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461400000005

第5章 传世青花(4)

傩这种古老的祭祀仪式一直流传下来。在我国延续了几千年, “傩祭”成为各个朝代的一种固定仪式。从朝廷到民间,天南海北,乡野山村,各地每年都要定期举行隆重的傩祭仪式。据史料记载,在汉代,傩祭是牵动朝野上下的全民性活动,主持者和演出者数以百计,皇帝、大臣都要观看,市井百姓也可以参与;明代,傩祭时曾出现过万余人齐声呐喊的场面。傩这种原始宗教崇拜虽然一直没有形成一种严格意义上的成熟的宗教,但从这些记载中可以看出它在古人的生活中占据着重要地位。

傩面具是傩祭活动中的一种重要道具。在古人的心中,一只面具代表着一个神灵,傩神面具戴到脸上,自己的角色似乎就发生了变化,从而拥有了驱逐各种鬼疫的神奇的力量。远古时期,人们崇拜的是动物图腾,因此,傩面具中就不乏动物形象。随着人类认识的不断进步,人们的信仰、崇拜也不断发生变化,傩面具也就从最初远古时期的兽形形象,逐渐演变为隋唐以后的人物化形象。可惜的是,由于种种原因,隋唐以前的兽形面具不仅留存甚少,就连史料中也很少有记载。关于汉代的傩面具,只能从《后汉书·礼仪志》中发现些许记载。书中记载了“十二神兽吃鬼歌”,内容是说甲作、巯胃、雄伯等十二位神兽吃了十一种鬼疫。那时的人们就雕刻了“十二神兽”的面具,在跳傩舞的时候佩戴,驱逐鬼疫。

那么,萍乡发现的这12只兽形面具会不会就是史书上记载的汉代“十二神兽”面具呢?这个问题,不仅困扰着两位傩文化专家,也引起了更多人的关注,人们开始了漫漫的探寻历程,把目光首先投向了萍乡的傩庙。

千神一庙

江西萍乡被傩研界称为中国傩文化的宝库。它历史悠久,山川秀丽,人文气息浓厚。战国时期,楚人好巫,楚地巫风盛行,萍乡作为楚国领地自然也流行着楚的风俗。虽然萍乡傩起源于何时已经没有确切的文字记载,但从目前发现的文物和萍乡的历史地理沿革来考察,可以看出萍乡傩的年代非常久远。

萍乡傩不仅历史悠久,而且流传广泛。俗话说有和尚就会有庙,在萍乡,有傩也得有庙。替傩神建庙是萍乡傩的一大特色。在萍乡,几乎很少见到佛家的庙宇和道家的道观,而傩庙却是遍布乡间村落。萍乡现有傩庙48座,差不多每一个乡镇都有傩庙,以至于形成了“五里一将军(庙),十里一傩神(庙)”的独特景观。萍乡古傩庙不但数量多、分布广,而且规模大,建筑宏伟壮观,结构布局严谨,有浓郁的地方特色。在古代,萍乡傩庙一般都为当地家族所有。“大姓”家族,一个姓氏建一座傩庙;“小姓”家族就几家甚至几十家合办共管一座傩庙,并轮流掌管傩祭活动。

遗憾的是,由于历史的原因,大部分傩庙都已经被毁坏,变得残缺不全,如今保存比较完整的傩庙数量已不多了。在这些幸存的傩庙中保存了不少可供人们参观和考证的文物,上栗县石洞口傩庙就是其中的一处。

走进始建于明朝的上栗县石洞口傩庙,人们会发现“傩”和傩面具在萍乡人心目中占据着极高的地位。庙里供奉的一张张神态各异的面具,就是百姓心目中傩神的形象,一个傩面具代表一个傩神,也代表一种力量。来到石洞口傩庙的里间,眼前的场景更令人吃惊,这里供奉的傩神面具竟如此之多,足足有一百八十多只。上百只面具就代表了上百个神,人们为何会供奉如此多的神呢?这是因为,自古以来,中国人就重视生命,期盼美好的生活。为了追求安定幸福的生活,萍乡人的祖先并没有拘泥于某一种宗教形式,而是把各种宗教的神灵以及历朝历代的圣贤英雄,都纳入到自己的信仰体系当中,尊为傩神,意在祈望各路神灵各显神通,集体护佑自己的家园和生活。所以当地人供奉的傩神中除了驱除疫鬼、降吉纳福的神灵外,还有像华佗、孙思邈等被尊为医神、药神的人物,以及像婆官神这样的庇护渔业养殖等行业的守护神。

