代最好的伴侣。每天放学以后,他就到露天市场的旧书摊前去看书,或者向别人借书回家读。博览群书拓宽了他的知识面。他思维活跃,喜欢思考各种问题,并力求得到最终的解答。

当时,小伙伴当中流行玩陀螺,但很少会有孩子注意到陀螺的运动。可小费米在看小伙伴们玩游戏时,突然问自己:一个急速旋转的陀螺,它的轴为什么总是保持竖直向上呢?即使最初旋转时不那么竖直,但只要旋转速度加快,它就一定会竖直起来。相反,当旋转速度减慢时,这个轴便开始倾斜,而陀螺的顶部就画出了一个圆。这到底是怎么一回事呢?他一直在考虑这个问题。为了解开这个谜,他翻阅了很多书,也问了很多人,但还是没有找到答案。他暗暗下决心,一定要努力学习,将来解决这个问题。

1914年秋天,一次偶然的机会使费来对科学的兴趣大增,并交上了一位良师益友。一天下午,他放学后随父亲一起步行回家,在途中遇到了父亲的同事阿米迪。阿米迪是一位科学爱好者,十分喜欢和孩子们交流。在路上,阿米迪竟大讲几何学,还提到一个费米未曾接触过的几何学领域——射形几何。费米似懂非懂,强烈的求知欲督促着他,他央求阿米迪借给他一本有关射形几何方面的书看一看。

第二天,阿米迪信守诺言,带给费米一本有关射形几何的书。拿到书后,费米如饥似渴地读了起来,不懂的便向人请教。两个月之后,费米读完了这本书。他特地跑到父亲的办公室,把书还给了阿米迪。

“阿米迪叔叔,我已经把书全部看完了。谢谢您。”费米有礼貌地说。

“噢,没关系。书里面的内容都懂了吗?”阿米迪问。

“差不多都懂了,我还证明了书里的全部定理,并且做完了书后的200多道习题呢!”费米很得意地回答。

“是吗?小家伙挺聪明的嘛。”阿米迪感到十分惊讶。

后来,费米遇到不会做的题目就跑去问阿米迪,他们成了忘年之交。在阿米迪的帮助下,费米学完了解析几何、微积分和理论力学。此外,他还自学了向量分析,读了一本工程师手册。他还和阿米迪一起动手制作了一些简单的仪器,用以测量罗马地区重力加速度的值、罗马自来水的密度及地球的磁场。费米在阿米迪的帮助下,学术水平突飞猛进。

1918年,费米进入比萨大学高等师范学院物理系。在入学考试中,他写了一篇《声音的特征》的论文,文章一开始就使用了微积分方程,这使主考官十分惊讶,决定约见他,看他是一位什么样的奇才。这位教授后来十分感慨地说:“在我这么长时间的教学生涯中,还从未见过像费米这样出类拔萃的人。费米的这篇论文实在太出色了,至少相当于研究生水平,以他的年龄来讲,真是太不可思议了。”

进入大学后,费米主要致力于现代物理和数学方面的学习和研究。1920年,他来到哥廷根大学的波恩门下进行量子力学的研究。1926年,费米担任了罗马大学的教授,任教期间继续致力于量子的研究工作。1929年,费米当选为意大利皇家学会最年轻的会员。不久,他提出了慢中子核反应理论,获1938年诺贝尔物理学奖。

1938年,意大利法西斯政府颁布了反犹法令。因为费米夫人是犹太人,所以他和两个孩子都在劫难逃。时逢费米荣获诺贝尔物理学奖,他决定带着妻儿利用出国领奖的机会逃脱地狱。1939年,他到芝加哥大学任教,这使他的科研工作得以延续,再也没有后顾之忧了。

费米到美国后不久,大西洋彼岸传来消息,德国物理学家哈恩发现了中子链式反应。费米对此高度重视,认识到了问题的严重性,并立即着手进行实验验证。当他确实发现铀裂变能释放出巨大的能量时,联合其他科学家写了一封信,请爱因斯坦署名送给罗斯福总统,呼吁注意德国有制造原子弹的危险,这将给世界带来灾难,并恳请美国立即着手研制原子弹,防止战争的进一步蔓延。美国政府对此也高度重视,同意了科学家们的建议,并决定于1942年组织科学家研制原子弹。

费米被美国政府指派负责可控链式核反应工作。经过全体科学家三年多的努力,1945年7月16日早晨5点30分,第一颗原子弹试爆成功。8月6日和9日,两颗原子弹分别投在了日本广岛和长崎,加速了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结束。费米在研制原子弹的过程中充当了重要的角色,他主持了世界上第一座反应堆的点火和运转工作。因此,人们认为他为人类开创了一个新的原子时代。

同类推荐
  • 总统们:民国总统的另一面

    总统们:民国总统的另一面

    《总统们:民国总统的另一面》是一本评介民国早期总统的通俗图书。包括北洋政府的5位总统(袁世凯、黎元洪、冯国璋、徐世昌、曹锟)和缔造民国、出任临时大总统的孙中山先生,共6位总统。书稿以视角独特勾划出了这几位人物,全书兼具客观思辨性和故事趣味性,使读者看到一群鲜活的面孔。
  • 万婴之母林巧稚

