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449600000011

第11章 反共主义在冷战结束前的实践(3)

1970年,自称是信奉马克思主义的萨尔瓦多·阿连德在智利大选中获胜当选为总统,并推行了一些带有社会主义色彩的经济政策。正在同苏联和中国缓和关系的尼克松政府不仅对阿连德政权实施经济制裁,而且还支持智利军方发动了一场政变,推翻了阿连德政权。

值得一提的是,美国中央情报局经常以反共为名在第三世界国家搞颠覆、暗杀等活动。1951年,危地马拉新当选的哈科沃·阿文斯总统为了使国家摆脱贫困,实行一系列改革,比如重新分配土地、恢复工会的权利。尽管内阁中没有任何人是共产党人,但是由于阿文斯容忍共产党人并同他们合作,同时还从捷克斯洛伐克运进武器,于是“美国担心这个国家会变成共产主义在美洲的桥头堡”。1954年,美国中央情报局策划了一场军事政变,推翻了阿文斯政权。随后的军政权对危地马拉进行了长期的恐怖统治,改革被中止,农民手中的土地又被夺回。

据美国国会1975年正式公布的一次统计结果显示,中央情报局搞的较大的秘密活动超过900次,其他不太复杂的活动不下数十万起。从1949年起,中情局曾策划、赞助、下令谋杀33名世界著名政治家。而这些活动,许多都是打着反共的旗号干的。

第二种表现更是比比皆是。就拿对印度和巴基斯坦的政策来说,在这两个相互敌对的国家之间,美国一直支持巴基斯坦,尽管巴时常是军事独裁者掌权,而印度则是美国所认可的民主国家。美国亲巴反印的主要动因,除了印度奉行不结盟政策,被美国看成是第三世界的头之外,还在于印度在内政上推行了一些带有社会主义色彩的政策。在美国决策者的心目中,“共产主义是一成不变的,无可逆转的;而右翼军事独裁则被认为是可以改变的。美国最终可以依靠其军事保护的接受者。但是一个国家一旦走向共产主义,那么一切渐变的希望都落空了”。其实,美国对军事独裁者的这种态度是一贯的。富兰克林·罗斯福曾对加勒比一位独裁者评论道:“也许他是个狗娘养,但他是我们的狗娘养的。”从一定程度上说,军事独裁政权与美国民主、自由的价值观相距更远,更应遭到美国的反对,然而,为了反对共产主义这个主要敌人,美国宁可牺牲意识形态利益。当然,这种做法也可以解释成是一种策略上的考虑。

70年代以后,面对第三世界民族主义的兴起,在美国出现了这样一种观点:认为“民族主义是我们时代的重要特点”,广大第三世界已不再像50年代那样“热衷于马克思主义革命”;民族主义国家难以避免的内部变革,包括对外国企业实施国有化,虽然常常带有反美色彩,但一般不涉及美国的“切身利益”,也不一定是马克思主义的,更不能一概认为是“共产主义的威胁”。可见,在美国人眼里,共产主义才威胁到了美国的“切身利益”。

(五)美英反共主义政策比较

在资本主义大国中,美国在贯彻反共主义上是最坚决、最执著的,在这方面,它同英国形成对照。英国在1924年就同苏联建立了外交关系,而美国则一直拖到1933年。更能反映两国差异的是二战后初期的对华政策。当美国积极支持蒋介石打内战时,英国则冷眼旁观;1949年4月,英国外交大臣欧内斯特·贝文(ErnestBevin)宣称如果有必要,将使香港成为“东方的柏林”;新中国成立后,英国于1950年1月6日宣布予以承认,成为西方大国中最早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的国家,被称为西方国家打开同中国关系的破冰船;而美国政府则对国内承认新中国的建议持消极态度,早在1949年1月的内阁会议上,杜鲁门总统就明确表示:“我们的立场是不跟任何共产党政权打交道。”这种观点得到一大批内阁成员的同意,并成为整个1949年的对华政策基本原则。1949年10月3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两天后,杜鲁门指示国务院:“我们不要那么匆匆忙忙承认这个政权,我们在承认苏联的共产党政权之前曾等待了12年。”朝鲜战争爆发后,英国一直坚持把战争严格限于朝鲜半岛,坚决反对美国把战争扩大到中国的企图;当美国第七舰队进入台湾海峡时,英国反对美国在台湾海峡制造危机,坚持认为台湾问题是中国问题的一部分;1950年11月,美要求英同意美飞机进入东北与中国空军交战,被英拒绝;11月30日,杜鲁门发表声明,威胁说美国将全力以赴遏制中国,并明确表示不排除使用原子武器的可能,对此,英国首相克莱门特·艾德礼亲赴美国,极力劝阻美国不要使用核武器……。英国与美国之所以在对华政策上有如此重大的差异,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两国对中国共产党的看法不同。英国认为“尽管新中国政权是建立在共产主义原则基础上的政府,但它毕竟是能为中国做点事情的惟一政权”,“中国不是苏联的卫星国”。而美国则坚持认为,中国是苏联的卫星国,是苏联进行共产主义扩张的工具。英国更多地是从国家安全和经济利益考虑对苏与对华政策,而美国则更多地从反共角度考虑对苏与对华政策。

