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462800000007

第7章 明十三陵览胜(2)

长陵的主要建筑祾恩殿,和故宫中的太和殿一样大,总面积达1956平方米。它有一点比太和殿更突出,那就是它的柱、梁、檩、椽和檐头全部使用楠木,支撑殿宇的60根楠木大柱,用材粗壮,特别是林立殿内的32根重檐金柱,都是用整根金丝楠木制成的,承托着2300平方米的重檐庑殿顶,雄伟壮观、举世无双。最粗的一根重檐金柱,高12.58米,底径达到1.124米,为世间罕见佳木。据说,当时这些楠木采自四川、湖广一带的深山密林之中,光是从产地将这些巨大的楠木运到陵园,就用了五六年时间。清孙承泽《春明梦余录》卷4记明代运图,自蜀运木有“山川险恶”“跋踄艰危”“蛇虎纵横”“采运困顿”“飞桥度险”“悬木吊崖”“天车越涧”“巨浸飘流”等险恶经历。而结筏水运时,每筏运木604根要用竹4405根,此外,还配有运夫40人,自蜀至京,不下万里,一木至京,费银可达万两。这样粗大的楠木,这样宏伟的楠木建筑物,在全国已是绝无仅有了,所以这个殿就显得特别珍贵。朱棣当了22年皇帝,在他称帝的第6年就开始营建陵墓,共用了5年。

殿内“金砖”铺地,殿下有3层汉白玉石栏杆围绕的须弥座式台基和一层小台基,总高3.215米。台基前出三层月台。每层月台前各设三出踏跺,古称“三出陛”。殿中端坐于九龙宝座之上的永乐皇帝铜像,形象逼真,做工精湛考究,此造像是世上精美绝伦的艺术佳作。

祾恩殿的左右两翼,明朝时曾建有左右配殿(又作“廊庑”)各十五间,清代中叶毁坏并拆除。配殿之前各建有神帛炉一座,至今保存完好。其制均由黄、绿琉璃件组装而成,小巧玲珑。炉顶为单檐歇山式,炉身正面为四扇假棱花槅扇,正中辟券门,门内为小室,用于焚烧祭祀所用的神吊和祝版。

长陵祾恩殿陈列的“出土文物展览”,是将定陵部分出土文物移到长陵陈列,分为三部分:西半部是出土文物,共22个展柜180余件文物,分别为金器、银器、瓷器、玉器、金锭、银锭、宝花、玉佩饰、玉带、宝带、首饰、袍服、百子衣等,其中有原物也有复制品;东半部是御用织锦陈列,均为复制品,共11个柜子17件展品;中间是十三陵全景模型。其中“金丝翼善冠”十分漂亮,轻巧、华贵,它出自万历帝头侧的一个圆盒内。冠重826克,高24厘米,直径17.5厘米。此冠虽属于皇帝常服冠戴,但制作工艺技巧登峰造极,达到了炉火纯青的地步。此翼善冠分为“前屋”“后山”和“金折角”三个部分,全系金制。其前屋部分,以518根0.2毫米细的金丝编成“灯笼空儿”花纹。由于当时的工匠技艺纯熟,所编花纹不仅空档均匀、疏密一致,而且无接头、无断丝,看不到来龙去脉,有如罗纱轻盈透明。后山与折角也全用金丝编成,编织形式同前屋。后山部分组装有二龙戏珠图案的金饰件,其中二龙的头、爪、背鳍和二龙之间的火珠,全部采用阳錾工艺进行雕刻,呈半浮雕效果;龙身、龙腿等部位则采用传统的掐丝、垒丝、码丝工艺进行制作,每个鳞片均以金丝搓拧成的花丝。然后码焊成形。由于工匠焊接时火候掌握得恰到好处,如此复杂的图案装饰,却不露丝毫焊口痕迹。这样绝妙的技艺令人叹为观止。