平时,萍乡人把傩神面具供奉在傩庙当中,到了年节,就穿上华丽而奇特的傩服,把傩神面具请出傩庙,到各家各户当中,让面具代表傩神为百姓驱除魔鬼和瘟疫。每到一家,户主们都要放起鞭炮,燃起香烛,虔诚地迎接傩神的到来。

在萍乡有这么一句话——集千神为一庙。其实天上的神、地下的神、民间的神,加起来又何止于千!古时候,萍乡最大的傩庙曾经最多供奉过1240位傩神。石洞口傩庙的一百八十多只傩面具在数量上虽然远不及千,然而,它同样给我们提供了宝贵的文化信息。在整理的过程中人们发现,这些面具大多是以人物化的形象出现的,比如土地神面具就是土地神的形象,欧阳将军面具就是欧阳将军的形象。据史料记载,这种人物化的面具基本上出现于唐代以后。

然而,新发现的12只面具却与这些面具不一样,它们不属于人物化的面具,更像是兽形的面具。据此推测,这些傩面具有可能是唐代以前的,很可能是汉代的。

以前曾经有人在江西萍乡发现过周代的傩面具和唐代以后的傩面具。但是,秦汉时期的傩面具还从没有发现过。据史料记载,汉代的十二神兽傩面具在隋唐以后就消失了,难怪在萍乡的四十多个傩庙里,没有发现这种形象的傩面具。难道这十二个兽形面具真的就是已经消失了的汉代十二神兽傩面具?想要回答这个问题,傩庙提供的信息还远远不够,人们还要进一步了解这些神奇面具的传奇身世。

戴在脸上的历史

在萍乡,从事面具雕刻的艺人被称为“处士”,他们给探访者讲了许多关于傩面具的事情。

据说,关于傩面具的起源,流传着许多传说。相传古时候,从岐山飞来了一副能够显灵的傩面具,当地百姓因这副面具能够保佑一方平安,所以就建造傩神庙供奉它。也有的说,古时候有三位大将军,在杀尽邪鬼后升天,但是百姓惧怕邪鬼还会再来,便跪求三位将军留下。将军们立在半空中,抛下一支牛角号说:“请杨吴祖师雕刻我们三个人的像,一旦有什么事情,吹三声仙号,我们三人会立刻降临。”但是由于当时他们在云雾中,只能看见三人的头面,却看不见身子,所以杨吴祖师仅仅刻出了三个面像。还有的说古时有一位猎人,打猎的时候遇见一头野猪,猎人被野猪引入山洞后,发现了一只铜面具,这只铜面具就是傩面具的雏形。这些传说使傩面具更加神秘了。其实傩面具的起源就是一种文化的传承,和这些神话没有多大关系。

除了传奇的身世之外,制作傩面具的过程也很讲究。面具雕刻艺人们在雕刻面具的时候,要在面具头顶后方凿刻小方洞,并在其中放上茶叶、灯芯草、稻谷、药物等;放入后,他们再用油膏将其密封,这个步骤称为“安腹藏”;之后还要杀鸡取血涂抹面具,给额头和眼睛“开光”。据处士说,这样做完之后,面具才能成为有生命力的神灵。

在萍乡曾经出土过周代的石刻面具,据说周代以后还曾有过青铜面具。但相传一千多年前,以铜制作面具的做法“亵渎了神灵”,于是改用樟木雕刻,铜面具从此绝迹。所以,现存的唐宋以来的古傩面具,都是以香樟木雕刻而成的。

龙汝东是萍乡的一名傩面具雕刻艺人。多年来,他一直坚持只用香樟木来雕刻傩面具。因为香樟木的纹路错综复杂,便于雕刻,而且不容易生虫,也不容易开裂、变形,做成的面具可以保存千年以上。新发现的12只兽形面具,经鉴定,其用料也是香樟木。这12只兽形面具,龙汝东在他的雕刻生涯中虽然从没有看到过,但他却可以感觉到它们的古老,从那斑驳的漆质就可以看出。这似乎给这12只兽形面具的鉴定带来了一线希望。

然而,萍乡另一位世代以雕刻傩面具为生的赖师傅,对此却持有不同的意见。他认为,这12只新发现的兽形面具,年代并不久远。因为古代的面具形象都会比较抽象,线条粗犷、刚硬,而这12只兽形面具上的形象,缺少抽象感,线条圆润,比较现代。所以这些面具的时间应该不会太远,大概是清朝的。更让人惊讶的是,他甚至认为,这12只兽形面具,根本就不是傩面具。在这一点上,赖师傅有他自己的依据。