二、反共目标服从于基本国家利益

维护国家安全和经济利益这些基本国家利益是美国外交的首要目标,因此,在对苏政策中,反共主义虽然是贯彻始终的一条线,但不是最主要的线。反共主义的程度强弱要依美国基本国家利益的状况和需要而变化。这就使反共主义在对社会主义国家政策中的作用呈现出阶段性。现以对苏政策为例加以剖析。从十月革命到冷战结束,美国的对苏政策大体分为4个阶段:

1、1917-1933,即从十月革命到美苏建交。这一阶段美国对苏政策的主要方面是敌视,表现为拒绝承认苏维埃政权并参与武装干涉。但是也有一定程度的交往和合作。1921年俄国出现粮食饥荒,美国向灾区提供了粮食、衣物和药品等物资。据美国学者估计,美国所提供的赈济已占当年联邦预算的1%,而当时美国的经济形势并不十分好。此举一直被当作美国“道德外交”的重要论据之一。然而,美国的反共主义目的仍然是抹杀不掉的。在苏俄负责救济活动的一位美国官员得意地说,由于美国的救济活动,共产主义“已经死去并被放弃”。可见,援俄的真实意图是削弱布尔什维克的威望。苏联成立后,美国与苏联的经贸来往加强。到1927年,苏联农民使用的拖拉机85%是福持公司生产的。这时,美国资本已占苏联外国资本的1/4,美苏贸易在苏联整个外贸中也占有相似的比例。这表明,即使是在政治上孤立、敌视社会主义国家的时候,美国也可以与之进行经济上的合作。

2、1933-1945,即从美苏建交到二战结束。这一阶段美国对苏政策的主要方面是合作。由于遭受经济危机的打击,美国需要尽快恢复经济,因此经济利益上升为美国发展对苏关系的主要动力,意识形态对抗被暂时抑制下去,退居次要地位;以后,美国出于国家安全利益,又同苏联结盟,合作更成为美苏关系的主要方面。在德国突袭苏联后,虽然有人提出了强烈的反共主张,但是由于国家基本利益的需要,这种主张并未成为政府的决策。以罗斯福总统为代表的决策层还是从现实主义出发,将反共目标降为次要地位,甚至暂时搁置起来。正如美国学者马歇尔·舒曼(MarshallD.Shulman)所说,这时的美国不像丘吉尔那样,将苏联看成是异己的盟友,而是对“勇敢的苏维埃盟友”表现出了独具特色的不分青红皂白的热情,完全“忽视了斯大林的俄国黑暗的一面以及将来出现问题的恶兆。”

3、1945-1970,即冷战前期。这一阶段,反共主义外交发展到登峰造极的程度,美国的外交政策高度意识形态化。一方面是因为二战后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大发展,使美国统治者感受到资本主义面临生存危机,而美国“天定命运”负有捍卫自由民主制度的责任;另一方面是因为随着美国综合实力的增强,霸权主义野心膨胀,而苏联的崛起和国际共运的发展成了美国实现霸权目标的最大障碍。

4、1970-1991年,即冷战后期。以尼克松主义出笼为标志,冷战分为前后两个时期。由于美国经济、军事实力的相对下降和苏联军事实力的上升,美国对苏军事遏制政策的不断失败,特别是美国深陷越南战争的泥潭以及由此而引起的国内政治动荡,促使尼克松政府改变对苏战略,由强硬的军事遏制转为以“和平演变”为主。同时缓和与苏联的关系,增强同苏联的接触与合作,通过渗透达到演变苏联的目的。这一阶段美国对苏政策的特征是:虽然反共目标未变,反共主义仍发挥着很大作用,但与冷战前期相比大为减弱,现实主义成份明显增多。