5.长陵明楼

长陵明楼,明朝及清初时曾在前、后、左、右四面对称设置红券门,不仅楼体外檐斗拱系木结构,内部也都是木质的梁架结构,因此《帝陵图说》有“栋梁楠梗”的记载。但因多年失修,到了清朝中期,“搁架木植者皆糟朽坍卸”,乾隆五十年(1785年)修缮各陵明楼时,一律改为石券门。

明楼的外观形制基本如旧,其中上下檐四面均各显三间,上檐饰单翘重昂七踩斗拱,下檐饰重昂五踩斗拱,斗拱后尾均砌于砖体内。上下两檐之间,在南面一侧有华带式木榜额,书“长陵”两金字,亦如明朝旧制。楼内正中立有“圣号碑”。碑制为龙首方趺,篆额“大明”,下刻“成祖文皇帝之陵”七个径尺楷书大字。其中,“成祖”是朱棣的庙号;“文”是朱棣的谥号(寓意“经纬天地”),文字旧时泥金,碑身用朱漆阑画云气,故又有“朱石碑”的俗称。

6.相关历史典故

在明十三陵中,除思陵外,每座陵墓前都有一碑趺碑,即神功圣德碑,碑下以龟为趺(底座)。神话传说中龟是龙的儿子。龙生九子,各有所好,其中一子好负重,就是龟。龟以长寿著称,自古受到人们的器重。皇帝自称真龙天子,龟既是龙的儿子,又有负重本领,故而用以为趺(底座)。

那么,巨大的石碑在当时的条件下是用什么方法立到龟背上的呢?具体方法尚未见有所记载,却有“龟不见碑”的传说。日本刻本《文海披沙》中记载这样一个故事:当初明成祖为他父亲朱元璋建碑时,因龟趺太高,石碑怎么也立不上去。一天,施工总管梦见神人对他说:“想立此碑,必须龟不见碑,碑不见龟。”醒后,他想了想就明白了。到工地后,他叫人往龟背上运土,把龟埋起来,然后顺土坡将碑拉上去,等碑立起后,再将土去掉。此段史话虽然带有迷信色彩,然而“龟不见碑”的说法是合乎道理的。这种“堆土法”是古代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

(三)献陵

1.简介

明献陵,位于天寿山西峰之下,是明朝第四帝仁宗皇帝朱高炽(年号洪熙)和皇后张氏的陵寝。献陵的营建是在仁宗死后开始的。仁宗临终曾遗诏:“朕既临御日浅,恩泽未浃于民,不忍重劳,山陵制度务从俭约。”宣宗朱瞻基即位后,遵照仁宗遗诏营建献陵,皆从俭制。从洪熙元年(1425年)七月兴工,到八月玄营落成,九月埋葬仁宗,仅用了三个月的时间。此后,地面建筑也陆续营建。由于献陵陵制不追求奢华,所以,前人在述及明陵时有“献陵最朴,景陵最小”之说,它成为此后明陵建筑的楷模。

2.陵主生平

(1)明仁宗朱高炽

明仁宗朱高炽(1378—1425年),明成祖朱棣长子,生于安徽凤阳,1395年册立为燕王世子,1404年立为皇太子,1424年即皇帝位,次年改元洪熙,不久逝于饮安殿。谥“敬天体道纯诚至德弘文钦武章圣达孝昭皇帝”。

仁宗皇帝虽然在位时间很短,却是个较能体恤民情、处事宽和的帝王。他能够任用贤臣,虚心纳谏;对百姓的疾苦也比较关心,规定受灾地区的官员如不为受灾百姓申请赈济,就要治罪。由于仁宗在位期间推行了较为开明的政策,史书评论他:“在位一载,用人行政,善不胜书。”又说,如果他能多年在位,政绩可与汉代的文、景二帝相比。

(2)诚孝昭皇后张氏

诚孝昭皇后张氏,仁宗原配,永城人。1395年,封燕王世子妃。1404年,封皇太子妃。仁宗即位,册立为皇后。宣宗即位,尊为皇太后。英宗即位,尊为太皇太后。明正统七年(1442年)十月十八日去世,谥“诚孝恭肃明德弘仁顺天启圣昭皇后”。葬献陵。