赖师傅的家族世代从事傩面具雕刻,他雕刻的面具形象都来源于祖传的一本神谱。为了保护这本神谱,家族几代人付出了无数心血,这本神谱就是他的命根子。据他自己讲,前些年,国内外许多位傩文化方面的权威专家找到他,想一睹他祖传神谱的庐山真面目,他都一直不肯轻易示人。这本世代传承下来的神谱中总共记载了1240个傩神形象,可以说是傩神的“形象大全”。但是,其中却没有这12只兽形面具的形象。据此,赖师傅认为,这12只兽形面具不是傩神面具。

文化重在交流,越是广为流传,其影响和作用就会越大。然而,赖师傅坚决不肯把神谱示人,难免让人们觉得有些遗憾。他的判断让12只兽形面具的归属又重新陷入迷雾之中,人们先前看到的一线希望又消失了。从傩庙、傩面具的历史中都没有得到确切的信息,人们只好又将目光转向萍乡“三宝”之一——傩舞。

中国舞蹈的活化石

一提起舞蹈,许多人会想起三步、四步、交谊舞、迪斯科,却很少有人知晓我国古老的舞蹈——傩舞。

傩舞是一种起源于原始时代的舞蹈。原始时代的人喜爱跳舞,经常以各种舞蹈动作来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仰韶遗址中曾发现一个内壁有一组舞蹈彩绘图象的陶盆,被认为是最早的舞蹈造型纪录。据史料记载:“方相氏掌蒙熊皮。黄金四目,朱衣玄裳,执戈扬盾,帅百隶而时傩,以索室驱疫。”意思是方相氏头上蒙着熊皮,穿着红袍,手中挥动着戈与盾。这里似乎透露出了这样一些信息:这些熊皮、红袍、戈与盾可能就是原始状态的傩面具、傩服饰和傩兵器。傩舞者模拟出各种凶恶可怕的神的形象,手舞足蹈,发出“傩傩”的声音,以此来威吓和驱逐各种厉鬼。春秋战国时期,官方和民间“傩”活动日益盛行。到了汉代,傩的习俗出现了比较明显的变化和革新,傩艺术有了新的发展。据《后汉书·礼仪志》记载,汉代的大傩(岁末禳祭,以驱除瘟疫)在祭典仪式中,更突出“驱傩歌”。至唐代,傩活动中的娱乐成分得到进一步拓展,傩舞表演的人数增加,傩祭和诸乐融为一体,并且以表演歌舞为主。而宋代的傩艺术已经出现了戏曲化和曲艺化的萌芽。在以后的元、明、清各朝代,傩活动都是按着唐宋模式的方向延续,傩也就逐步涉足于文艺领域,促进了傩舞、傩戏的形成。经过漫长的历史发展,傩舞的宗教色彩越来越淡薄。现在,人们跳傩舞,更多的是一种民间习俗和节庆娱乐。

据专家介绍说,现在的傩舞,虽然宗教色彩已经淡化,但是,它还依然保存着远古遗风,其舞步明显体现着这一特征。相传,大禹治水,非常劳累,脚上磨起了泡,走路的时候有点跛。结果他在娱乐(跳舞)的时候,就产生了踮步,这种踮步就保留在了傩舞中。傩舞,正是因为一直保留着古代舞蹈的风貌,所以被称为“中国舞蹈的活化石”。

在萍乡的每个乡村,人们都可以感受到傩舞的无处不在,连妇女们也组建了傩舞队。逢年过节,嘉宾来访,她们都会戴上傩面具,跳起铿锵有力的傩舞。随着傩舞动作的变化,锣鼓、管乐和弦乐共同演奏出轻重强弱、快慢缓急的旋律,整个场面热闹非凡。其中有《开山抓鬼》这一支舞,讲的是开山率领天兵天将,拿着神斧神锤,去抓小鬼,把病疫、鬼怪、邪魔赶跑。其实,要真正体会傩舞的铿锵,还是得看男子的傩舞。在古时候,女子不仅不能跳傩舞,就连面具也不能碰。这也许是因为古人认为男子戴上傩神面具,更能代表神灵的阳刚和力量。在响彻云霄的锣鼓声中,凭借这样朴实有力的动作,什么样的鬼疫吓不跑!