从以上美国对苏政策的4个发展阶段可以看出,美国为了基本国家利益,在必要时可以将反共主义目标暂时抑制下去,同社会主义国家合作,有时还能结为盟友。

三、反苏是反共主义政策的核心内容

由于苏联是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二战后又一度为社会主义阵营和华沙条约组织的核心,因此在美国统治者的心目中,苏联成了共产主义的化身和载体,而共产主义则是苏联的灵魂,反苏与反共是同一个过程,反苏即反共,反共也就是反苏。即使后来苏联的扩张主义和霸权主义已明显背离了社会主义原则并为许多社会主义国家所反对,但美国的决策层仍把扩张主义和霸权主义看成是共产主义的固有属性,将反苏与反共联系在一起。尼克松就明确说过,意识形态是美苏争夺的根源。美国对其他社会主义国家的政策实际上是围绕反苏政策展开的。

美国反苏反共的一致性主要体现在美国对其他社会主义国家政策的变化上。二战后,世界上又出现了许多社会主义国家,在如何对待这些国家上,美国决策层始终存在着分歧,较为极端的保守主义者通常将共产主义视为铁板一块,主张像遏制苏联一样遏制这些国家;另一部分人不认为共产主义是铁板一块,主张对社会主义国家要区别对待,采用不同的政策,以便分化瓦解。这两种政策主张对美国政府的决策都不同程度地产生了影响,但后一种主张一直被贯彻在美国的对苏政策中。美国对东欧社会主义国家的政策就很能说明问题。对亚洲社会主义国家的政策也是这样。美国曾一度期望越南领导人胡志明变成“铁托之前的亚洲铁托分子”,这是因为胡志明虽然是个共产主义者,但也是一个民族主义者,其基本目标是国家的独立。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杜鲁门政府曾一度在对华政策上举棋不定,政府内许多人认为中国会成为第二个南斯拉夫,直到1950年2月《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签订后,美国才正式推出“遏制中国”的政策。1953年3月斯大林去逝后,美国战略家们更认为共产主义已经发生变化,美国不应再将共产主义看成是铁板一块的全球性运动;1972年尼克松访华,与中国缓和关系,意在联华抗苏。尼克松曾声称,他的对华政策的关键因素是承认“共产主义世界已经分崩离析了。”美国的反共专家们认为,80年代末共产主义的“大失败”首先是从波兰开始的,而这要归功于里根政府的对波政策。

美国决策者在对一些社会主义国家缓和关系时,并没有放弃反苏反共的目标,只不过是战略策略发生了变化而已。尼克松在《1999年:不战而胜》一书中清晰地描述了美国反苏反共的战略策略:第一,军事上对苏联威慑,以避免核战争和资本主义世界的“不战而败”;第二,政治上与苏联竞争,即对苏联以外的社会主义国家尤其是东欧国家实行和平演变,分化瓦解社会主义阵营,同时利用一切手段与苏联争夺第三世界国家;第三,外交上同苏联谈判,以便与苏联周旋,进而争取盟国和国内公众的支持。

《1999年:不战而胜》和布热津斯基的《大失败》等美国政要和战略家的著作,都清楚地表明了美国的反苏战略策略及反共主义意识形态。尤为值得注意的是,还在苏联解体之前,即柏林墙被拆除后,布热津斯基就宣布了共产主义的“大失败”。美国人把柏林墙被拆除做为冷战结束的标志,更反应出了美国反苏政策的意识形态根源。虽然1989年后,苏联仍然拥有足可以摧毁美国的军事力量,但在美国人看来,这时的苏联已经放弃了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意识形态,与过去的意识形态色彩浓厚的“苏联”已有本质的区别,它已经与这个名字所代表的含义(苏维埃社会主义联邦)完全不相符,只剩下个躯壳,其对美国和资本主义世界已经没有多大威胁了,于是推行了40多年的对苏“遏制”这一“总战略”便完成了历史使命。布什总统在1990年的“美国国家安全战略报告”中就提出了“超越遏制”的战略,用以取代“遏制战略”,要“争取把苏联作为一个建设性伙伴纳入国际体系”。这种做法与某些有关冷战起源的说法完全吻合。比如苏联外交家马克西姆·李维诺夫就认为,冷战的原因是莫斯科教条主义地坚持认为共产主义世界与资本主义世界之间的冲突是不可避免的。既然戈尔巴乔夫已经放弃了上述“教条”,那么冷战就自然应该结束了。布什政府宣布冷战结束的主要根据也正是“苏联在东欧统治的崩溃”和“苏联已经放弃了它们的阶级斗争学说、军事优势理论及批评战后政策的主要宗旨”。不过,由于“变质”以后的苏联只存在了很短的时间,美国新的对苏政策没有得到充分的展示。1991年圣诞节,布什总统在对美国人民的讲话中称赞戈尔巴乔夫为结束冷战所做出的贡献,并声称苏联的解体是“民主和自由的胜利”。