3.陵宫建筑一览

相比其他陵寝,献陵制度比较俭朴。其神道从长陵神道北五空桥北分出,长约1千米。途中建有单空石桥一座。路面为中铺城砖,两侧墁碎石为散水,十分俭朴,并且没有单独设置石像生、碑亭(现存碑亭为明嘉靖年间增建)等建筑。

献陵陵宫朝向为南偏西20°,占地仅4.2万平方米左右。其陵殿、两庑配殿、神厨均各为5间,而且都是单檐建筑;门楼(祾恩门)则仅为3间;方城、明楼不仅不像长陵那样高大,而且城下券门改为更简单的直通前后的形式。照壁则因之不设于券洞内而设于方城之后,墓冢之前。

与长陵不同,明献陵的祾恩殿和方城明楼是彼此不相连属的。前面以祾恩殿为主,建有一进院落,殿前左右建两庑配殿和神帛炉,院的正门为祾恩门。后面以宝城、明楼为主,前出一进院落。院内建两柱棂星门、石供案。院门为三座单檐歇山顶的琉璃花门。

在祾恩殿和方城明楼前的两个院落之间,有一座小土山(影壁山),名为玉案山,它从陵园左侧延伸而来,是献陵的龙砂。因其屈曲环抱陵前,所以,又是献陵的近案。风水中,“龙喜出身长远,砂喜左右回旋”,“龙虎环抱,近案当前”,属于内明堂格局(内明堂指穴山的前方左龙右虎环抱之内的平夷之地)。献陵玉案山以及龙砂、虎砂和来山范围内的小格局,正是风水术士们所鼓吹的完美的内明堂格局。这样的精心设计,不仅解决了献陵明堂地域面积小,建不下宝城和前面两进院落的问题,维护了“龙砂不可损伤”的风水信条,而且使陵园山重水复、殿台参差,形成了人文景观与自然景观和谐统一的美,使几何形体陵园建筑在山、水、林木的映衬下,更加错落有致。

4.相关历史典故

献陵陵寝中间有一道小山梁,使祾恩殿和后面的方城明楼在院落上彼此不相连属。前面以祾恩殿为主,建为一进院落,后面以宝城、明楼为主,前出一进院落。这座小山,正好从正面挡住陵园的明楼和宝城,民间叫它“遮羞山”。传说墓主仁宗皇帝生前曾误入其父妃子的寝宫,朝野以为失礼。仁宗为保持天子尊严,对天起誓,矢口否认,说如有此事,就让龙把自己吃掉。不料金銮殿上真有一龙飞腾而下,一口将仁宗吞下,大臣们急忙救驾,却只抢下一只靴子。宣宗只好将父亲的靴子葬入陵中。为了遮掩此事,特意把真正的陵体安排在这座小山之后。其实,陵园的这座小山,真名叫“玉案山”,与遮羞并无关系。

(四)景陵

1.简介

明景陵,位于天寿山东峰(又名黑山)之下,是明朝第五帝宣宗皇帝朱瞻基(年号宣德)与皇后孙氏的合葬陵寝。景陵的营建始自宣宗去世之后。英宗朱祁镇即位后随即派人赴天寿山陵区卜地。宣德十年(1435年)正月十一日,陵寝营建正式动工。太监沐敬、丰城侯李贤、工部尚书吴中、侍郎蔡信等奉命督工。成国公朱勇、新建伯李玉、都督沈清及内府各衙门、锦衣卫等共发军民工匠10万人兴役。天顺七年(1463年)三月十九日,陵寝工毕。其间断断续续共历28年的时间。清乾隆五十至五十二年(1785—1787年),清廷曾对明陵进行一次较大规模的修缮。

2.陵主生平

(1)明宣宗朱瞻基

明宣宗朱瞻基(1399—1435年),仁宗长子,明建文元年(1399年)二月三日生于燕王府。明永乐九年(1411年)十一月十日,立为皇太孙;明永乐二十二年(1424年)十月十一日,立为皇太子。明洪熙元年(1425年)六月十二日即皇帝位。次年改元宣德。明宣德十年(1435年)正月初三,逝于乾清宫,享年37岁。谥“宪天崇道英明神圣钦文昭武宽仁纯孝章皇帝”。六月二十一日葬景陵。