戴上面具跳舞,是傩舞的主要特征。在古人看来,每个傩面具都代表着一个神灵。当舞者戴上傩面具,他就与神 、与天地通灵了;他就拥有了神灵的力量,此时的他要代表傩神为家庭、为百姓驱逐疫鬼。既然傩舞与傩面具是“孪生兄弟”,那么,从这舞蹈的“活化石”当中,人们能否为新发现的12只兽形面具,找出历史的信息呢?

经过探查,人们发现,如今流传于萍乡的傩舞,都秉承了唐宋遗风。傩舞者所戴的面具,也都是唐代以后的人形面具。很显然,在萍乡新发现的12只兽形面具和这些人形面具是不一样的。看来,在这古老的舞姿中也难觅“十二兽形面具”的信息。那么这12只兽形面具到底是不是汉代的“十二神兽”的形象呢?这个问题还没有明确的结论。科学是严谨的,对于这个课题,目前还有必要进行进一步的研究。

其实,考证清楚几个面具的年代,并不是最重要的。重要的是,在考证过程中,能让人们再一次触摸到远古文明的灵魂。

感谢这些乡村保留了“傩”这样的古老文化,让我们在纷繁多变、多元文化交融碰撞、现代城市文明飞速发展的今天,还能够触摸到中华的远古文明,了解我们民族的传统和历史。这会让我们在现代社会的纷繁和喧嚣中,多一份对历史的眷顾和对文明的反思。

行走视点

萍乡,是一块美丽的土地,是镶嵌在赣西土地上的一颗璀璨的明珠。它历史悠久,文化灿烂,有着丰富的文化遗产,自古以来就是湘赣边境重镇。这里傩文化资源十分丰富,有浓厚的古傩遗风。

萍乡傩“三宝”俱全。萍乡的古傩庙数量多,分布广,尤其以湘东区、上栗县为最,形成了“五里一将军(庙)、十里一傩神(庙)”的独特景观。这些傩庙规模大,建筑宏伟壮观,格式结构完整,一般都有正殿、雨亭、戏台、酒楼等,庙中也必有妙语连珠的楹联,极富地方特色。萍乡的古傩面具除木雕的以外,还有稀有的石傩面、铜傩面,甚至天然生成、长在古松树上的树傩面,无奇不有。萍乡傩面具保存数量多,而且极具特色,实为全国罕见。在这里你还能看到难得一见的傩舞。

除傩之外,具有浓郁的萍乡当地风俗特色的民间艺术还有“春锣”。提起萍乡春锣真可谓无人不知,无人不晓,它是流传在萍乡一带的由“报春”演变而来的一种民间曲艺形式。春锣由一人演唱,演唱者用红绸系一面直径为15公分的小鼓,鼓边挂一面小锣,左手持鼓签,右手持锣槌,敲打出锣鼓节奏,然后左手用鼓签击鼓沿为板,开始演唱。春锣用萍乡方言演唱,有浓厚的地方特色。春锣在萍乡有着坚固的群众基础,深受人民的欢迎。除了傩和春锣,萍乡的其他民间艺术同样也很有名,如:灯彩、采茶戏、田歌、莲花闹、围鼓、花锣鼓、农民画等等。

萍乡因为毗邻湖南,饮食以辣为主,有“江西人辣不怕,辣在萍乡”之说。萍乡人在吃辣上煞是生猛,据说连水蒸蛋都要放辣椒沫。此外,萍乡还有多种特色美食,如莲花血鸭、南坑血鹅、飞奴乳鸽、长平黑山羊、冬瓜萍肚、绿波红掌、上栗手撕狗肉等,让你在游览之后可以大饱口福,回味无穷。

同类推荐
  • 隋唐之乱世召唤

    隋唐之乱世召唤

    奇穿越,颠覆隋唐聚豪杰,开启乱世举义旗,推翻暴政为美人,血洗东海为兄弟,屠尽皇城问天地,谁主沉浮寒枪现,子龙神勇双锤出,元霸骂天留千古,岳飞报国这天下,真是越来越有意思了,这天下,究竟是谁家的天下?青衣建了一个书友群:321769784
  • 大繁荣:中古时代:隋唐

    大繁荣:中古时代:隋唐

    中古时代·隋唐时期,论述的是中国中古时代封建社会发展时期后期的历史,主要叙述了中国封建社会的繁荣强盛时代——隋唐两朝的史学。从中可以看到隋唐的史学发展、历史演变的过程以及相关的焦点议题,多方面、深层次地探索了隋唐强盛发展的原因。
  • 明史不忍细看