§§§第二节反共主义在美国内外政策中的相互作用

外交是内政的继续,它为内政服务,并反作用于内政。美国反共主义外交政策的形成与发展,是与美国国内阶级斗争状况密切相关的,国内工人运动及各种激进运动的发展促使美国统治集团采取反共主义的外交政策,而反共外交反过来又促进了国内的反共活动。

一、反共内政促进反共外交

从美国反共主义的历史来看,几乎每一次反共外交高潮都伴随着国内的反共高潮。

早在巴黎公社革命时,美国就对巴黎公社持敌视态度。其重要原因之一就是美国统治集团担心“巴黎事件触及了国内敏感的政治神经”,公社是“埋在现代社会下面的深刻的爆炸性的力量”。当时,“美国城市都充满它们自己的‘反叛的暴民’”,而且这些暴民都带着曾鼓动起巴黎公社革命的那种“无政府主义和社会主义的烙印”。

同类推荐
  • 习近平在对美国进行国事访问时的讲话

    习近平在对美国进行国事访问时的讲话

    2015年9月22日至25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对美国进行国事访问。在访美过程中,习近平发表了《在华盛顿州当地政府和美国友好团体联合欢迎宴会上的演讲》《在中美省州长论坛上的讲话》《在西雅图出席侨界举行的欢迎招待会时的讲话》《在白宫南草坪欢迎仪式上的致辞》等讲话。该书将讲话结集出版。
  • 大国悲剧:苏联解体的前因后果(新版)

    大国悲剧:苏联解体的前因后果(新版)

    拥有70年辉煌历史的超级大国苏联瞬间土崩瓦解,带给世界巨大的震撼与无尽的思考。《大国悲剧:苏联解体的前因后果(修订版)》穿越时空的迷雾,详细、生动、全面地叙述了苏联解体和苏共垮台这一震撼世界的历史性事件的全过程,以独特的视角深刻分析了事件的整体内在逻辑,揭示了与其相关联的各种事件之间的前因后果,展现了苏联各加盟共和国千百万人民由此所经历的困窘和悲惨后果。《大国悲剧:苏联解体的前因后果(修订版)》所披露的内容,仅就其专业性而言,已绝非其他人物撰写的回忆录所能比拟。
  • 世界秩序

    世界秩序

    近一年多来,乌克兰乱局,卢布危机,日元欧元暴跌,美军撤出阿富汗;而同一时间中国也频繁出手——东盟自贸区的建立,中美洲运河开凿,一带一路高调推进,亚投行创建…… 世界格局迎来大洗牌。在全球事务上,各个地区和国家奉行着各自的秩序规则,结果导致了国际局势的紧张、混乱和无序。 基辛格认为,地区秩序观之间的冲突是当今最重要的国际问题。
  • 台湾地区参与国际活动问题研究

    台湾地区参与国际活动问题研究

    本书通过对两岸政治关系定位和台湾地区参加国际活动问题的研究,试图从本体论和方法论的角度,分析两者之间的密切关联,并提出两岸政治关系定位模式运用于解决台湾地区参加国际空间问题上的路径与方法。本书从一个宏大的政治框架和政治背景的视角来看台湾问题,在方向、思路和视野方面,对我们认识和解决台湾问题,有着重要的借鉴作用。
  • 做合格的共产党员:谈谈共产党员标准

    做合格的共产党员:谈谈共产党员标准

    党员标准就是党章对党员提出的条件和要求,它由入党资格、对党员的基本要求以及党员的权利和义务三部分组成。坚持党员标准,保持党员队伍的纯洁性与先进性,是党始终走在时代前列的重要条件,也是中国共产党有别于其他政党的一个重要标志。从不同角度对党员标准问题进行了深入浅出的解读。本书有助于广大党员认真对照党章的要求,看看自己在哪些地方符合党员标准,哪些地方还存在差距,从而在工作、学习和生活中不断改进,完善自己。
热门推荐
  • 猫妖驾到:总裁大人独宠妻