明宣宗之时,是明朝最富强的时期,称其时为“吏称其职,政得其平,纲纪修明,仓庾充羡”,史称“仁宣盛世”。可是,明宣宗实在当不起一个贤君的称号,他爱玩蛐蛐,放弃越南,停下西洋、闭关锁国,举办宫内教育、导致太监干政,可谓是遗患后史。

(2)孝恭章皇后孙氏及诸妃景陵内埋葬的皇后是孝恭章皇后孙氏,她是邹平人,永城县主簿孙忠女。明宣宗即位,册封胡氏为皇后,孙氏为贵妃,二人都没有生儿育女。孙贵妃暗地里将其他宫女所生的孩子(即英宗)据为己有,伪称是自己所生,自此母以子贵。胡后辞位,贵妃孙氏被正式册立为皇后。明英宗即位后,孙氏被尊为皇太后。英宗在“土木之变”中被蒙古瓦剌部所俘,太后命郕王监国。景泰帝(郕王)即位,尊孙氏为上圣皇太后。后来,英宗复辟,为孙氏上徽号“圣烈慈寿皇太后”。明天顺六年(1462年)九月四日,孙太后去世,谥“孝恭懿宪慈仁庄烈齐天配圣章皇后”,合葬景陵。

明宣宗去世后,有十妃殉葬。按《明英宗实录》卷三记,分别是:惠妃何氏,赠为贵妃,谥端静;赵氏为贤妃,谥纯静;吴氏为惠妃,谥贞顺;焦氏为淑妃,谥庄静;曹氏为敬妃,谥庄顺;徐氏为顺妃,谥贞惠;袁氏为丽妃,谥恭定;诸氏为恭妃,谥贞静;李氏为充妃,谥恭顺;何氏为成妃,谥肃僖。

3.陵宫建筑一览

景陵制度,一遵献陵俭制。其神道从长陵神道北五空桥南向东分出,长约1.5千米,途中建单空石桥一座。陵宫朝向为南偏西55°,占地约2.5万平方米。宝城因地势修成前方后圆的修长形状。

景陵前面的二进方院和后面的宝城连成一体。中轴线上依次修建祾恩门、祾恩殿、三座门、棂星门、石供案、方城、明楼等建筑。其中祾恩殿台基,仍是嘉靖年间改建后的遗物。从遗存的明代殿宇檐柱柱础石分布可以看出,该殿原制面阁五间(31.34米),进深三间(16.9米),后有抱厦一间(面阔8.1米,进深4.03米),前面的御路石雕二龙戏珠图案,比献陵一色云纹,显得更为精致壮观。明嘉靖十五年(1536年),明世宗朱厚熜亲阅长、献、景三陵,见景陵规制狭小,遂加以修缮。据《帝陵图说》记载,修缮后的景陵祾恩殿,“殿中柱交龙,栋梁雕刻,藻井花鬘,金碧丹漆”。

(五)裕陵

1.简介

位于天寿山西峰石门山南麓,是明朝第六位皇帝英宗朱祁镇和皇后钱氏、周氏的合葬陵寝。裕陵始建于明英宗去世后的明天顺八年(1464年)二月二十九日,由当时两位技艺高超的匠师蒯祥和陆祥主持营建,参加营建的军民工匠共达八万余人。