    明史不忍细看

    《明史不忍细看》以明清正史及相关史料笔记为线索,针对大明王朝经历土木堡惊变后,由盛而衰最后走向覆灭的诸多历史问题,展开了较为客观、中肯的互证式研究和评说。《明史不忍细看》主要以皇帝、权宦、奸佞及其他文臣武将的政治作为和君臣关系,作为研究的切入点,正评反批,论述了明朝日见衰亡与辽东满洲迅速崛起,以及农民战争兴衰根源,涉及中期皇权之争和崇祯刚愎治国问题、内阁与边将明争暗斗、李自成张献忠难成大事的症结、明末官员士大夫不同政治选择等问题,比较全面、集中地概括了明清交替的社会秩序断裂与重建的血色现实:圣手无济大明劫,君臣猜疑留残局。救时大才终见弃,亏节贰臣装糊涂。
  • 大秦帝国之帝国重器

    大秦帝国之帝国重器

    秦失其鹿,天下共逐;小儿称皇,蝼蚁宰地。想我大秦帝国竟然结局如此,今朝我将重回大秦,铸我大秦万世不朽霸业,阻我大秦不朽者,死!(是我心中的大秦,里面有我认为存在的强大力量,所以我将其归于了历史小说类)
  • 三叩法门

    三叩法门

    QQ群号:小叶海棠670555041 七月汴梁,东别院种植的半叶海棠,经历夏初繁华后早已凋敝。前线战事快报递来已有几日,自驿使离开后,叶念安再也没有离开过住处。回顾半生,为复仇他卜过无数卦,相了无数字,只为争那线天机。此时他手提紫毫湖笔,为自己写下一个字……擅易者不卜,入得此门,此生不可卜算自己,切记切记!
热门推荐
  • THE PICTURE OF DORIAN GRAY

    THE PICTURE OF DORIAN GRAY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与君书:故梦旧影不相逢

    与君书:故梦旧影不相逢

    她千里迢迢送了一封信,藏着一份和离书,全文只道那君子混身上下,无一不好。他拿到这封和离书时,她就在他眼前,他说,我欠你太多,如今这一纸和离,也值得我为你守住这里。她道:“将军哪里都好,唯独,将军不爱我。”
  • 爱犹不及

    爱犹不及

    因为上一代的恩怨,盛倓和阿罗交换了身份,盛倓成为盛国太子,阿罗成为尼姑庵女尼。一边是家国情仇,一边是年少爱情,执拗的两个人都作出了最坏的选择.
  • 忘记时间不曾忘记你

    忘记时间不曾忘记你

    2028年,因DC时间舱实验,女主被强行传送回了2008,在那里,母胎单身30年的她,遇见了年轻时候的DC总裁陆立然,两个人擦出了爱的火花。回到现代后,互相以为对方不记得自己,却又在千丝万缕的联系中,两个人离得越来越近。
  • 这本咖啡不要太好喝

    这本咖啡不要太好喝

    简单快捷的自制咖啡入门引导,恋上咖啡香,从一杯完美咖啡开始。作者戴尔·沃勒在圣路易斯长大,现居匹兹堡。他曾在海军服役,目前是一名核能工程师,写作是他的兼职工作之一。他自2013年开始自出版创作,至今已有百本涉及人文社科领域各类话题的作品与读者见面。
  • 绮妖

    绮妖

    绮妖一生当中最在乎的事情有两件,一件是报仇,另一件,就是和她的云钰哥哥在一起。她很努力的学习,通过试药,成为了药女,可是,她的云钰哥哥,却离开了她……
  • 医女重生:腹黑王爷榻上宠

    医女重生:腹黑王爷榻上宠

    平民之女,不受家中待见,跟随师父采药却跌落山崖,重生却成为尚书的千金慕青,成为了里备受宠爱的嫡女。本事好事一桩,不过她性子却与慕青相反,没有大家闺秀之范,更是不通琴棋书画,该如何才能迷惑世人之眼?--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你如此需要安慰:关于爱的对话

    你如此需要安慰:关于爱的对话

    本书是作者与网友的笔谈录。这些网友大多是男女同性恋者,也有少数异性恋者。书中既有他们内心情感的宣泄,又有作者自己的意见、评论和建议。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
  • 文艺界奇葩

    文艺界奇葩

    一次莫名其妙的穿越,一个个如临其境的梦,庄言决定用笔记下这一切,却误打误撞冲进了文艺界,成为了一朵文艺界奇葩。新书:《奶爸大文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