    万婴之母林巧稚

    本书介绍了医学家林巧稚的生平,内容包括:一百一十分的许诺、第一位中国女妇产科主任、打开”协和“窗户看祖国、夫人的电话等。
  • 扳不倒的李鸿章

    扳不倒的李鸿章

    "从书中你会看到一个别样的李鸿章!他历经四代帝王,纵横官场40载,遭遇800多次弹劾,一次又一次的政治风暴,他都能从容走过,一生被弹劾,从未被扳倒!禁得起盛赞,也禁得起痛骂!看李鸿章舍小得大的官场智慧,内外逢源的驭人之道。从全新的角度去发现一个真实、智慧、隐忍的李鸿章。领略一代名臣的安身之计、为官之道,处世之法。全景式展现李鸿章的传奇人生,更客观、更生动、更深刻"
  • 愤怒的公牛也会笑:罗伯特·德尼罗传

    愤怒的公牛也会笑:罗伯特·德尼罗传

    罗伯特·德尼罗(1943-)是20世纪最伟大的电影演员之一,他所塑造的一系列银幕形象不仅成为世界电影史的不朽经典,也让更多的人喜爱并迷恋上了电影。秉承方法派体系的德尼罗独创了“获得授权”的表演理论,以改头换面的方式挑战不同的角色,其间缔造了一个又一个传奇故事,使他当之无愧地得到同行的尊敬和钦佩。
  • 成就霸业:管仲

    成就霸业:管仲

    管仲是中国历史上最早的杰出的政治家、理财家、改革家,他的治国方略,影响了此后中华民族历史的全过程。他是中国历史上治国安邦、富国强兵第一人。
热门推荐
  • 开荒军团

    开荒军团

    男儿生世间,及壮当封侯,封狼居胥者,唯有冠军侯。一个混吃等死的少年加入开荒军团的故事……
  • 致富手册

    致富手册

    我们的时代是一个信息的时代。谁拥有信息,谁就拥有资源,就拥有机会。在信息就是机会的市场经济条件下,谁拥有信息,谁就具备更强的竞争力,就能够在市场中争取……茫茫商海,孕育着无限的商机,而商机来自信息。每一个搏击商海的人都应以敏锐的眼光,深遂的洞察力,捕捉瞬息而逝的市场信息,从而抓住机会,开创事业。
  • 花落灵水岸

    花落灵水岸

    一念成神,一念成魔。念善念善,以善为念。“她成不了神,势必成魔。”可她做错了什么?明明不是她,明明都清楚,却为何这般对待她?“你放心,我会救你出来!”无论付出任何代价。你若成魔,我也为魔。“青”为青丝,情字心隐。
  • 英雄联盟之无限超神

    英雄联盟之无限超神

    如果说中路决定了一支战队的下限,那么上路便决定了一支战队的上限.“峡谷养爹人”“帮了不C,不帮必炸”的菜鸡上单徐子清,忽然发现自己如脚本一般可以看清对方技能的释放弹道,反应、操作更是超越人类极限,那曾经为了冠军付出一切的心又蠢蠢欲动起来.
  • 久别重逢,江先生深情难续

    久别重逢,江先生深情难续

    人人都说娱乐圈顶级流量林饮溪的后台是神秘富豪江沉眠,但两人从未承认过,直到她和别人的绯闻开始满天飞,在某一场演唱会结束后,有人拍到在后台角落,江沉眠将西装外套搭在林饮溪身上,掐着她的腰,在接吻。渣男X渣女的故事。
  • 善思童子经

    善思童子经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一次面试就成功!:当场打动面试官的100个职场智慧

    一次面试就成功!:当场打动面试官的100个职场智慧

    如何看待你的工作,如何规划你的人生,完全由你自己掌握:就如同如何看待半杯水,它是半满还是半空,决定权在你。
  • 终焉纪实

    终焉纪实

    人类史上最大规模的战争、地球史上最大浩劫——两件事接连发生之后,世界还有什么?灾厄过后,人类仅剩下不到万人存活。他们分散在世界的各处对眼前的世界还有什么期待?在某一个陆地上,七位青年人的相遇,是偶然还是命运?不论缘由,他们持续着末世中的旅途,除了生存还有什么目的?终焉是否会到来?
  • 你好1993

    你好1993

    一直以来都觉得孤独;一直以来都在说‘不’中,继续饲养着心里那只名为‘孤独’的猫,它会趁我不注意时悄然溜走,又在我以为从此失去它时,从窗台处现身,迈着悠闲的步伐,在我腿部转着圈,用柔软的毛皮亲昵的磨蹭裤腿……于是,我便明白了,孤独和我都渴望着——自由。
  • 中国古典诗词感发

    中国古典诗词感发

    《中国古典诗词感发》是一部感悟中国古典诗词的大境界、阐发中国古代文化的大智慧,令人在现实中受益终生的力作。它根据叶嘉莹记录的国学大师顾随的讲课实录整理而成,第一次全部公之于世。这部著作古今中外、文史哲禅兼容,通俗雅正、情感妙理合揉,严肃庄重、幽默风趣并在,诗内诗外,谈天说地,文采飞扬,见人所未见,发人所未发,再现了一代大师的风神情采、覃思卓识。它把作诗与做人、诗词与人生相提并论,在中国古典诗词的意境中,领会中国传统人生的妙义,感悟现实生活的哲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