陵园从营建到完成,仅用了近四个月的时间。天顺八年(1464年)五月八日,奉英宗皇帝梓宫入葬;六月二十日,陵寝工程全部告竣。《明宪宗实录》记载当时裕陵的规制为:“金井宝山城池一座,照壁一座,明楼、花门楼各一座,俱三间,香殿一座五间,云龙五彩贴金朱红油石碑一,祭台一,烧纸炉二,神厨正房五,左右厢房六,宰牲亭一,墙门一,奉祀房三,门房三,神路五百三十八丈七尺,神宫监前堂五间、穿堂三间、后堂五间、左右厢房四座二十间、周围歇房并厨房八十六、门楼一、门房一、大小墙门二十五、小房八、井一,神马房马房二十、歇房九、马桩三十二、大小墙门六,白石桥三、砖石桥二、周围包砌河岸沟渠三百八十八丈二尺、栽培松树二千六百八十四株。”

2.陵主生平

(1)明英宗朱祁镇

明英宗朱祁镇(1427—1464年),宣宗长子,明朝第六位皇帝。明宣德二年(1427年)十一月十一日生,宣德三年(1428年)二月六日立为皇太子,宣德十年(1435年)正月十日即皇帝位,次年改元正统。

明英宗9岁即位,初大事权归皇太后张氏,以累朝元老杨士奇、杨荣、杨溥主持政务,政治还算清明。后来,三杨去位,宠信太监王振。宣德十四年,瓦剌入犯,英宗听从王振之言亲征,抵土木堡兵败被俘。朱祁钰被拥立为帝,改元景泰。明景泰元年(1450年),英宗被释回京,被尊为太上皇,软禁于南宫。明景泰八年(1457年),武清侯石亨等乘景帝病重发动兵变,迎英宗复位,改元天顺。废景泰帝为郕王,迁居西内,杀害抗击瓦剌有功的于谦,又用香木刻王振像,招魂以葬。从此,朝政日趋腐败。

明天顺八年(1464年)正月十七日,英宗去世,谥“法天立道仁明诚敬昭文宪武至德广孝睿皇帝”。临终遗诏止殉,结束了宫人殉葬的残酷制度,被后世喻为德政。

(2)孝庄睿皇后钱氏

同类推荐
  • 军阀风云(中国近代历史大事详解)

    军阀风云(中国近代历史大事详解)

    中国历史渊源流长,博大精深,是国人精神底蕴之所在,是民族长盛不衰之根本。认识历史,了解历史,是每一位中国人所必须面对的人生课题。本套丛书浓缩了华夏五千年的风雨历程,以一个全新角度纵览中华民族的辉煌历史。全书以全新史料,记述了上溯古代,下至公元1912年的中国历史进程。内容涵盖政治、经济、军事、科技、文化、艺术、外交、法律、宗教、民俗等方方面面。内容详实,存真去伪。并由历史国学权威学者、专家最终审定。
  • 掌上帝国之战国时代

    掌上帝国之战国时代

    沙场点兵,挥斥方遒,指点江山,坐拥美女。教你如何逆袭高富帅,斗智斗勇变男神。一看就根本停不下来的战国时代。
  • 大唐寻梦

    大唐寻梦

    一个80后的小青年在一个机缘巧合之下回到了高宗李治统治的大唐王朝,他在这里见到了历史上的第一位女皇帝武则天,他从一个被怀疑的蛮夷奸细一步一步爬到了高宗御弟的洛阳王的爵位。
  • 谁的红颜,谁的江山

    谁的红颜,谁的江山

    爱江山更爱美人。红颜?江山?作者将为你揭示两者之间的关系,红颜究竟是祸水还是美丽的邂逅,历史上究竟是否真的有红颜的存在还是某种虚设,这些问题都会在本书中为您揭晓。
  • 以色列:一个民族的重生(谷臻小简·AI导读版)

    以色列:一个民族的重生(谷臻小简·AI导读版)

    以色列是个小国,但建国以来一直吸引着世界的注意,既受到许多人青睐,也常常成为抨击的对象。为什么国际社会如此关注以色列这样一个小国?为什么以色列人在众多关键问题上存在如此严重的分歧?为什么以色列会做出这些决策?它的未来将会怎样?详尽了解以色列经历的辉煌与磨难,见证犹太民族的重生。
热门推荐
  • 命里长生长生命