    猫妖驾到:总裁大人独宠妻

    她是一只猫妖,天真无邪、不懂世事,喜欢惩恶扬善、打抱不平。他是中国顶尖集团的总裁,亿万少女心中的白马王子。在一次意外中,他们相遇。“和我签订契约吧,我会保护你也会实现你所有的愿望。”某妖天真的伸出自己的手。他却拿出法器指向她,冷冷道:“如果不想死在我的剑下,就快滚!”某妖委屈的眨了眨那双水灵灵的大眼睛,像是要哭了起来,渐渐远去……人妖相恋,一场不可言喻的恋情,终究会开出什么样的花,结出什么样的果实呢?
  • 嫕样流转

    嫕样流转

    三代女性轮回着同样的生活方式,想要摆脱这个像旋涡一样的轮回,而现实却越陷越深……轮回,最简单的解释就是相同的模式转了一圈。每个人都希望自己是独特的,不要成为某人的替代品,嫕也是一样,她总觉得自己,可以拥有想要拥有的一切,不甘平庸,但真实的生活让她知道,越是努力的不想成为复刻品,却发现某一天,某一件事情,却仿佛是重复照做,自己好像一面镜子,映照着最亲的人从前的生活……生活,最简单的理解就是生下来就得活,谁人不想丰富多彩,炫丽多姿!可事实呢?有时候真的感觉挺有意思的,总是发生背道而驰的事情,越是往反的方向用力,得到的却是不想要的结果。这里有多个要强的女人,时下最流行的一段话:怀孕之难、生子之痛、月子之仇、带娃之苦,不共戴天!其实还有很多事情是让人无法接受的,真的是不共戴天的!下面,就带你来到嫕的世界中……也许她也是你的复刻品呢!
  • 淡定的人生不焦虑

    淡定的人生不焦虑

    淡定的心态能够帮助人们坦然地面对眼前的一切困难,让人们清楚地认识到自己到底需要的是什么,不会再为一些无谓的事情变得焦虑不安。淡定是一种态度,更是一种气度,一种海纳百川的气度。一个淡定的人,一定是一个心胸宽广的人,是一个能够从容地面对生活中的种种诱惑,能够控制自我欲望的人。淡定其实也是一种心情,是一种自我感受到的愉快心情。在这忙碌的世界里,生活的焦虑、工作的压力、家庭的担忧常常让我们变得苦恼与烦躁。欲望无止境,欲壑终难填,一味追名逐利之人是难以拥有幸福的。
  • 我的神级选择系统

    我的神级选择系统

    穿越异界,开局便是人皇墓,好在,林安获得了神级选择系统。“选择1:等待有缘人出现营救,奖励境界+2!”“选择2:默念十万遍【人皇经】,奖励人皇传承,境界+5!”“选择3:拿起手中的人皇腿骨,破开棺冢,自行离开,奖励境界+3!”....从此,林安就牛逼了!
  • 灵宝毕法

    灵宝毕法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王火文集·第四卷:节振国和工人特务大队 一个京剧女演员的传奇

    王火文集·第四卷:节振国和工人特务大队 一个京剧女演员的传奇

    《王火文集·第四卷》收录了王火先生各时期创作的各类小说——长篇、短篇小说作品共九个:长篇小说《英雄为国——节振国和工人特务大队》、短篇小说《心弦铿锵》《春风桃李》《死亡钻石》《流星》《天下樱花一样红》《错误的歉意》《“东方威尼斯”一个京剧女演员的传奇》。其中长篇小说《英雄为国——节振国和工人特务大队》,是以抗日英雄节振国为主人公的一部传记性传奇小说。小说描写了艰苦卓绝的抗日战争时期,由节振国带领的工人游击队在唐山及冀东地区打鬼子、除汉奸、平土匪及在日本鬼子血腥扫荡中打击侵略者的英雄事迹,描写了中国人民可歌可泣的民族精神,是一部史诗性文学作品。
  • 白苇

    白苇

    自卑女高中生抑郁而死,武域孤王重生归来。她的日常是,修炼,打脸,虐渣,撕莲花。明明冷漠至极,然而在他眼里,却单纯可欺。“你可能没注意到一件事,”他戏谑地看向她,“你今天穿的是裙子……”什么……她低头,看着身上的制服发愣。穿着裙子还没有任何顾忌地后空翻,都走光了还站在那里发呆。他无奈地摇了摇头。这样的话,他怎么放心带她出去?不过……他的女孩,还真是可爱。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
  • 清虚集

    清虚集

    本书收集作者关于宗教研究文章共50多篇。收集作者关于宗教研究文章共多篇。内容包含了论宗教系统、道教科仪和易理、道教在海外的传播、藏外道书和明清道教、论道教教义思想的结构、上海道教斋醮和“进表”科仪概述、道家科仪中的伦理教化等。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