    命里长生长生命

    某人穿越到异界,便和自己干起了架,本来无敌,想着大杀四方,却非要一步一步向上走,煅本心,炼武道,结果不但被皇族,宗门,家族子弟“欺压”,还被寒门子弟“欺负”,直到有一天,万人再次欺负他时,他站在万人前面,大笑道:“他强任他强,青松扶山岗,他横任他横,明月照大江!哈哈哈!”众人惊恐的看着他,与及他背后的人影……
  • 中国微型小说百年经典(第4卷)

    中国微型小说百年经典(第4卷)

    以微型小说是一种独立的文体的眼光,重新审视了过去混杂在短篇小说中的微型作品,精心筛选了一个世纪以来的微型小说经典佳作。较之近来出版的一些标榜微型小说经典选集,更具有综合性、经典性和权威性。
  • APHORISMS

    APHORISMS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这样的男人趁早滚

    这样的男人趁早滚

    糖糖喜欢吃糖,也希望自己的爱情如同蜜糖一样甜蜜。从和宇航相识到相恋,她一直觉得自己是最幸福的女孩。如果没有好友的横刀夺爱,那现在糖糖还是最幸福的女孩。
  • 甜宠萌妻:盛世荆棘爱

    甜宠萌妻:盛世荆棘爱

    之前还在婚纱店,怎么一会儿功夫躺到了病床上?还有一群哭天抹泪的女人围着自己!好吧,她接受魂穿的事实了!可是,这个女孩儿的父亲真的是亲的吗?有逼着女儿勾引男人的父亲吗?真的有吗?还能不能再狗血一点?她这个身体的主人曾经因男人自杀,而她被逼着去勾引的也是这个男人!天哪,她不要这样子!她只是想勾引一个男人完成任务,为什么会引来另一只大灰狼?她不是小白兔,也不是喜洋洋!管他腹黑的秦氏继承人,管他冷冽的陈氏掌权人,统统别来烦她!再不走,就要他们知道,她是一只腹黑又狠辣的红太狼!(群号:384289972,欢迎进群勾搭)
  • 24小说

    24小说

    小说所需要勾勒、描述、呈现和保留的,恰恰走这两样东西:时间和历史。无论面目模糊,或清晰,时间在现实中文字中的形态,最终将达戍契中。作家穿透其间,将液态的、流动的时间国化,之后做戌时间的“切片”。那些时间的切片,像走一把扑克牌。或者做另外的想象,它们就像走“标本”。一只蝴蝶,一片树叶可以制成标本。那么,一块时间,一段历史,应该也可以。切片也好,杯本也好,我现在说的是书籍。好的书籍,试图拥有并保留所在的时代。
  • 佳期传

    佳期传

    她是一个三流演员,也是纵横商场的神秘大佬。却在一天糊里糊涂地被穿越了。别的不说,为什么醒来就成了一个七岁的奶娃娃?分封制?藩王割据?奶娃娃也有封地过家家!不过皇帝陛下,既然你的心那么大,不如,天下借我玩一下? 这是一本实力来说话,cp靠边站的文啦~如果想要看感情戏……emmm,可能要有耐心等待_(:з」∠)_ 已经完结小说《盟主大人请自重》欢迎各位试毒_(:з」∠)_扣扣群:598694861
  • 原罪

    原罪

    从细微入手却大气势、高品位地描绘了一个正义与邪恶、除恶与“赎罪”之间激烈较量的场面。癌症病房里的老警察与富豪嫌疑人,在一场没有硝烟的战场上进行着智慧较量,激烈、残酷,而又充满强烈正义感和力量感。最终经侦民警马庆不仅抓住元凶、侦破全案,而且为犯罪嫌疑人张文昊搭起了“赎罪之门”,作品犹如一曲光明战胜黑暗、正义战胜邪恶的浪漫而悲壮的立体交响。同时作品也生动而鲜活地呈现了经济犯罪侦查这个特殊警种,正是“在没有硝烟的战场上进行的智慧较量”。
  • Little Dorrit(III) 小杜丽(英文版)
  • 楚游日记(节选)

    楚游日记(节选)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